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武氏檄》古代散文百花园中一朵奇葩〔16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讨武氏檄》古代散文百花园中一朵奇葩〔169〕.docx(1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讨武氏檄,古代散文百花园中一朵奇葩(169)一、典故及其出处典故:1、一杯之土;2、六尺之托(孤)。语义:1、原指代唐高宗李治的坟墓,一般喻指极其微贱的东西,或没落渺小的反动势力;2、原指代高宗的继位之子中宗李显,一般指未成年的孤儿。出处:1、唐骆宾王讨武氏檄;2、北宋欧阳修新唐书;3、明胡应麟补唐书骆侍御。骆宾王宣读讨武氏檄画二、骆宾王7岁赋咏鹅,被誉“神童”骆宾王(626?717年?),婺州义乌人。唐侍御史、文学家,名列初唐四杰。骆宾王出身官吏之家,父亲为县令。他出生在贞观初年,其父据易经卦辞,“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取名“宾王”、字“观光”,意为,仰观国家大治之光,以宾客身份,入朝辅佐
2、君王,对儿子寄于厚望。他自小受到良好的家教,又天资过人,智慧出众,幼年即能属文赋诗。那时,他家门前有口池犷,每到春天,柳丝拂水,池清见底,白鹅戏水,景色优美。他7岁时,朝廷来的客人,见他幼小可爱,聪明伶俐,问几个问题,都对答如流,惊讶不已。当看到门外池塘里,有群白鹅正在浮游时,客人想再考考他,便指着池塘,要他以鹅作诗。骆宾王略加思索,便吟出:“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可是绝妙好诗!全诗先以孩子惊喜声,导出歌咏对象“鹅”,接着,通过视觉听觉,绘声绘色绘形,把白鹅的“曲、向”线条美,“歌、浮、拨”动态美与音韵美,以及“白、绿、红、清”色彩美,都活灵活现地描画出来,是一幅栩栩
3、如生的白鹅戏水图。客人惊喜异常,赞他“神童”。咏鹅诗,语言简洁、诗意清新、画面优美,童趣盎然,是传统的启蒙教材,古往今来,骆宾王一直是人们认识的第一位诗人。骆宾王赋咏鹅诗画三、骆宾王科考不顺,仕途曲折骆宾王10岁时,父亲任青州博昌县长,他随父读书。几年后,父亲病逝于任上。从此,他失去依靠,便寓居博昌,后又移居兖州瑕丘,在落魄贫困中,度过早年的岁月。他肩负父辈的期望,为了科考入仕,尽管处境艰难,也一直发奋努力,自强不息,并学有所成,擅赋诗文。可是那时,科考还不糊名,他没有家庭背景,科考不顺,没有及第。高宗永徽年间(650-655年),唐高祖16子、道王李元庆非常赏识他,召为幕僚。后来,诏令各地举
4、荐人才,道王要他施展才华,写篇好文章,启奏皇帝,不愁找不到好差事。这可是极好的机遇,人家热情相待,可他却写自叙状说,“令炫其能,斯不奉命”,拍拍屁股,走人了。664年,高宗泰山封禅,看到他写的为齐州父老请陪封禅表,召他入朝,擢为奉礼郎,升东台学士。又因事受贬,从军西域,再入巴蜀,长期守边。678年,他先后任武功、长安主簿。其时,他创作长诗帝京篇,公认为一代绝唱。经大臣裴行俭推荐,入朝为侍御史。其时,武则天当政,他多次上书讽刺,而获罪入狱,作在狱咏蝉,以蝉喻己,表达愁思。后来遇赦获释,复任临海县丞。684年,武则天废中宗,九月,徐敬业在扬州起兵,任骆宾王为艺文令,起草讨武氏檄。年底,徐敬业兵败,
5、骆宾王下落不明。据野史,他隐名出家,享寿90多岁。骆宾王长篇歌行体帝京篇骆宾王的一生,才华横溢,却人生飘零,壮志未酬:少年天才,却科考不第;俩入朝廷,却两次遇难;从军边塞,却造反失败。那时,他起草讨武氏檄,创作不朽雄文,成就人生辉煌,是何等大义凛然、心雄万夫!可是,转瞬之间,却不知所踪了。他就是这样一个传奇人物,一生都处于理想与现实、怀才与不遇的矛盾冲突之中,让后人在仰慕他的绝世才华时,又不禁要哀叹他多舛的命运。为徐敬业讨武矍檄骆宾王名著讨武氏檄四、檄文内容,“一杯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典故本事)683年,高宗去世,太子李显继位,是为中宗。第二年,即684年,应是中宗嗣圣元年;只因他说了一
6、句气话,武后便废黜他,立四子旦为帝,再为睿宗文明元年;而武后自己则跑到洛阳,自立朝庭称制,又自号光宅元年。这一年竟然出现三个年号,而且都是元年,可以明白地看出,武后为自己登基为帝,在积极做准备。大唐忠臣徐敬业,敏锐的认识到,这是武氏取代李唐的信号,遂于九月起兵扬州,高举正义大旗,反对武氏,他命骆宾王起草檄文,声讨武则天,颁布天下,制造舆论。这篇檄文,开篇历数武则天的累累罪行,种种阴谋,包藏祸心,窥窃神器,是亡国的祸根,申述讨伐武氏的必要性。再写徐敬业忠贞为国,高举义旗,起兵反武,阵容浩大,军势威猛,师出必胜。最后,向大唐忠良动之以情,晓以功罪。首先,明白地感召:你们,有的是大唐的世袭封爵,有的
7、是大唐的皇亲国戚,有的是大唐的受命将军,有的是先帝的顾命大臣,大唐的宗亲勋贵们啊,如今“一杯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先帝坟头上的黄土还没有干透,我们的幼主无所依托,已经不知被贬谪到哪里去了!而先帝遗命言犹在耳,你们又怎能忘记肩负的忠诚?再展望利诱:如果,我们能够转变当前的祸难为福祉,好好地送走已故的先帝,辅佐当今的幼主,共同建立匡救大唐的功勋,而不至于废弃先帝的遗命,那么,我们的各种封爵和奖赏,就一定如同泰山黄河那样的牢固长久。又威逼警告:假如留恋目前的既得利益,在这个头键时刻犹豫不决,徘徊歧途,看不清事先的征兆,而贻误先机,就一定会招致严厉的惩罚!“六尺之孤”字幅这是以皇恩为切入点,紧扣眼
8、下时局,用大义与感情,唤醒与感召李唐旧臣对先帝的怀念,从而奋起,与义军联手,共同匡扶大唐天下。因此,最后以大局警示:大家应该擦亮眼睛,察看清楚,今日的世界,究竟是哪家的天下,千万不可站错了队啊!全篇檄文慷慨激昂,有理有据,义正词严,震撼人心,具有很大的鼓动性和说服力。五、讨武氏檄是骈体散文名篇讨武氏檄,是檄文中的上乘之作,是我国散文史上的不朽名篇。檄文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于征战、声讨或晓喻的文告,最大持点,是要先声夺人。而讨武氏檄,一开头,即以“伪”字,揭示出武氏君临天下的非法性,旗帜鲜明,立论严正,收到了先声夺人的效果。接着,从私生活到政治,列举其罪为论据,来证明论点。先揭发她乱伦,将其置于
9、道德的被告席,然后,用“入门见嫉、娥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一组四六对句、再用“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贼之宗盟、委之于重任”一组四五对句、又用“杀姊屠兄、弑君鸩母”一组四言对句,累累罪恶,凿凿言之,作为论据,有力地证明她“包藏祸心,窥窃神器”,从而确立了论点。同时又说,由于斩尽霍光那样的忠臣、刘章那样的强宗,所以要发生“燕啄皇孙,龙鬃帝后”的后果了,连用四个典故作类比,说明忠良被杀,李唐将亡,进一步强化论点。因此,首段立论严正,论证严密,理直气壮,咄咄逼人:武氏其人,人神共嫉,天地不容!第二段,作者用雄健的词采,夸张的形容,短促的语言,铿锵的语调,贴切的典故,描写大唐忠良徐敬业,高
10、举正义大旗,起兵反武的军容盛况:义军师出有名,民心所向,扬州富庶,补给充足,铁骑成群,战车相连,战马嘶鸣,剑气冲天,强将怒吼,壮土叱咤,山岳崩颓,风云变色,大义慎然,声威赫赫,“以此致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慷慨激昂,荡气回肠,生动地描绘出义师的赫赫声威和必胜信念。如果说,前文是晓之以理,那么最后,则是动之以情:用俩典故构成的反诘对句,“一杯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激发李唐旧臣怀念故君,恩隆泽厚,何以为报?可谓肝胆相见,声泪俱下,叩人心弦!徐敬业影视像最后警示:“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何去何从,昭然若揭,显示出震撼人心的巨大威摄力量。文章对仗工整,文采斐然,用典贴切,逐
11、层推进,气冲斗牛,荡气回肠。六、骆宾王才惊女帝,她痛惜“宰相安得失此人”讨武氏檄是用骈体写的,写得“事昭而理辨,气盛而辞断”,笔力雄健,言辞慷慨,气势磅礴,咄咄逼人,是一篇战斗檄文,具有极大的宣传鼓动性,和强大的战斗力。骆宾王塑像据新唐书记载,当年,武氏读到“一杯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时,深为作者的才情所打动,惊问是谁写的,继而感叹说:“有才如此,而使之沦落,宰相安得失此人?”武氏被骂得狗血喷头,却不计较,倒赞赏起他,心生痛惜之情,这也从侧面证明,檄文文笔犀利,震撼人心。又据史载,这篇檄文昭告天下,惊醒全国,徐敬业的义军迅速壮大,一下子增长到十几万人马。尽管这支义军很快就被武氏30万大军剿灭,骆宾王“亡命”,而他这篇檄文,却传颂千古。讨武氏檄,原标题为代徐敬业传檄天下文,又称为徐敬业讨武哭檄,是文学家骆宾王创作的一篇征讨檄文,表达了经世致用、建功立业的爱国热情,充满了催人奋发、激人前进的昂扬精神,在当年徐敬业征讨武氏的起兵中,曾发挥了巨大的宣传鼓动作用。尽管文中有夸大失实之处,又有人身攻击之嫌,但由于文章笔力雄健,词锋犀利,华章丰赡,文采飞扬,饱含激情,气壮山河,不失为我国古代散文百花园中一株不朽的奇异花朵。(欢迎转发,禁止剽窃。)陈存选202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