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村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典型案例.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883988 上传时间:2024-01-0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政村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典型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行政村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典型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行政村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典型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行政村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典型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行政村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典型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行政村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典型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村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典型案例.docx(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行政村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典型案例第一村位于第二市第三区第四街道西北部,距离第四街道城区约5公里。全村辖15个自然屯,32个村民小组,现有1984户8049人,是以壮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村。莲藕、优质稻、荷叶茶产量颇丰。近年来,第一村始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构建“党建十同建同治同心同享”格局,围绕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人居环境、特色民居、民族文化、特色产业、民族团结、保障机制六位一体下功夫,形成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先后获评“自治区第四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等荣誉称号,入选“壮美广西乡村振兴年度特色案例。一、聚焦党的领导,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坚持党对民族

2、工作的领导,以加强党组织建设作为抓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有力抓手,以党群服务中心为依托,构建民族团结主阵地,着力强化组织建设。第一村党总支现有党员108名,通过推行屯级“一组两会”协商自治制度,将基层组织触角延伸至屯入户,拓展延伸农村村民自治机制,将团结广大村民群众的组织之网铺得更广、织得更密。2021年第一村党总支部被评为自治区四星级农村基层党组织。一是通过注重从致富能人、退伍军人中发展党员、积极储备优秀后备干部,加强对“两委干部”的培训和创事能力的提升,筑牢民族团结政治之基。二是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融入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中,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志愿者深入到群众中开展服务,积极开展“创先

3、争优”大行动,筑牢民族团结情感之基。三是通过党员活动日宣传宣讲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更好地融入党员组织生活,融入各族群众日常生活之中,在潜移默化中广泛弘扬民族团结进步价值理念,筑牢民族团结稳定之基。二、聚焦民族工作主线,共建共事共乐的精神家园以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等活动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积极打造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精神文化家园。一是建立“一约四会”机制,由村党总支部牵头,村民广泛参与“村规民约”的修订,大力倡导移风易俗,倡树喜事新办、丧事简办、节俭养德、孝善敬老的社会新风尚。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载体作用,大力弘扬文明乡风,组织

4、评比最美家庭、最美媳妇、星级文明户,推动思想道德建设。二是搭建民族团结桥梁平台,“多民族文化+节庆文化”深度融合,在壮族“三月三”、“五月初四”天仙庙会等节日中,开展“乡村大舞台”“文化进万家”“送戏下乡”“我们的节日”等民间文艺进村屯活动,在荷香书院等民族文化场所举办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成立有文艺队15支、篮球队9支、舞狮队5支、“3+N”志愿者500余人,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三是坚持民族特色,挖掘民族文化内涵。以国家AAAA级景区为依托,打造极具壮族民间民俗特色的乡村旅游景点,将民族特色文化精准嵌入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促进民族文化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协同推

5、进。三、聚焦改善民生福祉,共建生态宜居的和谐家园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打造生活环境整洁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宜居家园。一是改造提升村屯道路、亮化美化等基础设施,拆除危旧房、围墙、清理河道鱼塘等,硬化各村屯水泥路,为各族群众提供了更充足、更优质、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二是以“两高两道”风貌提升为契机,以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为依托,全力推进乡村风貌提升工作,打造了第五屯等5个精品示范屯,建设了第六村等5个设施完善型屯,村级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实施优化服务场所、维修垃圾池、建设同心文化广场、改善人居环境等项目,营造各民族融合发展、生活互助的良好氛围

6、。三是注重载体赋能,强化硬件功能,优化软件服务。整合多方力量支持,完成对村屯的硬化、绿化、美化,各屯均建有戏台、文化室、阅览室、图书室、篮球场及公共健身器材等文体设施,重点打造林村屯村史馆、活动中心和乡风文明文化长廊,高标准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村屯文明实践积分超市2个。四、聚焦推进产业发展,共建共同富裕的幸福家园第一村注重产业发展,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实现村屯经济增长,打造各族群众致富产业有发展的小康幸福家园。一是特色产业促增收。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带动群众种植香蕉、莲藕、甜糯玉米近3000亩,发展“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稳粮增效、粮渔双赢”的稻虾和藕虾综合种养产业300

7、0多亩,推进土地综合整治项目5500多亩,带动群众就业年累计2700多人次,农户户均每年增收5000多元。发展特色旅游产业,积极打造荷香书院等乡村旅游景点,每年举办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擦亮文化旅游品牌。两年来,第一村通过生猪育肥项目入股、稻虾综合种养入股、土地流转服务等多种方式,促进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达40多万元。二是输出劳务促增收。盘活整合资源,与龙头企业合作,培育壮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吸纳各族群众就业、观光游玩,乡村旅游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引进农业有限公司,发展香蕉种植产业,创造就业岗位60多个。辖区内有民宿5家、农家乐4家,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以乡村旅游促进各民族互嵌

8、式发展。五、聚焦创新社会治理,共建安全稳定的平安家园把民族团结创建有机融入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综合治理中,围绕各民族群众居住生活、工作学习、文化娱乐等环节,打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美好和谐的平安家园。一是实施网格管理“红格善治工程”,在网格内实行“十户四联”(联防、联排、联控、联保),统筹建立起了全覆盖网格,划分了15个中网格32个小网格,聘请了1名专职网格员51名兼职网格员,村网格员及时发现排查矛盾纠纷并联合做好调处化解工作,形成闭环办结,实现精准施策、精细治理,及时妥善解决涉及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矛盾,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二是推行“智慧党建+社会治理”模

9、式,打造“五位一体”管理服务平台,完善流动人口对接机制,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帮助解决群众子女教育、医疗卫生、劳动就业、权益保障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三是聘请村级法律援助联络员,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大力开展禁毒、反邪教、防范网络电信诈骗等活动,信访案件按期办结率100%,群众的安全感持续增强。推进天网系统、“雪亮工程”等项目,安装高清摄像头,打造综治中心实体化。完善屯级“一组两会”运行机制,强化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商议解决屯内设施建设、地流转、矛盾纠纷等事宜,各族群众安全感持续提升。四是创建“智治”网络,率先打造林村屯乡村数“智”服务平台,推行“互联网+新时代文明积分”,对群众参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等情况进行“线上+线下”互动评估,通过线上“积分效应”增强群众“共建共治”的主体意识和参与度,逐步形成“群众参与、群众管理、群众受益”的文明新风。依托“1+1+3+N”数字乡村建设模式,建立移动应用、全民服务、指挥调度于一体的镇、村、屯三级网格体系,实现群众诉求高效处理,提升各族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第一村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打造民风淳朴、产业兴旺、环境宜居、民族团结的荷美新村,率先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