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区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浦区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实施方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青浦区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本市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实施意见(沪府办发(2017)83号)精神,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结构布局,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统筹推进全区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医联体”)建设,更好实施分级诊疗和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结合青浦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落实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理顺双向转诊流程为重点,不断完善医联体
2、组织管理模式、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助力以家庭医生制度为基本路径的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现发展方式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二、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政府主导。政府办医主体责任不变,根据区域医疗资源结构布局和群众健康需求,中西医并重,兼顾既往形成的合作关系,统筹安排医疗机构组建医联体,切实维护和保障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二是坚持创新机制。坚持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创新机制,探索财政收入、医保支付、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合理统筹,优化资源结构布局,结合医保支付方式等改革的推进,逐步建立完善医疗机构间分工协作机制。三是坚持资源下沉。利用二、三级公立医院优质资源集中的优势,通过技术帮扶、人才培养等手
3、段,发挥对基层的技术辐射和带动作用,提高基层首诊率,提高二、三级医院患者下转率,强化基层医疗机构居民健康“守门人”能力。四是坚持群众受益。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实现医疗质量同质化管理,推进慢性病预防、治疗、管理相结合,促进医联体建设与预防、保健相衔接,方便群众就近就医,减轻疾病负担,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三、工作目标2018年,搭建医联体制度框架,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工作。积极参与紧密型区域医联体试点,引导医联体内部初步形成较为科学的分工协作机制和较为顺畅的转诊机制。到2020年,全面推进医联体建设,形成较为完善的医联体政策体系。区内各公立医疗机构全部纳入医联体建设。各级各
4、类医疗机构间建立目标明确、权责清晰、公平有效的分工协作机制,建立责权一致的引导机制,医联体成为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共同体,区域内医疗资源有效共享,基层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四、主要任务(一)组建多种形式的医联体模式。结合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实际,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充分考虑地域分布、功能定位、服务能力、工作基础等因素,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医疗资源作用,探索组建多种形式的医联体,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社区下沉。1.组建区外优质资源与区内医疗机构多种形式合作的医联体。主要借助市级三级医院等优质医疗机构,以管理、技术、人才、信息等为切入点,通过
5、托管或联合区内二三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卫生机构组建联合体。进一步完善现有医联体模式,包括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与中山医院青浦分院、中山医院青浦分院与区朱家角人民医院、复旦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与区中医医院、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与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合作模式。在人才共享、技术支持、检查互认、上下转诊、导师培养等方面进一步合作;到2020年,发挥市级三级医院引领作用,区级医疗中心为支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基础,形成较为科学的分工协作机制和较为顺畅的双向转诊机制。2 .组建区内“1+X”医联体。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为主体单位,联合区域内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以人才共享、
6、技术支持、检查互认、处方流动、上下转诊、健康管理等为重点进行合作,组建人财物统一管理的紧密型医联体,或以技术支持、双向转诊为重点的松散型医联体。推进中山青浦分院、朱家角人民医院和青西三镇紧密型区域医联体试点,探索医联体医保总额付费。在中心城区组建微型家庭医生工作室,通过全专结合建立微家医团队,探索错时服务、延伸服务等工作模式。到2020年,区内所有公立医院和政府办医疗机构全部参与医联体建设。3 .组建专科(专病)联盟和跨区域专科联盟。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等市级三级专科(或综合)医院和中山医院青浦分院为主体单位,充分发挥医院专科优势,在区域内组建中医、儿科、妇产科、肿瘤、
7、糖尿病等特色专科联盟,充分发挥市级重点专科(学科)带动作用,提高区域内专科重大疾病的救治能力,探索建立专科疾病分级诊疗模式。加强与复旦儿科医联体的内涵建设,到2020年,区域专科联盟基本组建完成。4 .组建远程医疗协作信息化平台。由区卫生健康委牵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搭建平台,应用“互联网+”技术,为区域内二级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远程医疗、教学、培训、转诊等服务,最大限度提高优质医疗资源的可及性和利用效率。到2020年,远程医疗协作信息化平台基本覆盖全区所有公立医疗机构。(二)建立医联体组织架构,明确医联体主体单位和成员单位功能定位及工作职责。在医院层面探索成立医联体理事
8、会,制定章程,明确责任、权利和义务,完善医疗质量管理、双向转诊、绩效考核、收入结算与分配等制度。主体单位负责医联体日常运行管理,对成员单位进行管理指导、技术帮扶、质量控制和人员培训,做好成员单位疑难危重患者的会诊和上转救治。成员单位承担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和慢性病管理工作,做好医联体内上级医疗机构稳定期和康复期患者的下转治疗。(三)建立医联体内分工协作和管理机制。医联体内要统筹医疗、信息、设备、专科技术等资源,主体单位针对成员单位需求,通过专科共建、临床带教、业务指导、教学查房、科研和项目协作、人员交流等形式,推广临床路径、诊疗指南、新技术、新项目,普及中西医基层适宜技术和慢性病防治技术。在统
9、一质控标准、确保医疗安全的前提下,推进医联体内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医联体内组建和完善医学影像中心、临床检验中心、心电诊断中心等优质资源共享平台,满足医联体内各成员单位需求。医联体理事会建立运行考核机制,确保医联体规范运行。(四)建立医联体内分级诊疗机制。医联体根据疾病分级诊疗的标准和规范,结合实际,制定内部双向转诊标准,建立转诊转院备案制度,重点畅通上下转诊通道。医联体各成员单位定期公布医疗服务信息,有序引导患者到基层首诊。医联体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落实首诊负责制,对符合上转条件的患者按规定程序引导、协助转诊。(五)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通过医联体,进一步支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鼓励家庭医生引导居
10、民优先选择医联体内医疗机构进行“1+1+1”签约。医联体内二三级医疗机构要加大对“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居民的资源支撑力度,确保签约居民在享有“1+1+1”签约优惠政策同时,获得医联体内“优先预约、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与优先会诊”等便捷就医服务。强化家庭医生可配置利用的服务资源,提升签约服务获得感。医联体内二三级医疗机构要设立专门部门,负责对家庭医生的联系、对接与支持。(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区内二三级医院引领作用,加大二三级医院技术输出和管理输出力度。通过专科共建、临床带教、教学查房、进修培训、联合科研等多种方式,强化二三级医院对下级医疗机构的技术支撑,加强对下级医
11、疗机构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逐步提升医联体内常见病诊疗水平。通过二三级医院直接托管下级医疗机构,或长期派员担任下级医疗机构管理人员或科主任,提高下级医疗机构管理水平。(七)构建慢性病“医防融合”全程健康管理体系。加强本区脑卒中、糖尿病预防和诊治体系建设。落实三、二级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慢性病综合防控体系中的功能定位和具体职责,对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重点慢性病,开展早期筛查和有序分诊、规范化诊疗和随访、自我教育管理、危险因素干预的全程健康管理,做到“防、治、康、护、保”相衔接、相结合。(八)完善卫生信息化平台建设。积极探索“互联网+医疗”服务,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动分级诊疗信息平台
12、和远程医疗平台建设,充分整合区域医疗资源,实现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连续记录和信息共享,优化转诊流程,简化转诊手续,实现医联体成员单位之间在线快速会诊、转诊。建立完善远程医疗收费和支付政策,促进远程医疗服务可持续发展。五、保障措施(一)落实政府办医主体责任。加大政府投资支持力度,包括基本建设、人才配备、政府补贴等,加快补齐医联体发展短板,提高区域内疑难重症诊疗能力、医院综合诊疗能力以及远程医疗协作水平,推动医联体更好地在基层发挥作用。落实公立医院投入政策,建立财政补助资金与绩效评价结果挂钩机制。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产权归属保持不变,按照原渠道拨付财政补助经费。鼓励医联体通过技术支援、人才培养等
13、方式,吸引优质社会办医疗机构加入并发挥作用。(区卫生健康委、区人力社会资源保障局、区财政局负责)(二)发挥医保和价格政策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医保政策对医疗服务行为和患者就医的引导作用。在市医保探索政策前提下,合理拉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区内医院和市级三级医院间起付线和报销比例差距,增强在基层看病就医的吸引力。对未按转诊程序就医的患者降低报销比例,对符合规定的医联体内转诊住院患者连续计算起付线,引导患者有序就诊。适应双向转诊需求,完善医保工作流程,提高相关手续办理的便捷性。探索对纵向合作的医联体等分工协作模式实行医保总额付费等多种付费方式,建立“合理节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激励约束机制,并制定相
14、应的考核办法。引导医联体内部形成顺畅的转诊机制,促使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扩大按病种收费范围,将按病种收费标准与分级诊疗病种目录相衔接,引导患者合理就医,引导医疗机构落实功能定位。(区医保局、区卫生健康委负责)(三)完善人事管理和激励机制。完善与医联体相适应的绩效工资政策,合理确定医联体薪酬水平和绩效工资总量,在医联体内统筹各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薪酬分配,健全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的分配激励机制,向关键和紧缺岗位、高风险和高强度岗位、高层次人才、业务骨干和做出突出贡献的医务人员倾斜,向急需且专业人才短缺的专业倾斜,重点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上级医院参与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医务人员倾斜
15、,统筹考虑医务人员加班、值班、巡回医疗等情况。落实医联体和医疗机构用人自主权,实行按需设岗、按岗聘用,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灵活用人机制。创新人事管理制度,完善与医联体相适应的职称晋升办法,实行科学评价,适当向指导和参与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倾斜。(区卫生健康委、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财政局负责)(四)建立适宜的绩效考核机制。研究制定医联体考核指标体系,强化考核和制度约束,重点考核医联体技术辐射带动情况、医疗资源下沉情况等,将三级医院医疗资源下沉情况、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协作情况以及基层诊疗量占比、双向转诊比例、居民健康改善等指标纳入考核体系,引导三级医院履行责任、完善措施,主动帮扶
16、基层医疗机构,切实发挥引领作用,引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积极参与。考核评价结果作为医院等级评审、复核和人事任免、评优评先等重要依据,与医联体、医疗机构绩效工资总量、财政补助资金以及医务人员绩效工资、进修、晋升等挂钩。(区卫生健康委、区人力社会资源保障局、区财政局负责)六、组织实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在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成立由区卫生健康委、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区财政局、区医保局、区科委等共同组成的医联体改革工作小组(以下简称“工作小组”),负责制定相关政策,开展对医联体改革工作的督导、考核和评估。工作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卫生健康委,承担具体工作。(二)明确部门职责。区卫生健康委要
17、加强对医联体建设的监管,加强区域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的引导和医疗资源整合,完善有利于医联体运行的卫生人才培养和使用、学科和专科建设等相关政策,做好向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备案工作。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要完善人员保障和激励机制,研究与医联体相适应的绩效工资政策,健全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的分配激励机制。区财政局要按照规定,落实财政补助政策。区医保局要加强医保医疗服务监管,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区科委要给予医联体科研优惠政策,促进医联体发展。(三)严格督查评估。区卫生健康委要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专题调研、专项督查,定期评估,及时总结不同模式医联体建设经验,了解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针对
18、性的提出改进建议;建立医联体效果评估机制和绩效考核方法,设立专人负责,掌握转诊病人数量、转诊过程流畅度、检验互认、诊疗效果、患者满意度等情况,通过综合评估质量、安全、效率、经济与社会效益等因素,重点考核主体单位资源下沉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提升情况,严格落实责任制和问责制,增强医院帮扶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的动力;严格按照既定的时间节点,明确工作目标及进度要求,建立任务台账,加强跟踪指导,强化督办落实、定期通报,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改革任务。(四)强化宣传培训。开展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和医务人员的政策培训,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充分发挥公共媒体作用,加强对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建设的宣传,提高社会认可度和支持度,引导群众改变就医观念和习惯,逐步形成有序就医格局。各医疗机构要将开展医联体建设作为下一阶段落实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根据本实施意见的要求,制定实施方案,建立完善医联体的组织管理架构和运行机制,具体落实各项工作。青浦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室2019年4月15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