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就地冷再生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就地冷再生施工方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就地冷再生施工方案*有限公司*项目经理部年月日一、编制依据和编制原则11.l编制依据。I1.2编制原则I二、工程概述22.1 工程概况:22.2 试验段:22.3 工程难点:2三、施工准备23.1 人员准备:23.2 机械准备:3四、材料要求34.1 材料:34.2 强度及配合比要求:3五、施工工艺35.1 冷再生施工工艺流程:35.2 施工方法:4六、就地冷再生质量控制点76.1 就地冷再生机要求:76.2 再生要求:76.3 压实要求:7七、雨季施工措施8八、分项工程质保措施:88.1 质量目标:88.2 施工检测方法、手段和质量标准88.3 质量保证措施8九、安全文明施工措施89.1
2、环保措施:89.2 施工安全措施:9就地冷再生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和编制原则1. 1编制依据。1、工程施工招标书及提供的文件。2、施工承包合同及投标中的有关承诺。3、*施工图纸。4、国家、交通部现行的公路工程施工规范、验收标准等。5、我公司现有技术水平及人员、设备情况。6、我公司以往类似工程施工经验。1.2编制原则1、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施工、配备材料和机械设备,确保工期。2、科学合理地安排施工计划,组织有节奏、均衡、连续地施工。3、采用先进的施工机械设备,扩大机械化施工范围,提高机械化程度;改善劳动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4、积极推广应用“四新”技术成果,科学地确定施工方案,坚持合理的施工程
3、序和施工顺序,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缩短施工工期,降低工程成本。5、坚持按专业化组织施工的原则,安排有相关经验的专业化施工队伍进场施工。6、按照国家文物保护法、环保法规及当地环保部门的要求,做好文物保护、水土保持、环境保护以及绿化工作,避免因工程施工破坏周围自然环境或造成出土文物损坏与流失。二、工程概述2.1 工程概况:*,路线全长27.504公里,本项目按二级公路标准进行设计,设计行车速度40kmh,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12年。由于旧路破损情况不一,路基路面包含多种处理形式,位于野外且路面较好的一般路段,对旧路进行18Cm就地冷再生处理,再自上而下铺筑18CnI水泥稳定碎石+5CmAeT
4、6C型中粒式沥青混凝+4CmACT3C型细粒式沥青混凝土。原路面面层为9cm沥青混凝土,基层为30Cm石灰稳定土,冷再生处理旧路深度18cm。就地冷再生施工段落如下:K99+260-K100+560,K102+872-K104+100,K106+584-K108+473,K108+624-K109+355,Kl10+362-K111+536,K121+573-K122+478,总工程数量为99567.20m2o2. 2试验段:首先进行试验段的施工,本次施工试验段拟选在K99+260-K99+460右半幅,共计200米,面积为2300平米。通过试验段成果数据来指导路面冷再生大面积施工。2. 3工
5、程难点:施工受现况交通的影响大,本工程计划半幅施工。为保证按期完成,施工必须合理安排,严密组织,科学施工,争时间,抢进度,保质量,保工期。三、施工准备3. 1人员准备:*施工技术负责人为李志国,质检负责人为刘晋,试验人员邱冠修、熊军辉、王宴开、何晨光,测量人员为安磊磊、刘承鹏、丁健、杨洋,质检员为郭彪、潘学武、王冰、麻林英。为按施工计划完成本项工程拟组织就地冷再生施工队,设置正、副工长各1名,施工队27人。人员安排:补料4人,布水泥2人,划分幅线3人,撒水泥2人,水车2人,测量2人,看道口2人,安全巡视2人。3. 2机械准备:卡特2500型再生机一台,PY180平地机一台,水车2台,40t轮胎
6、压路机一台,YZ22振动压路机一台,50装载机一台。四、材料要求3.1 材料:(1)水泥:采用32.5级矿渣硅酸盐水泥,其初凝时间应在3h以上,终凝时间6h以上。(2)水:就近租赁机井,同时另外准备2辆水车用于运送施工用水。(3)旧路面材料要尽量粉碎,最大粒径不大于40mm。3.2 强度及配合比要求:(1)强度要求:试件在202。C的条件下保湿养生6天,浸水24小时,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R23Mpa.(2)水泥在粉碎后的旧路面材料中的含量不小于5%,具体含量值根据试验确定。五、施工工艺3.3 冷再生施工工艺流程:路面清理f撒布粗骨料f摊铺水泥f冷再生机加水拌和f整型f碾压f养生。3.4 施
7、工方法:(1)清理现场:水泥冷再生施工之前应对旧路面进行清理,要清除路面垃圾及浮土等杂质,旧路面上撒布面积70%的粗骨料,并达到表5-1所示级配范围。(2)摊铺水泥:采用方格网法,水泥剂量按5%控制,再生层的压实厚度为18cm,计算每平方米水泥用量以及每袋(50kg)水泥的摊铺面积。用铁锹或刮板将水泥均匀摊开,水泥铺完后表面没有空白位置,也没有水泥过分集中现象。人工摊铺水泥时摊铺长度为冷再生机前50米,可视再生机施工速度随时摊铺,防止摊铺完水泥流失。(3)试验检测:提前在现场对旧路材料取样,送试验室检测旧路材料掺5%水泥的击实曲线、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量和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冷再生机对原路面进
8、行旧路材料和水泥充分加水拌和,有关试验人员应立即现场检测含水量,使冷再生的含水量比最佳含水量高出1%,以满足水泥水化作用的需要,同时弥补碾压过程中含水量的损失。施工完成后,试验员现场取料,不必加水,送至试验室后再按最佳含水量掺水。检测项目为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4)冷再生机加水拌和:水泥布撒长度达到50米时,再生机即可开机工作。卡特2500型冷再生机工作宽度为2.5m,根据设计宽度13.6米,半幅可按3刀控制,具体为:第一刀,2.5米;第二刀,重叠20厘米,再生宽度为2.3米;第三刀,重叠30厘米,再生宽度为2.2米。拌和时再生机行走速度控制在6m/mi11o水车在冷再生机前面用水带与之相连并
9、同步行进,为冷再生机加水。再生机最佳往返长度为100200米,本工程试验段共为200米,因此可一次性完成。(5)整型:冷再生混合料拌和均匀后,用胶轮压路机排压一遍,速度控制在3kmho排压过程中若发现含水量不均匀或不平处,应将补料连同其下层混合料一起翻松IOCnb刮平后再压实,经过排压之后,用平地机按设计高程整平至符合设计标准。(6)碾压:再生机施工完成2刀后,先用胶轮压路机追密碾压一遍,碾压速度控制在L5-3.0Kmh,胶轮压路机碾压完成后,平地机进行精平。平地机施工完成后用振动压路机强振6遍,确保冷再生基层压实度。碾压时注意错轴宽度,并由路边向路中心依次碾压,超高段落从低到高依次碾压。终压
10、之后,冷再生层应平整光滑,表面有水浆渗出,注意终压完成时间不能超过水泥终凝时间。碾压完成后灌砂法测定压实度,保证密实度不小于96%o(7)养生:碾压成型4小时后(视气温情况),用水车在冷再生层上直接洒水养护。在7天内禁止大型货车交通,只放行附近居民的小型车辆,全天候养生,始终保持表面湿润。表5-1就地冷再生级配范围筛孔尺寸(mm)31.526.5199.54.752.360.60.075通过率(%)10090-10072-8947-6729-4917-358-2207图5-1就地冷再生工艺流程图六、就地冷再生质量控制点6.1就地冷再生机要求:(1)工作装置的切削深度可精确控制。(2)工作宽度不
11、小于2m。6.2 再生要求:(1)按照设定再生深度对路面进行铳刨、拌合。再生机组必须缓慢、均匀、连续地进行再生作业,不得随意变更速度或者中途停顿,再生施工速度宜为4-10mmino(2)纵向接缝的位置应避开快、慢车道上车辆行驶的轮际。纵向接缝处相邻两幅作业面的重叠量不宜小于100mm。6.3 压实要求:(1)冷再生施工必须采用流水作业法使各工序紧密衔接,尽量缩短从拌合到完成碾压之间的延迟时间。(2)初压时混合料的含水率应比最佳含水率大1%-2%。碾压过程中,再生层表面应保持湿润,如水分蒸发过快,应及时洒水。(3)碾压过程中出现弹簧、松散、起皮等现象时,应及时翻开重新拌合,使其达到质量要求。(4
12、)碾压结束前用平地机再中平一次,使其纵向顺适,路拱和超高符合设计要求。(5)压路机应以慢而均匀的速度碾压,初压速度为1.5-3kmh,复压和终压速度为2-4kmh0七、雨季施工措施1、每天注意收听天气预报,必须避免在雨天施工。2、使用的水泥存至沮沟桥底,派专人看守并垫高码跺,不得水浸和雨淋。3、冷再生施工安排工序合理,做到随运、随用,避免现场堆积大量水泥。八、分项工程质保措施:8.1 质量目标:确保工程质量合格率达到100%,杜绝质量事故的发生。8.2 施工检测方法、手段和质量标准根据施工技术规范,对该分项工程按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标准对分项工程的要求先自检合格,
13、再进行实测项目的检测,检测方法为:质检组负责检查冷再生厚度,根据设计厚度为18厘米,采用长于18厘米的螺丝刀随时检查检测。8.3 质量保证措施施工前作好技术交底、质量交底工作。明确施工任务、施工内容及每个人的职责。养生时间不少于7天,并保持路面湿润。九、安全文明施工措施9.1 环保措施:(1)加强施工人员文明施工的意识,在工作中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2)现场派专人指挥车辆,保证施工正常运行。施工起、终点安排专人看守交通。(3)施工占地范围内全部封闭,并做好交通导流工作,设置标志牌。9.2 施工安全措施:(1)对施工人员经常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设专职安全员1名,具体负责安全工作。(2)加强施工机械及人员管理,防止施工中发生意外事故。(3)施工区内设置明显的安全标志,做好交通导流工作,防止发生交通事故。(4)施工时加强机电管理设专人负责。在施工期间保证无重大伤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