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学术评价体系的不足和根源解析.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039850 上传时间:2024-03-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4.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行学术评价体系的不足和根源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现行学术评价体系的不足和根源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现行学术评价体系的不足和根源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现行学术评价体系的不足和根源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现行学术评价体系的不足和根源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行学术评价体系的不足和根源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行学术评价体系的不足和根源解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试论现行学术评价体系的局限性与本源周春雷2023-10-2211:11:00来源:图书情报知识(武汉)2023年2期【英文标题】OntheDrawbacksandReasonsoftheCurrentAcademicEvaluationSystem【作者简介】周春雷,男,1977年生,系统分析师,郑州大学信息管理系讲师,刊登论文20余篇(郑州4500OD【内容提纲】面对国内学术界浮躁现象层出不穷的现实,本文试图从现行学术评价体系入手,总结其局限性之处并剖析本源,以期为寻找更合理0学术评价原则、建设中国特色科技评价体系提供有益参照,从而推进我国科技事业健康有序发展。Thepaperanalyze

2、dthedrawbacksandthecausesofthecurrentacademicevaluationsystemfromtheviewofthewholesystemtoceasetheboomingmisconductinacademiccycle.Thepaperalsotriedtohelpfindingreasonableacademicevaluationcriterion,constructingtheChineseevaluationsysteminscienceandtechnologyandadvancingthedevelopmentofscienceandtec

3、hnologyinChina.【关键词】学术评价体系/局限性/本源ACademiCevaluationsystem/Drawbacks/Reasons1引言众所周知,在大科课时代,科研资助对科研活动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影响,而学术评价0成果往往会成为科研资助的重要根据。这就使学术评价无论对学者个人还是学术机构、科研管理机构,乃至社会大众和国家均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学术评价对于正常B科学交流系统具有非常重要0意义,但目前被滥用的量化评价体系却存在诸多弊端,干扰了科学交流活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克制科研创新,阻碍了科研事业的健康发展。这样的评价体系规定评价对象在规定的时间内必须产出一定数量的、能到达某种级

4、别期刊发文原则的文章,否则就不能获得学位、职称甚至工作。“PublishorPerishw这种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同0说法正是这种规定0真实写照。作为一种人才大国,怎样才能拥有更合理的学术评价体系一直是中国科研管理者甚至国家领导人关怀的话题,2023年12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上的发言中0号召充足体现了学术评价问题对目前中国0重要意义。他明确规定,”要把进行科技评价、举荐创新人才作为科协所属学会0重要职能,积极探索科学合理、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评价体系,用对科技工作者科研能力和科研成果的社会承认来引导和鼓励科技工作者,愈加充足地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0聪颖才智”。本文

5、试图梳理现行学术评价体系的局限性并分析其本源,以期为寻找更合理的学术评价原则、建设中国特色科技评价体系提供有益参照,推进我国科技事业健康有序发展。2现行学术评价体系的局限性在知识发展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所有人都面临着信息激增而个体消化、吸取能力有限的尴尬。为了在有限0时间内把握学科最新进展,学者们需要及时关重视要成果,这就需要有一套评价体系协助评估多种学术成果B相对重要性,以过滤掉虚假的和绝大多数相对不重要的成果,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吸取有价值信息的活动中去,以实现特定知识的定向累积,加速知识创新。另首先,科研资助对于科研活动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影响,管理部门需要及时理解科研成果的价值和影响力

6、,以找出提高科研系统运作效率日勺有效措施。此外,作为纳税人0社会大众也有爱好理解社会资源在科研领域B运用状况。为此,需要对学术成果、学者、学术机构、期刊等科研系统有关要素B学术影响力进行评价。为提高学术评价的科学性,便于管理和操作的量化评价体系在世界范围内颇为流行。不过,现行学术评价体系由于过于重视量化评价,在实践中也产生了诸多问题。我国政协科技界曾于2023年5月至2023年3月就目前的科技评价体系进行了深入调查1,成果显示缺乏信誉是科技评价体系中的最大问题,而“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走过场”、“科技评价成果使用不妥,助长急功近利、浮躁浮夸等不良风气”以及评价措施不妥等原因,是导致广大科研人员

7、普遍对现行科技评价体系缺乏信任0渊源所在。究其原因,既有学术评价体系的问题,也有行政干预问题和多种学术评价活动失序引起的问题。2.1现行学术评价体系缺乏合理的评价原则,存在信任危机量化评价指标在个人层面应用有很大风险,不能仅用单一0指标测度即轻率地得出结论,否则轻易出现较大的偏差。常用的个人层面的量化指标重要从学术生产力和学术成果影响力两方面对学者0科研绩效进行测度,但学术评价原则一直是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对他人不服气者总可以运用“多变逻辑”来辩解。科学网博主武夷山2的一番话很有代表性,“你若论文多,他说你不讲质量,垃圾论文;你若被引多,他说被引用多不一定就好,其中说不定有好多是负面引用;你h

8、指数高,他说你出道这样数年,h指数就应当高,我若目前是你0年龄,比你还棒呢”。这段话不仅生动地阐释了以量度质的量化评价所面临B尴尬,也彰显出目前在测度成果质量方面尚缺乏有广泛共识0学术评价原则。邱均平、任全娥(2023)3认为,只有在具有学者们有严谨0治学原则和自律习惯以及大量的通过严格aJ同行评议的期刊等原因的状况下,把成果的刊登数量作为评价社会科学成果学术价值0重要指标才显得可信并且有效。笔者认为,这一论断虽是针对社会科学成果评价而言0,但对自然科学成果评价也同样合用,离开学者自律和严厉的同行评议,将刊登于任何期刊上的只言片语奉为圭臬都是可笑的。科学网博主武际可4认为,论文篇数与实际科研水

9、平不一定成正比,过度的强调论文和论文附带的功用,会导致学术的异化,导致实质性学术水平的减少甚至消灭。以论文篇数来度量研究水平,阐明在评价体系中,真专家被边缘化了。阐明科技管理队伍官僚化了,一支庞大时科技管理大军其功能只不过抵得上一台功能很差的只能计数0计算机。他以美国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从1991年起颁发0“搞笑诺贝尔奖(theIgNobelPriZeS)为例进行了详细论述。该奖B所有获奖研究都真实存在,并且都在有威望B科学及医学杂志上刊登过,但不大也许使科学和医学出现巨大的变革或突破,反而有挥霍科研资源的嫌疑,因此获得者不仅不会因获奖而得到公认,反倒也许因获奖而蒙羞。以1992年文学奖获得

10、者莫斯科有机元素混合物研究院的尤利T斯特拉科夫(T.Cpa0B)为例,他在1981年至1990年期间共刊登948篇科学研究论文,却对实际0科学进展几乎没有产生任何影响。即便比较刊登在好杂志上的文章数量也不能直接与学术研究水平和学术奉献相提并论。科学网博主饶毅5-6认为,“刊登好杂志的文章,其实比真正做好的发现要轻易。有新鲜东西出来,你立即跟一下也可以把文章刊登在好杂志上,但你并非。riginal,意义不大。为了挤到某个好杂志的文章,需要很耐心地去回答审稿者B问题,假如都回答了,最终人家没措施,也会发你那篇文章。”他认为把某些意义不大、研究不严格的文章想方设法刊登到好的杂志上并非聪颖之举,由于这

11、样做只会挥霍聪颖人0时间、经费和精力,虽然外行认为刊登了CNS论文的作者很厉害,但内行发现内容水平不高会怀疑作者B学术水平。他认为中国将逐渐走出“杂志拜物教”时代,提议年轻人不要被这种即将过时的狂热所困惑和误导,而要竭力做好重要的研究。综合上述学者们的J论述我们不难发现,社会上对量化评价体系时批评重要集中在其重数字轻人,重形式而忽视内容,或言重量轻质,缺乏对学术成果内在价值的评判。由于社会上普遍对过于强调量化评价有诸多不满,导致现行0学术评价体系存在深刻B信任危机,而危机B本源在于外生0学术评价原则轻易被操纵。“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个成语虽有慨叹个人生不逢时的含义,但也告诫我们社会评价原则对

12、人才遴选有着重要影响。假如一种社会在意论文的数量和级别,那么善于写“SCI论文”的自然就是符合多种奖励和资助原则的人才,但不看详细学术成就真能为我们选拔出符合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人才吗?2023年初,井冈山大学两名教师因在SCl收录的IACtaCrystallographicaSectionE刊登虚假数据而被一次撤稿70篇的国际性学术丑闻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因此,强烈的现实需求召唤着我们去探讨新的学术评价理论和评价指标,以消除学术评价的信任危机并满足我国科技评价实践的规定。2. 2文献检索工具异化为学术评价原则量化评价由于操作简朴、使用以便,在学术评价中应用非常普遍。不过,学术评价非常复杂,并且数量

13、在传递质量信息方面存在诸多误区,因此常常出现文献计量学指标被误用0状况。最常见的误区就是以对学术成果载体的评价替代对内容价值的研判,即根据学术成果刊登载体的等级判断学术成果的价值大小,准期刊与否被SCI、SSCKEl等数据库收录,与否属于关键期刊,影响因子多少等。在这些判断原则中,关键期刊是一种非常重要的J参照指标。关键期刊本是文献计量学中用于指导馆藏0概念,能反应出某领域论文在少数期刊上富集B状况,但在现行学术评价体系中,与否进入某个关键期刊列表却俨然成了期刊学术水平高下B最重要标志,在此基础上的期刊分级制则成为现行量化学术评价体系的关键。这种关键期刊评价思绪在实践中演变成将某期刊与否被某检

14、索工具收录视为原则,从而使检索工具异化为学术成果评价原则。例如,SeI数据库原本只是一种强大的文献检索工具,它不一样于按主题或分类途径检索文献0常规做法,而是设置了独特日勺引文索引,将一篇文献作为检索词,通过收录其所引用0参照文献和跟踪其刊登后被引用的状况来掌握该研究课题B来龙去脉,从而迅速发现与其有关的研究文献。但在现行学术评价体系中,刊登于SCI检索刊物上的论文常被视为“高水平论文”,与刊登于一般期刊的文献相比,这些“SCI论文”的作者可享有诸多来自科研奖励系统、J好处,这就逐渐导致“SCI崇拜”,使检索工具异化为学术成果评价原则。学术评价体系在一种国家的科技发展中举足轻重,但我国学术界尚

15、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完善0评价体系,几乎把高端学术成果B评价话语权所有交给了SCl收录期刊。这样做日勺弊端显而易见:由国家投资的研究成果拿到国外期刊刊登,然后再由国内顾客花钱购置回来,既分流了国内期刊0优质稿源,又给国内学者运用国人0最新研究成果制造了语言壁垒,这对一种国家B科技战略显然有不利影响。2023年9月,被誉为“SCI之父”的尤金加菲尔德博士在中国刊登演讲7时也含蓄地批评了滥用SCl的做法,强调Sel是一种国际原则数据库,单纯用SCl数据库衡量科研人员并不合适,而以SCI论文数量评价科学水平更不合适。人们必须摧弃急功近利的思想,重视论文质量、被引用状况和多种指标评价。加菲尔德还认为8假如

16、深入挖掘SCI系统B功能可以找到更好B评估措施来纠正既有B谬误。例如将科研人员B研究成果放在他所在B研究领域中进行评估,即先在数据库中寻找其同行群体,然后在此群体中衡量此人的奉献。实际上,按照期刊的学术水平进行精确分级几乎是不也许的。由于期刊级别并不是一成不变0,而是由期刊之间、期刊与作者之间在学术市场上0互相博弈临时确定的。更重要B是,论文能否在某种级别期刊上刊登除了其自身的学术价值外,还存在诸多影响原因,包括某些非学术原因。如论文内容与否属于目前的热点话题、写作风格、语种、作者著名度、与否受基金资助、甚至参照文献的档次、类型、新旧程度、施引对象等原因,以及所投期刊的类型、定位和风格原因,审

17、稿制度、审稿人的J水平和偏好以及人情稿等原因。因此,高级别刊物所刊发的不都是精品,低级别刊物也不是不会刊登高水平论文,将期刊等级与所刊发论文的学术水平等同只是一种非常粗略的估计。假如在这种值得商榷的假设0基础上再进行多种复杂而“精确”的数字推理,必然会放大误差,进而导致结论的科学性大打折扣。2.3 行政对学术研究的过度干预问题学术的健康迅速发展离不开社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但过度的行政干预却也许对学术发展导致不利影响。现行的量化评价体系规定评价对象在规定时时间内必须产出到达一定级别期刊发文原则0文章数量,PublishorPerish这种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同的说法正是这种规定0真实写照。这

18、种过于刚性的制度与评价对象B切身利益息息有关,给评价对象导致很大0压力和诱惑,它不再鼓励评价对象潜心向学,抱着十年磨一剑的心态追求卓越,而是刺激评价对象多出成果、快出成果,使评价对象普遍产生急功近利心态。它吸引着有理性算计的“经济人”向最低原则看齐,为了数量不惜投机取巧,甚至一稿多投、改造数据,从而导致学术界0浮躁以及学术泡沫化、庸俗化。毋庸讳言,我国B学位和职称评审制度在某些方面存在不合理之处,作为重要的学术评价应用场所,却存在对学术成就之外的原则过于重视的现象。例如,在高校的毕业资格认定和职称晋升原则中一般有论文必须在某级别以上刊物刊登的刚性规定,但学术期刊的级别与其刊载的详细文章的学术水

19、平并无必然联络,因此这种认刊不认文的规定为无数学者诟病。在申请资助和高级别职称申请中一般尚有主持一定级别项目、得到某一行政级别奖励等规定,虽然获得多种项目和奖励必然是以申请者及团体的前期学术成果为基础,但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两者0关系往往并不简朴,能否申请到项目和获得奖励,与申请者0著名度、学术影响力、社会交往能力和所掌控日勺资源均有莫大的关系。因此,以这些指标作为评价学术成就大小的原则与否合理是值得商榷的。面对愈演愈烈的学术造假现象,章开沅(2023)9分析其原因在于,“目前的大学越来越像一种行政机关,一种必须服从上级的J行政机关。大学每年都要应付多种各样0评比检查,由于有多种各样0评比检查

20、指标体系,这对大学是一种很大的压力。这也是用办工厂0措施办大学B体现。”而“目前0大学教师不再重视教书育人了,心思都放在了科研项目、专著论文上。教师没有措施,不这样做职称就上不去,就不能当专家、当博导。”他认为要减少学术造假现象的发生,必须要改革刚性化的学术评价机制,使教育部门回归大学本位和教育本位。众所周知,重要生产精神产品0学术研究与物质产品生产存在非常大0差异,不是改善“流水线”、增长投入就一定可以提高科研成果的产出速度、质量和级别。学术研究自有其规律,不是急功近利B评估、奖励就可以任意加速B,频繁的、过于苛刻的量化评估对加剧学术浮躁现象有着难以推卸的责任。在“频繁的鉴定、评奖,多种各样

21、B评估与评比,今天你评我,明天我评你”的环境下,“敢直言的专家越来越少,导致虚假的评价成果越来越多”,同步,请“铁哥们”专家进行鉴定等事件也越来越多。中国工程院院士、重庆大学专家黄尚廉委员9在2023年B两会发言中感慨道:“难怪科技界有不少人形容目前B科技成果鉴定会是红包一发,嘴角一擦,一种世界先进水平的成果(或完美的评价结论)就如此诞生了。”更有甚者,近年来有B人成了获奖专业户,每年均有成果鉴定验收,每年都可以获奖。“这些人擅长异容术,只要把本来的成果改更名称,稍加修饰与包装,在五脏六腑上动点小手术或者全然不动,就堂而皇之地请来大名鼎鼎的院士专家,进行鉴定验收”。因此,科研管理部门应遵照学术

22、研究的J规律,淡化学术之外的原则,努力减轻过于频繁0评估所带来0压力,以合理0学术评价原则和鼓励措施推进科研0健康发展。学术界普遍认为,为防止行政权力过度干预学术资源分派,应实行高校行政与学术分离。2023年10月,华中师范大学宣布校领导集体退出学术委员会11,该校认为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的合适剥离可保持学术委员会的相对独立性,从制度上保障其发挥鉴定、征询和评价学术问题等作用。笔者认为,此举为学术界热议的高校“去行政化”启动了一片试验田,有望为处理行政过度干预学术问题提供某些新的思绪。2.4 学术评价活动失序问题期刊作为学术成果刊登的重要载体在科学交流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不一样期刊的学术地位

23、并不相似,期刊级别在现行学术评价体系中成了表征学术成果级别0符号,与否刊登在“关键期刊”上对学术评价来说差异很大。这使期刊评价成了学术界非常敏感B事情,每一种版本日勺“关键期刊”日勺公布都会引起广泛关注,以至于使用哪个引文数据库的数据、采用哪些评价指标、指标权重多少等都会成为学术界争论不休0话题。国内先后有多家机构制作过上榜期刊各异0“关键期刊”,没有人能说清这些“关键期刊”榜究竟哪个更“关键”。除这些通行全国的“关键期刊”榜单之外,各高校和科研院所也会有自己的奖励期刊名单。不仅如此,论文被WOS、EESCOPUS等国际引文数据库和国内0CSCDCSSCI等收录也分别对应着不一样0级别,被文摘

24、刊物收录状况也会被学术评价机构采信为评价信息,于是就有了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则论文对应什么级别等现象。这些从自身看秩序井然的评价活动却使整个社会0学术评价活动在宏观上显得非常混乱和无序。3现行学术评价体系局限性的本源3.1评价指标悖论当货币政策目的开始风行时,经济学家查尔斯古德哈特(CharIeSGoodhart)观测到,当总数成为目的时,其重要性会立即发生变化。任何作为衡量原则的详细指标,相对于整体水平都会得到提高。他日勺发现被总结为GOOdhart定律12:当一种指标成为目的!时,它就不再是好B指标(Whenameasurebecomesatarget,itceasestob

25、eagoodmeasure)0这就是评价指标悖论,也可以表述为:假如为了特定的目的而施加压力,那么观测到的记录规律就会失效。量化评价指标之因此在学术成就测度中产生了某些恶果,其重要原因就在于评价指标悖论。虽然评价指标本是为改善评价对象的某一行为或体现而设计的,但其导向性常导致评价对象产生博弈行为。一旦评价指标从绩效评估手段异化为评价对象努力追求的目的,其有效性将大打折扣:它在刺激评价对象努力追求指标的同步常导致评价效果与评价目的的背离。例如,发文量和被引次数等直接测度指标的广泛应用就存在因成为被评价者追求B目B而效果打折B风险。在发文量被作为科研生产力评估指标此前,独立作者文章在诸多领域占有绝

26、对优势,并且作者产量与人数在记录上具有一定的规律,可以用洛特卡定律来描述。但当多作者文章开始盛行后来,这一定律需要做许多修正才可以勉强用来描述作者产量与人数的平方反比规律,在某些作者人数过百的论文比比皆是0领域,这一定律的合用性更是受到了严重挑战。另首先,一旦引用次数成为决定卓越与否0手段,参与者就会根据他们对此原则的理解来操纵这个系统,则量度B成果就不那么有效了。虽然h指数这样近年来备受赞誉的评价指标也难以防止刻意作弊行为的袭击,笔者曾指出h指数存在“精确注水”13和“合作式注水”14等漏洞。既然论文刊登数量和被引次数这些直接评价指标有诸多漏洞可钻,那么间接评价指标会不会好些呢?如作者获得国

27、家和社会奖励状况、在学会或刊物任职状况(包括会员、编委、审稿人等)、受学术会议邀请作特邀汇报状况等。不可否认,这些间接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评价对象0学术影响力,具有一定0合理性,但这些指标与学术奉献并无必然联络,某些学术奉献一般的人也可以在这些指标上体现得很好。因此,评价指标具有明显的导向性,每一种评价指标时出现都会引起被评价者对指标的迎合和追逐,这导致所有的单一原则都也许因误用和滥用而失灵。每一种学术原则总是能找到诸多作伪0措施,量化评价指标和“同行评议”都不能例外,h指数也同样。因此,我们要充足认识到评价指标悖论的严重性,只有设计作弊成本高但又便于操作0指标,才能便于指标0推广并从主线上

28、处理作弊问题。笔者认为,公开、透明、互相评价的学术评价思绪值得尝试。3. 2现行学术评价体系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现行学术评价体系存在种种局限性B本源除了评价指标悖论外,还在于缺乏必要B监督机制,这也许难以防止科学蒙难悲剧。所谓科学蒙难,是指在科学发展的进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某些科学成果的发现或公认在时间上被延迟,在传播空间上受限制,甚至发现者本人也遭遇不幸等现象。新的科学发现和理论常常是原有理论所无法解释的J,是与老式观念相冲突的,因此,受老式观念的束缚,固执于旧理论,必然导致科学成果在发现和公认时间上的延迟和传播空间上的限制。科学史上许多小人物被压制的事例表明,科学蒙难的部分原因来自学术权威0压制

29、。当赫尔姆霍兹还是年轻的生理学家时,他有关能量守恒原理0第一篇论文被老资格的主编波根道夫以缺乏试验根据为由退稿了。由于有了这段经历,他曾对年轻科学家法拉第的类似遭遇表达过同情。不过,当普朗克1878年提交博士论文时,里面提到某些有关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新思想,遭到某些学者的压制和讥笑,其中就有赫尔姆霍兹。对于这段痛苦经历,普朗克刊登了一段著名的感慨:一种新的科学真理不能通过说服她的反对者并使其理解来获得胜利,她最终的获胜重要是由于其反对者终于死去而赞同她的年青一代终于成长起来。学术权威对科学发展具有重要0作用,他们可以带领和指导广大研究者继续向这一领域的深度和广度进行探索。某一学科领域形成了权威,

30、是这门学科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不过,假如权威把自己绝对化,看不见或看不起他人的J成果或奉献,甚至采用学阀B作风,那么,他就不仅不也许起到学术带头人时作用,并且还会压制新0科学发现,阻碍科学新生力量0成长,从而导致科学蒙难悲剧。科学界不仅肩负着探索自然奥秘的任务,也肩负着发现从事这种探索0人才的任务。学术权威也许是科学发现方面踌躇满志B权威,却不一定是评价、发现、培养科学人才的权威,尤其当新的科学分支不停涌现,所要评价的对象是连权威都陌生的新领域的工作时,状况更是如此。普朗克B话虽然尖刻,但资深科学家因年高而变得对新成果嗅觉迟钝却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科学社会学问题,这种状况一旦同“马太效应”结合

31、起来,就形成了科学发展中的一种障碍15。反思众多科学蒙难案例,我们不难发现缺乏监督和约束的专家意见也许导致严重后果,因此建立一种客观公正0科学评价体系显得非常重要。假如有一种反应敏捷B专家遴选机制,可以及时地根据学术共同体的意见调整专家库组员,则这种公开、公平的方式完全也许变化学术评价中被少数学术权威把持的话语权,减少科学悲剧的发生。3.3科学交流模式在发生变化笔者认为,在现行学术评价体系中,学术期刊实际上承担着为学术成果定级B任务,假如它不能及时履行为学术成果背书B义务,协助有创新性的学术成果尽快进入学术交流系统流通,那么它在学术交流系统中的地位就难以防止边缘化的命运,虽然用学术之外的手段强

32、化其地位,也只能起一时之效。从科学交流角度看,老式的期刊模式存在某些先天的局限性:首先,期刊模式人为控制了科学知识刊登速度。一般来说,期刊需要定期、定量地出版学术成果,但学术成果日勺产生则是不可预期日勺,从时间上看,不也许有稳定的产出速度。假如为了满足期刊模式,人为控制学术成果的刊登速度,则漫长的审查和刊登时滞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术成果的扩散并阻碍知识创新。这种服务模式假如发展到阻碍学术生产力发展的地步,将注定被淘汰。另一方面,期刊模式的版面费有很大压缩空间。对于期刊模式来说,版面费维持了既有科研交流系统的正常运行。其实从信息传播角度看,作者与期刊的关系非常类似于想上载信息0网民与提供互联网接

33、入服务0网络企业,版面费于作者更像是学术成果认证费和信息传播费。在网络环境下,作者想传播自己0学术成果也并非老式学术期刊一途,还可以通过学术博客和开放存取期刊等,这些新模式规定的信息上载成本非常低。因此,整合资源、减少学术成果认证系统时运行费用是科学交流模式发展时必然趋势,学术博客、开放存取期刊很也许成为未来0主流学术成果刊登模式,并且这些新的学术成果认证平台会从分散走向统一,甚至全球一体化。不过,源于期刊模式的学术评价原则对新模式并不合用,这就规定我们探索更具解释力和包容性的学术评价模型和措施。假如我们不能顺应科学交流发展的历史趋势,固守源于期刊模式的评价理念,则现行学术评价体系定会暴露更多

34、局限性,并招致来自学术界和社会的更多不满。4讨论综上所述,现行学术评价体系的局限性之处可归结为:缺乏合理的学术评价原则,滥用量化评价手段,诱发评价对象产生种种博弈行为,如为追求数量拆分刊登、一稿多投、数据改造、抄袭、占有他人成果、不妥签名、过度自引、友谊引用、过度包装等,这些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学交流0健康发展并且不能适应新B学术交流模式B需要。这些局限性B成因不仅有评价指标悖论B原因,更有现行学术评价体系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缺乏对学者自律的鼓励等原因。因此,我们首先要继续探索新0作弊成本更高的测度指标,另首先要加强学术评价基础理论研究,不停探索新的学术评价模型,以公开、透明、互相评价的学

35、术评价思绪激发学者们的自律荣誉感并调动起整个学术界的评价责任感。【参照文献】1董晓瑞.政协科技界谈国家科技奖励评价机制:改善和完善目前体系势在必行.2009-09-16.2刘俊明.物理人生(91)将费德勒指标化!2009-09-16.3邱均平,任全娥.国内外人文社会科学科研成果评价比较研究.国外社会科学,2023(3)4武际可.论文等于科学研究吗.2008-07-27.5饶毅.“杂志拜物教”:何时发CCIINatureSeienCe论文害你.2009-06-24.?id=2400146饶毅.科学家应当做“智识分子2009-01-08.?id=1017赵亚辉,王昊奎.“SCI之父”加菲尔德:不能

36、以SCl论文数量评价科学水平.人民日报,2009-09-158付雁南.“SCI之父”加菲尔德:SCl畸形地位是必经阶段.中国青年报,2009-09-169章开沅.必须要改革刚性0学术评价机制.2009-04-23.10国家科技奖励评价机制:听听他们怎么说.2005-O8-22.11张瑜琨.高校去行政化终施行华师第一种“吃螃蟹”.长江商报,2010-10-2812转引自:MichaelE.McIntyre,LucidityandScience,InterdisciplinaryScienceReviews,199813周春雷.h指数的潜在缺陷一一h指数精确注水问题研究.图书情报工作,2023(8)14周春雷.h指数合作式注水缺陷与对策.图书情报知识,2023(3)15张彦.科学价值系统论.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1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