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教学录评.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885746 上传时间:2024-01-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池上》教学录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池上》教学录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池上》教学录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池上》教学录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池上》教学录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池上》教学录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池上》教学录评.docx(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池上教学录评一、古诗会友,妙趣横生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古诗吗?生:(齐)喜欢。师:那咱们就来开个“小小诗歌交流会,谁先来背一首给大家听一听?师:同学们都背得很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两首古诗,请小朋友拿出笔,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板:古诗二首)“首”字是本课的生字,我们一起来数它的笔画。(范写“首”字)同学们,“首”字有很多意思,其中一个意思就是用来表示数量,比如:一首诗,两首歌。你们看,“首”字里有这么多的横,多像一行行的诗啊!二、融识入诗,诗情画意师:这两首诗都是关于“池塘”的,那又是什么季节的池塘呢?生:夏天。师:是的,夏天的池塘有盛开的荷花,十分美丽。请同学们拿起课本,借助拼音,先来读一读

2、这首诗。师:这首诗中有四个生字没有加注拼音,你认识它们吗?我请一位同学来带着大家读一读这些字。(“踪迹”“浮萍”两个词依次列出)师:谢谢这位同学。看来生字大家都认识了,现在老师请另一位同学来读读这首诗。师:读得特别棒,而且老师听出这个同学读得还有一点点不同呢,你们听出来了吗?生:他读出了断句,还有感情。师:读古诗就像唱歌一样,有节奏地读,就会更有诗的味道了。你们知道吗?这首诗中描写了一个“小朋友”,他是谁啊?生:(齐)小娃。师:是的,今天李老师把这个小朋友请到了我们的课堂上,你们想听一听他说了什么吗?生:(齐)想。(播放视频:你们好,我就是诗中的那个“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夏天的池塘可好玩啦!

3、你们猜猜看,我在干什么呢?)师:大家读一读这首诗的前两行,你就会发现小娃说了什么?生:偷采白莲回。师:那他是怎么去的啊?生:撑小艇。师:“偷”是什么意思呢?你怎么理解的?生:去采别人家的东西。师:“偷”是“偷东西”吗?有没有不一样的想法?生:悄悄地。师:他是怎么划着小船的?生:悄悄地划着。师:小心翼翼的,悄悄地去采白莲。你们读懂了这句诗,而且读出了小娃的秘密。你听。(出示古诗,播放音频:那一天,我谁也没告诉,悄悄地来到小池塘,轻轻地划着小船,偷偷地去玩了一圈。我顶着大大的荷叶帽,采了几朵盛开的荷花。真是太开心了!)师:偷偷地去玩,心情如何?生:特别开心。师:那这时候,小娃这么开心,会干什么呢?

4、生:划小船。生:他还会唱歌。师:同学们,让我们怀着快乐的心情,来读读这两句诗!师:你看这两句小诗里多有意思啊,后两句更有意思,会发生什么呢?(出示古诗,播放音频:五彩的荷花,吃了莲子,美滋滋地划着小船回去啦!于是,我就忘了一件事,你们猜猜我忘了什么呢?)生:小娃忘了“藏踪迹二师:你太会读诗了。(师板书踪迹二)“踪迹”是什么意思啊?生:留下的线索。生:留下的脚印。师:(师在“踪”的足字旁上画圈。)“踪迹”里有?生:(齐)足字旁。师:(师在“迹”的走之底上画圈。)还有?生:(齐)走之底。师:是的,就像人在走路,走着走着就会留下什么?生:(齐)脚印。师:在这首诗里,小娃留下了什么踪迹呢?生:浮萍向两

5、边散开了,中间的一条路就是他留下的踪迹。师:没错,你太会读诗了。“浮萍”又是什么意思呢?(师板书“浮萍”)来看一张图片,找一找哪是浮萍,哪是荷叶呢?我请一个同学来找一找。生:(生指着画面中荷叶旁边的浮萍)我觉得这些绿色的,很分散的植物就是浮萍。师:你怎么知道这是浮萍呢?生:因为浮萍都是很小很小的。师:(师在“浮”的气”上画圈。)小朋友,你们看,“浮萍”里有?生:(齐)三点水。师:(师在“萍”的草字头上画圈。)又有?生:(齐)草字头。师:“浮萍”就是长在水里的植物,因为它叫浮萍,所以它是漂浮在水面上的。再来认认它。师:请你想一想,刚刚小娃开心地划着小船,水面上会有什么变化呢?生:本来荷叶和浮萍都

6、是挤在一起的,小娃撑着小艇直接就把浮萍弄开了。师:那这时候小娃划的速度怎么样?生:很快。师:为什么快?生:开心。师:因为小娃开心,这个小船就划得飞快。河面上,水面上就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呢?生:水上的草就会变得特别乱,而且会把浮萍冲开。师:这时候,小娃他会在想什么呢?生:他想会不会有人知道他采莲蓬。生:想回家。生:想回家,想把莲子给妈妈尝尝。师:下面请你带着快乐的心情,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诗。师:下面老师把字都隐去,同学们看着图会背这首诗吗?(生背诵古诗。)师:这首小诗配上音乐就更有意思了,小朋友们一起唱一唱这首小诗吧!三、扎实写字,形象记忆师:我们今天要写哪两个生字啊?(出示“首”“采”两

7、个生字。)生:(齐)首、采。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首”字。“首”字里有很多的横,而且横的长短不一,那怎么写才能好看呢,你有什么发现?(出示“首”字。)生:这个字里有长横,要写得长长的,稳一点。生:要注意横之间的距离,要一样。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下面请小朋友看一看这个“爪字头”,再来看看这幅画。你有什么发现?生:我发现了画上的人在摘果子,他的手就像“采”的撇,下面的果子是点,“采”的下面是“木”字,画的上面也有木。师:是的,你很会发现。点就像果子,果子长在树上,它们的方向比较集中。和老师一起来写这个字。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就先上到这里,请你把这首又好玩又有意思的诗背给家长或朋友听,并把诗中这个

8、调皮可爱的小娃介绍给他们吧。【点评】一、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追求“相似”的和谐振动这节课,李珂老师突破教学的思维定势,并基于一年级学生特点,确立以下三个教学目标:L能用掌握的识字方法认识“踪迹”“浮萍”这几个生字,按笔顺正确书写“首”“采”两个生字;2.能联系语境,联系生活,图文结合,了解“踪迹,“浮萍,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感受诗中小娃的顽皮可爱及夏日的快乐情趣。李老师以朗读背诵、识字写字为重点,带领学生在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懂诗意、背诵吟唱、写好汉字的学习活动中展开想象,感受诗中小娃的天真愉快,体会诗歌中的情趣和美好意境,从而获得审美的体验与熏陶,体现出既

9、实且活的教学特色,为我们呈现了一节有感应的语文课堂。如何拉近当代儿童与古诗中情境之间的距离?教师通过富有童真童趣的语言描述,再加上可爱的小娃、盛夏的荷塘、荷花、荷叶、莲蓬等画面,这些丰富意象的叠加复现,激活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唤醒了儿童的生活经验。这种设计极具代入感。这不仅体现了教师由“教”转化为“学”的理念,更凸显了对儿童的尊重与理解,并带给儿童惊喜、意外及学习的挑战感。二、有心日感,无心日咸:遵循“学”的基本规律很多教师急于求成,太想把知识“教”给学生了,却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因而,教学中有目标而不达标现象依然存在。课堂上,李珂老师基于汉语言文字特点,遵循“学”的基本规律,给予学生充分的

10、“学”的时间和空间,通过观察、倾听、串联、反刍等行为,引导学生在诵读与交流中实现目标的达成。课堂上,“踪迹”“浮萍”这两个词语的处理值得玩味。初读古诗,李老师PPT突出这两个词语,使学生巩固了对这两个词语字音的识记。接着,李老师将词语的形义融入读懂诗意板块,引导学生在语境中识记、理解,使得词语教学与诗意理解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踪迹”一词,先是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脚印是学生的初认知;再引导学生关注部首,并表达自己的认知与理解;最后,让学生联系语境,说说“小娃留下了什么踪迹?”“浮萍被冲开了,留下了中间一条路。“学生个性化的表达,既是对词语的理解,又是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了快乐小娃忘记“藏踪迹

11、”时的形象。“浮萍”一词,是学生较有陌生感的词语,李老师便采用看图辨析的方法,让学生说说哪些是浮萍?哪些是荷叶?并结合字形,引导学生发现:这两个字既有三点水,又有草字头。学生在课堂上极具生动性的准确表达源于教师自觉的汉字思维,这种打开汉字理解的正确方式,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与思维能力,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悟了汉字的特点,从而生发对汉字学习的兴趣。三、不愤不启,不俳不发:实现“学”的意义建构课堂上,李老师设计极具儿童化、情境化的问题,激趣导学,激疑问学,激励促学,有效地拉近了学生与古诗的距离,实现了“学”的意义建构,颇为巧妙。问题一由小娃的画外音而来:“夏天的池塘可好玩啦!你们猜猜看,我在干什么

12、呢?”基于儿童视角的问题设计简约自然,任务精准明晰,契合儿童认知。结合“撑小艇”,教师聚焦“偷采白莲”,适时追问:怎么偷偷去的?引发学生想象小娃小心翼翼、悄悄行动的系列情景。这时,画外音想起,这段话一下子就打到了学生的心里,既是对学生的评价与鼓励,又让学生尝到了发现小娃秘密的兴奋与喜悦,从而对小娃产生了亲近感。此时,教师第三次追问:小娃偷偷地玩了一圈,心情怎样?这个问题为学生有感情地诵读搭建了支架,帮助学生读出了小娃的天真调皮以及对小娃的喜爱之情。问题二也来自小娃的画外音:“我就忘了一件事。你们猜猜我忘了什么呢?”这一问题深入浅出,既帮助学生理解小娃的“不解”,又自然引出“藏踪迹”这个关键点。教师适时追问:小娃划着小船,水面上会有什么变化呢?小娃在想什么呢?这两个问题唤醒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诗中的小娃产生了共鸣一一“小娃开心地划船回家”“小娃船儿划得飞快”“小娃想吃莲蓬”“小娃想回家给妈妈尝一尝”在表达与交流、诵读与吟唱中,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小娃的可爱、童年的快乐以及诗中的情趣。当看到学生乐此不疲地读着、背着、想着、说着、诵着、唱着我知道这首池上已经悄然走进了他们的心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