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规划.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941687 上传时间:2024-01-22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134.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规划.docx(6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新时代生态祗保护规划前言“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进美丽建设的关键时期。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市根据省、市规划要求以及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编制本规划。通过系统总结“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的积极成效,综合研判“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面临形势,科学谋划、系统部署“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战略方向、目标任务、重大工程,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改善环境质量

2、为核心,以碳达峰、碳中和为引领,以减污降碳协同治理为抓手,以源头治理为根本策略,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市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谱写一页“绿色华章”。本规划是今后五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行动纲领。第一章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1第一节“十三五”工作成效1第二节存在的主要问题12第三节面临的机遇14第四节存在的挑战17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19第一节指导思想19第二节基本原则20第三节主要目标和指标20第三章重点任务25第一节深入实施长江大保护推进美丽长江岸线建设25第二节全面推进碳达峰行动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27第三节强化PM2.5和03协同治

3、理持续提升空气质量32第四节坚持三水统筹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36第五节加强土壤污染管控修复保护土壤环境质量40第六节深化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44第七节强化自然生态系统保护提升生态服务功能46第八节加强区域环境风险管控保障环境健康安全49第九节夯实筑牢环境保护基础提升环境治理能力53第十节逐步完善环保体制机制推动社会共治共享57第四章重点工程59第五章保障措施60附表63第一章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第一节“十三五”工作成效“十三五”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中心目标,积极践行“共抓大保护,不

4、搞大开发”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加快推进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一、绿色低碳发展卓有成效推进绿色化改造。大力支持企业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十三五”期间累计开展节能和绿色化改造项目达到100项,投入资金达到10亿元,合计年新增节能能力15万吨标准煤。“十三五”期间累计关停化工企业101家,严格排查淘汰低端低效产能企业,累计关停621家。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2020年全市单位GDP能耗完成下达的下降3.9%目标任务,完成“十三五”单位GDP能耗下降18%的目标任务。加速绿色产业集聚。“十三五”期间,全市服务业集聚态势日益明显,生产性服务业、

5、生活性服务业、生态型服务业协同发展,以现代物流、电子竞技、研发设计、商务服务、生物医药为主要业态的服务业产业集聚发展,物流园获评省级示范物流园区、省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2016-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从534.50亿元提高至692.60亿元。产业结构实现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变。严把环境准入关。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落实产业园区规划环评制度,把环境容量作为项目引进的重要依据,把环境准入作为项目取舍的重要标准,严把产业政策关、资源消耗关、环境保护关,实现产业项目好中选优。对于所在区域环境质量超标的园区,落实污染防治方案,并根据环境质量改善目标,针对超标因子涉及的行业、工艺、产品

6、等,实施更加严格的环境准入要求。严格把好新增氮、磷排放项目的环评审批关,实施磷、氮等重点水污染物年排放总量减量替代。二、环境污染防治稳步推进(一)加强大气污染防治严控煤炭消费总量。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深入推进减煤工作,全面淘汰35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实现全市30万千瓦以上煤电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开展燃煤锅炉整治回头看”工作,重点排查、监管改用生物质锅炉企业,确保整治到位。2020年,市已实现“零燃煤”。强化有机废气整治。推进化工、家具、石油化工、合成树脂、汽修、干洗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工程,完成377家企业有机废气治理,开展无组织排放挥发性有机物收集、处理和整治。完成80家单位实施泄露检测与修

7、复(LDAR),完成化工园区22家企业废气在线连续监测系统安装,全市挥发性有机物削减率达到39%o推进机动车污染防治。淘汰老旧机动车3472辆,淘汰高排放机动9020辆,加强对冒黑烟和尾气超标车辆监管,安装机动车遥感遥测系统两套,同时开展柴油车路检,完成抽检561辆。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管理,实施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上牌,完成编码登记5831辆。(一)深入开展水污染防治实施河湖综合整治。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断面长制,推进流域系统治理,实施“一河一策、一断面一方案1做好断面水质监测预警,加大水质波动问题排查;开展全市河流水环境质量攻坚行动,省考以上断面水质全部达到HI类;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

8、”,开展入江排污口、入江支流整治,10条主要入江支流水质均达到III类;完成市下达的黑臭水体整治任务。保障饮用水安全。开展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调查评估,编制发布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建立健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日常巡查长效机制,定期开展水源地突发事件应急演练,妥善处置相关突发事件的应急监测和处置工作。完成饮用水水源地达标建设工作,以高分通过省水利厅饮用水水源地达标建设验收。提升城乡污水治理水平。高质量推进城乡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主城区排水达标建设,稳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现重点村、特色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盖。截至2020年底,市城区、集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99.7

9、%、99.3%.90.4%o开展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及改扩建工程建设,按“特别排放限值标准”,实施污水处理厂尾水处理提标改造,完成南郊、双凤、浏河、沙溪污水厂扩建工程。加强医疗污水处理监管,进一步提升疫情防控期间污染防治水平,防止二次污染。加强港口码头水污染防治。建成港口所有化工、件杂货、散货码头作业面的初期雨水和生产污水收集处置设施,所有码头陆域生产污水和生活污水经初步处理后纳入城市污水管网。散货码头中水回用率超过90%,港口生产、生活污水纳管率达100%。(三)加快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科学编制市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2017-2020年)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启动全市土壤环境状况调查,全面完

10、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开展重点行业地块土壤环境信息采集和风险筛查,对28个重点地块开展采样调查,编制完成疑似污染地块空间分布报告。大力推动拟拆旧复垦地块土壤污染调查,先后对拟开发的10个地块开展土壤初步调查。土壤安全利用水平巩固提升,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三、生态保护水平不断提升强化生态空间保护。“十三五”期间,市科学、合理划定、调整生态空间保护区域,共划定了包括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重要湿地及清水通道在内的5类、9块生态空间保护区域,面积146.99平方公里。其中生态保护红线2类、3块区域,面积12.3平方公里;生态空间管控区

11、4类、7块区域,面积134.69平方公里。生态空间保护范围较“十二五”期间大幅增加。加强湿地生态修复。启动市湿地保护规划(20172030)编制工作,完成长江、金仓湖省级湿地公园省级重要湿地名录认定,完成“长江湿地保护小区”建设,修复湿地面积200亩,全市自然湿地保护率达72.4%。开展湿地公园鸟类、有害生物等普查工作。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力度,定期开展检查巡视。绿色建设成果显著。初步构建“一心两湖三环四园“城市生态体系。2020年,全市建成区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升至38.92%和41.0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5.33平方米。推进造林绿化工程,建设完成何桥村、新华村等53个省级绿化示范村和

12、胜泾村、永丰村等5个省级“三化”示范村。完成长江沿岸造林绿化、七Y口郊野湿地、围滩七期造林等项目,新增造林1万余亩,林木覆盖率达18.60%,通过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现场考察验收。四、风险防范水平不断提升完善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全面开展风险等级评估工作,完成全市化工、电镀、危废、国控等100家企业风险评估等级确认工作,完成421家企业环境行为初评。开展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等修编并发布,指导区镇定期开展示范性应急演练。环境应急能力持续加强,组织开展重要时段、重大活动环境安全大检查,开展环境隐患排查整治行动。严格危险废物环境监管。严格落实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转移等管理制度。提升危险废物安全处置能力,建成

13、了年处理1.98万吨的危险废物集中焚烧处置、年处理能力0.35万吨高氟物危险废物处置、华能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燃煤耦合生物质、娄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利用氟化污泥1.75万吨等项目。规范企业自建危废焚烧炉环境管理,强化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和企业自行处置利用设施环境监测。持续完善小量危险废物处置收集体系,有效解决小量危险废物处置成本高、处置难等问题。开展危险废物产生及经营企业达标建设,全市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抽查合格率达95%以上。深入打击和遏制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倾倒等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建立问题清单,实行销号管理。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扎实推进放射源安全检查专项行动、核与辐射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三年行动,累

14、计检查辐射单位323家次,送贮、厂家回收各类废旧放射源5批次,全面消除核与辐射安全隐患。五、环保监管能力大幅提高创新优化监管制度。落实网格化监管制度,划分出1个二级环境监管网格、9个三级监管网格和102个四级网格,配备四级网格员132人。推行“四随机、二公开”,依托“智慧环保”和“环保大检查一企一档信息库”,按照每季度25%比例抽查重点排污单位,按照监察人员与企业比例1:10抽查一般排污单位。2020年,市受理各类环境信访1933件,同比减少30.3%。持续开展专项整治。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交办的环境信访问题全面完成整改并销号。市人大审议的51个突出环境问题已全部完成整改。配合环保部“帮扶

15、组”做好VoC专项检查,发现148个跟踪督办类问题,目前已完成整改146个。实现全市63家在营加油站VoCS检查全覆盖。开展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完成全市沿江2公里内247个排污口点位现场溯源核查。对17家企业开展RTo炉及危废库安全隐患排查,对17家电镀企业开展专项执法检查。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将环境执法大练兵贯穿于日常监管,“十三五”期间,累计出动执法人员68738人次,现场检查企业27522厂次,下发行政处理书1143件。“十三五”中后期,按照省市部署,坚持全年练兵、全员练兵、全过程练兵,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作风硬、本领高、敢担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生态环境保

16、护执法铁军。继续落实“双随机”制度,2020年随机抽查310家一般排污单位、277家重点排污单位,目前587家双随机检查企业情况均已进行信息公开工作。提高环境监测水平。开展环境监测技能竞赛,对监测人员的实验室分析能力和技术规范掌握情况进行全面考察。提升监测能力,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粪大肠菌群和总大肠菌群等项目检测能力通过ERA国际能力验证。在电镀、印染行业推行IC卡超标预警及排污总量系统。六、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显著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创建。“十三五”期间,市全面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要求,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市先后荣获中

17、国人居环境奖、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等称号,九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并连续多年蝉联县级市榜首,连续三年获得市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优秀”等次。建成省级生态文明示范乡镇(街道)6个、省级生态文明示范村(社区)7个。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按照六个更加注重的建设要求,打造出一批生态优、村庄美、产业特、集体强、农民富、乡风好的美丽村庄,全市“十三五”期间建成市三星级康居乡村237个,康居特色村6个。全市田园城市形态、城乡环境面貌明显改观,农村居民获得幸福感明显提升。开展生态文明宣传工作。开展“六五”世界环境日系列活动。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知识竞赛活动,共计

18、2万多人参与。在日报、日报刊登生态环境建设工作成果展示专版,在新闻频道投放为期一个月的公益广告,在19个社区电子屏投放公益广告,推送5000条环保公益短信。进一步增强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环保法制观念,推动全社会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表1市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体系表类别项目单位2020年目标值2020年现状值完成情况水环境1.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到或优于用类比例%100100已完成2.地表水考核断面达到或优于山类(优良)比例%77.8100已完成其中:国考断面达到或优于Hl类(优良)比例100100已完成省考断面达到或优于Hl类(优良)比例50100已

19、完成3.地表水考核断面劣V类水质比例%基本消除0已完成4.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削减比例%完成上级下达目标完成上级下达目标已完成5.氨氮排放量削减比例%6.总氮排放量削减比例%7.总磷排放量削减比例%空气环境8.空气质量达到优良天数比例%7085.2已完成9.PM2.5年均浓度总体下降比例%2036.6已完成1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总体下降比例%25无重度污染天气已完成IL二氧化硫排放量削减比例%完成上级下达目标完成上级下达目标已完成12.氮氧化物排放量削减比例%13.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削减比例%土壤环14.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f%9090已完成15.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9090已完成类别项目单位2

20、020年目标值2020年现状值完成情况声环境16.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值dB(八)5555.9未完成生态系统17“四个十万亩,优质水稻亩180090.7100已完成高效园艺亩60092.160400已完成特色水产,.,田156131.4157600已完成生态林地亩90119.692900已完成18.生态红线区域占国土面积比重%9.118.1已完成19.林木覆盖率%17.5818.60已完成20.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良好良好已完成污染治理21.生活污水处理率城区%9799.7已完成镇区%9399.3已完成农村%8090.4已完成22.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100100已完成23.辐射事故安全处置率%100

21、100已完成经济环境24.万元GDP能耗下降率%完成上级下达目标完成上级下达目标已完成25.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削减率%完成上级下达目标5.38已完成满意度26.公众对环境质量的满意率%8593.4已完成备注:较2016年下降36.6%,较2019年下降16.1%;为2016年的统计数据;根据省政府关于印发省生态空间管控区域规划的通知(苏政发(2020)1号),经省政府统一优化调整后,市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为12.3平方公里,生态空间管控区域面积为134.69平方公里。省政府2013年发布的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废止。其中,第16项指标未达到目标值,“十三五”期间,市昼间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

22、级总体呈平稳状态,除2018年达到“较好”水平外,其余各年度均为“一般”水平,年际变化幅度不大。“十三五”期间,人口数量和机动车数量持续增加,生活噪声和交通噪声是影响市昼间区域环境噪声的主要因素。第二节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资源能源约束日益凸显随着市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资源的大量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稀缺性日益凸显。土地资源可挖掘潜力较小,未利用土地除滩涂、苇地外,荒地、废弃地等分布面积极少。城市供水水源主要取自长江,水资源依赖度高。能源自给率低,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一次性能源需从外地调入。市承担着大量乃至华东地区的发电任务,2019年原煤占全市能源消耗总量的85.93%。虽然我市积极发展光伏、风电

23、、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但省统调电厂的煤炭消费量比重高且不受地方控制,导致我市能源结构调整成效不明显。二、环境质量改善难度加大“十三五”期间,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得到改善,大气、水环境质量比十三五初期有明显提升,但是部分环境质量指标问题依旧突出。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85.2%),对标紧邻的上海(87.2%)还有一定差距。臭氧浓度近年来整体呈下降趋势,但仍未达到二级标准,已超越PM2.5成为影响空气质量达标的首要污染物,仍需进一步加强VoCS治理的力度。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值未达到“十三五”规划设定的目标值,声环境质量仍待提高。部分镇村级河道劣V类水体未完全消除。三、污染防治综

24、合能力尚待提升各工业园区总体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仍较为薄弱,目前仅有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建设了配套的工业污水处理设施,需进一步加快其他工业区内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提高废水集中处理能力。生活污水管网尚未全覆盖,我市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基本形成覆盖全市城镇建成区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但部分地区农村生活污水管网接管未全部到位,特别是末梢管网建设未全覆盖。固废处理能力需进一步提高。生活垃圾产生量约IoOO吨/天,但终端处置只有协鑫垃圾焚烧发电厂一座,处理能力为800吨/天,处置缺口为200吨/天。环保监管能力有待加强。全市环境监管网格体系存在着队伍不稳定、职能不清晰、装备设施不足等诸多问题,

25、基层执法力量薄弱,环保部门的执法力量结构呈现“倒金字塔”型,环境监察精细化管理不到位。第三节面临的机遇一、生态环境保护始终保持高战略定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生态文明历史性地写入宪法,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十四五”时期,我国将面临不同以往的形势,疫情持续蔓延严重冲击国际社会秩序、经济下行风险加大、转型升级阵痛持续显现、生态环境建设的制约瓶颈愈发凸显。多重压

26、力下,党中央始终保持高度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定力,以及强大的污染防治攻坚力度,继续开拓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十四五时期,是“美丽中国”进程中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新的碳达峰目标、碳中和愿景成为促进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的重要推手。这为市“十四五”时期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及实施提供了根本的政治保障。二、多重战略叠加释放绿色发展合力:随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自贸区建设等多重国家级战略的叠加交汇,各类发展新动能充分涌动、融合放大,为市绿色转型发展带来空前的历史机遇和广阔的进步前景。与此同时,市还是长江大保护重点区域,国家将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

27、摆在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的压倒性位置,赋予了生态文明建设前所未有的实践意义。在市级层面,明确提出了全域打造成绿色发展高地的转型发展目标,推动绿色产业增量发展、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构建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升城市宜居环境品质将成为全市未来的主要工作方向,也将为“十四五”时期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有力支撑。三、治理体系能力现代化建设不断推进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提出了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设目标。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系统描绘了中国

28、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图谱”,并将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列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为全国探路是中央对的一贯要求,2019年3月15日,生态环境部与省人民政府共同签署了共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试点省合作框架协议,成为全国唯一部省共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试点省,这于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而言将是一次重大的历史机遇,对于探索经济发达地区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效益共赢新路径、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打开“强富美高”新建设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对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新使命新担当,以及争当“强富美高先行军排头兵的自我要求,市要积极把握此次试点机遇,努力推进思路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

29、新,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对“勾画现代化目标”的重要指示。四、高质量发展进入全面推进阶段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19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分别对全省、全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做出了系统部署。当前,市高质量发展已进入全面推进阶段,市有责任、有能力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辟高质量发展新境界,实现转型升级新飞跃,努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为促进长三角成为高质量发展集群做好引

30、领示范。第四节存在的挑战一、转型升级任务依然艰巨资源能源约束瓶颈凸显,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不高。能源结构以煤等一次能源消费为主,煤炭在一次性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仍然较大,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发展空间资源严重不足,土地资源已经成为限制经济发展的较大短板。虽然近年来现代制造业发展较快,但是资源密集型产业占有相当比重的产业结构尚未实现根本转变,土地、能源等资源利用效率与其他先进城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因此,市距离高质量发展仍有一定的距离,转型升级任务依然严峻。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进入攻坚期市坚守“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这一底线,严格落实节能、减排两大指标,从不同方面有力保证了市环境质量,市环境状况得到较大的改善。但

31、由于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加以及城镇化进程加快等因素的影响,仍存在部分较为突出的环境问题。臭氧浓度的改善将成为下一阶段大气污染控制的重要任务,扬尘污染的控制和管理需进一步加强;镇村级河道水质的改善任务仍然艰巨;区域生态廊道、绿色通道、系统性的城市绿地等生态基础设施的供给仍需加大;土壤的污染问题、工业用地的再开发、再利用等一系列环境风险防控问题仍需重视。随着市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污染减排的压力将不断加大,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压力也不断加大。三、社会共治体系尚未形成目前来看,公众自觉履行环保责任的意识仍较为薄弱,部分企业决策者认为环保治理投资增加企业生产成本、削弱发展竞争力,不能主动承担环保责任;

32、社会公众自觉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实践的氛围尚未形成,在消费、出行、生活等方面践行绿色化尚未真正成为人们的行为规范和准则。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系统工程,在未来,市必须着力构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打造社会广泛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浓厚氛围。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书记对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碳达峰

33、、碳中和为引领,以减污降碳协同治理为抓手,以源头治理为根本策略,更加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聚焦突出短板问题,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强化环境管理系统化、科学化、法制化、精细化和信息化,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持续秉持“生态先行”的使命,以更高标准,绘就环境新画卷,奋力谱写高质量建设“两地两城”新篇章,在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走在全省全国前列。第二节基本原则战略引领,问题导向。围绕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发展、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决策,科学谋划未来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布局、目标指标和重点任务。聚焦新时期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和短板,分类施策、精准发力

34、,科学部署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举措和重点工程,切实提升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大长江重点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将地区生态优势与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和乡村振兴等有机融合,统筹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改革创新,彰显特色。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体制机制改革,充分体现质量和创新驱动的特色,大力推进生态环保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充分调动企业技术创新活力,带动生态环保产业创新发展,探索具有特色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政府主导,共享共治。综合运用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和社会“自治之手”,

35、建立健全紧密联系的制度框架,对政府、企业和社会的生态环境行为进行有效规范、引导和监督。加强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强化环境监管执法,构筑多渠道公众参与机制,形成多元主体参与及多方互动的生态环境治理模式。第三节主要目标和指标展望2035年,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提前达峰后持续下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总体形成,绿色低碳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显著增强;空气质量根本改善,水环境质量全面提升,水生态恢复取得明显成效,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体恢复,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成为常态,基

36、本满足人民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健全高效,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到2025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新进步、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紧扣“现代田园城、幸福金”和高质量建设“两地两城”目标定位,以优化空间布局为基础,以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以绿色可持续发展为支撑,以美丽宜居城市和美丽镇村建设为主抓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发展活力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承载力约束机制基本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逐步健全,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明显提高,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加快形成。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空气环境质量稳步提升,空

37、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6%以上,PM2.5年均浓度控制在25微克/立方米;水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地表水省考以上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11I类比例达到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到或优于HI类比例为100%;完成省下达的地下水防治任务,地下水环境质量不下降;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省、市下达的目标。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土壤安全利用水平巩固提升,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上级下达要求,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固体废物与化学物质环境风险防控能力明显增强,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持续加强。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稳步提升。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生态空间保护区域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

38、少、性质不改变,河湖生态功能持续恢复,生态质量指数稳中向好,自然湿地保护率和林木覆盖率不降低,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显著增强。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取得新进展。生态文明制度改革深入推进,现代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基本形成,生态环境治理效能明显提升,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集镇(含被撤并乡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均稳中向好,公众对生态环境满意率进一步提升。在指标设计上,根据新时期国家、省、市相关部署要求,结合市实际,制定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指标体系,共设置23个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12个,预期性指标11个。表2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指标体系类别指标名称单位2020年2

39、025年指标性质大气L空气质量良好以上天数比例%85.286以上约束性类别指标名称单位2020年2025年指标性质环境2.PM”年均浓度微克/立方米2625约束性3.03日最大8小时第90百分位数浓度微克/立方米164155预期性4.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削减比例氮氧化物%达到上级下达要求达到上级下达要求约束性挥发性有机物%对候化应气变5.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率%达到上级下达要求达到上级下达要求约束性6.单位GDP能耗下降率%18达到上级下达要求约束性7.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例%/达到上级下达耍求预期性88.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或优于In类水比例%100100约束性9.

40、地表水考核断面达到或优于In类水质比例地表水国考断面达到或优于HI类水质%100100约束性地表水省考断面达到或优于山类水质%10010010.水污染物排放量削减比例COD%达到上级下达要求达到上级下达要求约束性氨氮%总氮%总磷%土壤环境11.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90达到上级下达要求预期性12.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上级下达要求预期性13.地下水V类水比例%00预期性态统生系14.生态管控区占陆域国土面积比例国家生态红线区域保护面积占陆域国土面积比例%1.52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功能不降低约束性生态空间管控区占陆域国土面积比例%16.6315.林木覆盖率%18.60不降低约束性1

41、6.自然湿地保护率%72.4不降低预期性类别指标名称单位2020年2025年指标性质17.长江生态岸线比重%/15预期性18.生态质量指数(新EI)/稳中向好预期性19.重点生物物种种数保护率%/达到上级下达要求预期性治理能力20.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城市%99.7稳中向好预期性集镇区(含被撤并乡镇)%99.3稳中向好21.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90.4稳中向好约束性22.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100100约束性满思度23.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满意率%93.495预期性备注:“十三五”累计下降率;“十四五”期间,市地表水国考断面从2个增加至4个,省考断面(包含国考)从6个增加至12个;2019年统计

42、数据;地下水国、省考点位。第三章重点任务第一节深入实施长江大保护推进美丽长江岸线建设一、严格长江经济带产业准入严格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将“三线一单作为政策制定、环境准入、园区管理、执法监管的重要依据。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严格沿江化工产业准入,从安全、环保、技术、投资和用地等方面提高门槛,高标准发展市场前景好、工艺技术水平高、安全环保先进、产业带动力强的化工项目,对于列入淘汰和禁止目录的产品、技术、工艺和装备,严格予以淘汰。严禁在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岸线1公里范围内新建、扩建化工园区和化工项目,依法淘汰取缔违法违规工业园区。严格执行化工、印染、造纸等项目准入政策,加快

43、破解“重化围江”难题。二、深入开展长江岸线保护修复贯彻“长江大保护”方针,高标准打造沿江特色示范段,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巩固强化长江岸线整治成果,严控长江岸线开发利用,加大长江水源地和七浦塘清水通道修复保护力度,抓好入江支流、沿江排污口整治工作,确保长江干流水质稳定为HI类,主要入江支流水质全部达到In类。深入开展沿江生态治理工程,强化滩涂湿地修复、防护林带建设,构建沿江生态屏障,提升沿江空间景观品质。严格落实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十年禁渔”任务。提升长江堤防防洪能力,建设安澜长江段。三、推进绿色港口建设全面完成辖区内河港口码头环境保护问题整改工作。加强船舶洗舱站、洗舱作业和洗舱水的

44、接收转运处置流程监管力度,严厉查处船舶未按规定洗舱违法行为,提升化学品洗舱水的接收处置率。督促港口企业免费接收到港内河船舶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实现到港船舶污染物的零排放、全接收、全达标,接收的船舶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应与城市环卫公共处理有效衔接,强化船舶油污水等污染物接收、转运和处置能力建设,开展船舶含油类污染物处理专项检查,严厉打击船舶违法排放含油类污染物行为。建立船舶污染物“船-港-城”一体化处理模式。依托信息化系统,对港口船舶生态环保和污染防治设施配备及营运情况实施长效管理。防范环境风险,加强危化品运输风险管控。第二节全面推进碳达峰行动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一、强化目标约束和峰值导向全面落

45、实国家、省、市下达的温室气体排放约束性目标,加强甲烷、氢氟碳化物等非二氧化碳类温室气体控制,将碳排放强度降低目标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实施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实际,鼓励电力、建材等重点行业二氧化碳率先达峰,鼓励其他行业尽早制定峰值目标及达峰路线图。到2025年底,全市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率达到上级下达的目标要求。二、严控能源和煤炭消费总量严格落实能源消费“双控”任务。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能源综合利用,实施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完成大机组供热半径范围内的燃煤小热电和分散锅炉关停整合。强化对燃煤电厂的能耗和排放监控,实施火电行业重点节能技术应用,切实推进煤电机组

46、到期关停,加快电煤清洁替代。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比例。强化终端用能清洁替代,在金属冶炼、玻璃制造等行业推进高效工业电窑炉技术应用,在服装纺织、木材加工等行业推进高效工业电锅炉技术应用。到2025年,全面实现高污染燃料窑炉清洁替代,35-65蒸吨/小时燃煤锅炉全面完成清洁替代、集中供热整改。、三、推进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加快落后低效和过剩产能淘汰。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工作,利用综合标准依法依规淘汰能耗不达标、环保不达标、质量不过关、安全没保障、技术低端落后的企业和项目。加快推动淘汰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的“出清”,推动高耗能行业和重点用能单位开展节能诊断,对达不到强制性能耗限额标准要求的企业加以整改,逾期未整改或经整改仍未达标的,依法关停退出。大力减少落后化工产能,禁止新增化工园区。深化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评价机制,结合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结果,对排序靠后企业制定改造或退出方案清单,鼓励其主动关停退出,落实财政和金融政策支持。继续加强“散乱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