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党课——以金融强国建设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七篇】.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998856 上传时间:2024-02-25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56.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党课——以金融强国建设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七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专题党课——以金融强国建设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七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专题党课——以金融强国建设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七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专题党课——以金融强国建设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七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专题党课——以金融强国建设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七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党课——以金融强国建设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七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党课——以金融强国建设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七篇】.docx(52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专题党课以金融强国建设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七篇】弟扁同志们: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2023年10月30日至31日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强调,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体制,优化金融服务,防范化解风险,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推动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了金融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金融问题的重要创新成果,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提

2、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不仅明确了金融强国建设目标,而且科学阐明了金融强国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内在逻辑,赋予了金融系统以金融强国建设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历史使命。一、准确把握金融强国建设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意义金融强国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全方位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离不开强大金融体系的关键支撑,无论是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

3、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还是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金融高质量发展都是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坚实物质技术基础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已经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迫切需要以金融强国建设为目标奋力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新动能。金融强国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更好地统筹发展与安全的有力支撑。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我国已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加之十四亿多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同步推进发展和安全,既要一以贯之地坚持高质量发展,又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有效

4、防范和化解发展进程中的各类风险挑战。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金融是大国博弈的必争之地,维护金融安全对于大国崛起的意义重大。金融强国建设将全面加强金融监管,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确保国家金融和经济安全,为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金融强国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加速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战略部署。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之一,强调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决防止两极分化。金融具有资金融通、资产配置、价格发现和风险管理等功能,是进行社会资源配置的有效工具,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

5、分问题、推进共同富裕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金融强国建设将通过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普惠性金融服务,有效解决造成收入差距、城乡差距以及地区差距的金融堵点与痛点,为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增添强劲的金融动力。二、深刻理解金融强国建设的丰富内涵和发展要求我国金融体系已经实现了由“小到大”的转变,正处于由“大”向强”跨越的关键时期,既需要有效解决金融领域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各种矛盾问题,也需要积极应对日趋加剧的国际金融竞争以及国际金融风险,把创新作为破解难题与化解风险的关键变量。金融强国建设要努力把握新时代金融发展规律,持续推进我国金融事业实践创新、理论

6、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要求坚持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市场体系、金融机构体系、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等创新发展,以金融实践创新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金融需求。坚持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重要历史经验,金融工作要勇于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主要是把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转化为金融治理效能,以推动金融调控体系、金融市场制度以及金融监管制度等深化改革为基础,为实践创新落地见效以及理论创新向实践转化提供根本保证。金融高质量发展是金融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金融高质量发展乃至金融强国建设应把握以下导向: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

7、展思想是党中央要求全党在中国式现代化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金融强国建设应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将其全面体现于金融高质量发展实践之中。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为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为金融强国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引,应积极在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上下功夫、谋突破。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重要导向。金融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基础,金融系统应强化使命担当,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促进金融强国建设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有机契合与融通互促,以金融强国建

8、设推进国家重大战略实施。以实现金融体系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共赢为重要导向。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金融强国建设应积极服务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大规模、多样化金融服务需求,以高水平供给促进金融服务与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高度适配,形成金融体系与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共生共荣格局。中国特色金融之路既遵循现代金融发展客观规律,更具有适合自身国情的鲜明特色,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实现金融强国建设目标必须做到八个坚持: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这是中国金融发展的最大制度优势所在,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金融强国建设离不开充分发挥党的领导这一政治优势。坚持以人民为中

9、心的价值取向,必须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实体经济是国家经济的立身之本,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金融强国建设必须着力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质增效,以优质金融服务推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金融强国建设必须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全面筑牢金融安全防线。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金融强国建设既需要以市场机制激发金融创新活力,又需要以法治化工具促进

10、金融创新健康有序发展,坚定不移地推进市场化法治化是坚持发展与规范并重、处理好秩序与活力关系的必然要求。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金融强国建设应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关键驱动力,持续推进金融实践创新,不断破解金融领域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以金融高质量发展为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金融强国建设需要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金融业全球竞争能力提升,需要主动参与全球经济金融治理,但越开放就越要重视安全,要以安全为基石推进金融开放走深走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金融工作的方法论,金融强国建设要强化底线思维,把握好“稳与“进的关系。这“八

11、个坚持明确了金融工作怎么干、怎么看,既是我们党领导金融工作的历史经验总结,也为金融强国建设提供了明确指引。三、牢牢把握以金融强国建设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金融强国建设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更好发挥政府的引导、激励与保障作用,以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有机结合为金融强国建设保驾护航。首先,加快形成科学稳健的金融调控体系。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准确把握货币信贷供需规律和新特点,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优化,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加强货币供应总量和结构双重调节。加快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健全市场化

12、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其次,强化政府资金支持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引导功能和激励作用。注重完善政府引导基金运作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基金的示范作用,设置合理的容错和激励机制,提高财政激励保障政策。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大力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确保国家粮食和能源安全等。再次,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一主线深化金融市场化改革。通过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加强金融衍生品市场制度建设、完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等路径,建立有利于市场决定性作用发挥

13、的机制体制和政策环境。注重疏通政策传导机制,强化金融政策与产业、区域、投资等政策的协调配合,更好地释放金融市场化改革效应。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提升服务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发展经济的着力点,金融强国建设必须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切实提升服务理念、能力和质效,实现金融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与互利共赢。首先,建立多样化专业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健全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金融体系,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及薄弱环节,积极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切实以优质金融服务赋能实体经济发展。支持金融机构针对科技企业差异化需求提供全周期、全链条的科

14、技金融服务。构建支持新能源发展和能源供给体系战略性优化调整的绿色金融体系,推动实体经济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加大对养老产业及银发经济的财税金融政策支持,推动养老金融供给创新。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提高中小微经营主体融资可得性和便利性。金融机构应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以数字金融赋能金融服务模式创新。其次,着力打造分工协作的金融机构体系。完善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金融机构定位,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严格中小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强化政策性金融机构职能定位,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再次,积极建设结构合理的金

15、融市场体系。优化融资结构,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发展多元化股权融资,大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健全债券发行、交易和管理制度,促进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健全法人治理,完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企业制度,以高水平公司治理促进金融机构高质量发展,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奠定坚实基础。强化市场规则,打造规则统一、监管协同的金融市场,促进长期资本形成。以加强金融风险防控有效统筹发展与安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强国建设应加强监管、严防风险,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安全保障。

16、首先,建立完备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健全金融监管机制,加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监管协同,建立健全监管责任落实和问责制度,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全面压实金融监管责任。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建立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规范金融市场发行和交易行为,防范风险跨区域、跨市场、跨境传递共振。其次,以建立健全风险防控与处置机制有效化解金融风险。强化源头管控,对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健全具有硬约束的金融风险早期纠正机制。坚决惩治违法犯罪和腐败行为,健全权责一致、激励约束相容的风险处置责任机制。在稳定大局的前提下把握时度效,扎实稳妥化解风险,建立健全应急响应

17、机制。再次,强化金融机构的风险管控能力。通过完善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健全法人治理、推进金融机构改革、加强金融机构的内控体系建设等路径,建立健全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机制,强化金融机构的风险意识,增强金融机构主动发现风险、及时处置风险的防控能力。与此同时,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拓宽银行资本金补充渠道,做好产融风险隔离。以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及产业革命向

18、纵深推进的背景下,金融迫切需要为科技创新提供更精准的深度服务,助力科技创新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更好地发挥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首先,全面提升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型企业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鼓励构建涵盖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的特色信贷产品体系。支持探索建立跨省(市)联合授信机制,优先满足科技产业及重大合作项目融资需求。优化科技企业的债券融资机制,实行科技企业”即报即审、审过即发”的“绿色通道”政策。畅通科技企业的上市融资渠道,鼓励科技企业在境内外上市融资及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其次,以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助力科技创新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大力加强科技企业评价标准、知识产权交易、

19、信用信息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探索安全高效的科技金融综合信息平台建设,以信息共享提升投融资效率。建设专业化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支持科技咨询、科技评估、技术转移、知识产权服务等中介机构发展,为企业投融资活动提供专业化服务。再次,充分发挥数字金融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提质增效作用。鼓励金融机构将主体信用与交易信用相结合建立数字风控体系,着力提升金融风险识别及处置能力,有效提升为科技企业以及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优质金融服务的能力。推进数字金融创新发展,创新数字金融应用场景,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金融、贸易金融、交易清算、征信等金融场景的安全应用。

20、依托数据互联互通对传统金融服务进行数字化与智能化变革,更好地发挥数字金融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赋能作用。以着力推进高水平的金融开放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金融强国不仅需要具备强大综合实力,也要具备全球领先的国际影响力,这就决定了必须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要通过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等路径,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以金融高水平开放更好地链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使高水平开放成为激发金融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重要动力源。一方面,以高水平开放增强金融供给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之间的

21、适配性。通过加快优化国际营商环境,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形成对外资金融机构的强大吸引力,通过引进来将国际金融资源有效地用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通过吸引外资金融机构,扩充金融市场主体,促进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另一方面,扩大金融高水平开放,服务好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建设,稳健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提高金融业全球竞争能力,以金融高水平开放支持构建新发展格局。同志们:2023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的金融工作,分析金融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

22、形势,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首次提出建设金融强国的目标要求,并系统性地提出了主要任务,对我国金融业中长期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一、金融强国的奋斗目标和实现路径会议首次提出“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笔者认为,金融强国是在强大的外交、军事和经济金融基础上,拥有关键国际货币发行权、重要国际金融产品定价能力、全球金融资源配置能力、全球金融治理和规则制定主导能力的国家。金融强国应该具有完善的金融机构体系和金融市场体系,健全的金融监管体系和完备的金融法律体系,拥有丰富的高质量人力资源、高水准数字化和智能化运营管理系统。经过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的发展,中国经济已经迅速崛起,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23、在世界经济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与此相适应,我国已经作出过“科技强国”“制造业强国”“海洋强国”“网络强国”等多项重要部署。我国的金融业成长迅速,银行业规模已位于全球第一,保险、股票和债券市场规模都已是全球第二,金融对国内经济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我国的金融业虽大却不强,其产品功能、市场拓展能力、交易能力、服务方式与质量以及风控水平与发达国家金融业相比尚有一定的距离,与中国经济在全球的地位和影响力不相匹配,不利于强国战略的实现。中国经济的崛起和成为强国,不可能没有金融强国的支撑。强有力、高质量的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必将有助于国家崛起之势的形成和发展。金融强国实现意味着人民币资本账户可兑

24、换程度、中资金融机构国际化、人民币国际化、境内资本市场开放,境内国际金融中心能级将在现有水平上跨越式提升,为中国真正成为强国保驾护航。金融强国将是未来一个时期金融业的奋斗目标。实现金融强国奋斗目标,必须要有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制度保障。会议指出,“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金融工作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在金融领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最重要的是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转化为金融治理效能,确保中国特色金融之路始

25、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会议首次提出,要完善党领导金融工作的体制机制,发挥好中央金融委员会、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地方党委金融委员会的作用。今年3月公布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提出,一是设立中央金融委员会,加强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负责金融稳定和发展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研究审议金融领域重大政策、重大问题等;二是组建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统一领导金融系统党的工作,指导金融系统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等。本次会议是中央金融委员会、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组建后首次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凸显了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对地方党委金融委员会和金融工作

26、委员会的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完善党领导金融工作的体制机制是金融强国建设的组织保证。实现金融强国奋斗目标,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会议首次提出了“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其内涵涉及现代金融体系和中国特色两个维度,应该至少包括: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以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金融队伍的纯洁性、专业性、战斗力为重要支撑;以全面加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为重点,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坚持为实体经济服务、为国家战略服务;以高质量发展作为金

27、融业改革发展的主题,加强国家金融治理建设,全面推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监管能力建设,加快普惠金融体系建设,持续深入地推进国家金融治理现代化。实现金融强国奋斗目标,金融必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会议为今后的全国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这也是中国式现代化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必然要求。就“如何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这一问题,本次会议重点作出了三个部署。首先,“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明确了今后几年我国要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具体政策措施不会大起大落;不会搞大水漫灌,将继续保持市场流动

28、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信贷总量适度、节奏平稳;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的稳定性;通过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精准施策以应对国内外多重冲击与经济波动。其次,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这是金融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意味着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继续聚焦重点、合理适度、有进有退;未来仍将继续加大对重点领域与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截至2023年9月末,各类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贷款余额总计达7万亿元。最后,金融要支持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实施,尤其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国家粮食和能源安全等领

29、域,对科技创新及其成果转化、中西部基建、新能源产业链、农业现代化等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金融业自身也要实现高质量发展,重点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文章。金融监管部门应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一视同仁,综合运用资本、流动性、集中度、拨备等监管工具,引导金融机构优化资源配置和考核激励机制,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增强科技赋能,提升民营企业金融服务水平,进一步强化“三农”、小微企业、老年人等群体的金融服务供给,持续完善薄弱环节的金融服务。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考核激励,金融机构应加大对经济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持力度,持续支持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二、金融强国建设的主要任务根

30、据会议精神,金融强国建设具有很高的标准和要求,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完成一系列艰苦的工作任务,包括机构体系和市场体系的健全和完善、更高水平的市场开放、更加强化的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金融强国建设目标是纲,各项任务是目,纲举目张。打造现代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是建设金融强国的首要任务。会议强调,要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枢纽功能,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这与此前中央多次提及的提高直接融资占比的要求一致。在打造现代金融机构体系方面,会议首次提出要“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未来可能会出台更多政策支持投行机构和投行业务发展,为实体企业提供更多的投融资渠道。会议强调要完善机构定位、健全法人治理、完善中国特色现

31、代金融企业制度,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支持中小金融机构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形成大中小机构合理分布,分工明晰,良性竞争的发展格局;各类政策性银行强化其支持国家重大战略的职能定位;发挥保险业的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在打造现代金融市场体系方面,会议再度提出“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目前注册制改革已全面启动并逐步深入,未来将积极支持和发展多层次股权市场,进一步提高股票发行的审核注册效率,完善股票发行制度与退市制度。强化市场行为监管,强化对控股股东、高管等“关键少数”的监管,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会议提出要“促进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

32、未来将继续加强债券市场建设,促进债券市场各类基础设施之间有序互联互通。构建和完善现代市场体系从投资端、融资端、交易端、改革端协同发力,进一步强化市场规则,打造规则统一、监管协同的金融市场。金融高水平开放是金融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会议指出,要着力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吸引更多外资金融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兴业。近年来,我国主动有序推动金融业开放,大幅放宽金融服务业市场准入限制,不断深化金融市场对外开放,人民币国际化也取得稳步进展。下一步,可能从五个方面发力,持续推动金融高水平对外开放。一是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十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形成系统性、制度

33、性的开放局面,逐渐与国际规则相融合;从主动接轨国际规则走向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对外开放。二是优化营商环境,在扩大金融市场准入的基础上,特别重视优化准入后的政策安排与便利。三是深化金融业对外开放,持续扩大外资金融机构业务范围,支持外资金融机构在境内设立更多机构,不断创新产品与服务。四是提升金融管理能力,使之与开放水平相匹配。当前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瞬息万变,全球金融风险频发,要防止外部金融风险对国内产生冲击,加快形成并完善“宏观审慎+微观监管”两位一体的金融管理体系。五是加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会议强调,要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巩固提升香港国际

34、金融中心地位。未来一个时期,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能级需要显著提升,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中心地位应更加巩固,对全球资源配置功能应明显增强。香港需要增强证券、债券、资产管理、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等范畴的竞争力和吸引力,通过政策创新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的国际金融合作。金融强国建设必须全面强化金融监管。会议强调要依法将所有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切实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这也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框架下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加强了金融监管的相关部署,通过组建中央金融委员会和中央金融工作委员会、成立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初步

35、形成了“双峰”监管框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我国金融监管体制,为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做好了顶层设计。未来一个时期,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将成为我国金融工作的重中之重。具体来看,就是要全面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消除监管空白和盲区,尤其是跨业、跨市场的金融业务,不同类型机构间的交叉业务;严禁“无照驾驶和超范围经营;坚持对多层嵌套的复杂运行结构或金融产品、各类金融行为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监管,以及对中小金融机构、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市场等重点风险领域的监管。充分运用金融科技尤其监管科技手段,有效提高监管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将有助于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

36、融体系,为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一个健康、稳定的金融环境。强化金融风险防范为金融强国建设保驾护航。会议强调,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当前,我国金融领域各种矛盾和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经济金融风险隐患仍然较多,要以全面加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为重点,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具体来看,未来一个时期,应积极应对以下五方面风险。一是房地产市场风险。由于中长期国内房地产市场供需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会议将防范化解房地产金融风险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二是地方债务风险。疫情以来,受多重因素影响,尤其在房地产市场下行和土地出让金大幅下降的背景下,地方债务压力凸显。会议特别提出要建立防范化

37、解地方债务风险长效机制,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三是中小金融机构风险。中小金融机构资产规模小,抗风险能力低,面对冲击时往往容易出现流动性风险。有必要完善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着力强化早期纠正硬约束,推动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兼并重组,该出清的稳妥出清。四是非法金融活动风险。会议要求,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包括非法集资、欺诈销售、操纵市场、信息泄露等违法违规行为。五是外汇市场风险。会议强调要“加强外汇市场管理,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这就需要在调节市场供求关系的同时,“稳预期、防超调”,发挥市场供求关系在汇率形成中的决定性作用,审慎合理运用相关市场调节

38、工具,防范跨境资金异常波动风险,保持外汇市场平稳运行。第二篇同志们: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无论是在资源配置、资产定价还是在风险管理方面,其工具价值凸显,也日益成为国际政治博弈的重心。对正处在民族复兴关键期的中国而言,是时候全面研究金融发展如何推动国家崛起的议题了。2019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提出,要立足中国实际,走出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更是10次提到“金融”,高度重视金融发展在百年新征程中的作用与意义。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金融理念的演进,有理由相信,中国版“金融强国”战略已初具雏形,金融助推国家崛起之势正在形成。一、立足中国实际的金融发展改革开放再造

39、中国现代金融业。40多年来,中国金融从小到大,从国内走向国际,取得了历史性的重大成就。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银行、证券、保险、债券、信托、期货等多层次资本市场日趋健全。尽管目前中国金融市场结构、服务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存在一些矛盾与问题,但不能否认,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银行业市场、全球前三大证券与保险业市场,是名副其实的全球金融大国。更值得称道的是,在各项具有新时代特征的金融产品与工具如绿色债券、移动支付、普惠金融等转型金融的发展中,中国均居世界领先地位。取得这样的成就,并非易事。过去十年,中国金融政策立足国情,从实际出发,努力把握中国经济金融发展的特点与规律,逐渐走出一条中国

40、特色金融发展之路。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将“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放在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框架下,提出382字金融发展措施、金融监管改革与协调机制建设的内容,还提出让“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最终服务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金融在改革进程中的地位凸显。2015年10月,“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精确针对多年以来金融“过热”趋势以及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和难度上升等现实弊端,为金融脱虚向实提供了战略部署与规划指引。金融服务的功能、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得以进一步明确。2017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首次就

41、维护国家金融安全进行集体学习,指出“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强调金融的重要基础作用,并将金融安全提到了“国家安全”与“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这次集体学习后,“全国一盘棋的金融风险防范格局”加速形成,此后几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将“防风险作为决胜全面实现小康社会进程的三大攻坚战之一。2017年7月,五年一度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了金融工作的三项任务,即“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强调要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金融被定位为“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框架下有104字关于“金融”的论述,将金融与实现“两个

42、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相连。2018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宣布加大放宽银行、证券、保险行业外资股比限制、拓宽中外金融市场合作领域等重大举措。金融开放成为金融业竞争力明显提升的必经之路,也成为中国全方位开放的重中之重。2019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金融”主题再次举行集体学习,不仅首次强调“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正确把握金融本质”“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等多个新提法,还首次提出“财政与货币双逆周期调节作用”“稳步推进金融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国产化”等具体的金融服务要求,更数次强调要根据国际形势推动金

43、融业的高质量发展,提高我国参与国际金融治理的能力。党的二十大报告中10次提及“金融”,分别在防范金融风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强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金融体系、强化金融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巩固提升香港澳门在国际金融领域的地位、加强党对金融企业的领导等10个方面,直接关系到推动高质量发展,进而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至此,在海洋强国、文化强国、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多个重要战略部署之后,中国版“金融强国”战略日益清晰。二、中国金融发展道路有别于欧美国家过去十年来,从金融改

44、革、金融服务、金融安全再到金融体系的理念演进,既是对中国现实复杂国情的针对性措施,也是对残酷国际形势变化的经验性总结;既借鉴了欧美发达国家金融发展的诸多成功之处,也汲取了发达国家在金融领域暴露的诸多教训与弊端。归纳起来,大体有以下几点:金融的关键是加强党的领导。这是中国金融发展有别于欧美国家的根本特征。在中国,金融安全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也是关系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套用欧美战略史上的那句名言,“战争太重要了,不能交给将军们”,在中国,“金融太重要了,不能交给银行家们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金融改革发展才能确保正确方向,才能真正促进经济健康发展,保障国家的金融安全与

45、金融法治。在这个过程中,提高领导干部金融工作能力非常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培养、选拔、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作风优良、精通金融工作的干部队伍,特别是要努力建设一支宏大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金融高端人才队伍。现在,相当多省级与地市级的领导班子里,都有金融科班出身的成员。金融改革发展稳定的法治、信用与人才保障还在进一步加强。金融的本质是为实体经济服务。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是新时代下中国金融工作的特殊要求,也是我们区别于发达国家对金融本质理解的显著特征。西方金融学教科书中,金融被理解为跨时空的价值交换,与经济发展相对独立。然而,中国使金融回归本源。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

46、的天职。金融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荣。金融活了、稳了,经济就活、就稳;经济兴了、强了,金融就兴、就强。“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这是对金融本质与规律认识的重大进步。基于这种理念,增强金融服务能力,优化融资结构,强化财政与货币政策双逆周期调节,丰富金融产品,构建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银行体系,精准支持将资金导向实体经济,成为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政策的主线。金融的底线是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中国充分认识到,在网络化与全球化双重加速运行的时代,防范金融风险是永恒的主题,绝不允许每十年一次金融危机的美国式周期律在中国上演。一旦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守不住,所有金融工作将功亏一簧,甚至改革开放的成果也将付之东

47、流。基于这个理念,中国将主动防范金融危机、化解金融风险放在更重要的位置,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着力防范重点风险。2017年成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坚决整治严重干扰金融市场秩序的行为,强化金融机构的主体责任,加强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国产化,通过各种科技手段与机制协调,将所有资金流动置于金融监督视野之内。这正是中国与西方金融发展周期律不同的原因。在过去四十年,中国是全球唯一没有发生过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大国,也是唯一将金融监管的重要性置于国家发展战略顶层设计的大国。金融的方向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革永远在路上。为贯彻新发展理念,中国金融更要注重在存量重组、增量优化、动能转换上的供给

48、侧结构性改革。欧美国家的金融监管机制演变了上百年,是基于市场自由逻辑下的监管后置理念,往往只在金融危机后才有逼迫监管改革的动力。中国金融发展的时代背景更加复杂与多元,监管改革的任务兼具防风险与稳增长的双重使命,唯有以永不停歇的改革自觉意识,直面现实,才能找到改革的突破口与立足点。基于这样的理念,近年来中国在普惠金融、小微金融、农村金融、基建金融、金融扶贫、绿色金融等领域领全球之先,大大弥补了高质量发展进程中金融服务不足的短板。更重要的是,通过金融开放,倒逼金融业的改革,促进金融服务质量的加速提升,在G20、金砖机制、“一带一路”倡议上推动资金融通,创建亚投行、金砖新发展银行等国际多边金融机构,

49、推动参与国际金融治理,极大提升了中国金融的国际话语权。综上所述,中国金融业不能只服务于一部分群体,还应具有普惠性,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服务于人民的美好生活;中国金融不能周期性地发生危机,而应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守住不发生金融危机的底线;中国金融发展应对接西方金融体系现存的固有框架与国际规则,也应推动金融监管、金融机构、金融产品、金融服务、金融基建、金融机制、金融治理的改革与创新,并向世界提出中国方案;中国金融业应坚持党的领导,服务于全国、全民与全社会。有别于近现代化进程中欧美国家的演变,中国金融业的发展一直在参考发达国家经验,同时立足于中国现实,借鉴发达国家金融业中的教训,并承担了助推民族复兴、国家崛起与社会发展的多重任务,而这正是中国特色的金融发展之路。三、没有金融崛起,终难有大国崛起现代大国的竞争,已跨越了军事战争的方式。核武器制衡了大国战争的爆发冲动,战争的巨大破坏力使其成为一项不合算的高成本决策考量。21世纪,金融却越来越成为大国博弈的政策优先项。2019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