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从业-中级风险管理-三色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银行从业-中级风险管理-三色笔记.docx(7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中级风险管理三色笔记目录第一章风险管理基础1第二章风险管理体系7第三章资本管理11第四章信用风险管理14第五章市场风险管理28第六章操作风险管理36第七章流动性风险管理44第八章国别风险管理51第九章声誉风险与战略风险管理53第十章其他风险管理58第十二章风险评估与资本评估68第十三章银行监管与市场约束70注:1 .红色表示重点知识点,为高频考点2 .篮色表示熟记知识点,为常考点3 .黑色为了解知识部分,只需了解第一章风险管理基础考点1、风险、收益与损失风险是指未来结果出现收益或损失的不确定性.如果某个事件的收益或损失是固定的并已经被事先确定下来,则不存在风险;若该事件的收益或损失存在变化的可
2、能,且这种变化过程事先无法确定,则存在风险。风险既可能带来收益,也可能造成损失。风险造成的结果既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一)风险与收益的关系一没有风险就没有收益。(二)风险与损失的关系一风险中损失损失是一个事后概念,而风险却是一个事前概念。金融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分为预期损失(EL),非预期损失(UL)和灾难性损失(SL)三大类。(1)预期损失是指商业银行业务发展中基于历史数据分析可以预见到的损失,通常为一定历史时期内损失的平均值(有时也采用中间值)。可采取提取损失准备金和冲减利润的方式来应对和吸收预期损失;(2)非预期损失是指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在一定的置信区间和持有期内)计算出的对预期
3、损失的偏离,是商业银行难以预见到的较大损失。可利用资本金来应对非预期损失;(3)灾难性损失是指超出非预期损失之外的可能威胁到商业银行安全性和流动性的重大损失。对于规模巨大的灾难性损失,如地震、火灾等,可购买商业保险来转移风险;对于因衍生产品交易等过度投机行为所造成的灾难性损失,则应当采取严格限制高风险业务/行为的做法(过度投机行为)加以规避。考点2、商业银行风险的主要类别根据商业银行的业务特征及诱发风险的原因,通常将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划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流动性风险、国别风险、声誉风险以及战略风险八个主要类别。(一)信用风险(1)定义: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规定的
4、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影响金融产品价值,从而给债权人或金融产品持有人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2)特征:A.对基础金融产品(如债券、贷款)而言,造成的损失是其债务的全部账面价值;B.信用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重要的风险种类。与市场风险相比,信用风险观察数据少且不易获取,因此具有明显的非系统性风险特征,存在于银行账户。(3)来源:表内:贷款、债券投资等。贷款是最主要的信用风险来源。表外:信用担保、贷款承诺及衍生产品交易等。(4)特殊的信用风险:结算风险:交易双方在结算过程中,一方支付了合同资金但另一方发生违约的风险。(二)市场风险1、定义:市场风险是指金融资产价格和商品价格的波动给商业银行表内头寸
5、、表外头寸造成损失的风险。2、种类: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风险、商品风险。3、特征:数据充分且易于计量,更适于采用量化技术加以控制,属于系统性风险,存在于交易账户。(三)操作风险1、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2、包括法律风险,但不包括声誉风险和战略风险。3、操作风险可分为:人员因素、内部流程、系统缺陷、外部事件4、表现形式主要有:员工方面表现为职员欺诈、失职违规、违反用工法律等;内部流程方面表现为流程不健全、流程执行失败、控制和报告不力、文件或合同缺陷、担保品管理不当、产品服务缺陷、泄密、与客户纠纷等。系统方面表现为信息科技系统和一般配套设备不
6、完善;外部事件方面表现为外部欺诈、自然灾害、交通事故、外包商不履责等。(四)法律风险1、定义:商业银行因日常经营和业务活动无法满足或违反法律规定,导致不能履行合同、发生争议/诉讼或其他法律纠纷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2、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操作风险,包括但不限于因监管措施和解决民商事争议而支付的罚款、罚金或者惩罚性赔偿所导致的风险敞口。3、种类:违规风险与监管风险。(五)流动性风险1、流动性定义:商业银行在不影响日常经营或财务状况的情况下,能够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以满足资产增长或履行到期债务的能力。2、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用于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
7、足正常业务开展的其他资金需求的风险。3、是银行所有风险中最具破坏力的风险。(六)国别风险1、定义:由于某一国家或地区经济、政治、社会变化及事件,导致该国家或地区借款人或债务人没有能力或者拒绝偿付商业银行债务,或使商业银行在该国家或地区的商业存在遭受损失,或使商业银行遭受其他损失的风险。2、国别风险可能由一国或地区经济状况恶化、政治和社会动荡、资产被国有化或被征用、政府拒付对外债务、外汇管制或货币贬值等情况引发。(七)声誉风险1、声誉是商业银行所有利益持有者基于持久努力、长期信任建立起来的无形资产。2、声誉风险是:由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及其他行为或外部事件导致利益相关方对商业银行负面评价的风险。3
8、、商业银行通常将声誉风险看作是对其经济价值最大的威胁。(八)战略风险1、定义:商业银行在追求短期商业目的和长期发展目标的过程中,因不适当的发展规划和战略决策给商业银行造成损失或不利影响的风险。2、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商业银行战略目标缺乏整体兼容性;二是为实现战略目标而制定的经营策略存在缺陷;三是为实现战略目标所需要的资源匮乏;四是整个战略实施过程的质量难以保证。考点3、系统性金融风险一、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定义和特征(一)系统性金融风险整个金融系统崩溃的风险以及对实体经济产生严重负面效应的可能性。(二)特征复杂性;突发性;交叉传染性快,波及范围广;负外部性强。二、系统重要性银行与系统性金融风险
9、防范针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负外部性问题,各国政府主要采取两种措施来解决。一是通过增强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持续经营能力和损失吸收能力来降低风险;二是通过建立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恢复和处置框架,来减少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破产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考点4、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一)资产风险管理模式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前)(二)负债风险管理模式阶段(20也已60年代)(三)资产负债风险管理模式阶段(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四)全面风险管理模式阶段(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今)考点5、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主要策略商业银行通常运用的风险管理策略可以大致概括为风险分散、风险对冲、风险转移、风险规避和风险补偿五种
10、策略。*、风险分散(1)含义:风险分散是指通过多样化的投资来分散和降低风险的策略性选择(不要将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2)应对措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应是全方位、多种类的,而不应集中于同一业务、同一性质甚至同一个借款人。信贷资产组合管理与其他商业银行组成银团贷款二、风险对冲(1)含义:风险对冲是指通过投资或购买与标的资产收益波动负相关的某种资产或衍生产品,抵消标的资产潜在损失的一种策略性选择(一边买一边卖,冲销潜在损失)。(2)种类自我对冲:商业银行利用资产负债表或某些具有收益负相关性质的业务组合本身所具有的对冲特性进行风险对冲。市场对冲:对于无法通过资产负债表和相关业务调整进行自我对冲的
11、风险,通过衍生产品市场进行对冲。(3)对管理市场风险非常有效,也应用于信用风险管理领域。三、风险转移(1)含义:风险转移是指通过购买某种金融产品或采取其他合法的经济措施将风险转移给其他经济主体的一种策略性选择(移形大法、隔山打牛)。(2)种类保险转移某些衍生产品(期权合约)可看作特殊形式的保单。非保险转移:担保、备用信用证四、风险规避(1)含义:商业银行拒绝或退出某一业务或市场,以避免承担该业务或市场风险的策略性选择(不做业务,不承担风险)。(2)策略:限制某些业务的经济资本配置。(3)原则:没有风险就没有收益(4)局限性:消极,不宜成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主导策略。五、风险补偿(1)含义商业银
12、行在从事的业务活动造成实质性损失之前,对承担的风险进行价格补偿的策略性选择(知道风险高,报个高价不赔本)。(2)策略在交易价格上附加更高的风险溢价。信用等级较高的优质客户:优惠利率信用等级较低的客户:在基准利率基础上调高利率考点6、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作用1 .银行是经营风险的金融机构,以经营风险为其盈利的根本手段。2 .风险管理与商业银行经营的关系:(1)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能够为商业银行创造价值。(2)承担和管理风险是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能,也是商业银行业务不断创新发展的原动力。(3)风险管理从根本上改变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4)风险管理能够为商业银行风险定价提供依据,并有效管理金融资产和业务组
13、合。(5)风险管理水平体现了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两大因素决定商业银行的风险承受能力:资本充足率水平和风险管理水平。考点7、风险管理常用的数理知识一、概率及概率分布(一)随机事件与概率(1)随机事件:在每次随机试验中可能出现,有可能不出现的结果称为随机事件。(2)概率:是对不确定性事件进行描述的最有效的数学工具,是对不确定性事件发生可能性的一种度量。(3)基本事件:在每次随机试验中至少发生一次,也仅发生一次的事件。是随机试验中不能再分解的最简单的随机事件(二)随机变量及其概率分布1 .离散型随机变量:随机变量X的所有可能值只有有限多个或可列多个(列举法或表格法)某地区某年人口的出生数、死亡数,
14、某药治疗某病病人的有效数、无效数等。2 .连续型随机变量:随机变量X的所有可能值由一个或若干个(有限或无限)实数轴上的区间组成。一批电子元件的寿命、实际中常遇到的测量误差等。(三)随机变量的期望、方差和协方差1.期望期望是随机变量的概率加权和。随机变量的方差描述了随机变量偏离其期望值的程度。当一个随机变量以很大的可能性偏离其期望值,或出现随机变量取值远离期望值的可能性比较大,则其方差就比较大;反之方差较小。因此,方差是随机变量取值偏离期望值的概率加权和。3 .标准差(或称为波动率)标准差是随机变量方差的平方根。随机变量的方差和标准差均反映了数据的离散程度,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量纲不同。随机变量
15、的标准差是对随机变量不确定性程度进行刻画的一种常用指标。在风险管理中,标准差或波动率长期以来一直作为风险度量的代名词。4 .线性变换风险管理中通常需要关注多个变量的线性组合。例如,分析投资组合的期望、方差等统计规律时,需要对变量进行线性变换后再计算期望和方差。5 .协方差与相关系数协方差可以用来度量不同随机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例如,在资产配置时,协方差可以用于了解X和Y两种不同资产之间的收益率的相关关系。(四)一些重要的概率分布1.二项分布二项分布是描述只有两种可能结果的多次重复事件的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例如,贷款是否发生违约就只有两种可能结果。对病人治疗结果的有效与无效,某种化验结果的阳
16、性与阴性。6 .泊松分布泊松分布是一种常见的离散分布,通常用来描述独立单位时间内(也可以是单位面积、单位产品)某一事件成功次数所对应的概率。例如,单位时间内某商业银行接待客户的数量、单位时间内客服接到的电话数量等。7 .均匀分布如果连续型随机变量X在一个区间a,b里以相等的可能性取a,b中的任何一个实数值,则称X在区间a,b上服从均匀分布。8 .正态分布正态分布是描述连续型随机变量的一种重要概率分布。其概率密度函数为正态分布的期望值口决定了其位置,其标准差。决定了分布的幅度。正态分布曲线具有如下重要性质:(1)关于X=U对称,在X=U处曲线最高,在X二U。处各有一个拐点:(2)若固定。,随口值
17、不同,曲线位置不同,故也称U为位置参数;(3)若固定U,随。值不同,曲线肥瘦不同,故也称。为形状参数;(4)整个曲线下面积为1;(5)正态随机变量X落在距均值1倍、2倍、2.5倍标准差范围内的概率分别如下:P(Ii-OX+。)%68%P(-2oVXVH+2。)95%P(-2.5Xl时,为多元回归。(一)模型的假定(1)Y与解释变量兄之间的关系是线性的:(2)解释变量Xi之间互不相关,即不存在多重共线性;(3)误差项的期望值为零;(4)对不同的观察值,E的方差不变,即不存在异方差;(5)误差项满足正态分布。(二)建立模型(三)评估模型的性能一般来说,可以用残差图、均方误差(MSE)、拟合优度(R
18、?)、模型拟合优良性评价准则等来评价一个回归模型的拟合效果。(3)拟合优度。可解释的波动与总波动之比,反映了Y的波动有多少百分比能被X的波动所描述。(4)模型拟合优良性评价准则。评价准则包括ATC准则(赤池信息准则)、BIC准则(贝叶斯信息准则)。考点9、收益和风险的度量一、收益的度量1 .绝对收益是对投资成果的直接衡量,反映投资行为得到的增值部分的绝对量。绝对收益二P-P尸期末的资产价值总额-期初投入的资金总额2 .持有期收益率持有期收益率是当期资产总价值的变化及其现金收益占期初投资额的百分比。持有期收益率通常用百分数表示,是最常用的评价投资收益的方式。持有期收益率=(P1+D-P0)/Px
19、lOO%3 .预期收益率预期收益率即将不确定性收益的所有可能结果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出的平均值,而权数是每种收益结果发生的概率。E(R)=p1r+p2r2+pnrn二、方差和标准差(理解定义)资产收益率的不确定性就是风险的集中体现,而风险的大小可以由未来收益率与预期收益率的偏离程度来反映。假设资产的未来收益率有n种可能的取值r1,,rn,每种收益率对应出现的概率为P,收益率r的第i个取值的偏离程度用rt(R)2来计量,则资产的方差Var(R)为:Var(R)=P1r1-E(R)l2Pjr2-E(R)2+Pnrn-E(R)2方差的平方根称为标准差,用。表示。在风险管理实践中,通常将标准差作为刻画风险
20、的重要指标。资产收益率标准差越大,表明资产收益率的波动性越大。当标准差很小或接近于零时,资产的收益率基本稳定在预期收益水平,出现的不确定性程度逐渐减小。三、投资组合分散风险的原理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研究在各种不确定的情况下,如何将可供投资的资金分配于更多的资产上,以寻求不同类型的投资者所能接受的、收益和风险水平相匹配的最适当的资产组合方式。(1)当两种资产之间的收益率变化不完全正相关(pl)时,该资产组合的整体风险小于各项资产风险的加权之和。(2)当各资产间的相关系数为正时,风险分散效果较差:相关系数为负时,风险分散效果较好。(3)当相关系数为零时,即不存在线性相关性,也能分散风险。【提示】资产组
21、合可以消除非系统风险,但不能消除系统性风险。第二章风险管理体系考点1、商业银行风险治理风险治理是董事会、高级管理层、业务条线、风险管理部门之间在风险管理职责方面的监督和制衡机制。金融机构公司治理存在的四个问题:(I)董事会未有效履行风险管理职责:(2)风险治理能力薄弱;(3)薪酬和激励机制不合理;(4)组织架构过于复杂和不透明。考点2、董事会及其风险管理委员会1 .董事会的性质(1)董事会向股东大会负责,是商业银行的决策机构。(2)董事会对银行风险管理承担最终责任。2 .董事会的职责(1)负责建立风险文化,制定风险管理策略,设定风险偏好和确保风险限额的设立;(2)审批重大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审
22、议全面风险管理报告,审批全面风险和各类重要风险的信息披露;(3)监督高级管理层开展全面风险管理;(4)聘任风险总监(首席风险官)或其他高级管理人员;(5)牵头负责全面风险管理;(6)可以授权其下设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履行其全面风险管理的部分职责。3 .风险管理委员会的职责(1)负责监督高级管理层关于各类风险的控制情况;(2)对商业银行风险政策、管理状况及风险承受能力进行定期评估,提出完善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意见。考点3、监事会1 .监事会的性质商业银行的内部监督机构,对股东大会负责。2 .监事会的职责(1)监督董事会、高管层是否尽职履职;【提示】至少每年一次向股东大会报告董事会及高级管理层
23、的履职情况。(2)对银行承担的风险水平和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进行独立的监督、评价。考点4、高级管理层高管层向董事会负责。高管层组织实施银行董事会审核通过的重大风险管理事项以及在董事会授权范围内就有关风险管理事项进行决策,负责建设风管体系,组织开展各类风管活动,识别、计量、监测、控制或缓释银行的风险,向董事会报告并接受监督。考点5、风险管理部门风险管理部门指商业银行内设的专职从事风管工作的多个职能部门、岗位的总括。在高管层(首席风险官)的领导下,负责建设完善包括风管政策制度、工具方法、信息系统等在内的风险管理体系,组织开展各项风管工作,对银行承担的风险进行识别、计量、监测、控制、缓释以及风险敞口
24、的报告,促进银行稳健经营、持续发展。风险管理部门要具有独立性和权威性。考点6、风险管理的“三道防线”第道风险防线业务条线部门:风险的承担者,应负责持续识别、评估和报告风险敞口第一道风险防线风险管理部门和合规部门:一一风险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和评估业务部门承担风险的业务活动。合规部门负责定期监控银行对于法律、公司治理规则、监管规定、行为规范和政策的执行情况。风险管理和合规管理部门均应独立于业务条线部门。第三道风险防线内部审计:内审部门对银行的风险治理框架的质量和有效性进行独立的审计。商业银行前中后台分离(风管部门应独立于前台营销部门)一前台主要是市场营销部门,负责对公司类、机构类和个人类目标客户开展
25、市场营销,推介金融服务方案;一中台主要是财务管理和风险管理部门,负责信用分析、贷款审核、风险评价控制等;一后台主要是人力资源管理、稽核监督、业务处理、信息技术等支持保障部门。风险管理部门应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商业银行应当建立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并确保该部门具备足够的职权、资源以及与董事会进行直接沟通的渠道。风险管理职能的独立性通过独立的报告职能得以体现,具体来说就是风险管理部门以独立于业务部门的报告路线,直接向高管层和董事会报告业务的风险状况。考点7、风险文化和策略风险文化是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活动中逐步形成的风险管理理念、哲学和价值观,通过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战略、风险管理制度以及广大员工的风险管
26、理行为表现出来的一种企业文化。有效风险文化的基本要素:除风险治理和风险偏好外,风险承担机制和薪酬激励机制是风险文化的两个重要内容。(一)风险责任承担机制董事会和高管层应该建立一套风险承担的程序,使员工对自己产生风险的行为及其后果负责。(二)稔健薪酬和绩效考核薪酬机制应坚持“薪酬水平与风险成本调整后的经营业绩相适应”“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相协调”的原则。绩效考评应坚持“综合平衡”的原则。考点8、风险偏好管理1 .风险偏好是商业银行在追求实现战略目标的过程中,愿意且能够承担的风险类型和风险总量。董事会负责设定风险偏好。2 .商业银行一般采用定性描述和定量指标相结合的方式阐述风险偏好。3 .风险偏好指
27、标选取需要体现全面性和重要性。风险偏好指标值的确定要体现稳定性和合规性原则。考点9、风险限额限额管理是最常用的风险事前控制手段。从各类限额的关系看,国别限额处在最顶端,行业限额承上启下,客户限额是最基本的限额,主要通过客户授信进行控制。1 .风险限额管理的一般原则(1)限额种类要覆盖风险偏好范围内的各类风险;(2)限额指标通常包括盈利、资本、流动性或其他相关指标(如增长率、波动性);(3)强调集中度风险,包括全集团、业务条线或相关法人实体层面的重大风险集中度(如交易对手方、国家/地区、担保物类型、产品等):(4)参考最佳市场实践,但不以同业标准或以监管要求作为限额标准等。2 .风险限额的种类集
28、中度限额直接设定于单个敞口(如国家、行业、区域、客户等)的规模上限,其目的是保证投资组合的多样性,避免风险过度集中于某类敞口。VaR限额是对业务敞口的风险价值进行额度限制,高度依赖模型和数据。止损限额以实际损失而非可能损失为监测对象,主要用于控制市场风险,多采取“盯市”方式。3 .限额管理的环节(1)风险限额设定(2)风险限额监测(3)超限额处理考点10、风险管理流程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流程可以概括为风险识别/分析、风险计量/评估、风险监测/报告和风险控制/缓释四个主要步骤,(一)风险识别/分析风险识别的目的在于帮助银行了解自身面临的风险及风险的严重程度,为下一步的风险计量和防控打好基础。包括感
29、知风险和分析风险两个环节,关键在于对风险影响因素的分析。(二)风险计量/评估我国商业银行开始逐步采用资本计量高级方法。风险计量既需要对单笔交易承担的风险进行计量,也要对组合层面、银行整体层面承担的风险水平进行评估,即风险加总。(三)风险监测/报告风险监测/报告包含风险管理的两项重要内容:(1)监测各种风险水平的变化和发展趋势(动态并且连续的过程)。(2)报告商业银行所有风险的定性/定量评估结果,并随时关注所采取的风险管理/控制措施的实施质量/效果。(四)风险控制/缓释1 .风险控制与缓释流程应当符合以下要求:(1)风险控制/缓释策略应与商业银行的整体战略目标保持一致;(2)所采取的具体控制措施
30、与缓释工具符合成本/收益要求;(3)能够发现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重新完善风险管理程序。2 .风险控制可分为事前控制和事后控制。(1)常用的事前控制方法有限额管理、风险定价和制定应急预案等。(2)事后控制是银行采取一系列风险转移或缓释工具来降低风险水平,从而将风险控制在银行的目标范围内。常用的风险事后控制方法有风险缓释或风险转移、风险资本的重新分配、提高风险资本水平。考点11、风险数据与IT系统1 .风险数据加总(I)内部数据,是从各个业务系统中抽取的、与风险管理相关的数据信息;(2)外部数据,是通过专业数据供应商所获得的数据。2 .风险管理IT系统银行应该设计、搭建和维护良好的数据结构和T
31、T设施,从而在日常以及压力或危机情境下也能全面地支持银行的数据汇总能力和风险报告做法。考点12、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一、内部控制1 .含义:是指商业银行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参与的,通过制定和实施系统化的制度、流程和方法,实现控制目标的动态过程和机制。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目标之一是保证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内部控制侧重于建立控制机制。2 .要素(1)内部环境(首位)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2)风险评估包括设置目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3)控制活动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
32、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等。(4)内部监督(5)信息与沟通二、内部审计1 .内部审计的基本属性:独立性和客观性2 .内部审计以企业的全部经营管理活动为审计对象,包括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第三章资本管理考点1、资本的基本内容、作用和分类1.银行资木核心功能是吸收损失一是在银行清算条件下吸收损失,其功能是为高级债权人和存款人提供保护;二是在持续经营条件下吸收损失,体现为随时用来弥补银行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损失。2,资本发挥的作用有:一是资本为商业银行提供融资。资本是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尤其是长期贷款)和其他投资的资金来源之一;二是吸收和消化损失,资本金又被称为保护债权人免遭风险损失的缓冲器;三是限
33、制业务过度扩张和风险承担,增强银行系统的稳定性;四是维持市场信心。3.资本管理和风险管理的关系巴塞尔委员会于1988年发布的巴塞尔协议I,正式确立了银行资本监管的统一原则,强调了资本在保护债权人免遭风险损失的“缓冲器”作用,即资本可以用于吸收银行的非预期损失,这样使得银行资本与风险建立了直接而明确的联系。资本是风险的最终承担者,因而也是风险管理最根本的动力来源。考点2、资本分类和构成一、资本分类商业银行资本有账面资本、经济资本和监管资本三个概念。账面资本是资产负债表上的所有者权益,是银行资本金的静态反映,反映了银行实际拥有的资本水平。经济资本又称风险资本,是指商业银行在一定的置信度和期限下,为
34、了覆盖和抵御银行超出预期的经济损失(即非预期损失)所需要持有的资本数额,是银行抵补风险所要求拥有的资本,并不必然等于银行持有的账面资本,可以大于也可以小于。本质上是一个风险概念。监管资本是监管部门规定的商业银行应持有的同其所承担的业务总体风险水平相匹配的资本(在非预期损失出现时使用)。二、监管资本构成监管资本二一级资本+二级资本。一级资本=核心一级资本+其他一级资本1 .核心一级资本是指在银行持续经营条件下无条件用来吸收损失的资本工具,具有永久性、清偿顺序排在所有其他融资工具之后的特征。包括:实收资本或普通股、资本公积可计入部分、盈余公积、一般风险准备、未分配利润、少数股东资本可计入部分。2
35、.其他一级资本是非累积性的、永久的、不带有利率跳升及其他赎回条款,本金和收益都应在银行持续经营条件下参与吸收损失的资本工具。包括其他一级资本工具以及溢价(如优先股及其溢价)、少数固定资本可计入部分。3 .二级资本是指在破产清算条件下可以用于吸收损失的资本工具,二级资本的受偿顺序列在普通股之前、在一般债权人之后,不带赎回机制,不允许设定利率跳升条款,收益不具有信用敏感性特征,必须含有减计或转股条款。二级资本包括二级资本工具及其溢价、超额贷款损失准备可计入部分、少数股东资本可计入部分。4 .商业银行在计算资本充足率时,应当从核心一级资本中全额扣除以下项目:(1)商誉;(2)其他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
36、除外);(3)由经营亏损引起的净递延税资产;(4)贷款损失准备缺口;(5)资产证券化销售利得;(6)确定受益类的养老金资产净额。(7)直接或间接持有本银行的股票。(8)对资产负债表中未按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进行套期形成的现金流储备,若为正值,应予以扣除;若为负值,应予以加回。(9)商业银行自身信用风险变化导致其负债公允价值变化带来的未实现损益。考点3、资本充足率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包括最低资本要求、储备资本要求、逆周期资本要求、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要求以及第二支柱资本要求。总资本-对应资本扣除项资本充足率=风险加权资产 100%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对应资本扣除项风险加权资产X 100
37、%(一)资本充足率计算公式资本充足率是指商业银行持有的符合规定的资本(监管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之间的比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级资本应资本扣除项X100%风险加权资产分母的风险加权资产=信用风险加权资产+市场风险加权资产+操作风险加权资产=信用风险加权资产+市场风险资本要求X12.5+操作风险资本要求X12.5。(此处与第十三章银行监管内容有冲突)(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12年颁布的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提出四个层次的监管资本要求:A、最低资本要求,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5%、6%和8%oB、储备资本要求和逆周期资本要求,包括2.5%的储备资本
38、要求和。2.5%的逆周期资本要求。C、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要求,为1%。D、以及针对特殊资产组合的特别资本要求和针对单家银行的特定资本要求,即第二支柱资本要求。2013年1月1日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正式施行,通常情况下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不得低于11.5%和10.5%。二、资本充足率影响因素和管理策略(一)资本充足率影响因素1 .持有资本的数量(资本充足率计算公式的分子)2 .面临的实际风险水平(资本充足率计算公式的分母)。(二)资本充足率管理策略1 .分子对策(增加资本)商业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的分子对策,包括增加一级资本和二级资本。一级资本的来源最常
39、用的方式是发行普通股和提高留存利润。二级资本主要来源于超额贷款损失准备、次级债券、可转换债券等。2 .分母对策(降低总的风险加权资产)商业银行提高资本充足率的分母对策,总体的思路是降低风险加权资产的总量,包括分别降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资本要求。要缩小整体的风险加权资产,主要采用两种措施:一是降低规模;二是调整结构。考点4、杠杆率一、杠杆率在我国的实施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根据巴塞尔资本协议III的相关内容,制定了我国商业银行的杠杆率监管要求。该办法规定,商业银行并表和未并表的杠杆率均不得低于4%0二、杠杆率指标的计算(一)杠杆率计算方法杠杆率=(一级资本-一级资本扣减项)/调整后
40、的表内外资产余额,不低于4%o其中,一级资本与一级资本扣减项的统计口径与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有关计算资本充足率所采用的一级资本及其扣减项保持一致。一级资本扣减项包括核心一级资本扣减项和其他一级资本扣减项。其他一级资本的扣减项包括直接或间接持有的本银行其他一级资本、协议互持的其他一级资本、对未并表金融机构投资中的其他一级资本等。调整后的表内外资产总额包括:调整后的表内资产总额和调整后的表外资产总额。三、杠杆率指标的优点1 .杠杆率具备逆周期调节作用。2 .杠杆率避免了资本套利和监管套利。3 .杠杆率是风险中性的,相对简单易懂。四、系统重要性银行杠杆率缓冲要求巴塞尔In最终方案要求“全球系统重要性银
41、行的杠杆率最低要求=一般银行杠杆率最低要求+50%系统重要性银行附加资本要求”。目前,巴塞尔委员会将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分为5个组别,资本附加要求分别为1乐1.5%、2%、2.5%、3.5%,一般银行的杠杆率国际标准最低为3%,因此要求的最高杠杆率为4.75%(3%+3.5%/2)。第四章信用风险管理考点1、信用风险识别一、单一法人客户信用风险识别包括:单一法人客户的基本信息分析、财务状况分析、非财务因素分析、担保分析。1 .单一法人客户的基本信息分析2 .单一法人客户的财务状况分析(重点)(1)财务报表分析(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识别评价财务报表风险、经营管理状况、资产管理状况和负债管理状况。(
42、2)财务比率分析(概念、分类、公式)商业银行应当根据主要财务比率/指标来研究企业类客户的经营状况、资产/负债管理等状况,内容包括:盈利能力比率,用来衡量管理层将销售收入转换成实际利润的效率,体现管理层控制费用并获得投资收益的能力。效率比率,又称营运能力比率,体现管理层管理和控制资产的能力。杠杆比率,用来衡量企业所有者利用自有资金获得融资的能力,也用于判断企业的偿债资格和能力。流动比率,用来判断企业归还短期债务的能力,即分析企业当前的现金支付能力和应付突发事件和困境的能力。利力率盈能比 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Xlo0% 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 资产净利率(
43、总资产报酬率)=净利润/(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XlO0%净资产收益率(权益报酬率)=净利润/(期初所有者权益合计+期末所有者权益合计)/2X100%总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总资产二(净利润/销售收入)X(销售收入/平均总资产)效率比率 存货周转率=产品销售成本/(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率效率比率 应付账款周转率=购货成本/(期初应付账款+期末应付账款)/2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二360/应付账款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期初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资产)/2 总资产周转率二销售收入/(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 资产回报率(ROA)二税后损益+利息费用X(1-税率)/平均资产总额 权益收益率(ROE)二税后损益/平均股东权益净额杠杆比率 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XIO0% 有形净值债务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无形资产净值)oo% 利息偿付比率(利息保障倍数)=(税前净利润+利息费用)/利息费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利息费用+所得税)/利息费用二(净利润+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利息费用+所得税/利息费用其中,分子称为息税前收入(EBITDA)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合计/流动负债合计速动比率二速动资产/流动负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