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咽喉科气管食管的应用解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耳鼻咽喉科气管食管的应用解剖.docx(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耳鼻咽喉科气管食管的应用解剖一、气管、支气管的临床解剖学(一)气管气管是由弹性透明软骨、平滑肌、黏膜和结缔组织构成的腔管。计有1620个气管环,18环位于颈部,其余各环位于胸部。上起第6颈椎平面,上端与环状软骨下缘相接,内腔相通。下达第5胸椎上缘高度,分叉为左、右主支气管。气管环之间有结缔组织连接。气管软骨环呈马蹄形向后开放,气管环缺口由纵行的弹性结缔组织纤维和大部分横行、小部分斜行的平滑肌加以封闭,组成气管后壁。并与食管前壁紧密附着。气管环缺口约占气管横断面周长的l3o成人气管长度为1012cm,左、右径约22.5cm,前后径约12cm。气管长度及内径依年龄、性别而有不同,呼吸时,内径长度也
2、可变化。第1、2气管环常连在一起,其后部分叉;最下一个气管环呈三角形突起,位于左、右两侧主支气管交角处,组成气管权。其内形成一矢状位的突起,称气管隆幡,边缘锐利光滑,是支气管镜检查定位的重要标志。气管、支气管内被覆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在上皮细胞之间夹有杯状细胞,在黏膜层及疏松的黏膜下层含有黏液腺及浆液腺。气管之血供来自甲状腺下动脉,主要分布在颈前气管的前面。静脉回流于甲状腺下静脉。支配气管、支气管的神经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来自颈胸交感神经节,分布于气管、支气管的平滑肌,司理气管、支气管的扩张。副交感神经来自迷走神经,司理支气管的收缩。气管、支气管的淋巴分布:主要分布在气管与主支气管
3、两旁。在气管权处右侧有36个,左侧有45个淋巴结。气管除气管权处比较固定外,其余部分较易移动;可随着喉头而上下移动,亦可随头颈向左、右移动或扭转。故在气管切开时,头后仰,气管位置向上、向前移位,可暴露较多的气管环,手术操作较容易;但易造成低位气管切开,也易伤及大血管及胸膜顶。而头抬高、向前倾时,较多气管环进入胸部,位置较深,手术操作较难,易形成高位气管切开。气管与邻近结构的关系:颈部气管前覆有皮肤、皮下脂肪、筋膜、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在第2-3气管环前面有甲状腺峡部横行,是气管切开术中重要解剖标志之一。幼儿在第56气管环前可见胸腺。下段气管前壁在胸骨后与主动脉弓相交,两旁与胸膜相接近。左侧
4、喉返神经经过气管与食管间的沟槽;右侧喉返神经与气管侧壁毗邻。气管在胸骨上窝水平处前面还与无名动脉及左无名静脉邻近。因此,气管切开位置过低或套管弯曲度不适合,或伤口严重感染累及上述血管,可并发严重出血,亦可伤及胸膜顶而危及生命。(二)支气管支气管之结构与气管相似。由软骨、黏膜、平滑肌及结缔组织组成。从气管权开始分为左、右主支气管,进入肺门,如树枝状逐级分支,故称支气管树。L主支气管(一级支气管)入左、右肺。2,肺叶支气管(二级支气管)入肺叶,右侧分3支,左侧分2支。3,肺段支气管(三级支气管)入各肺段,左、右肺共计各有10个肺段。再继续分支,最终以呼吸性细支气管通入肺泡管及肺泡。右侧主支气管粗短
5、,约长2.5cm,与气管纵轴约成25。角,因此异物容易进入右侧主支气管。左侧主支气管细而长,约长5cm,与气管纵轴约成45。角。左、右主支气管交角平均约63。79。儿童夹角较小,女性稍大于男性。在支气管镜下所见各种肺叶开口情况:从气管隆崎向右下ICm于时钟24点处,可见上叶支气管开口,与右主支气管几乎成90。角。上叶开口向下约2.5cm,在支气管前壁111点处,可见一个半圆形中叶支气管开口。在前壁中叶开口小崎的下方即为下叶支气管开口。左主支气管向下、向左距离气管隆崎33.5cm处可见垂直面小幡,其外侧810点位置为上叶支气管开口,内侧即为下叶支气管。二、食管的临床解剖学食管是由黏膜衬里的肌性管
6、道,上与喉咽下端相连,起于环咽肌下缘,下通至胃的贲门处。成人食管入口位于第6颈椎平面,贲门位于第11胸椎平面。食管平均长度约25cm,自上切牙至贲门约为40cm。在发育时期,其长度随年龄增加而增长;食管之横径约2cm,吞咽时可作不同程度的扩张。平时其前、后壁几乎相贴,在食管镜下呈海星状动物外观。在食管人口处由咽下缩肌最下部分横行纤维构成环咽肌、附在环状软骨板两侧,有较强的收缩力,因此在后壁形成唇状隆起。在环咽肌上、下方各形成一三角形间隙。居上者称环咽肌上三角(Kinian三角),在喉咽部。居下者称环咽肌下三角(Laimer三角),在食管入口下方,也是食管人口处后壁最柔弱和易受损伤的部位。在环咽
7、肌上三角两侧为咽下缩肌的斜行纤维,下界为环咽肌上缘,因其前方为环状软骨、后方为颈椎体,当食管镜插入经过此处时可遇到困难,必须细心操作,避免损伤。两侧下界为过渡入食管肌层的环咽肌斜行纤维,上界为环咽肌下缘。食管有4个生理狭窄部位:第1狭窄是食管入口部,前有环状软骨弓,后有环咽肌强有力的收缩,是各狭窄中最狭窄处,也是食管异物最好发的部位;通常关闭呈一额状位隙缝,在吞咽时才开放。第2狭窄相当于第4胸椎高度,是主动脉弓横过食管前方之处。第3狭窄相当于第5胸椎高度,是左主支气管横过食管前壁之处。因第2、3狭窄距离甚近,并且第3狭窄处常不明显,故临床上亦常将两者合称为第2狭窄。第4狭窄(临床常称为第3狭窄
8、)相当于第10胸椎高度,是食管穿过膈的食管裂孔,为膈脚压迫处。以上这些狭窄部位是异物容易嵌顿存留之处。食管损伤和癌肿也较多发生于这些狭窄部位。由于脊椎和膈的影响,食管径路不完全居于正中线上。食管上端位于脊柱与气管之间,居正中位;下行到胸上段食管稍偏左后,继向右下行至第4胸椎处,移行至中线;下行至第7胸椎处又再向左前方偏斜,于第10胸椎处穿过膈孔入胃。成人食管壁的厚度约34mm,由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与纤维层构成。黏膜属复层鳞状上皮,黏膜下层含有腺体;肌层由内环形、外纵形2种肌纤维组成。食管上1/3段肌层为横纹肌、下1/3段为平滑肌,中1/3段含上述2种肌纤维。肌层外为薄层结缔组织形成食管外膜,但不存在浆膜层,因此较肠壁容易穿破,且手术缝合亦较困难。食管之血供十分丰富。甲状腺下动脉、胸主动脉及腹主动脉等均有分支分布于食管壁。食管上段之静脉经甲状腺下静脉汇入上腔静脉;中段回流至奇静脉,下段处之静脉则注入门静脉系统。当肝硬化门静脉血流受阻,门静脉高压时,食管下段静脉则充盈怒张。食管的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纤维主要来自上、下颈交感神经节和迷走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