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大学文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自评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大学文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自评报告.docx(2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XX大学文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自评报告文学院下设4个系:中国语言文学系、传播学系、东方艺术系和艺术设计系;拥有4个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美术学和设计学;设有6个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编辑出版学、广播电视学、绘画、视觉传达设计和环境设计。其中中国语言文学系1994年被首批批准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2001年被评为优秀基地。全院拥有11个博士授权学科(自主设置、国家备案3个)、16个硕士点和1个博士后流动站(2005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流动站)。与兄弟院校同类学院相比,我们拥有三大鲜明的特色和优势。第一,囊括文学、语言、艺术、传播等相近学科和相关专业,这在全国高校专业
2、学院中可以说是罕有的,有利于本院各专业学生知识与能力学习过程中的知识互补和信息相互渗透。第二,拥有强大的科研实力作为本科教学的支撑和后盾。第三,本院的四个学科渊源深远、各具特色。中文历史悠久、学理深厚,传播与艺术睿智灵动、应用性强,学科之间交叉互补、相得益彰,为培养学生的知识结构、综合素养和多元能力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文学院优良的师资队伍、深厚的学术积淀、朴实的治学风格、丰富的图书资源、先进的实验设施和广泛的学术交往都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L定位与目标1.1.办学定位学院遵循与时俱进的教育教学原则,紧密结合国家21世纪高等教育方略与我校制定的本科培养战略目标,结合本院特色和实际
3、,从“宽口径、厚基础、重特色、强素质”的教学指导方针出发,提出“学术兴院,品格育人”的理念,并将之具化为“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为本,以营造浓郁的人文艺术学术氛围为依托,以合理打通不同学科界限、强调学科知识互补的科学培养计划和高质量的教学效果为保证,以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实习和实践为手段,以党、团、学工部门和专业教师全员参与为思想教育的有效方法,确保高质量本科人才培养理念顺利实施”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说来,依据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XX大学的办学定位和学院的办学历史与综合条件,我们对XX文学院的办学做出如下定位:1.1.1.层次定位:XX文学院所有专业均应具备培养从本科到博士各个学历层次的人才的资
4、质;L1.2.类型定位:XX文学院所培养的,是能够胜任中国语言文学、艺术和传播等领域的教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学术研究型人才与高级应用型人才;LL3.规格定位:XX文学院应培养专业基础坚牢、综合素质优良、实践技能出众的复合型与创新型人才。对于学院的办学定位、办学理念和发展目标,院里的师生及校友是高度认可的,但在落实方面也还存在一定的不利因素。比如院里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虽然在国内同专业排名中比较靠前,只是本专业体量略小,实际授课教师不过五十人左右,他们既要忙于课程讲授,又不能放松科研的意识,所以整体上时有疲倦之感;同时,院里六个专业均各有特点,如何使之平衡、互动地良性发展,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再有
5、随着国内外教育形势的发展和变化,院内的办学定位、办学理念与发展目标还有一个不断适应、调整的过程。1.2. 培养目标:目标:XX大学文学院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优良的教育传统,已经成为世所公认的中国语言文学之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的重镇。Xx大学的艺术学科与传播学科虽然历史不长,规模不大,但是师资精良,教法精严,依靠中文学科深厚的学理滋养,坚守精英教育的理念,在本科人才培养方面举得了骄人的成绩。有鉴于此,我们将文学院的办学目标确定为:具备培养面向21世纪的学术发展和文化进步,以文化传承和创造为职志,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深厚的人文素养、优良的道德情操、健全的身心素质和卓越的实践技能,能够在语言、文学、艺术
6、和传播的研究及应用领域开展创造性工作的一流人才所需的各项条件,成为本领域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以上述办学定位、发展目标和人才培养的总目标为指针,我们也确定了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21世纪的学术发展和文化进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国际文化交流需要,培养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本知识和理论素养,较强的读说写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从事本专业研究和教学的新型学术人才和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新闻、出版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就业方向为高校师资,新闻出版部门从业人员和政府机关干部。传播学系两个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有较高人文素质和文化修养、胜任
7、平面媒体(书刊、报纸等)和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媒体的采写、编播、摄录、主持、评论、策划等业务的高层次编辑出版、新闻传播专门人才。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为各大传播媒体,部分毕业生进入政府机关、企业单位工作。中国绘画专业的本科专业培养目标以高水平绘画专门人才为宗旨,要求毕业生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艺术使命感,较高的艺术鉴赏水平和强烈的创作意识,有宽博的文化理论素养,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能独立地进行绘画创作及理论研究。毕业生就业方向主要为高校师资、画院专业人才、美术编辑、广告企业从业人员。视觉传达设计和环境设计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具有较深厚的文化底蕴、艺术修养和科学精神,具有丰富的设计思想和超前的观念,
8、具有很强的创新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胜任各类高层次设计创作的设计艺术工作者。文学院全体教师和学生均高度认同学院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并在教学活动中积极贯彻执行。这方面的信息通过教学研讨、师生座谈会以及各种征求意见的途径可以得到反馈。可是在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方面也不无困难。我们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宽口径”与“厚基础”之间感到两难困惑,在“研究型”与“应用型”之间也有所犹疑。但是经过这些年的实践和探索,我们已经初步找到了解决之道。我们在加强了专业基础课建设的同时,也加强了学院共同课的建设;在强化学生人文修养的同时,也大胆尝试将科学实验引入文科教学;在提升课堂教学的同时,也积极
9、开辟了一批校外实践基地和第二课堂。这些实践和探索都使我们的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从而坚定了我们对上述办学定位、培养目标的信心。1.3. 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学院领导对教学工作非常重视。在文学院,“教学无小事”、“教学神圣”的理念深入人心。从学院领导集体到每一位教师,本科教学工作都是雷打不动。例如,XX教授无论在任校领导时还是离任之后,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会议都是每次必到。其他学院领导也是如此。学院领导还积极组织和参与教学改革,陈洪教授在这方面也堪称典范。学院领导还积极开展教改研究,发表了相关论文多篇。院长、副院长及各系部负责人每学期都要听课不少于3门。学院还将本科教学质量作为教师职称晋升与业绩考核
10、的重要依据,对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学院还自自设了教改资助项目,鼓励各专业教师对本科教学中的瓶颈性问题和疑难问题进行攻关,并将研究成果在本专业和学院内交流推广。学院制定了一系列保证教学中心地位的制度和措施:制定了严格的课堂教学规范,并作为考核教师教学工作完成情况的基本依据;建立了完善的教指委会议制度、教指委听课制度和学生评教制度,坚持不懈;建立了教学过程监控和信息反馈的有效机制,保证了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将教学效果和业绩作为教师职称晋升和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更重要的是,XX大学素有重视本科教学的优良传统,这个传统已经牢牢扎根在每位教师的心里。保证教学工作中心地位
11、方面存在的问题:学院在制度和措施等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以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但在突出教学中心地位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令人堪忧的意识或行为上的问题。比如如何建立更加合理而权威的评价体系,使教学工作业绩能够像科研业绩那样得到应有的尊重,并将教学工作的业绩作为职称晋升、绩效考核的积极因子,这个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有些领导在观念上时时强调教学的重要性,也制定了一些向教学倾斜的制度和措施,可是平时却经常不自觉地淡化、忽视教学,无形中形成了对教学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评职时不要”的尴尬局面;学校的政策也是一直强调重视教学,可评职时却主要看科研方面的表现,这样容易导致老师向科研“一边倒”
12、的倾向,觉得科研是主要的,教学则是次要的,教学过得去就行,而把大量的精力用于科研,久而久之,也就颠倒了教学和科研的关系。其实,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教学才是第一位的,教好书是天经地义的,也是立身之本,学校更应该把人才培养作为重中之重,学校和学院以后应该采用经济政策导向,确立本科教学的地位,不但本科教学经费专款专用,而且通过各种渠道自筹资金用于扩大和改造本科教学条件,鼓励在本科教学中作出贡献的优秀教师,在评优、聘岗时予以倾斜。文学院师资队伍体量偏小,即使人数最多的中文系在第三轮一级学科水平评估同学科参评的85个单位中,排名仅列第20。这意味着同样的教学任务只能由更少的人来完成,在科研工作相同甚至更为
13、繁重的情况下,文学院教师的压力可想而知,这种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他们在教学工作上的投入。2、师资队伍1.1. 数量与结构文学院拥有一支规模不大但师德严谨、学术精良的师资队伍。其中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讲座教授1人,国家级名师1人,跨世纪优秀人才2人,新世纪优秀人才8人,XX大学讲席教授1人、杰出教授2人、英才教授1人。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1人,教育部艺术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1人,校青年学术带头人3人。在教育部一级学科水平评估中名列全国第5o教师队伍的数量与结构:文学院有本科生749人,专任教师103人,全院生师比为13.7:1,全院本不斗生与教师
14、比为:7.3:1o文学院现有专任教师职称分布:教授45人,占总人数44%;副教授36人,占总人数35%;讲师22人,占总人数21%。各系分布:中文系教师:53人,其中教授:28人;副教授:20人;讲师:5人。传播系教15A,其中教授:3;副教授:3人;讲师:9人。东艺系教师:9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2人。艺术设计系教师:14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5人;讲师4人。文化素质教学部12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6人;讲师4人。年龄分布:35岁(含35岁)以下教师19人,占总人数19%。36-45岁(含45岁)教师27人,占总人数26%o46-60岁(含60岁)教师48人,占总人数46%。61岁以上
15、教师9人,占总人数9%。学历(学位)、学缘分布:博士学位63人,占总人数61%。中文:43人。本校毕业27人;内地外校毕业15人;境外高校毕业1人。传播:11人。本校毕业8人;内地外校毕业3人。东艺:2人。本校毕业2人。艺术设计:4人。本校毕业1人;内地外校毕业3人。文化素质教学:3人。本校毕业3人。硕士学位22人,占总人数21%。中文:8人。本校毕业6人;内地外校毕业2人。传播:3人。内地外校毕业2人;境外高校毕业1人。东艺:3人,内地外校毕业4人。艺术设计:6人。本校毕业4人;内地外校毕业1人;境外高校毕业1人。文化素质教学:2人。内地外校毕业1人;境外高校毕业1人。学士学位17人,占总人
16、数17%。中文:2人。本校毕业1人;内地外校毕业1人。东艺:4人。内地外校毕业4人。艺术设计:4人。内地外校毕业4人。文化素质教学:7人。内地外校毕业7人。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及发展态势:结合学校定编定岗,愿景是到2020年,在现有学科专业设置不变前提下,专任师资发展到150人,其中引进有海外学术背景的约15人;壮大传播学系和艺术设计系师资人数各到25人左右;建设母语高等教育的专门机构,人员稳定在10人左右;百分之六十的教授担负本科教学。发展态势尚好,但受制约于学校大的发展环境和对我院的定位,尚无法自主决定。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数量还是偏少,师资储备不足,现有的教学业绩是教师尤其是较青年教师奋发努
17、力得来的,如果不能从体制机制上改进师资制度,则很难持久。一有教师进修、出国、培训,往往遇到人员不足教学任务无人替代的困扰,教师发展遇到阻滞;长期以往,难免学术水平提升停滞、职业倦怠滋生。另一方面,没有充足的师资储备,有的特色方向、特色课程就无法开设;本科教学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有时也会发生矛盾;业绩评价上还没有较为合理的标准和具体可操作的办法。解决办法:增加教师编制,在定岗定编时留出余地、留出空间,使得一定比例的专任教师可以顺利得到休学术假及其他业务提升的便利路径。1.2. 教育教学水平学院专任教师的专业水平均达到相关要求;教学能力方面,不同教师之间还存有差距。其原因,既有青年教师考核评价标准和
18、机制之不惬人意,也有教师受困于繁忙的教学活动、无暇无条件自我提升的原因。本院曾经采取过一些措施,例如请国家级教学名师做讲授示范,支持大学语文课程教师参加全国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提倡青年教师相互听课,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听课后提出改进意见等,对提高教学能力大有促进。学院在师德师风建设也有一些规划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院积极筹措资金,设立教师奖,每年对在本科教学上投入较多效果优秀的青年教师予以奖励;结合岗位聘任、绩效考核等,对师德师风方面表现优秀的教师予以激励,对有负面表现的实行一票否决,效果明显。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提高,是无止境的,教师在承担所担负的教学任务之外,还面
19、临着终身学习的任务。但目前的体制机制对此缺乏有效安排;结合师德师风对教师关心学生、启发引导学生,教书育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高标准,教师为此需要付出极大精力;而短期的任务考核和绩效要求,又使得教师无力关注于此。另外,有关的教师发展机构和学术部门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学研究,使之成为教师修业的适用资源。应改进教师业绩考核机制,引导和疏导教师妥善处理学术研究和教学、研究生教学与本科教学、业务水平与道德修养之间的关系;更多关注青年教师的地位和待遇,采取更多激励机制,为其业务水平提升和进德修业提供切实的条件,包括资源、指导、组织等。当然,通过各种渠道,督促和激励教师对自身高标准严要求也是必不可少的。1.3.
20、 教师教学投入学院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约占教师总数的83%;占所有教授、副教授的87%o教师们在心理上对本科教学是重视的,一般对相关教学任务很少推诿;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有成就感,在教师中的威望也高,基本上形成一种重视本科教学的良好的正面氛围。学院教师近年来承担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市级重点项目2项,校级项目12项,其他项目20余项;学院还自筹经费设立了文学院本科教改项目,迄今已经立结项11项。参与教改的教师占教师总人数的60%。2009年以来,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市级教学成果奖3项,校级多项。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市级教学名师2人,校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XX市教学团队2个。
21、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市级精品课4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2门、资源共享课3110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教师对于本科教学,心目中都知晓也认同其为高校第一要务,一般不会轻视,在备课、出勤、课时、作业、辅导、考试等环节上不敢掉以轻心,不会出现明显的教学事故。但至于付出多少精力、时间,其在个人业务活动中占有多大比例,则基本上是凭良心行事的。现有考评体系下,本科教学的许多付出其实往往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1.4. 教师发展与服务学院领导班子把教师发展作为最重要工作之一,经常研究教师发展规划并逐步予以实施;通过各专业教师教学科研推动会,帮助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做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制定政策,
22、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教书育人工作,承担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水平;鼓励和支持青年教师到国外一流大学进修深造,提升教师队伍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国际化水平。如近几年文学院公派教师出国情况一览表姓名类别国别单位派出时间回国时间XXX国家公派访问学者日本东京电通广告人才项目2012.12012.4XXX国家公派访问学者美国马里兰大学2013.92015.9XX国家留学基金委青年骨干教师项目美国哈佛大学2014.72015.7XXX国家公派访问学者美国康奈尔大学2014.32015.3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多年来,青年教师处于“跑得快,吃得少”状态,一方面,需要高层级的专业进修,补充新知,研究教学活动规
23、律,提高教学技巧,交流教学经验;另一方面,也需要高层级的心理疏导和职业辅导,需要多种形式的文娱联谊活动,加强情感沟通和心理联系。但在现有规定下,此类均不易为,尚需考虑更为切实可行的方法。3 .教学资源3.1. 教学经费多年来,文学院始终坚持本科教学经费专款专用,教学经费的投入得到保障。近年来其他专项经费均有稳定的来源,教学经费紧张情况有所缓解。为了保证学院各专业正常教学活动的进行,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有效地推进教学改革,文学院每年都自筹经费投入教学,且持续大幅地增长。学院每年度皆拨出专门经费以支持学生创新教育和学生自主创新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文学院严格按照规定和计划使用教学经费。学院近五
24、年教学经费的使用情况见下表:文学院2009年至2013年本科教学经费使用一览表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学校下拨数额*支出项目及数额设备购置768168600C910005882791300学生活动2025774731348208158196200实验教学3728C1665C4187080092学术差旅148313417434462540170207教师专业图书资料购置1258(40367401435553131458出版学术刊物490001520C214002236019924外聘教师授课酬金6318C33561500485142063560模特费8693115513
25、1621583214064网络费1660C1860C207901662018200电话费142023593334044357936240家具维修8560C69284资料室图书资料购置2401C9398418822086616467教学资料印刷、复印6122300C462091658017650邮寄费44711750C233321965953156文具纸张购置1929721OOC660493377852366合计*I(说明:教学经费项目下可支配经费,实际用途多样,就支持教学来说,有的直接、有的间接,有的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混用,无法严格区分,但本科教学经费优先和全部用于教学,则可以肯定。)学院注意教
26、学经费分配方式、比例,使用效益较好。有的经费不分专业,留出留足日常经费(包括教学材料、参考图书、模特、实验实习等项目);有的部分,直接与某一专业相关,则专款专用,例如绘画专业的模特费,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影视观摩费用等。有专门的支持教学改革立项的经费;有专门的支持学生创新教育的经费;有专门的实践教学经费。每年学校下拨给学院的本科教学经费约在25万元左右,生均350元上下。而实际维持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需要65万元以上。不足部分,利用以前结余补足,故历年实际支出均大于校年下拨经费数。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本科教学经费仍有不足:例如绘画专业和艺术设计专业,均需要大量教学教具、模特雇用、实践实习、自然写生
27、、艺术考察、作品展出等费用支出;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需要大量设备设施购置和聘请专业人员提供实践实验辅导方面的支出一一这些对经费要求很高,我校现有的学生学费返还方式,比较一般专业院校要低,完全无法满足需要。即便是汉语语言文学专业、编辑出版学专业,其实践实习经费,也捉襟见肘。利用自有历年经费结余补充,终非长久之计,还需学校加大拨款力度,真正满足教学需求。3.2. 教学设施文学院的教学设施主要包括教学场地、教学设备、图书资料、中外期刊、数据库与网络资源等,这些设施大体上能够满足目前的教学需要。文学院在本科实验教学与数字化教学技术资源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建成了以语音实验室、综合创新实验室、艺术设计
28、实验室、数字编辑与出版实验室、中文数字文献实验室、数字影音视听实验室、电子阅览室、精品课程录播教室、教育资源建设实验室、动态影像实验室、数字摄影实验室、数字打印实验室、演播厅和展厅为内容的文学实验教学中心。该中心于2012年被评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中文、艺术、设计、传播等专业的本科教学,特别是为本科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目前,该中心正全力以赴申报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文学实验教学中心建立了开放实验教学机制,每周7天、每天早8点至晚10点之间,学生可自由申请空闲的实验室资源,从事自主创新项目的研发。中心开设了以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为导向的“嵌入式”教学、以培养
29、本科生实践技能为导向的“案例式”教学和以培养本科生自主创新能力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等三种实验教学模式,并正在积极探索打通教学-科研-实践、学院-学校-企业间隔,建构大型专业资源数据库集群的新思路。学院持续加强图书资料中心的建设,近三年来投入经费共28万余元。除了校图书馆大量的有关藏书外,仅中心现有藏书(含期刊)即达近7万种,涉及语言、文学、美术、书法、音乐、传播等学科,另有音像图书近2千种。中心管理规范,服务设施完善,每周六天、每天三个单元对全院学生开放。中心还建立了图书资料在线查询系统,学生可随时查询馆藏情况,方便了学生借阅,有力地支持了师生的教学活动。在教研空间方面,文学院教授每人拥有一
30、间独立的研究室,副教授两人拥有一间研究室,讲师四人拥有一间研究室,并有专用的研究生教室和画室;学院为每位教师配备了电脑,学院技术设备办公室随时为师生提供教学所需的设备与技术支持。学院大力提升管理信息化程度,为此购置了专门的服务器系统,学院主页系统设计精良,美观实用,成为教学管理、师生互动、展示成果的有效平台。学院网页设置了教学资源在线预约系统,师生可自由申请,以服务于本科教学、研讨、讲座、学术沙龙等课外教研活动;此外还研发了包括信息发布、资源发布、在线教学、在线测试、在线讨论等功能于一体的自主知识产权在线教学平台,学院的课程建设均可申请使用。存在的问题:教学空间亟待扩展。除中国语言文学系、传播
31、学系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外,东方艺术系的办学条件按照国家标准仅算合格,艺术设计系则相差甚远。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文件要求的18平米/生标准测算,目前艺术设计系学生为184人,需要3312平米教学场所,但目前仅有960平米(其中一主楼260平米、迎水道校区700平米),不足规定面积的三分之一。而且随着XXX校区的消失,上述教学面积会锐减至260平米,更无法满足教学基本需求。这些都有待在新校区建成后得到实质性改善。3.3. 专业设置与培养方案文学院是2000年在原中国语言文学系和东方艺术系基础上重新组建的多学科综合性实体学院。从学校的教育事业发展与社会各界需求出发,学院设置
32、了中国语言文学、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出版、中国绘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等六个专业,每个专业都按专业建设规划发展,而培养方案的设计做到了与时俱进,五年一规划,一年一微调,以使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既能凸显学院各专业的优势和特点,又能避免和时代、现实脱节,现在使用的培养方案是2013年刚刚调整过的,更切合学科和学生实际。学院现有的五个专业中,中国语言文学、编辑出版和中国绘画专业为在国内拥有重要影响的优势,中国语言文学更是专业历史悠久,积淀丰厚,实力居全国领先地位,是其他专业发展的强有力依托。广播电视新闻和艺术设计学科2012年由方向调整的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两个专业,均是为适应社会需要的新建的相对
33、年轻的专业,新专业设立后,与原有专业构成了优势互补的友好型关系,一方面传统专业为新建的实用专业提供了深厚的人文素养基础,另一方面,新专业也为老专业注入了新鲜的活力。老专业凭着在多年的积累中取得了多项拥有全国影响的标志性成果(包括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资源共享课、XX市精品课程、国家级、教育部优秀教材,学生在全国美展中多次获奖,等等),新专业依托老专业的带动发展势头喜人,生源充足、质量极高,在全国的影响迅速扩大。学院力求使各个专业资源共享,同步发展。各本科专业在学院领导下,根据具体的培养目标,依据自身特点和优势,均设计了现有基础上的最佳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所开课程针对性强,满足
34、了专业培养所需要的知识理论和实际技能的需求,体现了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汉语言文学专业要求学生遵循“强化基础一注重素质一训练能力一分流培养”的思路,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通过名著导读和课堂论文、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的写作等能力训练,强化阅读能力、鉴赏能力、表达能力和科学研究的能力。新闻传播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社会活动能力、知识自我更新能力,加强实践教学,以适应各类传播媒体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绘画专业要求学生将系统的文化基础课、艺术理论课的课堂教学与艺术考察的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将知识的传授、素质的培养、能力的提
35、高统一。艺术设计专业要求学生理论与实践深度结合,培养良好的个性创新思维、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丰富设计技能的传达设计能力。3.4. 课程资源文学院的课程建设是整个教学工作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近几年学院根据新的形势发展和社会需要,进行了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重新设计后的课程主要有3个显著的特点:第一,构筑了由院级B类素质性必修课系级C类专业基础课专业D类选修课构成的金字塔式课程结构,体现了学院“宽口径、厚基础、重特色、强素质”的本科教育方针。全院共开设课程数量406门,其结构分布为:汉语言文学107门(专业必修24门、选修83门),编辑出版学58门(专业必修25门、选修3311),广播电视学60门(其中:
36、专业必修25门、选修35门),绘画53门(其中:专业必修28门、选修25门),视觉传达设计65门(其中:专业必修33门、选修3211),环境设计63门(其中:专业必修33门、选修30J)O第二,在全校首先推出了“先导课”的概念,在学生目前可以自由选课的背景下,用各门课程内在的学术逻辑关联,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选择各个学期应上的课程,以减少学生因盲目选课造成知识谱系的残缺,同时有效实现“分流培养,双向定位”的学生未来出路去向的理念。第三,大力改变课程体系构成,依据特色课程不但不能丢弃反而要强化;不适应社会需要、专业性已经减弱的课程一定要淘汰的原则,构筑了全新的课程体系,裁减了过分臃肿的课程门数,理
37、顺了各专业的课程计划思路,各专业课程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学院努力打造精品课程体系,促使教师不断更新课程内容,提升课程的品质,主干课程已基本实现了精品优化:目前有国家级视频公开课“六大名著导读”、“小词中的修美境界”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与国家级资源共享课“大学语文”、“现代中国文学”、“古代汉语”3门、XX市精品课程4门、校级示范精品课7门、校级精品课16门。针对学科优势,学院几年来大力推动教材建设,成绩斐然,仅十一五期间就有7部国家规划教材,数种精品教材,其中大学语文、现代中国文学荣获过国家级和XX市优秀教学成果奖。文学院百分之八十以上课程选用教育部推荐教材、面向21世纪教材、国家规划教材或著
38、名大学使用教材。学院的教材选用有严格的审核制度,学院为此出台了相关规定,教材选用须在逐层上报审核后,经院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过、由主管教学副院长签字后方得使用。这保证了全院各门课程的教材选用整体上处于很高的水平,使用效果极佳。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目前的课程体系尽管已经相对完善,但仍有继续优化的空间:一是密切跟踪学术发展前沿和社会需求趋势汰旧增新,二是加强经典名著精读课程,三是开设实践性和创新型强的新课程。像体育、军事理论尤其是高等数学等课程,已经严重挤压专业学习,课时上宜适当压缩。精品课程的数量和高层次的教学成果还不够多,像中国古代文学等己经具备冲击国家级资源共享课的课程应该加强建设并及早申报,其
39、他优秀课程如文艺美学基础也应向更高层次迈进。尤其在教学成果的设计上应该找出有特色且成规模的成果内涵,集中设计一、二项成果,抓重点,找突破口,下大功夫。学院的教材建设还要再加强,一方面现有教材面临着修订,一方面还要重新编撰系列教材,以适应本院学生的教学实际,最终产生全国性的影响。3.5. 社会资源Xx大学文学院具有较为丰富的社会资源,每年都邀请大批国内知名学者和艺术家来院举行讲座和交流,举办讲习班,开阔了学生的学术视野。学院努力为学生开辟实践园地,各专业分别建设了专业对口、数量适当的见习、实训、实习基地(如电台、报社、杂志社、印刷厂等),共有50余个,共享教育教学资源。新闻传播专业更是聘请了二十
40、余位有成就的主编、编辑、记者等担任校外导师,和院内的教师一道对学生实行合作培养,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学院近年接受毕业的校友及XXX教育基金会等其他机构、个人捐赠超过100余万元,为学生设立了“XXXX奖学金”、“XXX传播学创新奖学金”、“XX奖学金”、XXXX贫困学生奖助学金等各种奖学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目前尚有多种奖学金正在接洽之中。学院对本科生培养的国际化日益重视,每年都邀请一批海外学者和艺术家为本科生开办讲座,并与日本、韩国、新加坡、加拿大、德国、法国、荷兰、以色列、美国以及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数十所大学和研究机构保持学术联系,与香港浸会大学、澳门大学等高校开展本科生
41、联合培养。近十年来,我院与海外高校联合培养的学生已有50人。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学院与社会的联系还不够密切,尤其是缺乏主动走出去广交朋友、争取社会资源支持教育的积极性;对已有的实习基地的有效利用还远远不够,服务社会的意识还不够强;高水平的海内外学者的学术讲座还不够多,与海外高校联合培养本科生的渠道还不够广。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大学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这种形势敦促学院必须进一步拓展和其他国家优秀大学的联系,采取请进来、放出去的方式,扩大学生交换的数量和幅度,争取多邀请海内外知名的汉学家来为学生做学术报告;而社会对动手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使学院还应当广开思路,和社会上相关的单位和个人
42、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践水平搭建平台,让外面的单位更了解、认可学生;同时要进一步争取社会有识之士继续关注学院,在情感、道义乃至经济层面给学院以支持,从而为学生开设更多种类、更大额度的奖学金,使学生消除后顾之忧,安心向学。尤其是学院领导要转变观念,将争取社会资源与服务社会建设结合起来,积极地、有计划地将学院的智力资源和学术优势和转化为争取社会资源的资本。在这方面,文学院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探索极富启发。4 .培养过程4.1. 教学改革教育教学改革事关教学质量是否能够得以保证、提高,因此学院一直遵循教育规律,结合人才培养和专业发展的特点,十分重视、支持、鼓励教学改革,使教学改革获得了政策、组
43、织、经费及人员上的保障。近五年曾获得校级、市级、国家级的教改立项和成果奖励。正在进行中的教改项目有公共基础课程项目大学语文课程新资源建设与自主学习系统的开发、市级教改项目传统人文学科专业教学中的文科实验教学体系研究与实验教学平台构建、校级重点项目、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如何在文化传承和创新中发挥切实作用等。为激发教师们的探索热情,提高课程的教学水平,深化教学方法、课程体系和考试方式的改革,学院在2013年进行了教学改革立项,共有11各项目获得支持。我院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是,追踪世界一流大学的教学理念和成功经验,实现教学观念、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的深刻转变,使XX文学院的本科教学成为培养公能兼备的卓越人
44、才的有效途径。具体说,在培养方式上实现从侧重传授知识到贵在发展素质、从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努力做到讲一练二考三,在控制讲授量,增加练习量,扩大考试面,让学生所学多于教师所讲,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发展空间。一方面,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各级各类教研教改项目,探索教学改革的理论规律,一方面注重实效,要求在教学内容和讲授方法上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其结果是教学内容越来越趋于内在、本体,贴近学生实际,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满堂灌的填鸭式课程,逐渐被师生讨论、交流、互动的方式所替代。同时,学院通过多媒体教学的硬件与软件建设,使教学及管理越来越现代化、信息化,多数教师使用现代
45、教育技术的媒体课件授课,以其质感、直接、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2013年很多教师完成了课程的数字资源建设,教学管理上的网上成绩排序、网上预定教室与图书资料等,极大限度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学院在教改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培养模式更加合理,从知识传授到方法启迪、从素质提升到能力训练各个环节强化本科教学的完备性和有效性已经成为全院教师的共识,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已经逐渐被积极的师生互动所取代,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教学效果已经非常普遍,教学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已经基本实现。同时也存在着阻碍教改的瓶颈性难题:一是现行的评价体系抑制了教师投身教改的积极性,二是现
46、有的教学条件增加了教改的难度,三是目前的教改导向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形式化的弊端。课程建设、改革的经费支持力度不够充足,影响了教师教改的积极性,学校评价指标上过于看着科研,也势必削弱教师教改的兴趣,所以学校、学院应该进一步凸显教改的重要性;将来的教学改革应该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积极整合各个学科、各门课程的力量,进一步完善网络教学环境,及时更新各种教改项目和精品课所需的资源库,对已有教材及时进行调整,补充新内容完成教材配套。在教学方法改革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学院学科和专业的特点,不能一律强行要求使用现代技术手段,如频繁使用PPT教学,就容易造成学生的“审美疲劳”,形成了依赖心理,如果老师过于相信电脑
47、资源,也容易患上“PPT依赖症”因此对PPT课件可以使用,但一定要根据专业、课型恰当、适度、合理地运用,并同时考虑怎样和板书结合,才会事半功倍。另外在完成三门课程向国家级资源共享课转换升级、几项成果获得国家和市级教学成果奖的的基础上,应该组织凝聚相关力量,使其他的教改项目向市级、国家级奖项靠近。42课堂教学文学院所有课程均有成文的教学大纲,并且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执行。教学大纲每五年按“守正创新”的精神修订一次。目前学院各专业使用的教学大纲是2013年修订的,修订原则是经多年教学实践和学术发展证明为科学有效的,即予保留;己经过时或效果不佳的则认真修订,以保持其科学性与先进性。每门课的大纲均简要介绍课程的目标、主要授课内容、授课对象以及在学生培养中的作用,课程开设的必要性、主要教学方法和手段及其改革情况、考试形式等。所有教学大纲均已翻译成英文,以便于对外交流与合作。教学大纲要求单个课程教学内容体现出对人才培养方案的适应性、目标性,体现学科前沿信息,专业必修课注重基础性、规范性与共识性,专业选修课则注重多样性、系统性与研究性,凸显教师的研究心得。特别是专业选修课多是由教师教学中发现的问题,提取升华为研究成果,反过来再转换为具体的专业性很强的课程,常常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