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职业病防治规划.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877357 上传时间:2024-01-0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4.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职业病防治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23年职业病防治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23年职业病防治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2023年职业病防治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2023年职业病防治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职业病防治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职业病防治规划.docx(2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3年职业病防治规划为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切实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省职业病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21-2025年)落实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健康建设实施方案和省“十四五”职业病防治规划,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规划。一、规划背景(一)“十三五”主要目标完成情况近年来,全县职业病防治政策和监管体系不断完善,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和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职业健康监管能力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用人单位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进一步得到保障,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得到有效控制,职业健康宣教培训工作有序开展,全社会

2、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关注度持续提高,社会共治格局初步形成。通过开展专项整治、加强宣传培训和强化监管执法等措施,督促用人单位建立职业卫生管理责任制,落实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制度。全县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达80%以上,重点行业企业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达100%;企业主要负责人、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和劳动者培训率达100%;重点行业企业监督覆盖率达95%以上;职业病危害警示告知率达90%以上;重点行业企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率达80%以上。利用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多部门联合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落实“执一次法、送一次培训”,针对检查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和隐患线索,现场说“法”

3、,有针对性地宣传相关法律法规,累计宣传500余次。每年组织企业负责人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集中培训I,重点行业企业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职业健康培训率均达100%。化工、金属冶炼、陶瓷、耐火材料、水泥等重点行业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治主体责任得到全面落实,基本实现了粉尘和化学毒物等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有效遏制。从全县工作现况看,各项指标均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的目标和任务要求。表L“十三五”规划的目标及完成情况序号规划目标完成情况1重点行业企业职业健康监督检查覆盖率达95%以上重点行业企业监督覆盖率达95%以上2重点行业企业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达95%以上重点行业企业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达100%3

4、通点行业企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率达80%以上重点行业企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率达80%以上4重点行业企业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率达90%以上重点行业企业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率达90%以上5重点行业企业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职业健康培训率均达重点行业企业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健康管理人员职业健康培训率均达95%以上100%(二)“十三五”主要任务完成情况L源头治理持续强化。对全县用人单位开展职业病危害调查,掌握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基本情况以及危害地区、行业、岗位、人群分布等基本信息。推广有利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

5、备和新材料。以职业性尘肺病、噪声聋、化学中毒为重点,突出工作场所高危粉尘和高毒物质危害预防和控制,在职业病易发、多发、群发的石英砂、石材加工、石棉制品、水泥、陶瓷、皮革箱包和制鞋、木制家具、耐火材料、电子产品制造以及铸造冶炼等重点行业领域开展了为期2年的专项治理,建立分类分级监管机制,强化职业病危害高风险企业重点监管。严格源头控制、提高准入门槛,引导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进行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建立淘汰退出机制。设立中小微型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公益性指导、援助和治理平台,开展职业病危害治理帮扶行动。2 .用人单位主体责任有效落实。督促用人单位建立职业病防治管理责任制,健全岗位责任体系,做到责任

6、到位、投入到位、监管到位、防护到位和应急救援到位。推动用人单位依法设立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通过对部分先进示范企业经验推广,引导用人单位发挥主体作用,自主履行法定义务。通过对用人单位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卫生培训,提高主要负责人、管理人员和劳动者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意识。督促用人单位落实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制度,加强对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控制效果评价和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验收等环节的监督检查,依法对建设单位组织的验收活动和验收结果进行监督核查。改善作业环境,做好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定期检测、现状评价、设施维护和个体防护管

7、理等工作。严格执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和防护措施公告制度,在产生严重危害的作业岗位设置警示标识和说明。指导用人单位建立完善职业健康监护及档案管理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职业健康监护工作,要求用人单位依法组织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将检查结果书面告知劳动者,针对疑似职业病患者配合开展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等工作。3 .职业卫生监管执法力度持续加大。逐步建立健全监管执法队伍,加强职业卫生监管网络建设,镇区(街道、社区)均明确了监督协管的部门和人员,配齐职业卫生监管协管网格员。督促用人单位加强对农民工、劳务派遣人员等职业病危害高风险人群的职业健康管理。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企

8、业、存在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以及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和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监督检查力度,开展职业卫生服务监督检查行动,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对职业病危害严重、整改后仍无法达标的用人单位,依法责令停止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或者依照法定程序责令停产、关闭。建立了用人单位和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黑名单”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并通报有关部门,实施失信企业联合惩戒。4 .防治服务水平稳步提升。按照区域覆盖、合理配置的原则,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我县成立了多部门协同合作的职业健康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县、镇区(街道、社区)以及卫生院在职业病防治方面的作用,逐步建立分工协作、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推动职业卫生工作重心

9、下沉,逐步引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参与职业健康管理和健康促进工作,逐步加强了职业健康检查质量控制。5 .救助保障措施逐步落实。规范用人单位劳动用工管理,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督促用人单位在合同中明确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病危害防护等内容。在重点行业中推行平等协商签订劳动安全卫生专项集体合同制度,以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督促劳动关系双方认真履行防治责任。督促用人单位按时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做好工伤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社会慈善和商业保险等有效衔接,及时让符合条件的职业病患者按规定享受大病保险待遇和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减轻病人医疗费用负担。将符合条件的职业病患者家庭及时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10、。6 .信息化建设有序推进。逐步建立职业卫生管理综合信息平台,实现职业卫生服务工作信息化全覆盖。建立职业卫生日常监管、技术服务信息统计和定期通报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健全重点职业病监测与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和管理网络。开展重点职业病监测和专项调查,规范职业病报告信息管理。开展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掌握重点人群和重点行业发病特点、危害程度和发病趋势。加强部门间信息共享与互联互通,及时交流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劳动者职业健康和工伤保障等信息数据,实现信息动态实时交换,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做好防治工作。7 .宣传教育和健康促进常态化开展。动员全社会参与,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和新媒

11、体的便捷性,广泛宣传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普及职业病危害防治知识。积极利用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提高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督促用人单位重视工作场所的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工作。创新方式方法,开展健康促进试点,推动“健康企业建设,营造有益于职业健康的环境。(三)“十四五”面临的形势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需求持续快速增长,以及“健康中国”战略的全面实施,职业病防治工作面临新的形势。L职业病危害形势依然严峻。据工业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估算全县存在职业病危害5人以上的工业企业800多家,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者约2万人以上。农民工、劳务派遣人员等流动性大,职业健康检查

12、率不高,防护意识差,发生职业病风险较大。2 .新的职业病危害不容忽视。除传统10大类132种法定职业病外,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和新业态的广泛应用及产业结构调整等产生新的职业危害,工作压力带来的神经衰弱、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身心疾病,已成为亟待应对的职业病问题。3 .社会层面对职业病防治重视不够。企业对自身的主体责任认识不足,职业病防治工作力度低投入少效果微。主要表现在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防护设施设计以及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实施率不高,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率低等方面。4 .用人单位主体责任未完全落实。部分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法制意识不强,忽视职业病防治,基础管理较为薄弱,对改善作业

13、环境、提供防护用品、组织职业健康检查投入不足,部分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农民工、劳务派遣人员等职业病防护得不到有效保障,特别是小微企业的职业病防治工作需引起高度重视。5 .职工自我防护意识淡薄。部分用人单位不主动组织员工培训和学习,导致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劳动者自我保护意识淡薄,不能正确佩戴企业配发个人防护用品等,甚至拒绝佩戴。企业负责人和员工对体检出现的异常结果不够重视,没有及时组织复查。6 .现有技术力量薄弱。由于职业病防治职能多次调整,少数部门存在对职业病防治工作布局定位不明确、投入不到位、专业技术人员缺少等问题。现有公立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支撑体系只能基本完成常规部署的任务,

14、存在专业技术力量薄弱等问题。7 .职业健康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缺乏专项建设经费,现有的职业病危害申报、危害因素监测、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报告和职业卫生监督执法等信息系统均独立运行,部门间未形成信息共享机制。8 .职业病防治经费投入不足。随着经济社会的加快发展,职业卫生工作任务不断加大,我县的职业卫生监管、职业病防治、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宣传等方面,仍存在资金投入不足,工作措施推进未完全到位,职业病防治装备配备不到位等问题。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规划目标(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实施职业健康保护行动,落实“防、治、管、教

15、、建五字策略,强化政府、部门、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个人四方责任,进一步夯实职业病防治工作基础,全面提升职业病防治工作质量和水平。(二)基本原则1 .坚持依法防治,落实责任。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积极推进职业病防治法治化建设。压实地方政府领导责任、部门监管协管责任、用人单位主体责任和劳动者个人责任,形成推进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合力。2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强化职业病危害源头防控,督促和引导用人单位采取工程技术和管理等措施,不断改善工作场所劳动条件。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体系,确定2-3家职业健康体检机构,调动社会力量,构建多层次、多模式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体系,提升监测评估、工程防护、诊断

16、救治康复能力。3 .坚持突出重点,风险管控。聚焦职业病危害严重的行业领域,突出粉尘、噪声接触人员,深化尘肺病防治攻坚行动。重点关注小微企业,突出农民工等群体,强化职业病危害因素风险监测和评估预警,实现科学监管、精准防控。4 .坚持统筹兼顾,综合施策。强化传统职业病防控,逐步拓展职业相关疾病预防,突出前期预防控制,实施科学救治。统筹协调各方资源,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信用等政策工具,为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有力保障。(三)规划目标到2025年,职业病防治体系更加完善,治理能力不断增强,职业病防治工作质量显著提升,劳动者健康水平不断提高。职业病危害源头治理力度继续加大,工作场所劳动条件不断改善,用

17、人单位主体责任有效落实,劳动者职业健康权益得到进一步保障。职业健康监管体系基本完善,执法能力显著增强,技术支撑能力和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职业病救治水平和社会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全社会职业健康意识显著增强,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基本形成。(1)工业企业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率达95%以上。(2)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达95%以上。(3)非医疗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率达95%以上。(4)重点人群职业健康知识知晓率达95%以上。(5)尘肺病患者集中乡镇(社区)康复服务覆盖率达95%以上。(6)职业健康违法案件查处率100%。表2:“十四五”职业病防治指标与目标指标名称目标值1工业企业职业病危害项目申

18、报率95%2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合格率95%3非医疗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率95%4重点人群职业健康知识知晓率95%5尘肺病患者集中乡镇(社区)康复服务覆盖率95%6职业健康违法案件查处率100%三、主要任务(一)深化源头预防,改善工作场所劳动条件落实新发展理念,优化规划布局,调整产业政策,限制和减少职业病危害严重的落后技术、工艺、设备和材料的使用,在行业规划、标准规范、技术改造、产业转型升级和小微企业帮扶等方面统筹考虑职业健康工作,促进企业提高职业健康工作水平。督促企业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工作责任制,设置或指定职业健康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人员,强化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

19、设施“三同时”、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和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等工作。加强主要负责人、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培训,推动开展职业健康管理人员能力建设与评定,指导和督促用人单位做好全员职业健康培训工作。以粉尘、化学毒物、噪声和放射等职业病危害因素严重的行业领域为重点,持续开展专项治理,引导用人单位加强工程治理、技术改造和转型升级。按国家要求落实职业健康师制度,提升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管理专业化水平。建立小微企业职业健康帮扶机制,指导小微企业完善职业病防护设施,改善工作场所劳动条件。推进全人群职业健康保护,加强职业活动中新型行业职业病危害的辨识评估和防控。专栏1小微企业职业健康促进行动-行动目标:在建材、冶金、化

20、工、建筑等重点行业领域开展职业健康促进活动,建立健全小微企业职业健康技术援助机制,推动小微企业规范职业健康管理,逐步提升职业健康管理水平。行动内容:1 .以防治粉尘、化学毒物、噪声和放射性危害等为重点,开展小微企业职业健康帮扶活动。2 .建设若干行业和地方小微企业职业健康技术援助管理平台,推动开展小微企业职业健康管理专项技术援助示范建设活动。3 .探索试行小微企业帮扶模式,总结在小微企业帮扶方面的有效做法,如:小微企业职业健康托管式服务,以“企业+托管服务单位+卫生监管部门”的联动方式开展职业健康管理和监督执法工作,通过“一企一策”方案帮扶企业;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开展小微企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

21、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工作,或聘请专家团队、技术支撑机构对企业进行精准指导和定点帮扶等。预期产出:发布小微企业职业健康技术援助建设指南,开发小微企业职业健康管理辅助工具,总结推广小微企业帮扶经验和模式,提升小微企业职业病防治工作整体水平。(二)坚持统筹规划,健全职业健康技术支撑体系健全全县职业健康技术支撑体系。促进“全域协同”,依托现有医疗卫生机构,支持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职业健康体检机构。充分发挥综合医院作用,鼓励综合医院在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治疗康复等工作中发挥重要技术支撑作用。“十四五”期间确定2家或以上医疗卫生机构承担职业健康检查工作。保障阜城街道的尘肺病康复站稳定运行。专栏2职业

22、健康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建设目标:加快全县职业健康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县镇两级的职业健康技术支撑体系。建设内容:1 .加强职业病诊疗能力建设。2 .加强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机构监测与风险评估能力建设。3 .至少确定2家职业健康体检机构。4 .尘肺病康复站稳定有效运行。5 .加强对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监管。预期产出:职业病监测评估、职业病诊断救治二大技术支撑体系基本建成,达到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加强职业病防治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卫职健发(2020)5号)要求。(三)强化救治措施,提升职业病患者保障水平加强职业病监测,优化监测范围,创新监测方式,提高监测绩效。依托现有的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健

23、全职业病诊断救治康复网络,规范职业病诊断医师管理,建立职业病救治专家队伍,建立应急预案并不定期进行演练,注重应急物资的储备。持续实施尘肺病等重点职业危害行业工伤保险扩面专项行动,做好工伤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商业保险等的有效衔接,探索建立职业相关疾病多元化筹资保障体系,逐步将相关职业人群纳入保障范畴。加强尘肺病等患者的救治救助,推进医疗、医保和医药联动,将符合条件的尘肺病患者康复项目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落实属地责任,对无法明确责任主体的尘肺病患者,依法开展法律援助,全面落实医疗救治、生活救助等政策,减轻患者医疗与生活负担。将符合条件的职业病患者家庭及时纳入最低生活

24、保障范围。(四)严格监督执法,提高职业健康依法监管能力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执法体系,按照标准配足配齐执法队伍,配备必要的执法装备,提升执法队伍的装备水平。加强岗前培训与在岗期间轮训,提升队伍专业能力和监管执法水平。加强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和职业健康检查等重点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执法,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建立健全以“双随机、一公开”为基本手段的新型监管机制,推进分类分级监督执法,探索建立“互联网+”监督执法、现场执法与非现场执法相结合、部门联合“双随机”抽查的执法模式。规范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和劳动工时管理,监督检查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和参加工

25、伤保险,督促劳动关系双方认真履行防治责任。落实“平安”建设要求,加强工矿商贸、建筑施工、核与辐射等行业领域安全监管,督促辖区内有放射源和射线装置单位定期做放射防护检测,从事放射岗位的人员按要求健康体检,统筹推进职业病防治工作,督促指导县属企业率先依法落实职业病防治责任。依托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完善职业健康不良信用记录及失信惩戒机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鼓励社会监督,提升监管和执法效能。加强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相关技术服务机构的诚信体系建设,建立完善职业健康不良信用记录及失信惩戒机制,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五)加强监测预警,强化职业病危害风险管控建立健全职业病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估制度,强

26、化监测质控工作,完善监测工作与用人单位整改、监管和执法的有效联动机制。扩大重点职业病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范围,开展尘肺病人筛查等主动监测。推动开展新兴行业及工作相关疾病等新的职业健康损害监测。建立健全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法定责任,落实自查、风险排查和隐患治理制度,在有条件的镇区(街道、社区)推动用人单位开展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在线监测试点。配合省市开展建设职业病危害因素数据库与综合查询系统,健全用人单位职业健康信息及风险评估基础数据库,加强数据综合分析和应用。构建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分级、预测预警体系,强化突发职业病危害事件应急管理,提升风险监控和预测预警效能及突发事件管理与应急处置能力。(六)建设

27、健康企业,提升职业人群健康管理水平把健康企业建设作为“健康”建设重要内容,纳入健康县创建内容。大力推进健康企业建设,研究制定重点行业领域健康企业建设指南,完善健康企业建设激励机制,建设一批制度健全、管理规范、防护设施完备有效、职业健康文化与实践突出的健康企业。鼓励用人单位做好员工健康管理,倡导健康工作和健康生活方式,创造有益于职工健康的环境和条件。设置“健康小屋”,提供健康小贴士,为单位职工免费提供测量血压、腰围等健康指标的场所和设施。充分发挥各级工会组织作用,广泛深入开展争做“职业健康达人”活动,从知识竞赛、体能比赛、自救互救技能、职业病危害因素、违规现象辨识及宣传影响力现场展示等方面比学赶

28、超,营造全社会关心职业健康氛围,有效提升劳动者职业健康保护意识和健康素养水平。专栏3健康企业建设建设目标:通过开展健康企业建设活动,带动企业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改善劳动者工作环境,提升健康管理水平,推广企业健康文化,满足企业员工健康需求,实现企业建设与人的健康协调发展。建设内容:1 .完善全县健康企业建设评估技术指南。2 .加强健康企业评估技术专家队伍建设。3 .建设省健康企业3家以上。预期产出:建立完善的健康企业评估体系,健康企业示范引领作用逐步增强,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七)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治理效率和服务水平将职业健康信息化工作纳入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实现职业健康信息的

29、上下联动、横向联通和动态管理服务。充分整合现有系统和数据资源,实现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职业病与危害因素监测、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报告、职业卫生监督执法、职业健康培训、应急救援与事故调查处理等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共建共享。县卫健加强与发展改革、工信、民政、人社、生态环境、应急管理、税务、市场监管和医保等部门间信息共享机制,推动实现职业健康相关信息的互联互通。推动用人单位提升职业健康工作信息化、智能化水平,鼓励用人单位职业健康信息系统对接政府职业健康管理综合信息平台。专栏4职业健康信息化建设建设目标:依托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职业健康信息的上下联动、横向联通和动态管理服务,不断提高职业病危害风险监测预

30、警、智能决策的支持能力,推进实现职业健康治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内容:1 .依托省职业健康管理信息平台,配合省、市建设好全县职业健康管理综合信息平台,构建全县用人单位职业健康基础数据库,完善职业健康数据综合分析、预警与决策支持的软硬件环境,建设职业健康预警与决策支持中心。2 .建立健全县用人单位职业健康信息管理、职业病危害风险预警与决策支持、职业健康监护与诊断管理、职业健康技术服务、职业健康宣教培训和职业卫生执法等主要业务系统,实现各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3 .配合省、市形成职业健康管理综合信息平台总体框架标准、职业健康信息分类与编码规范、职业健康系统数据库设计规范等指导全省职业健康信息化建设

31、的系列标准规范,积极开展信息化建设试点。预期产出:依托省职业健康管理信息平台,构建职业健康基础数据库,实现职业健康危害项目申报,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和报告,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应急救援等的互联互通。(八)加强宣教培训,增强全社会职业健康意识持续开展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等活动,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关注职业健康的文化氛围。推进将职业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组织开展职业健康知识进企业、学校、社区、农村和家庭等活动,普及职业健康知识,倡导健康工作方式。配合省、市建设职业健康科普网络平台,推动建立职业健康科普示范基地和科普知识库。加强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

32、职业健康管理人员培训工作,指导和督促用人单位做好接触职业病危害劳动者全员培训。推动有条件的地区或用人单位建设职业健康体验场馆,不断提升重点人群职业健康知识知晓率。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镇区(街道、社区)和县各有关部门,要把职业病防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将职业病防治工作纳入本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民生工程。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工作目标和责任考核制度。充分发挥各级职业健康监管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加强联防联控,形成工作合力。(二)落实工作责任。县委宣传部:负责监督检查印刷企业落实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做好职业病防治宣传引导工作。县应急管理局:负责牵头指导、协调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处置工

33、作,配合县卫健委开展工矿商贸等行业企业职业健康监管工作。县人社局:负责对用人单位劳动合同、工伤保险情况进行日常监管,监督用人单位依法签订、履行劳动合同并参加工伤保险,严格审核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履行职业危害告知义务。依据职业病诊断结果及工伤保险条例,加强职业病患者的救治救助和工伤保险的监督管理,完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严格落实用人单位安排接触有毒有害作业的职工,定期到有职业健康体检资质的机构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所需费用依法由用人单位承担。开展工伤预防宣传培训,做好职业病患者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和工伤待遇落实保障,协调处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监督用人单位对女职工、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的劳动保护,严禁在

34、职业危害严重的岗位使用未成年人和处于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女职工。县发改委:负责将职业病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协助县卫健委开展职业防护设施三同时事中事后监管,支持职业病防治基础设施建设。县行政审批局:负责会同行业主管部门落实国家、省、市和县产业政策,严格限制、减少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及设备材料的使用。每季度向县卫健委报送新审批的建设项目,配合做好存在职业病危害项目的摸排工作。县工信局:负责监督检查工业、通讯业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在行业规划、标准规范、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等方面统筹做好职业病预防工作。协助县卫健委开展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事中事后监管。县民政局、医保局:负责对用人

35、单位已不存在或无法确认劳动关系但符合救助条件的职业病病人,依法提供医疗、生活救助。县住建局:负责监督建筑行业企业落实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县交运局:负责监督公路施工建设养护、机动车维修、驾驶员培训等行业企业落实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县农业农村局:负责监督饲料生产、畜牧养殖业等行业企业落实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监督矿产资源开发行业企业落实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严格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准入管理。县文广旅局:负责监督文化娱乐行业企业落实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生态环境局:负责加强对存在职业病隐患的企业环境进行日常监管,对放射性设施及射线污染装置防治工作进行监督管理,依法对未落实环保污染防治设

36、施的企业进行处罚。县总工会:依法对用人单位落实职业病防治工作职责情况开展群众监督,组织开展群众性职业病防治宣传教育活动。县市场监管局:负责监督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特种设备等行业企业落实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对生产、销售劳保用品的企业产品开展质量监管,加强工业用化学品的质量监管,依法查处“三无”产品,督促生产、经营者提供规范的中文说明书。县财政局:负责落实职业病防治的财政补助政策,保障职业病防治工作所需经费。县国投公司:配合有关部门督促指导县属企业依法开展职业病防治工作。县公安局:负责对涉嫌违法犯罪的职业病危害案件的依法查处工作。县教育局:适时将职业健康教育内容纳入基础教育。县科技局:负

37、责将职业病防治关键技术等研究纳入重点研究计划。县卫健委:承担县职业健康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组织实施职业病防治具体项目,负责职业病危害事故、事件调查处理等工作。依法对县职业病危害严重行业企业的监管指导,做好事故防范和风险化解。负责新建、改扩建项目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即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事中事后监管。负责开展重点职业病监测、专项调查、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和职业人群健康管理。协调职业病人医学随访救治。镇区(街道、社区):负责辖区内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具体实施,对职业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加强监管指导,会同县职业健康监管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

38、单位,做好职业病群发事件和职业病危害事故的防范化解。负责辖区内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事中事后监管,协助县卫健委开展执法检查、行政处罚案件调查处理等工作。其他各相关部门根据自身职能履行职业病防治职责,配合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三)加大经费投入,支撑规划实施。建立稳定的职业健康事业投入机制,根据职业健康工作形势,落实职业病防治经费,加大对政府主办的公益性职业病防治机构的投入力度,使其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在本辖区、本单位预算中列出专项资金,按照工作计划,分年度、有步骤地用于职业病防治规划中的各项主要任务。加强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考核,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障主要任务和重大工程按计划顺利完成。加大工伤保险补贴和社会救助经费投入力度。积极探索工伤保险基金在职业病预防、诊疗和康复中的作用,建立多渠道的职业病防治筹资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职业病防治工作。五,督导与评估各镇区(街道、社区)和县各有关部门要建立职业病防治考核评估体系,结合工作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病防治规划,明确阶段性目标、任务和工作分工。要及时组织开展规划的分级培训和解读指导,适时向县职业健康监管工作领导小组报告,组织开展规划实施的督查和评价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2023年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2025年组织开展规划实施情况的终期评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