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评价模式改革指导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核评价模式改革指导意见.docx(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考核评价模式改革指导意见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结合国家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发展需要,特制定如我校考核评价模式改革指导意见。本意见共分为指导原则、总体要求、考核评价办法及权重、实施步骤等部分,请各专业部根据本专业情况,制定相应专业的考核评价模式改革实施方案。一、指导原则(一)目标适应性原则职业教育是直接面向企业的教育,即就业教育。按照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目标要求,积极构建以职业能力考核为中心、与生产过程系统性相适应、与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相适应;与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教学方式相适应的新型课程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诊断、评定、激励功能,引入第三方的评价,达
2、到客观、公平公正,以考促改的目的。(二)系统配套性原则考核评价模式改革要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相适应,与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相配套,构建促进课程教学各要素和各环节相互衔接、相互贯通的考核评价模式。(三)模式多元性原则按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整合课程教学资源,制定不同类型课程的评价方式和考核标准,集成各种考核评价模式的优点,构建开放性、多元化课程考核评价模式。二、总体要求着力构建“四化”的课程考核评价模式:(一)考核内容科学化考核内容要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引入职业资格标准,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要有利于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专业人才培养目
3、标的实现,减少验证性、记忆性考试内容,侧重考核学生学习能力、职业能力的综合素质。(二)考核形式多样化改革课程考核评价形式单一的弊端,根据专业特点和课程类型,集成多种考核评价方式的优点,选择运用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要求相一致的考核评价形式。提倡运用两种或多种考核形式相结合来全面考核评价课程学业状况。(三)考核主体多元化改革课程考核评价的校内单一主体模式,将行业企业资源引入课程考核评价,在试题设计、考核标准制定、考核场所选定、考核成绩评定等各环节上,探索校内考核与校外考核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实现考核主体多元化。(四)考核时间全程化引入形成性评价理念,打破“一刀切”的期末考核时间模式,
4、做到考核全程化。改变传统的侧重“终期评价”的做法,以“过程持续评价”与“终期评价”相结合,并侧重于学习过程的持续评价。结合课程特点,合理地确定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的比例。三、考核评价办法及权重(一)课程考核将课程分为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大类。每门课程根据侧重点不同要划分成理论性课程、理论+实践课程或实践性课程。每门课均要制定出具体的课程考核评价标准。课程考核分为平时考核、期末考核和实践能力考核。根据专业特点和课程类型,灵活选用多种考核评价方式,如笔试、口试(答辩、演讲等)、实践操作考试、成果性考试(调研报告、作品、产品、课程设计等)、现场模拟考试等。切实提高过程考核评价比重,重视学生的自
5、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提高“平时成绩”占课程最终成绩的比例,部分成绩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单列成绩的实验课(实践课)要进行单独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实验(实践)技能、实验(实践)报告质量,重点考核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成绩按百分制记入学生成绩册。非单列成绩的实验(实践)课的考核成绩应按一定比例记入本门课程的平时成绩中。实习成绩考核按百分制记分,主要以考核技能为主,并参考实习日记、实习记录、实习总结、实习报告、实习出勤、实习表现、安全操作等评定成绩。(二)(职业资格证书)第三方考核职业资格证、从业人员上岗证等是由劳动部门、安监部门组织考评认定。按“双证”制的要求,职业学校学生须通过第三方考核
6、,至少获取一个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三)实践性课程考核实践性课程考核模块化。中职教育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进一步深化专业课程改革,树立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服务的意识,以着力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依据,组织相关教师对实践性课程的内容进行项目编写,通过建立模块使每一个人对每一学期的专业培养目标有清晰的认识;通过项目单元的考核使学生掌握所教专业技能,通过技能鉴定考试拿到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做到双证融通。(四)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对部分专业性、技能性强的课程要以校内评价与校外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考核,即引入行业专家、企业专业人员与学校教师组成考核组来共同设计考核方案、组织实施考核并给出考核结果。(五)校
7、外教学实习与顶岗实习学生在校外参加教学实习或顶岗实习期间,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管理,实行企业和学校双重考核制度,校企双方共同完成对学生的考核与评价。1 .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考核。学生在校外教学实习或顶岗实习期间的表现,如专业技能、工作态度、创新意识、团结协作、遵守实习单位管理制度、对顶岗实习单位的贡献等方面进行考核。2 .专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考核。专业指导教师根据学生校外教学实习或顶岗实习表现(包括实习态度、实习纪律、任务完成情况、实习手册填写)、实习报告、答辩等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成绩评定。3 .考核等次分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级。课程考核都要切实提高效度,既要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又要符
8、合学生实际和就业需要。考核成绩原则上要符合正态分布。实施课程考核评价,要做到考核有设计,试题有审核,评分有标准,成绩有依据,过程有记载,考后有分析,课程考核结束后要将考核过程的原始数据,学生的反馈意见以及课程考核改革总结等与学生成绩一同上报教务科。(六)考核项目的权重分配给项目配分是要体现各个项目在考核中的重要程度,突出考核的目的。配分原则是对考核项目重要程度排列顺序。L配分的原则:(1)根据项目目标达成的难易程度赋予权重,越难的分数越高。(2)突出业务重心导向;(3)做到全面兼顾。2.权重配比的说明(1)本评价模式分为6项一级指标,其中学业评价项是考评对象在学制内达到培养目标需要学时最多的项
9、目,根据我校学分制管理办法,其占专业教学学时数约2/3,是项目目标达成的最难的部分,赋予的分数越高,占55%(稍低于2/3)。(2)突出考评对象的品行项目考核内容,赋予的分数比较高,达20%;(3)兼顾到考评对象的评价科学性、公平公正以、综合素质及个性特长,分别赋予的权重。3、评价模式各项目权重配比表:一级评价内容二级评价内容权重备注学业评价(55%)公共基础课程15%专业课程35%其他课程5%指任选课、第二课堂等品行评价(20%)品德素养20%企业评价(15%)校外教学实习(0.5年)8%1+0.5+1+0.5四段式模式顶岗实习(0.5年)7%顶岗实习(1年)15%2+1模式第三方评价(5%)职业资格证5%毕业生综合考试(5%)毕业生综合考试5%个性特长(5%)各类比赛获奖5%(附加分)四、实施步骤课程考核评价模式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各教专业教研部与广大教师要积极行动,投入到教学考核评价模式改革的研究和探索中来。各项目负责人认真研究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课程标准,将课程标准中有关课程考核设计报课程所在专业教研室,素质领域课程由相关专业部牵头组织制定。各专业教研部汇总本专业所有课程的考核设计,形成专业课程考核系统化改革方案,再经所在专业部审核通过后报教务科备案。各专业部、教务科对实施教学考核改革的课程进行实时跟踪管理、评估与总结,及时推广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