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酒齄鼻的诊疗.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896032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医:酒齄鼻的诊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西医:酒齄鼻的诊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西医:酒齄鼻的诊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西医:酒齄鼻的诊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西医:酒齄鼻的诊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西医:酒齄鼻的诊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医:酒齄鼻的诊疗.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中西医:酒麓鼻的诊疗酒髓鼻,中西医同名,是因肺脾郁热熏蒸,或血热瘀滞所致,以鼻准头及鼻两侧皮肤潮红、丘疹、脓疱,甚至鼻头增大变厚为主要表现的鼻皮肤病。亦称赤鼻、鼻髓、髓鼻。患者以男性居多,发病年龄多在中年以后。酒髓鼻之名,首见于晋代肘后备急方卷6。古代对本病病因病理认识有如下几个方面:肺热。如三因方卷6说:“肺热,鼻发赤腺,俗名酒髓。”外科证治全书说:“好酒者多得此病,肺受热郁所致。”医宗金鉴卷65说:“此病生于鼻准及鼻两侧。由胃火薰肺,更因风寒外束,血瘀凝结治宜宣肺中郁气,化滞血。”均说明了肺热为主的病机。脾热。如素问.刺热论说:“脾热病者,鼻先赤。”血热。如锦囊秘录卷6说:“凡鼻头白者亡血

2、也,赤者血热也。盖面为阳中之阳,一身之血运至面鼻,皆为至清至精之血血热而沸腾,则独红而且赤。”外科大成卷3说:“酒渣鼻者,先由肺经血热内蒸,次遇风寒外束,血瘀凝结而成。”因脏中有虫(本草纲目卷4)。古代对本病的治疗,一般以内外结合为法。历代医家治疗酒髓鼻的外用药,多以解毒杀虫、收敛止痒、祛腐生新的药物为主,或佐以活血化瘀、散寒祛风的药物。内治之法,则多以清泻肺脾热、疏风散寒、活血化瘀之剂。病因病理1 .郁热熏鼻:饮酒或嗜食辛辣炙燃之品,肺脾积热上蒸,熏灼鼻准成髓。2 .血热熏鼻.:酒夹脾胃之热入血,血热入肺,壅滞于鼻,复为风冷所犯,久则血凝气滞,津液停聚,化浊为痰。本病的西医病因未完全明了,可

3、能的诱因或病因主要有:毛囊蠕形蛾感染、寄生;嗜食辛辣炙燃等刺激性食物;胃肠道疾病及便秘;鼻腔疾病;月经不调;心血管疾病或内分泌失调等。从而导致鼻部皮脂腺的增生、毛细血管扩张,日久形成结缔组织样增生脂厚,皮肤红赤,呈橘皮样改变等。临床表现与诊断1 .早期:鼻部灼热感,外鼻皮肤潮红,皮脂腺口扩大,分泌物增加,使皮肤呈油光亮状,多伴鼻部座疮。在饮酒、进餐、冷热刺激或情绪紧张时加重。2 .中期:外鼻皮肤潮红持续不退,可见毛细血管扩张,常并发丘疹和皮肤疱疮,日久皮肤逐渐增厚,重者外鼻呈橘皮样改变。3 .晚期:上述病变加重,皮肤毛细血管扩张显著,皮脂腺结缔组织增生,外鼻皮肤呈橘皮样或分叶状突起如肿瘤状增生

4、,逐渐形成鼻赘。鉴别诊断本病早期应与粉刺(瘗疮)鉴别。二者均见有颜面中部或面颊部皮肤红赤,起小丘疹及脓疱,但粉刺多发于男女青春期,以单个或散在的毛囊感染为主,发生部位以颜面为多,亦或见于胸背、肩等处,用手挤压有米粒样白色粉汁,常合并有典型的黑头粉刺,有时顶部发生小脓疱,也可形成脂瘤与拜肿。酒髓鼻多发于壮年或中年男性,主要发生于鼻准及鼻两旁,以鼻准与鼻翼红斑,红丝缠绕为特征。辨证论治1.郁热熏鼻证主证:鼻准皮肤潮红,用手指按压则红色迅速退去,手指抬起,旋又复见红色。或伴口干喜饮,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脉缓有力或滑数等肺脾郁热内蕴证。治法:清脾泻热,凉血活血。方药:清胃汤.合凉血四物汤作加减。加

5、减:加使君子、苦参、百部之类杀虫;便秘加火麻仁、郁李仁、桃仁、大黄、玄明粉之类通腑泻热。2,血热熏鼻证主证:鼻准或鼻翼红斑明显,持续不退,或呈暗红,皮肤增厚,粗糙不平,状如橘皮,表面皮肤络脉扩张,口干喜饮,大便秘结,小便黄,舌质红或暗红有瘀点。舌苔黄,脉弦涩或弦滑。治法:清热凉血,除痰祛瘀。方药:凉血四物汤组合消腺丸。加减。加减:酌加上述杀虫药及桃仁、桅子、山楂之类。西药治疗Io用510%硫黄软膏、5%过氧化二苯甲酰之类涂敷鼻部,用药前以温水或肥皂水洗净面部,药后以手指按摩面部15min,促进吸收。早晚各1次。2o疑为毛囊蠕形蛾致病者,可同时试服灭滴灵。3o形成鼻赘者,可在局麻下将增殖部分切除

6、,止血后植游离皮片。或用CO2激光行鼻赘切割、气化术。外治法1.局部涂药,以清热杀虫。常用的有:颠倒散水调涂鼻部,每日12次。硫黄散力每晚睡前用唾液调涂鼻部。百部酊f涂鼻部,每日23次,1个月为1疗程。蛤粉膏涂鼻部,早晚各1次,涂前用温水洗净面部。2.形成鼻赘者,可在局麻下切除增殖部分并植皮,或用C02激光行鼻赘切割、气化术。其他治疗Io针灸治疗体针法:以鼻准、印堂、迎香为主穴,曲池、合谷、足三里、禾髅、巨髅为辅穴。每次取主穴,并取辅穴23个,轻度捻转进针,留针15min0鼻准用点刺出血法,23天1次,7次为1疗程。梅花针法:局部打刺,隔日1次,针后涂颠倒散或硫黄散。水针法:取迎香、迎香上五分

7、处,每穴注入药液05ml,药用丹参注射液、川尊嗪注射液,或红花、当归注射液,或1%普鲁卡因。耳针法:肺、鼻、脾、神门、屏间。针刺,每日1次,IO次为1疗程。或用王不留行贴压。2 .中成药:大黄蟾虫丸。3 .单方、验方:大黄IOg生石膏20g桅子Iog水煎服,日1齐IJ。海带常服或当菜食。枇杷叶丸W1每服4.5g,每日3次,忌酒。枇杷叶、桅子各等分为末,每服6g,温酒调下,日3次。凌霄花散I每服6g,食后茶清调下,日3次。将享养洗净,每用1枚,以小刀切片贴患处,并轻轻揉擦,使粉浆层层堆积于鼻部,日数次。预防护理1 .戒烟酒,忌辛辣炙燃及肥甘厚味,多食蔬菜、水果之类,保持大便通畅。2 .勿共用毛巾

8、洗脸。附:肺风粉刺肺风粉刺为面颊部皮肤常见的慢性疾病,青少年多易患之。发病年龄常较酒髓鼻为早。肺风又称肺风疮(外科启玄),是因风热上攻,面鼻赤刺瘾疹,俗称肺风(丹溪心法);粉刺是因肺风疮“破出白汁”(外科证治全书)而得名。肺风、粉刺相当于西医寻常瘗疮。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卷4说:“肺风、粉刺、酒髓三名同种。粉刺属肺,髓鼻属脾,总皆血热郁滞不散。”清代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将肺风粉刺及酒髓鼻分开为两个独立的疾病,较为正确。肺风粉刺多因肺经血热而成。临床表现为自觉患处灼热不适感,检查见鼻部皮肤油亮,起碎疙瘩,形如黍屑破出白粉汁(粉刺)。轻者仅粉刺周围皮肤发红,或赤刺瘾疹;重者可因染毒而生黄色脓疱,溃破后平复,亦或形成部位较深之暗红发硬小结。治宜用枇杷清肺饮”6力,以清泻肺热,可加山楂30g以消油滞,外敷颠倒散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