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设备管理程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量设备管理程序!.docx(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测量设备管理程序1、目的通过对测量设备配备、贮存、流转、封存、报废和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及其确认间隔的控制管理,使测量设备在整个使用过程中具有满足预期使用要求的计量特性。2、适用范围适用公司内所有测量设备的管理。3、职责3.1 技术部是测量设备的归口管理部门。3.2 技术部负责测量设备的入库验证、电子文件总台帐的建立登记、编号、发放、委外周期检定(校准)流转、更新。3.3采购部负责测量设备的采购。3. 4测量设备使用部门负责本单位测量设备的使用维护和管理。4、测设备管理过程要求3.1 过程的输入是:测量对象对测量设备的技术要求;3.2 过程的输出是:满足规定要求的并且受控的测量设备;3.3 过程
2、的活动是:测量设备的策划、配备、计划、实施、购置、贮存和搬运、校准与计量确认、使用与维护、分类管理、流转管理。5、控制程序5.1 测量设备的策划5.1.1 在策划和配备测量设备时应考虑下列因素:a)具备预期使用要求的计量特性;b)购置新测量设备应尽量考虑具有先进性、质量优、费用低、(包括购买价格和安装费等),使用效率高,操作方便,易于维修。C)选用的测量设备应经计量确认合格,具有有效合格证明或标识。5.1.2 新上工程项目测量设备的配备应充分考虑测量设备的技术特性,测量设备应在经济情况可行的条件下,实现溯源管理。5.1.3 测量过程的设计部门应严格按照规定要求配备合格的测量设备。5.1.4 新
3、建、大修、改造工程项目设计方案评审时,同时对项目的计量设计方案评审。评审时由主管部门通知计量部门及相关单位派员参加。评审通过后,主管部门应将评审结果形成有效的文字资料。5.1.5 技术部负责本公司最高测量标准和一、二级经营的配置策划。5.1.6综合管理中心负责能源、安全防护、环境监测测量设备的配置策划。5.1.7 在新产品开始投产前,从产品要求中识别计量要求并研究测量设备的配置问题,提出测量设备配备计,划,编制测量设备配备表,并对关键性测量过程进行测量不确定度分析。5.1.9 测量设备配备的原则a)随生产设备成批采购或引进的测量设备必须满足生产、设计、工艺要求,符合配套系列化和标准化要求以及准
4、确度比要求;b)各有关部门配备的标准测量设备、产品性能试验设备、关键/特殊过程控制用测量设备以及安全和环境监测的测量设备,其配备要求的准确度比至少应保证满足l3l10或以上要求;C)一般测量设备应满足准确度比1/3或以上要求;d)非关键/特殊过程操作工自检或自控用的测量设备和一般过程监视用的测量设备允许使用准确度较低的测量设备,但应满足自检或工艺控制的最低要求。5.2测量设备购置管理5.2.1测量设备申购计划由各单位根据生产需要提出申购计划。5.2.2通用测量设备申购计划由技术部审核、入库验收、贮存、发放。采购部负责采购。5.2.3 技术部实施测量设备的封存、启封申请的审批,并对测量设备使用过
5、程、降级、封存、启封、报废等实施全过程的统一监督管理。5.2.4 采购部负责组织对测量设备供方的评价,合理选择合格供方,技术部参与对测量设备供方的评价。5.3测量设备的入库、贮存和发放5.3.1购进的测量设备在入库前由技术部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验收,验收内容有:a)外观验收:测量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包装完好性、设备完好无损、附件齐全;必要的技术资料完整,如技术使用说明书、出厂合格证、标牌、装箱单、CMC标志、检定或校准证书等。b)计量特性验收:量程、分辨率、最大允许基本误差等。由技术部统一安排计量特性验收。5.3.2必须在固定基础上验收的测量设备,工程验收时应有计量人员参加。5.3.3对于性能
6、稳定的低值易耗品,或使用要求不高、仅作指示用的测量设备,可以有效的出厂合格证作为计量特性的验收依据。5.3.4验收合格入库后的测量设备即可发放,转入使用过程管理。验收不合格的测量设备按不合格管理控制程序执行。5.3.5对易于损坏或变化的测量设备应有专门人员装车和卸车,在测量设备运输过程中应采取装箱、衬垫、防震、防潮等措施、防止测量设备在装车、卸车、运输等过程中受到震动、跌落、碰撞或其它损坏。5.3.6贮存测量设备的库房或场所,应确保测量设备的安全,实行分类保管,防止灰尘、腐蚀。对贵重测量设备还应采取严密的防盗措施,防止丢失。5.3.7在测量设备出库时,保管员应严格领用/发放手续,在领用发放时应
7、当面确认测量设备是完好的。5.4测量设备分类管理5.4.1公司在用的测量设备必须建立台帐,实行A、B、C分类管理。5.4.2A类测量设备5.4.2.1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方面的列入国家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计量测量设备。5.4.2.2用于统一量值的标准物质。5.4.3B类测量设备5.4.3.1公司用于工艺控制、质量检测、能源及经营管理;对出具数据准确度要求高的关键测量设备和高度控制的测量设备。5.4.3.2公司用于生产工艺控制、质量检测等方面对测量数据准确度有较高要求的测量设备;5.4.3.3公司内部结算的能源和物资管理用的测量设备;5.4.3.4固定在生产线或装置上,测量数
8、据要求较高,但平时不允许拆装。实际检定/校准周期必须和设备检修同步的测量设备;5.4.3.5对测量数据准确可靠有一定要求,但测量设备寿命较长,可靠性较高的测量设备;5.4.3.6用于精密测量的测量设备。5.4.4C类测量设备5.4.4.1公司用于生产工艺过程、质量检验、经营管理、能源管理中以及流程生产线和装置上固定安装的,不易拆卸而又无严格准确度要求的指示型的测量设备;5.4.4.2测量设备性能稳定、可靠性高、使用不频繁、测量数据准确度要求较低的测量设备;5.4.4.3使用环境恶劣,寿命短,低值易耗的测量设备。5.5分类管理要求5.5.1A类测量设备管理要求5.5.1.1凡列入强检的测量设备按
9、政府计量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办理。5.5.1.2A类测量设备均按规定的确认间隔进行计量确认。5.3.2标准物质的管理5. 5.2.1按标准物质说明书上的要求进行管理。6. 5.2.2标准物质由使用部门妥善保管,经常检查,及时报废变质或超过有效使用期的标准物质,并纳入公司A类测量设备管理范围。5.5.3 B类测量设备管理要求5. 5.3.1按规定的间隔进行确认6. 5.3.2对于连续运行装置上运行期间不允许拆卸、不能按固定间隔确认的测量设备,应按主体设备检修的自由周期安排检修期计量确认。平时要加强日常维护和检查。7. 5.3.3对于通用测量设备作专用测量设备使用和限制使用范围以及按固定点使用的测量
10、设备,可按实际使用需要适当减少校准项目,并允许根据使用要求适当提高或降低其准确度,但在校准证书及设备标识上应明确注明限用范围及准确度。8. 5.3.4对于B类管理测量设备实行抽查,抽查比例按总数计算每季不低于10%o5.5.4 C类测量设备管理要求5.5.4.1对一些准确度无严格要求,生产过程中计量数据只作为参考作用的低值易耗的测量设备,可作一次性检定(首验)和确认。5.5.4.2使用部门应注意日常维护保养和经常监督检查,做到随坏、随修、随换。5.5.4.3对准确度无严格要求的工具类、指示用测量设备,必要时应进行不定期示值比对,发现异常应修理或更换。5.5.4.4对规定有使用期限的测量设备,责
11、任单位应到期更换。5.5.5对跨类使用的测量设备,应按较严的一类进行管理。5.6测量设备台帐管理5.6.1测量设备台帐是测量管理体系的重要基础部分,建立台帐的目的是使测量管理体系的内容具体化、科学化、并具有可操作性。5.6.2台帐的形式可以是书面表格形式,也可以用计算机管理等形式,但必须经常进行数据备份,以防数据丢失,保证计量数据实时有效。5.6.3台帐的内容应包含:测量设备名称、计量编号、型号规格、出厂编号、准确度等级、测量范围、使用部门、使用详细地点、确认单位、确认日期、确认间隔、有效日期、级别等内容。5. 6.4对于一次性使用的C类测量设备可以不建帐。5.7测设备封存管理测量设备的封存(
12、启用)必须经技术部领导批准。封存设备启用时必须经过再次计量确认合格,更换确认标识后方可进行重新启用,同时在测量设备台帐上记载。5. 8测设备计特性的保证5.8. 1因管理的需要,测量设备必须有统一的计量编号,编号代码的编制办法由技术部根据计量管理标准执行。5.8.2测量设备的使用、保管与贮存部门必须根据测量设备的特性或说明书要求在规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具体按计量检测工作环境管理程序执行。5.8.3对于使用计量标准器进行计量检定的人员必须持有上级计量综合管理中心门考核通过的计量检定员证,计量校准人员必须经公司培训考核合格,持证上岗。5.8.4测量设备的计量特性如测量范围、稳定性、分辨力、误差等根据需要,写入测量设备台帐内,确保测量设备相关技术资料的完整性,以便其计量特性具有可追溯性。5.8.5对自动控制系统的应用软件、组态信息等,更改后必须有记录,并做好备份。5. 8.6测量设备的计量确认,按计量确认管理程序执行。6. 8.7强检计量器具单独建帐。6、相关文件6.1 外部供方管理程序6.2 计量检测工作环境管理程序7. 3标识管理程序6.4计量确认管理程序7、记录测量设备总台帐强检测量设备台帐测量设备封存单申请测量设备降级、报废申请单附录A测量设备管理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