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舒东路地铁站基坑监测方案.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983036 上传时间:2024-02-2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516.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舒东路地铁站基坑监测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大舒东路地铁站基坑监测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大舒东路地铁站基坑监测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大舒东路地铁站基坑监测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大舒东路地铁站基坑监测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舒东路地铁站基坑监测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舒东路地铁站基坑监测方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武汉市轨道交通2号线南延线大舒东路站及大秀区间施工监测监测技术方案编制:审核:批准:XX公司2016年8月30日第一章工程概况11、工程概况11.1 车站平面位置及规模12、周边环境22.1 大舒东路站周边环境22.2 大秀区间周边环境23、施工监测目的及监测重点33.1 监测目的33.2 监测重点3第二章设计要求及规范依据51、设计要求52、监测方案编写依据5第三章监测点布设及监测方法61、监测内容62、监测点布设、观测方法62.1 围护结构水平位移、沉降62.2 围护结构变形82.3 支撑轴力92.4 地面沉降监测112.5 围护结构体应力监测132.6 立柱沉降监测132.7 地下管线沉

2、降、位移监测132.10 区间监测17第四章监测频率191、监测频率192、应急措施19第五章现场安全巡视工作要求211、现场安全巡视工作范围212、现场安全巡视内容212.11 工工况212.12 护结构212.13 边环境222.14 测设施223、现场安全巡视频率224、现场安全巡视工作实施方法22第六章控制标准与险情预报231、确定预警值232、险情预报25第七章监测工作的组织机构及质量保证措施261、组织机构262、主要工作人员简表263、监测管理保证措施273.1 质保规定273.2 作业规范273.5 应急预案29第八章安全生产规程30第一章工程概况1、工程概况1.1车站平面位置

3、及规模武汉市轨道2号线南延线起于2号线一期工程的光谷广场站,沿线主要经过珞喻路、佳园路、流芳火车站、黄龙山路、光谷大道、高新六路等,覆盖了光谷步行街、华中科技大学、光谷创业街、光谷金融港、武汉传媒学院、武汉交通学校等商圈、学校、居住区和众多高新企业区,能够方便光谷地区广大城市居民、高校师生和就业人员的出行,连接了流芳火车站等大型客运交通枢纽,可实现城市内外交通的有效衔接,2号线南延线的建设可有力支撑东湖开发区东扩的发展战略。2号线南延线线路长13.444km,均为地下线,沿线设站IO座。大舒东路站为2号线南延线工程的第7个车站,位于武汉市东湖高新开发区,沿光谷大道南北向布置,车站主体位于光谷大

4、道偏东。大舒东路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右DK36+149.000;车站起点里程:右DK36+028.900;车站终点里程:右CK36+378.900;全长350n图:大舒东路站站位图大舒东路站秀湖站区间里程范围为右DK36+378.900右DK37+653.300、左DK36+378.900左DK37+653.300,右线全长1274.64Om(含长链0.239m)、左线全长1274.714m(含长链0.314m)。线路从大舒东路站出发,沿光谷大道敷设,沿路中走行与秀湖站相接。沿线侧穿地质调查中心(碎8)下穿光谷金融港人行通道、上穿远期17号线区间,区间采用盾构法施工。2、周边环境2.1 大舒东

5、路站周边环境2号线南延线从黄龙山路转至光谷大道后,在光谷大道与三环交汇以南设置大舒东路站。车站沿光谷大道南北向布置。光谷大道规划道路红线宽为60m、大舒东路规划道路红线宽为20m。大舒东路西侧地块主要为当代国际花园等居住小区,小区距离地铁开挖线大于60米,在三倍基坑开挖深度之外;大舒东路东侧主要为工业用地,东南侧有部分商业用地,均距离较远。车站周边主要以住宅及厂房为主,东侧有光谷金融港人流。因此远期居住客流和厂区及光谷金融港职工上下班客流将会成为本站的主要客流。2.2 大秀区间周边环境本区间隧道主要在城市建成区穿行,建(构)筑物众多,包括侧穿多栋房屋建筑及地下人防工程,沿线主要的建筑物统计见下

6、表:大秀区间沿线的主要建筑物一览表编建(构)筑物名称对应线路里程层数结构及基础类型、深度与区间结构关系1地质调查中心见总图8区间隧道侧穿,隧道顶最小覆土厚度约15.0m,人工挖孔墩,墩底埋深距离隧道外皮约4.38m,9-10m2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见总图20区间隧道侧穿,隧道顶最小覆土厚度约19.0m,暂无基础资料。距离隧道外皮约12.27m,3光谷金融港1见总图15区间隧道侧穿,隧道顶最小覆土厚度约18.0m,暂无基础资料。距离隧道外皮约13.2m,4光谷金融港2见总图15区间隧道侧穿,隧道顶最小覆土厚度约18.0m,暂无基础资料。距离隧道外皮约17.67m,5盾构区间下穿地下管线见管线

7、图雨水管2根砖1/碎1尺寸均为5000x2200埋深4.8m3、施工监测目的及监测重点3.1 监测目的1)验证支护结构设计,指导基坑开挖和支护结构的施工。必要时对设计方案或施工过程进行修正,从而实现动态设计及信息化技术施工。2)保证基坑支护的安全。支护结构在破坏前,往往会在基坑侧向的不同的部位上出现较大的变形,或变形速率明显增大。如有周密的监测控制,有利于采取应急措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或减轻破坏的后果。3)总结工程经验,为完善设计分析提供依据。3.2 监测重点监测是围护结构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得以实现的依托。在施工中依据由施工现场和监测结果反馈的信息,对围护结构的设计作出调整,使最终的围护方案

8、达到既安全又经济。1、监测范围:本车站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基坑开挖深度大,结合基坑周边环境特点,确定施工监测范围为13H(H-基坑开挖深度)范围内的建筑物均需进行监测。2、监测对象:本车站监测对象为基坑支护结构与周边环境。基坑支护结构监测对象包括围护墙、支撑等;周围环境监测对象主要为工程周围地表土体、地下水、建筑物、地下管线、城市道路及其他市政基础设施。3、监测方法:基坑监测以获得定量数据的专门仪器测量或专用测试元件监测为主,以现场目测检查为辅。监测项目、测点布设、监测周期及频率及控制标准详见设计图纸。观测点的布置应能满足监测要求。各监测项目在基坑施工影响前应测得稳定的初始值,且不少于两次。当

9、变形超过有关标准或场地条件变化较大时,应加密观测;当大雨、暴雨或基坑边载条件改变时应及时监测;当有危险事故征兆时,应连续观测。第二章设计要求及规范依据1、设计要求本基坑根据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JGJ120-2012)规定,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基坑施工必须按该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的要求执行。本项目监测依据国家标准为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国家标准GB50497-2009)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911-2013),基坑监测必须按该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执行。D量测数据必须完整、可靠,对施工工况中基坑的变形、受力等应有详细描述,使之真正能起

10、到施工监控的作用,为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2)测试单位应能根据对当前测试数据的分析,较好地预报下一施工步骤地层、支护的稳定与受力情况和地表沉降等。3)所有测点均应反映施工中该测点受力或变形等随时间的变化,即从施工开始到完成、测试数据趋于稳定为止。4)监测单位应及时向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提供量测报告,内容包括:测点布置、测试方法、经整理的量测资料、反分析的主要成果、结论及建议、量测记录汇总等。同时,施工过程中监测单位应及时提供对监测资料的判断,必要时修正设计和施工参数。5)承担监测工作的单位应拥有专业的测试队伍和设备,掌握先进的测试数据处理系统及分析技术与软件,具有大型地下工程测

11、试经验。6)其它要求参照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和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在车站围护结构施工及基坑开挖过程中,必须对邻近建筑物基础沉降、变形、倾斜、裂缝等进行全方位监测。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应对临近道路、周围建筑物(进行沉降监测及对围护结构顶面水平位移、墙体变形、支撑轴力、墙体钢筋应力和钢支撑轴力进行全方位监测。如发现异常应立即停止下一道工序施工,连续监测并采取相应措施,同时通知业主。监理及设计单位共同研究处理,确保施工安全。2、监测方案编写依据本监测方案主要依据以下几种规范和文件编写:(1)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JGJ120-2012)(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

12、6-2007)(3)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5)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6)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911-2013)第三章监测点布设及监测方法1、监测内容结合设计要求和规范文件,考虑到本基坑工程周边环境的性质和本基坑的安全等级(一级),确定本深基坑工程的监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车站监测(1)围护结构水平位移、沉降(2)围护结构变形(桩体测斜)(3)混凝土支撑、钢支撑轴力(4)地面沉降监测(5)围护结构体应力监测(6)立柱沉降监测(7)地下管线沉降监测(8)建筑物沉降倾

13、斜裂缝观测(9)基准点联测二、盾构区间监测(1)地表沉降监测(2)拱顶沉降(3)地表隆起(4)建筑物沉降、倾斜(5)管线位移沉降(6)管片变形2、监测点布设、观测方法监测点的布点原则,要能够充分控制监测对象的变形状态,监测点的数目依据监测对象的变形特征和规范及设计确定。2.1 围护结构水平位移、沉降测点布置:围护结构水平位移沉降点沿桩顶按20m间距布设,基坑分段开挖,在开挖处的冠梁浇筑混凝土后,采用冲击钻在对应桩号处冠梁上成孔,然后安装位移监测点。监测点采用统一规格(巾18,20cm)的钢质监测点,用钢锤打入孔中。监测报告中说明。同时位移监测点可以作为沉降监测点使用。位移、沉降监测点(单位mm

14、)监测点式样钻孔安装在监测点处标示监测点号,并明示“请勿碰动”。监测点根据现场施工进度分批布设,注意加强保护和对施工人员进行宣传教育。如果监测点被破坏或者松动,及时进行处理,并在监测报告中说明。量测原理及计算:采用极坐标法测量。坐标系采用独立坐标系,通过测量距离与方位角,求出各点位的坐标,平差后推算得到桩顶向基坑内水平矢量位移值。采用1”全站仪,观测1个测回,采用南方平差易2002平差软件进行角度和距离平差,按照平差后的成果,计算垂直基坑边的矢量值,和前次矢量值比较,得出本次位移值。沉降监测用利用沿线已有的水准控制点,将基准点、工作基点按一等变形观测要求进行联测,组成沉降监测控制网。关键建筑物

15、按照一级沉降监测精度进行观测。其他建筑物、道路、地下管线、围护桩顶部沉降采用二级沉降监测精度进行观测。测量仪器及精度:位移监测基准网与现有控制网联侧,布设成为大地四边形控制网,位移监测点布设为支导线。控制网则按一级导线要求实施,水平位移监测采用极坐标观测法进行监测,监测精度符合二级变形观测精度要求,仪器采用1”级全站仪。沉降监测采用天宝DlNl型电子水准仪与水准尺,水准测量控制网联测采用一级水准要求施测,测量路线按实际情况可取闭合或附合水准。水平位移监测精度(工程测量规范)工程监测等级一级二级三级监测点坐标中误差(mm)0.60.81.2竖向位移监测精度工程监测等级一级二级三级监测点测站高差中

16、误差(mm)0.61.21.52.2 围护结构变形测点布置:在基坑围护结构内安装测斜管,沿基坑纵向每20m布设。深度等同围护结构长度。测斜管在钢筋笼制作完成后开始布设。测斜管材料为巾70PVC管,管内设有测量槽,管外设有连接槽和连接件。将测斜管拼接后放入钢筋笼迎土侧,并按0.5m左右间距用扎丝或者扎带固定,顶底用盖子封堵,并保证测量槽与基坑边垂直。钻孔灌注桩测斜管安装量测原理与计算:测斜仪量测的原理:根据探头下滑动轮作用点相对于上滑动轮作用点的水平偏差可以通过仪器测得的倾角。计算得到。测斜仪测斜仪工作照片测量仪器及精度:测斜仪器采用CX-06A型测斜仪,测斜仪探头置入测斜管底后,待探头接近管内

17、温度时再量测,竖向每Im量测一个点,每个监测点正反观测2次。测斜仪的观测数据利用软件CX-06A测斜仪数据处理程序进行数据处理,计算出各点的位移量,并绘制测斜曲线图。测斜孔安装完成后,应测定初始值,初始值连续测定2次,取稳定平均值作为初始值。每次观测完毕后,应将测斜管口密封,防止泥沙和异物进入。如果测斜管内有泥沙异物堵塞,应及时清理。测量精度每50Omm测管0.02mm02.3 支撑轴力该项测试主要用于了解在基坑开挖及结构施工过程中钢支撑的轴力变化情况,结合围护体的位移测试对支护结构的安全和稳定性做出评估。支撑分为两种,一种是混凝土支撑,一种是钢支撑。混凝土支撑采用钢筋计测定轴力值,钢支撑采用

18、轴力计测定轴力值。测点布置:支撑分混凝土支撑和钢支撑两种,钢支撑每个测点由1个轴力计安装在钢支撑顶端受力。混凝土支撑每个测点由2个钢筋计组成,对称布设在混凝土支撑钢筋笼的两侧。所有轴力计须在施加预应力之前就安装在支撑上,支撑加上之后,测量其初读数。钢支撑轴力计安装示意图混凝土钢筋计安装示意图二二.二二. 一f.,.L量测原理与计算:对于振弦式表面应变计由一根张拉并固定在两支座之间的钢弦,其自振频率/与钢弦应力。的关系式为:式中L钢弦的有效长度;P钢弦的材料密度。则作用在两支座之间的应变量为=K(fi2-f.2)式中被测物体的应变量();K标定系数(/HZ2);f在应变下的钢弦自振频率(HZ);

19、fo无应变下的钢弦自振频率(HZ);轴力计须在支撑安装后施加预应力前安装好,至少测量2次,取其稳定值作为初始读数。混凝土支撑根据钢筋计频率读数计算所测截面受力。钢支撑根据反力计算出所测钢支撑截面的内力。频率读数仪器量测精度LOHz,计算支撑受力拉、压力值精度OJKNo2.4 地面沉降监测测点布置:地表沉降点沿车站纵向每20米左右进行布设;具体位置根据现场情况确定,并布设成断面形式,利于沉降数据分析。测点材质为d)18钢筋,长度500mm,直径UOmm,上部设有对中标志(只做沉降观测的话顶部磨圆即可),监测点应埋设在路面硬化层下方土层。地面沉降监测点条码尺电子水准仪量测原理及计算:利用水准仪提供

20、的水平视线,在竖立在基点与地表沉降监测点上的水准尺上读数,以测定两点间的高差,并与初始高差进行比较,从而得到该监测点的沉降值。沉降监测控制网布置成水准闭合环,并按照二级水准观测要求进行观测。测量仪器及精度:天宝DlNl型电子水准仪与条码水准尺。水准测量按二级水准施测,水准测量误差V0.5mm,测量路线按实际情况可取闭合或附合水准。2.5 围护结构体应力监测测点布置:在围护结构钢筋笼外侧主筋上设置钢筋计,在标高分别为桩顶以下6m和12m设置一个测点,每个钢筋笼埋设4个钢筋计(图中所示士压力为选测项目)。桩体钢筋计安装示意图测点埋设:在钢筋笼绑扎后,将一根主筋相应长度截下30Cm段,然后用焊机把钢

21、筋计和连接杆焊在原部位,代替截去的部分。记下钢筋计编号和位置。注意将导线集结成束钢筋绑扎好,线露头端部保护好。量测原理及计算:桩钢筋应力量测使用频率计,根据钢筋计的频率一一轴力标定曲线可将量测数据直接换算出相应的轴力值,根据钢筋的直径可换算出钢筋应力,并可根据截面形状等用钢筋混凝土理论算出所测截面的内力。2.6 立柱沉降监测测点布置:在基坑内选取受力变性较大、基坑中部、多根支撑交汇处、地质条件复杂处的立柱作为监测对象,布设立柱沉降监测点。沉降点材质选取巾18安装在立柱上方支撑上,亦可直接采用立柱上部特征点,做好标志,直接测量立柱的沉降量。量测原理与计算同地面沉降监测测点布设管线沉降监测点布置在

22、管线的节点、转角点和变形曲率较大的部位,监测点的平面间距20m左右,并延伸至基坑开挖深度1-3倍范围内的管线。其中供水、煤气等压力管线根据情况设置为直接监测点,在无法埋设的直接监测点的部位,可设置为间接监测点。直接监测点布设方法为套管法,用一根硬塑料管或者金属管打设或者埋设于所测管线顶面与地表之间,量测时将测杆放入埋管内,再将标尺搁置在测杆顶端,只要测杆的放置位置固定不变,测试结果就能够反映管线的沉降变化。套管法地下管线沉降监测点间接法可以直接将钢筋打入管线上方,钢筋底部接触到管线顶面而不打破管线。钢筋顶部露出地面,便于观测。间接法地下管线沉降监测点2.8建筑物沉降、倾斜观测测点布置建筑物沉降

23、监测点布设在建筑四角、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且每侧不少于3个监测点。建筑物倾斜监测点布设在建筑物外立面顶底角上,上下对应布设,且上下监测点布置在同一竖直线上。观测方法倾斜观测采用全站仪进行观测,根据现场情况,主要采用差异沉降法和投点法进行观测。差异沉降法倾斜观测差异沉降法:在矩形建筑物四角设置沉降监测点(Al、A2、A3、A4),量取建筑物高度h,AKA2间距s,通过沉降观测,可以计算Al与A2沉降差异d,则建筑物倾斜率a=d*hs,建筑物倾斜度b=arctan(ds)0依次类推,其他四角的倾斜度均可以通过该式计算。投点法:投点法建筑物倾斜观测通过全站仪提供的铅垂线,将建筑

24、物顶角投影到地面底角点,量取顶底不对应值d,并测量建筑物高度(顶角到投影底角的距离)h,计算建筑物倾斜率a=dh.建筑物倾斜度b=arctan(dh)。裂缝调查是基坑监测前期重要的基础工作,调查的对象包括1.基坑周围地下管线(煤气管道,供、排水管道,电力管线);2.基坑周边的建筑物裂缝;3.基坑周边地上电线杆;4.基坑影响范围内重要建(构)筑物、文物等。调查的手段包括拍照、制作裂缝标示和编号、录像等等。并整理成调查报告,作为以后处理纠纷的依据。基坑施工过程中随时对裂缝进行调查,发现裂缝即做好记录,并做好观测标识进行观测。建筑物裂缝选择有代表性的裂缝进行布设,当原有裂缝增大或者出现新裂缝时,应及

25、时增设裂缝监测点。每条裂缝的监测点至少布设2个,设置在裂缝的最宽处和裂缝末端。裂缝监测点材质使用钢片,固定在裂缝两边,钢片上刻有测量标志。裂缝观测采用精密钢尺,观测精度0.5mm。监测基准点分为永久基点和工作基点,永久基点布设在距离基坑3倍开挖深度外通视良好的位置,共计布设永久基准点4个。G1G4为位移监测永久基准点,布置位置详见布点示意图。工作基点4个布设在基坑四周,相对稳定和便于观测的位置,根据现场位置实地布设。在支护结构施工和基坑开挖过程中,施工单位应采取措施避免施工对监测点的破坏和隐蔽。监测过程中经常巡视,发现监测点被破坏和隐蔽后,及时在原处重新布设,原处不能布设时,须换位置布设,并及

26、时测定初次观测值,考虑到数据的连续性,其点号须采用原先的点号,其观测值经换算后采用原先点的观测值,并在监测报告中加以说明。各监测在布设完成后进行初始数据的观测,各观测项目均观测23次,取其平均值做为起始数据。2.10区间监测区间监测内容如下:(1)地表沉降隆起监测区间地表沉降监测断面图:地面沉降观测点布置平面图(监测断面-15)区间长度约为1274m,其中始发端和接收段监测断面按照间距20m布设,自然段按照间距30m布设,每个监测断面布设监测点9个。共计布设监测断面46个,监测点共计414个。(2)拱顶沉降每个隧道内监测断面设置拱顶沉降点1个,共计设置拱顶沉降点46个。(3)建筑物沉降、倾斜大

27、秀区间侧穿建筑物4栋,每栋布设监测点4个,共计布设监测点16个。(4)管线位移沉降大秀区间下穿高新四路地下管线1处,共计布设地下管线监测点10个。(5)管片变形管片收敛点共计设置46个监测断面。每个监测断面布设1对收敛监测点。共计布设管片收敛点92个。监测点清单(车站基坑)监测项目布点数量型号1.围护结构水平位移、沉降3818mm观测点2.围护结构变形(桩体测斜)3870mm测斜管3.混凝土支撑、钢支撑轴力43套钢筋计、混凝土应变计、表面应变片4.地面沉降监测9018mm观测点5.围护结构体应力监测18套25钢筋计6.立柱沉降监测34)18钢筋7.地下管线沉降监测384)18钢筋8.建筑物沉降

28、倾斜裂缝观测12沉降26点、裂缝预计26点9.基准点联测425mm观测点监测点清单(区间监测)监测项目布点数量型号1.地表沉降隆起监测46*918mm观测点2.拱顶沉降4618mm观测点3建筑物沉降、倾斜1618mm观测点4管线位移沉降1018mm观测点5管片变形9218mm观测点投入仪器清单序号量测项目测试元件和仪器投入仪器数量1沉降LaiCa-DNA03水准仪,条码水准尺1台2位移倾斜Nikon-Jl精密全站仪1台3建筑物裂缝游标卡尺1台4钢筋应力土压力轴力孔隙水压力SDP-Z振弦频率测定仪2台5测斜CX-06A型测斜仪1台第四章监测频率1、监测频率根据施工进度,在基坑开挖前将沉降监测点布

29、设完毕并进行初始数据的观测,并进行裂缝调查和记录。应力检测在各监测项目施工时按照要求和施工顺序在施工单位的配合下安装应力计,并进行数据观测。本工程涉及监测项目较多,各个项目对基坑安全反应的程度并不一致,因此分别设计各个项目的监测频率。各项目监测频率如下表:各监测项目频率项目监测频率(次/天)开挖深度围护结构施工期间开挖0-5m深开挖5-1Om深开挖IOm-底主体结构施工期间围护结构水平位移和沉降观测1/31/11/11/3基坑周边地表、建筑物等沉降、地下管线沉降1/151/31/11/11/3围护结构测斜1/61/11/11/6上体测斜1/31/11.11/3围护结构应力、土压力、孔隙水压力1

30、/61/11/11/6支撑轴力1/31/11/11/3裂缝监测1/71/71/71/7基点联测1/601/601/601/60现场巡视2111可根据监测点的变形情况适当地加大或减少监测频率,正常变形时应按照设定监测频率进行监测,当变形量达到或超过预警值时,应加密观测频率和加密布设监测点。当结构底板浇筑后,适当减缓监测频率,车站主体完成后结束观测。2、应急措施1 .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如果出现险情,应24小时值守,连续监测,及时提供监测报告。2 .在公司储备测量技术人员和仪器,在基坑出现险情时,可以组成两个监测队伍,不间断作业。3 .提供岩土工程技术咨询,并提供应急措施建议。第五章现场安全巡视工作

31、要求工程施工期间的各种变化具有时效性和突发性,加强对沿线周边环境及监测设施进行现场巡视检查是预防工程事故非常简便、经济而有效的方法。巡视检查工作主要以目测为主,配以锤、钎、量尺、裂缝仪、放大镜等工具以及数码相机等设备进行。该检查方法速度快、周期短,可及时弥补仪器监测不足。下述各项巡视检查项目之间大多存在内在的联系,其结合仪器监测工作,可以把定性、定量结合起来,更加全面地分析工程本体的安全性及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使业主及施工各方能能完全客观真实地了解工程安全状态和质量程度,作出正确的判断。巡视检查发现的任何异常情况均可能是事故的预兆,采取应对措施,避免出现严重后果。1、现场安全巡视工作范围现场

32、巡视检查工作主要针对工程本体、沿线周边环境及监测设施,其范围取从基坑边缘向外3倍开挖深度范围内的建构筑物。2、现场安全巡视内容2.1 施工工况1)开挖后暴露的地质情况与岩土勘察报告有无差异;2)基坑开挖分段长度、分层厚度是否存在超挖情况,与设计要求是否一致;3)基坑开挖坡度、开挖面暴露时间、施工工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4)基坑降水效果,包括抽降水控制效果、降水井位置、出水量及含沙量、变化情形及持续时间;5)基坑支护体系施作是否及时,支锚设置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6)地表积水。包括积水面积、深度、水量、位置、地面硬化完好程度、坡顶排水系统是否合理及通畅等。7)基坑周边地面有无超载情况,包括坑边荷载重

33、量、类型、与坑缘距离、面积、位置等。8)开挖至坑底标高后,坑底是否及时满封闭并进行基础工程施工。2.2 支护结构1)支护体系施作及时性情况,支护结构成型质量;2)冠梁、围楝、支撑有无裂缝出现;3)支撑、立柱有无较大变形及支撑发生脱开;4)止水帷幕有无开裂、渗漏;5)围护墙后土体有无裂缝、沉陷及滑移;6)基坑内有无涌土、流沙、管涌现象。2.3 周边环境(1)基坑施工影响范围内重要建筑物1)建(构)筑物开裂、剥落,包括裂缝宽度、深度、数量、走向、剥落体大小、发生位置、发展趋势等。2)地下室渗水。包括渗水量、发生位置、发展趋势等。(2)基坑下穿或旁穿的主要管线1)管体或接口破损、渗漏。包括位置、管线

34、材质、尺寸、类型、破损程度、渗漏情况、发展趋势。2)检查井等附属设施的开裂及进水。包括裂缝宽度、深度、数量、走向、位置、发展趋势、井内水量等。2.4 监测设施(1)基准点、监测点完好状况;(2)监测元器件的完好及保护情况;(3)有无影响监控观测工作的障碍物。3、现场安全巡视频率每次现场监测工作实施时同时进行现场安全巡视,遇以下情况应加密巡视频率:1)巡视检查时,工程本体或周边环境出现异常情况;2)监测数据连续三日达到变化速率监测警戒值;3)监控数据达到监测警戒值的累计值;4)线路周边其他工程项目出现险情时。4、现场安全巡视工作实施方法巡视检查工作主要以目测为主,配以锤、钎、量尺、裂缝仪、放大镜

35、等工具以及数码相机等设备进行。(1)对重要的周边环境对象,应在施工影响前采用图表、影像、视频等方式记录初始状况;(2)现场巡视按要求填写巡视成果表。第六章控制标准与险情预报1、确定预警值拟定合理的预警控制值是进行基坑安全性判别与控制的重要步骤,但是由于基坑形式、地质与周边环境的多样性、随机性,目前规范上对许多监测项目的报警数值还没有明确的标准,往往是给出一些拟定预警值的原则与方法。从总体上而言,目前拟定监测预警值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1)满足现行的相关规范、规程的要求,大多是位移或变形控制值;(2)对于围护结构和支撑内力,不超过设计预估值;(3)根据各保护对象的主管部门提出的要求;(4)在满

36、足监控和环境安全前提下,综合考虑工程质量、施工进度、技术措施等因素;(5)各项监测数据的允许最大变化量由设计方会同建设方、监理方等有关单位根据设计中考虑的安全储备度、工程重要性、周边环境保护等级等因素综合确定。本项目依据规范、有关规定及地下管线主管单位和设计单位提出的要求,以及工程施工可行性要求,拟对各监测对象提出报警值如下表:各监测项目报警值表序号项目报警值备注1基坑周围地表沉降坑周地表沉降变化率连续3天达到2mmd,地面累计最大沉降量达35mm,立即报警。设计要求2基坑周围建筑物沉降及倾斜建筑物的地基基础容许最终变形,砌体结构基础的局部倾斜小于0.002;框架结构相邻柱体的沉降差小于0.0

37、021;砌体墙填充的边排柱小于0.00071(1相临桩柱距离单位为mm);多层与高层建筑的倾斜,高度小于24米时,倾斜小于0.004,高度在24米到60米之间,倾斜小于0.003,高度在60米到100米之间,倾泻小于0.0025,高度大于100米,倾斜小于0.002;体型简单的高层建筑平均沉降小于200mm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3基坑周围地下管线沉降煤气管线:沉降达到20mm,或者连续3天变形速率达到2mmd,如果超过此限度立即报警;(2)供水、雨水管线、污水管线:沉降和水平位移超过30mm,或连续3天发展超过2mm,立即报警。设计要求4围护结构顶水平位移及沉降围护结构顶最大位移大于30mm,沉

38、降大于20mm或连续三天变形速率超过2mmd;立即报警。设计要求5墙体水平位移围护结构深层最大水平位移30mm,或变形速率连续3天达到3mmd时,或桩身有明显转折点,立即报警。设计要求6地下水位量测仅作参考设计要求7支撑轴力支撑轴力达到设计轴力的80%时,立即报警。设计要求8围护结构内力监测达到设计轴力的80%时,立即报警。设计要求2、险情预报监测数据超过预警值仅仅代表结构出现不安全的苗头或趋势,并不代表结构不安全,需要采取相应的工程措施。为了明确结构是否安全,分析造成不安全趋势的原因,拟定保证工程安全的施工措施,需要对监测数据进行进一步的进行分析,预测结构下一个施工阶段的变形与内力变化情况,

39、判断结构是否安全,对改变施工工艺与流程后的结构响应进行反馈。监测预警值信息反馈程序见下图。监测反馈程序框图第七章监测工作的组织机构及质量保证措施1、组织机构针对本工程监测项目的特点成立监测管理小组和专业监测组,监测管理小组由项目经理、总工程师及监测主管组成,监测项目经理由具有相应资质并有类似工程经验的监测单位承担,监测主管及人员由具有丰富施工经验,具有较高结构分析和计算能力的专职监测工程师担任。监测组在监测主管的领导下负责日常监测工作及资料整理工作。监测工作在总工程师直接领导下,并建立与设计、监理及业主的协调与联系,作到监测数据的及时上报,确保施工安全。金目负责人:XX项目技术负责人:XX监测

40、管理、数据分析员:XX沉降、位移监测组2人)应力应变组1人)面护结构变形、Q体侧向变形组2人)2、主要工作人员简表参加本项目主要工作人员简表表6-1序号姓名学历专业职称项目职务3、监测管理保证措施3.1质保规定要保证监测工程的质量,除了需要有先进的监测仪器设备及富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外,更重要的还应通过建立明确的责任制和检查校核制度来予以保证。为确保量测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连续性,特制定以下工作制度和各项质量保证措施:(1)监控量测小组与监理工程师密切配合工作,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报告有关情况和问题,并提供真实可靠的量测资料;(2)仪器在安装埋设的全过程中,对仪器、监测元器件和设备工艺等进行连续

41、性的检验,以保证其质量的稳定性,并作安装记录。组长负责监测工作的组织计划、外协及监测资料的质量审核(3)制定切实可行的监测实施方案和相应的测点埋设保护措施;(4)成立专门监测组承担施工监测,量测人员保持固定,保证资料的连续性;(5)仪器的管理采用专人专用,专人保养,专人校检的方法;(6)仪器设备和元器件在使用前均经严格的校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7)在监测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应的测试细则及相应的规范要求;(8)量测资料均应经现场检查、室内复核两道程序后方可上报;(9)量测资料的储存、计算、管理均采用计算机系统管理,进行信息化管理。3.2作业规范(1)五固定:固定观测人员;固定观测仪器;固定观测

42、水准尺;固定观测路线;固定观测方法。(2)每次观测之前将仪器露天放置30分钟。(3)烈口下观测使用测伞;温差变化较大时使用仪器罩。(4)常规水准观测顺序为后前前后。(5)在线路上预先量距,水准仪与水准尺之间的距离不超过50m,分别在水准尺和水准仪摆设处作相应标志。单程观测,首次观测、控制网复测以及各周期观测中的工作基点稳定性检测应进行单程双测站观测。凡超出规定限差要求的成果,均应进行重测。3.3报表内容监测技术成果包括当日报表、阶段性报告和总结报告,正常情况下,监测报告当日内提交,当监测数据达到预警值时,经过复核后立即电话通知,6小时内提供正式报告。当日报表包括包括:1.天气情况;2.各监测项

43、目本次测量值、单次变化值、变化速率和累计值。必要时绘制变化曲线;3.巡视检查记录;4.对监测项目应有的正常、预警判断性结论,分析和建议;5.其他工程工况。阶段性报告包括1)该监测阶段相应的工况、气象和周边环境概况2)该监测阶段的监测项目及测点布置图3)各项目监测数据的整理、统计以及监测成果的过程曲线4)各监测项目监测值的变化分析评价及发展趋势5)设计和施工建议等总结报告包括1)工程概况2)监测依据3)监测项目4)监测点布置图5)监测设备和监测方法6)监测频率7)监测报警值8)各监测项目全过程的发展变化分析及整体评述9)监测工作结论和建议3.4监控量测安全控制流程根据工程实际经验与相关规范规程要

44、求制定警戒控制标准F(设定:F=实测值/安全控制标准值)。安全控制标准值按设计提出为准则,必要情况下,可结合具体工程情况,经专家研讨会结果确定。根据监测过程中F的变化,建立三级预警管理制度。IlI级管理:FW0.7时,视为安全;II级管理:0.70.85时,为警戒状态,并立即通知业主单位、甲方、监理单位、施工方,实施补救措施。当达到I级管理时,应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必要的加强措施。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同相关单位对于超过预警值所导致的结构受力变形等情况进行分析,对其可能造成的不利后果进行判断,并提出合理建议与措施。监控量测安全控制工作流程如图所示。监控量测安全控制流程图3.5应急预案根据监控量测数据反馈信息处于警戒状态时,应启动应急预案。拟设定应急预案内容应包括以下5个方面的内容:(1)信息反馈一一通知业主、设计与监理等相关单位,组织专题讨论会;(2)人员配备一一1小时内监控量测人员到位,24小时现场值班,监控量测项目技术专家组提供指导;(3)监控量测工作一一根据需要增设测点,对已有监控量测项目,加密监控量测频率;(4)成果报告一一提交监控量测数据报表,提交监控量测数据曲线分析;(5)技术支持参加专题讨论会,提交专题分析报告。第八章安全生产规程上班前,作业人员严禁喝酒。违者责令退出工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