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交流心得发言【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交流心得发言【5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学习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交流心得发言【5篇】第1篇2024年1月1日出版的第1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7月17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讲话的一部分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文章强调,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要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新思想引领新实践。建设美丽中国是千年大计,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事关亿万百姓民生福祉
2、。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决扛起美丽中国建设的政治责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筑牢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根基。正确处理“五个重大关系”。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证明,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正确处理“五个重大关系”,即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
3、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这“五个重大关系”是有机统一、互促互进的整体,为我们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引和科学的方法论。把握建设美丽中国的着力点。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新征程上,各地要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4、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加快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保障我们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和条件不受威胁和破坏。健全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建设生态文明,重在建章立制。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新征程上,要统筹各领域资源,汇聚各方面力量,打好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组合拳强化法治保障,实施最严格的地上地下、陆海统筹、区域联动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完善绿色低碳发展经济政策,强化财
5、政支持、税收政策支持、金融支持、价格政策支持;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促进环保产业和环境服务业健康发展;加强科技支撑,推进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建设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要把美丽中国建设保障体系构建好、完善好,有机衔接各项体制机制,建设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中国。生态兴则文明兴。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续写美丽中国新画卷,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提供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
6、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读后感2024年1月1日出版的第1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重要文章高屋建飙、视野宏阔,从六个方面深刻阐述了美丽中国建设的实践路径,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美丽中国,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景,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总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从黄士高坡到东南沿海,习近平总书记走到哪里就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讲到哪里,对美丽中国建设念兹在兹,倾注了巨大心血。以习近
7、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全党全社会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以更高站位、更阔视野、更大力度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一条逐绿前行、因绿而兴、绿满生金、以绿惠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绿水长流,青山不老。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让人民享有更多更普惠、更可持续的绿色福祉,是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任务。放眼祖国大地,如今到处是绿意盎然的景象。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清水绿岸、鱼翔浅底,鸟语花香、田园风光以及一张张幸福洋溢的笑脸,都将见证这条绿意盎然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也都
8、将凝练成这路上最动人的音符。在浙江安吉,漫山的竹海,清新的空气,潺潺的溪水,游客们徜徉在如诗如画的优美环境中;在湖北武汉,长江“十年禁渔”持续推进,“推窗见绿、开门入园”正在重塑城市生态之美;在江苏扬州,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0.19平方米,居全省第一,一个个小巧精致的“口袋公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给市民带来了触手可及的绿色生活;隆冬时节,从高空俯瞰太湖,如一幅秀雅的立体山水画轴被打开:湖水蓝、水杉红、芦苇黄、色彩交织美不胜收;从西伯利亚远道而来的红嘴鸥,正在湖边嬉戏飞翔;冬雪至,湖面冰封,茫茫一片,太湖又多了一份“雪里温柔,水边明秀”的静谧悠然新时代以来,追“青”逐“绿”深入人心,我国生态文明建
9、设进入快车道,“两山论”在中华大地上书写着更多绿色发展新篇章。,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没有一棵绿树不是生存的屏障,没有一片森林不是发展的保障,没有一片流域不是文明的母体,没有一个公民不是生态的卫士。心系国家前途命运就要心系生态建设,心怀国之大者就要心怀生态文明,心存政治担当就要心存生态敬畏。无论是参与植树种绿,扮靓祖国山川大地,还是提高环保意识,主动参与环保事业,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民的自觉行动,少用一张纸巾、一次性筷子,多乘一次公交,多骑一次自行车,让更多绿色点亮人们的生活,推动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处处崇尚生态文明的良
10、好社会氛围,让美丽中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美,一步一步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图景变为现实。第3篇2024年1月1日出版的第1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2023年7月17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讲话的一部分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飘、视野宏阔、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针对性,为我们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我们学习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就要认真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发生的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
11、变化中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在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的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战略意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系统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的重大转变、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的重大转变、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由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的重大转变,把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升到新高度。
12、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显著标志。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发生的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美丽中国建设迈出的重大步伐,最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充分彰显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我们要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增强忠诚核心、维护核心、跟随核心、捍卫核心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二、深刻把握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当前
13、,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来谋划和推进新征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坚定不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三、认真贯彻落实好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正确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重点攻坚和协
14、同治理的关系、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落实好碳达峰碳中和力+N”政策体系,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升国家油气安全保障能力。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统筹各领域资源,汇聚各方面力量,健全美丽中国建设的保障体系,打好法治、市场、科技、政策”组合拳。强化法治保障,统筹推进生态环境、资源能源等领域相关法律制修订;推动有效市场和
15、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加强科技支撑,推进绿色低碳科技自立自强;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对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的全面部署,在推进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坚定不移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第4篇2024年1月1日出版的第1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7月17日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讲话的一部分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推动下,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开创性工作,决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实现了四个重大转变。从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入手,注重点面结合、标本兼治,实现由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的重大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
16、保护监管力度显著提高,通过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有效解决了一批突出生态环境破坏问题,例如,祁连山由曾经的“千疮百孔”到现在的“满山苍绿”,由乱到治,大见成效。秦岭北麓由“无序开发”到“有序退出再到现在的生态修复,发生了历史性变化。通过开展“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推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000多个问题整改。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力度,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稳步推进了25个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试点,划定了35个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112种特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实现了野外回归,系统抓好了长江、黄河等重大生态保护修复
17、工程,我国生态安全屏障得到有效巩固。坚持转变观念、压实责任,不断增强全党全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实现由被动应对到主动作为的重大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积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各级各部门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新发展理念,自觉当好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者、推动者和实践者。社会各界积极广泛深入参与,严格履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环保志愿者活跃在全国各地,共同守护生态环境理念已经成为全体人民的新风尚。紧跟时代、放眼世界,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实现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我
18、国积极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及其议定书,过去十年,我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执行情况好于全球平均水平。2022年,积极引领推动了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l5)第二阶段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科学部署,充分发挥了主席国领导力和协调力。会前组织召开近40次主席团会议、IOo多场不同层次的双边和多边会议,习近平主席以视频方式向大会高级别会议开幕式致辞,为大会成功注入强大政治推动力。推动大会通过了“昆明一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历史性地描绘了2050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愿景,历史性地决定设立“框架”基金,历史性地纳入遗传资源数据序列信息(DSl)的落地路径,为全球生
19、物多样性治理擘画了蓝图、确定了目标、明确了路径、凝聚了力量。这是我国首次领导联合国重要环境条约谈判并取得成功,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赞誉。不断深化对生杰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实现由实践探索到科学理论指导的重大转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深化对生态文明的认知,重新界定和定位生态文明,提出新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写入党章,并将其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被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科学论断和战略抉择。2018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正式确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
20、环境保护发展历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为新时期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提供了思想指引和方法路径。2018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正式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我国宪法中。202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将8月15日确立为“全国生态日”,这一系列举措充分表明,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愈加明朗,生态文明建设已步入成熟阶段。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科学擘画了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蓝图和目标任务,进一步指明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和目标。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的重要
21、指示和要求,重点锚定三大目标任务,一是提升工作定位,将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二是补齐短板弱项,突出抓好人居环境改善;三是全面整体发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坚持先立后破,瞄准既定目标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强化底线思维,常态化管控生态环境风险,筑牢美丽中国建设的生态安全根基。保持严的基调,深入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执法监管,严厉打击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扛起美
22、丽中国建设的政治责任,强化支撑保障,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但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正确处理五个重大关系。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我们要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严格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要求,通过高水平环境保护,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有效降低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持续增强发展的潜力和后劲
2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统筹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的根本路径。离开了“绿水青山”,人类社会一切财富都将成为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也就不会有“金山银山保护好生态环境,我们要以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为切入点,把坏事变好事、把污点变亮点、把被动变主动,着力推动生态修复取得明显成效。浙江等地的实践证明,在大力推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的同时,企业绿色转型升级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正确处理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要坚持系统观念,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力量,重点攻坚。主要抓好六方面工作。一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二是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三是加强生态系统保护监管,四是严密防控生态环境风险,五是深化
24、生态环境领域改革,六是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同时,还要强化目标协同、多污染物控制协同、部门协同、区域协同、政策协同,统筹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统筹PM2.5与臭氧协同治理,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统筹城市和农村,统筹陆域与海洋。正确处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生态系统是经过长期演变而形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自然要素共同体,其发展变化具有内在的客观规律。我们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保护治理大格局,综合运用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手段,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努力找到生态保护修复的最佳解决方案,着力消除
25、和减轻人为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为生态系统营造良好的休养生息环境。正确处理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建设生态文明,重在建章立制,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持常态化外部压力,助力生态环境保护。我们要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建立健全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制度,建立健全生态保护财力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健全用能权交易制度,建立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健全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制度,健全环境保护和生态安全管理制度,完善排污权交易制度,建立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开展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试点及生态系统价值核算试点,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重在行动,还需要
26、依靠公众的自觉践行作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也将科普作为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举措。大力开展环境科普,对于针对性地培养青少年群体的生态环境兴趣,形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良好社会氛围,激发起全社会共同呵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具有重大意义。正确处理“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一方面我们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是别人要我们做,是我们自己要做,这是我们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所展现出的大国担当。另一方面,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也是实现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客观需
27、要,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健康发展。我们承诺的“双碳”目标是确定不移的,但达到这一目标的路径和方式、节奏和力度则应该而且必须由我们自己作主,决不受他人左右。我们要立足我国资源能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建立完善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体系,以中国理念和实践引领全球气候治理新格局,同世界各国一道努力呵护好全人类共同的地球家园。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瓶、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是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最新发展,是坚定不移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政治宣言,是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行动指南。尤其
28、是对新征程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的“五个重大关系”,是在实践基础上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标志着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性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是本次大会一个重大理论贡献。我们要进一步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以更加有为的精神状态担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重任,勇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忠实实践者,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奋力谱写生态环境保护新篇章。第5篇求是杂志文章以美丽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指出,要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
29、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建设美丽中国摆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突出位置,推动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要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殷切嘱托,从“国之大者”的政治高度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同厚植生态环境优势、推动绿色发
30、展实现更大进展融会贯通起来,添“颜值”、增价值”,奋力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篇章。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实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是我国南方重要生态屏障,“生态优势金不换”“山水甲天下”是必须坚决守住的首要优势、第一品牌。厚植生态环境优势,夯实绿色发展根基,要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推进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企业超低排放改造。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重点推进、等重点流域生态保护治理,充分发挥河(湖)长制作用,开展入河(湖、海)排污口“查、测、溯、治“,建设“美丽河湖严格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深入实施
31、农用地土壤镉等重金属污染源头防治行动,有效管控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加快“无废城市试点建设,探索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试点。统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黑臭水体整治,推动农村人居环境由“一时美”向“时时美”、由“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转变。加快生杰系统保护与修复,呈现大地生物多样、海陆各美其美。生态兴则文明兴,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我们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持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海湿地系统治理,重点开展以和流域(段)为主的山水林田湖草海湿地一体化保护与修复。开展岛珊瑚礁以及北海、等地海
32、草床保护和修复,实施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快创建西南岩溶国家公园,科学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提升城市蓝绿空间品质,促进城镇空间与自然生态融合共生。持续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空间格局,推动北南岭山地、西南石灰岩山地、大瑶山山区和北部湾滨海地区等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深化与东盟国家生态治理国际合作,加快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加强外来物种入侵管控和病虫害防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走出具有特色的绿色发展之路。当前,经济增长仍处于以资源型产业结构拉动经济增长向依靠要素效率提升拉动经济增长转变的阶段,绿色转型、绿色崛起任重而道远。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
33、理念,围绕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经济带建设、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工程等重大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科学开展区域产业空间布局研究,突出规划先行,强化落实绿色低碳发展导向和任务要求。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聚焦优势产业持续建链补链延链强链,推动制糖、机械、汽车、冶金、有色金属、石化化工等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迈进,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园区循环化改造,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打造一批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产品。实施农业生产“
34、三品一标提升行动,引领农业绿色发展,建设一批绿色农业产业园区、产业强镇、产业集群,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绿色升级。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资源综合利用、可降解材料、节能环保装备和节能环保服务产业,鼓励社会资金投入节能环保工程建设。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助力绿色发展驶入“快车道随着全国整体疫情进入低流行水平,各地迎来一场“拼经济”热潮,需要统筹好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要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新建、扩建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电解铝等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应严格落实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探索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的机制和核算体系。重点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深度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推进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全面推进风电、光伏发电大规模开发和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生物质发电,深度开发水电,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主动参与国家碳市场建设,积极开发陆域生态系统碳汇和海洋蓝碳,建设林业碳汇开发和交易试点,引导重点领域、社会资本利用林草碳汇实现碳中和,拓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提升绿水青山“颜值”,挖掘金山银山“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