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核心素养的三级学生志愿服务课程构建与实施》阶段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指向核心素养的三级学生志愿服务课程构建与实施》阶段性研究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指向核心素养的三级学生志愿服务课程构建与实施阶段性研究报告自2019年4月立项以来,我校进一步明确了项目建设的内容和重点,建设思路更加清晰。项目组成员任务分工明确,将计划投入行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项目建设过程顺利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一、项目完善和改进指向核心素养的三级学生志愿服务课程体系,是指遵循教育规律和志愿精神的引领,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自主性,融合政策文件、学校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而构建的课程体系。自立项后,我校在全人教育、情境教育和生活德育的理论基础上,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的精神,进一
2、步深化课程内涵,对项目做出了以下完善和改进。(一)建立保障机制,规范项目管理志愿服务工作的组织建设是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基础,是动员青少年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有效保障。志愿服务工作的有序开展,需要学校整合内外资源、合理统筹安排。在组织保障上,我校在项目推进初期即成立了品格提升工程项目领导小组。邓勤校长担任项目负责人,负责对志愿服务的总体规划、协调指导、督促检查,发挥牵头作用,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发展;随着项目的推进,学校各部门也参与到项目的组织建设中来,其中除了以学生发展处和团委为主,更有相关青年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出谋划策。整个项目集中了学校力量并有思路、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实施。在工作机制上,项目
3、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到人。我校学生发展处和团委专门组织负责学校志愿服务工作,把志愿服务纳入学校德育工作内容之一,建立了志愿者标准或团队成立制度、志愿服务工作协调会议制度、志愿需求对接服务记录制度、学生志愿服务评价机制、学生志愿服务激励等等。制度的制定严格按照三级课程体系的建设规划,分级分层,对象明确,形成了指导本校学生的志愿工作体系,指明了项目开展的工作思路,完善了学生发展的指导工作流程与分工,推动了志愿服务工作的协调有序发展。(二)建立评价机制,完善综合评价建立和完善评价机制,不仅是对学生志愿服务的肯定,更是对奉献精神的弘扬。在公正全面的评价机制下,根据学生在志愿服务活动中的表现,给予他们一定
4、的奖励和表彰,能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学校组织的各项志愿服务活动中来。围绕这一思路,我校与“时间银行”公众号的开发者“江苏微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网上申报参与志愿者服务课程一一学员录取一一建立档案一一线下服务一一交流分享服务体验;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中以“上传志愿服务材料一一学校认证一一学分认定”的形式进行评价,将学生志愿服务纳入“综合实践课程社区服务”评价中,实现评价的信息化。同时,我校建立并完善了表彰制度。制度要求根据志愿服务劳动强度、劳动量及完成情况评选星级志愿服务者、优秀志愿服务团队,同时颁发荣誉证书及相应加学分;专业志愿服务者或优秀志愿服务者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享受相应的评先推优等
5、荣誉;对符合表彰规定的志愿服务者颁发志愿服务者荣誉证书及加个人操评分对志愿服务者进行鼓励:志愿服务者在毕业时可将志愿服务手册评比各类证书作为本人在校期间参加社会服务工作的就业证明材料及志愿服务者档案中的材料证明;各项学生评比中,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有志愿服务经历者。二、主要实施内容(一)项目价值及项目瓶颈突破:社会价值:我校志愿者服务队,立足于自身的特点与比较优势,积极响应时代号召,紧跟国家发展步伐,敏锐地发现与时代需要对接的黄金点,从而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较高的社会关注度,同时也为更好地开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做出贡献。学校价值:我校积极与社会各单位,例如敬老院、博物馆、纪念馆、社区通力合
6、作,积极开展传播思想精神内涵、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等活动,不仅能够展现学校自身优势和特点,而且也提升了社会对于我校的认同感。个人价值:通过组织师生积极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能够帮助师生强化社会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锻炼学生的社会能力,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并且可以提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个人价值实现,推动社会发展进步,让学生发展成为有理想信念、敢于担当的人。一级志愿服务课程二级志愿服务课程三级志愿服务课程在项目的进行中,针对学校服务团队专业化程度的不足,我校在校本课程中融入了志愿服务专业化的课程,积极邀请专业的校外专家、教授为我校服务团队进行讲解和培训。面对学生参与度不高
7、的问题,我校逐步加大志愿服务课程的宣传,以及对志愿服务课程的重视,并提供更为优厚的奖励条件鼓励更多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来。(二)项目整体架构及具体做法1、三级课程相互补充,逐级转化在课程建构上,第一级志愿服务课程是以学生兴趣和志愿服务专业为导向,由学校负责组织,面向全校招募学生负责人,每门课程由2-3名学生担任负责人,学生负责人在学校和志愿服务基地的指导下自主开发志愿服务课程,创造性进行课程建设;第二级志愿服务课程是以共青团组织生活为导向,由班级团支部在班主任指导下,结合本支部或班级文化特点开设的志愿服务课程,相对灵活;第三级志愿服务课程以培养公民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导向,学生个人自发进行。课
8、程之间相互补充,也可以进行层级转化。学生志愿者个人的公益创想三级志愿服务课程通过实践探索后,可以带动团支部成员一起参与,则转变为第二级志愿服务课程,相对更成熟稳定的第二级志愿服务课程可以面向全校招募志愿者,发展成为第一级志愿服务课程。三级志愿服务课程之间相互补充,也可以逐级转化发展。同时,学校相关部门也对课程体系中涉及到的志愿者招募、志愿服务技能培训、岗位安排、反馈交流等进行统筹监管,对管理机制的建设,例如考勤、计时和评价等进行精细管理,并对各级课程计划、实施、过程指导、评价(含学分认定等)监督检查。学校还针对一级志愿服务课程开展“专业志愿者”、“专业志愿服务课程”的评选、展示,针对二级志愿服
9、务课程开展“优秀志愿者”、“优秀志愿服务课程”的评选和展示,针对三级志愿服务课程开展“公益创想”评选与展示,形成不同层级的学生志愿服务激励评价机制。2、课程开发建立基地,专业细化在资源课程开发上,常规的志愿服务固然不可缺少,打造专业的志愿服务项目也是学校不断深化志愿服务组织建设的战略目标。为了坚持这一专业化的战略目标,三中志愿服务队按专业细化的服务小队应运而生。例如:美术专业志愿服务小队利用画笔和颜料,为福利院的孩子们送去了想象的天空。福利院里墙体粉刷较为简单,志愿者们用画笔在墙体上画画,为爱上色。多彩的颜料和细腻的笔触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也唤醒着他们心中缺失的关爱。另外,中学生志愿服务实践活
10、动是一项长期性、经常性的活动,建立社会化服务基地能推动志愿服务稳步持续发展。建立社会化的服务基地能为志愿服务创造良好的氛围与适宜的环境,通过建立社会化的服务基地对高中生志愿服务实践活动进行社会化整合,从而有利于其实践育人功能的发挥,实现志愿服务教育和实践的双重效果。例如,我校通过采用校地合作的模式建立高中生志愿服务基地,进一步挖掘社会资源满足青年学生需求。如与社区街道、医疗机构、福利院、展览馆、博物馆等达成协议,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通过寻求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形成强大的社会资源合力,建成规范化的社会服务基地,从而为高中生志愿服务活动能够持续、稳定开展提供坚实的社会支持网络,更好打造高中生志愿
11、服务实践育人功能实现的实践体验路径,促进高中生志愿服务事业长效地发展。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拓宽志愿服务活动的外延和内涵。3、成立服务团队,开展学习培训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我校立足于学生的特点与比较优势,敏锐地发现与时代需要对接的黄金点,从学校到班级再到个人,成立了多支特色鲜明色志愿服务团队,从而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较高的社会关注度。其中就有多支团队响应党中央、团中央提出的阶段性要求和号召,或根据某些社会热点时事而衍生出的志愿服务活动,开拓了高中生志愿服务品牌的新天地。如:我校高一年级为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教育实践活动的部署和要求,组建r中学生“我的
12、中国梦志愿服务”实践服务宣讲团:高二年级围绕着“关爱自然保护环境”主题,结合“生命之水”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开展“美丽常州美丽心灵”关爱家乡环境志愿服务主题活动,引导人们为共同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生态常州、美丽常州做贡献;高三年级培养公民意识与社会责任意识,参与无偿献血、捐献废纸、图书义卖、帮学互助等志愿服务活动。在加强对学校志愿服务领导的基础上,发挥好团队在志愿服务中的组织管理作用,贯彻落实专业细化的战略目标,促进志愿服务活动有序、高效开展,我校不断加强对团队的学习培训。一是思想培训。高中生正处于成长过程的少年后期和青年前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最关键时期,倡导青年志愿者活动也已
13、经成为高中生认识社会、服务社会、锻炼成长的有效方式。志愿服务活动是一种自发的行为,是以自愿服务他人或组织为出发点的,因此,在培训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以“服务社会,锻炼自己”之心去履行责任和义务,增强高中生志愿者的光荣感、使命感和责任感,这也是志愿服务活动取得良好效果的先决条件。让学生带着一份“服务之心”去参与活动,学生也会在活动中进一步提升自我境界。二是技能培训。对于志愿者的专业技能,中国人民大学的胡波教授曾谈到:”在培训出具有志愿服务意识和概念的志愿者后,我们挑选奥运志愿者的标准就只有两个字技能”,对技能的要求已经成为志愿服务走向有效发展之路的必然。在2019年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期间,我校周宇
14、航老师,作为学校团委志愿部的负责人,在担任该校本课程研究的基础上,率领多名青年教师义务讲解员参与了祖国七十周年图片巡展的活动。坚持培训与服务并重原则,根据志愿服务项目的要求,定期开展志愿服务和志愿者的培训,通过专题辅导、座谈交流、案例分析等方式,对志愿者进行志愿精神、服务技能、服务方法的教育和培训I,才能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随着志愿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志愿者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撰写能力、计算机应有能力、外语表达能力等服务技能也显得尤其重要。拥有多年外语特色办学的常州三中,以多语种校本课程在志愿服务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其次,在“常州三杰”纪念馆义务讲解服务中,我校带队老师指导学生掌握
15、讲解过程的文明礼仪;校关爱自闭症儿童志愿服务团队成员在开展活动前查阅相关资料、讨论分析案例。像这样形式多样的培训模式在各支团队中已广泛开展。当然,志愿服务是美好的道德行为和重要的道德实践。学校也在发挥舆论引导作用,通过升旗仪式、班会等各种活动,通过家校QQ联系群、微信群、校园网、学校公众号微信等网络平台,大力宣传“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积极营造有利于志愿服务的舆论文化环境,培育“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氛围。我校学生志愿者们已逐渐树立了正确的服务理念,学习掌握了专业知识与服务技能。(三)创新之处及预期效能1 .层级互补而灵活的能力培养学生志愿者个人的公益创想三级志愿服务课程
16、通过实践探索后,可以带动团支部成员一起参与,则转变为第二级志愿服务课程,相对更成熟稳定的第二级志愿服务课程可以面向全校招募志愿者,发展成为第一级志愿服务课程。三级志愿服务课程之间相互补充,也可以逐级转化发展,这既能促进志愿服务课程的多样化,专业化,也能提高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在此期间,学生的社会能力、知识水平、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随着课志愿服务程的升级而得到锻炼和提升。2 .培育富有生命力的品牌项目我校积极在法定或社会公认的志愿服务时间节点开展志愿服务,并将常规性主题活动打造成品牌项目。例如,每年3月5日的学雷锋日/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活动;每年3月12日的植树节活动;每年7月6日的“
17、志愿助残阳光行动”主题活动等。这些活动虽然早已有公认的主题和精神,但志愿服务的开展方式是多元的。今年寒假伊始,我校书法社团的同学们,在人民公园雷锋广场参加了“迎新春送春联”主题志愿服务;三月初,我校青年党团员教师践行雷锋精神,积极响应教育局、团市委的号召,加入常州市教育系统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他们与我市奋战在抗疫前线的医护人员子女和贫困学生结对,在这一特殊时期为孩子们提供课业辅导、在线答疑、心灵关怀等多方面的志愿服务;用扎实的专业素养和温暖的陪伴,守护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体现三中青年的责任和担当。我校依托这些一年一度的主题活动日,营造出良好的志愿服务氛围,并将其打造为一个个品牌化的服务项目不断延
18、伸。有了这些优秀的品牌,全社会对高中生志愿服务活动的认同感也会不断增加。三、项目范式指向核心素养的学生志愿服务课程包括三级实施体系:校团委及校学生会牵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由年级组织各班学生代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学生自发以家庭为单位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如下将以重阳节志愿活动为例,阐述我校三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课程的实践范式。一、校团委及校学生会牵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我校团委及学生会学生代表在学校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敬老院,为敬老院老人分发了重阳糕和水果、为老人打扫卫生、和老人聊天、给老人们献上了精心准备的文艺表演。二、由年级组织各班学生代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各班学生代表也在学校青年教师的带领下,分成10个
19、小分队,拜访了我校10位退休老教师,把鲜花和重阳糕送到老教师们手上、听听他们生活中的苦与乐、谈谈曾经在学校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说说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三、学生自发以家庭为单位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在班主任的动员下,很多学生自愿在家中开展了“敬老爱老”活动,并把照片发到班级群中,群里洋溢着温馨和睦的美好气氛。同学们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切实的感受志愿服务的乐趣。指向核心素养的学生志愿服务课程体系是自上而下的三级志愿服务体系。该体系的有效实践,使得我校的志愿服务活动更有组织、更具规模,也使得志愿服务精神得到了更好的传播和弘扬。四、下一步项目建设计划及问题建议(一)加快推进志愿服务培训,打造专业志愿服务
20、团队加大对专业培训人员的邀请力度,提升服务团队专业技能,继而以更优质的服务投入到更多的活动开展中去。(二)落实评价考核制度,形成志愿服务考核量表基于学生发展网络平台,将志愿服务课程纳入学生综合评价系统,全面记录、评价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活动和效果,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建立学生志愿服务电子评价档案,实现学生发展评价的过程化。(三)继续挖掘潜力项目,培育活力品牌项目根据法定组织认定或社会公认的志愿服务时间节点开展的志愿服务,并将常规性主题活动打造成学校品牌项目。同时能积极应对突发事件,建立应急志愿服务小组,开展相应活动。(四)加强宣传力度与效能,发挥志愿项目附加价值加强宣传在志愿服务品牌建设中非常重要的,通过宣传,志愿服务的价值才更大,效应才更强,社会知名度才更响。通过多种多样的方式扩大对高中生志愿服务的宣传,从内容上来看既可以宣传志愿服务的精神,也可以介绍优秀高中生志愿者的先进事迹和具体项目,还有介绍手册、队旗、海报等硬件,以及口号、歌曲等软件;从具体途径来看既可以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宣传,也可以通过发放纸质印刷品等宣传资料加以宣传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