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式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法——小班额下道法课堂有效活动设计的探索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问”式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法——小班额下道法课堂有效活动设计的探索 论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三问”式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法一小班额下道法课堂有效活动设计的探索内容提要:新时代、新变化: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城镇化。农村人口城市化,农村学校班级人数小额化。新时代,新要求:教育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教育要为国育才,为党育人;教育要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代,新使命:思政教师必须有六个要有,思政课要做到八个统一;思政课要落实立德树人,铸魂育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课程;。新使命,新课堂:课堂一一教育的主战场,教育发展的核心地带。课堂活动是丰富多样,三问可以提高小班额课堂活动有效性。关键词:小班额、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活动设计、目标导
2、向、借力资源正文:历史迈进了新时代,改革进入了深水区。面对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教育的决定性作用毋庸置疑。立德树人、为国育才,为党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开启教育的新征程这些都是时代赋予学校教育的崇高使命。而作为学校教育德育落实的关键教师一一思政教师,则更是任重而JuL、一道匹。信息化、现代化时代的到来,城镇化脚步的加快,农村有条件、有思想的人口早已搬迁到了城市去生活。农村居住人口在减少,农村学校的生源也逐年在递减,班级人数日益减少,农村学校规模也正日趋缩小。像小额化班级、袖珍型学校,这些早已不再是什么新鲜名词了。那么,如何让这些家庭情况特殊、自身条件有限、留守在农村的孩子们,实现
3、核心素养的发展,做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已成为摆在当代农村学校教师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作为新时代的农村思政教师,要如何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将道法课堂的学科素养落实?如何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将道法课堂变成真正的铸魂育人殿堂?仅靠传统的那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课堂活动方式,肯定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了,道法课堂的改革已迫在眉睫。正如陈宝生部长在关于课堂革命里所强调: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课堂一端连接学生,一端连接着民族的未来,教育改革只有进入到课堂的层面,才真正进入了深水区,课堂不变,教育就不变,教育不变,学生就不变,课堂是教育发展的核心地带。
4、课堂要改变,老师的教法就要改变,学生的学法也要改变,即要改变教材的教法。而课堂教学活动设计的问题,本身就是老师如何教,学生如何更好地学的问题。走进儿童的活动世界,其实也是走近儿童的精神世界。有效的课堂活动,可以拉近老师与学生距离;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行动;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让师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里共生共长。那么面对农村学生人数少,底子薄的现状,我们该如何设计教学活动,让活动变得切实有效呢?我们不妨可以尝尝三问法。何谓三问?指的是:活动前,问问活动目的;活动中,问问活动过程;活动后,问问活动效果。下面结合个人教学实际谈谈。所谓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活动,指的是学生道
5、德学习的方式。根据分类方法的不同,我们可以开展的课堂活动也有很多。比如现场、课外活动(按场地分);个体、小组活动(按参与方式分);外化、内在活动(按作用分);阅读、观看图片、视频、听故事、音频(按开展手段分);还有诸如参观访问、实地考察;调查研究;情境模拟;角色扮演;游戏体验;现场辩论;小实验;动手操作;作品展示等等。为了使道法课堂活动有效,更贴近儿童的精神世界。一问:在活动前,我们首先要问:活动的目的是什么?即我们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活动?根据国家教育部学生核心素养研究协作组2016年9月发布的研究结果,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和价值观念。而根据新的
6、思政课程标准(2016版高中),思政课的学科核心素养就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之后,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二者高度一致。学科的核心素养即是学科的教学目标,而课堂活动的目的也正是为了达到学科的教学目标。所以,我们要坚持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活动,不能为了为活动而活动(求热闹)。特别是在小班额的农村学校,由于班级人数少,缺乏竞争氛围,沉闷的课堂气氛很难调动。开展一定课堂活动,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机。但也正是因为人数少,如果活动设计的不好,学生不能主动参加,也就很容易造成为了活动而活动”。例如:在学习八年级道法下的人民当家作主的内容中人大代表与人民的关系时,我设计了一个
7、调查活动,活动目标为:了解人大代表产生的方式、程序资格,懂得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一开始是这样设计的:课前调查活动:人大代表来履职,学生进行课堂展示。邀请1组同学详细介绍自己小组走近的人大代表。其余小组一句话介绍,并在之后的课时做进一步交流。根据学生介绍,小结相关人大代表的人物精神。修改后是这样的:课前调查活动:走近人大代表,学生进行课堂展示。邀请1组同学详细介绍自己小组走近的人大代表。其余小组一句话介绍,并在之后的课时做进一步交流。根据学生介绍,总结人大代表产生的程序。仅仅是几个字的改动,却大大明确了活动的目的,提高了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让活动变得可操作
8、、有效果。人大代表来履职突出的主体是人大代表,而走近人大代表,突出的主体是活动调查者;相关人大代表的人物精神的总结与活动目的不符,而人大代表产生的程序则是本次活动的目的所在。这样,尽管我么的学生人数不多,只要各组能接触一位人大代表,以上问题便都可以迎刃而解了。那么在与人大代表面对面的交流中,他们的社交、语言、整理文字等能力均会得到锻炼。通过了解人大代表履职的故事,他们品格和价值观形成也则水到渠成了。二问:在活动中,我们要问:活动的过程是怎样的?即我们的活动方式是什么?我们要开展的是什么活动?这个活动中,我们希望学生怎么做?小组合作是新课改下老师们常用的一种活动方式,但我们往往都不能达到预期的合
9、作效果。究其原因,我认为是我们在设计小组合作活动时,仅仅是有了合作的形式,而没有明确合理的任务分工和合作步骤指导。这样,使得学生的合作活动,目的性和可操作性都不强,学生的学习也不会真正发生。特别是农村学校,班级学生人数少、基础差,小组间的个体差异大,甚至还有些学生心理特自卑,如果活动任务和步骤的不明确,那活动就流于形式了。比如在学习九年级道法建设美丽中国的发展中的人口问题时,为了让学生能从思想上认同:人口加重了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人口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我设计了一个小组合作制作提示标语的课堂任务单。一开始我只是简单地将学生按几人一组划分,然后让他们合作去制作。结果,各组叽
10、里呱啦好一阵子,也没有制作出一条。此时,我又开展二次活动,将合作明确分为以下四步:01:说一说:你的想法02:听一听:别人的主意,03:议一议:谁的主意更好,04:做一做:小组的标语,估计每个小组都有精彩的标语出现。很快,各组都有了精彩的标语。合理分工,可以让每个学生站在课堂的中央。三问:在活动后,我们要问:活动开展得怎么样?一一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学习了吗?他们的成长点在哪里?我是怎么发现和评估的?评价是引领儿童品德发展的重要途径,及时、准确的课堂评价能提高学习效果。教师应立足儿童天性,用充满童心童趣的课堂评价,引导儿童的道德行为,促进其品德发展与生活能力的提升。作为小班额下的农村道法课堂,更
11、应该利用好评价这杆杠杆。因为首先我们的课堂活动本身就缺乏氛围,学生基础、起点差异大。另外,小班额的道法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参与的机会多,如果每次老师都不能不学生参与活动情况准确评价,久而久之,就会打击学生的自信,打消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我们要坚持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活动,采用促进学生学习的评价,而非判断学习的评价。这样老师才能理想地教(学生能学什么),学生才能真实的地学(我已学会什么),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得到浸润,道德行为的养成得到促进。仍以八年级道法下的人民当家作主的内容中人大代表为人民的教学为例。了解学生活动的效果,我制作了一份课堂活动评价问卷,设计了10问题:(1)通过今天的活动,我能
12、说出人大代表的职责吗?(2)通过活动,我知道人大会议的审议程序以及法律依据了吗?(3)我能通过此次活动理解如何参政议政吗?(4)我知道能够帮助我知晓国家大事的渠道吗?(5)我会主动记录重要新闻吗?(6)人大制度对我们国家发展重要吗?(7)我对我们国家重要吗?(8)我对自己今天的课堂表现满意吗?(9)今天的课堂学习中,我对O还不太理解,(10)今天的课堂学习中,我对O很感兴趣。通过这些问题的调查,可以让学生知道自己参与活动的情况,对自己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意志)、道德行为有了一定的了解,能知道自己活动中学会了什么;同时,也可以让老师借此来了解自己教会了学生什么,而不是仅仅用会与不会、行与不行、是与不是来对他们的学习效果做判断性评价了。总之,农村小班额的道法课堂活动设计,要想收到实效,活动的前、中、后三环节中三问不可少。每节课坚持反复问:我们要把学生带到什么地方去?我们怎么带学生们去?我们的学生到达目的地了吗?从问开始设计活动,在问中开展活动,在问后评价总结活动。参考文献、2019年11月11日的光明日报。2、N人民日报2018-09-113、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在学校思政教师座谈会讲话。、2020年9月1日求是杂志第17期发表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一一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