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创新民谣风格流行歌曲的创作特征与演唱技巧——以民谣歌曲《成都》为例.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999686 上传时间:2024-02-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原创新民谣风格流行歌曲的创作特征与演唱技巧——以民谣歌曲《成都》为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国原创新民谣风格流行歌曲的创作特征与演唱技巧——以民谣歌曲《成都》为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国原创新民谣风格流行歌曲的创作特征与演唱技巧——以民谣歌曲《成都》为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国原创新民谣风格流行歌曲的创作特征与演唱技巧——以民谣歌曲《成都》为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国原创新民谣风格流行歌曲的创作特征与演唱技巧——以民谣歌曲《成都》为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原创新民谣风格流行歌曲的创作特征与演唱技巧——以民谣歌曲《成都》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原创新民谣风格流行歌曲的创作特征与演唱技巧——以民谣歌曲《成都》为例.docx(15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封面中国原创新民谣风格流行歌曲的创作特征与演唱技巧一以民谣歌曲成都为例摘要中国原创新民谣作为传统民谣的一种变题形式,在近几年来不断发展,受到了众多听众的认可和喜爱,从小众音乐逐渐走向大众化和流行化。本文以近几年来颇具知名度的民谣歌曲成都为例,研究了成都包括配器、旋律、歌词和演唱在内的多个特征,探究了新民谣流行的原因,希望可以促进新民谣进一步的发展。关键词:新民谣;成都;创作特征;演唱技巧TheCreativeFeaturesandSingingTechniquesoftheOriginalandInnovativeFolkSongsinChinaTakingFolkSongnChengduna

2、sanExampleAbstractAsavariantformoftraditionalfolksongs,theoriginalChineseinnovativefolksongshavebeencontinuouslydevelopedinrecentyears,andhavebeenrecognizedandlovedbymanylisteners.Theyhavegraduallybecomepopularandpopularfromnichemusic.Thisarticletakesthewell-knownfolksongChengduinrecentyearsasanexam

3、ple,studiesthemultiplecharacteristicsofChengduincludingorchestration,melody,lyricsandsinging,exploresthereasonsforthepopularityofnewfolksongs,andhopestopromotenewfolksongsfurther,developmentof.Keywords:Newfolksongs;Chengdu;Creativecharacteristics;Singingskills目录摘要1关键词1Abstract2Keywords2目录3一、民谣概念界定及其

4、发展11. 1民谣11.2我国民谣的发展1二、民谣特征分析一以成都为例42.1成都简介42.2配器特征42.3旋律特征52. 4歌词特征72. 5演唱特征7三、民谣流行原因探析82.1 成都的流行与传播83. 2民谣流行原因探究8四、结语10参考文献11致谢12附录13一、民谣概念界定及其发展1-1民谣“谣是一种口头表现的民间文学的文体”。古代民谣历史悠久,易于传播,它们在悠久的历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民谣在内容和表达形式上与民歌、俚语、谚语等相似,概念易于相互融合。民谣和民歌被混合称作歌谣,但是通过深入研究,会发现它们之间存在很大差异。民谣的独特性应该进行比较和讨论。民谣与民歌之间最显着的区别

5、在于是否有器乐伴奏,民谣没有器乐伴奏,有声背诵或唱歌,以保存更为简单粗略的民间音乐文学原始形式。民歌是需要器乐伴奏的声乐音乐,或者是专门创作的,或者被改编成器乐演奏的音乐,民歌更具音乐性。其次,民歌和民歌都属于唱歌范畴,但民谣的演唱技巧并不高,民谣的生产环境和歌唱环境决定了民谣的内容简明扼要,旋律简单,易于歌唱和朗诵,传播范围更广,更容易普及。民谣的抒情性强,内容客观单调,偏重于叙事,虽然在叙事中具有一定的情感,但其目的不是表达情感,而是记录和描述事件。从内容上讲,民歌过去有各种各样的主题,如情歌,人生歌,叙事歌等。在信息交流不方便的时候,人们谈论与自己的兴趣有关的事情,随随便便说民俗。民谣反

6、映出更多地道的民歌,这是社会上人们的态度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表达了他们对官僚和官僚行为的态度,民谣是反映人们处境和民意的民谣。民歌侧重于抒情,民谣则偏向叙事描述,谚语着重讨论。民谣很容易传播,但是如果没有特别的整理和收集,显然会很容易消失,古代繁多的民谣实在没有多少留存下来。根据现有的民谣,古代民谣的规定概括如下:第一,群众创作,口头歌唱,无器乐伴奏;第二,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是对一件事或者一个地方的特定观点;第三,强烈的政治关注,与政治事件和政治人物密切相关,关注生活习俗;第四,抒情元素少,叙述力强。1.2我国民谣的发展六朝民歌兴盛,“清商曲词”的新乐府在文学史上兴盛。此时的“清商曲词”是徒歌

7、,要将“午夜歌”的八十二句与民谣短韵民歌结合起来是非常困难的。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民间声音才是一直流传至今的主要民谣。唐诗,宋词和元曲具有较明显的文人阶层特征,与古代人创作的民歌不同。唐诗,宋词,元戏也对当时的民歌产生了影响。明代的民歌也是文人从民俗中汲取灵感的表演。这些创建方法是自上而下的。但总的来说,诗歌的风格也将体现在民歌中,如“新禾不入箱,新麦不入场,迨及八九月,狗吠空垣墙”(唐高宗时期永淳中童谣),“可怜安乐寺,了了树头悬”(唐中宗时期安乐寺童谣),“欲得米粟贱,无过追李帆”(京都民为李帆谣)等形式已经很好地组织和发展了其他文体,但其内容仍然以民间生活为主导。清代民间歌曲创作氛围浓厚

8、。完整规范的状态不像民谣,而应被视为民歌。这些作品被整理和归纳得越多,它们与民谣的原始状态就越遥远,民谣和民歌的概念越分离,它们在表演中的纠缠就越多,音乐性与民间文学的统一为当代民间音乐的兴起奠定了基础。民谣的发言权掌握在老百姓的手中。尽管它从未占据精英阶层的主流地位,但作为历史的见证,它从未被打破。民谣具有音乐和民间文学的属性。在现代发展的过程中,这两个属性逐渐分离,发展成为两种不同形式的当代民歌。一种是民间文学领域的一些谚语和打油诗;另一个是音乐学领域。在音乐领域,表达又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歌谣体,另一种是流行音乐中的门类,即民音乐。押韵或讽刺式的民谣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人们观念的变化以及公众

9、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作为一种无意识的历史记录,它们成为侧面观察社会变化的生动缩影。中国当代民谣音乐是指1949年以来的民谣音乐。主要阶段是1970年代至1980年代的台湾民间音乐,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中期的大陆校园民谣,1990年代后期的城市民谣。以及1990年代末至今的新民谣。“民谣”在古代和现代概念的使用上有很大差异。即使在今天,“民谣音乐”与“古代民谣之间的关系仍然很小。人们对作品属于民间文学还是音乐有明确的区分。尽管两者之间的差异非常大,但它增加了对当代大陆继续使用“民间音乐”的探索,并发现了有关继续使用“民间音乐”的一些论点。不论古代还是现代,民谣的主要特征都是受欢迎和简单。

10、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这是自下而上的公众或个人的创造。在古代民谣中,生活在最底层的人们“听见声音”,包括战争,腐败,风俗,衣着和与生活有关的所有事物。在现代民谣中,这也是显而易见的。创作者捕捉个人或团体生活的细节,情感和事件,描述和愿景来自民间,其中许多来自生活的底层,更多的是个人经验和生活经验。其次,古代和现代民谣更注重内容而不是形式,以内容为核心,形式的地位不超过内容。古代民谣的形式很简单,哼唱很简单,几乎没有器乐伴奏,主要是满足。当代民谣也更重视歌词而不是曲调,与其他流行音乐风格相比,民谣创作者非常重视歌词的点缀和追求,使用的器乐主要是木吉他。从民谣听众的角度来看,伴随着旋律听

11、众更受内容的影响。此外,古今民谣歌词写作上都有使用比兴手法的习惯。古今民谣具有一定的继承性,但有很大的不同。首先,就主题内容而言,古代民谣侧重于事件本身的描述,更多地关注与人们不良的精神生活以及当时对生存和物质生活的高度关注有关的政治和民生。当代民谣注重事件本身的描述,不再谈论歌曲中的政治和基本民生,更多地关注快速发展下的生活质量,而不是生活质量对资本生活的追求,精神生活,爱情和个人情感占据了主流。在校园民谣中发现的是“友谊”,爱,“校园生活”,青年”和其他主题。在新民谣中,涉及“个人情感,徘徊”,理想”和“本地”主题。这与1980年代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和社会的开放有关,主要是受到环境和文化生

12、活的繁荣的影响。第二,当代民谣音乐不再是完整的朗诵或简单的“徒歌”,而是伴随着器乐音乐。与以文学为中心的古代民谣相比,当代民谣音乐一直属于音乐范畴,其抒情性更强。中国当代民谣音乐起源于台湾民谣歌曲。无论是草坪上的吉他,还是“新民乐”中典型的代表性乐器木吉他,甚至口琴,长笛,非洲鼓等乐器的入口,都使民谣音乐与古代民谣有了根本上的不同,当代民谣在歌词和乐器方面继承了更多的古代民谣的特点。二、民谣特征分析以成都为例2.1 成都简介成都是赵雷在2014年创作的一首歌,它缓慢而充满人情味。成都是一首旋律慢的歌,歌词描述了成都的许多细节,比如“玉林路”这样成都本地人十分熟悉的地名,“小酒馆”等摇滚音乐人和

13、民谣创作者爱去的地方。“成都,带不走的只有你”、“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等歌词引起了成都人的共鸣,也唤起了成都网民的记忆和期待,生活中一些平凡的事情都变成了故事,这些都是赵雷演唱的,没有花哨的技巧和花哨的语言,自然地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感受,无意中打动了听众的心。2.2 配器特征成都器乐的安排在水平结构上可分为五个部分:序曲、主歌副歌(第一轮)、间奏、主歌副歌(第二轮)和结语。在纵向织体构中,它可以分为四个部分:低音,间和声、对位旋律(副旋律)以及打击乐器,低音部分由吉他,钢琴和电贝司承担,中间和声包括吉他、钢琴、人声(和音)和弦乐组,对位旋律由弦乐组、主音吉他、人

14、声和竹笛担任,打击乐器为套鼓。对于成都配器的分析,主要是要从横向结构和纵向织体入手。前奏由民谣吉他演奏旋律和低音,第二句钢琴作为和声添加如其中。在第一轮的主歌副歌部分,由于主要歌曲需要演唱两个歌词,因此第一部分继续使用钢琴和吉他作为和声和低音,第二部分增加人声(和声)作为副旋律。问奏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弹奏弦乐和钢琴,吉他和钢琴作为和声存在,以吉他和弦的根音作为低音;第二部分是演奏竹笛和弦乐,贝斯演奏低音。第二轮的主歌和副歌在织体上更加的丰富,吉他、人声、弦乐和竹笛依次演奏(唱)副旋律。吉他、人声、钢琴和弦乐器作为中间和声存在,贝斯负责低音部分,增加套鼓作为打击乐声部。尾声则是分为两个

15、部分。第一部分由童声演唱歌曲,吉他和竹笛对位旋律,吉他和弦根音为低音;第二部分去掉了童声,以钢琴作为替代填充到这一部分中。2.3 旋律特征具体来看成都的器乐编配。前奏的旋律取自副歌的前两个平行乐句,织体尤其单薄,仅用一把吉他独奏引出歌曲,并且是以演奏旋律为主,伴之以和弦的根音作为简单的低音进行,到第二乐句加入钢琴以柱式和弦与分解和弦相结合的形式作为填充和声,使音响稍有丰富。吉他在副歌主旋律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些装饰性的变奏,用到了滑音、击弦、勾弦以及琶音等技巧,即丰富了歌曲的表现力,又烘托了副歌主题。谱例1:第一轮主歌与副歌的编配按织体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主+主副,但整体上还是延续了前奏第二乐句的

16、器乐配置,继续以钢琴和吉他作为填充和声与低音。主歌由于有两段歌词,在演唱上做了一次反复,第一次仅有和声与低音声部,采用吉他分解和弦加钢琴柱式和弦的形式(见谱例2);反复时加入了男女声和唱作为对位旋律,钢琴在柱式和弦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些装饰性旋律(见谱例3)。间奏同样按织体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由弦乐演奏悠长的旋律,钢琴则在弦乐的基础上作了一些装饰性的变化,显得更为活跃,吉他依然是按分解和弦的形式承担低音与填充和声的任务。谱例2第二部分织体加厚,电贝司的加入使得低音更加的饱满浑厚,吉他分解和弦与钢琴半分解的形式作为填充和声,竹笛与弦乐同时演奏相同的旋律。间奏的两个部分很好的起到了承前与启后的作用,

17、将前面相对平淡的情绪推向了更加热烈激动的气氛。第二轮主歌与副歌整体上看来是全曲最富有动力的部分,套鼓的加入给音乐增添了更多的动力,加上贝斯演奏的浑厚低音,使音乐既富有节奏感有充满了力度。除此以外,主歌与副歌的编配还是有差异的,副歌在乐器配置上更加丰富,音响更为饱满。主歌的中间声部依然用民谣吉他和钢琴填充,而高声部的副旋律则先后采用了古典吉他和人声来演奏(唱)。副歌反复了一次,将前面出现过的乐器几乎全部用上。第一遍的副旋律以弦乐为主,中间声部以民谣吉他和钢琴为主,人声和古典吉他在副旋律和中间声部切换;第二遍加入童声合唱与歌手一起演唱歌曲,竹笛作为主要的乐器演奏副旋律,弦乐退居到填充和声的位置与钢

18、琴和吉他一起作为背景。尾声的旋律和前奏一样选自副歌的前两个平行乐句,但长度是前奏的两倍,实际上是将其反复了一次。与前奏相比,尾声的吉他编配几乎没有多大变化,只重复了一遍。第一个片段由单独的童声演唱歌曲,笛子吹奏的几个简单音符充当对位旋律;第二个片段去掉童声,加入钢琴演奏装饰性的旋律,最后与吉他演奏的琶音和笛子的长音一同结束歌曲2.4 歌词特征成都的歌词,简单却有画面感,让人有怀旧有触动的同时,还有向往和想象,唱出了深藏在听众心中对曾经驻足但又离开了的所有城市的回忆和眷恋。整体来说,歌词部分通俗易懂,不用华丽的词藻堆砌、美化,使用了赋比兴的修辞手法,使得歌词极具韵律感;同时,充满清新、朦胧,淡淡

19、惆怅的气息弥漫在整首歌词中,通过朴实无华的词句跃然纸上,迅速拉近生活与艺术的距离,引起听众的强烈共鸣。成都这首歌也有人认为是一首情歌,但是也不可否认“爱屋及乌”感情成分的存在,整首歌甚至是北京男孩对南方城市的热爱。来到此地,也爱过此地,成都是民歌的重要地区。以成都和丽江为代表的自由,分散和开放的城市氛围为许多歌手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民歌手很敏感。他们对城市,天气,情绪和感情的要求更加微妙,歌曲更加动人。民歌的歌词和情感是密不可分的。2.5 演唱特征成都的演唱为了突出歌词的清晰度,在节奏和旋律线条上都呈现简单的特点,以自然音为主,很少使用变化音或离调手法,曲调崇尚自然、朗朗上口。同时,成都使用

20、吉他作为主要伴奏乐器,展现出清新、纯真的演唱特点,基本上以不插电的原声乐器伴奏,演唱方式亲切自然,用略带忧郁的卢音唱出对成都这座城市的热爱与怀念。整首歌的演唱并没有刻意展现演唱技巧,纯真声演唱,对于歌唱的共鸣也不追求,演唱以中低音为主,高青演唱较少,三、民谣流行原因探析3.1 成都的流行与传播在成都的器乐演奏中,木制民谣吉他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这也是成都流行和传播的原因之一。无论是歌曲的前奏,结尾还是主要部分,其“形象”都是必不可少的。在主要旋律的前奏,结尾和第一轮中,木制吉他是最重要的乐器。木吉他是民谣的象征。因此,流行民谣编曲的特征之一是,原木吉他在民间音乐创作中使用的所有音乐色彩中占很

21、大比例,通常是独奏或仅作为伴奏乐器的一部分。从成都这首歌的安排中,还可以看到以下民俗特色:木吉他最常用的形式是分解和弦;歌曲的和声主要由调内三和弦组成,偶而使用七和弦、九和弦以及挂留和弦;复杂的乐器很少,节奏快速而激烈,而各种乐器的节奏主要采用基本节奏划分,而缓慢而均匀的节奏则多。同时.,成都的流行一方面得益于成都这座城市本身具有的魅力,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这种情感引起了众多人的共鸣。3.2 民谣流行原因探究民谣流行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受众更替。民谣的主要受众是在十七八岁到三十岁之间的年轻人,或者该年龄段的心理年龄人群。这个族群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保留了青春期叛逆精神的一部分,

22、但与此同时,它也具有比较成熟的明辨是非的能力和有强烈的文学艺术意识。这一群体鄙视一些较粗俗的流行文化,希望自己显得与众不同。在这个年龄段以下活力有余而沉稳不足,喜欢的音乐要么是快餐化的流行曲,如抖音上一系列洗脑神曲,要么是日韩节奏偏快的舞曲。而过了这个年龄段,在一些工作、社会、人情等方面带来的压力下,想要沉静下来已经力不从心。当然再过一段时间,会像民谣一样回归自然,但那个时候更多的是喜欢这种情怀,喜欢回忆青春的感觉。第二,旋律朗朗上口。民谣整体曲风偏柔,音域跨度较小,比较少加入花稍的音阶跳跃,小节短而连接平滑,加上节奏较缓,所以听起来很容易引起听众的共鸣和认同,也易于学习和模仿,自然在传唱度上

23、面得到保障。第三,词真句美。民谣的歌词大多很有意思,有很多生活化的东西在里面,所以听起来很真实很有画面感,像是成都中提及的地名,就能引起当地人或者去过成都人的共鸣。与此同时,民谣的句子很美,如果单独看歌词就是一首首现代诗,很少有冗长的长句和可有可无的拼凑。所以容易给听过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第四,乐器简单易得。民谣用得最多的就是吉他,非常简单易得,几乎每个人都能拥有一把,区别只是价格的高低、音质的好坏,却不影响相同的热情。四、结语从新民谣自身发展趋势来看,新民谣从一开始标榜的情怀标签、个性诉求、生活化表达到流行化、多样化的发展转向,实现了自身的转变。对于时代来说,新民谣这一独特的音乐形式无疑是一

24、个特殊的存在,它在网络时代下孕育和生长,并通过这一形式来完成时代性彰显。随着新民谣的大众化发展趋势,新民谣受众群体也在不断扩大,而目前我们对于这一受众群的了解还不够。粉丝群体是否有必要和能够在研究中做进一步的细分?大众是因为歌曲本身特色喜爱新民谣,还是因为其流行性而喜爱?受众中间又存在着怎样的一种平衡和心理转变?这或许是今后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并且,在新民谣逐渐被大众化接受和认可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持怎样的态度?不同的群体各说其词。有乐评人认为对于新民谣的“火爆”应该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而早些喜爱新民谣的粉丝则表示喜爱的音乐变得流行后,反而有种心理落差感。新民谣的未来还能走多远,还需时代来检验

25、。作为传统民谣的变体,近年来出现了新民谣,逐渐从小众化音乐形式向普及化发展,这与时代的“造势”和自身“流行化”的发展密切相关,是双方发展的互动机制。从大众化音乐流行趋势来看,随着传统唱片市场的衰落,音乐人才表现的高涨,户外音乐节的兴起,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公共消费心理的改变,新民谣已转移到文化领域和大众生活,并完成了大众化的角色转型。从新民谣本身的发展趋势来看,新民谣已经实现了从情感标签、个人诉求和生活表达向大众化,多元化发展的转变。在当今时代,新民谣独特的音乐形式无疑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它在网络时代孕育并成长,并通过这种形式来完成时代的表现。随着新民谣的流行,新民谣的听众也在扩大。但是不同的听众群

26、体对于新民谣也有着自己的认知和看法,不过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对于新民谣的“受欢迎程度”应保持积极和开放的心态,以发展的眼光和行为促进新民谣的不断进步。参考文献何相科.从歌曲成都中窥探流行民谣的编曲特点J.黄河之声,2018,000(002):6-7.2曾勋.赵雷与成都:现代城市更需撩人的民谣J.廉政瞭望(上半月),2017,447(02):73.朱英贵.试析中国当代民谣的修辞技巧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71-77.千叶.民谣歌手赵雷:用坚持初心的真诚来做音乐J.青春期健康,2017(7):82-83.5金梅.中国当代民谣音乐的美学研究D2017.6李华.从创作本源上浅

27、析民谣歌曲情感传达的特性与技巧J.音乐创作,2018,No.321(05):116-117.7郑月.中国大陆新民谣音乐的前世今生J.艺术科技,2015,V.28(12):80+82+130.8乔焕江.大陆新民谣:前历史与今面向J.艺术广角,2014(01):47-52.9邓思杭.浅谈中国城市民谣歌词中的画面感营造J.通俗歌曲,2016,000(04X):P.38-39.10何相科.中国现代民谣词曲特点研究D.11游灵芝.试论中国流行歌曲演唱风格特征的阶段性演变D.湖南师范大学,2011.12张炎炎.中国当代流行歌曲演唱风格发展脉络及其相关问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13王薜.中国流行音乐演唱风格研究的前期理论思考J.音乐传播,2014,000(002):P.32-40.14许振旗.通俗歌曲的审美特征及演唱风格J.福建歌声,2015,000(001):P.60-61.15杨薇.浅谈流行音乐演唱的艺术特征及教学实践J.通俗歌曲,2015,OOO(IlX):P.126-127.致谢附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