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浅谈《品德与生活》之教学感悟常州市雕庄中心小学白静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浅谈《品德与生活》之教学感悟常州市雕庄中心小学白静亚.docx(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浅谈品德与生活之教学感悟常州市雕庄中心小学白静亚内容摘要: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新课程。开设这门新课程已经有四年了。在这几年中,我作为教学第一线的老师对这门新起的课程有着实在而又深刻的感悟,它不仅给新课改带来了活力,还突破了老式德育教育的局限,为孩子的全面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学习机会。这篇文章就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性质以及课程的实施谈一点自己的认识和感悟。关键词:品德与生活、新课程、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素质教育以“德”为本。但传统的品德教育严重忽视了学生的行为变化,使学生学到的只是枯萎的道德语言符号和知识汽泡。为了加强儿童的品德教育,增强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其更加贴近
2、儿童的生活,同时克服现有课程内容的交叉与重复,让课程更适应儿童的需要和特点,我国小学德育课程进行了重大的改革,低年级阶段设置的品德与生活课程正是这一改革的一个大胆尝试。品德与生活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旨在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新课程非常注重孩子情感与态度的培养、行为与习惯的养成、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过程与方法的指导,通过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的三条轴线,构造孩子健康、安全、愉快、积极、负责任、有爱心、爱动脑、有创意的儿童生活,为孩子们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教育夯实基础。随着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的颁布,这门新课程就在全国教育园地的土壤种开始生
3、根了,我校也全面启动了品德与生活的课改实验,随着课程的实施,站在教学第一线的老师都实实在在地感觉到这门课程的新鲜气息,也感受到课改的迫在眉睫,更深刻地感悟到这门课程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三大特色。下面就我个人对品德与生活的教学谈点自己的感悟。一、教师角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是学生灵魂的塑造者,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执行者。教学活动是程序化了的,由教师领着孩子从一个环节转向另一个环节。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扮演着催促、转化、统领的角色。如同工厂生产零件,所出来的产品是整齐划一的规格,不能出现次品,也不要求出现极品。而沿袭了一千多年的师道尊严,更将教师塑造成
4、两个对立面。作为教师仿佛只有“为我独尊”才能“传道授业”,而孩子,更是从跨入学校的第一天起,家长就会谆谆告诫“要听老师的话”。时代在前进,民主的教育观念也时时冲击着古老的华夏大地。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即促进者,指教师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教师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在目前教学新理念的指导下,每一节课,每一位教师都需要转变以前“教书匠”的身份。而这门课程的自身特色在更大程度上引导教师改变自己的做法,改变自己的角色
5、。她不再是单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一位对儿童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她与学生的关系通过一次次地教学,也不再是一位至高无上、不可侵犯的老师了,而是一位能与孩子一块儿活动、一块儿学习、一块儿游戏的好朋友。在课堂上我为学生服务,把他们看作是具有完整人格的“小大人”,为孩子努力创设活动的环境,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合作伙伴。由于和孩子们的日渐熟悉,课后,孩子们经常和我拉拉小手,说说笑话,讲讲故事,让我真实地感觉到这种师生间的关系是亲密的,是和谐的。二、教学环境更加贴近儿童生活新课程呈现的文化是儿童的文化。要求以儿童现实生活为基础,但也不是学生生活的简单翻版。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
6、它要高于生活,所设置的内容是儿童生活的锤炼。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就是以儿童真实生活为基础的,它面向的是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所选的题材都是来自于儿童生活,来自于他们所喜欢讨论或探究的主题,所营造的学习环境是非常自然的。“生活是人的生活”、“道德是生活中的道德”。让所要培养的德育目标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是很适合进行德育渗透的,再加上用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儿童在生活种发展,效果就不像传统品德教学那样“纸上谈兵”化了。例如:在教学家人的爱一课时,其中有一个情感目标是让学生真实深刻地体会到家人对自己的关爱。在教学时,我选择了一个贴近儿童生活的故事,从发生在这位小男孩丁丁身上的感人故事
7、,来想想自己家人曾经为“我”做过什么?这一下大大启发了学生,教室忽然变得很热闹了,大家都争相发言,还有的甚至说出了感谢家人的话。要学会表达对家人关爱自己的感激之情原本是第二课时的目标,但就是因为这些都是发生在孩子们自己生活中的事,太真实了,所以孩子们也有感而发,也真正地体会到了父母的艰辛,想找机会感激父母的培育。一切目标的实现都是那么的自然,也正是这门课程的生活性让我真正地感受到了什么是“润物细无声”!三、品德教学内容整合丰富多彩品德与生活课并不是一门纯粹德育教育的课。在这门学科中到处弥漫着与其他学科整合的气息。尤其是与自然科学以及健康教育的整合。教学内容丰富而且极富童趣。既有突出品德教育的课
8、程,例如:我的家人、我和小伙伴;又有突出科学探究的课程,例如:春天来了、风儿吹呀吹;既有体现自我的课程,例如:我换牙了、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又有表现集体生活的内容,例如:新朋友新伙伴、欢欢喜喜过春节等等。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目的在于让孩子们的生活变得健康、安全、愉快积极、负责任有爱心、爱动脑有创意,很适合低年级的学生。在这种课程的培育下,学生不仅仅是“道德人”,更是一个热爱科学,善于探究的“科学人”。也正是由于教学内容的丰富多彩,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知识的全面性和有趣性,不会觉得内容枯燥,都很乐意去学。同时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开放”这一特性。品德与生活从低年级儿童的生活经验出发
9、,其内容涵盖了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社会教育和科学教育。内容极为广泛,涉及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直接地反映了儿童的现实生活。虽然,我们教学时有相应的教材,这些教材的设计从儿童生活出发,选择了儿童生活中典型的事例、题材,非常丰富多彩,但我们要考虑到儿童的个性差异,儿童生活的环境差异,包括自然的与社会的,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捕捉儿童生活中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及时地把儿童生活的新问题、社会中的新信息、科学技术的新成果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之中。因此,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内容是开放的,向儿童自身开放,向儿童身边的大自然开放,向儿童生活的社会开放。活动主题可以由儿童自己发现或提出;可以由师生共同发现或提出;可以是儿童在
10、教师引导下产生和提出;也可以是教师提出的问题得到学生的响应。这种广博的教学内容大大地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四、教学形式不受限制灵活多样在教学过程中我经常能感受到该课程非常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因为它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在教学中强调的是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也就是所谓的“寓教于乐”。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儿童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深切体验,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我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教学形式有:讨论即组织学生对某些中心议题进行交流谈话。这种形式可以是小组的,也可以是全班的,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专门安排的,旨在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看
11、法;现场调查即组织大家到现场进行观察或与当事人进行交流。例如在教学我换牙了这课时,我安排了没有掉牙的小朋友和已经掉了牙的小朋友之间进行对话交流,让他们谈谈感受和体会,效果很好;教学游戏即组织学生进行与主题有关的活动游戏。它富有很浓的带“玩”色彩,要注意组织好学生并和学习内容相匹配。由于孩子天生都爱“玩”,所以兴趣极高。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即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模拟体验。这种方式可以从实际行动上培养学生的“行”,让德育渗透在表演之中。例如老师在教学小苗快快长时,就让学生分别扮演被主人精心照料的绿绿和由于主人粗心而没有照料好的黄黄,让“它们”拟人化,进行对话表演,让孩子们知道黄黄为什么会这么“黄”而且
12、又没“精神”。学生明白之后,还将这个故事进行了延伸,请出两个同学来扮演两个小苗苗的主人,看看“黄黄”主人认识到自己错误之后的表现。当然最后,“黄黄”也变得“漂亮”了。在些表演和快乐中,孩子们能亲身感悟出一些做人或做事的道理。当老师问孩子感受时,其中有一个孩子就说:“我知道了做事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持之以恒,坚持到底!”这话打动了所有听课老师的心,同时也说明了老师的方法用的是对的!除此之外,还有实验法、访问法、讲故事等等。由于这些活动方式都很有趣,所以学生都乐意学,喜欢上!孩子们学得很快乐,老师教得也很快乐!五、教材以人为本正确灵活运用教材是一种文本,过去我们对这种文本的功能,在理解和认识
13、上存在着偏差,以为它只不过是信息和知识的载体。其实,文本是一种语言,也就是说,它像一个你在说话。它不是一个客观对象,而更像对话中的另一个人。我们要利用教科书来“导演”好教学,使之发挥出它本身的作用。虽然教科书是进行教学活动不可缺少的因素,但是不能乱用,不能单纯地为了“教教材”而教学,不能用教材垄断课堂。在这门课程中,教材所生成的教育话题和范例,是以儿童的“生活事件”的形式呈现的。它所选取的事件是发生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生活事件。教材的“圣经”色彩浓缩了,它不是知识的载体来供老师讲授的,而是一种老师引发儿童学习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我们可以利用这本图文并茂的教科书,创设情景,可以
14、延伸故事,也可以及时地把社会生活中、儿童生活中的新信息,新成果融入到教材中去,不断提高它的实效性。在平时教学中,我就让学生把着本书变成自己所喜欢的图册,在上面看一看、说一说、记一记、画一画。同时教材中留出了大量的空白,为学生表达思想和感情、进行创造活动提供方便,更加地“以人为本”了,也成为了教师进行教学的好帮手。品德与生活课程带给我们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带来了发展的机遇。要将挑战变为机遇,将机遇变为现实,不仅需要学校和教师的努力,还必须有整个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配合。我相信,品德与生活课如果能够落实的话,那将不仅让儿童受益,也将让我们的国家受益,从而像布鲁纳所说的那样:通过课程造福于我们的儿童、造福于我们的文化,并把我们教育工作者对社会的理想、对未来的希望充分地表达出来。相信美好的明天也一定会呈现楚“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美丽景象!参考文献:1 .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2 .教材编写的基本理念3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