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师府景区导游解说词.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921209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88.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师府景区导游解说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天师府景区导游解说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天师府景区导游解说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天师府景区导游解说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天师府景区导游解说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天师府景区导游解说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师府景区导游解说词.docx(3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天师府景区导游解说词主要景点方位:中间主殿,面朝门外言左右,左右配殿各一间,左边稍尊于右边;中间主祀,面朝门外言左右,左右陪祀各一位,左边稍尊于右边;为便讲解,人进入门内不转身,则右边稍尊于左边。布局:头门一一仪门一一二门(玉皇殿)一一三门(相国仙府)一一后门头门:道尊,德贵,麒麟,碑记,太极图阴阳鱼头门与仪门之间:石碑(龙虎天下绝)一一天师赐福一一甬道一一钟亭(元代大铜钟)仪门与二门之间:玄坛殿一一法箓局二门(玉皇殿门):敕灵旨一一道德经一一罡斗步/禹步一一灵泉井/法水井一一玉皇殿一一仁靖碑/玄教大宗师碑七星古樟宫保第一一道碑三门(相国仙府):三省堂(中)一一授箓院(左)一一万法宗坛(右)游

2、踪:头门一一仪门一一玄坛殿一一法箓局一一二门一一玉皇殿一一仁靖碑一一万法宗坛一一三省堂一一授箓院一一钟亭一一头门玄坛殿财神殿(主殿-财政部):正一玄坛赵云帅赵公明,崇宁真君/关帝圣君关羽,陶朱公范蠡;救苦殿(左配殿-民政部):太乙救苦天尊,吕纯阳吕洞宾,黄大仙黄初平;文昌殿(右配殿教育部):文昌帝君/梓潼帝君,许真君许逊,葛仙翁葛玄;法箓局斗姆殿(正殿):斗姆元君/紫光夫人、太阴之精西王母、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玄母殿(左配殿):九天玄女娘娘/女婿娘娘、魏华存魏夫人、妈祖林默/天后娘娘/海神娘娘;慈航殿(右配殿):慈航道人/观音大土、何仙姑/何秀姑、碧霞元君/送子娘娘/泰山娘娘;二门六位门神:秦

3、琼、迟恭、单雄信、程咬金、罗成、杨林玉皇殿:主祀:玉皇大帝胁侍:金童玉女陪祀:十二天将(岳飞、朱彦、苟兴、庞乔、张骄、邓忠、温琼、殷郊、毕环、刘甫、陶荣、辛环等十二天将陪祀两边)仁靖碑:玄教大宗师张留孙碑下龟:龙之六子蜀质万法宗坛三清殿(主殿):三清四御、五方五老、三官大帝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中)、上清灵宝天尊(左)、太清道德天尊(右)四御:昊天金阙玉皇大帝(左2)、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左1)、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右2)、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右1)五方五老:(右左)后:北方黑帝(水),东方青帝(木)中:中央黄帝()前:西方白帝(金),南方赤帝(火)三官大帝:天官赐福紫薇大帝(正月十五上元节),地官

4、赦罪清虚大帝(七月十五中元节),水官解厄洞阴大帝(十月十五下元节);化身尧、舜、禹真武殿(左配殿):真武大帝/玄武大帝/荡魔天尊,十八元帅雷祖殿(右配殿):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十八元帅土地庙:土地公,土地婆甲子殿:六十甲子六十太岁神罗汉松:左雄右雌三省堂:主祀:祖天师张道陵;胁侍:王长、赵升二弟子;陪祀:30代天师张继先、张宇初;迎送石:天然太极阴阳鱼屏风石/照壁:鹤、鹿、蜂、猴授箓院:天师殿:祖天师张道陵以及弟子王长和赵升、其余62代天师狐仙堂:狐仙娘娘;祈福堂:福禄寿三星(福星天德星君、禄星天佑星君、寿星老人星君)以及月下老人道碑:永掌天下道教事(朱元璋御笔)钟亭:元代大铜钟、龙之四子蒲

5、牢完整讲解词道教发展(道教三祖)道家的思想源于黄帝和老子,即“黄老之学”,而道教的创始人则是东汉末年的张道陵。所以说道教有三祖,分别为始祖、道祖、教祖。始祖就是黄帝,道祖就是老子,教祖就是张道陵。(张道陵)张道陵在龙虎山“十月怀胎”,炼丹造基,三年丹成而龙虎现,在鹤鸣山“一朝分娩”,创立了早期的道教组织“五斗米道”。奉其道者,须纳五斗米,约为现在的15斤米。因张道陵托言太上老君降临蜀地,亲授“正一盟威之道”,命其为“天师”,嘱托其扫荡妖魔,救护生民,所以“五斗米道”又称“正一道”或“天师道”。教徒尊张道陵为祖天师,其后该教历代教主都由张道陵的子孙后代担任,并世袭“天师”封号。(张鲁)第三代天师

6、张鲁凭借五斗米道的良好群众基础割据巴蜀,实行政教合一的统治,后来投降曹操,促进天师道向北方传播。(张盛)第四代天师张盛携带着祖天师的印、佥h符、篆等信物,历尽艰辛,回到了祖天师张道陵炼丹造基的龙虎山。自此天师道在龙虎山扎根,又称“龙虎宗”,是我国一姓嗣教时间最长的宗派,龙虎山因此被誉为“道教祖庭”,为道教第十五洞天第三十二福地。而历代天师康续相传,世袭道统63代,近1900年,从宋朝的“提举三山符箓”,到元朝的“掌江南道教事”,再发展到明朝“永掌天下道教事”人称“南国无双地,西江第一家”。最初道教只有天师道一个派别,后来在漫长的发展中,道教不断地完善、分化,形成许多不同的派别,元朝时又合流为正

7、一教和全真教,形成了天下道教两大教派的局面,有“南正一、北全真的说法。(南正一)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敕封第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为“正一教主”,又加授“主领三山符箓”,以此为标志,符箓派合流为正一教。“三山符箓”指龙虎山的天师道,茅山的上清派,阁皂山的灵宝派,其中龙虎山的天师道是正一教的中心,统领江南道教。正一教重符箓,能够画符念咒,驱鬼降妖,祈福禳灾,此外还有炼金术和炼丹术(这里指外丹):没有严格的清规戒律,道士可不出家,不住宫观,可以结婚生子,可以吃荤饮酒;主要流行在江南和台湾省。(北全真)全真教分为南北两宗,北宗指由金代王重阳在终南山创建的“重阳派”,南宗指南宋白玉蟾创建的“紫阳派”,

8、两宗以南宗大师陈致虚提出的“五祖七真传承系统为契机,于元惠宗(13331370在位)时期正式合并,金丹派合流为全真教。全真教重内炼,以身为鼎,聚精气神于内丹,不尚符箓,不事炼金之术,不事外丹之术,以修真养性为正道;有严格的清规戒律,道土必须出家,必须住宫观,不得结婚生子,不可吃荤饮酒;主要流行在北方地区。在长期的发展中,正一教和全真教互相影响,符箓派和金丹派互相吸收,形成了“外用符箓,内炼金丹”的修行法门,但总体上,正一教侧重外用符箓,全真教侧重内炼金丹。历史沿革天师府是历代天师生活起居和祀神之处,以及掌管道教事的办公总署。天师府始建于宋崇宁四年(Ilo5年),第三十代代天师张继先由于道法高深

9、,医治瘟疫有功,得到宋徽宗的赏识和嘉奖,遂敕建天师府于上清关门口,作为张继先的私宅。这开创了皇室为宗教首领建府的先河。元延祐六年(1319年),三十九代代天师张嗣成迁宋代天师府于今长庆坊处,过几年又迁到今留侯家庙处。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赐白金15镒(360两),在今址上清镇中心重建,以“新其第”。元世祖忽必烈封第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为“嗣汉天师”,天师道教主“天师”的称号在元朝忽必烈时代开始被官方正式承认。其意表明自东汉始,代代相袭,道脉悠长,所以天师府改称“嗣汉天师府”。明太祖朱元璋认为“至尊为天,其有师也,改封第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为“正一嗣教大真人,嗣汉天师府便改称“大真人府于

10、是大家普遍认为天师,是上天的老师,其实是错误的。在太平经里,张道陵阐明了自己与天的关系,乃是“以天为师”,效法天道的人,因为天师已经做到“上与天合意,也就是儒家所谓的“我心即是天心的修养境界,故称“天师。且天师也是服从于天意,如果“天不欲言,那么天师纵然知道,也不敢妄说,否则会遭到上天的谴责,甚至是诛罚。民国十六年(1927年)第六十三代天师张恩溥维修天师府,“大真人府”便改用原名“嗣汉天师府,后沿用至今。在漫长的岁月里,它屡建屡毁,屡毁屡建。1983年,国务院把它列为全国重点宫观保护单位。1987年,列为全国21座重点道观之一并对外开放。在政府的扶持和海内外善信的赞助下,天师府得以逐年修复,

11、至今保留完好。尚存古建筑6000余平方米,均为明清遗物。头门嗣汉天师天师府府门五间,坐北朝南。碧瓦红墙,重檐、丹楹、彤壁、朱扉等典型的道教建筑风格十分鲜明。临街耸立,气势恢宏,上悬“嗣汉天师府”匾额,前正中两柱书有抱柱楹联一对“麒麟殿上神仙客,龙虎山中宰相家”。门前一对石刻麒麟,威风凛凛,灵气逼人;地上有太极八卦图一幅,玄妙无穷;左右碑记各一块,左为元武宗加封张与材金紫光禄大夫的诏制,右为嗣汉天师府修复重建记。其门临泸溪河,背靠华山,左右青山环抱,正是“前有照、后有靠、青龙白虎两边抱”的风水宝地。道教主要分为正一教和全真教两大派系,龙虎山是正一教的祖庭,天师府是正一教的“圣地”。天师府全称“嗣

12、汉天师府”,最早建于北宋,元代迁建今址。天师并不是指天的老师,而是指以天为师,上合天意的人,是对历代正一道领袖的一种尊称。祖天师张道陵是道教的创始人,其后天师之位世袭,代代相传。天师府,原为宋徽宗御赐地三十代天师张继先的私第,元朝时第三十六代天师被封为嗣汉天师,嗣汉天师,其意表明自东汉始,天师道代代相袭,道脉悠长。,天师府因此改名为“嗣汉天师府”。历代天师都身份显赫,祖上也是显贵之家,我们可以看看门口的楹联。“麒麟殿上神仙客,龙虎山中宰相家”,这是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于嘉靖年间所撰所书。“麒麟殿”指的是汉高祖刘邦所设立的军机议事之所,用以召集朝廷重臣举行军事会议的地方。“神仙客”则指的是辅佐刘邦

13、建立汉王朝的开国军师张良。张良封留侯后即弃官隐居,跟随赤松子学道成仙去了。而道教创始人张道陵正是张良的第八世孙(亦有古籍记载为第九或十世孙)。天师道为世袭制,自元代以来,天师均世袭二品,其中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被元武宗皇帝封“特授金紫光禄大夫,封留国公,锡金印”,与宰相同为一品,故称“宰相家”,彰显了天师世家的显赫地位。“麒麟殿上神仙客,龙虎山中宰相家”这副联集中体现了道教深受儒家影响、融出世与入世为一体的特征。道教不忘社会责任,一方面关心民生疾苦,替人治病、逐疫;另一方面积极参与朝廷政事,向下发展与向上发展并行。道教礼仪注意事项道教禁忌不踩门槛,门槛代表神灵的肩膀。进门男踏左脚,女踏右脚。左右

14、两侧门,左进右出。不拍神像,神像是神明的分身,保持敬畏和尊重。道教称呼与道人称呼,无论男女,都应尊称为“道长”、“师父”等,忌直称为“出家人”、“道土”“道姑”等,甚至有侮辱性的称呼。道教拱手礼无论男女,都是左手抱右手,负阴而抱阳。具体为:右手抱住左手大拇指,左手外四指抱住右手外四指,两手拇指在虎口处形成“太极图”形状,而大指相互在另手的手心,就是太极图的两个眼睛,用来接通自身阴阳二气。道教以左为尊,拱手时,左手在外,以左示人,表示真诚与尊敬。左为阳、生气也,右为阴、杀机也,以阴抱阳,以阳护阴,以生制杀。左手为善,右手为恶,左手抱右手,抑恶扬善。道教问候语福生无量天尊或慈悲(不可直呼“无量天尊

15、”)道教拜神礼一柱香:三根香,两根蜡烛先点蜡烛,再点香;站三拜,跪三拜,退一步,谢神;右手不洁,左手上香。石碑一龙虎天下绝2016年2月,习近平主席在江西视察工作时指出:江西是个好地方,生态秀美名胜众多。庐山、井冈山、龙虎山、三清山闻名天下。人称【庐山天下悠、三清天下秀、龙虎天下绝】。2017年7月26日,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苏士谕书写于天师府。龙虎有四绝:碧水丹岩、崖墓群落、阴阳绝妙、道教文化。其中天师府就是龙虎山道教文化重要的标志。仪门有仪可象进府门,有一条百余米的鹅卵石铺成的宽阔甬道直通二门。甬道正中,有重建的仪门一一大门内的第二重正门,两旁松、柏、槐、杨、桐竹、花草等各具特色。仪门是明清

16、两代官署大门之内的门,既取“有仪可象”之意一仪表可以表象,同时隐含两仪生四象内涵,象征勃勃生机。同时又表示“列仪迎送”,取孔子三十二代孙孔颖达周易正义中“有仪可象”之句而得名,是坐轿、骑马的起止点。甬道指庭院中居中的通道,有“官道”的意思。古代文武官员至此都要下轿、下马,张天师则根据客人的身份在此迎送。就此,我们便也做了次“神仙客”,身入了“宰相家”内,当我们继续穿过“有仪可象”、勃勃生机的仪门,脚下的甬道笔直延伸至二门“敕灵旨”。二门外东西坐落着的便是“玄坛殿”和“法箓局”了。玄坛殿封土为坛说文解字中曰:“封土为坛”。玄坛殿的“坛”字,原意是土筑的台子,是天师筑士为坛、讲经说法、祭祀天地的地

17、方。现在的玄坛殿是1999年修复的,正殿三间,奉祀三位财神,左右配殿各三间,分别为救苦殿、文昌殿。玄坛殿联:坐镇玄坛主万民之福命,身骑黑虎为累世之金神。“玄坛”即祭坛,古代“封土为坛,除土曰墉。“黑虎”按神话传说乃财神赵公明的坐骑。此联意为财神赵公明坐镇玄坛,福佑万民,所以成为民众信仰的尊神。正殿财神殿祀赵公明、关羽、范嬴。殿前有楹联:手执金鞭常进宝,生财有道义为先。此联除了表达民众求财心愿之外,着意提醒要遵守正道,典出孔子。(赵公明)殿中间祀赵公明,又名赵玄坛、黑虎玄坛,是道教所信奉的财神,传说他能以役雷驭电,除瘟禳灾,主持公道。秦时得道于终南山,封为财神,被塑造为骑坐黑龙,一手执钢鞭,一手

18、托元宝的形象,统率招财、进宝、利市、纳珍四位童子,助世人买卖求财,世称“五路财神”。后为道陵天师守护“玄坛”,由此得名“正一玄坛赵元帅”。财神:赵公明家境贫寒,年青时为木材商打工,力大技精,背运木材。为人诚实守信,仗义勇为,深得工友信任。木材商十分赞赏,多次奖励。赵公明攒下钱财以后,又借贷工友的钱款,凭着勇气胆识和诚信,自任木商,进行经营。赵公明目光远大,胸怀宽广,客户自然信赖他,争着和赵公明做生意,积累了巨额财富。有人借赵公明的百金做生意,不料想遭遇天灾亏了木,一时无力偿还债务。赵公明仅仅让其还了一双筷子,抵消所欠的债账。为富行仁,义利双收。赵公明不但周济贫困,出手大方,而且资助国家的军事行

19、动,亲自参军打仗,十分勇敢。赵公明一边经营商业,一边到终南山楼观拜访道家学者,精研道理修得正道。赵公明驯养了一只曾经骚扰平原百姓的黑色老虎,人们视为奇迹,称为赵公明的黑虎坐骑。赵公明讲信用、扶贫助困、学道修行、和美处事、善于隐讳。集众多美德于一身,后人才将赵公明敬为财神。元帅:赵公元帅姓赵名玄朗,字公明。原是日精之一。古时天有十日,九日被后羿射下以后,变化为九鸟,座落于青城山,变成九鬼王。八鬼行病害人,但是赵玄朗却为过去的所作所为忏悔,因而独化为人,避隐蜀中,精修至道。后来他的八个兄弟危害人间,张道陵大战八大鬼王并收服之,赵公明也因此跟随张道陵。张道陵在青城山炼丹时,赵玄朗护卫丹室。天师丹成,

20、分丹饵之,遂能变化无方。赵玄朗食丹以后,其形酷似天师。天师遂命其永镇玄坛,故号玄坛元帅。(关羽)殿左祀关圣帝君,名关羽,是三国蜀汉著名武将。集忠、孝、节、义于一身,历朝均列入祀典。传说宋徽宗时,关帝圣君协助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平州盐池水溢,宋徽宗以“崇宁钱”赏之,因世祀关羽为“崇宁真君”,关羽变成了“武财神”。有司命禄、佑科举、驱辟恶、诛罚叛逆、庇护商贾招财进宝之法力,尊称为武财神。关羽成为财神的原因有以下几种说法:一说,是关羽在曹营中备受礼遇,曹操对他的礼遇甚至到了“上马金,下马银”的地步,就是说只要关羽上一次马便会送他一提金子,下马便会送他一提银子。二则,关公生前十分善于理财,曾设笔记法,发

21、明日清簿,这种计算方法设有原、收、出、存四项,后世商人公认为他是会计专才,所以被奉为商业神。三则,做生意讲究的是信用,关羽是重情重义的最佳代表,加上关羽勇武有力,出门在外的生意人也希望得到庇佑。晋商闯荡江湖,彼此之间需要互相照应,所以就以家乡名人关羽的情意为依托,盼望祭拜关羽,就能得到贵人的帮助、逢凶化吉。随着晋商富甲一方,其他商人纷纷效仿,关羽也就名正言顺地成了大家公认的财神爷。(范蠡)殿右祀陶朱公,原名范蠡。他辅佐越王句践(应读为“勾践”)灭吴称霸。越国灭吴国以后,范蠡功成身退,带着西施隐居陶地(今山东定陶一带),经商致富,常赈济灾民、乐善好施,后世奉他为文财神。故事:范蠡携妻儿与弟子、门

22、客悄悄来到齐国,在齐国范蠡购买了一些靠海边的土地,开垦种田,兼营渔业捕捞、开盐田等。范蠡与妻儿一起下地耕作,同穿布衣,进粗食。范蠡一反商家精苛细算,盘剥敛财的做法,对待雇工十分慷慨、亲和。遇到灾年减产,就减免地租,同时,开粥场赈济灾民。在年初,和一些农民、商人签订商品收购合约,到年底如果商品价格上涨,范蠡按照市场现价收购,如果价格下跌,就严格履行合约价格。由此,各国商人都愿意和范蠡做生意,工匠与农民也愿意为范蠡作工,虽然表面看来这样做吃些亏,但是却拥有了大量优质稳定的合作伙伴,使总成本降低很多。一次范蠡资金周转不灵,向一个富户借了10万钱,一年后,这个富户带着各家的借据出门讨债,不慎包裹掉到江

23、中,几十万钱的借据和路费都没了。恰好走到范蠡家,于是投奔范蠡,在没有借据的情况下,范蠡不仅连本带息还了钱,还额外赠送一笔路费给这名富户,由此,范蠡的仁信之名广播天下。之后范蠡为了扩大生意,三次短缺资金,各富户均主动送钱上门,帮助范蠡度过了危机,抓住了机会。短短几年时间,范蠡就成为齐国首富,家资巨万。据说在齐国闹灾时,灾民听闻其乐善好施,千里之外都来投奔,领取施舍,被后人颂称为“富行其德者”。消息传到齐国国君的耳中,齐王请范蠡进宫,拜其为相国。为相期间,范蠡大力发展经济,促进齐国与其他诸侯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冲抵灾年对齐国物资短缺的困扰,也奠定了齐国经济与文化繁荣的基础。三年之后,齐国国富民强,百

24、姓奉范蠡为神明,朝野中也是颂德声一片。就在此时,范蠡再次辞官。于是,范蠡挂印封金,尽散家财,分赠给好友与贫苦的百姓,随后带着妻儿飘然离开齐国。左配殿救苦殿一祀救苦天尊、吕洞宾、黄大仙。殿前楹联:七宝蹇林演说同生之道,九光莲座提携返魂之真。此联大意是表达对道教尊神“太乙救苦天尊”救助死难的孤魂怨鬼的感恩之意。(太乙救苦天尊)殿中间祀救苦天尊。救苦天尊是道教六御之一,太乙救苦天尊誓愿救度一切众生,并且具有天界考核群仙、人界寻声救苦、冥界救拔亡魂的三重功能。人类在危难之时,只要念诵天尊圣号,天尊即随声赴感,前往解救。诵念天尊圣号,可解忧排难,化凶为吉,功行圆满,白日升天。他大圣大慈,大悲大愿,寻声赴

25、感,救苦救难,每月三、九日降临人间,普救众生0太乙救苦天尊在道教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在信徒中有极为深厚的信仰基础。尤其在道教的度亡斋醮科仪上,法师不论使用何种科书,无一不请天尊加持。(吕洞宾)殿左祀吕纯阳,姓吕名岩,字洞宾。得受钟离权的金液大丹、灵宝毕法和火龙真人的日月交拜之法、天遁剑法。斩蛟除害,为民所敬。道教尊为八仙之一、“北五祖”之一。典故: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原为:苟杳吕洞宾)二郎神的哮天犬私自下凡祸害人间,刚开始修道的吕洞宾奉命拿法宝布画”去收降。哮天犬被收入法宝“布画”后,吕洞宾担心哮天犬困于其中被化成灰,心生慈悯,擅自放哮天犬出来,结果反被不知好歹的哮天犬趁机咬了一口。一小说八

26、仙得道传(黄大仙)殿右祀黄大仙(非黄鼠狼),原名黄初平,晋代金华人。曾在牧羊时遇道士,引至金华山石室修道成仙。他擅长法术,有“叱石成羊”、“点石成金”的法术。扶厄济困、有求必应,深受民间的崇拜,在浙江金华和香港地区香火旺盛。典故:叱石成羊传说黄初平每天在村西丹溪江边和村东金华山放羊,偶遇神仙赤松子,赤松子“爱其良谨,遂将黄初平带至金华北山的朝真洞石室内学道修炼。其兄黄初起四处寻找,不知下落,40年后才在山洞外相见。黄初起千辛万苦找到黄初平,询问弟弟当年牵着羊儿入山修道,如今羊儿何在。黄初平用手指着山上的白石,一声吆喝,满山的白石突然慢慢蠕动起来,转眼之间变成了羊群,黄初起这才相信弟弟得道成仙了

27、。当地县令得知后贪心大起,让衙役强迫黄初平把山上的石头都变成白羊。黄初平把变出来的白羊又变回了石头,砸向了衙役。黄初起惊异万分,仰其弟之功法,亦立志修道。从此,黄初起留在洞中跟随弟弟一起修炼,不食人间烟火,每天以松籽茯苓充腹,最终得道成仙。黄大仙原本医术高明,后在赤松子指点下,又研制出能祛除百病的“赤松丹”。适逢金华兰溪一带流行瘟病,方圆几十里百姓多有死伤,此时富人奸商囤积药材,高价谋取暴利。黄大仙与其兄连夜上山采药、赶制药丸,在街上设药铺免费发放药丸,患病的百姓服用后很快痊愈。C)右配殿文昌殿一祀文昌帝君、许真君、葛仙翁O殿前楹联:文教展宏图愿群英品学兼优同登桂籍,昌明辉广宇观百业特精并茂齐

28、运灵台。文昌殿联。“桂籍”取“蟾宫折桂”之义,表示金榜题名。“灵台”,典出西游记“灵台方寸地,斜月三星洞”,原指心灵,些处借指神灵神世。此联鼓励天下学子努力学习,不断进步,使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对仗工整,寓意浑厚。(文昌帝君)殿中间祀文昌帝君,又称梓潼帝君。他掌管人间功名利禄,吉凶祸福等事。为历代学问、文章、科举仕子的保护神。梓潼帝君原为西晋张亚子,出生于今四川梓潼。他侍母至孝,刚刚成年时遇上母亲疮病严重,乃用口吮之,并且悄悄的在夜里自割股肉烹而供母,母病遂愈。孝心被上天所查,于是派天神在梦里蜴以大洞仙经并法箓,可治邪祛瘟,当时值瘟疫流行,张亚子按照梦里神授之方,在七曲山凤凰台潜心修炼,驱邪降

29、瘟,广施丹药,救治四方百姓,深受百姓爱戴;后仕晋战死,死后被梓潼百姓奉为梓潼神,供在七曲山大庙。张亚子木与天上文昌星无关,但他是如何成为文昌帝君的呢?北斗星的上方有六颗星组成一个星座,筐形,它就叫文昌宫,六星的最后一颗星是司禄之星,它的职责是“司禄赏功进士”,也就是主宰人间赏罚功名、提拔士人为官的工作。后来,由于读书人广泛的崇拜,司禄星的职责淹没了五颗星,文昌宫其他的职能淡化,成了一个主宰读书人追求禄位命运的专职星座。自唐朝开科取士以来,热衷功名的文人学子认为文昌星高悬头顶、神秘莫测,期盼文昌星能够从天庭走向大地,以使随时供奉,求得保佑。道教抓住学子的这种期盼心理,选定张亚子为文昌帝君,说他奉

30、玉帝旨意,管人间府事学人间禄籍,司天下文运。据资料记载,文昌帝君真正与文昌星神重合还在元朝,元朝是以蒙古族入主中原,觉得长期的武力征服达不到长治久安的目的,必须偃武修文。元仁宗继位后,延佑二年(1315)就下诏开科取士,这是元朝开国后首次考试。第二年(1316),元仁宗就加封张亚子为文昌帝君,从此文昌帝君成为读书人的偶像和保护神,文昌宫便成了学子们终年祭祀的神圣殿堂。正是在道教和文人儒士的大力推崇下,唐宋元明九个帝王的不断加封,梓潼神才与主管文运的星宿文昌星重合,梓潼帝君变成了文昌帝君,张亚子由地方小神一跃成为天下共祀的文昌星,专司功名、文运、利禄。从此张亚子身价百倍,被世人尊奉到同孔子齐名的

31、地位,故世间有“北孔子、南文昌”之说。文昌帝君身边有二位童子,一个叫天聋,一个叫地哑,以示不泄漏考试秘密。(许逊)殿左祀许真君,道教净明派祖师,名许逊,今江西南昌人。晋代道士,曾为旌阳令。遇上圣传授“太上灵宝净明法”,有斩蛟擒妖之法,曾擒灭孽龙精,治理南昌水患,后在新建县西山拔宅飞升。造福百姓,深受后世崇拜。他还与张道陵、葛玄、萨守坚,并称道教四大天师。典故: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预言:龙沙谶(Chen)据南宋高道白玉蟾所撰的旌阳许真君传等道教文献记载,当年许逊为民除害、斩除蛟龙,曾逃出了一条小蛟龙,众弟子欲追而杀之;许逊念其尚未为害,且逃走后又返回顾视其母,颇具孝心,于是将它放走了,并对众弟子

32、道:“此蛇五百年后若为民害,(吾)当复出诛之。”同时还留下一则预言一一在他升仙后的一千二百四十年间,以南昌地区为中心,乃至更广阔的范围内,将出现地仙八百人。八百地仙之师(首领)出自南昌地区。他们将大兴许逊的教法。那么,八百地仙出世靠什么来应验呢?许逊说,届时,豫章江(今赣江)心再生出的沙洲会掩过沙井口(龙沙)。到那时,如果逃走的小蛟龙为害人间,将由八百地仙诛杀之,如果它不作恶,仍不可杀它。龙沙,是位于今南昌老城区西北约三里的赣江之滨的一处高地。元初改革净明道的刘玉更是利用“龙沙谶”,来确立自己的正统地位,并吸引信众。刘玉自称是许逊预言中出于豫章的八百地仙之师,称自己开坛传教是符千年之嘉运,备八

33、百之仙数”,以许逊为净明道第一代祖师(旌阳公一传),他自己为第二代传人(旌阳公二传)。一千二百四十年之期大致落在了晚明的万历年间。到了明代,谶语中之龙沙异象在万历时已经出现。龙沙谶产生了更为热烈而广泛的影响,尤其是在万历年间,在江南士人群体中掀起了热潮。这些士人认为存在一个“八百地仙的名录,他们不仅汲汲于寻找谁将应谶登仙,更希冀自己能名列龙沙仙籍。(葛玄)殿右祀葛仙翁,灵宝派祖师,名葛玄。三国时期吴国丹阳人(今江苏句容人)。师事左慈,修习道术,精通医理,擅符咒炼丹法,在阁皂山(江西宜春市樟树镇)修道成仙。葛洪是葛玄的再传弟子,被称为“小仙翁”,以炼丹与医术闻名,著有抱朴子,全书将神仙道教理论与

34、儒家纲常名教相联系,开融合儒、道两家哲学思想体系之先河;著有肘后备急方,是研究中国医药学史的珍贵医学文献,所载治疗疟疾的方法“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对屠呦呦团队研发治疗疟疾的特效药一一青蒿素有巨大的启示作用。葛玄一葛洪一脉称为葛家道。法箓局永掌天下道教事法箓局原是明初兴建的两个机构一一法箓局和提举署。法箓局:正一派的符箓在此书写、盖印。提举署:历代天师“永掌天下道教事”,这里是办事机构.2000年修复,现在供奉的是道教中地位较高的九位女神。正殿三间为斗姥殿,左右配殿各三间,分别为玄母殿、慈航殿。法箓局联:清烟无欲祭苍天德泽不尽,华烛有心映宝殿神光长留。清烟本来无知无欲,却可以

35、祭天,故德泽不尽;华烛(华,同共)有心(心同芯)虽可燃尽,但神光长留,这是此联的妙趣所在。O正殿斗姥殿祀斗姥元君、西王母、后土皇帝O瑞霭接瑶天斗转星回灵鹤降,祥风飘玉阙灯荧烛晃彩云飞。天师府斗姥殿联,撰人不祥。“瑞霭”指天之云气,“瑶天”指瑶池仙境。“玉阙”指天上宫阙。此联描述了天上人间一派祥瑞和谐的景象,表达了人们对星斗崇拜的真谛。(斗姥元君)正殿中间祀斗姥元君,又称“中天梵气斗母元君”。龙汉年间(指天地未分前所经历的五大劫号之一,有“龙汉开劫”之说)为周御王爱妃,号“紫光夫人”,生了九个儿子,即玉皇大帝、紫徽大帝和北斗七星,故称“众星之母”。斗姥元君三眼、四头、八臂,两手结印于胸前,旁六手

36、:一手托日,一手托月,其余四手分握宝铃、金印、弓、戟。斗姥法象即取易经“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之义。消灾解厄,祈福延寿的道教朝真礼斗科仪法会,恭请的就是斗姥元君。(西王母)殿左祀西王母,为太阴之精,女仙之宗,掌管所有女仙仙籍。与太阳之精东王公相对“共理二气,调成天地,在天上掌宴请各路神仙之职,在人间管婚姻和生儿育女之事。常蜴福寿给人间的善男信女,西王母崇拜在民间十分兴盛。很多人受到小说西游记的影响,有人认为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是一对夫妻,其实东王公才是西王母的配偶,一个在东一个在西其相隔一万九千里,西王母每年登上鸟背去东边和东王公相见。每年农历七月十八日为瑶池的西王母圣

37、诞。相传,王母娘娘的蟠桃园有三千六百株蟠桃树,前面一千二百株,花果微小,三千年一熟,人吃了成仙得道。中间一千二百株,六千年一熟,人吃了霞举飞升,长生不老。后面一千二百株,紫纹细核,九千年一熟,人吃了与天地齐寿,日月同庚。传说王母娘娘举行每年一度的蟠桃盛会,神猴孙悟空偷吃仙桃的故事久为民间熟知。桃子,总与仙、寿连在一起,缘于它有丰富的营养价值。传说凡间享用过仙果蟠桃的,一位是周穆王,再有一位就是汉武帝。穆天子传:传说周穆王路过昆仑山,曾经受到过西王母的仙果款待,并在瑶池上饮酒赋诗,盘桓多日。周穆王更是登上昆仑之巅,立下一块名为“西王母之山”的石碑,在上面简单刻下自己与西王母相见的事迹,以表示自己

38、曾经来过这里,还亲自种下槐树,以纪念与西王母之间的这段交往。据汉武帝内传记载。元封六年四月,西王母曾与汉武帝相会,送给汉武帝四个蟠桃,汉武帝吃后只觉通体舒泰,齿根生香,便想在皇宫花园栽种。西王母告知:中夏地薄,蟠桃种之不生。此后,汉武帝贪恋蟠桃美味,曾三次派大臣东方朔长途跋涉,西上昆仑,偷来蟠桃。汉武帝还把吃过的桃核,一个个谨慎地收藏起来,一直传到明代。据明代宛委余编记载:元洪武时,元代所藏蟠桃核,长5寸,广4寸7分,上刻“西王母赐食武帝蟠桃于承华殿前”,14字。(后土)殿右祀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道教“三清四御”中的“四御”之一。是协助玉帝掌管阴阳、生育、万物生长的自然之神。原为男性崇拜,后因

39、土地属阴,宋时变为女神。O左配殿玄母殿一祀九天玄女、魏夫人、妈祖O玄母殿联:九天奥妙通三界,玄女良模贯十方。“九天”乃泛指,因“九”为阳数之极。“三界”,佛教和道教都把欲界,色界,无色界统称为“三界”。些处又借指天上,人间,地狱。此联之妙,在于把道教尊神“九天玄女”分拆至上,下联之中,分中有合,合中有分。(九天玄女)中间祀九天玄女娘娘,又称女婿娘娘,骊山老母等,是斗姥元君的弟子、黄帝之师,协助黄帝大破蚩尤。谙熟兵法,常救助危难,替天行道,曾炼石补天。相传女婿造人,一日中七十化变,以黄泥仿照自己技士造人,创造人类社会并建立婚姻制度;在中国许多地方,都流传着女婿正月初一造鸡,初二造狗,初三造猪,初

40、四造羊,初五造牛,初六造马,初七才造人的传说。古人认为鸡、狗、猪、羊代表春夏秋冬四季,牛、马代表地和天。所以班固汉书律历志上中才说:“七者,天地四时,人之始也。”这是把正月初七叫“人日”的来源之O因世间天塌地陷,于是熔彩石以补苍天,斩鳌足以立四极,留下了女婿补天的神话传说。女婿不但是补天救世的英雄和技士造人的女神,还是一个创造万物的自然之神,神通广大化生万物,每天至少能创造出七十样东西。她开世造物,因此被称为大地之母,是被民间广泛而又长久崇拜的创世神和始母神。(魏华存)殿左祀魏夫人,晋代坤道,曾为天师道祭酒,得到清虚真人王褒降授的“神真之道”和景林真人的黄庭经。被尊为道教上清派第一代宗师,世称

41、“南岳夫人”。(妈祖林默)殿右祀妈祖,原名林默娘,宋代福建湄洲岛人。少时遇道人授以“玄微真法”,因苦心修道,长大成人后又在古井中得“天书”,颇具神异,通晓变化,治病救人,显灵于海上,被尊奉为天妃娘娘、天上圣母。宋以后列为皇家祀典,在中国沿海有相当的威望,是海上救难的女神。右配殿慈航殿一祀慈航道人、何仙姑、碧霰元君。慈航殿联:善恶到头总有报,举头三尺有神明。典出宋王日休集俗证书竹枝词“公门里面好修行,半夜敲门心不惊;善恶到头终有报,举头三尺有神明”。此联为劝善止恶的经典语句。(慈航道人)中间祀“慈航道人”、亦称“观音大士”。是一位道教和佛教共同祀奉的真神。大慈大悲,时常应机以种种化身,救众脱离苦

42、难,有求必应,深受崇奉。传商王时修道于此,已得神通三味,发愿度世间男女。观音救苦,拔生度死,济物利人,转凶成吉,变祸为祥,尝以丹药及甘露水济人,特别是在天下大旱,人民死伤无数之时,其显出真身,救来甘霖,救民于水火之中,可谓之至大善行,南海人称之日慈航大士。故事:大士为妙庄王三公主,自幼好道,王为择婿不从。王命斩之,刀寻段段坏,后于香山修道成仙。王有病之时,大士以眼手为药引,救活了父亲。妙庄王感动而令人在香山修建庙宇,专祀观音。(何仙姑)殿左祀何仙姑,是八仙中唯一一位女神。唐武则天时人,原名何秀姑,遇吕纯阳授予一桃,食后不饥不渴,遂成仙得道,再陡峭的山崖,再高的险峰也能轻松穿越,甚至行走如飞。在

43、民间有很多传说,求拜颇为灵验。传说:何仙姑在当地的名气越来越大,后来竟然传到了女皇武则天那里了。武则天本来就非常信奉佛道仙术之类的东西,听说了何仙姑如此神异的事后,觉得很有趣,就专门派人去迎请何仙姑。到了神都洛阳附近正准备渡过洛水的时候,何仙姑却没了踪影。官员和差役们非常着急,四下寻找也没有结果。正在他们焦急万分的时候,一朵彩云飘落下来,何仙姑按下云头出现在他们面前,她告诉官差们:“我已经到了皇宫,见过了女皇,你们可以回去复命了J说话间,随着一阵仙乐,何仙姑踏着祥云飘飘然离去。原来何仙姑早已经到皇宫见到了武则天,她劝女皇尽量清心寡欲,多理国政,多施仁政,积累功德。俩人畅叙了多半天,女皇觉得很受

44、启发,受益匪浅。后来有一天,何仙姑看到吕洞宾及一班仙人正在云端向她招手,她的身体也渐渐地飘了起来,飞到了他们中间。从此以后,得道成仙的何仙姑正式步入了仙人的行列。(送子娘娘)殿右祀“碧霞元君”亦称“泰山娘娘”,早在汉代,就有关于泰山女神的传说,因她能保佑妇女生子,保佑儿童及婚姻、农耕、经商等事,又被奉为“送子娘娘”。二门一敕灵旨走过“封土为坛”的玄坛殿、“永掌天下道教事”的法箓局及提举署旧址,依旧可以感受到历代天师在此讲经说法、祭祀天地、书写符箓以及掌管道事的威严正气。沿着甬道继续向前,便是天师府二门一一敕灵旨。二门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原为木质,1995年改为钢混仿木建筑。门上方高悬“

45、敕灵旨”三字。“敕旨”指帝王的诏旨。“敕”为命令、敕命;例如:敕书,敕封,奉敕,宣敕。同时有告诫、申敕、戒敕之意。古同“饬”,整顿。“敕灵旨”三字整体意为天师敕命,告戒鬼魅的威慑之意。门前抱柱楹联“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这是一幅古联,何人所撰已无从查考。这幅对联是当代道教大师、上海道协原会长陈莲笙书写的。意为:东汉时期,张道陵在龙虎中炼丹,丹成之日龙虎现;之后历代天师都居住在龙虎山中,为苍生祈禳,德高望重,就连龙虎都为之蛰伏,鬼神都对其钦佩。门前楹联“道教圣地,龙盘虎踞千古胜;人间仙乡,鬼斧神工十分奇。”此联乃1995年天师府二门竣工时,由江西师范大学教授、中国著名书画家彭友善撰并书。扇门

46、上的门神分别为秦琼、尉迟恭、单雄信、程咬金、罗成、杨林,他们都是隋唐时的著名将领。门神的传说非常悠久,根据史料记载,周代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祀门”的活动,而且是极为重要的一项典礼。在门神的传说中,神荼和郁垒二神的传说在民间早有流传,山海经、风俗通义、重修纬书集成、三教源流搜神大全等典籍都有记载。罡斗步一步罡踏斗罡步因其相传为大禹治水禁神而创,故又称“禹步。步罡踏斗是道教在举行醮(jiao)仪中必不可少的神通仪式,能够召唤神灵消灾赐福。早期的步纲主要是指步北斗,其后逐渐发展为步五斗,并演化出许多各种各样的纲法。就唐宋道书所载的常见纲法有:正一罡、七星罡、八卦罡、九州罡、三十六步罡。灵泉井灵泉法水

47、“灵泉井”相传是南宋高道、南五祖之一的白玉蟾大师与第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共同开凿的。灵泉井又名“法水井”,为历代道众饮用及画符所用,有治病强身之功效。台阶上的“二龙戏珠”石雕,称为“丹陛石”,亦称陛阶石,是古代宫殿门前台阶中间镶嵌的那块长方形大石,一般是一整块大石,或几段大石组成,丹陛石是中国帝王身份的象征,由此可见天师府地位之显赫。玉皇殿玉皇大帝一入二门敕灵旨,映入眼帘的便是坐落正中的玉皇殿。玉皇殿原为天师教练弟子的“演法大厅”,1993年改建成玉皇殿,占地600余平方米。玉皇殿联:金童玉女侍九龙十二天将扬道法,暮鼓晨钟震四海九五仙尊布玄机。“九龙”、“九五”都是指至尊之意。该联体现了玉皇大帝

48、的崇高地位和天威的庄严,同时也暗批天师府道教祖庭的地位。构思巧妙。对仗工整。正中玉帝神像高9.99米,金童、玉女侍立两侧,另有十二天将陪祀两边,分别是岳飞、朱彦、苟兴、庞乔、张骄、邓忠、温琼、殷郊、毕环、刘甫、陶荣、辛环。每年的腊月廿五,玉皇要降临下界,亲自巡视察看各方情况。依据众生道俗的善恶良莠来赏善罚恶。这一日民间多设香案摆供品接玉帝。这一活动,也有称之为“斋天”的。正月初九为玉皇圣诞,俗称“玉皇会”,传言天上地下的各路神仙在这一天都要隆重庆贺。玉皇在其诞辰日的下午同鸾返回天宫,是时道教宫观内均要举行隆重的庆贺科仪。玉帝为什么成为玉帝呢?传说:最常见的一种说法,是和姜子牙封神有关,当初老姜封神的时候,特意是给自己留了一个最好的位置,前面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