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政协委员主体作用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挥政协委员主体作用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ocx(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发挥政协委员主体作用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政协委员是政协工作的主体,是政协舞台上的“主角”。委员的主体作用不是抽象的,而是要通过具体的工作和载体来体现。履职为民是政协工作的根本宗旨,也是委员发挥主体作用的根本要求。因此,委员要不断提高素质,增强责任意识,积极主动履行委员职责。政协组织更要丰富载体、激励引导,为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创造条件。只有这样,人民政协的整体履职水平才能不断提升,社会影响才会越来越大。下面就基层政协委员在政协工作中发挥主体作用为主题谈些粗浅的思考。一充分认识发挥政协委员主体作用的重要性一是发挥委员主体作用,是建设专门协商机构的重要源泉。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社
2、会主义各种力量的大团结、大联合,特点是组织上具有“广泛代表性”、政治上具有“广泛包容性”,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各界别协商产生的代表一一政协委员。政协委员是政协的主体,政协委员参政议政是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重要途径,只有在履行职能工作中充分发挥委员的主体作用,才能促进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才能巩固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二是发挥委员主体作用,是践行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发挥政协委员主体作用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是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重要形式。让社会各界人士通过政协这个平台,广泛有效参与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的
3、协商,对本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出意见、建议,有利于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更有利于党政科学决策。三是发挥政协委员主体作用,是履行政协职能的重要力量。政协委员是政协的主体,政协履行职能主要是通过委员履职来实现的,委员是推进政协事业发展的力量源泉。政协组织的各项活动,都离不开委员的参与,委员作用发挥的程度和质量,直接影响着政协工作的广度、深度和效果。为此,必须发挥好委员主体作用,才能提升政协履行职能的实效。二、发挥政协委员主体作用面临的问题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政协委员从推荐产生、学习提高到履职服务等各个环节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主体作用的发挥。一是委员素质参差不齐。政协委员推荐一般由组织、统战部门负责,管
4、理则由政协负责,因界别代表性与广泛性的需求限制,推荐与管理上的脱节,使委员素质难以得到保证。部分委员履职意识淡薄,缺乏主体参与意识,甚至滥竽充数,被动成为“挂名委员”;有些杰出人才,忙于自身工作,成为“花瓶委员”;有的只是在政协全体会议期间参加几天活动,成为“临时委员”,甚至有当了一届委员连个面都没见着的。个别来自农村、企业的委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有限,妨碍了民意的真实反映,使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素质和能力在客观上存在较大差异。二是履职支持重视不够。在政协任职的领导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多,工作中存有够用就行的想法;各专委会职位依然被考虑作为老领导、老同志的临退照顾岗位,对界别、小组活动等难以起到好的
5、组织引领作用;部分党政干部轻视政协和政协委员的作用,认为政协委员是“组织安排”的兼职工作,顾虑“官员”与“委员”的角色冲突,缺乏认真履职的内在动力;也有党政组织和有关部门错误地认为,政协委员视察工作、提提案建议是找麻烦,对协商答复流于形式,严重挫伤了委员履职的积极性。三是知情平台搭建不足。政协组织委员参加活动,除常规性的政情通报、学习培训和由专委会组织的小组活动外,极少有普通委员能参与外出考察、专题调研、座谈交流等重要知情活动,总是首先考虑政协常委或担任一定领导职务的委员参加。网络问政、电视问政、现场质询等履职平台更是鲜有耳闻。四是考核奖励机制不全。虽然政协在破解委员发挥主体作用方面做了很多工
6、作,建立了相应的委员履职考核奖励机制。但在考核过程中,考核标准过于呆板,未对考核对象作区别对待,奖励办法还是沿袭老套的单纯物质奖励做法,毫无刺激,缺乏新意,难以起到激励管理作用。三、发挥委员主体作用的对策建议政协委员既是荣誉更是责任,既要做好本职工作更要履行好委员职责,要努力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体现委员的自身价值,从而有效地调动委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优化结构,提高素质,确保委员发挥主体作用有实力严格按照政协章程规定,在安排、协商政协委员时,既注意各界别、各群众团体参加政协组织,还考虑委员的性别结构、年龄结构等,力求体现广泛性、代表性,同时特别注重个体素质,力求把业务能力强、政治
7、素质好、热心于政协事业、具有参政议政能力的优秀代表加入政协组织。一是完善委员推选制度。利用政协组织换届契机,进一步完善现有的委员推荐机制,使推荐出的人选既有代表性又能当代表,既想当委员,又能当好委员。要创新委员人选的产生办法,在科学分配各界别政协委员名额后,探索政协组织共同介入,与组织、统战等部门一起把关,并安排相关群众共同参与等方式,使委员产生更科学,代表性更强。政协党组要在政协委员产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第一,牵头换届选举中委员人选确定工作,提出新一届政协常委人选的建议。第二,对本届需要在新一届继续留任的委员提出主导意见。新进委员由政协办公室、统战部、组织部联合考察,力争在源头上确保新一届
8、委员的整体素质。第三,随着基层形势的变化以及民生工作重要性的凸显,适当增加基层委员数量,从而更加体现政协组织的人民性,更好地发挥政协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二是抓实委员学习培训。坚持系统培训和重点培训相结合的做法,着重对换届后产生的新委员进行政协性质、地位、职能和履职要求的培训。与集中学习、专题培训、各类会议、调研视察、民主监督和委员活动等方式有机结合起来,有计划、有主题、有目的地组织学习,开展讨论,互相交流,共同提高。要适应新形势,不断拓宽知识领域,进一步加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代科学、法律等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增强履职基本功,力求发现问题领先一步,分析问
9、题见解独到,解决问题办法科学。三是搭建知情明政平台。科学策划编排每年的活动安排,各专委会和每个委员都有基本均等的机会参与各类知情明政履职活动,使年度活动既有常规性,又有特色性。健全情况通报制度,坚持每年邀请政府相关领导作政情通报,并通过面对面交流等互动形式,接受委员问政咨询,听取委员意见;完善调研视察制度,采取请进来教、走出去学等方式,让委员了解本地实情、学习外地的先进理念和做法,在比较中思考,逐渐提高委员履职实力。同时,利用好“有事好商量”平台,推进委员深入基层参与协商议事,尽力让每一位委员充分深入到最基层体察民情,了解民意,为更好履行委员职能奠定基础。(二)加强联系,增进感情,确保委员发挥
10、主体作用有心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委员与政协的关系好比孩子与娘家的关系。孩子出门在外走着一条创业之路,所走的路是否宽广、留下的脚印是深是浅,直接影响着娘家的整体形象。而娘家的门始终对着这条路敞开着,随时欢迎孩子来看看、坐坐、聊聊,要让孩子感觉到娘家坚固厚重的门是一种依靠,一种荣耀。只有真正把委员当成孩子一样看待,委员的主体地位得到切实尊重,才会在委员的心中树立起主体意识,也只有把政协真正当成娘家的委员,才会把政协的事当成是自己的事。所以要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基础在委员,关键在政协。建立“主席联系专委、专委联系界别、界别联系委员”机制,加强政协领导班子走访委员、开展谈心谈话制度,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情
11、况,在委员做出成绩、遇到困难、产生烦恼时,给委员和委员所在单位领导予以亲切慰问,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为发挥委员主体作用打下感情基础,做到既有心又有力。(三)延伸职能,突出骨干,确保委员发挥主体作用有主力为适应新形势对政协组织的要求,加大政协工作职能向基层延伸,将委员按地域分布情况划分组建街道(镇)委员履职小组。拓宽信息来源渠道,扩大培养中坚力量,主抓骨干分子(包括语言写作较差但熟悉掌握大量基层一线信息的委员),要赋予参政议政积极分子适当的“权利”一一利于调查研究、撰写信息、提案等。要改变激励机制与方式方法,如:履职考核得分前十名委员无条件留任,从而激发委员发挥主体作用的积极性。要鼓励培养骨干分子
12、不光在自身领域成为专家,更应成为社会活动家,全面深入地敢于讲真话、实话和心里话,确保打造一支强大的政协履职主力队伍。(四)丰富载体,创新服务,确保委员发挥主体作用有活力坚持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委员履职搭建平台,提供服务,真正让他们站在前沿,担当主角。一是多层次召开会议。除开好政协例会外,还要根据情况,召开不同规格、不同层次的座谈会、通报会、小组会等。探索调整全会委员分组,打乱界别分组讨论方式。在闭会期间举办专业性较强的“研讨会”、“座谈会”和参与面较广的“评议会”、“委员论坛”等,增加委员建言献策的机会,并不断创新会议方式,活跃会议气氛,丰富会议内容,凸显会议成效。二是组织好调研视察。委员进
13、行调研视察,是委员深入实际,联系群众、反映社情民意、提出建议和批评,履行协商监督职能的重要途径。注重安排职能对口、主题契合、专业性强的委员参与相关活动,多层次、更广泛地提出意见建议,为促进党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贡献委员智慧。统筹安排常委会、主席会议、专委会、界别小组等调研视察活动,基本做到每位委员机会均等并积极参与。三是撰写高质量提案。政协提案是政协委员发挥主体作用的重要方式。充分利用有关新闻媒体和政协网站,向社会公开征集提案线索。定期向政府各部门征集工作重点、难点及其背景资料,综合梳理出提案参考题目,供委员选题参考。鼓励委员在知情明政的基础上,紧扣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于发展大局,认真撰写提案,务求实效。四是深入开展民主监督。由政协组织统一安排一定数量的政协委员担任部门特邀监督员,积极参与重大事项和部门行政工作的监督和评议,提出相应的监督意见,形成监督报告。通过不断实践和科学调整,成为各界群众监督评议政府工作的有效力量,促进行政部门工作作风的转变和党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同时,也锻炼了这支队伍,使其既有责任、有权力,也有义务、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