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是》文章《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读后感学习心得共8篇.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904837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8.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求是》文章《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读后感学习心得共8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求是》文章《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读后感学习心得共8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求是》文章《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读后感学习心得共8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求是》文章《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读后感学习心得共8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求是》文章《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读后感学习心得共8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求是》文章《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读后感学习心得共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求是》文章《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读后感学习心得共8篇.docx(3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1、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读后感2、学习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心得体会3、求是文章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学习心得4、求是文章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学习心得5、求是文章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学习心得6、求是文章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学习心得7、求是文章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学习心得8、求是文章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学习心得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读后感12024年1月1日出版的第1期求

2、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重要文章高屋建莫、视野宏阔,从六个方面深刻阐述了美丽中国建设的实践路径,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美丽中国,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景,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总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从黄土高坡到东南沿海,习近平总书记走到哪里就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讲到哪里,对美丽中国建设念兹在兹,倾注了巨大心血。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全党全社会把生态文明建设作

3、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以更高站位、更阔视野、更大力度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一条逐绿前行、因绿而兴、绿满生金、以绿惠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绿水长流,青山不老。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让人民享有更多更普惠、更可持续的绿色福祉,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任务。放眼祖国大地,如今到处是绿意盎然的景象。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清水绿岸、鱼翔浅底,鸟语花香、田园风光以及一张张幸福洋溢的笑脸,都将见证这条绿意盎然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也都将凝练成这路上最动人的音符。在浙江安吉,漫山的竹海,清新的空气

4、,潺潺的溪水,游客们徜徉在如诗如画的优美环境中;在湖北武汉,长江“十年禁渔”持续推进,“推窗见绿、开门入园”正在重塑城市生态之美;在江苏扬州,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0.19平方米,居全省第一,一个个小巧精致的“口袋公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给市民带来了触手可及的绿色生活;隆冬时节,从高空俯瞰太湖,如一幅秀雅的立体山水画轴被打开:湖水蓝、水杉红、芦苇黄、色彩交织美不胜收;从西伯利亚远道而来的红嘴鸥,正在湖边嬉戏飞翔;冬雪至,湖面冰封,茫茫一片,太湖又多了一份“雪里温柔,水边明秀”的静谧悠然新时代以来,追“青”逐“绿”深入人心,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快车道,“两山论”在中华大地上书写着更多绿色发展新篇章。

5、“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没有一棵绿树不是生存的屏障,没有一片森林不是发展的保障,没有一片流域不是文明的母体,没有一个公民不是生态的卫士。心系国家前途命运就要心系生态建设,心怀国之大者就要心怀生态文明,心存政治担当就要心存生态敬畏。无论是参与植树种绿,扮靓祖国山川大地,还是提高环保意识,主动参与环保事业,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民的自觉行动,少用一张纸巾、一次性筷子,多乘一次公交,多骑一次自行车,让更多绿色点亮人们的生活,推动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处处崇尚生态文明的良好社会氛围,让美丽中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美,一步一

6、步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图景变为现实。学习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心得体会22024年1月1日出版的第1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7月17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讲话的一部分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文章强调,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要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新思想引领新实践。建设美丽中国是千年大计,事关中华民族永续

7、发展,事关亿万百姓民生福祉。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决扛起美丽中国建设的政治责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筑牢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根基。正确处理“五个重大关系”。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证明,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正确处理“五个重大关系”,即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

8、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这“五个重大关系”是有机统一、互促互进的整体,为我们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引和科学的方法论。把握建设美丽中国的着力点。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新征程上,各地要持

9、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保障我们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和条件不受威胁和破坏。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建设生态文明,重在建章立制。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新征程上,要统筹各领域资源,汇聚各方面力量,打好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组合拳二强化法治保障,实施最严格的地上地下、陆海统筹、区域联动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完善

10、绿色低碳发展经济政策,强化财政支持、税收政策支持、金融支持、价格政策支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促进环保产业和环境服务业健康发展;加强科技支撑,推进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要把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构建好、完善好,有机衔接各项体制机制,建设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生态兴则文明兴。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续写美丽中国新画卷,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提供更多中国智慧中国

11、方案。求是文章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学习心得32024年1月1日出版的第1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23年7月17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讲话的一部分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文章强调,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要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作为生态环保领域的工作者,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使我倍感

12、无比自豪,我将认真学习、细心领会、狠抓落实。下面,谈几点初步学习体会。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准确认识人与自然、保护与发展、环境与民生等辩证统一关系基础上所作出的重要论断,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吻合,与“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相衔接。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全党推动绿色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

13、态环境保护,实现了一系列历史性变革,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问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力度之大、措施之实、收效之快前所未有,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正在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重要特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之一。生态兴则文明兴,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认识的新突破,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在更高层次上推动人类现代化的道路选择。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初步构建我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

14、的突出位置,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阶段性目标任务全面圆满超额完成,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正在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我们国家的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地更绿了。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习近平总书记来*考察,生态环境保护是始终不变的关注重点。总书记强调指出:“*生态环境保护,不仅关系到自身发民生展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到全省生态环境大局。”“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把*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履行好职责,当好*生态卫士。”“要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治理和发展特色产业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一条生态和经

15、济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J习近平总书记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怀,体现了总书记对家乡炽热的民生情怀。作为一名生态环保工作的亲历者,自己见证了这10年来美丽*建设走过的非凡历程,始终以强烈的使命担当意识,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深入参与“美丽*”生动实践。近10年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全市各地各部门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紧盯“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这一根本要求,攻坚克难、担当作为,自觉强化和拓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广度、深度,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可以说,过去10年,是*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十年,全市对人与自

16、然和谐共生的认识程度之深、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制度出台频度之密、执法督察尺度之严、环境改善效果之好前所未有,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发展格局初步构建。三、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不懈奋斗生态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作为生态环境系统的领导干部,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走在前、做表率,带着信念学、带着感情学、带着使命学,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而不懈奋斗。一是要正确面对我们存在的短板和问题。当前,我市生态环境质量虽呈现持续好转的良好态势,但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两高”行业占比偏大的格局短期内难以实现根本转变,

17、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总体上尚未根本缓解,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基础仍不牢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形势依然严峻。二是以更好水平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以实现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为总抓手,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严格落实生态环境执法和环评审批“正面清单”,主动服务重点项目建设。认真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推进低碳试点示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三是以更高标准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汾渭平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狠抓夏季臭氧污染防控和秋冬季治污降霾攻坚。持续提升重点流域综合治理成效,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

18、水体治理,持续推进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深化土壤污染防治,有效管控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推动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提升危险废物安全处置能力。四是以更实举措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和总体规划,协同推进*污染防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持续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和“绿盾”行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紧抓汉丹江流域污染防治和风险防控,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二加大黄河干流及*河、*河、*河及*河等流域治污力度,深入开展黄河流域“清废行动二五是以更大力度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推动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紧盯第二轮中央和市级生

19、态环保督察发现问题,扎实推进督察问题整改,积极解决群众身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健全环境应急体系,强化环境风险预警防控。强化重点案件查办,对群众反映强烈、主观恶意的违法行为加大执法力度,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在新征程上,作为生态环境系统的领导干部,我要为*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而奋斗终生!求是文章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学习心得42024年1月1日出版的第1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23年7月17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讲话的一部分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

20、讲话,高屋建航、视野宏阔、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针对性,为我们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我们学习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就要认真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发生的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中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在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战略意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21、系统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的重大转变、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的重大转变、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由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的重大转变,把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升到新高度。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显著标志。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发生的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的重大步伐,最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充分彰显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我们要坚决做到“

22、两个维护”,切实增强忠诚核心、维护核心、跟随核心、捍卫核心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二、深刻把握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像保护眼睛一

23、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三、认真贯彻落实好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正确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落实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构建清洁低碳安

24、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升国家油气安全保障能力。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统筹各领域资源,汇聚各方面力量,健全美丽中国建设的保障体系,打好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组合拳”,强化法治保障,统筹推进生态环境、资源能源等领域相关法律制修订;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加强科技支撑,推进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对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的全面部署,在推进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坚定不移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求是文章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学习心得5近期出版的2024年第1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7月17日在全国生

25、态环境保护大会上讲话的一部分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文章指出,要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把握方向,遵循根本,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擦亮高质量发展底色,努力建设美丽*。一、坚持思想导向,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时指出,不断深化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形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现由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的重大转变。这一“重大转变”凸显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一套相对完善的生态

26、文明思想体系,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创造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是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科学指引,是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武器。这一重要思想,系统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把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升到新高度。我们要把握思想导向,在政治上高站位,从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认真领悟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体系,精准把握核心要义,充分理解丰富内涵。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论述精神,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悟深学透,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全面掌握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方法

27、和实质要求,自觉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实施绿满*再行动三年计划,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坚持以碳达峰、碳中和引领绿色发展,加快发展“循环产业”“零碳产业”,积极推动企业参与碳排放权交易,严把项目准入、准建、准产三个关口,坚决淘汰高耗低效产能,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大力创建绿色工厂、生态园区,推进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实现绿色颜值、金色产值共生共赢。扎实推进长江大保护,纵深推进河湖长制,加快建设沿江沿河绿色生态廊道。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倡导绿色出行、绿色消费,让绿色低碳生活成为新时尚、引领新风尚。二、坚持理念导向,坚

28、定不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要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广度,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两手抓、两手硬,重点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三篇文章”,持续开展大气、水体、土壤污染问题攻坚,确保工作有抓手、任务能落实。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工程。一是实施好“蓝天”工程,保护“一片蓝天:制定并严格实施*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限期达标规划,统筹推进清洁能源使用、

29、工业废气治理、移动源污染排放控制、秸秆综合利用,确保空气清新、蓝天常在。抓好“散乱污”企业、城市扬尘、餐饮油烟和机动车尾气治理,确保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二是实施好“碧水”工程,共护“一城碧水二统筹推进“四水”共治,打造全省治水兴水的“*样板:巩固落实河湖长制,对全市*个主要湖泊实行“一湖一策”治理和生态修复,深入推进通顺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确保主要河湖水生态明显好转。深入治理城乡生活污水,确保*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并正常运营,加大城区截污治污力度,逐步消除城区不达标水体。三是实施好“净土”工程,守护“一方净土二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确保净土永驻、家园常美。强化土壤面源污染防治,坚决防止畜禽

30、养殖污染反弹回潮。稳步整治固体废物污染,确保污泥处置厂年底建成。开展耕地质量保护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工程,加快形成农业绿色生产方式。三、坚持责任导向,坚定不移守牢生态安全底线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决扛起美丽中国建设的政治责任,抓紧研究制定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建立覆盖全面、权责一致、奖惩分明、环环相扣的责任体系。目前,我市正处于高质量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来,铭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切实扛起美丽*建设的政治责任

31、,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责任,强化支撑保障,确保党中央、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落实落地、收到实效。要树立全局观念,从为全局计、为长远谋的高度,强化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坚决守住生态安全底线。持续抓好中央、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等各类突出环境问题整改销号。对省第三环保督察组反馈的*个方面*个具体问题,坚决扛起整改责任,制定有效措施,真改实改、彻改到位,确保全面整改,按时销号。对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意见,要坚决立行立改、逐一整改到位。同时,强化生态环境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建立常态化跨区域生态补偿、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环境污染与破坏事项预警等制度,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常态长

32、效机制,联合开展环保执法,共同打击违法行为,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求是文章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学习心得6求是杂志文章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指出,要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要

33、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殷切嘱托,从“国之大者”的政治高度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同厚植生态环境优势、推动绿色发展实现更大进展融会贯通起来,添“颜值”、增“价值”,奋力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篇章。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实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是我国南方重要生态屏障,“*生态优势金不换”“*山水甲天下”是必须坚决守住的首要优势、第一品牌。厚植生态环境优势,夯实绿色发展根基,*要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

34、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推进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企业超低排放改造。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重点推进*、*等重点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充分发挥河(湖)长制作用,开展入河(湖、海)排污口“查、测、溯、治”,建设“美丽河湖:严格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深入实施农用地土壤镉等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行动,有效管控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加快“无废城市”试点建设,探索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试点。统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黑臭水体整治,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由“一时美”向“时时美”、由“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转变。加快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呈现*大地生物多样、海陆各美其美。生态兴则文明兴,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

35、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我们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持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海湿地系统治理,重点开展以*和*流域(*段)为主的山水林田湖草海湿地一体化保护与修复。开展*岛珊瑚礁以及北海、*等地海草床保护和修复,实施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快创建西南岩溶国家公园,科学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升城市蓝绿空间品质,促进城镇空间与自然生态融合共生。持续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推动*北南岭山地、*西南石灰岩山地、大瑶山山区和*北部湾滨海地区等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深化与东盟国家

36、生态治理国际合作,加快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加强外来物种入侵管控和病虫害防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走出具有*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当前,*经济增长仍处于以资源型产业结构拉动经济增长向依靠要素效率提升拉动经济增长转变的阶段,绿色转型、绿色崛起任重而道远。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经济带建设、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工程等重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科学开展区域产业空间布局研究,突出规划先行,强化落实绿色低碳发展导向和任务要求。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聚焦优势产业持续建链补链延链强链,推动制糖、机械、汽车、冶金、有色金属、石化化工等传统

37、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迈进,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园区循环化改造,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打造一批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产品。实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引领农业绿色发展,建设一批绿色农业产业园区、产业强镇、产业集群,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绿色升级。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资源综合利用、可降解材料、节能环保装备和节能环保服务产业,鼓励社会资金投入节能环保工程建设。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助力绿色发展驶入“快车道”。随着全国整

38、体疫情进入低流行水平,各地迎来一场“拼经济”热潮,需要统筹好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要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新建、扩建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等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应严格落实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探索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的机制和核算体系。重点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深度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推进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全面推进风电、光伏发电大规模开发和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生物质发电,深度开发水电,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主动参与国家碳市场建设,积极

39、开发陆域生态系统碳汇和海洋蓝碳,建设林业碳汇开发和交易试点,引导重点领域、社会资本利用林草碳汇实现碳中和,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提升绿水青山“颜值”,挖掘金山银山“价值”。求是文章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学习心得72024年1月1日出版的第1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7月17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讲话的一部分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推动下,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实现了四个重大转变。从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入手,注重点面结合、标

40、本兼治,实现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的重大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保护监管力度显著提高,通过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有效解决了一批突出生态环境破坏问题,例如,祁连山由曾经的“千疮百孔”到现在的“满山苍绿”,由乱到治,大见成效。秦岭北麓由“无序开发”到“有序退出”再到现在的生态修复,发生了历史性变化。通过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推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000多个问题整改。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力度,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稳步推进了25个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试点,划定了3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112种特有珍稀濒

41、危野生动植物实现了野外回归,系统抓好了长江、黄河等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我国生态安全屏障得到有效巩固。坚持转变观念、压实责任,不断增强全党全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实现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的重大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各级各部门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发展理念,自觉当好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者、推动者和实践者。社会各界积极广泛深入参与,严格履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环保志愿者活跃在全国各地,共同守护生态环境理念已经成为全体人民的新风尚。紧跟时代、放眼世界,承担大国

42、责任、展现大国担当,实现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我国积极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及其议定书,过去十年,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执行情况好于全球平均水平。2022年,积极引领推动了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l5)第二阶段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科学部署,充分发挥了主席国领导力和协调力。会前组织召开近40次主席团会议、100多场不同层次的双边和多边会议,习近平主席以视频方式向大会高级别会议开幕式致辞,为大会成功注入强大政治推动力。推动大会通过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历史性地描绘了2050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愿景,历史性地决定设立“框架”基

43、金,历史性地纳入遗传资源数据序列信息(DSI)的落地路径,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擘画了蓝图、确定了目标、明确了路径、凝聚了力量。这是我国首次领导联合国重要环境条约谈判并取得成功,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誉。不断深化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实现由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的重大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深化对生态文明的认知,重新界定和定位生态文明,提出新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并将其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学论断和战略抉择。2018年全

44、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正式确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发展历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为新时期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提供了思想指引和方法路径。2018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正式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我国宪法中。202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将8月15日确立为“全国生态日”,这一系列举措充分表明,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愈加明朗,生态文明建设已步入成熟阶段。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科学擘画了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和目标任务,进一步

45、指明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和目标。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要求,重点锚定三大目标任务,一是提升工作定位,将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二是补齐短板弱项,突出抓好人居环境改善;三是全面整体发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坚持先立后破,瞄准既定目标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强化底线思维,常态化管控生态环境风险,筑牢美丽中国建设的生态安全根基。保持严的基调,深入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执法

46、监管,严厉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扛起美丽中国建设的政治责任,强化支撑保障,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但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正确处理五个重大关系。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我们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严格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要求,通过高水平环境保护,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着力构建绿色低

47、碳循环经济体系,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统筹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根本路径。离开了“绿水青山”,人类社会一切财富都将成为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也就不会有“金山银山”。保护好生态环境,我们要以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为切入点,把坏事变好事、把污点变亮点、把被动变主动,着力推动生态修复取得明显成效。浙江等地的实践证明,在大力推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的同时,企业绿色转型升级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正确处理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要坚持系统观念,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力量,重点攻坚。主要抓好六方面工作。一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二是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

48、净土保卫战,三是加强生态系统保护监管,四是严密防控生态环境风险,五是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改革,六是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同时,还要强化目标协同、多污染物控制协同、部门协同、区域协同、政策协同,统筹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统筹PM2.5与臭氧协同治理,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统筹城市和农村,统筹陆域与海洋。正确处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生态系统是经过长期演变而形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自然要素共同体,其发展变化具有内在的客观规律。我们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手段,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努力找到生态保护修复的最佳解决方案,着力消除和减轻人为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为生态系统营造良好的休养生息环境。正确处理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建设生态文明,重在建章立制,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持常态化外部压力,助力生态环境保护。我们要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建立健全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制度,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财力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健全用能权交易制度,建立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健全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制度,健全环境保护和生态安全管理制度,完善排污权交易制度,建立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开展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试点及生态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