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只能活一个下午的蜉蝣》:待生命以诚实.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们都是只能活一个下午的蜉蝣》:待生命以诚实.docx(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小说评介我们都是只能活一个下午的蜉蟾:待生命以诚实文/王栩(作品:我们都是只能活一个下午的蜉螳,美克雷格安东尼雷恩著,朱明胜译,刊载于译林2016年第5期)大学教授彼得活得疲倦而谨慎,纠结在遇到的三件烦心事里,无论做什么都放不开。细细算来,彼得的三件烦心事无一不是他想当然的麻烦,自己给自己制造的不痛快。彼得在42岁的年龄上有了情人,接受了基因检查,眉毛变了颜色。这三件事给彼得带来的压力是中年人常见的精神负担,婚变、怕死以及变老。它们让彼得对生活产生了畏惧,活着也变得不再真实。彼得并不情愿结束和女诗人阿格尼斯卡的私情。“躺在沙发床上的她几乎每次都不一样,这不是简单地通过观察得出的结论,它是多次经
2、历上的新鲜感留存在记忆里的鲜活印记。它让彼得恋恋不舍,在同阿格尼斯卡的情缘中难以主动、有效地掌握决断权。这段情缘中,占据主动的每次都是阿格尼斯卡。女诗人看透了生命的本质,其见解独到而豪迈,“我们就像蜉蟒,我们的生命只有一个下午。我们必须尽情享受一切快乐”。阿格尼斯卡为快乐而活,那正是蜉蟾这种昆虫活着的内涵。彼得接受阿格尼斯卡的见解需要一个过程,只要他还将他人的感受放在第一位,他就很难抵达超脱生命的境界。彼得的三件烦心事皆让他害怕,他怕失去。即使不是一切,失去一部分也是令他无法承受的灾难。彼得援引契诃夫伊万诺夫里的一个人物的话作为警示,“人类仿佛是田野里的一朵花,一只山羊走过来一一花没了”。生命
3、的脆弱与无常是彼得珍重自我的肇始,这让中年的他活怕了,活出了胆小与畏缩。彼得也写诗,内容上的节制是他的有意为之。他写和阿格尼斯卡的私情,故意写得牛头不对马嘴,以防私情外泄。彼得的小花招欲盖弥彰。他有结束一段婚外情的打算,又不想真正的将其忘记,用诗歌纪念它,又怕别人读了后,发现其中的端倪。彼得作茧自缚的把自己囚于烦心事的牢笼里,带着无限的心事应付着每一天。阿格尼斯卡和彼得幽会在后者的家里是他俩的常态,每次都在下午,给阿格尼斯卡诗意的见解创造了诞生的条件。女诗人不管不顾,只为自己而活,诚实的表露毫不做作的喜怒。彼得的契合度则差了不少。在提前回来的贝茜娅面前,彼得的第一反应是逃避和推脱,浑然忘却了和
4、阿格尼斯卡情缘的高尚。不错,私情中有情缘的缔结,它也是高尚的。从贝茜娅的立场来讲,她能够理解这一点。因为“忠诚不能从字面上去理解,也不能死搬教条”。贝茜娅和她的情人维托德断了往来,但她能够体谅丈夫彼得的私情,不然,她也不会在家庭会议上巧妙地替彼得说话了。家庭会议上的一幕算不上对彼得不忠于婚姻的声讨,那种声嘶力竭的声讨才显得滑稽。这一幕,实则弥漫了一股忧伤的氛围。妻子贝茜娅告别了自己的情人,本着“忠诚是一种基本的心态,是真理”和彼得站在了一起。贝茜娅的认识里,忠诚不是说辞,它也是一种绽放。贝茜娅没有自我欺骗,她离开情人,回到家里,在大家对她的同情下报复了丈夫,这一步谁都会走,贝茜娅先一步诚实的走
5、出了它。女人的诱惑是男人犯错的借口,这很虚伪,彼得不想以这样的借口来搪塞家庭会议对自己的公论。他不是虚荣心作祟有了私情,他想活得痛快。留不住年轻,也要活得有声有色,彼得对快乐原则的接受同阿格尼斯卡关于快乐的见解开始不谋而合。切斯罗,彼得的哥哥,和阿格尼斯卡有过一段情缘。他也听过女诗人对快乐的见解,同时,对弟弟害怕遗传了母亲的癌症而过早死去的担心感同身受。中年人的世界里没有什么容易的事,好好活着去寻求快乐,像蜉蟒似的绽放瞬时的光华,即是对待生命的诚实。在阿格尼斯卡看来,它符合“诗性真实”的概念。屏去表象的对错,给生活以理念的引导,理念出自自我,自我的感受才是第一应该受到尊重的要素。生活不是诗,生命则具有诗意的力量。这力量充满原始性的特质,却并非不可控。彼得的回忆里,20年前的一次新年聚会上,岳母在和彼得独处时亲吻了他。那时,彼得的身份还是“未来的女婿”。这一吻自然又平常,伴随着两人互相吸引所激发的火花而难以忘怀。仅此而已。岳母诚实的做了她想要做的事,那个吻绚烂高贵,内敛隐忍,蕴含的力量将生命中的诗意化作彼得和岳母的关系一直融洽。尊重自我的感受让彼得相信,“我们是蜉蟾”。“我们”,意指所有人。在这个愿景里,活得像蜉螂那样诚实,用活给自己看的方式固守这份诚实,每个人绽放的光华都能成为永恒。202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