《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5篇).docx(2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5篇)(篇一)XX年以来,市司法局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列入推进依法治市、建设法治政府的重中之重,按照全市优化营商环境的总体部署和职责分工,紧密结合司法行政工作实际,通过精心谋划、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取得了初步成效,为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一、工作开展情况(一)完善制度措施,筑牢营商环境法治防线。一是严格强化法制审核把关。切实服务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参加各类专题会议,审核并出具各类法律意见。二是规范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根据XX区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规定文件精神,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的法制审核作用,提高规范性文件质量。三
2、是全面清理不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规范性文件。我局根据2023年2月21日贵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的关于开展行政规范性文件全面清理工作的通知,开展行政规范性文件全面清理工作,对于不利于企业发展的规范性文件,全面予以修订和废止。四是深化推进“放管服”。梳理政务服务事项1512项,网上可办率达100%,“全程网办”占比例98.17%,即办占比例60.73%;政务服务简易“跨省通办”11433件,全区通办xx03件;依申请事项平均承诺提速率86.51%、行政许可事项87.71%。(二)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打造严肃公正法治环境。一是严格执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
3、XX年以来,我市无因行政许可引起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现象;完成了对农业农村局、市场监督局和22个乡镇人民政府行政执法专项监督。建立行政执法监督联动机制。二是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组织行政执法专家库人员开展执法案卷评查。三是规范文明执法。年内,组织100多人进行业务培训,通过行政执法考试取得资格证810人。四是依法履行复议应诉职责。年内,依法受理行政复议案件、行政诉讼案件。(三)严密织牢社会安全稳定防线,XX任务圆满完成。一是推进人民调解工作提质增效。积极开展重要节点及日常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调处的案件中无群体性械斗事件、群体性上访事件和民转刑案件的发生。二是推进社区矫正工作提档升级。积极推进
4、“智慧矫正”建设,完成了“智慧矫正”第一阶段建设工作。严格规范矫正执法监管。三是推进安置帮教工作提质扩面。完善监地衔接机制,落实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政策,积极协调职能部门妥善解决刑满释放人员实际生活困难。(四)全面推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全民法治观念不断提升。一是深化普法责任制落实。持续推动我市“八五”普法规划实施,制定印发了XX年度桂平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积极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各项工作,组织全市领导干部参加全区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考试,参考率和通过率分别为99.78%,99.99%o二是深化普法宣传教育。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全市共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宣讲座100多场;持续深入开展宪法中
5、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宣传活动,突出抓好学习宣传,推动宣传融入机关、学校、乡村等,全市开展宣传活动72场次,开展法律服务志愿宣传活动10场,发放各类法律宣传资料4.5万余份,通过“桂平普法”推送普法信息197期共741篇,受教育群众30万余人。三是深化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加快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成功创建“全国民治法治示范村1个”,建成镇级法治文化长廊2个,村级法治文化阵地30个。(五)完善公共法律服务,提供优质高效法治服务。一是优化民营企业法律服务供给。XX年,我局与桂平市工商联、桂平市律师行业携手举办“万所联万会”专项活动,搭建律师服务民营企业新平台,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优
6、质法律服务和坚实法治保障,助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二是以法律服务保障民生需求。推进落实律师值班制度,在市法援中心、市看守所、市人民法院等场所落实工作日律师值班制度,不断延伸法律服务触角。致力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三是依法依规履行公证职责,无错证、假证或人情证现象发生。四是优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出台桂平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优化完善了大洋、蒙坪公共法律服务大厅环境及相应制度措施,全市培育“法律明白人”43xx名,村(居)法律顾问开展法律服务工作209次,解答群众法律咨询问题85个。二、存在问题和不足(一)目前全市没有统一的行政执法公示平台。一是绝大多数单位的行政执法单位对执法办案
7、情况也局限于本系统平台公示或政府门户网,无法实现全县行政执法情况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二是法律专业人才少。法律专业人才欠缺,本单位从事政府法律事务工作仅两名工作人员是法学专业,在实际工作中对法律事务工作理解有限,不便于法律事务工作的开展。三是推行部门权责清单难度大。(二)部分民营企业法律风险防控意识不强,忽视风险的研判与防范。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多数未设立法务部门或聘请法律顾问。送法律进企业开展力度还不够,普法工作不够细致深入,有待进一步加强。(三)公共法律服务领域没有形成依法营商的法治思维。一是营商法治氛围营造得还不够。虽然法律服务网络已经建立起来,但对营商过程中法律服务作用宣传不够,没有形成长
8、效工作机制,根本原因是法律风险防范意识不强。二是公共法律服务在营商活动中的作为不够突出。法律服务与营商活动的结合点在于业务需求。目前我市法律服务的业务领域拓展不够,对新的营商环境下工作重点抓得不准,服务方向和服务领域调整不够及时,公共法律服务的作用也就无法展现,真正成为营商活动的法律支撑的作为还没有真正彰显。三、下步工作计划(一)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充分认识全面深化司法行政改革的重大意义,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大的力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为创建法治示范县(市)做好各项协调和准备工作。积极推进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工作。(二)围绕统筹
9、调度,抓好部门协调。加强与上级业务部门的联系沟通,及时掌握工作重点、调整工作重心,争取工作主动。认真做好规划布局和任务分解,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发挥好各工作小组作用。加强对部门机构的业务指导,发挥联席会议制度,及时解决实际问题,强化服务质效的提升。(三)围绕部署落实,用好督导考核。采取随机抽查、专项检查、巡回督导、明察暗访等形式,加强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工作落实的全覆盖式督查,掌握工作动态,开展好监督检查,用好用实考核监督,统筹推进工作落实。(篇二)一、重点工作开展情况一是积极开展高新技术企业指导培育申报工作,重点对XX年到期高企、XX年申报未通过企业以及通过培育条件较成熟的企业进行深入摸排,及时开
10、展高新技术申报培训,邀请指导老师上门对企业开展“点对点”个性化全覆盖指导申报服务,组织全市上企业申报共20家,完成认定10家。二是做好企业研发投入统计填报。凝聚部门、企业、属地合力,全员行动,明确目标责任、填报要求、时间节点,举办企业研发投入专题培训,邀请专家实地上门一对一指导服务。全市“三上”企业进入统计联网直报平台填报率达100%。据统计,有研发投入数据填报的企业共35家,填报总额2.6119亿元(其中,民营企业30家,占有研发投入数据填报企业的85.7%;填报研发投入数据为13311.1万元,占研发投入填报数据的51%),较上年度2.04亿元增加0.5719亿元增长28.3%o三是做好成
11、果转化培育项目的申报落地。组织贵州亿维德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贵州省科晖制药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申报XX市XX年科技成果转化培育计划项目,有8个项目获得XX市科技计划立项支持(占XX市下达目标2项的400%),支持资金共计224万元。四是指导南方乳业、联塑科技的申报XX市科技人才培养项目3项,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1项。二、存在问题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不强。目前清镇市内拥有省级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企业技术中心3家,但高水平创新型研发机构相对较少,至今没有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产业创新中心及国字头的研发机构。部分企业缺乏自主创新发展意识,不重视申报高企条件的培育,特别是自主知
12、识产权方面的培育,只看到获得高企认定的当前利益而不重视连续发展。三、下一步工作建议聚焦主体培育,进一步壮大创新企业梯队。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企业分类培育计划,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加速向企业集中集聚,加快形成以行业头部企业为龙头、高新技术企业为骨干、大中小微企业融通发展、协同共生的良好生态。实施企业创新能力“强基提质”行动,引导企业提升研发投入规模和投入水平,规范研发台账和创新管理,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研发投入活动的企业占比以及企业研发投入增长达到20%o持续推进“高企引领”工程,落实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等政策,培育一批拥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原创性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量
13、质并举壮大高企集群,力争全年认定通过高企20家。(篇三)按照省政协关于印发当前我省民营企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调研方案的通知(甘政协办发(XX)8号)传真电报精神,陇南市政协及时成立由分管主席为组长、市政协办公室、经济委和市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调研组,深入有关县区和企业,采取实地走访、座谈交流、听取汇报等方式,对全市民营企业的发展情况、存在主要困难和问题、意见建议等方面进行了实地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发展情况近年来,陇南市委、市政府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433”发展战略的三个集中突破之一,摆在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鼓励和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全面发展,使我市民营企业得到了
14、长足发展,民营企业已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和领域,成为全市经济发展重要力量。一是主体数量迅速扩张。截止XX年底,全市民营经济各类市场主体达到102353户,注册资本金达到753.3亿元,与xx年底的65567户、198.7亿元相比,分别增长56.1%和279%。二是发展规模不断扩大。xx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54.1亿元,与XX年相比净增48亿元,增长45.2虬民营经济占比达到51%o三是发展质量逐年提升。xx年至xx年,全市共完成个体户转型升级为私营企业2040户。向国家统计局申报“四上”非公企业154户,占总户数的69.7%o金徽酒股份有限公司于xx年成功上市。四是品牌建设有所突破
15、。xx至xx年,全市共争创中国驰名商标1件,甘肃省著名商标25件,占全部驰著名商标的50%o全市已获地理标志认证产品15件,居全省第一。五是电商发展势头强劲。市委、市政府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主要途径,给予了高度重视,遍及城乡的电子商务企业迅猛发展,得到国家和省上的充分肯定。截至xx年底,全市共开办网店8674家,其中已办理营业执照的持照网商2728户,有57.9%的企业已运用互联网从事生产经营。六是社会贡献明显增大。XX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税收29.38亿元,占全部税收比重由XX年底的35%提高到72.9%o全市76%以上的城镇新增劳动力和53%以上的农村劳动力就业依靠民营经济实
16、体来实现。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一是融资渠道不通畅。我市大部分民营企业属于中小微企业,资产总量小,产业规模小,信用等级低,经济效益差,企业流动资金严重不足,难以通过股票上市、债券发行等方式筹集社会资金,融资渠道窄,只能依靠金融机构贷款。但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贷款限制多、审查严、手续繁,放贷门槛较高,加之我市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融资平台尚未健全,金融部门与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造成了非公企业融资难、担保难、贷款难的问题仍然很突出。由于信用担保制度无法有力的实施,担保始终困扰着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担保机构问题太多,如担保金额较少,覆盖范围偏窄,担保能力严重不足;担保机构提出与
17、银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而银行首先考虑的是信贷资金安全的问题,担保基金和银行资金运作方面存在一定的矛盾;担保公司担保的企业大多是不用担保的企业,而急需担保的企业又大多是担保公司不愿为其担保的企业。2、市场准入受到限制。虽然国家大力提倡兴办民企,但社会各部门仍对民营企业存在着许多限制,在法制和政策环境上还没有完全取得与公有制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一样的待遇,导致民营企业主心存芥蒂,挫伤了民营企业的发展积极性。在民营企业市场准入方面受到许多限制,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重要行业和领域受到政策性的限制。国家许多垄断行业的存在,使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在发展环境和政策存在不同待遇。民营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18、如企业生产规模小、技术落后、实力不足等难以进军有关行业。有些行业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限制,如企业生产规模、环境保护、技术条件等方面的限制,在市场准入上民营企业难以突破。3、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各企业主管部门、职能部门机构设置重叠,职责相互交叉不明,对民营企业缺乏统一规范的公共服务体系,管理服务不到位,统计口径不一致。一些行业门槛仍然过高,前置审批手续多,办事效率低下。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操作性不强,缺乏执行主体,不能有效的激励创业激情。因体制原因,上下级之间、条块之间政策不协调,各弹各的调,各唱各的曲,各有关部门热衷于对企业各类审批等手续的办理,而对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却无人问津,难以得到有
19、效的协调和服务。对各级制定的各类优惠政策缺乏执行主体,监督落不力,甚至形同虚设,让企业可望而不可用,形不成推动政策落实的聚合力,政策落实不力和落实难的问题同时存在。在实际工作中,对民营企业遇到困难和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企业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4、企业难以做大做强。陇南市民营企业个数较多,但规模以上企业少,小型化、小而全问题严重,年产值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没几家。大部分企业尚未摆脱粗加工的局面,主导产品、拳头产品少,市场占有率低,核心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好多企业产品结构趋同,既造成了投资浪费,又形成恶性竞争。由于种种原因,通过兼并重组,不断做大做强民营企业的难度相当大。民营企业在引进资金、
20、人才、技术等方面缺乏扶持政策和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人才缺乏已成为企业做大做强的主要制约因素。5、企业负担依然较重。一些职能部门,尤其是垂直管理的执法部门对企业检查多、罚款多、收费多的问题较为突出。政策规定的规范各类检查行为、收费行为、制止乱摊派等没有完全落实到位,一些收费项目弹性大,人为因素多,甚至出现反弹现象。多头管理加重了企业负担,对民营企业的管理中,还存在“吃、拿、卡、要”现象,公平待遇没有得到完全体现。好多民营企业因效益差、资金困难,没有给职工交纳“三金一险”。三、意见建议1、努力拓宽融资渠道,破解资金制约瓶颈。建议进一步鼓励商业性银行和政策性银行调整信贷结构,不断开发适合民营企业需要的
21、信贷服务产品,完善对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授信制度,增大授信额度,加大对非公企业的信贷支持;大力扶持建立由政府引导、企业为主、金融机构为后盾的担保机构,设立非公经济发展担保资金,提高担保效率;加强民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通过建立民营企业信息库,积极向各金融机构推介诚信非公企业;建立企业上市培育机制,扶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挂牌上市,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加大财政资金引导支持力度,增加中小企业发展及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大力发展为民营经济服务的金融组织,盘活民间资本,统筹解决非公企业融资难题。2、放开经营领域,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一是凡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行业和生产经营的商品,一律放开,与公有制企业
22、、外商企业一视同仁。二是全面落实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将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注册窗口全部纳入到政务服务中心,对农村边远地区的、不涉及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可先不办照营业执照,造册登记管理。三是减少前置审批,简化审批手续。除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国家安全的卫生、消防安全、环保、特殊行业保留前置审批外,其它一律改为备案制。四是继续积极推进市场主体准入制度改革,按照“非禁即入”原则,放宽创业“门槛”,鼓励支持民营企业进入一切没有明令禁止的行业和领域;政府部门要公平配置各类公共资源,推动众多产业领域对民营放开准入,切实保障各类市场主体享有平等获得公共资源的权利和机会,从制度层面消除阻碍非公经济发展
23、的各类隐形壁垒。3、健全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切实为民营企业搞好服务。结合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对凡是影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作用,妨碍市场开发和公平竞争的审批事项坚决取消;进一步减少审批环节,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为企业提供更便捷的服务;建立行政审批责任制,从根本上制约行政权力滥用,减少行政审批的随意性;制定全市统一的文明执法和严格执法的行为规范,切实减少办事程序,发挥便民服务中心的作用;要积极探索对企业各类证照的联合年检制度,现场办公,提高行政效率,切实解决多层次执法,多头执法和“管办不分”的问题。4、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做大做强民营企业。要以产权
24、为纽带,逐步实现资本的多元化、社会化,走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的路子,鼓励民营企业充分利用产权市场,以优势企业和名牌产品为龙头,通过兼并重组和资源整合等途径组建各种类型的企业集团。引导民营企业打破产权封闭的模式,同各种不同所有制的企业进行联合、参股、改组,走产权多元化的路子,并要采取鼓励企业加速折旧等办法,加快完成资本原始积累,引导民营企业不断做强做大。要大力推进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结合“十三五”规划,对各类民营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进行一次全面调查,制定全市民营企业技术改造计划,鼓励引导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提高装备水平。要鼓励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实行品牌战略,支持企业尽快通过ISO系列国际质量认证,
25、积极主动地参与市场竞争,加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引进力度,千方百计鼓励民营企业做强做大。5、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要规范执法行为,提高办事效率,对民营企业的收费项目、标准进行一次彻底清理,该取消的取消,该下放的下放,该降低收费标准的降低收费标准,实行最低收费标准,严格执行行政性收费”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全面查禁“小金库”,对无视规定,自定收费项目,检查项目,提高收费标准,向企业乱收费、乱罚款的,要从严从重查处,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同时,要坚决打击个别企业假冒伪劣、诈骗舞弊、敲诈勒索、欺行霸市、偷税漏税、骗税抗税、逃脱债务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建立惩罚机制。要加大对各项扶持民营企业
26、发展有关政策落实工作的督查力度,每年组织人力对各县区及各有关部门落实政策的工作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调查,召开一次民营企业代表人士民主测评大会,并向社会公布调查和测评结果,对贯彻执行政策不力,违反政策规定,有阻碍、危害经济发展行为的单位和个人,要在年终考核中对该单位和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问责。6、理顺管理体制,建立新型的政商关系。要结合机构改革,按照精简、效能、高效的原则,撤销职能重复的管理部门,建立统一规范的非公有制经济管理机构,明确职责,为民营企业提供政策、信息、项目、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服务工作,帮助协调解决非公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要引导支持民营企业以行业为主组建行业协会,加强同政府的
27、沟通联系,对政府有关政策的制定提出意见、建议。要按照权力与责任相统一的原则,明确规定各执法部门、行业主管部门支持企业做强做大,加快发展的责任,实行目标管理,列入干部提拔使用考核内容。各级政府要转变观念,转变职能,主动自觉的为企业搞好协调服务工作,建立爱商、亲商、安商、富商的政商关系。(篇四)近年来,XX县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营商环境日益优化,政策扶持不断增强,大众创业氛围日益浓厚,全县民营企业蓬勃发展,企业规模逐渐扩大,逐步形成了“三大工业体系”(煤炭综合利用、农副产品加工业、纺织服装)和“四大服务业体系”(餐饮住宿、仓储物流、批发零售、融资担保),产业效能显著提升。一、基本情况截止到XX年底,
28、全县登记在册的民营经济主体共计12650家(其中注册私营企业2820家、个体工商户9830户)、占全县企业数量的98.7%,从业人员18600人,占全县城镇就业人数的78%,全县民营经济实现税收4324万元,占全县税收总收入的30.5%,完成增加值29.9亿元、占全县G党P的42.9%。已经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稳定城乡就业、加快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XX县民营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大多数民营企业处于初始发展阶段,在形成产业集群、扩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形成示范引领等方面,仍存在短板。一是企业自身发展能力不足。全县民营企业
29、中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低端产业多高端产业少、资源型产业多高附加值产业少,大多数民营企业对资源开发开采和原料供应依赖较多,企业转型升级难,市场销售方向单一,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二是企业发展方向不明确。相关产业扶持政策涉及面广,缺乏明晰的产业扶持方向,加之扶持资金投入分散,重点扶持的产业不突出,导致民营企业发展无重心、无方向,同时缺乏中长期规划,一二三产业发展方向不一致、衔接不紧密,融合发展迟缓。三是民营企业融资困难。XX县民营企业全部为中小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风险溢价高,商业银行服务中小企业意愿低,贷款成本高,期限短。四是政策支持不够精准。一方面,自治区出台的一系列政策面向全区企业,对
30、于小微企业能够享受到的政策较少,县级出台政策支持的重点产业和领域不够明晰,扶持效果不够显著。另一方面,企业自身发展动力不足,部分企业不盯市场盯“补贴”,通过套政策求发展,导致企业发展缺乏创新性、竞争力、长久性。五是企业制度不健全。受企业体量小、资金有限、人力资本匮乏等因素制约,很多民营企业没有建立起规范的企业制度,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运营效率低下、市场竞争力较差、市场风险防范能力不足。三、今后发展对策和建议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严格按照民营经济“四个不变”要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一是优化发展环境,提高市场主体地
31、位。坚持树立抓营商环境就是抓经济发展的思想,把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建立定期政企沟通联络机制,切实为民营企业发展解难题、办实事。继续深化“最多跑一次”便民服务改革,积极探索“容缺审批”“限时办结”“并联审批”新模式,实行登记备案、项目备案、免税登记等制度,全面落实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打造廉洁清明,优化高效的政务环境。二是落实优惠政策,促进企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完善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政策,放宽条件、降低门槛,明确支持方向,重点对规、限上企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型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援企稳岗和品牌建设等方面给予奖补,激发企业发展活力,提振企业发展信心。
32、三是加大融资支持,有效降低融资成本。鼓励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协同发展,增加民营企业金融服务供给,对信用良好、发展稳定的民营企业,适当简化担保、续贷、审批程序。鼓励和引导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发行公司债、集合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等债券。成立企业纾困转贷基金,开展中小企业转贷、助贷业务,为企业纾困。四是找准产业定位,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抓住编制“十四五”规划的关键机会,充分调研认真商讨,依据自治区发展“九大产业”定位,结合发展实际,找准产业发展方向,明确“十四五”期间重点发展产业,制定重点产业发展规划,进行重点政策扶持,为企业发展指明方向,推动一二三产业发展高度融合,形成二产拉动一产,三产推动二产
33、的发展格局。五是健全企业制度,提升民营企业市场竞争力。结合完善企业治理体系提高企业治理能力,立足深化改革与依法治企的有机统一,聚焦组织保障、权益保障、守法诚信、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五个方面,全面提升企业治理法治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促进民营企业治理制度现代化。(篇五)民营企业是社会财富的重要创造者,在推动发展、促进创新、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进一步做好企业服务,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市委政研室(改革办)赴XX、XX、XX等地专题调研,梳理分析了其惠企助企的经验做法,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了工作建议。一、先行地区经验做法先行地区牢固树立企业至上的理念,把民营企业家当成“
34、自己人”,把民营企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以“勇向潮头立、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积极为民营企业在政策上解惑、环境上解压、发展上解忧,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让民营企业放开手脚、轻装上阵,专心致志搞发展。(一)紧扣企业需求,完善精准有效的政策环境。先行地区坚持“企业需求在哪、政策就延伸到哪,针对民营企业在发展中面临最急最优的资金、土地、用能等问题,创新提出一系列突破性改革举措,因企施策解决个性问题,集中批量化解共性问题,在全国首创多项先行先试的案例样本,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政策体系。比如,XX市南山区针对辖区民营中小企业缺少“恒产”的情况,积极探索产业用地机制改革,首
35、次尝试15家民营科技企业联合竞投总部用地、联建总部大厦,实现“一栋楼就是一个产业,一栋楼就是一个产业链”,土地利用效率达到传统招拍挂方式的10倍以上,走出了一条在高强度开发城区集约高效利用土地空间的“南山路径”,“联合体竞买产业用地制度创新”被列为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在XX全省复制推广。温州市探索建立“最支持民企银行”激励制度,在财政资金竞争性存放办法中,专设占比10%的考核指标,把银行业绩考核同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挂钩,对首贷等业绩突出的银行实行高管财政奖励,引导金融支持从给大中企业“锦上添花”向给小微企业“雪中送炭”转变,推动建立共生共荣的银企关系。通过此举,金融机构投向民营和小微企业
36、贷款显著增长,贷款利率显著降低,XX年,温州市民营企业、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分别达9258.9亿元、8012.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8.9%、24.3%o作为民营经济先发地、全国第一家股份合作制企业诞生地的温岭市,针对民营企业“用地难”、“用地贵”等问题,创新出台“工业用地管理7条政策”,建立市级工业用地项目库,精准解决重点企业用地需求,变“项目等地”为“地等项目”;实行“控地价、竞贡献”出让方式,将地价控制在一定区间内(上浮最高不超过起始价的20%);当地价达到上限时,转为竞投亩均税收,出价最高者竞得土地,有效降低企业初始拿地成本。(二)优化服务方式,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先行地区以政务服务运
37、行标准化、服务供给规范化、企业办事便利化为目标,综合运用数字化手段搭建一站式互动场景,持续创新服务形式、拓展服务领域,以政务服务方式之“变”换来企业办事之“便”,有效破解企业“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问题。比如,东莞市开发“企莞家”涉企服务平台,打通了全市各部门的政策系统,实现超20个部门、35个镇街园区的数据互通,并为企业高管量身打造“企莞家”微信端,将“政策一站享、“问题诉求”、“项目全流程”等核心功能模块全面适配到手机微信端,企业可随时随地登录平台,体验提诉求、查政策、享资金、看进度等便捷服务。目前,“企莞家”微信关注数超140万人,诉求办结率约99.5%,企业满意率近100%,
38、“企业有问题就找企莞家,已成为东莞商界共识。金华市依托XX政务网建设“网上中介超市“,为中介服务机构与企业主体搭建了沟通桥梁,将环评编制、规划编制、工程设计、工程测绘等中介服务事项公开透明化,让企业足不出户就可货比三家选择中介服务机构,全程无需见面,审批环节数字化,大大降低企业的时间成本和费用成本。为进一步加强对产业政策的统筹管理和统一执行,温州市制定产业政策奖补资金兑现管理办法,将市区各类产业政策奖补项目纳入温州市产业政策奖励兑现系统进行统一申报兑现,奖补项目从“申报、审批、公示、资金拨付”全流程采用线上限时办结模式,取消资金拨付前财务分管领导线下签字审批环节,电子审批单(含相关数据)可作为
39、资金拨付、在线审计等依据,进一步提高财政奖补资金兑现效率,促进资金直达企业。(三)加强权益保护,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对民营企业来说,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对民营企业家来说,法治是最可靠的“定心丸”。先行地区实行包容审慎监管,规范涉企检查,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比如,XX市设立知识产权法庭,建立惩罚性赔偿制度,显著提高违法成本,着力解决知识产权侵权成本低、维权成本高问题。XX年1月,华为诉三星侵犯知识产权案一审公开宣判华为胜诉,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和意义。台州市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涉企柔性执法的指导意见,建立企业和企业家创新容错免责机制,全
40、面推行涉企柔性执法,对轻微违规“首次不罚”,最大限度降低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不利影响。佛山市在全国首创“人工智能+双随机”监管模式,建立监管大数据资源库,归集各类涉企数据超过1.5亿条,自动判别市场主体风险状况,在此基础上,实行差异化检查,提高“双随机”监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与改革前相比,对市场主体的现场检查率减少83%,对违法行为的发现率提升到86%,切实做到对违法者“利剑高悬”、对守法者“无事不扰”。(四)厘清权责边界,构建亲而有度的政商关系。先行地区树立“交友交心而不交利”的理念,敢于与企业家打交道、善于同企业家交朋友,与企业建立真诚互信、清白纯洁、良性互动的工作关系,实现了“亲而有
41、度”与“清而有为”的统-O比如,成都市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政商交往行为推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实施意见,明确政商交往8条负面清单、10条正面清单,对公职人员参加民营企业和行业协会举办的洽谈交流会、陪同接待等活动,作出支持性规定,旗帜鲜明鼓励领导干部光明磊落同企业交往、同企业家交朋友、为企业服务。温州市建立民营经济人士挂职制度,选派新生代企业家、“创二代”到发改、工信、科技等部门担任“亲清政商专员”,将政企沟通的主动权交给企业家,让企业家通过挂职当好部门与企业双向沟通的桥梁,进一步促进亲清政商关系构建。台州市定期召开“亲清直通车政企面对面”恳谈会,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出席会议,涉企部门、高校科研机
42、构、第三方服务机构与民营企业代表面对面座谈交流,推动解决民营企业“急难愁盼”问题,畅通政府与民营企业家的常态化沟通机制。二、工作建议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有为政府”的新高度、促进“有效市场”发育的新视角,更好地发挥各级职能部门作用,做到“有为政府”干在实处,支持民企“在点子上”,创造更优营商环境,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一)更好发展民营经济需要进一步凝聚各部门协同联动的强大合力。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尽快研究制定我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三定”方案,明确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的职能定位。在本轮党政机构改革中,统筹考虑整合和优化部门交叉职能,厘清相关部门职责边界,切实加强对民营
43、经济工作的领导。二是完善工作调度机制。将民营经济运行情况列入市委常委会会议、全市经济工作调度会议议题,定期听取有关情况汇报,及时分析研判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态势。三是强化跟踪问效。将“万人助万企”、“千家民营企业评议营商环境”活动中收集到的不满意事例纳入纪委监委问题清单,将支持和服务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克服困难、创新发展等方面的工作情况,纳入干部考核考察范围。(二)更好发展民营经济需要为企业创造自由宽松的生长环境。一是加强诚信政府建设。开展以解决政府系统历史遗留问题为主要内容的“新官理旧账”专项行动,保障民营企业合法权益,进一步提升政府公信力。二是坚决落实“无事不扰”。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
44、和信用监管深度融合,实施监督执法正面清单管理,压减不必要的现场执法检查,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尽可能减少对民营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干扰。三是推行涉企柔性执法。对民营企业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规范、首次轻微违法行为予以妥善处理,优先采取说服、劝告、建议等人性化执法方式,让行政执法有“力度”,更有“温度”。四是健全完善政企沟通机制。建立“两个健康”政企恳谈机制,定期召开“政企圆桌会议”,畅通民营企业与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的沟通交流渠道。制度化规范政商交往,全面推行政商交往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为政商互动背书。(三)更好发展民营经济需要创造稳定连续的政策环境。一是从政策上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
45、心。健全配套机制,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上对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一视同仁,鼓励民营企业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合资经营和市属县属企业二三级子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允许民营中小企业联合参与工业用地招拍挂;在同等条件下,提高本地民营企业在政府采购中的比例。二是探索企业家直接参与涉企政策制定工作。研究出台关于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的程序性规范,在制定重大经济决策和重要产业政策时,选取部分民营企业家、行业协会商会代表共同参与涉企政策起草工作,增强涉企政策科学性。三是提高惠企政策兑现率。按照“谁制定、谁更新、谁解释”的原则,及时更新、全面清理和修订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不能兑现的规范性文件,对新出台的涉及民营
46、企业的重大政策,同步制定配套实施细则。借鉴温州市做法,研究制定全市产业政策兑现管理办法,推动惠企政策兑现管理更加规范、更加便捷。(四)更好发展民营经济需要持续完善各类企业服务平台。一是打造一站式线上服务平台。整合全市各类惠企政策申报入口和问题受理端口,探索建立一站式企业综合服务平台,打通各部门政策系统与信息壁垒,提高企业服务便利化水平。二是建好用好中介超市。建设完善网上中介超市,加快推动各类符合条件的涉批中介服务机构进驻,积极拓展服务领域,引导更多企业通过平台建立中介服务合作关系,实现对中介服务的网上咨询、网上竞价、网上委托、网上评价,进一步提升行政审批效率,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三是加强行业协会商会建设。研究制定支持行业协会商会发展的专项扶持措施,积极组建专业化、市场化运作的行业协会商会,鼓励其参与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承办产业交流活动、开展政企对接与招商活动等,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市场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