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防汛工作面临的困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防汛工作面临的困难.docx(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汛期面临的灾害风险、防汛工作薄弱环节及建议一、汛期面临的灾害风险我省位于长江、淮河两大流域下游,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80%的国土面积位于洪水威胁之下。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决定了我省是个灾害发生几率较高的省份,防汛防旱任务艰巨,提高灾害应对能力,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1、台风、洪涝、干旱、厄尔尼诺等自然灾害根据2020年水文气象预测,今年长江下游及江南北部地区可能在5月中旬就有早梅雨出现,我市从6月1日起进入主汛期,预计6月下旬入梅,梅雨量正常偏多,汛期降水量较往年同期偏多2至5成。2020年气温略高于常年,生长季热量高于常年,降水正常略多,时空分布不均匀,降水多在后期,西部地区易出现旱象;
2、东部地区发生洪涝可能性比较大。同时今年首个台风“黄蜂于5月12日晚间在菲律宾以东的海面上生成,虽台风“黄蜂”不会登陆我国,但这代表着今年台风季的大幕已经拉开。另根据国际科学家团队研究人员表明,2020年极有可能会有极端天气“厄尔尼诺”的出现,厄尔尼诺现象在2020年卷土重来的概率达到了80%,按照2019年的情况,这可能就是一个基本性的规律性。二、防汛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1、需要提升综合防御能力。根据气象部门分析预测,今年长江下游及江南北部地区可能在5月就有早梅雨出现,汛期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2至5成,主汛期长江流域可能有大范围流域性异常多雨和特大洪水发生,淮河流域也可能发生中等偏强洪涝,气象年
3、景总体偏差。今年,我省计划完成水利重点工程建设任务126.5亿元,加快实施一批流域、区域重点水利工程,不断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这将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水利工程防洪减灾能力。常州全市“一盘棋”思想,按照“西蓄、北排、东泄、中控”的治水战略,加强统一调度,注重协同配合,分清轻重缓急,形成强大治水合力。2、需要提升应急抢险能力。2019年,我省遭遇了60年一遇的气象干旱,以及华东第三强台风纵贯全省。根据气象局预测,今年6-8月,全市气候状况偏差,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主要表现为:降雨量较常年偏多2成左右、高温天数偏多、个别台风或产生较大影响,此时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建设将尤为重要,能确保在发生险情时,能够
4、全域机动、有效实施抢险。各地和多个职能部门积极开展汛前检查、险工隐患处理、物资储备更新等,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建设即将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全市共组建抢险队伍850支、18951人。市应急管理部门统筹全市应急救援力量,建立了以专业力量为基础、社会力量为补充、军队力量为坚强后盾的防汛抢险救援力量体系。3、需要提升灾情监测预警能力。加强灾情监测预警,是防洪减灾的强效措施之一。据中央气象台预测,2020年国内气象水文年景总体偏差,极端事件偏多,涝重于旱,汛期将比往年提前。为了应对可以出现的灾情,新建水位监测站点25个、视频监控站点5个、远程自动化控制泵站2座,这些监测预警系统将在第一时间把信息传递到
5、基层一线和“操作层面”,为防灾避险赢得时间,截至5月底已为100多家企业和部分社区安装了125台防汛报警设备,当出现灾情时,尤其是夜间,企业无人值班的情况下,能够第一时间通过平台向企业管理人员、公司风控人员发出报警信息,以便及时采取施救措施。4、需要提升隐患排查能力。隐患排查工作贯穿于防汛工作的始终。据预测,今年汛期我省整体降水量与出现大雨以上量级的降水日数将比常年同期偏多。进入汛期后,局地暴雨、冰雹、雷电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将更加突发、多发,气象灾害损失和影响的连锁性和放大性将进一步凸显。从地上、水中、地下三个层面全面排查隐患,共摸排防汛安全隐患近千处,同时有关部门有序开展了相关工程修复工作。三
6、、相关建议1、防汛抗旱需要树立机遇意识,提升防灾减灾能力。近年来,水利工程建设的地位日益提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水利发展思路,赋予了新时期水利工作新内涵、新要求、新任务。中央把水利建设作为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摆在八大基础设施网络建设的首要位置,从政策、投入等各方面进行大力扶持,水利建设正处于前所未有的黄金时期。有关部门必需保持高度警惕,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突出隐患排查、预案演练、物资储备、监测预报、人员转移、抢险救灾等各项措施落实,切实抓好强降雨、台风、城市洪涝、气象干旱等灾害防范,严防次生灾害,全力确保城市安全和人民群众生
7、命财产安全,为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提供有力支撑。2、压实责任,进一步完善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防旱责任制,严格落实地方党委和政府主体责任,严格落实部门分工负责制和行业管理责任,通过健全责任体系、压实责任链条,确保防汛防旱工作有序推进。要加强统筹,坚持系统思维、全面谋划,统筹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统筹防汛与安全生产,统筹防汛与防旱防台,加快提升防汛抗旱整体能力。3、牢牢把握防汛工作的主动权,严格落实防汛责任,制定科学可行的防洪预案和各项防汛应急预案,突出抓好防汛物资和抢险人员队伍落实。按照“宁可备而不用”的原则备足备齐防汛物资,确保防汛抗旱工作万无一失。积极组织开展防汛应急演练,同时,加强防汛信息化建设,对全区雨水情遥测站点、传输系统进行了全面检查维修,确保防汛信息及时收集归总,为防汛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