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质量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苏州市进一步提高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市质量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苏州市进一步提高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苏州市质量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苏州市进一步提高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苏质发委办(2023)20号各县级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质量发展委员会成员单位:经市政府同意,现将苏州市进一步提高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落实。苏州市质量发展委员会办公室2023年11月20日苏州市进一步提高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为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苏州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质量工作的决策部署,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进一步提
2、高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根据市场监管总局等18个部门联合印发的进一步提高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行动方案(20222025年)(国市监质发(2022)95号)和江苏省质量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印发的江苏省进一步提高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苏质委办发(2023)5号),结合苏州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推动产品质量更新换代1 .农产品质量提升工程。建立健全限制使用农药定点经营、实名购买溯源管理制度,建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体系,开展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亮牌行动,所有农业县(市、区)全部达到安全县标准要求。实施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提升工程,打造“网格化+精准监管的新模
3、式。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建立健全舆情监测机制,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持续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农资打假专项行动。到2025年,50%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实施养殖减抗行动,县域内60%以上的农业生产区域达到省级以上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要求。(市农业农村局负责)2 .食品药品质量提升工程。推动乳制品生产企业提高自建自控奶源比例,加强产品研发,改进生产工艺。完善肉制品企业产业链和供应链,提升企业研发创新和产品品质。开展食品小作坊整治提优工程,全市食品小作坊100%建档登记,培育80家以上“名特优小作坊。加快农产品食品质量安全认证提档升级,建立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开展法律法规和
4、职业技能培训,提升一线监管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水平。配合实施创新型医疗器械指导服务工作指南,为创新型药械咨询服务交互平台应用做好咨询服务工作,协助开展生物医用材料创新任务揭榜挂帅申报工作。(市市场监管局、省药监局苏州检查分局负责)3 .消费品质量提升工程。深入推进消费品工业“三品行动,开展国家“三品战略示范城市评估。推动产品研发、设计和智能化开发,提升产品适用性。大力开发吸湿排汗、防皱免烫、透气保暖等功能性面料,推广个性化服装定制模式。发展智能家电、可穿戴智能健康产品、品质家具等轻工产品个性化定制和智能技术。提高运动健身、音乐、舞蹈、美术用品研发设计和制作加工质量水平。提高艺术红木、明式家具、核雕
5、,玉雕等工艺美术产品和苏绣、宋锦、纯丝、苏扇等传统非遗物质文化产品创作、融合设计水平。(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文广旅局、市市场监管局负责)4 .工业品质量提升工程。开展产业链质量提升行动,推动链上企业质量协同提升。争创全国质量标杆城市、全国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加快钢铁、石化、轻工和建材等重点行业焕新升级,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可靠性和耐久性。培育壮大仪器仪表产业,支持昆山市、苏州工业园区、高新区开展省级仪器仪表产业园创建,全市建成省级仪器仪表产业园不少于1个。鼓励骨干企业发展协同制造、个性化定制、服务型制造等数字化制造新模式。强化平台产品质量管控和溯源,探索直播带货、微商、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
6、的监管措施。开展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升级行动,实现运营专业化、服务多元化、企业生态化升级。(市工信局、市市场监管局、苏州通管办负责)二、推动工程质量提档升级5 .建筑供给质量提升工程。积极配合省住建厅开展区域建筑工程质量评价工作。推动落实工程质量安全手册制度,着力提升工程质量管理标准化水平。积极推进住宅工程质量信息公示,到2025年,商品住宅工程实施质量信息公示制度比率超过10%。加大全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出具虚假报告等违法行为,开展预拌混凝土专项抽查。稳步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提高建筑装修部品部件的质量和安全性能。加强绿色建材推广应用,推进绿色小区、美丽城乡建设。
7、(市住建局负责)6 .交通运输质量提升工程。全面推进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建设,开展省市级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创建示范。持续在信息技术融合交通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创新发展、本质质量安全提升等方面打造样板工程。开展数字化建设,实现新开工重点交通工程项目智慧工地建设比率、重点交通工程项目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应用比率、公路水运工程施工标准化达标比率达到100%。桥隧、路面、船闸耐久性技术攻关取得突破,高等级公路质量状况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桥梁工程上部结构、隧道工程盾构段、航道工程护岸、港口工程高桩码头等构造物预制装配化率显著提升,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废旧路面材料回收利用率达到100%,
8、宜绿化路段公路绿化率达到100%。(市交通局负责)7 .水利建设质量提升工程。完善国家(省)优质工程奖、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江苏省省长质量奖、苏州市市长质量奖获得企业奖励政策。保持水利建设质量工作考核、水利优质工程奖获奖数量和项目稽察覆盖率等全省领先地位。开展质量通病治理,发布水利建设工程质量状况统计分析报告。建立市县分级稽察机制,组织开展质量专项稽察,确保整改率100%。实施负面清单行为纳入信用评价体系,推进水利工程建设领域信息化和智慧化建设,完善苏州市水务工程建设管理系统。到2025年,重点水利工程施工质量评定优良率达到60%以上。(市水利局负责)三、推动服务品质持续
9、攀升8 .生活性服务业质量提升工程。开展养老、家政、教育、金融、无障碍等服务认证。开展生活性服务业“领跑者企业建设,鼓励服务业规模型企业发展社区直营连锁店。发展多样化、优质化、定制式旅游产品和服务,组织开展旅行社等级评定和星级饭店、绿色旅游饭店评定。积极参与“江苏味道餐饮促消费系列活动。加强家政进社区示范工作站建设。开展养老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到2025年,全市接受政府购买居家上门服务老年人比例达到20%,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78%,通过等级评定的养老机构占比超过70%。加强生活性服务业企业信用信息公开,严厉打击预付消费“跑路坑民、非法集资等违法违规行为。到2025年,生活性服务业顾客满意
10、度达到80以上。(市发改委、市文广旅局、市卫健委、市民政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负责)9 .生产性服务业质量提升工程。鼓励金融机构发行碳中和金融债券,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探索试点海铁联运“一单制,积极培育多式联运精品线路试点。打造联运服务产品、全程运输全国全省示范。实现全市三级及以上道路客运站、定制客运线路电子客票全覆盖。加快推进“出行即服务平台应用,实现一站式无缝化出行服务。开展市域内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的“多码整合,推行交通一卡通“卡码融合。依托制造业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制造服务业新型产业服务平台,加快工业设计创新载体培育。到2025年,新增培育省级以上服务型制造示范30家左右、省级以上工
11、业设计中心(研究院)20家左右,生产性服务业顾客满意度达到85以上。(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交通局、市市场监管局、人民银行苏州市分行、金融监管总局苏州监管分局负责)10 .公共服务质量提升工程。落实国家级试点城市要求,深入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加快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开展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推动儿童福利机构“养治教康社一体化发展,科学评估、动态监测、及时帮扶困境儿童。健全完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着力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水平。加强水、电、气、暖等公用事业领域企业的督查。加强适老化、适幼化改造,推进社区无障碍环境建设。加强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南京代办处苏州分理处等知识产权业务受理窗口能力建设
12、,实现专利申请、商标注册等业务受理“一窗通办。到2025年,公共服务质量满意度达到85以上。(市发改委、市住建局、市民政局、市卫健委、市市场监管局负责)四、落实各项保障措施11 .加强财政金融保障。各地要推动质量提升行动工作经费列入预算,完善质量提升经费多元筹措和保障机制。加强政府采购需求和履约验收管理,落实采购人主体责任,更好实现政府采购优质优价。用好“苏质融”苏质贷“苏创融等金融产品,提高质量创新和科技创新金融服务质效。积极推广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保险制度,鼓励企业积极投保平行进口车“三包责任相关保险、工程质量保险,合理分担企业经营风险。(市财政局、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负责
13、)12 .加强科技创新。大力实施“质量赋能伙伴计划,鼓励企业制定实施以质取胜战略,推进质量管理数字化赋能工作和质量保证能力建设,深入推动质量创新联合体建设,建立健全技术研发、专利布局、标准研制和质量提升一体化的质量发展新机制。围绕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支持全市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技术机构协同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发挥省科学技术奖励激励引导作用,鼓励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方法研究成果在实现应用推广的基础上积极申报省科学技术奖。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小升高行动,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到2025年,质量创新联合体数量达到20个以上。全市有效期
14、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75万家,保持全省第一,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4件。(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负责)13 .加强标准化建设。坚持问题导向,加大各类产品、工程和服务的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制修订力度,实施民生消费标准空白填补工程。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企业制定领先于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的“领航标准,加强人工智能、新型显示等领域国际、国家和省级标准化技术组织建设。配合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工程,推动低碳零碳负碳科技创新成果向标准转化。完善绿色产品设计生产、快递绿色包装、资源循环利用、生态循环农业等绿色生产相关标准。参与实施公共安全标准化筑底工程,织密筑牢食品药品、粮食、能源、特种设备、
15、消防、网络等领域安全标准网。到2025年,新发布市级地方标准80项以上。(市市场监管局负责)14 .加强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国家、省级质检中心、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和国家质量标准实验室。加强标准馆藏和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高标准化服务水平。实施计量惠民工程,支持昆山市、吴江区、吴中区开展省级计量惠民示范县(市、区)创建工作。新建2个省级计量专业(专用)技术委员会。开展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升级行动、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每年惠企指导100家以上企业、精准帮扶50家以上企业。持续开展检验检测促进产业优化升级行动,常态化开展检企对接。推动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
16、建设,实现县域全覆盖。加强技术机构人才、设备、技术能力建设,提升技术支撑效能。积极参与长三角质量提升示范试点(第二批)建设工作,推动长三角纺织行业、电梯行业、医疗器械行业3个示范点建设。(市市场监管局负责)15 .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完善质量奖梯度培育机制,鼓励和引导各类组织追求卓越,积极争创中国质量奖、江苏省省长质量奖、苏州市市长质量奖等奖项。争创全国质量标杆,实现获奖企业多元化。围绕打响“苏州制造品牌,持续推进“苏州制造品牌认证,每年推出“苏州制造品牌认证企业产品不少于20项,培育20个以上“江苏精品认证高端产品,打造一批拥有自主产权、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市场占有率处于同行业领先水平的高端产
17、品和服务品牌。组织重点企业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品牌日等重大品牌活动。着力培强一批农业品牌,引导支持各地培植1个以上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区域公用品牌。加强老字号品牌培育,打造一批新时代“中华老字号企业。(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负责)16 .加强质量人才保障。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鼓励院校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校企合作项目。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在质量品牌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积极探索与中国计量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进一步加强与苏州科技大学共建的实体教育与网络教育互促融合的“质+学院,构建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质量人才培养模式。支持企业开
18、展技能大赛、岗位练兵、职业技能竞赛等群众性技能赛事活动,强化质量人才培养。全面推进首席质量官、质量工程师等质量人才培养。开展企业家质量创造者素养进阶工程,提高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加快推动苏州市企业家质量转型。深化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发挥好首席质量官职业技能竞赛作用。到2025年,全市首席质量官实现规上企业全覆盖,中小微企业覆盖率超过90机(市教育局、市市场监管局负责)17 .加强质量安全监管。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机制,制定实施全市重点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目录和联动机制。围绕化肥、燃气用瓶灶管阀、电动自行车、电梯等重点产品,集中开展质量执法专项行动。加强对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和快速响应处置,推进部门间质量安全风险信息互通共享。进一步加强基层监管队伍教育培训和督查指导,提升一线执法水平。大力开展质量知识科普宣传教育,倡导行业协会、商会推进质量诚信自律,鼓励新闻媒体和消费者组织加强社会质量监督。(市市场监管局、苏州海关及相关地区海关部门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