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课改下班级管理探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新”课改下班级管理探析.docx(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三新”课改下班级管理探析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不仅对教学有了新的要求,对班主任管理工作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经过假期培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对“三新”课改下的班级管理进行探析。一、班级制度的张力与活力班级制度调控着每一位学生的班级日常生活实践,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下,师生形成一定的观念定势或习惯,把外在要求转化为内在标准,塑造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教师在实施班级制度过程中应把握公共德性与个体权利的张力、有序生活与道德生活的张力、显性制度与隐性制度张力、理想生活与现实生活的张力、过程育人与结果育人的张力、民主与集中的张力,这样才能激发制度活力,让制度成为塑造学生积极价值观、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养成
2、学生良好行为规范的载体。下面我以班级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和班级心理委员选拔进行说明。二、班级学生自主管理模式随着教育评价改革理念的实施,中学班级管理模式模式也在不断创新,从以教师为主体的管理模式逐渐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管理模式转变,这种管理模式既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班级管理积极性,又有助于促进师生互动,有效解决矛盾和冲突。为了切实构建班级自主管理模式,不断提升班级管理成效,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A.加强理念创新,提升班主任自身综合素质;B.注重学生自主管理意识和能力的培育;C.强化班级自主管理与教学管理的融合性;D.完善班级管理制度体系1 .注重学生自主管理意识和能力的培育。班主任除了要发挥
3、指导作用之外,还应从学生自主管理和自主意识视角进行分析,激发学生潜能,在班级管理活动开展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空间,引导他们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站在管理者的角度来参与班级管理事务,分享自己的经验,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善于对学生自主管理方面进行观察,对学生的表现给予更多的肯定,创设丰富的情境,让学生有更多的管理权限和空间,全面提升他们自我约束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自主管理习惯,全面促进管理能力的提升。2 .完善班级管理制度体系,创设多元化的班级自主管理模式。在班级管理制度本着平等、合作、全面、科学、民主的原则形成完善的管理制度,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鼓励学生为班级管理制度的建立提供更多
4、的思想和想法。通过不同形式的班级文化建设等方面设立相应的文化墙,引入相关的懂礼貌、守规矩相关的手抄报、视频短片等。三、班级心理委员的选拔与培养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之一,是为了提高学生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现在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重要,选拔合适的学生,班级心理委员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班级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架起老师和学生沟通的桥梁。并将其培训为掌握一定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能力的人员,给身边同伴提供心理帮助,使受助者的心理向健康积极方向发展。1 .角色定位
5、(1)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员。如中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心理问题的识别信号、心理小故事分享等。(2)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组织员。如组织主题班会、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观看心理电影等。(3)异常心理问题信息员。在日常学习和交往中,青少年对同伴的信任和亲近往往更甚于家长和教师,因此心理委员更容易获得信息,了解同学心理动态,可借助社交媒介等工具,及时发现和识别可能或即将发生的危机事件。2 .培养路径(1)选拔。学生可以自愿申请该岗位,确保对心理工作的热情和兴趣,班主任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动员并推荐符合条件的学生报名,保证心理委员和班主任能进行良好的沟通配合。班主任也可以将筛选出来的名单交给专职心理教师,心理教师通
6、过一段时间的课堂教学观察、学生访谈和心理测评,最后确定各班的心理委员名单。(2)培训。例如谈心谈话的技巧,辅以心理剧表演、箱庭游戏、电影赏析,分组讨论等。旨在让学生在活动体验和感悟中接受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方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感。3 .心理委员培养的教育学价值(1)完善学生社会支持系统。心理委员作为班集体的一员,可以快速有效地为有困扰的学生提供帮助,热心为其提供求助途径,并积极组织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这种新的人际互动方式能够为班级同学提供社会支持,使其感受到被关爱,满足“被看见”的需要,从而有效维护个体的身心健康。(2)实现心理委员自身的多维发展。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担任班级心理委员有助于他们在帮助别人中实现自我价值。通过系统培训和持续实践,心理委员比没有受过训练的同学更擅于观察、鼓励、倾听、理解和同情他人,这些能力的培养提升了他们自身人际交往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