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敬树文化美德夯实金山银山基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弘扬敬树文化美德夯实金山银山基础.docx(6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弘扬敬树文化美德夯实金山银山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动指南。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贵州指示:“守好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培植后发优势2021年牛年春节贵州行,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示:“守好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认为“优良生态环境是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要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导向”,成为黔东南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针。在生态理念上,与黔东南传统生态观念高度契合。数千年以降,黔东南苗侗各民族积淀了敬天爱人、天人合一等观念,成为幸福生活的重要保障。尤其是敬树文化风俗,对保障绿水青山,美化居住环境,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理解了敬树文化,对于
2、理解黔东南人民的生命观、价值观和道德精神,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一、树崇拜,绿树成荫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我国人民非常讲究居住环境美化,小桥流水,亭台楼榭,垂柳绕堤,曲径通幽,都与竹树有关,与城乡环境建设相关。黔东南也非常重视村落绿化,每一个村子都有一片风景树林,荫天蔽日,亭亭如盖;凉亭古道,清风习习。不仅为人们提供乘凉所在,还给寨子提供庇护。苗家传统认为祖先源于枫木,视为图腾崇拜。苗族古歌唱:“还有枫树干,还有枫树心,树干生妹榜,树心生妹留,古时老妈妈”,“妹榜妹留”即“蝴蝶妈妈”,生下十二个蛋,十二个蛋又孵化出苗族远祖姜央等。枫木与苗族先民有着特殊的亲缘关系,升华成了苗族图腾。人们也特别重
3、视对风景林进行保护。在锦屏县文斗村内,有一块立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的“六禁碑”:“不俱远近杉木,吾等所靠,不许大人小孩砍削,如违罚银十两;四到油山,不许乱伐乱捡,如违罚银五两”等。苗侗人民对保护绿水青山极为重视,遂成风俗,并上升为法律和乡规民约,让苗乡侗寨得以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二、人树同根,共生共荣平等对待自然界有生命的个体,是我国传统文化最鲜明的特征。王阳明日:“夫圣人之心,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凡有血气,皆其昆弟赤子之亲,莫不欲安全而教养之,以遂其万物一体之念”,苗侗人民将自然生长的万物视为有生命的个体。在从江县岂沙苗寨,村民们视树为生命,与人的灵魂平等:“人来源于自然,归于自然;生不
4、带来一根丝,死不带走一寸木”,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生命观。每个小孩出生就在山上种植一棵生命树,代表他与树“本系同根生”,同生共运,一同生长。他们都很爱惜自己的生命树,也禁止砍伐别人的生命树。雷公山和清水江下域地区的苗家人崇拜古树,寨子旁建有祭树坪。在台江楠木村登鲁,敬树是传统风俗。近一百五十户人家,家家户户都有一棵庇护树。多少年来,苗家人恪守禁止乱砍滥伐,规定:盗伐古树,一经发现罚“三个一百二Q120斤米,120斤猪肉,120斤酒。聚寨吃喝,以示警告。树与生命同体,平常上山除了对树极为敬重,不肆意枉为的伤树。三、护树用树,家国情怀黔东南人民重视植树造林和育林,出现不少拥有独特树资源的村寨,如台江登
5、鲁的楠木林,天柱竹林镇的竹林,凤城镇南康村的红豆杉产业等。林木资源成为村寨脱贫致富、实现可持续发展最大的生态资源和财富底气。岑巩县客楼村被称为“红豆杉村Q上万株红豆杉组成一张美丽的生态网,其中一棵树围5.85米,树干直径1.86米,树龄2000年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红豆杉王王客楼因红豆杉远近闻名,成为网红打卡地。锦屏、黎平、天柱、剑河、台江、榕江、从江等县杉树种植产业,已有数百年传统,养育了人民,支撑县级财政数十年。围绕杉树的种植与交易,形成了著名的锦屏文书。以树为核心的民间契约文化,让清水江文化呼之而出,大大丰富了民族文化内涵,提升了民族区域文化的现代意义与知名度。一方面爱树护树、大力植树
6、造林,一方面需要发展林木经济,黔东南人民又是如何解决二者之间的矛盾呢?一是对天然林进行大力养护,重点保护具有生态价值的独特树种,如红豆杉、楠木、秃杉等珍贵林木,保护雷公山、月亮山等具有生物多样性意义的自然生态景观。以楠木林著名的台江登鲁苗寨,“先有树,后有寨二祖先迁徙到这里时,楠木林已经存在。当前楠木林面积约300亩,有大小楠木2万多棵,千年树龄的有80棵。最大的楠木树4人无法合抱。楠木群是祖祖辈辈生活的一部分,是寨子的风景树。有古树庇护,寨子才兴旺。二是大力发展经济林,营造松杉用材林和经济果木林,实现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黔东南丰富的林木资源,曾经为社会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明清至今,
7、木材源源不断输向全国各地。抗战时期,桐油等是国家重要战略资源。建国后,黔东南优质木材,通过清水江都柳江等运往全国,支援祖国建设。修建湘黔铁路,黔东南采伐贡献了大量的松杉木材。相传清朝乾隆年间,故宫进行了一次百年大维修,台江登鲁村运往故宫的金丝楠木有50多棵。故登鲁至今流传“身在故宫,根在登鲁”的传说。表明大山深处的苗寨,与北京有着剪不断的情缘。岂沙苗寨绝无仅有的砍伐古树“行动”是在1976年,北京修建毛主席纪念堂,全国各族人民踊跃献木料。怀着对毛主席无限敬重的岂沙人,毅然决定将寨前小山头一棵直径L2米的千年香樟树敬献。樟树出寨时,全寨老少都跑到公路两边夹道目送。并于树址处建造了一座八角纪念亭:
8、“敬献毛主席纪念堂香樟木纪念亭”。体现了岂沙人敬畏自然和爱国主义情怀。四、植树造林,金山厚实植树造林作为一种风俗,根深蒂固。黔东南人民视青山为希望的象征,视林木为家庭财富,每家每户都非常重视在山上根植未来的希望,厚植家庭财富。每一个村子都有那么一些人,一生与日月将息,与青山作伴,植树,育林,护林。森林相当于另一个家,树木就是相伴一生的伙计。在林区,植树造林的热情更高。在上世纪的植树造林运动中,锦屏魁胆涌现十位造林能手,被誉为“十大杉木王”,其中王佑球是一位造林猛将,带领群众造林9000多亩,197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成为全国植树造林典范。锦屏县为了弘扬植树造林精神,在他逝世后,于
9、1992年在魁胆村修建了王佑球纪念亭一一“杉王亭”。群众自发营造的春蕾林场,十余万亩林木蓄积量价值达十亿元以上,有植物116科,300余属493种(变种栽培种),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红豆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柔无油杉、花桐木、樟木等。动物中有爬行类22种、两栖类7种、鸟类67种、兽类31种,共计127种,成为实实在在的金山聚宝盆,被列为省级森林公园。对家庭而言,植树造林能够厚实家财。青山代表美好的生存环境,也是代表了金银财富;树木是营造美好生活的资源,也喻示山民美丽坚强的人生。谁植树造林,谁家就富裕;谁爱树护树,谁就生命力强,家庭人丁兴旺,命运顺遂。黔东南人民的观念里,不爱树,如同不热爱生命。爱树如同爱己达人,深入骨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