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国开电大行管本科《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1月国开电大行管本科《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4年1月国开电大行管本科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八)。A利益B.权力C.公共D.权威2 .公共政策主体的核心力量是(D)。A.立法机关B彳亍政机关C.司法机关D.执政党3 .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就形成了(八)。A.社会问题B.公共问题C.集体问题D.个人问题4.从系统论角度看,(八)可看做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和政策环境三者不断进行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换,由信息、咨询、决断、执行和监控等子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A.公共政策B.公共政策主体C.公共政策客体D.公共政策主体能力5 .荷兰经济学家(D)是最早试图对政策
2、工具加以分类的学者。A.萨拉蒙B.罗威C.林布隆D.科臣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美国学者罗杰科布的政策议程模型分为(BCD)。A.多源流分析模型B.外在创始模型C.动员模型D.内在提出模型7 .公共选择决策模型理论基于的基本假设包括(ACD)。A.经济人假设8 .政治人假设C.交易政治学假设D.方法论的个人主义假设8 .制订执行计划遵循的原则(ABC)。A.客观原则B.弹性原则C.统筹原则D.多数原则9 .韦唐博士从政府干预的实质结果入手,按照组织者的不同将评估模式分为(BCD)。A.环境模式B.效果模式C.经济模式D.职业化模式10.公共利益的重要作用体现在(ABCD)。A
3、.政治领域的合法性功能B.经济领域的意识形态功能C.社会领域的凝聚性功能D.法律领域的限权和授权功能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1 .知识化:是指知识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和资源,被人们吸收、创新,转化利用,从而提高个人素质,改变生产生活方式,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历史过程。知识化是经济发展的基础,而经济则又成为知识化的重要载体。12 .层级分析:层次分析法是将决策问题按总目标、各层子目标、评价准则直至具体的备投方案的顺序分解为不同的层次结构,然后用求解判断矩阵特征向量的办法,求得每一层次的各元素对上一层次某元素的优先权重,最后再加权和的方法递阶归并各备择方案对总目标的最终权重,此最终权重最大者即
4、为最优方案。13 .政策方案规划:政策方案规划就是公共权力机关针对特定的政策问题,依据一定的程序和原则确定政策目标、设计政策方案并进行优选抉择的过程。14 .事实标准:事实标准是指非由标准化组织制定的,而是由处于技术领先地位的企业、企业集团制定(有的还需行业联盟组织认可,如DVD标准需经DVD论坛认可),由市场实际接纳的技术标准。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5 .简述第三部门(公益机构)志愿失灵的主要表现。答:第三部门(公益机构)志愿失灵的主要表现:Q)慈善不足:公益活动所需要的开支与能募集到的资金之间存在巨大缺口。(2)慈善活动的狭隘性:公益活动受益对象往往只是某些特定的社会群体。(
5、3)慈善组织的家长作风:公益机构的服务对象属于弱势群体,容易助长慈善组织董事会成员的家长作风。(4)慈善组织的业余性。慈善机构中的多数志愿者都没有受过工作培训,普遍缺乏专业知识。16 .简述政策执行过程的阶段。答:(1)政策执行的准备阶段,包括进行政策宣传、加强政策认知、制订执行计划、进行物质准备和做好组织准备等活动环节。(2)政策执行的实施阶段,包括政策实验、全面推广、指挥协调和监督控制等活动环节。(3)政策执行的总结阶段,包括政策执行效果评估、追踪决策等活动环节。17简述利益的内涵。答:(1)利益的实质是资源与条件,它具有客观性;(2)利益为人的生存享受和发展所需,它具有主观需求性;(3)
6、资源的表现形式既有物质也有精神,因而必然存在物质利益与精神利益;(4)利益满足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是不言而喻的,而满足人的享受需要,似乎有人不想涉及但这是千真万确的;(5)条件作为利益的一种特殊形式,应受到人们的足够关注。五、论述题(25分)18.试述公共政策学科的发展历程。要点提示:(一)创建阶段。公共政策学的创建和两次政策争论及一次学术讨论会有关。(二)形成时期。西方公共政策学进入正式形成阶段的标志是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教授叶海卡德罗尔写出了被称为公共政策科学“三部曲”。(三)自我批判时期。第一,加强政策价值观或公共政策与伦理关系问题的研究。第二,加强政策效率和比较公共政策方面的研究。
7、第三,开展政策信息多元化方面的研究,强调政策学家与政治家合作。(四)拓展新的研究方向时期。20世纪90年代,西方公共政策的研究主要表现出两种趋势。一种趋势是对原有的研究主题进行深化;另一种趋势是拓展新的研究方向。关于对原有主题的深化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问题上:一个问题是公共政策的伦理、价值;另一个问题是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的关系。答:公共行政学家列夫林指出,政策科学运动是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发展乃至美国社会发生的一场无声的革命。公共政策科学在西方经历了创建、形成、自我批判反思和拓展新的研究方向等几个阶段。第一,创建阶段。政策科学一词是由哈罗德拉斯韦尔和丹尼尔勒纳在1951年出版的政策科学:近来在范畴和
8、方法上的发展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第二,形成时期。西方公共政策学进入正式形成阶段的标志是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莱大学教授叶海卡德洛尔在1968年至1971年旅居美国期间,写出了被称为公共政策科学”三部曲的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1968)、政策科学探索(1971),政策科学构想(1971)o第三,自我批判时期。1986年,德洛尔在其新著逆境中的政策制定中,探讨了政策科学在近二三十年来的发展,提出了政策科学需要在十四个方面加以突破。第四,拓展新的研究方向时期。20世纪90年代,西方公共政策的研究主要表现出两种趋势。关于拓展新的研究方向,也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增强公共政策的应用性;二是加强理性意识形态,由传统的政策决策研究转向政策调查研究。在开辟新的研究领域方面,公共政策学家将研究的兴趣转向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如电脑犯罪、信息政策、试管婴儿、温室效应等。因为这些新的社会公共问题既是对人类的挑战,也是对公共政策研究的挑战。不少研究者感到单靠以往的纯客观研究方法不能完全解决这些问题,还必须采取以后实证主义为主体的主观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