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职工群众公益法律服务调研报告 附送法进百企公益法律服务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供职工群众公益法律服务调研报告 附送法进百企公益法律服务实施方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提供职工群众公益法律服务调研报告附送法进百企公益法律服务实施方案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关于在全市党员干部中开展“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的实施方案,市总工会关于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的工作方案、关于组织“开展百日走访、服务百万职工”活动的通知的部署,结合分管工作实际,围绕“向职工群众提供更多更好公益法律服务”这一主题,开展调查研究,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会交流、人员访谈、意见征集、情况分析、制定举措等工作,形成调研报告如下:一、总体情况本次调研走访涉及的企业,涵盖了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股份制企业多个类型,企业所属行业分布广泛,数量较多的是制造业企
2、业,也有建筑、交通运输、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类企业。总体来说,多数企业经营状况良好,企业工会能够根据企业实际和职工所吩,不同程度地发挥出应有作用,比如:加强思想引领、开展技能竞赛、深化劳动保护、丰富文体活动、优化关爱慰问、落实福利保障、维护合法权益、管好工会经费等,推进服务职工生产生活,妥善处理企业内部劳动争议,营造和谐劳动关系。与此同时,职工对企业经营、工会作用、个人发展大多持乐观态度。二、目前各级工会开展公益法律服务工作情况各级工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法治宣传和法律实践相互结合,不断完善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机制,构筑多层面的劳动法律监督网络,依法协调劳动关系,积极
3、预防和化解劳动关系矛盾纠纷,写好法治社会建设工会篇章,助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市总工会、区总工会先后被省总工会命名为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工作示范单位。一是加强网络建设,夯实工会公益法律服务工作基础。推进机构建设。贯彻落实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条例要求,加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机构建设。提升队伍素质。通过举办讲座、课堂互动和网上函授等形式,提升包括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在内的工会干部的法治素养,鼓励、支持和组织工会干部参加“劳动关系协调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和“劳动法律监督员培训班”学习。引入专业力量。举办法律顾问聘任仪式,与家律师事务所主任签订了市总工会法律顾问聘任协议,安排法律顾问协助排查化解所负责
4、区域的劳动关系矛盾纠纷、协助做好所负责区域的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工作。二是落实工作制度,提升工会公益法律服务规范化水平。加强信息报送。市总印发了关于建立市工会系统劳动关系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制度的通知,严格落实省工会阳光预警信息平台管理办法,制定“重大情况直报、定期排查月报、工作分析年报”等基本工作制度,明确工会主席为“第一责任人”,确保信息及时准确报送。依托分布于全市各地的个企事业单位工会法律监督委员会,形成纵向到底的工会劳动法律监督体系,组织开展“五一劳动法治宣传监督月”活动,推广工会劳动用工风险评估省级标准,市总工会和各市、区总工会创新开展工会法治体检,接受企业预约,派出专业人员,免费为企业
5、进行劳动用工隐患排查、专家咨询,提出工作改进建议,在打造营商环境法治最硬内核过程中贡献了工会法律工作者智慧力量。畅通诉求渠道。建立全市劳动关系信息网络,通过“工惠”APP、工会网和工会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向社会公布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办公室联系电话、电子信箱和办公地点等信息;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将工会维权热线纳入阳光便民服务热线统一管理,通过定期督查确保热线畅通;开发建设依托工惠APP的法律服务模块,顺应职工生物钟,使职工群众有需求时随时问、工会委托专业法律人士及时答;依托工会服务阵地,推动工会公益法律服务载体前移到工业园、集宿区、工地,打造职工群众身边的工会法律服务圈。三是开展公益法律服务活动
6、,预防化解劳动关系矛盾纠纷。整合内部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将劳动法律监督与基层走访调研结合起来,组织工会干部深入基层、企业,集中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和劳动法律监督,认真倾听一线职工诉求,及时帮助化解矛盾纠纷。结合“安全生产月”、“安全杯”竞赛活动和夏季“三送”活动,开展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检查,消除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加强协作联动,扩大监督影响。按照全面排查、集中化解、就地稳控要求,将产能过剩、转型升级、资产重组、转移搬迁等可能涉及劳动关系调整的企业,作为劳动法律监督重点对象,及时排查化解劳动关系矛盾纠纷。推进评价工作,提高监督水平。市总工会制定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工作评价方案,通过召开会议、举办培训等方式,
7、指导各地工会、区域(产业)工会、基层工会按照“学、评、填、报”四个步骤,全面开展“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工作合格、先进示范命名”活动,把对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工作进行评价,作为全市各级工会普及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知识、排查劳动关系运行中各种隐患、及时化解劳资矛盾纠纷的基本方法和主要途径。四是坚持普治并举,提升工会公益法律服务活动实效。推进劳动法治宣传。线上线下并举开展工会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提升国家宪法日、农民工公益法律服务行动、工会法治宣传月活动的参与度和社会影响力。与广电总台联合办好“十点说法”直播节目,就工会组建、劳动关系、会员权益等问题进行宣传答疑。针对职工权利意识增强而依法维权意识不足的现实,依托
8、工会微信公众号推出“学法小课堂”,各级工会建立各类网络普法载体余个。提升法律援助水平。按照市工会法律援助办法,服务职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着力抓好工会公益法律服务网络建设,依托全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在开展职工法律援助工作时主动对接市县法援中心,借势完善市、县(区)两级职工法律援助中心和镇(街道、开发区)工会职工法律援助站建设,目前全市共建立职工法律援助中心个、职工法律援助站个。加强职工信访工作。按照信访条例和通过法定途径分类处理职工信访投诉请求清单,依法协调劳动关系,及时处置“信、访、网、电”事项,做到如实登记、准确统计、及时上报,积极引导群众通过法律程序、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各类矛盾纠纷。三
9、、当前企业及职工对公益法律服务的需求分析一是职工对劳动经济权益等核心权益的诉求多元化。有的前期诉求未能得到及时解决或满足,导致后期解决矛盾及维护稳定压力持续增大,这些都对加强工会法律服务和援助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当前.,部分企业仍未成立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工会劳动法律监督作用发挥不充分,工会公益法律服务活动联络联系渠道缺乏。二是基层企业工会干部在开展内部争议调解时遭遇工作瓶颈。企业工会干部反映在开展内部调解时能力有限,往往导致内部调解流于形式,导致权益受到侵害的职工转而到上级工会和上级信访综治层面求助,不仅使这部分职工的精力、财力受到牵扯,而且增加了社会层面调解维权工作成本。三是工会
10、普法宣传教育和法律服务的方式还不够丰富。职工在入职前、入职后往往忙于工作,缺乏主动学习劳动法律法规的意识和行动,有的在维护自己权益时不够理性,更谈不上以法治思维和法治理念解决问题、维护权益。有基层工会干部和职工群众希望工会普法宣传进一步扩大覆盖面,进一步围绕职工群众作息安排开展普法,普法和提供法律服务的方式、载体能够更加丰富,推动更多的普法宣传活动进企业进车间。四、务实推动工会公益法律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思考“开展百日走访、服务百万职工”活动是工会干部听取基层意见、改进完善工作、提升服务水平,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具体行动的重要举措。针对在调研中了解到的对公益法律服务需求情况的分析,
11、面对职工群众的新期待,下一步要进一步增强工会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完善优化服务职工的方法手段,把深入一线、服务基层的行动,转化为优化提升工作、务实推动工会公益法律服务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带领各级工会干部,实现“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在现代化新征程上建新功”的行动目标。一是着力营造全社会重视职工权益维护氛围。充分利用人大代表、政协工会界委员、工会法律顾问在人大立法中的作用,抓住涉及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相关政策法规修订完善过程中的座谈、听证、公开征求意见等重点环节,不断提高工会源头参与的层次和效果。加强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工会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贯彻实施情况,
12、针对职工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向党委政府、立法机关建言献策,推动相关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研究解决,确保职工合法权益落到实处。二是着力在创新法治宣传教育方式方法过程中提升职工法治素养。制定实施工会系统“八五”普法规划,大力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宪法、民法典和劳动法律法规等,进一步增强普法工作的实效性,真正让法治走到职工身边、走进职工心里。扎实开展“尊法守法携手筑梦”服务农民工公益法律服务行动、五一劳动法治宣传服务月、市法治宣传月、宪法宣传日等主题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和公益法律服务。依托各地工人文化宫、文化馆及各类群文组织,开展工会法治文艺作品创作、征集、改编,推出职
13、工群众喜闻乐见的工会法治文艺节目。发挥工会网上工作优势,依托工惠APP、工会微信公众号,办好在线法律服务、学法小课堂、月度主题普法知识竞赛等线上工会法律服务项目,激发广大职工群众学法用法热情,营造浓厚法治氛围。三是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推进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坚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将劳动领域维护政治安全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根据省总工会等部门开展企业劳动用工监督评估专项服务行动的总体部署,对职工人数多、经营不稳定、劳动强度大、劳动关系矛盾多的企业,开展动态调查、信息报送、服务对接,市、县(市、区)、镇(街道、开发区)三级工会联动,提供以下沉服务、个性服务、改进服务为重点的工会惠企公益法律服务产品
14、,努力做到防范劳动用工风险服务在先、谋划在前。根据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工作评价规范,推进企业建立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开展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工作示范单位评价。主动争取人社劳动监察、争议仲裁、法院等部门的支持,进一步完善信息互通、制度对接、工作联动工作机制;加强工会组织与劳动关系领域相关社会组织相互之间的联系协作,依托专业力量提高劳动法律监督工作质效。四是不断增强工会法律援助的个案服务效率。加大市、区总工会法律援助服务力度,不断完善工会维权服务平台载体。继续推进省工会法律援助办法20-20年全省工会职工法律援助中心(站)实体化规范化网络化建设规划贯彻落实,为有需求职工提供融法治宣传、法律咨询、劳动
15、法律监督、协商调解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服务。认真落实关于推进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在开展精准前期调研摸清需求的基础上,把工会职工法律援助工作手臂不断延伸到集宿区、产业园、商务楼宇等区域和领域,与专业社会组织合作,共同推动职工法律援助和工会公益法律服务阵地下沉、前移,使工会法律服务工作更有温度更有效率,服务营商环境建设更有力度和精准度。五是加强工会公益法律服务基础性工作。健全完善风险排查预警、疑难问题联动化解、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机制,积极参与平安法治建设。发挥工会阳光预警信息平台作用,形成上下联动的全方位监控预警体系,做到劳动关系矛盾隐患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认真抓好关于进一步加
16、强全省工会信访工作的意见贯彻落实,推进工会信访业务标准化建设,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问题的发生。从群众来信办理、群众来访接待、网上信访事项办理、窗口规范化建设等信访业务流程各环节入手,提高依法接访能力和处置成效。压实属地镇(街道、开发区)总工会职工信访工作责任,推动信访问题分类、及时、就地解决。贯彻实施基层工会法人登记管理办法,健全工会法人资格登记管理制度,做好工会社团法人登记、变更和管理工作。持续推进基层工会法律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增强各级工会法律工作干部综合素养,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应对风险、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水平。附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
17、务院决策部署,根据司法部全国工商联关于深入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活动的意见、司法部企业复工复产律师公益法律服务指南、司法部关于促进律师参与公益法律服务的意见(司发通U号)、省司法厅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强化法律服务助力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司通Ll号)、市优化营商环境行动计划(20-20)的通知精神,充分发挥律师职能作用,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助力我市中小企业发展,引导民营企业守法诚信经营,现就在全市开展“送法进百企”公益法律服务活动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
18、署,充分发挥律师和商会组织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职能作用,组建律师服务团队深入开展“送法进百企”公益法律服务活动,开展法律风险评估,帮助民营企业防范法律风险,维护合法权益,加快纠纷解决,健全规章制度,将法律保护关口进一步前移,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优质法律服务,营造良好法治环境。二、活动安排(一)准备阶段(年3月1日一年3月20日)。市司法局、工商业联合会联合下发关于深入开展“送法进百企”公益法律服务活动实施方案。市司法局、市工商联、市辖区各律师事务所、商会组织等协调联系,根据辖区民营企业发展状况和法律服务需求,确定民营企业名单作为本次活动服务重点对象。根据本市民营企业法律服务需求,以及我市律师队
19、伍实际情况,成立“送法进百企”公益法律服务律师团。(二)实施阶段(年3月21日年10月31日)。组织公益法律服务律师团通过实地走访、专题研讨、咨询问答、书面交流、座谈会、法治宣传、免费法律顾问等方式为重点民营企业开展法治体检工作。(三)总结阶段(年11月1日-年12月31日)。加强总结提炼活动中的有益经验,形成可复制、可借鉴的工作模式,积极推广应用,带动提升整体工作水平。三、主要内容“送法进百企”公益法律服务活动是律师参与公益法律服务的具体体现,由市司法局、市辖区各律师事务所、基层法律事务所组织法律服务团队,联合市工商联及所属商会组织,为有需要的民营企业提供形式多样的免费法律服务。(一)广泛开
20、展法治宣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做好复工复产决策合法性审查和宣传解读,充分发挥网络自媒体优势,通过“互联网+”模式,积极运用普法微信号、司法行政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和司法行政网、法网等网络平台优势,大力宣传相关法规政策和卫生防疫知识,引导企业和企业员工增强疫情防控意识、法治意识,认真做好自身防护,自觉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为企业有序恢复生产发展打牢基础。疫情过后,通过“法律三进”(法律进企业、进商会、进工商联机关)的活动形式,积极引进法律服务团队,充分发挥律师专业优势,通过举办讲座、座谈研讨、以案释法等形式,向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21、宣讲企业经营活动常用法律知识,宣讲涉民营企业典型案例,提供法律咨询,帮助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依法经营、规范管理、合规发展能力。(二)防范处置法律风险。高度关注民营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由法律服务团队根据企业意愿和实际需要,通过线上服务、上门走访、现场咨询等方式,帮助民营企业查找、梳理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各类法律风险,深入分析症结原因,从专业角度提出合规应对措施或合理化建议。疫情防控期间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法律服务,促进企业有序恢复生产、维护正常经济社会秩序。建立健全民营企业常见法律风险预警防范机制,对在“送法进百企”公益法律服务活动或者日常法律顾问工作中发现的民营企业多发性
22、法律风险进行研判,及时发布风险预警信息,提出防范处置建议。(三)妥善化解矛盾纠纷。充分发挥基层司法所、人民调解组织和律师在矛盾纠纷调处方面的专业优势、实践优势,通过为民营企业提供律师调解服务、代理诉讼仲裁案件、提出法律意见等方式,帮助解决法律问题,化解矛盾纠纷。引导商会组织与人民调解组织、律师服务团队开展合作,鼓励优秀律师调解员进驻民营企业和商会提供律师调解服务或建立律师调解工作点,鼓励符合条件的优秀律师担任商会调解组织的调解员。(四)健全完善公司治理。由律师服务团队结合为民营企业“法治体检”情况,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指导、帮助民营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决策审查、利益
23、分配、职工权益维护等工作机制,规范合同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税务管理、会计核算管理等工作流程,堵塞管理漏洞,消除法律风险,提高依法经营管理水平。(五)研究提出政策建议。加强活动成果运用,深化民营企业法治保障的理论研究和实务探讨,对民营企业常见的股权纠纷、合同违约、债权追索、劳动用工、知识产权保护、对外担保等领域法律问题,研究提出务实管用的意见建议,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服务工作指引。鼓励律师行业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围绕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议政建言,积极参与相关立法研讨和决策论证。四、组织实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司法局、市工商联会同辖区律师事务所和商会组织
24、成立专门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司法局局长、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总商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任组长,任副组长,成员为,切实加强对工作的组织和领导。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开展“送法进百企”公益法律服务活动,并加强信息沟通、业务交流和力量统筹,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二)对接服务需求。市司法局、市工商联和律师事务所、商会组织积极引导有需要的民营企业自愿通过参与“送法进百企”公益法律服务活动获取法律帮助和支持。在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开辟服务民营企业绿色通道,开设“服务民营企业窗口”,接受民营企业“法治体检”申请,为民营企业复工复产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务,对民营
25、企业农民工和困难员工提出的法律援助申请,优先办理;对有调解需求的,立即组织人民调解组织开展调解,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对不符合法律援助范围的民营企业的问题,引导相关法律服务机构为其提供公益性的法律帮助;进一步打通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与民营企业之间的工作渠道,对民营企业的法律服务需求要第一时间予以回应,充分发挥公共法律服务职能,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法律服务保障。(三)规范服务流程。市司法局负责引导政治可靠、热心公益、专业过硬的律师组建志愿服务团队参与“送法进百企”公益法律服务活动。鼓励律师事务所以集体名义参与“送法进百企”公益法律服务活动,组织本所律师团队提供服务。根据不同民营企业的法律服务需求,选
26、派熟悉相关业务的律师团队提供服务。服务期间,律师服务团队应当根据需要与民营企业签订服务协议和保密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按照约定提供服务。服务结束后,律师服务团队应当填写“法治体检”记录表或者形成“法治体检”报告,及时向民营企业反馈并报送市司法局。市司法局应加强工作指导和督促,确保参与服务的律师勤勉敬业、尽职尽责,确保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四)提升服务水平。市司法局、市工商联、律师事务所和商会组织要把服务中小企业、困难企业作为“送法进百企”公益法律服务活动重点,增强服务针对性。及时发现、挖掘活动中的有益经验,加强总结提炼,形成可复制、可借鉴的工作模式,积极推广应用,带动提升整体工作水平。注重运用信息化手段为民营企业提供智能诊断、在线分析、远程咨询等服务,扩大服务覆盖面,提升服务效果。(五)强化工作保障。市司法局、市工商联和律师事务所、商会组织要组织、联系主流媒体及本系统所属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及时宣传活动进展情况、主要成效和典型案例,为活动开展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扩大活动影响力。对在“法律服务进企业”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律师可以在评先评优、表彰激励、选聘法律顾问等方面给予支持,增强律师参与服务的荣誉感、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