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地质测量安全操作规程(汇编).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038410 上传时间:2024-03-01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66.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地质测量安全操作规程(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煤矿地质测量安全操作规程(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煤矿地质测量安全操作规程(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煤矿地质测量安全操作规程(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煤矿地质测量安全操作规程(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矿地质测量安全操作规程(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地质测量安全操作规程(汇编).docx(5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XXXXXXX煤矿安全操作蝇地质测量(汇编)2022年1月GGGGGGGGGGGGGGGGGGGGGl目录1地质观测工安全操作规程2一、一般规定2二、矿井地质观测2三、矿井原始地质编录11水文地质观测工安全操作规程17一、上岗条件17二、水文地质观测18测量工安全操作规程32一、一般规定32二、经纬仪观测33三、水准仪观测39四、平板仪测量42五、光电测距仪观测44六、陀螺经纬仪观测47九、计算55十、绘图55地质观测工安全操作规程一、一般规定(一)矿井地质工作必须由具有一定专业技术职称或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并经过专业技术培训的人员担任。(二)掌握矿井地质观测仪器的使用方法,按规定校验、保养和使用

2、。(三)矿井地质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煤矿安全规程,必须按煤矿地质工作规定中各项技术要求和规定进行操作。二、矿井地质观测(一)观测前,地质工作人员要根据工作面的位置、进度及相邻区的地质资料等情况,确定观测的内容、目的及地质观测方法。(二)矿井地质工作人员必须备齐观测.记录用具,如工具包、记录本、铅笔、放大镜、地质锤、皮尺、罗盘、坡度规、钉子、线绳等。(三)观测记录必须在现场进行,并记录在专用的记录本上。记录本应统一编号、妥善保管。每次观测必须记录观测的时间、地点、位置和观测者的姓名。(四)现场的观测记录必须采用煤矿地质测量图例中所规定的符号。(五)每次现场观测不得少于2人。并对观测结果进行交叉复

3、实。(六)沉积岩的观测描述内容和要求:1.要正确描述沉积岩的颜色,并指出其色度的深浅。描述时要把主要颜色放在后面,次要颜色放在前面。如深紫红色.浅黄绿色等。2 .要逐一观察沉积岩碎屑的矿物成分及含量。当某一矿物成分含量达25%以上时,要对其进行详细描述,并加入岩石的命名。3 .要观察、描述沉积岩碎屑的粒度大小,并按岩石粒度分级标准和岩石粒度命名原则进行岩石命名。碎屑粒度含量达50%以上者构成基本名称;粒度含量为50%25%#,以“质”表示;粒度含量为2%5%者,以“含”表示;含量少于5%则不参与命名。如含粉砂细砂岩,砂质泥岩等。4 .对于中砂粒级以上的碎屑岩要观察、描述碎屑颗粒的滚圆度和分选性

4、。5 .要观察、鉴定胶结物的成分,描述其胶结状态、类型。6 .要描述沉积岩的层理类型。区分水平、斜交、交错、波状、透镜状层理类型。岩层的厚度(层系的厚度)要按三类观察记录:厚层(2.00.5米);中厚层(0.50.1米);薄层(0.10.01米)。对于岩石中的结核,要观察、描述其形态大小和成分。7 .要尽可能地鉴定化石的种属,重点观察、描述其特点、数量、大小及产状。8 .用锤击法或用小刀、指甲刻划来确定岩石的普氏硬度(以岩石强度分级表进行比较,指甲硬度:2.0-2.5;小刀硬度:5.0-5.5)并描述其断口形状和条痕色调。9 .观察、描述岩石的吸水性(遇水变软或膨胀)等物理性质。(七)沉积岩的

5、观测方法及注意事项:1.观测描述工作必须随着井巷工程的掘进及时进行,并须敲开岩石观测描述其新鲜断面。10 观察描述岩石颜色和条痕时要在统一的自然光线和岩石湿度下进行。11 在一般情况下用放大镜和肉眼在现场进行观察.描述;若有特殊需要,可采取岩样在室内磨片,用显微镜或化学方法进行鉴定。12 靠近露头受风化影响的岩石应沿其倾向每隔10米选一个点观测描述。13 要采取具有典型特征的岩石作为标本,放在标本箱内妥善保存。标本上要贴标签,注明岩石名称、标本的形状特征、取样地点、层位及取样时间。(八)含煤岩系中的火成岩应进行以下观测描述:1.颜色、结晶程度及矿物成分,并确定火成岩的名称。2 .侵入体的位置、

6、产状、宽度及其形态。3 .侵入体周围的煤层变质范围及其变质程度。4 .观察火成岩的内生节理及含水性。(九)井筒、石门等穿层巷道所揭露的煤层,均应按矿井地质规程的要求进行观测、描述。(十)沿煤层掘进的巷道(包括工作面切眼),其煤层观测点的间距,根据煤层的稳定程度分别为:稳定煤层50100米;较稳定煤层25-50米;不稳定煤层1025米;极不稳定煤层着小于10米。(十一)稳定和较稳定煤层,两观测点的煤厚之差大于0.25米或倾角之差大于5度时,在两测点间必须增加一个观测点。(十二)两观测点间有构造时,必须测量其产状,并绘制素描图。(十三)各煤层观测点的描述内容包括煤岩特征、煤层结构、煤层厚度、煤层顶

7、底板岩性、煤质、煤层含水性等。(十四)当煤层变薄、分叉时,应着重观测煤层的结构、厚度及煤岩层的接触关系和煤层顶底板的变化情况。(十五)当煤层受古河床冲刷时,应着重观测冲刷带的延展方向、岩性、宽度、深度以及煤厚和煤质,并采取走向标本。(十六)当煤层受褶皱、断层、岩浆侵入及喀斯特陷落破坏,并引起煤厚变化时,应着重观察煤质、煤岩层接触关系、煤层结构及煤厚。(十七)煤岩特征的观测、描述应包括煤的光泽、颜色、断口、硬度、脆韧性、内生裂隙数量及发育特征,以及宏观煤岩组分、煤的碎裂特征、煤的名称等。(十八)煤层结构的观测应包括煤层的各个分层和夹砰的层数、厚度、稳定性,夹肝的形态、岩性特征及其接触情况。对复杂

8、结构的煤层,对各煤分层和厚度大于005米的较稳定的夹肝,均应进行分层测量。(十九)煤层厚度观测应遵守的规定:1 .直接测量煤层的真厚度。在不能直接测量真厚度时,可测量煤层的伪厚,再换算成真厚度。观测精度以米为单位,保留两位小数。2 .对于分层开采的厚煤层,在回采第一分层时必须探煤厚;对于分层开采的特厚煤层,在回采倒数第二分层时必须探煤厚(如使用煤厚探测仪,应在第一个分层时探测煤厚;用煤电钻探煤厚时,钻杆应垂直于煤层底板)。(二十)煤层顶底板的观测内容:1.煤层顶底板的岩性、厚度及与煤层的接触关系,顶板裂隙的发育程度以及岩石的坚硬程度等,并需绘制小柱状图。3 .伪顶、直接顶的岩性如有变化或不稳定

9、时,需观测其厚度变化范围和尖灭点的位置。(二十一)煤质观测的主要内容包括煤的宏观煤岩组分,煤岩类型,灰分变化情况,有无“构造煤”,以及后生变化对煤质的影响等。(二十二)煤层含水性的观测内容主要是煤层的出水情况。一般分干燥、潮湿、滴水、淋水、涌水等。(二十三)顺层巷道中煤岩层产状的测量:1 .煤层顶板较平整时的操作程序:(I)用半圆仪的直边在顶板层面上移动找平。(2)沿直边方向划一条线段。(3)用矿灯照此线段,在罗盘保持水平的条件下转动罗盘,使罗盘玻璃镜中的长线与走向线在镜中重合。(4)读出磁针所指的方位刻度值即为煤层走向方位角。(5)将半圆仪直边贴在层面上,垂直走向即可测出煤层倾角。(6)顺倾

10、斜方向可用罗盘测出煤层倾向。(7)用产状符号在草图上标定煤层的倾斜方向。2 .煤层顶板不平整时,可在上、下帮的稳定顶板或底板面上挂半圆仪拉线,找出最大倾角,并用罗盘测出其倾向,利用走向与倾向的夹角为90度的关系、求出煤层走向。3 .当巷道内的金属支架、铁轨、电缆对罗盘有干扰时,不得使用罗盘。煤岩层产状可采用几何测量法求得。(二十三)穿层巷道中煤岩层产状的测量:1.一般穿层巷道中煤岩层产状的测量:(1)在巷道两帮选同一层面,用绳挂半圆仪并拉平。(2)用罗盘测出煤层走向。(3)在与走向垂直的层面上,用半圆仪测出倾角。(4)按走向与倾向的夹角90度的关系,求出倾向。2 .在与岩层走向夹角较小的巷道中

11、观测产状时,可在巷道中间测得两组视倾向、视倾角,也可以在掘进工作面及一帮分别测得视倾角,用作图法间接求出产状。褶曲的观测、描述(二十四)观测描述的内容:1.褶曲的位置、倾伏方向和倾伏角。3 .褶曲两翼煤岩层和褶曲面的产状要素。4 .褶曲与煤层变化、顶板破碎关系。(二十五)顺层的水平巷道,当其走向变化大时,应加密产状观测来控制褶曲的形态。(二十六)上、下山及石门、大巷遇褶曲时,可用巷道剖面图结合岩层产状观测来控制。(二十七)根据产状和同一层面标高的变化,可确定褶曲的几何尺寸。(二十八)节理的观测、描述内容包括节理位置、岩性层位、产状要素、节理名称、节理面的形状及充填物的性质、含水性及瓦斯情况,测

12、定单位面积平均节理条数,做素描图等。(二十九)在井巷及采煤工作面测定节理时,首先应测定测区的长、宽,然后按上述内容逐一观测,并填入规定的记录格式内。(三十)断层的观测、描述内容:1 .断层面的形态、擦痕和阶步特征,断层面的产状要素和擦痕的侧伏角。2 .断层带中断裂构造岩的成分和分布特征,断层带的宽度、充填物和胶结情况。3 .断层两盘煤岩层的产状要素,煤岩层的层位和岩性特征,断层旁侧的伴生和派生小构造及断层的含水性。4 .断层间的相互切割关系,断层、褶曲组合特征,断层与煤层厚度变化的关系等。5 .判别断层性质。(三十一)断层的观测、描述方法:1.确定断层位置。测量巷道已知标志点到断层的距离,当断

13、层面成组出现时,则需分别测出各断裂面的位置,并确定出主要断裂面。2 .测量断层面产状与断煤交面线。断层面产状与岩层产状测量方法相同,当断层面产状变化较大时,要掌握其变化特点和原因。实测断煤交面线时,先从巷道两帮上断层迹线向同一盘煤层的顶板或底板的交点拉线绳,然后用罗盘测量出线绳的倾伏方向与倾伏角。此方向即为断煤交面线方向。3 .确定断距。断层落差小于巷道高度时,可在巷道一壁实测各种断距;断层落差大于巷道高度,且地层出现重复或缺失时,可据测得的水平断距或铅垂断距,并用换算或图解的方法推算其它断距。也可根据钻.巷探所获得的断层两盘岩层层位进行地层对比,求出两盘同层位之间的距离,即地层断距,并据此换

14、算其它断距。4 .描述断层。一般以素描为主,再配合一些必要的数据和简要的文字描述。主要有巷道剖面图加注数字;巷道平面图加注数字;巷道平面图加小断面图;巷道平面图加巷道剖面图等。5 .断层两盘煤层和岩层必须进行详细对比,确定其所属层位。6 .回采工作面的断层应每隔10-30米跟踪观测一次,观测方法及要求与一般的断层相同。(三十二)陷落柱的观测、描述内容:1 .陷落柱的形状、大小、陷落角及位置。2 .陷落柱与正常煤、岩层的接触关系。3 .陷落柱体与围岩接触部位的充填物性质和特征。4 .陷落柱内岩块的性质及充填物的密实程度、大小和层位时代。5 .陷落柱周围煤、岩层的产状变化。6 .按观测煤层含水性的

15、内容观测陷落柱的含水性。三、矿井原始地质编录石门的地质编录(包括穿层斜井)(一)必须对井下所有的石门、斜井进行地质编录。(二)当石门、穿层斜井及上、下山与某一勘探线方向一致时,编录壁必须与勘探线剖面对应,统一作图方向。(三)石门地质编录的要求:1.地质条件较简单时,可采用石门一壁剖面图编录。7 .地质条件复杂时,必须作石门展开图(即两壁一顶或两壁一底展开图),两壁所拉观测基线的起点和坡度必须相同。8 .地质条件局部复杂地段,采用一壁剖面编录为主,辅以局部展开图、并附加煤层小柱状和巷道断面。(四)在对石门或穿层斜井进行编录以前,应首先进行全面、概略观察,了解测量导线点的位置;选择编录壁、编录高度

16、及观测基点的位置;初步查明揭露的地质现象;对岩性进行分层;确定地质观测点的位置,并作出标记。对巷道方向不清的,要先测定巷道方向。(五)编录时观测基线的确定:1.巷道的坡度较大或坡度不一致时,采用随巷道起伏与巷道顶(底)平行的观测基线,有腰线的巷道应与腰线一致。9 .巷道的坡度较小或近水平的巷道,采用固定标高的水平观测基线。为便于绘图,水平基线的标高最好取一整数。10 当巷道在短距离内起伏很大时,应选用既不平行巷道又不水平的观测基线,但必须标定各观测点基线距巷道顶(底)的距离。(六)悬挂观测基线时应注意的事项:1.基线的起点与终点必须与测量点取得联系,一般以测点作为基线的起点和终点,以使用测点来

17、校正距离和高程。11 挂基线用的测绳或线绳、皮尺、钢尺,必须随巷道方向挂直,一般应按中腰线检尺,以保证实测的数据精度。12 基线的起点和终点应打钉或做其它的特殊标记,注明日期,以便下次编录接尺。(七)要分层采集标本并进行编号。(八)实测地质界线,应利用地质观测点及附加控制点来控制。(九)对岩层起伏较大的石门和穿层斜井或平巷进行编录时,应采用实测层面控制点的方法进行控制,每个岩层面或构造界面至少应实测两个以上的控制点。(十)对岩层产状平缓,而且层次较多的石门或其它巷道进行编录时,应采用实测小柱状控制岩层界面的方法。每个岩层分界面至少要有两个以上的控制点。(十一)对岩层倾角较大,且产状与厚度均稳定

18、的石门或穿层斜井进行编录时,应选用实测层面控制点与用半圆仪量出层面视倾角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控制O(十二)对地质控制点的要求:1.断层两盘要有地质点控制(记录内容包括断层面倾角、煤厚、顶底板岩性、破碎程度、节理发育情况等)。13 两控制点之间地质界线要按实际情况连接。(十三)编录中遇有褶曲、断层、火成岩侵入体、煤层冲刷等现象时,必须绘出细部素描图,并注明图名、编号、位置、比例尺.方位等必要的观测数据。(十四)石门的编录结束后,应按一定格式绘制1:200石门剖面图,并附放大比例尺的煤层小柱状及构造素描图。石门素描图应标注石门的起始点坐标及高程、方位、坡度、水平距离、累计水平距离、真厚、累计真厚、层号

19、等。(十五)顺层巷道的地质编录1.对于顺层巷道,一般要求编绘一帮剖面或工作面断面图。岩巷与煤巷的编录方法基本相同。1 .在构造简单、煤层稳定的条件下,应采用观测点方式编录。每隔3050米实测一次煤层全厚,并描述煤层结构。应绘制煤层小柱状(包括煤厚、产状、结构及顶底板岩性),并标在素描图相应的位置上。3 .观测点的位置必须用测量导线占点准确控制。在有构造变动的地方,应适当加密控制点。4 .对于缓倾斜和倾斜煤层以及能揭露煤层全厚的巷道,应采用实测层面控制点方法,在巷道一帮连续观测的基础上,把各实测的控制点按实际情况连接起来,绘制巷道一帮剖面图。对一些重要的地质现象还应辅以断面图、素描图或展开图。在

20、不能揭露厚煤层全厚的巷道,也可采用此种方法进行编录。5 .对于急倾斜薄煤层和中厚煤层应采用断面法编录。即根据煤层的稳定程度和构造的复杂程度,每隔2050米绘制巷道工作面断面图。6 .对于倾斜和急倾斜厚煤层的巷道,应采用绘制巷道水平切面图方法进行编录。7 .在构造变动较大、煤层不稳定、有岩浆侵入煤层的情况下,需要用巷道展开方式进行编录。8 .矿井准备巷道的编录,在煤层稳定、构造简单情况下,可只编录一帮。在煤层不稳定、构造复杂的情况下,还应编绘断面图或展开图。9 .对倾斜巷道进行地质编录时,应首先找出巷道的变坡点,并分段测出巷道的实际坡度。一般情况下变坡点即为测点。倾斜巷道的观测编录方法与水平巷道

21、基本相同。(十六)回采工作面的编录1.对于地质条件简单的工作面,应以观测点形式进行编录。正常生产时,至少每旬进行一次实测素描。即测定煤厚、采高、夹石厚度、丢顶底煤的范围及顶板情况、产状变化等,并将观测结果反映到回采工作面平面图上。2 .对于地质条件复杂的工作面,应采用剖面法编录。工作面每推进1015米,检查核实构造的延展方向,并沿工作面作出实测剖面。3 .在上下顺槽应以导线点或储量点位作为基点,控制采面的位置。(十七)钻孔的地质编录1.钻孔开孔前地质人员必须参加开孔验收,并向钻探人员介绍钻孔设计和要求。4 .地质人员要检查钻探用的班报表、岩心卡片、油漆、岩心箱等物品是否备齐。5 .钻孔岩心编录

22、员必须熟知矿地层、标志层、煤层、岩石特征,并备齐必用的工具。6 .进行岩(煤)心编录时,要先阅读班报表,了解回采进尺和孔深。对照岩(煤)心检查回采进尺的编号顺序,进行合理分层,测量岩(煤)心长度,按统一的岩石命名对岩(煤)心进行观测、描述、鉴定,并测量岩心倾角。7 .探煤钻孔,在见煤前应及时下达“见煤预报通知单”,并建立队长.技术员守煤制度,进行止煤回采和钻孔终孔后的钻具测量、孔深校核和合理平差。8 .瓦斯样.煤层样应在钻孔初次见煤回采后、孔内干净时进行取样。瓦斯样要在现场密封,煤层样要取足2公斤。取样后填好化验报告单,及时送交有关部门进行分析化验。9 .钻孔终孔时,要及时下达测井通知单,向测

23、井人员提交钻孔实测柱状图,并参与测井工作,检查是否有打丢、打薄的煤层,若有则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10 参加终孔验收。钻孔经验收评定,并在地质组长同意后方可封孔。11 绘制钻孔柱状图,提交钻孔全部成果资料,并统一归档。煤层厚度的探测12 .探煤厚的工作人员在入井前,必须了解探测煤厚的地点,掌握采掘工程进度。在煤层厚度变化大、煤层结构复杂的地点,要与地质人员共同研究,由地质负责人决定探测点的位置及深度,并做好探测工具的准备。13 .探测前应首先检查电源、顶板支护是否安全。根据工作面实际情况,做到探点布置合理。14 .确定探测点的位置时,要以测量基点或横贯中心线为测量起点。测量时将皮尺拉紧、拉直,并

24、把测量的点位距离记录清楚。15 .探煤厚时,要垂直煤层底板进行。当无法垂直煤层底板时,必须量出煤层倾角和探眼倾角,以便计算煤层真厚。16 .探煤厚的点距,对于掘进工作面应控制在30-50米;而回采工作面应在每推进20-30米、沿倾斜10-15米探测一个点位;遇到地质条件复杂时,可适当加密控制。17 .对于每个探测点、在钻探前要事先清去浮煤。巷道高度的测量应沿着钻杆倾斜方向从孔口量至巷道顶面,探清下余煤层厚度。18 .在探煤厚的钻进中,要注意提升钻杆、以便将煤(岩)粉排出和防止烧钻,并注意观察孔口翻出的煤(岩)粉及其对应的软硬程度,准确判断层位。换层时应及时测量钻杆外余尺寸并做好记录。19 .探

25、测结束后,资料需经地质负责人审查、批准方可填图、上卡。如有疑问应进行补救。20 .用物探方法探测煤厚时,应遵守有关的物探操作规程或规定。水文地质观测工安全操作规程一、上岗条件(一)矿井水文地质观测工必须由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基础知识,并经过专业技术人培训的人员担任。(二)掌握矿井水文地质观测、试验仪表和器具的使用方法,按规定校验、保养和使用。(三)严禁在水文地质观测、计算、资料汇总、统计中弄虚作假。二、水文地质观测()地面水文地质观测包括水文气象及地面水文地质点的观测,地面水文地质调查与观测的内容要符合合煤矿防治水细则的要求。(二)地表水观测。观测项目与地表水调查内容相同,观测时间,一般为每月一

26、次,雨季或暴雨后根据需要增加观测次数。(三)观测降水量常用的仪器为直径20厘米的雨量器,或与雨量器口径相匹配的雨量杯。雨量器、自计雨量计应保持清洁。(四)观测要求:1.观测降雨量记至01毫米,不足0.05毫米时可不作记载。2 .每日降水量以早8时为每日分界,从本日8时至次日8时的降水量为本日的降水量。3 .降水间隔等于或小于15分钟可看作一次降水,间隔15分钟以上可看作两次降水。(五)降水量观测记录的统计1.每日观测完毕后,应检查观测记录薄各段(或各次)水量记录是否正确、齐全,发现有错误或不全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改正。4 .月终时应在降水量统计表中填写旬、月、日最大降水量及出现tl期。5 .

27、必须查清井田范围内及其附近地面水流系统(包括塌陷积水区)的江水渗透情况、疏水能力,对渗透情况,要在井下设点观测,并对地面相关水体、水量等进行监测。(六)地表水位观测站的建立,应符合以下要求:1.观测站应建立在地基牢固,观测方便并具有代表性的地点。6 .实测观测站基面坐标、高程,测定不同高程的断面积,以便计算不同水位的过流量。实测水位标尺标高。(七)对地面井、泉、水文钻孔、河流、渠道、湖泊、水塘、水库及塌陷积水区等设立的观测站,要统一编号,所设置的固定观测标尺及测量坐标和标高,每复测一次,发现有变化应随时补测。(八)地表水体的水位观测,必须使用水位标尺或自计水位计。1.水位标尺读数应读至厘米,记

28、载以米为单位。直接观测读数时,应使视线尽可能的接近水面,读取水面截于水位标尺上的最近的一个读数。当水面落到水位标尺零点以下时,使用标尺量取的水面到水位标尺零点距离为负数。7 .在有风浪的情况下,应将波浪的峰顶和谷底在水位标尺上所截取的最大和最小值读数都记下来,取其平均值。8 .必须保证测得关键地形点的最高洪水位,如发现漏测,应立即在断面附近找出两个以上的可靠洪水痕迹,及时测下高程。9 .如果在断面附近找不到洪水痕迹,则应在断面上游及下游各找出一组洪水痕迹记录下来。(九)对塌陷积水区和水库,除观测水位外,还应在地形图上圈出积水范围,用求积仪分段计算不同水深的面积,求得塌陷积水区、水库总积水量。同

29、时,要根据地形图和地表水系的分布情况圈定和计算该塌陷积水或水库、塘坝的汇水面积,以便预计不同降水强度下的可能汇水量和水位上升情况。(十)填写以下各类水文地质观测台账:1.矿井涌水量成果台账。10 .气象资料台账。11 .地表水文地质成果台账。12 钻孔水位及井泉动态观测台账。13 矿井突水点台账。14 井下水文地质钻孔成果台账。15 水源井(孔)台账。16 封闭不良好钻孔资料台账。17 井田地质钻孔成果台账。10水质分析成果台账。11 .矿井和周边煤矿采空区相关资料台账。12 .防水闸门(墙)观测资料台账。13 .抽(放)水试验成果台账。14 .水源水质受污染观测资料台账。15 .物探成果验证

30、台账16 .填绘以下各类水文地质图纸:(1)矿井充水性图。(2)矿井涌水量与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3)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4)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5)矿井水文地质剖面图。井下水文地质观测(十一)井下水文地质观测的内容:1.矿井、水平、含水层、煤层和采掘面的涌水量观测。2 .井巷及采面的突、涌、淋、渗、滴水点的水量、水质、水温观测。3 .井下各类水文地质钻孔、地质孔的水量、水位(压)水质、水温等的动态观测。4 .井巷及井下钻孔揭露含水层、导(阻)水断层、陷落柱、喀斯特裂隙、喀斯特暗河洞穴、涌砂点等的水文地质调查及编录。5 .矿井可能的充水通道(如溶塌陷漏斗等)的水文地质编录。6 .调查、

31、了解各类防(隔)水煤柱的破坏、冒落状况。7 .调查、了解矿井防排水设施的设置及疏排水系统的完好状况。(十二)观测井巷及井下钻孔揭露的含水层时,要确定含水层的名称,详细观测、记录含水层的产状、厚度、岩性、成分、颜色、构造、裂隙和喀斯特发育情况,揭露点的位置、坐标、标高、出水形式、涌水量及水温等,并采取水样进行水质分析。必要时应进行水中环境同位素比值及特殊元素的测定。(十三)井筒或穿层石门揭露含水层时,要绘制顶、两壁或底两壁三面展开图,应较全面地反映含水层及顶底板的地质特征,喀斯特、导水裂隙及有意义的构造等在空间的展布情况。绘制展开图时,两壁应采用同一起点、同一方位、同一坡度的观测基线。(十四)观

32、测喀斯特时,要注意其形态、方位、大小、所处标高和岩石层位及其与断层裂隙与上下层的关系,有无充填物及充填物成分和充水状况。(十五)绘制喀斯特素描图或进行实测编录的步骤:1.确定实测范围及方向,说明喀斯特赋存的地点及相应的坐标、标高,确定素描图的比例尺。8 .进行实测描绘,整理清绘成图。9 .重点地段的喀斯特形态除进行实测素描外,应摄影或录相记录。(十六)观测含水层裂隙,应在1-2米2(较密集裂隙)或4-10米2(稀疏裂隙)的范围内进行,观测内容主要为:1.产状、长度、宽度、数量、形状、尖灭情况。2 .充填程度及充填物。3 .地下水活动的痕迹,绘制裂隙攻瑰图等。4 .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并按公式计

33、算岩石的线(面)裂隙率。5 .测定面积。(十七)开采受地下水威胁的煤层所揭露断层,在其出水或有出水征兆时,应记明断层的位置,确定其坐标、标高,并观测以下内容:1.断层的产状及落差。6 .断层带的宽度及其力学性质。7 .断层两盘含水层的岩性、厚度、破碎程度、顶底板承受的水头压力。8 .断层带充填物的胶结程度,判断其含水性、导水性及隔水性。9 .出水情况、出水方式和出水部位,测定其出水量,并观测变化趋势。10 水的物理性质(温度、颜色、气味等),并取样进行全分析,必要时进行环境同位素比值的测定。(十八)对于井下揭露出的出水或有出水征兆的小型褶曲构造,其观测内容如下:1.褶曲的产状及力学性质,记录观

34、测点位置,确定其坐标、标图。11 裂隙的产状、发育程度及充填情况。12 出水状况、出水方式和出水部位,测定水量,观测变化趋势。13 水的物理性质(温度、颜色、气味等),并取样进行全分析,必要时应测定环境同位素比值。(十九)井下揭露或探到陷落柱时,应进行下列观测:1.陷落柱的位置(坐标及标高),尽量圈定其范围。14 详细观察陷落柱内充填物的岩性、胶结程度等。15 涌水的陷落柱要测定涌水量,并要取水样做水质全分析。16 必要时要取样进行特殊项目分析,以判断涌水水源。17 用钻孔探到陷落柱时,要作出钻孔柱状图或剖面图。孔内如有出水现象,则要测定水量、水压、水温等。(二十)井下突、涌、淋、滴、渗水点的

35、观测内容如下:1 .出水时间(年、月、日、时、分)。2 .出水地点以巷道最近的导线点控制其位置,以便算出准确的坐标、标高,并填绘在采掘工程图和充水性图上。3 .出水层位、厚度、岩性,喀斯特裂隙发育情况,出水形式、出水点顶底板围岩压力显现变化情况。4 .出水点水的颜色、温度、透明度、口感、气味等物理性质,并取样进行水质分析。5 .周围出水点和观测孔的水量、水位(水压)变化情况,判断出水水源及影响范围。(二十一)井下新揭露的出水点,在涌水量尚未稳定或尚未掌握其变化规律前,连同其它有关的水文点应每天观测一次。对溃入性的突水点,12小时观测一次,以后可适当延长观测的间隔时间,涌水量稳定后,按正常要求进

36、行观测。(二十二)对井下水文钻孔进行水量、水位、水压观测的方法和要求,与地面水文钻孔基本相同,但应注意:1 .测压用的压力表要校验合格,反应灵敏,最好用专用的高精度压力表或高精度压力传感器进行观测,并根据孔口标高及时换算出水位标高。2 .井下水文钻孔在钻进过程中,应记录初见涌水的孔深、水量、水位(压)等,且每进尺510米或按设计要求测定水量、水压或水位。发现水量突变时,应停钻测算孔深和进行水量、水位观测,以了解相对隔水层的渗透性。小煤矿、老窑及老空积水区的水文地质观测(二十三)小煤矿、老窑、老空积水区的观测要求:1.对小煤矿、老窑、老空积水区的观测,必须安排两人,严禁单人进行观测。3 .进入通

37、风不良的巷道,要有瓦检员进行现场检查,严禁进入空顶巷道观测水情。4 .必要时应取水样,并作全分析。(二十四)对于矿(井)区范围内的小煤矿,应及时调查以下情况:1 .井口坐标、标高。2 .井深和到达煤岩层位。3 .小煤矿的开采范围、充水特征,出水点、老空充水区、充水巷道的位置。4 .开采的上下限、涌水量及排水设施等情况。(二十五)当井田及其邻近范围内有小窑时,应调查了解因小窑开采而引起的危害矿井的可能的充水因素(如小窑采掘矿井防(隔)水煤柱、越界向矿井掘进贯通、小窑向矿井排放水、报废小窑井口未做封填处理等)。(二十六)汛期或暴雨后要配合有关部门及时观测地面陷落、干裂、喀斯特塌陷,特别是向井下充水

38、的情况。(二十七)小煤矿开采结束后,要收集报废井筒的封闭日期、封填材料及深度等资料。放水试验与连通试验中的观测(二十八)放水试验中井上下观测点的水位、水压、水量的观测,要严格按照设计所规定的时间和经过校测的量具、仪表进行操作。(二十九)放水试验前的准备工作:1 .检查地面观测孔,其内的淤积物必须低于观测层底面,导水应畅通,否则要注水冲洗或用液体二氧化碳洗井,直到井下测压孔为止。2 .检校观测水位、水压、水量的仪表器具,使之符合精度及安装要求。3 .备齐原始记录表:(1)地面钻孔观测记录表,内容包括孔号、孔口标高、观测时间(年、月、日、时、分)水面埋深、水位标高、观测者、水位变幅、累计降深等。(

39、2)井下钻孔水压、水量观测记录表,内容包括堪号(注明规格尺寸),观测时间(年、月、日、时、分)水头高、水量、观测者和备注。(三十)放水试验期间的井上、下水动态观测,必须按设计规定的时间同步进行。(三十一)放水试验中的水位恢复观测,放水试验结束时要按设计规定的时间和次序关闭水门,观测其水位、水压直至稳定。(三十二)放水试验开始前,必须按设计规定进行观测孔水位、出水点水量、相关井巷涌水量背景值等的观测。放水开始后,应每天填绘水位、水量历时曲线图等。(三十三)连通试验必须有试验设计,建立简易试验室,配备化验人员,以便及时测定示踪剂的含量。示踪剂的选择和用量的确定,既要考虑连通试验的需要,又不能对地质

40、产生有害的影响,且必须按照设计所规定的方法、时间和地点进行。(三十四)对连通试验的准备、投放和接收监测工作的要求:1.投放示踪剂前的准备:(1)投放示踪剂前,必须采取投放点、接收点以及溶解示踪剂用水的水样,进行本底值测定。(2)投放方法和投放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溶解示踪剂的容器或设备必须进行清洗预防污染。(3)采用比色法时,要提前调配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并分别装入比色管待用。用光度计及检测仪时,要事先检测仪表并测定本底值。(4)取水容器每次取样前均应洗刷清洁,并用蒸馆水刷洗干净后待用,严防污染。(5)试验前应备齐取样用的容器,标签及检测用记录纸和计算纸。2 .投放示踪剂的要求:(1)根据投放方

41、法选择投放容器,先加入一定量的清水,后按规定量加入示踪剂。如采用染色剂,则需加入一定量的促溶剂,随加随搅动,直到全部溶化。(2)向钻孔内投放试剂溶液时,必须用导管下到受试含水层段的设计深度,确保试剂准确送至设计层位。(3)向孔内注入示踪液前,要预先用清水冲洗钻孔;向孔内投放示踪液时,必须下入投注溶液管以便准确送至设计层位;然后向孔内注清水,抬高水头,促使示踪剂全部进入试验层。3 .接收示剂:(1)设专人在接收点值班,按设计规定时间取样,取样前需用接收点的水刷洗容器三次后方可取样。(2)每取一个样后,应封严容器,及时填写标签。水样标签的内容包括取样编号、取样地点、取样时间(月、日、时、分)化验项

42、目及要求、取样人。(3)必须及时依据各接收点的水样检测结果,填制历时曲线图、表(填全绝对值),分析示踪效果。原始记录及资料成果整理(三十五)必须使用专用的记录本填写水文地质观测试验记录,并分页编码,附必要的草图,写明观测地点、日期、观测者姓名、使用仪器及编号。(三十六)必须同时记录影响观测试验资料精度、质量的各种因素和主要原因,供分析资料时参考。(三十七)每项测试所用记录本要按时间顺序进行编号,注明目录索引后,存档保存。(三十八)测试资料应在当天进行计算整理,并将计算结果和计算公式填写在专用台帐上。原始资料的计算,必须由两人对算复核,发现问题要及时核实或补测。汇总表要经技术负责人审核。(三十九

43、)必须使用钢笔填写,影响精度的各种因素也应同时填写在备注栏内。(四十)每一种成果表或台帐填写后必须进行校对,并需经技术负责人签字。(四十一)各矿矿井水文地质测试台帐应按标准化规定的内容填写。(四十二)喷水钻孔水量观测方法只适用于井上、下自流钻孔(由于喷水高度不易准确测量,故精度较差)。其方法是用量尺测出水头上喷高度(h)套管内径d(毫米)后,计算其涌水量。(四十三)水压观测应根据水头压力的大小和观测条件,选用水头测量方法、压力表法等。1.用压力表观测水压时,应将压力表拧紧在测压管上,不得漏水,压力估至0.Ol兆帕。4 .用压力表观测水位时,其方法步骤依次为:(1)选用适当量程。(2)检查工作电

44、压,不得低于L32伏。(3)将传感器接在测压管上,插头插入“输入”插座,调零。(4)开测压管阀门,待数字稳定后读数,如为高精度压力计,应读至98.0帕。(5)关闭闸门,关机拆除传感器。(6)审核原始记录,并填写台帐、绘制图纸,发现资料错误时应重新观测。水样采取(四十四)应根据水样采取的目的和要求,选择水质分析的项目,如简分析、全分析、特殊项目分析等。各类水样采取的重量要求为:1 .简分析样11.5升。2 .全分析样2.53升。3 .细菌检验样0.5升。4 .特殊分析样视化验项目要求确定。(四十五)细菌检验样一般由卫生部门人员配合,并提前与检测人员预约送检时间。取样容器事先必须经过消毒灭菌处理,

45、取样后立即严密封口,送往检测队组。检测队组必须在24小时内检测完毕。(四十六)由孔口管接取水样时,需稍离孔口管接灌。从地表水体取样时,容器必须在水面以下采集。(四十七)长期观测孔如需取水样,应先进行抽水,抽水的体积应大于孔(井)中水柱体积的L52倍,然后在出水口中心处灌取水样。也可用取水器下入所需含水层一定深度取样。(四十八)做侵蚀性二氧化碳分析的水样,其数量为0.5升,采取后应立即加入35克碳酸钙粉末。(四十九)对含有机物的水样,为控制脱硫作用,取样时必须在每升水中加入1毫升三氯甲烧(CHCL3)或甲苯(C6H5CH3)o(五十)如需采取特殊水样,应与化验科室联系,并按其要求采取。(五十一)

46、采取水样时,应在现场初步鉴定水的颜色、气味、透明度、水温等物理性质。取样后立即封闭装好,并填贴标签,送样前应登记送样序号。(五十二)抽水试验中的水文地质观测,按煤炭资源地质勘探抽水试验规程的要求进行。测量工安全操作规程一、一般规定(一)测量工应掌握井下工作的一般安全知识和专业业务知识,熟悉现场工作情况和有关的作业规程,了解工作地点的具体要求。测绘仪器观测员应由经过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熟悉仪器性能、掌握其操作方法的技术人员担任。(二)观测方法及要求应视等级、工程类别而定。各项观测限差,均应符合国家有关规范及煤矿测量规程的规定和要求。(三)观测前,应根据工程需要合理选择不同级别的测绘仪器,并按规程

47、规定进行各项检验与校正。(四)必须掌握测绘资料整理计算方法、图纸填绘及对算等项工作。(无)不得在地质测量、成果计算、图纸绘制、统计、工作总结中弄虚作假。(六)测量工作必须以施工设计、规程、任务和依据。对于没有书面依据的测量工作,测量工有权拒绝执行。二、经纬仪观测(一)矿区三角测量和精密导线测量1.在搬运、测量时,必须妥善保护仪器、工具,不得磕碰;观测时,仪器架设后,测站(和镜站)不准离人;测站搬家时,必须卸下仪器装进仪器盒。如测站距离较短,可以不卸下仪器,但必须怀抱仪器,用手托住架脚。行进时,不得跳跃或快跑。每次测量回来,必须对仪器、工具进行擦拭。擦仪器设备时必须用专用工具。2 .观测应在通视良好.成象清晰稳定时进行。晴天的日出、日落和中午前后,如果成象模糊或跳动剧烈,不应进行观测。三角高程测量还须选择大气折光比较稳定的时间观测。3 .在高标和建、构筑物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