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云:福建省基础教育教育公平的现状调查与提升路径.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918517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冯云:福建省基础教育教育公平的现状调查与提升路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冯云:福建省基础教育教育公平的现状调查与提升路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冯云:福建省基础教育教育公平的现状调查与提升路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冯云:福建省基础教育教育公平的现状调查与提升路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冯云:福建省基础教育教育公平的现状调查与提升路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冯云:福建省基础教育教育公平的现状调查与提升路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冯云:福建省基础教育教育公平的现状调查与提升路径.docx(1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冯云:福建省基础教育教育公平的现状调查与提升路径福建省基础教育教育公平的现状调查与提升路径冯云【出处】冯云.福建省基础教育教育公平的现状调查与提升路径J教育评论,2023(7):138-145.【摘要】实现教育公平是国家的教育目标,现阶段还存在教育欠公平的现象。文章以福建省为样本,调查教师、学生、家长对教育公平的感受和评价,提出以下提升路径:政府积极作为,实现教育资源公平分配;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解决紧缺学科师资问题,实现课程资源足量供应;提高教育投入的均衡性,努力实现教育投入公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夯实学校教育公平基础;实施教师素养提升工程,提高教师育人水平;改革教

2、育方式和优化课程设置,提高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加大教育评估和监测力度,巩固教育公平成果。【关键词】福建省;基础教育;教育公平【正文】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两个基本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教育公平,让每一个孩子拥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这是党和政府的教育目标,全国上下也将追求教育公平作为教育的目标,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福建省在促进教育公平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各地的经济和教育投入存在差距,区域、城乡、学校之间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这些不平

3、衡影响着教育公平目标的实现。为了解福建省基础教育教育公平的情况,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对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改进路径,以期为有关部门实现教育公平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一、研究设计与调查(一)研究假设宏观上来说,我国大部分地区仍然存在教育不公平的事实,本次调查主要以教育不公为主要内容,调查福建省教育公平的现状。(二)研究设计本研究采用在线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教师卷、学生卷、家长卷,从教育机会、参与程度、资源享用、活动参与、教师态度等方面,分别了解教师、学生、家长对教育公平的看法和感受,了解福建省基础教育公平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对提升教育公平的建议。(三)样本与数据为了解城市、县城、镇

4、区、农村教师、学生、家长对我省基础教育公平的看法,调查组从城市、县城、镇区、农村对教师、学生、家长分别进行了调查。本次调研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17641份,回收有效问卷17226份,有效率约97.65%o为了提高数据的准确率,调查组采用Excel和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二、调查结果与分析(一)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1 .教师被调查教师中女教师占69.79%,男教师占30.21%教龄在25年以上的占33.51%,教龄在2025年的占16.70%,教龄在1620年的占6.74%,教龄在1115年的占8.99%,教龄在610年的占12.15%,教龄在5年以内的占21.91

5、%o被调查教师的城乡分布比较均衡,来自农村的占25.97%,来自城镇的占31.58%,来自县城的占22.56%,来自城市的占19.89%o按参与调查人数占比高低排序,被调查教师的工作地分布为泉州(20.56%)、厦门(16.19%)、福州(14.20%)、龙岩(11.24%)、宁德(9.53%)、漳州(8.68%)、南平(7.88%)、莆田(7.00%)、三明(3.52%)、平潭(1.20%)o被调查教师的学历以本科学历为主,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6.15%,本科学历占82.96%,本科以下学历占10.89%。职称结构较合理,高级及以上职称人员占22.11%,中级职称人员占38.83%,初级及

6、以下职称人员占39.06%o任教年级涵盖基础教育各学段,任教小学低年级的占12.97%,任教小学中年级的占14.82%,任教小学高年级的占16.62%,任教初中的占35.33%,任教高中的占20.26%o有班主任经历的占59.26%o职后培训情况比较乐观,参加过教育理念培训的占89.33%o2 .学生被调查学生的性别比例比较均衡,男生占50.92%,女生占49.08%o涵盖基础教育各学段,来自小学的占42.31%,其中低年级的占9.24%、中年级的占10.37%、高年级的占22.70%;来自初中的占44.96%;来自高中的占12.73%o担任过班干部的占64.43%o被调查学生的学校所处地理位

7、置涵盖城乡,来自农村的占29.75%,来自县城的占12.90%,来自城镇的占32.04%,来自城市的占25.31%o3 .家长被调查家长以母亲为主,占67.28%,父亲占30.31%,(外)祖父母占0.96%,其他承担抚养责任的亲戚占1.45%被调查家长所处的地理位置涵盖城乡,来自城市的占22.35%,来自县城的占14.70%,来自城镇的占34.59%,来自农村的占28.36%o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0.71%,本科学历占9.78%,专科学历占11.10%,高中或中专学历占34.28%,初中及以下学历占44.13%o(二)调查结果与分析调查组通过问卷调查,由点到面地了解学校的资源配置情况、城乡、校

8、际间教育方式的差异、学校教学情况、学生培养导向、管理方式、班干部产生方式、任期、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教师处理学生纠纷的态度、学生参加活动的机会、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享用教育资源的公平感受以及对提升基础教育教育公平的要求和建议等。L功能教室开放情况大多数被调查学生对功能教室的开放情况持肯定评价,四分之一左右的学生认为功能教室的开放频次不高,不太能满足教学需要。被调查学生中,74.39%认为经常开放,完全满足教学需求,19.58%认为偶尔开放,不太能满足教学需求”,3.91%认为很少开放,不能满足教学需求”,2.12%认为平时不开放,有上级检查时才开放。4 .班干部遴选一是遴选因素。68.31%

9、的被调查教师和66.18%的被调查学生认为是考虑学生的综合表现,30.34%的被调查教师和15.52%的被调查学生认为是考虑学生的管理协调能力,1.15%的被调查教师和13.43%的被调查学生认为是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0.20%的被调查教师和3.66%的被调查学生认为是凭教师印象,1.21%的被调查学生认为是考虑同学之间关系,被调查教师中否认会考虑同学之间关系。二是产生方式。52.84%的被调查学生和51.93%的被调查家长认为班干部由教师任命产生,35.20%的被调查学生和35.55%的家长认为班干部由学生选举”产生,11.96%的被调查学生和12.52%的家长认为班干部由“竞争上岗产生。三

10、是担任期限。54.84%的被调查学生和80.46%的被调查教师认为动态调整”,19.46%的被调查学生和15.03%的被调查教师认为定期调整,25.70%的被调查学生和4.51%的被调查教师认为一直不变。5 .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情况一是学生评价的性别差异。在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方面,被调查女生的积极心理体验感高于男生,超过九成的被调查学生认为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一视同仁,学生在校的总体公平体验感较好。被调查女生认为教师在对待学生的态度方面存在不公平表现的比例低于男生。二是学生评价的生源地差异。在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方面,来自城市的学生的积极心理体验感高于来自农村、城镇、县城的学生。不论城乡,超过九成

11、学生认为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一视同仁,学生在校的公平体验感较好。6 .教师处理学生纠纷的态度一是学生评价的性别差异。在评价教师处理学生纠纷的态度方面,超过九成的被调查学生认为教师处理纠纷的做法较公平,被调查女生的积极心理体验感高于男生,被调查男生认为教师在处理学生纠纷时存在不公平态度的比例高于女生。二是学生评价的生源地差异。在评价教师处理学生纠纷的态度方面,来自城市的被调查学生的积极心理体验感高于来自农村、城镇、县城的学生。不论城乡,被调查学生中超过九成认为教师在处理学生纠纷时,能在详细全面了解情况后再公平处理。三是学生评价的学生身份差异。在评价教师处理学生纠纷的态度方面,超过九成的被调查学生认

12、为教师处理纠纷的态度比较公平,有担任过班干部的被调查学生的积极心理体验感高于未担任过班干部的;未担任过班干部的被调查学生认为教师处理学生纠纷存在不公平态度的比例高于担任过班干部的学生。7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一是学生评价的性别差异。在教师评价学生的方式方面,超过八成被调查学生认为教师能客观公正评价学生,被调查女生的积极心理感受高于男生。二是学生评价的身份差异。在教师评价学生的方式方面,超过八成的被调查学生认为教师能客观公平评价学生,担任过班干部的被调查学生的积极心理感受高于未担任过班干部的学生。8 .学生参加集体活动的机会一是学生评价的性别差异。在评价教师给予学生参加活动的机会时,超过六成的

13、被调查学生认为不存在教师按成绩和表现来选择参加集体活动的学生的现象,女生对此持积极评价的比例高于男生。二是学生评价的身份差异。在评价教师给予学生参加活动的机会时,不论是否担任过班干部,近六成的被调查学生认为不存在教师按成绩和表现来选择参加集体活动的学生的现象;未担任过班干部的被调查学生选择偶尔和经常的比例均高于担任过班干部的被调查学生的选择比例。9 .课程开足上齐情况一是教师评价。认为所在学校的音乐、体育、美术、劳动、道德与法治、信息技术、科学、综合实践、地方课程、校本课程、通用技术等,按课表开设上齐的占77.55%,认为上不齐的占20.8%,认为没开足也没开齐的占1.65%o二是学生评价。从

14、学生群体的学段看,学生享用的教育资源配置总体公平,高中课程开不齐上不足(3.84%)的现象比小学(2.85%)、初中(2.17%)严重。从被调查学生的生源地看,不论城乡,超过七成的被调查学生认为课程能开足上齐,来自城市被调查学生认为按课表开设的全部上齐的比例为75.82%其次是来自县城的(75.28%),接着是来自农村的(71.39%),最后是来自城镇的(70.54%)。从调查结果看,被调查对象认为福建省的基础教育公平水平较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资源投放较公平。大多数被调查学生对功能教室的开放情况持肯定评价。超七成的被调查教师认为课程按国家规定全部开足上齐,也有近三成的被调查学生认

15、为课程没有开足上齐,高中课程开不齐上不足的现象比小学、初中严重,来自城市的学生的积极心理感受高于来自县城、农村、城镇的学生。第二,参与班级管理机会较公平。班干部遴选因素主要考虑被选人的综合表现,班干部的任期动态调整,学生面临的教育参与机会公平,但班干部的选用方式以教师任命为主,存在影响教育公平的不确定因素。第三,学生在校的总体公平体验感较好。超过九成被调查学生认为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一视同仁,女生的积极心理体验感高于男生。超过九成的被调查学生认为教师处理纠纷的做法较公平,女生的积极心理体验感高于男生,来自城市的被调查学生的积极心理体验感高于来自农村、城镇、县城的,担任过班干部的被调查学生的积极心

16、理体验感高于未担任过班干部的。超过八成的被调查学生认为教师能客观公正评价学生,女生的积极心理感受高于男生,担任过班干部的被调查学生的积极心理感受高于未担任过班干部的。第四,学生在校参与活动的机会存在不公平现象。近四成的被调查学生认为存在教师按成绩和表现来选择参加集体活动的学生的现象,女生的积极心理感受高于男生,担任过班干部的被调查学生的积极心理感受高于未担任过班干部的。三、对教育公平的评价(一)对享用教育资源公平性的评价L学生评价一是学生评价的性别差异。从性别来看,对享用的教育资源的公平性评价在性别上没有显著差异,被调查女生的积极心理体验感略高于男生。被调查女生认为目前享用的教育资源很公平的比

17、例略高于男生,被调查男生认为很不公平的比例比被调查女生稍高。二是学生评价的生源地差异。从生源地来看,不论城乡,七成左右的被调查学生对享用的教育资源公平性持积极评价。来自城市的被调查学生认为目前享用的教育资源很公平的比例最高,其次是城镇的,接着是县城的,最后是农村的。按选择很不公平”的比例高低排序依次是农村、县城、城镇、城市。2.家长评价从被调查家长对孩子享用的教育资源公平性的整体评价看,近七成的家长对孩子享用的教育资源公平性持积极评价。认为很公平的占33.82%,认为较公平的占35.01%,认为一般的占24.11%,认为不公平”的占2.62%,认为“很不公平的占4.44%。一是家长评价的亲属关

18、系差异。超过七成的被调查家长对孩子享用的教育资源公平性做出积极评价。被调查的(外)祖父母认为很公平的比例最高,其次是母亲,再次是父亲,最低的是其他承担抚养责任的亲戚。被调查的(外)祖父母认为很不公平的比例最高,其次是父亲,再次是母亲,最低的是其他承担抚养责任的亲戚。二是家长评价的家庭地理位置差异。超过七成的被调查家长对孩子享用的教育资源公平性持积极评价。来自城市的被调查家长认为孩子享用的教育资源公平性很公平”的比例最高,其次是来自县城的,再次是来自城镇的,最低的是来自农村的;来自农村的被调查家长认为孩子享用的教育资源公平性很不公平”的比例最高,其次是来自城镇的,再次是来自城市的,最低的是来自县

19、城的。(二)对学科研训机会公平性的评价被调查教师认为学科研训机会很公平的占14.82%,较公平的占39.97%,一般的占33.88%,不公平”的占7.65%,很不公平”的占3.68%。一是教师评价的性别差异。被调查男教师认为学科研训机会很不公平不公平的比例高于被调查女教师;被调查女教师认为学科研训机会很公平较公平一般和的比例高于被调查男教师。被调查女教师的积极心理感受优于男教师。二是教师评价的职称差异。职称为未定级的教师选择很公平”的比例最高,正高级教师选择较公平的比例最高,初级教师选择一般的比例最高,高级教师选择不公平和很不公平的比例最高。三是教师评价的学校地理位置差异。位于城市的被调查教师

20、认为目前学科研训机会很公平的比例最高,位于城镇的被调查教师认为目前学科研训机会较公平”的比例最高,位于县城的被调查教师认为目前的学科研训机会”一般的比例最高,位于城镇的被调查教师认为目前的学科研训机会不公平的比例最高,农村学校被调查教师认为目前的学科研训机会很不公平的比例最高。(三)对专业晋升机会公平性的评价接近半数的被调查教师对专业晋升机会的公平性给予积极评价,接近二成的教师对专业晋升机会的公平性给予消极评价。认为很公平”的占11.04%,认为较公平的占35.45%,认为一般的占34.11%,认为不公平”的占11.69%,认为很不公平”的占7.71%。一是教师评价的性别差异。被调查女教师对晋

21、升机会公平性的积极心理感受优于被调查男教师。不论男女,接近半数的被调查教师对专业晋升机会给予积极评价,也有二成左右给予消极评价。被调查女教师中认为很公平较公平一般的比例高于男教师;被调查男教师认为很不公平不公平的比例高于女教师。二是教师评价的地理位置差异。从教师任教学校的地理位置来看,不论城乡,超四成的被调查教师对专业晋升机会给予积极评价,也有二成左右给予消极评价。来自农村的被调查教师认为很公平”的比例最高,来自城市的被调查教师认为专业晋升机会较公平”的比例最高,来自城镇的被调查教师认为不公平的比例最高,来自县城的被调查教师认为专业晋升机会一般很不公平的比例最高。被调查对象对教育公平性的总体评

22、价较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认为目前享用的教育资源较公平。接近七成的被调查学生对目前享用的教育资源的公平性做出积极评价,在性别上没有显著差异,被调查女生的积极心理体验感略高于男生;在城乡上没有显著差异。接近七成的被调查家长对目前享用的教育资源的公平性做出积极评价,在亲属关系上父母亲没有显著差异。第二,认为学科研训机会较公平。超过半数的被调查教师对目前的学科研训机会做出积极评价,被调查女教师的积极心理感受优于男教师,正高级职称教师的积极心理感受优于其他职称级别教师,来自城市的被调查教师的积极心理感受优于来自其他地理位置的教师。第三,认为专业晋升机会欠公平。接近二成的被调查教师对专业晋升机会

23、的公平性给予消极评价,被调查女教师的积极心理感受优于男教师,来自城市的被调查教师的积极心理感受优于来自其他地理位置的教师。四、教育公平的影响因素影响教育公平的因素有很多,如资源分配、政策和法律、社会经济状况、地理位置等。被调查对象提及的因素可以归纳为教育投入不公、进城务工随迁子女上学机会不公、人才录取选拔不公、教师育人理念不公、学校育人方式不公、教育资源分配不公、教师育人态度不公。(一)教师看法一是不同执教年级教师的选择差异。从被调查教师执教年级选择影响教育公平因素的比例看,执教初中的被调查教师选择教育投入不均衡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的比例均最高;执教高中的被调查教师选择学校招生录取制度不公平区

24、域经济发展不均衡教师育人理念和态度不均衡和学校育人方式和管理水平不均衡的比例均最高;执教小学低年级教师选择其他因素的比例最高。二是不同职称教师的选择差异。从不同职称被调查教师选择影响教育公平因素的比例看,副高级被调查教师选择教育投入不均衡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和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的比例均最高;正高级被调查教师选择“学校招生录取制度不公平教师育人理念和态度不均衡和学校育人方式和管理水平不均衡的比例均最高;未定级教师选择其他因素的比例最高。(二)家长看法一是不同亲属关系的选择差异。从不同亲属关系的被调查家长选择影响教育公平因素的比例来看,其他承担抚养责任的亲戚选择各地教育投入不公人才录取选拔不公进城

25、务工随迁子女入学机会不公和学校育人方式不公”的比例均最高;父亲选择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比例最高;(外)祖父母选择教师育人理念不公和教师育人态度不公”的比例均最高;母亲选择“其他因素的比例最高。二是不同地理位置家长的选择差异。从不同地理位置的被调查家长选择影响教育公平因素的比例来看,来自城市的选择教育资源分配不公”人才录取选拔不公和教师育人理念不公的比例均最高;来自县城的选择“各地教育投入不公和教师育人态度不公”的比例均最高;来自城镇的选择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入学机会不公”的比例最高;来自农村的选择学校育人方式不公和其他的比例最高。被调查对象对教育公平影响因素的选择主要体现以下特点。第一,认为目前教育

26、公平欠缺主要表现在各地教育投入的不公、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人才录取渠道的不公、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入学机会的不公、学校育人方式的不公、教师育人理念的不公、教师育人态度的不公等方面。第二,被调查教师和家长对影响教育公平的可能因素的选择倾向一样,被调查教师认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教育投入不公、进城务工随迁子女上学机会不公、人才录取选拔不公,被调查家长认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公、教育投入不公、进城务工随迁子女上学机会不公。五、提升教育公平的建议与路径教师和家长都对提升教育公平水平提出了建议,被调查教师与被调杳家长的建议倾向性有异同。被调查教师认为要“通过政府政策促进教育起点公平加大经费投入,促

27、进教育资源投入公平”“促进地区、城乡、校级教育公平,缩小差距“加大教师教育学、心理学等育人技能培训,提高教师育人综合素养加大校长行政管理培训,提高办学和管理水平的选择比例均比被调查家长的高。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应从以下路径着手,努力实现教育公平,提高整个社会教育水平,促进社会公正、增进人民福祉。(一)政府积极作为,实现教育资源公平分配其一,从政策制定和资源分配着手。政府应制定和实施公平的教育政策,包括投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提供助学金、免费教育和其他援助支持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教育发展等,确保教育资源在各个地区和群体之间公平分配,保证所有学生都能享受必要的教育资源。其二,政府加

28、强合理规划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投入和支持。政府可以通过提高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优化资源分配,减小不同地区间的教育差距。其三,政府和教育部门携手共同搞好学校建设。学校建设不只是教育主管部门的事,政府应主动参与,积极配合,投入到共同建设学校的良好氛围中。(二)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政府要重视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利用信息技术,推广远程教育和在线课程,打破地域限制,让薄弱学校和乡村学校也能够获得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为真正使信息技术条件差的学校能实现教育信息化的普及,可派员培训或全员培训,或请专人到学校辅导,或分配优秀且有这一技之长的教师到乡村学

29、校工作。同时,要利用好5G专递课堂和双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薄弱学校和乡村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水平。(三)解决紧缺学科师资问题,实现课程资源足量供应政府应建立一个能上能下,能出能进的长效机制。其一,政府应把教师编制纳入宏观调控体系,实现比例及搭配的合理性,在教师紧缺的状况下,应力争多渠道地招聘教师充实师资队伍。其二,努力实现学科搭配合理。除增加相应学科的编制外,还可通过有能力的教师转岗来化解师资不平衡的问题,实现课程开足,应上尽上。(四)提高教育投入的均衡性,努力实现教育投入的公平其一,改变以往考评地方政府领导和教育主管部门领导以“点”论英雄的做法,把教育放在一个大的平台上考评,看区域内整体学校的布

30、局、建设、规划及教育教学质量。其二,坚持公正办学,无论校大校小,边远与杳,都应根据规模现状、人员情况,合理规划,合理施工建设,使各学校都能进步,实现大校大发展、小校小发展的格局。其三,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着眼于教育全局,不歧视边远学校,不偏袒城区条件好的学校,通过现代教学手段实施运用,使其科学合量地发展和规划,实现区域内学校整体发展。(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夯实学校教育公平基础其一,加大校长行政管理培训,使其树立科学的育人办校理念,提高校长的办学和管理水平。其二,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选拔,提高教师素质,确保贫困地区和城市学校之间的教师水平相差不大。其三,建立合理的支教体系,把条件好的学校的优秀教师

31、按一定比例分配到条件差的学校进行支教活动,让支教的教师真正送去好的管理经验和教学方法,提高当地教育质量。对支教的教师,应建立合理的流通机制,加大激励,让他们时常看到成绩的光环,奋斗的希望。(六)实施教师素养提升工程,提高教师育人水平调查发现,学校教育存在不公平现象,如班干部选用的不公平,教师态度的不公平,教师评价的不公平,参与活动机会的不公平,教学资源配置与享用的不公平等,在具体过程中受制于学生与教师的亲疏关系、座位离教师距离的远近、优等生和差生之间的关系、经济条件好与坏的关系。面对这些关系,教师容易凭一时印象对学生产生不同看法。要改变以上做法和改观看法,真正实现学校教育公平,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32、:其一,对教师加大教育学、心理学等育人技能培训,提高教师育人素养,降低恶性育人事件的发生。其二,消除传统歧视差生的不良现象,对待学生多些耐心。与此同时,在要求学生学识进步的基础上,要真正接受学生各有所长,因材施教,一举提高。其三,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身份,知道教学不仅仅是为学生的今天,更大意义上是为了学生的明天。只有明确这份责任的艰巨性,领悟这份使命的神圣性,才能以公平的心态面对全体学生,做到一视同仁。其四,不要急功近利,单纯以成绩论高低,而是要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把学生视为一个能动前进的整体,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这样才能实现全体的提高。(七)改革教育方式和优化课程设置,提高优质教

33、育资源供给其一,从改革教育方式和优化课程设置着手,进行教育改革,提高课程质量,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提供多样化的课程设置和教育资源,使学生能够在公平的条件下获得优质教育。其二,推动政策改革,优化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增加学生的选择性,分散学生的考试压力,让所有符合条件的孩子都能享受公平的教育机会,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八)加大教育评估和监测力度,巩固教育公平成果各地要将教育公平发展目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与政府目标考核,将其作为政府与教育部门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通过建立教育公平评估和监测体系,定期对教育公平进行评估和监测,公布结果,及时发现问题,限期整改,巩固教育公平的成果。此外,建立约谈及问责制度,形成推动有力、检查到位、考核严格、奖惩分明评估机制,将教育公平目标落到实处。参考文献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