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护和传承壮族山歌中建设壮乡首府南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保护和传承壮族山歌中建设壮乡首府南宁.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在保护和传承壮族山歌中建设壮乡首府南宁【摘要】文章认为壮乡首府南宁定位应该是壮乡民歌之都。阐述了南宁壮族民歌目前存在断层或消失的危机,提出在借鉴吉林延边打造朝鲜族首府经验的基础上,在保护和传承壮族山歌中建设特色壮乡首府的对策建议:集思广益,广泛征集借助壮乡民歌打造壮乡首府的金点子;打造壮族经典民歌名剧;让大街小巷成为壮族山歌为主的歌的海洋;打造壮乡特色景观街道、壮文化一条街;培训人们壮族文化知识,节假日可组织单位间进行各种壮族特色活动比赛;出台政策鼓励壮乡特色旅游。【关键词】保护传承;壮族山歌;壮乡首府民歌就是民族文化的一面旗帜,它完好地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特性。城市文化是城市之魂,包括历史文化、
2、民族文化、现代文化,其中民族文化是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引发人们对民族历史的追怀和对未来的遐想。让世界认识壮族和壮乡的首府,就要通过品味壮族文化来认知。壮族最重要的原生态文化就是壮族山歌,壮族山歌的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是歌坪,所以,南宁要立足本土化打造,保护和传承好壮族山歌,好好展示我们壮乡的歌用,才能打造壮族山歌千年流韵、彰显盛世民族和谐的别具特色的壮乡首府。一、南宁壮族山歌正面临着断层或消失的危机1、壮族原生态的歌仔载体正日渐萎缩壮族山歌传承载体歌珏是国宝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壮族文化中最具普遍性、最具地方特色的文化符号,据考证,壮族歌用在1200多年前的唐代就已经存在。南宁辖各县区历史上曾经遍布
3、着几百个壮族歌坪点,每逢歌日,各歌仔点都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然而,在清代、民国时,歌可被视为唱风流歌伤风败俗而被禁止,加上文革时期的打压,歌坪活动几乎销声匿迹,虽然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国家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视,歌珏有所恢复和发展,但已经元气大伤,歌坪点已剩存不多,如今还坚持举办活动的歌坪点仅余30多个。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随着现代化步伐加快,民间传统文化更是受到严重冲击,歌坪数量大幅减少,有加速衰落的趋势。马山县在20世纪80年代还有几个歌用有活动,到现在都已经基本消声匿迹了;过去横县有上百个歌坪,现在还在活动的歌坪点也仅有几个;隆安县,现在还在活动的歌珏点也只有一两个;宾阳县,
4、还在活动的歌用点只有两三个;上林县还在活动的歌牙点有两三个;各城区的歌珏点就更少了。歌坪是传唱山歌的原生态载体,缺少歌坪的壮族山歌就缺少了山歌原汁原味的独特魅力,壮族的民族民俗文化价值传承和延续则大打折扣。2、山歌传承显现后继乏人的危机会唱山歌的人员年龄结构出现了断层。时代正在不断地发展,许多古老的东西正渐渐离我们远去,壮族山歌也同样与我们有渐行渐远之忧。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年轻人的娱乐活动很多,闲时泡网吧、逛歌厅,会唱山歌、喜欢唱山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大多数壮族村子大量的年轻人出去打工,只剩下空巢老人和小孩,山歌无人唱,歌师无处传,山歌后继无人。例如南宁市武鸣县大皇后村现在仅有5个歌手,4女
5、1男,最小年纪68岁,最大83岁,年轻人没有一个会唱山歌。这种情形是在乡村随处可见!武鸣县的喷罗山歌歌师都已年逾古稀,而球丝歌会只有寥寥几个年届花甲的男、女歌手,后继乏人,这一古老的歌种已经濒于消亡。山歌的传承必须具备有以下的条件。第一,传播者,首先社会阅历要丰富,理解性强,善于教导别人。第二,接受者,要有较强的记忆力,反应快,勤于练习。以后随着老一辈歌手的衰老离世,年轻人不懂山歌,不喜欢山歌了,延续千百年的壮族山歌将面临消失的危险,这种状况并非危言耸听。3、壮族山歌传承没有广大民族群众的支持与参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国内外各种文化潮流的冲击,壮族山歌文化的传承受到了影响。通过电视、电影、录像
6、、舞厅、歌厅把海内外的文化渗透,严重地冲击了歌仔这充满人情、人性的和谐功能,电话、手机、短信代替了以歌传情的传统手法,致使近几年来,南宁群众性的唱山歌热潮已逐渐湮灭了,除了各县委县政府每年举办三月三歌哥,以及山歌擂台赛事,观众闻歌而来有上万人倾听欢呼之外,当年壮民族那种自发的火爆的山歌对唱壮观热烈的场面已经悄然消失。一个没有属于自己民族之歌的民族就不能品味出它的民族文化,就不是一个完美的民族。壮族山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以山歌的形式唱出的壮族人民的心声,它凝聚了壮族人民的智慧,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内容,它是一种土生土长的本土文化,如果山歌歌坪只是政府推动的结果而没有
7、壮族民众的广泛参与,壮族山歌就失去了它本来的历史渊源和民族品味,民族传统深遂的象征将荡然无存。4、壮族山歌的文化价值在当代有不被年轻人认可的危险对于民族文化的保护而言,族群对自身的文化的认同与价值的承认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也是第一位因素。因此,壮民对山歌价值的认同是:山歌是精神食粮,是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壮族青年男女自古以来就有通过对歌来选择婚配的习俗。男女青年为寻求配偶,利用节日、农闲或劳动的时机通过对唱山歌披露心声,建立感情,歌用因此应运而生,可以说是壮民依歌择配的风俗赋予了壮族山歌顽强的生命力。随着市场经济的热浪吹进了封闭的壮乡山村,壮民对山歌的价值认同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山歌作为精神食粮,
8、并不能解决肚子问题,也不能解决婚姻等生活问题。现代文明的建立,壮族山歌所形成的时代背景、所表达的价值诉求都异于传统,年轻人通过现代化的手段交流情感,以歌传情的条件已然不复存在,所以现在的壮族青年男女对唱山歌传情达意的传统观念正在改变,认为唱山歌只是老一辈的事情,与己无关,唱老套的山歌还不如到歌厅high流行歌更快乐。当壮族山歌的传承只是一些少数专业工作者的事情,使这种传承没有得到民族族群特别是民族的年轻人的认同和有力支持,就不能够在较大规模的范围上进行传承并存在消亡的危险。5、山歌的产生、发掘、延续、其传承的方式以单一的口传心授为主流传下来,在客观上极易失传壮族山歌通常都是即兴创作、临场发挥的
9、,过去多以口头形式流传民间,从根本上说,山歌的传播,靠的是一批又一批的歌师的家庭传播。所以,更多的山歌传播是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实现的。当前,由于壮语文字没有普及,很多新生代壮民只会讲壮语不会认壮文,还有不少壮民连壮语都不会,导致年轻一代的歌师歌手普遍缺少标准壮语的培训I,把握不准壮文声、韵、调,就无法准确收集、推广壮族山歌民歌。过去识字的农村男女青年几乎每一个人都有一本或数本用古壮字(或称土俗字)手抄的歌书。经过四清运动和文化大革命,这些歌书能保留下来的微乎其微。虽说歌书对壮族山歌的传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然而,由于古壮字是一种未经过统一规范的文字,居住在不同地域的壮民都难以看懂这些歌书,又只
10、流传于民间,歌本也只能在本地流传,无法达到远地散布,传播山歌无从谈起。因此,山歌的传授主要还是口授心传,由于各地歌师歌手年龄老化,靠口传心授的民间歌谣如今面临消亡的危险。二、南宁市在壮族山歌的保护与传承中建设壮乡首府的几点思考1、国内其他城市传承民族文化、打造民族特色城市的成功经验吉林延吉市的主要经验:(1)政府大力投资,深入挖掘民俗文化内涵,打好民俗牌的特色旅游。自2005年以来,延吉市政府投资4000多万元建成延吉市朝鲜族文化艺术中心,创编朝鲜族大型歌舞表演节目四季如歌,挖掘、整理和开发延吉市夺不走、买不来的民俗资源,通过对民风、民情、民俗的演绎,生动地展现了延边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民族
11、文化和朝鲜族开疆拓土、拼搏进取的民族性格与时代风貌,并推向市场,广大游客大加赞赏,实现由卖景点向卖文化的转变。同时,延吉市还将延边博物馆作为一个展示民族历史的景点,将其进行全方位包装和设计并推向市场,成为延吉市一日游的重要文化旅游景点。(2)招商引资挖掘民俗旅游资源潜力,打造民俗旅游面向世界的一张新名片。北京宇辰集团投资20亿元建设的中国朝鲜族民俗园项目、延边汇鑫置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兴建的南滨国际广场项目、延吉市兆源有限责任公司投资3.2亿元兴建的延吉旅游集散中心项目、延边国际贸易大厦有限责任公司投资3亿元建设的延边国贸农业科技文化园项目,一批大项目的发展与落实,极大地丰富了延吉市民俗
12、旅游市场。通过招商引资,打造集中展示朝鲜族民俗风情、饮食起居、文化精髓的综合性民俗旅游项目的民俗村、民俗广场、民俗商业街、海兰江花园的中国朝鲜族民俗园项目,成为展现中国朝鲜族民俗文化的一个平台,是延边朝鲜族民俗旅游面向世界的一张新名片。(3)政府出台优惠政策促进民俗旅游大发展。特色是旅游的灵魂和生命。延吉作为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首府,是边疆城市和少数民族地区的首府城市,为了突出品牌效应,找准了民俗旅游符合自身特色的、富有个性的旅游定位。为鼓励民俗旅游,在全州率先出台了延吉市关于对有突出贡献的旅行社实行奖励政策的暂行规定。规定明确提出:旅行社全年累计接待来延吉过夜旅游者达到5000人次,每增
13、加一人次奖励人民币2元;旅行社全年接待游客人数在1万人以上并进入全市前三名的,分别奖励1万、8000和5000元,对组织乘坐包机、专列来延吉过夜的国内外旅游团队,每架次超过IOO人的奖励人民币1万元,每车次超过400人的奖励人民币2万元;以及旅行社年内从省外引来5趟以上旅游专列、包机的,另奖励人民币1万元,引来10次以上的奖励2万元;这些奖励的规定,极大地促进了民营旅游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延吉市每年接待游客量超过自身城市居民人数,特色的民俗文化旅游成为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成功模式,使延吉市成为吉林省城市发展中的佼佼者。(4)政府搭好台群众来唱戏打破政府唱主角的常规方式,奏响民族文化的最强音。延
14、吉人个个能歌善舞,无论老人还是孩子,高兴时总会用歌舞庆祝美好的生活。为了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各族群众文化交流,进一步弘扬了朝鲜族民俗文化,自2013年起,延吉市政府搭起金达莱之夏快乐延吉大舞台,群众和游客免费观看、免费参演,零成本体会快乐、零负担享受快乐。大舞台的主角,均是来自街道社区的群众、乡镇农民、机关工作人员、学生、驻延官兵等草根明星。快乐延吉大舞台每天的演出节目安排上,充分展现延边朝鲜族独特文化内涵,同时融合汉族、满族、蒙古族等多民族文化形式,也吸收借鉴韩国、日本、俄罗斯、朝鲜等周边国家的表演风格,邀请各地区艺术团体、民间团体来延表演,有力地促进了多国文化的大融合、大发展。许多
15、外地游客把这里当成必去的旅游景点,通过这个舞台,了解这个城市。快乐延吉大舞台,打造出了独特的民俗品牌文化,成为延吉城市的名片,提升了城市民族特色形象。2、借鉴外地经验,借助壮乡民歌打造壮乡首府(1)集思广益,广泛征集借助壮乡民歌打造壮乡首府的金点子。南宁市要打造壮乡首府,不能闭门造车,可以借鉴呼和浩特市的经验,广泛征集民间金点子。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众人拾柴火焰高,南宁是我家,谋划靠大家,召开征集南宁市形象设计活动,是借助壮歌打造壮乡首府独具壮乡特色城市的途径之一。(2)打造壮族经典民歌名剧。纵观国际国内具有民族风情特色城市的建设,几乎都有展示本民族历史文化的名剧。邕江流域壮族先
16、民生活在水里有鱼,田里有稻的那文化圈里,长期的稻作历史文化形成壮族人民独特的生活习惯、生产方式、文化心理,所有的祭祀活动围绕稻作开展,南宁可以聘请著名作词作曲家依据壮族的稻作文化结合壮族的服饰文化、铜鼓文化、歌坪文化、宗教文化等创作一批富有壮乡文化特色的文艺作品和壮族原生态精品剧目,打造一批如绣荷包、茉莉花、阿里郎、阿拉木汗等家喻户晓的经典民歌,使壮族民歌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流传。目前,南宁市已在大型壮族舞剧妈勒访天边后又重点打造被称为民族与时尚完美结合的壮族版天鹅湖的大型壮族歌舞剧百鸟衣,这两个舞台艺术精品,要把它们大力推向市场,也可以借鉴其他城市的做法把它们向旅行社推介,成为南宁壮乡旅游必看的旅游项目,既可以增加旅游产品又可以推广宣传壮族文化和提升壮乡首府知名度,还可以增加相关收入,可谓一举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