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中学党建发言材料:把党建优势转化为高品质发展动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中学党建发言材料:把党建优势转化为高品质发展动力.docx(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把党建优势转化为高品质发展动力近年来,XX党总支始终秉承“让生命怡然绽放”的办学宗旨和“尊重生命本真,激活生命潜能,涵养生命情致”的办学理念,积极构建“一个宗旨、三维理念、四特文化、五项策略”的人文教育体系,坚持“围绕教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育”的工作思路,以“创新党建微工作载体,引领学校高品质发展”为党建工作创新点,坚持“四个融入”,把党建工作优势转化为学校高品质发展的动力,做好有信念的教育,办好有味道的学校,让人民满意,为党旗增辉。一、坚持把践行党的理论融入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之中XX党总支认为践行党的理论关键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人民满意的教育一定是基于个体、源于兴趣、适性发展、个个成功
2、的教育。经过多年思考和探索,学校形成了“一体两翼”办学模式,确立“立体教育,个性绽放”育人模式,构建四维多元课程体系,实施“全选全开,有选必开”的“定二走一”选课走班教学模式,为学生搭建有选择可选择、多元立体的发展平台,保障学生高质量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过硬师资队伍。XX党总支创新党员学习载体,创办党报旗帜,创设“网站+微信+QQ群”党建学习微课堂,推动理论学习取得良好效果;创新党员活动载体,开展创建“校园先锋示范岗”活动、佩戴党员徽章仪式、党员实践活动、“我和我的祖国”主题活动等专题活动,激励党员争做师德的楷模、发展的排头兵,使党员的宗旨意识得到提升,理想信念更加坚定。二
3、、坚持把构筑党建阵地融入到打造人文特色教育之中XX党总支创新党建文化载体,打造特色党建阵地和红色育人环境,对师生产生持久的潜移默化的影响。XX中的校园文化突出的是传统文化、中国文化、红色文化,XX的校园既是生态公园、温馨家园、成长乐园,更是信念的圣园。学校倡导“图书馆是一所学校,学校是一座图书馆”,努力建设图书馆式学校,让学生浸泡在书的海洋里,寻找精神的充实与心灵的宁静。打造向应园,矗立向应塑像,引领师生继承和发扬向应精神,坚定师生理想信念。打造红色主题长廊,深度展示雷锋、钱学森、徐悲鸿、鲁迅、周恩来等艺术家、文学家、科学家、政治家的思想和实际,引领师生培养助人为乐、文学救国、科技报国、艺术兴
4、国、无私治国等高尚的品格情操。打造党群文化活动中心,为师生提供思想教育、政治学习、展示形象的阵地。三、坚持把高扬党员旗帜融入到激发教师队伍活力之中XX党总支创新党员服务载体,注重挖掘党员先进典型,高扬党员旗帜,充分运用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形成了“一个典型一面旗,一批典型带全局”的可喜局面。在XX,党员是人生导师,班主任老师80%是党员,最艰苦最重要的岗位基本都是党员在担当。党员也是学术专家,特级教师工作室、省名师工作室、微课工作室的主持人是党员也是学术权威。党员更是道德楷模,党员名师自发建立“智汇公益课堂”和“假期空中公益课堂”,无偿向学生推送网络微课程。“智汇公益课堂”是教师通过个人微信公众
5、号向学生乃至社会推送微课,至今已推送500多次,其中多篇文章被中国教育报微信公众号推送,惠及全国。“假期空中公益课堂”是教师假期为学生提供公益、便捷、有效的学习帮助,自X年寒假伊始至今,已开课X余节,听课学生超过六千人次。开展“党小组结对帮扶贫困学生”活动,各党小组在结对学生整个高中学习期间不仅给予其生活帮助,还关注其学业情况和思想状况,使帮扶活动不仅成为一项暖心工程,更成为一项育人工作。四、坚持把创新党建模式融入到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之中XX创新党建模式,构建浸润德育课程体系,坚定不移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办“业余党校暨马哲理论青年领袖课程班”,以“
6、马哲理论引领、光辉历程感悟、领军能力培养、领袖素养提升”,坚定青年理想信念,实现了由知识灌输到政治引领的转变。校内外理论讲座、“校长上党课”、“名师讲时政”,社会实践与红色“1+1”丰富的理论课程、多彩的实践活动,树立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理想信念。系列红色德育课程,如“我与祖国同在“主题团课、“中国梦父母情”歌咏会、“国耻我铭记”主题实践活动、“国防我责任”学军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和体验中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家国情怀,激发社会担当,树立鸿鹄之志,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在党建工作的引领下,XX中的高考成绩逐年攀升,教育科研成果丰厚喜人,各种媒体争相报道,主管部门充分肯定,实现了党建工作引领学校高品质发展的新突破。新时代是一个充满壮美愿景、尽展本领才华的伟大时代。XX将继续不忘教育初心,牢记学校使命,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在“人文、精致、卓越”办学目标的指引下,努力建设“宁静、自由、学术、专注、有使命感”的高品质学校,写好教育的“奋进之笔”,无愧于新时代赋予我们教育人的责任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