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检测技术专业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检测技术专业调研报告.docx(1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食品检测技术专业调研报告为了更好地促进食品检测技术专业高职人才培养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向行业企业输送更多、更好的优秀人才,食品检测与安全专业群组先后进行直接企业走访24家,电话拜访12家,信函调研23家,共计59家食品相关企业单位。通过调查信息统计分析,了解了当前企业对食品检测人才的需求情况及最新要求,为“2017年食品检测与安全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提供了宝贵信息,使人才培养达到国家职业技能相应等级,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一、调研背景“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食品工业已成为第
2、一大产业。近10年来食品工业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拉动了全国工业的增长点。但是全球及我国接连不断发生的恶性食品安全事故却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也促使各国政府重新审视这一已上升到国家公共安全高度的问题,各国纷纷加大了对本国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2009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有法可依,食品安全工作迈入了综合监管与具体监管相结合的新阶段,2016年对食品安全法进行了修订工作,也表明了我国政府与时俱进、切实抓好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心。要加强食品安全管理,保证食品质量与安全,离不开具有食品检测专业知识的人才的培养。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院食品检
3、测技术专业2011年被确定为央财支持重点专业,并于2013年11月顺利通过建设验收,为食品安全与食品检测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二、调研目的与内容1.调研目的为了更好地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能力培养为重点”的职业教育理念,加强专业建设,促进专业改革,各专业对食品检测与安全专业群人才需求进行了调研。调研目的是为全面了解本专业的市场需求的趋势、岗位指向、专业人才的知识、技能、素质要求的针对性等方面的问题,探索专业建设的方向,制订科学合理的食品检测与安全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2、调研对象及内容2.1行业企业调查调研时间:2016年11月-2017年6月。调研范围:以近年来食品相关专
4、业的毕业生相对集中的长三角地区,尤其是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常州等地区食品行业的国有、三资、民营等企业及相关兄弟院校为调研对象。调研对象:技术人员(含技术工人)、工段长、部门主管(含车间主任、制造部、设计部、技术部等)、企业技术负责人、人力资源主管、销售人员、院校专业负责人、专任教师。调研形式:问卷调查、座谈会、用人单位走访、电话、网站查阅等。其中问卷调查共发出调查表100份,回收93份,其中企业24家,大专院校3家。主要调研企业见表1。表1主要调查单位一览表序号行业、企业名称企业类型所在地区调查时间调查方法12调研内容:(1)企业人才的主要工作岗位;(2)企业聘用人才最看重的几个因素;(3
5、)毕业生目前单位的性质及状况;(4)企业对毕业生的评价;(5)对学校人才培养的建议;(6)学生工作适应程度、胜任程度及工作满意程度等信息;(7)企业希望学生胜任的工作;(8)希望学校在教学中应加强的课程和实践性环节;(9)企业当前最需要的岗位人才,检测、品控这些岗位人才是否稳定;(10)企业对检验领域的新技术应用程度情况;(11)企业对我专业的建议。2.2毕业生调查调研对象:本专业2014届至2017届毕业生共200多人。调查内容:(1)毕业生现从事的岗位;(2)毕业生目前的岗位薪酬情况;(3)毕业生毕业后升迁情况;(4)毕业生毕业后更换单位及岗位情况;(5)毕业生工作对口情况;(6)毕业生在
6、校期间课程学习内容对工作的指导情况;(7)毕业生对用人单位的评价;(8)毕业生对母校的建议。表2调查毕业生一览表届别专业调查人数调查时间调查方法2014食品检测技术532016.5座谈、走访2015食品检测技术502016.5座谈、走访2016食品检测技术472017.5座谈、走访2017食品检测技术552017.5座谈、走访三、调查结果分析由于先后调研企业和毕业生较多,在撰写调查报告时着重选其部分进行说明。(一)调查内容1. XX食品有限公司(1)企业简介自主填写(2)调查内容在大喜来食品我们先后与企业赵经理、段厂长、魏厂长等领导进行了交流和沟通。企业与我院有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对我院学生的表
7、现非常满意。学校与企业将来的发展将是建立成左右手关系,并且企业都给予了学生尽可能的优厚待遇。通过了解知道企业和学生的基本情况具体如下:厂区采用师傅带学生机制,企业对师傅进行考核,若学生经考核不合格则师傅也要陪罚,因为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只有未尽心的师傅。企业目前的产值大约已有几个亿,产品品种也多达200多种,企业厂区现有职工几百人,目前有60多家门店,每个门店6-7人。目前我院学生吃苦耐劳、服从领导、学习钻研能力普遍较强。企业对学生看重的是“不讲学历,只讲学习态度和能力”。在学生到来企业后进行3-7天的急训,然后通过实训对情况对学生进行合理分配,并对其进行认真的人生规划。企业现在情况是企业当前发
8、展飞速,正准备进一步拓展业务,向苏南其他地市发展,急需大批店长、研发人员、检验人员、品控人员等。2. XX食品有限公司(1)企业简介自主填写2)调查内容在苏州好利来我们与谢总、刘总进行交流沟通,并向学生了解了实习状况及环境,对学生的表现和生活情况有了较为细致的了解。我们学生在该公司有37人,其中食检专业8人,现在工作都很稳定,部分学生已经发展为公司骨干。两位经理介绍,公司这么快的发展速度必然需要大量的人才贮备,大学生是公司人才选择的首选,因为食检专业学生不仅有知识,而且具有旺盛精力,是公司发展不可或缺的财富。她对学生的评价大部分学生比较踏实,能按照企业的安排进行工作,有些学生在企业的考评过程中
9、表现很好的潜力。学生的毕业项目对企业来说是很好的解决问题的环节。希望学生不要把题目定的太大,最好能解决自己生产线的产品品质、工艺、设备、控制管理等一线问题。3. XX食品有限公司(1)企业简介自主填写(2)调查内容人力资源部经理谈到我们学生的实习情况,对我院9名应届学生都比较满意。同时她也提出了一些对我有建设性的建议。她说:从现在学生工作情况发现,现在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况:动手能力相对不够,上手稍有点慢,培养时间相对较长;学生心态不太稳定,跳槽过快,不够踏实,能够坚持2-3年的学生不多;学生对新技术、新设备的掌握较慢,学校学习的相对较落后不能满足当前所需。4. XX食品科技有限公司(1)企
10、业简介自主填写(2)调查内容该公司的几名学生都已经步入了重要工作岗位,他们的工作业绩表现突出,在整个公司都名列前茅。总体而言,公司对我专业学生的表现非常满意,为公司提供了不可多得的重要干部人才贮备,为公司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公司从用人角度考虑,由于公司注重营养知识和食品安全知识,建议学校能够加强该专业的知识培养。例如可以通过食品营养师、食品安全师的考证,或者通过选修课堂的加强。同时,还希望能够与我院加强深层次合作,如联合培养订单班、强化校企合作等形式。5. XX食品有限公司(1)企业简介自主填写(2)调查内容该公司从学院招收了七名学生,现在还有四名学生工作,三位选择了离职。这些学生全部从事质检
11、方面工作,并且均为女生。从现在学生工作情况发现,现在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情况:动手能力较差,上手慢,培养一年才能正式上岗;学生心态不稳,跳槽过快,不踏实;公司工资为2000-3000元,较低,难以维持住男孩子的期望,所以男生不愿意到工作;工程数学知识理论欠缺,建议开设工程数学、数理统计等相关内容课程。整体而言,是一家注重学生培训的企业,学生进入企业半年时间内都在不断的接受着企业各个方面的培训学习,这对他们日后的工作大有帮助。目前在公司工作的12届毕业生现在已经做到了主管职务,并且有较好发展前景。同时,通过与学生交流也了解到了学生的实习状况及环境,对学生的表现比较满意,并且建设学生要认真工作学习
12、,按时完成实习作业,将学校学习内容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全面提升自我发展能力。6. XX焙烤食品有限公司(1)企业简介自主填写(2)调查内容我专业学生在该公司有9人,现在基本工作都还稳定,己经发展为公司骨干。邹经理说,公司这么快的发展速度必然需要大量的人才贮备,大学生是公司人才选择的首选,因为食品专业学生不仅有知识,而且具有旺盛精力,是公司发展不可或缺的财富。她对学生的评价大部分学生比较踏实,能按照企业的安排进行工作,有些学生在企业的考评过程中表现很好的潜力。学生的毕业项目对企业来说是很好的解决问题的环节。希望学生不要把题目定的太大,最好能解决自己生产线的产品品质、工艺、设备、控制管理等一线问题。
13、7. XX茶业有限公司(1)企业简介自主填写(2)调查内容现在企业发展需要的主要是检验人员,目前我院有部分学生在该公司从事质检工作,检测内容与大学期间学习内容较为接近,学生上手快,胜任能力也较强,对学生评价较高。同时,也对我们学生寄于厚望,希望同学们能够多学多看多了解,能够放稳心态与公司共发展,公司一定会给予回报。同时,也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如加强学生语言煨练,强调与人沟通能力等。(二)调研结果将50多家企业和50多名毕业学生填写的“企业岗位需求及能力分析综合调查表”、“毕业生工作情况调查表”(以2016届毕业生为例)进行了结果统计,主要指标如下:图12016届毕业生三地收入统计目IlnTll
14、苏州常州无锡南京上海淮安宿迁地区9韭实践S会丛口&织n人际2机如8计算巩图2企业及毕业生对各项能力需求结果统计图3毕业生对社会交往要求强化结果统计图4学生对用人单位评价表3课程安排调查结果统计序号课程名称非常重要比较重要一般不太重要1食品生物化学41552食品理化检验技术243食品感官评价244食品微生物检验245食品营养学61356化验室组织与管理31747食品质量管理与安全控制2048食品检验综合训练2139仪器分析技术22210顶岗实习182411毕业项目41010外企1.F图5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及比例调查表明:食品检测与安全专业群74.1%的学生专业基本对口,能够较快的适应目前的工作占
15、82%,能较好的胜任所从事的岗位占87.3%,具有相应岗位所应具备的各项能力,并且对目前的工作较为满意。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总体而言企业和学生双方都比较满意,并且建立了互信双赢机制,学生可以按规定按时间完成相关实习作业,为将来的就业做好铺垫,企业则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工作和生活方面的有利条件,将学校学习内容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全面提升企业业务和学生发展能力。具体结论如下:食品检测类专业要求学生知识而要宽而全,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对产品工艺、设备等相关知识也应要有一定了解。但这点在我们学院是本专业的一个短板,对了设备的使用和维护知道甚少,甚至有的从没见过。由于学生在大学期间不可能对所有知识学习做
16、到而面具到,所以要想对所有的食品类知识了解只有适应加大学生顶岗实习力度,强化学生企业学习实践,做到企业学校共同培养,如对于企业对学生需求量大的可以开设厂中校办学模式。令学生实习就业稳定性较差,这次调查发现目前学生还未出现离岗或转岗现象,但企业相关工作人员解释一般离职集中时间段主要发生在春节过后,具体原因很多,有家庭原因,有企业原因,有工作环境原因等。大学即将毕业,找不到一个确切的目标,此时处在一个波动期,很难让学生在一个企业实习固定不动,另外受到校内其他因素如同学、学长的影响,更加难以控制,对工作憧憬、迷茫,难以客观看待当前就业形势。我们学校可以通过聘请已毕业的学生返校做一下详实的报告,同时请
17、企业专家对学生加深实习就业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多了解企业,多走入企业,这样学生更容易锁定自己的目标,减少换岗、跳槽。令对课程体系可以适当进行调整,对教学内容应引入新技术新方法,强化技能训练,加强技能的考核和考证培训力度,考核内容与工作场景吻合。同时可以丰富公选课门类,如增加礼仪、化妆等课程选修,为学生早日进行社会,适应社会提前做好准备,打下基础。加强安排教师进企业实践煨炼,教师既可以增加与企业联系,同时也助于学生的毕业项目提升教师业务能力。校企深度合作的形式可以进一步深化,选择意向明显、有实力的单位进行合作。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加强专业、课程和学生就业质量问题的解决。图1至3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学生在
18、苏州、常州、上海、南京等地实习,实习期间薪资以常州最高2200-2850元;以昆山最少,基本工资为2150元起,然后依据加班情况来补充。学生普遍认为专业知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在实习就业过程中最重要,后期的继续学习能力也被突出重视。在众多能力中,以人际交往、社会活动、专业实践等能力学生和企业普遍认为相对较为重要,对学生后期发展具有较大影响。而学生当前所看重的是工作待遇、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这是留住学生,让学生安心工作的最重要的三个因素。另外,课程体系中应增加与检验相关的课时比例,突出理论与实践和联系,既要保证学生现在够用,又要保证学生可持续发展需求,同时可以适当增加食品机械、食品原理等课程以丰富不同
19、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令有些企业在学生回校答辩的问题上希望学校考虑采用企业答辩等形式开展,这样对于企业和学生双方都有利。学院今后应探索更加合理的学生毕业相关工作,保证学生、企业、学校三方利益。增强校企沟通,搭建校企互通平台,及时了解学生动向,针对学生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急时提出解决方案,针对企业发展动态做到精准把脉,对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夯实基础,为学生就业打造坚固的校企合作机制,从而加强了校企的深度融合,为师生今后培训、燧炼、实习做好前期铺垫工作。令食品类专业跨度较大,学生检测知识掌握了,对很多产品工艺、设备等相关知识不了解,甚至从没见过,学生在大学期间不可能对所有相关知识有所学习,要想对所有的食
20、品类知识了解的比较透彻很难。培养方案中能否有让学生自主选择方向的环节,在毕业实习之前,学生能否对自己感兴趣的食品大类中的某一典型小类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和过硬的技能。考虑到学生将来的可持续性发展,可以考虑让学生选择2-3典型小类。令学生就业稳定性较差,在企业升职受到影响,原因复杂。主要是大学刚毕业,找不到一个确切的目标,此时处在一个波动期,很难让学生在一个企业实习固定不动,从院部层面上讲,受到校内外因素的影响,更加难以控制。学院可以加大学生在外实习的力度,让学生多出去几次,这样到毕业实习的时候,学生更容易锁定自己的目标,减少换岗、跳槽。进行全面的课程内容改革,对内容要大胆进行删改,如加入数理统计学
21、知识等,朝着社会需要的方向迈进。强化技能训练,技能包括各种:专业技能、人文技能等。学院加强这些技能的考核,考核内容尽量与工作场景吻合。令加强教师的驻企业力度,教师首先能胜任企业的相关工作,才可能带领学生胜任相关的工作。令校企深度合作的形式可以进一步深化,选择意向明显、有实力的单位进行合作。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加强专业、课程和学生就业质量问题的解决。订单班如班长班等,目前还没有收到较好效果,可能跨度较大,因为能做好班长,不仅是专业知识的问题,更是一个同学专业知识、领导能力、为人处事等能力的综合。学生实习后期与学校沟通联系不够畅通,学生换岗跳槽后学校信息更新不畅。学校可以考虑定期对学生就业动态进行信息
22、更新。学生反应实习过程中毕业项目的指导较少,学院需要建立更加有效的毕业项目的指导机制。有些企业好岗位需要人招不到合适的员工、学生在外换岗后找不到合适岗位待业等情况明显。学院可以在网站上定期开展网络招聘会,为用人单位和学生提供平台。令毕业生对学院的后期实习就业工作部署不明确,学院信息的传达不够流畅,学生的毕业工作需要更加协调、减少重复性工作和往返学校处理的工作。有些企业在学生回校答辩的问题上不能够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导致学生对工作和毕业项目不能够恰当处理。学院今后应摸索如何更加协调学生毕业时期的工作,如何让学生在3-5天之内集中完成毕业的相关工作。搭建校企互通平台,及时了解学生动向,针对学生实习中
23、存在的问题急时提出解决方案,针对企业社会发展动态做到准确把脉,对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夯实基础,为学生就业打造坚稳航母,从而加强了校企的深度融合,为师生后期培训做了铺垫工作。四、调研后的思考通过企业岗位需求调查和毕业生跟踪调查分析,最终确定了食品检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掌握药学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专业知识面宽、适应性强、药品质量检验技术能力突出的特点,能在药物生产、检验、储存、流通、使用和管理等岗位从事药物制剂制备、药物分析检验、质量鉴定、医药物流、药品销售的市场开发与经营、药房调剂以及临床合理用药等工作,达到国家职业技能相应等级,
24、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1 .职业岗位群及典型工作任务再分析企业聘用人才最看重的几个个因素中,约92%的企业看重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职业道德,安全文明生产能力,思考和解决技术问题的意识,交流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自学能力,质量、安全、效率及环保意识非常需要。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可以从事食品检测、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产品开发等相关岗位工作。职业岗位对应的主要工作任务及职业资格证书见表3-4。表4职业岗位、主要工作任务一览表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资格证书生产车间一线的技术人员、药师、化验员、质量控制员、营销员1 .生产车间一线的技术人员、化验
25、员、质量控制员、营销员2 .生产工艺中常见问题的分析、判断和处理产品检验员1 .产品出厂必检项目的检测及报告2 .检测过程常见问题的分析、判断3 .检测标准及方法的选择食品检验工中高级证书本专业人才的培养,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职业技能的需求、高职高专办学特点和生源情况等,遵循“三结合,学检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即,课程内容与岗位要求相结合,学业考核与资格考核相结合,能力培养与职业素养相结合,技能与职业道德并重,立德尚能。理论学习与食品检测的实验实践及教学融为一体,促成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和提升,保证学生的可持续发展。2 .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需调整构建了“两个基础,五门核心,四交替”递进式课程体系
26、。即,在课程设置与课程结构体系上,整个课程体系的构造以素质教育为核心,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为一体,以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作为两个基础模块,开设五门专业核心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训|、考工、顶岗和毕业项目四大实践教学环节全程互动,交替进行。对课程教学内容不断进行更新,适应企业对人才需求情况。将企业的新技术、新方法引入到教学中,对检测领域的新动向以讲座形式给学生进行教学。同时,调整课程内容与相关职业工种对接,以适应学生发展要求。3 .专业定位基本准确食品企业对检验人员的操作技能要求主要体现在样品采集、样品处理、理化指标检验、微生物指标检验、感官评价上。他们不仅需要一大批检验技术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操作技能人才,也要求该部分人才懂技术,有多岗适应能力,会分析问题造成的原因,而且具有管理能力的综合性人才,并在职业操守、人文修养等方面对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期望,以适应对当前发展型企业的对检验人才的技术与管理要求。4 .专业教改符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为适应食品企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食品检测与安全专业群以企业生产化验、在线品控人才培养为目标,检验过程实施能力培养为主线,与行、企业合作,设计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构建基于检验过程的课程体系,强化检验实施技能;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