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加强制度建设推进干部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工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加强制度建设推进干部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工作报告.docx(2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加强制度建设推进干部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工作报告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干部教育培训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加强制度建设是做好干部教育培训的基础保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进一步提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切实推进干部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一、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建设主要做法和成效*省委高度重视干部队伍建设,把干部教育培训作为重要任务,全力提升干部能力素质。省委组织部持续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以制度建设促进培训质效提升。在党政机关、群团组织、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3660名干部抽样调查中,对干部教育培训总体满意率
2、为91.12%,认为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建设成效好和较好的占98.67%o(一)注重加强制度系统建设,体现制度的重要性。始终把制度建设摆上重要位置,着力构建符合省情实际、具有龙江特色的干部教育培训制度体系。一是搞好顶层设计,形成制度体系。制定出台了中共*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的实施意见20182022年*省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等制度规定,逐步形成省本级“1+1+N”的制度体系,从管理体制、培训对象、培训内容、方式方法、教学师资、经费保障、考核评价等方面,健全完善相关制度,使上下级制度和各项制度之间互相配套、有效衔接。二是坚持创新突破,建立专项制度。在认真落实上级制度基础上,根据省委要求和
3、本地培训需求,建立完善专项制度规定18个。制定了干部赴外地培训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干部赴外地培训管理工作。为加强组织部门与培训机构、参训干部沟通交流,制定了组织部门领导干部与学员谈心谈话制度部机关干部跟班学习管理规定,促进干部与学员同步学习,在培训中考察识别干部。为加强对干部新经济、新知识、新技能培训,结合开展全省机关“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创办全省“业务大讲堂”并制定了管理办法。三是立足规范操作,细化分解制度。在遵循已有制度基础上,进一步细化要求、量化任务、分解指标,增强制度针对性和实操性。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县级党校工作,细化制定了县级党校标准化建设指标体系(试行),提出基础建设标准化、教
4、育阵地固定化、教学设施现代化、队伍建设规范化、服务管理制度化,设置了5项一级指标、18条具体措施。为加强学员管理、保持良好风气,细化制定了省委党校主体班学员管理规程主体班学员量化考核办法,根据学员考试成绩、研讨发言、课题文章、集体活动、请假纪律等情况量化百分制,作为评比优秀学员标准。(二)注重抓好制度推进落实,强化制度的执行力。始终把制度落实作为干部教育培训重要任务和有效抓手,严格遵照执行,对标开展工作。一是把握总体要求抓落实。牢牢把握干部教育培训总体目标、工作原则和基本要求,不断强化理论武装,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主课,开发相关课程,形成总论、分论、微论、特色论课程体系,确保
5、授课比例占理论课的50%以上。不断强化党性锻炼,一个月以上主体班单独设立党性教育单元,确保党性教育不低于总课时的20%。不断强化专业能力培训,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中心工作,组织开展贯彻新发展理念、打赢“三大攻坚战”,以及发展数字经济、冰雪经济、平台经济、生物经济等专题培训。二是对标具体任务抓落实。把制度规定作为标尺和准绳,对照干部参训学时要求,细化规定年均脱产学时数,以及不同类别干部每年调训率和参训率,以人均带整体、每年保5年。对照市县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培训任务,统筹安排上级调训、本级组织培训、基层延伸培训,每年设置相应班次,合理分配参训名额。对照互动式教学方法要求,制定关于推进案例教学的实
6、施办法(试行),5天以上专题班均安排研讨和现场教学。三是突出重点难点抓落实。为加强党性教育基地管理,制定了关于规范干部党性教育基地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严格审核把关,规范管理运行。为解决基层党校基础条件落后、经费保障不足问题,协调相关部门为6所贫困县党校下拨1200万元改善办学条件。为缓解工学矛盾,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及时调整班次计划,加大线上教学力度,充分利用中国干部网络学院优质教学资源和省干部教育网络学院线上课程,实现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工(三)注重强化制度监督考评,增强制度的刚性约束。始终把制度执行作为硬任务,体现制度的刚性约束,做到制度执行不偏差、不走样。一是纳入年度工作
7、目标。将干部教育培训重点任务和重要指标,纳入中共*省委关于贯彻落实20192023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作为市县党政领导班子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一同部署、一体推进。将干部教育培训完成情况纳入“省直机关目标考评”和“市(地)政治生态建设成效考核”,科学设立考评体系和项目内容。二是实行动态跟踪问效。切实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检查指导,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回头看”,检验工作成效。加强日常监管,通过书面报告、座谈交流、单项工作推进等方式,了解掌握制度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做到跟踪督办。三是强化考评结果运用。根据年度目标考评安排,按照干部教育项目权重和分值,查看相关会议记录、年度计
8、划安排、培训班次方案、学员手册等基础材料。综合实地考核、各单位上报材料和平时掌握情况考评打分,依据得分情况确定“优秀、良好、一般、未达标”档次,调动各单位组织培训和参加调训的主动性积极性。二、当前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建设不断加强,有力促进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开展。但从实际情况看,还存在着一些差距和不足,需要改进完善,更好适应工作需求。调研表明,认为“配套制度不完备或具体制度缺少操作性”的占67.16%,认为“应细化完善配套制度,提高制度的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占80.49%o(一)制度体系还需健全完善。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建设虽然无法面面俱到、标准不好统一,但是在总
9、的制度框架下,能配套的还应尽量配套,重要事项尽可能制度化。比如,各单位要求纳入培训内容逐年增多,有时挤占教学空间,冲击主业主课地位,需要对进党校进课堂准入条件作出规定;对党校主体班跟班督学员、联络员和班主任的职责权限、具体要求不够明确,需要把学员管理与干部考察真正结合起来;各级党校学籍格式不一、组织部门参训登记形式不一,需要完善干部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形成统一规范的干部培训电子信息档案,实现与干部管理部门信息共享。(二)规定要求还需细化量化。虽然干部教育培训已建立相关制度规定,但是有的相对宏观,执行标准不够明晰、不便于操作。比如,干部教育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职责不够具体,“规定动作”和“量化任务
10、”较少,需要强化组织部门与职能部门之间联动,整合干部、党员、公务员培训资源和力量,更好发挥“统”的作用;对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行为规范不够,有的培训机构收费较高,超出现有培训经费标准,需要区分情况适当调整,便于优质培训资源更好利用;对领导干部上讲台的层级对象、授课形式不够明确,需要科学确定领导干部上讲台人员和授课比例。(三)执行落实还需从严到位。虽然干部教育培训越来越受重视,但是在基层一定程度存在刚性约束力不强、落实不严的问题。比如,对干部没完成学时任务、未达到规定要求的缺少硬性措施,需要把干部培训与干部使用更好结合起来;对点名调训的具体对象、操作程序和不落实调训任务处理意见不明确,需要从制度层面
11、解决关键岗位调训难、工学矛盾等问题;对资金保障原则性要求多,需要根据培训数量和规模合理确定经费额度,加大对贫困边远地区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发挥培训经费最大使用效益。三、加强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建设对策思考习近平总书记对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这是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根本遵循。加强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建设,就要紧跟党中央部署要求,处理好宏观与具体、常规与难点、建制与执行的关系,以高质量制度建设促进干部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一)科学把握制度建设的总体要求。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深层次、规律性问题研究,着力构建科学规范、系统协
12、调、运行高效、执行有力的制度体系。一是突出制度的时代性和先导性,做到紧扣主题服务发展。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建设必须具有前瞻性、先导性、战略性,体现时代发展方向、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特别是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高质量服务干部成长、高质量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二是突出制度的系统性和协同性,做到框架清晰体系完备。制度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整体谋划,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形成涵盖干部教育培训各方面要素的完整体系,补齐短板和漏洞。应注重增强整体性,既有总体要求,又有细化配套措施,秉纲张目、执本末从。应注重增强协同性,坚持立、改、废并举,使制度体系结构更加科学合理
13、,相互间协调统一,运行高效顺畅。三是突出制度的实操性和约束性,做到执行有力、落实到位。要注意制度建设的权责统一,既要求做什么和怎么做,还明确做不到和不按规定做的责任和后果,保证制度执行到位。特别是对参训学时、重点任务、考核评价等,应有硬性指标、保障机制和责任约束。(二)突出抓好制度建设的重点任务。要按照新时代新征程的党的使命任务,不断强化干部创新理论武装和理想信念教育,对现有干部教育培训制度进行梳理盘点,该坚持的坚持、该修订的修订,抓住关键点、找准突破口、拿出新举措。一是在整体规划与宏观指导上找切口。在联席会议方面,进一步细化联席会议成员构成、成员单位责任、联系机制、议事内容及规则等,更好地赋
14、予组织部门统筹协调、调度有力的职能,把各方面资源和力量整合好。在培训安排方面,指导各地各单位制定年度班次计划,规范向上申报计划的时间、形式、内容、条件等,对部门业务进党校形成规范和工作流程。在督查追责方面,建立专项督查和日常检查机制,进一步明确各级党委、培训主管部门、培训机构、教师、学员等主体责任,特别是明确违反规定处理与责任追究办法。二是在考核评价与激励约束上求突破。在培训与使用相结合方面,建立学习考核评价结果与干部使用互通机制,严格执行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与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在干部调训方面,细化完善点名调训I、强制参训办法,对无正当理由不参训干部及所在单位有清晰准确、便于操作
15、的处理意见。三是在基础保障与能力建设上见实招。在阵地建设方面,制定省市县三级党校建设指导体系,根据地区间发展差异分类推进基层党校建设,加快提升县级党校教学、食宿等硬件条件,加大对边远艰苦地区党校建设支持力度。在师资管理方面,对师资引进、职称待遇、进修深造、兼职师资等提出要求,为基层教师和优秀年轻教师成长创造机会,享受人才政策优惠待遇。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借鉴利用全国干部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干部培训信息数据库,分级管理维护,实现数据共享。(三)积极探索制度建设的方法路径。要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充分调动各行业部门、领域战线及广大干教工作者、党员
16、干部参与积极性,做到群策群力,形成制度调研、论证、制定、实施、督查闭环,以科学方法保证制度建设科学性。一是建立科学研究论证机制。调研论证是建立制度的前提。要建立重点课题机制,组织相关部门和干部联合攻关、集中突破,广泛收集情况和征求意见,充分了解基层实际需求和所急所盼。对制度建设和执行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敢于探索突破,对重要的影响较大的制度可先试行,积累经验逐步推广,确保制度切实管用。二是建立分工协作执行机制。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制度落实的牵头主体责任必须明确,配合部门有清晰分工和具体责任,使每项任务有人领、每项要求有人落,避免出现多头重复和空位缺位。对发现不合时宜、不便操作的及时改进,特别
17、是在分级分类培训中,更加注重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层级间的配合,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培训效果最大化。三是建立从严督导推进机制。强化责任追究是保证制度落实的有效手段。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建设不只是做什么、怎么做的正向引导,还要有不按要求做、做不好怎么处理的负向清单。对单位和干部培训要求尽可能细化量化,列出不达标的情形和处理办法,纳入“铁规”“罚单”,维护制度权威,切实发挥制度作用。党建引领“五力”推动城市基层治理效能提升工作报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市域治理现代化,关键在加强党的领导。近年来,*省*市围绕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
18、求,紧扣城市转型发展新形势,坚持党建领航,实施“五力提升行动”,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全面提升。一、激活“红色引擎”提升党委统筹力*市紧扣市、区县、街道、社区四级党组织职责定位,拧紧“四级联动”链条,推动分级扛主责、抓主业,构建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齐抓共管的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体系。(一)坚持高位部署推动。推动市、区县全部建立由党委书记担任召集人的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协调机制,定期召开会议,高位研究重大政策、部署重大工作、督办重大任务。市委印发关于实施“红色领航”工程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意见,配套制定网格党建、红色物业、两新组织党建、经费管理使用4个指导意见,形成城市
19、基层党建“1+4”制度体系。全面推行“书记直通车”制度,每年组织街道社区党组织提报城市基层党建难点问题,反映集中的由市、区县党委书记牵头研究解决;对涉及动体制、动权力、动资金、动利益的难点问题,列为“书记突破项目”重点攻坚突破。(二)深化街道赋权增能。聚焦基层反映比较强烈的应急管理、生态环境和综合执法等重点问题,系统梳理区县、街道共同承担且层级职责不清事项,形成了涵盖18个重点领域、115项具体事项的主体责任和配合责任清单,推动街道回归主业,集中精力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抓实赋予街道的“五项权力”,将区县直部门派驻机构的经费、人员管理等全部下放到街道,让街道既“管住人”又“管住事”。落实基层
20、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统筹市县两级编制616个下沉街道,做实街道综合执法办公室,建立“一口受理、分类处理、限时办结”工作机制,推进执法力量常态化进网格、进小区;完善基层考核评价制度,加大“下考上”权重,街道党(工)委对部门的考核评价占部门绩效权重的30%以上,真正使基层掌握工作主动权,实现“条条围着块块转、一针撬动千条线(三)强化部门协同联动。印发关于构建党建引领、多元协同基层治理体系的若干措施,整合组织、政法、编办、公安、司法、民政、人社、住建等34个部门力量,明确职责分工、具体要求,推动城市基层治理资源有效衔接、形成合力。依托市委城乡基层治理工作委员会,设立社区党建和社区治理、街道管理体制改革
21、、红色物业、网格治理、为民服务、智慧村居建设6个专项工作组,由分管市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单位牵头负责,实行任务清单管理,年底集中述职,结果纳入部门年度绩效考核。建立健全定期调度、专项督查、集中通报、跟踪问效等全过程管控落实机制,常态化开展“四不两直”实地调研,将落实情况作为各级各部门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工作推进不力的,及时约谈提醒。二、筑牢“红色联盟”提升资源聚合力*市着眼于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新格局,广泛凝聚驻区单位、下沉干部、“双报到”单位、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等各方资源力量,推动形成城市基层治理“大合唱二(一)建立区域化党建联盟。打破传统条块分隔、封闭运行的党建模式
22、,推行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31个街道、293个社区共选配兼职委员1540余名。建设“区域化党建联盟”,将没有担任兼职委员的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全部吸收为成员,建立党建联盟276个,覆盖驻地单位6800余个,实现了串点成线、连线成面、资源整合、效果放大。细化明确党建联盟组织联动、党员联管、党建联抓、活动联办、资源联用、服务联做6项共建责任,定期组织召开工作联席会议,大事共议、要事共决、实事共办、急事共商,社区党组织与联盟单位每半年至少确定1项“共建契约”,目前已对接实施“四点半课堂”“长者食堂”等共建项目3000余个,推动共驻共建由“感情化”维系变为“责任化”分担、“项目化”推进。(
23、二)推动在职党员干部下沉社区。持续深化“双报到”为民服务,组织1119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与293个社区结对共建,优化调整88个市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双报到”社区,平衡报到单位人员力量。推动4.4万余名在职党员干部到居住地社区报到备案、亮明身份,平时参加志愿服务、参与社区治理,紧急情况下就地转化为社区应急工作力量,下沉报到表现情况作为干部年度考核、评先树优、提拔使用的重要参考。按照30%的比例倒排治理任务重、治理难度大的城市社区,择优选派98名市县机关干部到社区担任第一书记,帮助社区强党建、强治理、强服务。以创建“红色星期六”品牌为抓手,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1300余支党员志愿骨干服务队,利用周六、周
24、日等休息时间开展“暖民心”志愿服务,主动认领“微项目”3100余个、“微心愿”5000余个,推动为民服务精准投放、治理精准落地。(三)引导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研究制定加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的“实施意见”,实施以“筑基强新、覆盖纳新、关爱暖新、治理有新、培树润新”为内容的“五新行动”,开展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友好型社区创建,明确划定网约车停车位、开放错时餐厅、提供小区导航图等10项工作标准,推动关心关爱新就业群体措施落细落实。组织2800余家新业态加盟企业、合作企业、快递网点、外卖配送站等参加所在街道社区区域化党建共建平台,将党员负责人吸纳进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作为兼职委员,定期开展
25、协商议事,引导参与基层治理。推动8200余名新就业群体人员到社区报到备案,建立社区网格员“1+N”结对联系新就业群体制度,首批吸纳1100余名快递外卖小哥担任社区兼职网格员,引导其结合职业特点参与网格化治理、文明创建、平安社区建设等工作。三、培育“红色力量”提升队伍战斗力*市坚持把抓队伍建设作为城市基层党建的夯基工程,不断完善责任链条,持续强化投入保障,全面推动社区工作者队伍整体优化提升。(一)完善“领头雁”选管育链条。通过从机关事业单位选派一批、从社区工作者中选拔一批、面向社会选聘一批“三个一批”,选优配强社区党组织书记,并且至少配备1名后备人才。全面加强社区党组织书记能力建设,选派40名优
26、秀社区书记赴上海、成都等城市挂职锻炼,创建16个市级社区书记工作室,依托工作室建立实训体悟基地,常态化举办“书记沙龙”,先后有970余人次参与。以区县为单位开设社区书记“擂台赛”,组织社区书记上台比思路、晒实绩、谈变化,全市293名社区书记全部登台。开展社区书记专项履职评估,检验人岗匹配程度,换届以来,共调整撤换履职不力、群众满意度低的社区书记45名。(二)健全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出台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办法,实行社区工作者总量配备,严格落实“3岗18级”薪酬体系,所需资金由市区财政按比例全额承担,社区工作者待遇达到事业单位编制同类人员标准。配强网格工作力量,公开招聘专职网格员4407名,实现城
27、市社区专职网格员“一网一员”全覆盖。积极探索“社区工作者(网格员)一社区专职党务工作者一社区党组织副书记一社区党组织书记”和“社区工作者一助理社会工作师一社会工作师”双轨递进培养模式,目前已有467名社区专职工作者进入“两委”班子,超30%的社区工作者考取社会工作职业资格。探索将符合条件的专职网格员逐步纳入社区工作者队伍管理,实现“一支队伍、不同岗位”一体化管理模式。(三)创新“一网三联”工作体系。全面推行“党建引领、一网三联、全员共治”机制,实行社区“两委”成员联网格,楼长、单元长、党员联群众,积分联奖惩。社区“两委”成员、专职工作者、网格员积分与所挂包网格、所在网格积分相关联,把工作开展成
28、效、任务完成情况、突发事件应对处理情况等直接与绩效工资挂钩,增强工作动力。根据活动参与、工作开展情况等,为楼长、单元长、党员、志愿者等发放积分。目前,已创新打造了用于减免物业费、抵扣购物消费、长者食堂用餐补贴等30余种积分兑换应用场景,开展志愿服务3万余次,有效激发了各类力量参与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社区志愿服务实现了常态化、长效化。四、聚焦“红色治理”提升组织引领力*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以党建联建为纽带,持续优化资源配置,着力完善“党建引领、平急结合”治理架构,切实提高为民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一)做细网格党建。推动党建、综治、物业等网格“多网合一”,全市划分城市社区基础网格4327个
29、,实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按照就近就便、党员适量、无缝覆盖的原则,依托一个或多个网格成立网格党支部1988个,建立楼院党小组2778个,推选党员中心户11214户,构建起了“街道党工委一社区党委(总支)一网格党支部一楼院党小组一党员中心户”五级网络。全市域全覆盖选聘“红色楼长”2.2万余名,配合做好沟通协调、联络服务等工作,推动网格党建向实处抓、向细处落。以开展“整合网格资源、提升治理效能”专项行动为抓手,统筹推进社区工作者、“双报到”服务、专项经费等党建资源要素进网格,推行“网格议事会”“网格互助组”等治理模式,培育形成了“百姓管家”“自治家园”等工作品牌。(二)做实“红色物业:依托市、区
30、县物业主管部门全部成立物业服务行业党组织,街道党工委牵头成立“红色物业”党建联盟,全面推行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圆桌会议”,实行联动巡查、联动分析、联动处置,有效解决物业服务质量不高、群众投诉量大、物业费收缴率低等问题。制定出台“红色物业”10项标准,推行社区牵头引进物业企业、社区物业党建联建、社区领办物业组织、社会组织公益运作“四种模式”,分类推进物业服务全覆盖。目前,全市已有*社区等28家公益性物业组织正式投入运营,实现了社区党组织的兜底管理。探索建立“三个百分百”物业考核评价体系,以“党建覆盖百分百、专业服务百分百、居民满意百分百”为目标,组织街道党建办
31、公室、物业管理中心和社区党组织分别对物业服务企业的党建工作、专业服务和居民满意度进行考核,每月评选“服务之星”,每季度约谈排名靠后企业,每年淘汰一批质量不达标的企业。(三)做优平急结合。总结疫情防控经验,研究制定健全完善社区疫情防控组织架构和力量编组的“指导意见二建立应急一线抗疫人员、下沉社区志愿者2个信息库,按照每个社区平时4个、战时7个的原则设置工作小组,明确职责分工,确保快速响应,全市293个社区已全部完成编组;全面推行“干部下沉一线、支部建在网格”,将4.4万余名机关企事业单位下沉工作力量全部明确到具体岗位,职责明确到人、工作分配到人,确保危急时刻一键启动、迅即响应、高效运转”。统筹政
32、法、民政、住建等部门信息资源,建成全市智慧村居管理平台,动态比对完善人口、房屋、车辆、工作人员、联系挂包等基础信息,完善数据资源共享交换机制,开展系统与系统、信息与信息之间的碰撞比对,智能研判分析数据,为提升社区治理水平提供数据保障。五、夯实“红色阵地”提升基础保障力*市将阵地建设作为提高社区党组织组织力的重要方式,不断拓展服务功能,使其成为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服务群众的重要平台。(一)构建“10分钟党建生活圈”。按照“社区有党群服务中心、居民小区有红色驿站、户外有党建广场”的思路,全面改造提升党建阵地。将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纳入城市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规划,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面积普遍达到每百户3
33、0平方米以上,推动街道社区设置的各类活动阵地开放共用,有效实现共建共享。依托物业服务用房、闲置用房和爱心商户经营用房等场所,在居民小区因地制宜建成“红色驿站”902处,既为居民提供公用维修工具等便捷服务,也搭建起了开展活动、议事协商的平台。整合社区党群服务阵地、户外劳动者之家、城市驿站等380余处,统一设计标识,面向新就业群体、户外劳动者等开放,提供临时休息、补水充电、加热饭菜等暖心服务。(二)推动“最多跑一次”向社区延伸。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全面实行“一窗受理、全科服务”,将民政优抚、劳动保障等7大类42项政务项目归并整合,推进“一站式”服务。制作“全科社工”服务手册,开展专项培训,推动社区工作
34、者由“专岗专能”转变为“全科全能”,全面实现社区“一窗受理、全科服务”。推动行政审批、便民服务自助终端进社区,打造“全科+自助”社区公共服务模式。推行社区“延时服务”,在安排社区工作者、网格员轮休调休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延时服务时间,全市已有超7成社区常态化开展延时服务,累计为居民提供各类服务8.6万人次。(三)持续强化社区经费保障。市、县财政每年预算近5亿元,全力保障社区运转经费、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等刚性指标落实。专门制定出台规范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使用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经费主要用于社区服务、活动、管理、党建四大类,并且列出了不得使用经费的6种具体情形;实行项目化管理,按照“了解需求一确定项目一组织实施一拨付资金一建档管理”的程序,采取集中研究或一事一议的方式使用,切实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真正帮助党员群众解决好最关心、最迫切、最直接的民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