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论文:文本教学是有课形的.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888216 上传时间:2024-01-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论文:文本教学是有课形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师论文:文本教学是有课形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师论文:文本教学是有课形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师论文:文本教学是有课形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师论文:文本教学是有课形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师论文:文本教学是有课形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论文:文本教学是有课形的.docx(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教师论文:文本教学是有课形的大学刚毕业,我怀着一腔热情走上了语文教师的岗位。面对一篇又一篇课文,应该如何进行教学呢?说实话,我心中的确没有把握。俗话说,勤能补拙,于是我又是去图书馆查找资料,又是到网络上寻找课例,又是在教参上捕捉灵感。在此基础上,我夜以继日地对各种相关信息加以整合,并且把教案写得洋洋洒洒,把课文空白处填得密密麻麻,还把PPT做得漂漂亮亮,各种视频剪辑、动画插入,能用得上的工具都把它用上了。见习规培期间的指导老师、北海学校语文教研组长戚冬苗到学校听了我上的语文课后,一板一眼地指出了我的问题:文本教学不是东拼西凑地堆砌内容,而是通过一定的课形将教学内容呈现出来,从而抵达学生的心灵。

2、文本教学是有课形的。“文本教学是有课形的?霎那间,我突然意识到语文教学还真是有学问,可能并不像我之前想象的那么简单,因为在大学的课程中,我还没有了解过“课形”的概念。为了对文本教学的课形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戚老师给我提供了文本教学的相关“模板”一一上位问题:中位问题:下位问题:戚老师提醒说,这些问题几乎是在备课过程中和上课过程中绕不过去的“坎二如果要把这些问题妥善地加以落地,那么文本教学的“课形”就一定会呈现。于是,我一边鉴赏文本,一边琢磨“模板”,脑海里始终盘旋着一个问题:文本教学怎样设计才会有“课形”?戚老师了解到我在积极探究文本教学的课形,于是给予了我极大的支持。她不时地将优秀教师的教学

3、实录文本通过微信传送于我,也不时地将专家名师的文本讲解通过微信提供于我。我仔细阅读、认真学习、潜心研究,慢慢明白了,戚老师提供给我的文本教学“模板”,乃是落地“文本教学是有课形的”关键所在。通过钻研,我也隐隐约约地认识到,“上位问题”就是文本教学的“牛鼻子”问题,或者说,是文本教学的基本问题、核心问题。这样的问题相对来说比较宏大,学生不是一下子能够把握的,常常要在文本教学中一步一步地深入到最后阶段才可能水落石出,那时学生才会豁然开朗。例如教学梁衡的青山不老,我们就可以将“上位问题”设计为:青山不老这个题目有什么深刻的内涵?这样的问题就能撬动全文。所谓“中位问题”就是被“上位问题”所引领的数个子

4、问题。仍然以青山不老为例,它的“中位问题”就可以设计为:文本中哪些自然段是叙写“青山”的内容?哪些自然段是叙写“不老”的内容?所谓的“中位问题”是受控于“上位问题”的。而“下位问题”就是对“中位问题”起支撑作用的若干个子问题。还以文本青山不老为例,它的下位问题就应该承接“中位问题”,具体内容应该是:文本是怎样叙写“青山”的?又是怎样叙写“不老”的?为什么这样叙写“青山”?为什么这样叙写“不老”?所以“下位问题”是把文本教学的触角引向更加细密的空间。“上位问题”“中位问题”“下位问题”形成的就是文本教学的“问题链”,也可以说是文本教学课形呈现中的“支架设计:文本教学中的“支架设计”其实也就是文本

5、教学课形建构中的一个重要元素。那么,文本教学课形建构有没有其他重要的元素呢?正当我懵懵懂懂的时候,戚老师不仅让我每周去北海学校听她的课,而且还给我机会参加北海学校的备课组活动。我不仅有幸目睹了他们文本教学的风采,也吸纳了他们集体备课的智慧。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六年级语文老师对书戴嵩画牛的磨课。六年级学生刚接触文言文,那么书戴嵩画牛的教学是不是要以古代汉语知识教学为主呢?大家倾向性的意见是否定的,认为即使在初中起始年级,也要打破文言文教学只重视文言词汇解释和文言句式翻译的传统模式,确立在阅读理解文本内容的过程中落实古代汉语知识的教学要求,因为文言文教学说到底还是阅读教学。既然文言文教学是阅读教学,那

6、么书戴嵩画牛教学的“牛鼻子”问题是什么呢?有老师说,可以从文本的题目入手,因为文本的题目往往是文本内容的精华,以此展开顺理成章。有的老师说,文本中有中心句“耕当问奴,织当问婢”,是不是可以把它作为“牛鼻子”问题?也有的老师说,文本叙写了“事”,也表述了“理”,那么是不是可以将“事”与“理”的吻合作为“牛鼻子”问题?通过“剔肤见骨”的磨课,大家更倾向于选择这样的“牛鼻子”问题:文本主要叙写了怎样的故事来表达相应的道理?为什么选择这样的“牛鼻子”问题呢?因为它在教学中能够产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我也在琢磨这个“牛鼻子”问题,觉得它具有整个文本的核心功能,是支架设计中的“梁木”。抓住了它,文本教学

7、的内容就会多而不杂,繁而不乱。由此,我对“文本教学是有课形的”有了进一步的认知。那么怎样围绕“牛鼻子”问题具体展开文本教学呢?有老师呈现了事(杜处士所珍藏的画作牛被牧童指出瑕疵)、人(杜处士和牧童)、理(“耕当问奴,织当问婢”隐含的道理)的文本教学程序。有的老师觉得这样还不够完整,为什么呢?因为课文下面的注释提到“实际上牛相斗时,既有尾搐入两股间的情形,也有掉尾而斗者”的补充介绍。由此产生了一个疑问:牧童认为戴嵩画的牛不符合生活实际是千真万确的吗?备课组其他老师同样想到了,在教室里的学生会不会也有这样的疑惑呢?于是大家觉得也有必要将这个内容作为教学环节延续。当然,有时候根据文本教学的需要,我们

8、也可以将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拓展。在书戴嵩画牛文本教学时,我们就可以提供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历史背景,进而帮助学生去认知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影射出当时社会罔顾事实,只崇尚名家画作的不良风气。在磨课中,我充分意识到了文本教学的课形建构并不是只有“支架设计”的重要元素,也有“过程指导”的重要元素,“过程指导”就是凸显不同教学板块之间的逻辑关系。当文本教学程序确定之后,备课组老师们的磨课更加关注的是文本教学过程中几个板块应该怎样教。比如在人物形象理解的教学环节,有的老师就提出,要分析牧童的人物形象,就要把握住文本中牧童“拊掌大笑”的神态和动作描写;要分析杜处士“尤爱牛”的形象,就要把握住文本中杜处士

9、对待牛这幅画作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有的老师说,可以通过分角色朗读等方式去体会杜处士和牧童的形象特征。也有老师说,可以通过解释、品味文言词汇来进一步加深对杜处士和牧童形象的理解这样,教学环节的内容就得到了具体的展开,我从中也体会到了文本教学的课形建构,除了“支架设计”和“过程指导”的重要元素,还离不开“环节教学”这一重要元素。如果说“支架设计”和“过程指导”主要是对文本的教学内容进行架构和梳理的话,那么“环节教学”主要是对文本的教学内容进行缜密的展开,它带来的是大密度、大容量的知识和策略学习。建构了包含“支架设计”“过程指导”“环节教学”在内的文本教学课形,我立刻感觉到这样的文本教学课形一定是立体的,而不是平面的;一定是充实的,而不是干瘪的;一定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