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商务发展专项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商务发展专项规划.docx(10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2024年商务发展专项规划目录前B一、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一)“十三五”发展成就(二)发展环境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二)以六大发展理念统领商务发展(三)发展目标三、主要任务(一)提升消费创新引领能级,打造综合性品质消费核心区1 .高水平打造十大城市核心商圈2 .前瞻布局新零售、新经济等模式业态3 .打造5大网红夜经济示范点4 .培育7条特色步行示范街区5 .持续打响“购物节”品牌6 .调整优化社区商业业态(二)推进商务数字化转型发展,打造电商生态聚集区1 .打造多样化的电商聚集区2 .构建直播电商生态产业链3 .培育一批电商龙头企业4 .电商人才队伍支撑工程(三)提升对外开放合作水平,打
2、造对外开放新格局1 .持续提升对外开放合作水平2 .提升对外贸易合作水平3 .完善境外投资服务促进体系(四)精准招商,提高高端资源配置功能1 .增强外商投资信心2 .引导传统产业提档升级3 .鼓励现有外资企业增资扩营4 .优化招商引资方式(五)优化外贸业态和市场结构,塑造外贸竞争新优势1 .调整外贸商品结构2 .优化外贸市场结构(六)深化商务“放管服”改革,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1 .加强商务诚信体系建设2 .建立商务领域审慎包容的监管体系3 .完善亲商安商惠商服务体系四、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一)财税保障(三)空间保障(四)政策保障(五)提升商务安全保障能力前言“十四五”时期,是“两个一百年”
3、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时期。必须以高水平开放应对逆全球化,探索创新牵引、内需支撑的高水平内生发展模式,在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上大胆实践、多作贡献。本规划依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市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市“十四五”商务发展专项规划进行编制。本规划是在全面贯彻落实商务部、省市区的战略部署基础上,积极谋划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消费转型升级、双向投资环境优化的指导性文件。二二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十三五”期间,区着力
4、优化商务发展环境,扎实推进商务领域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促改革、谋发展,商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消费规模稳步增长、贸易结构持续优化、开放型经济取得显著成效。(一)“十三五”发展成就1.现代城市商圈体系日益完善。推进“核心商圈”建设。围绕建成海西重要的时尚消费购物中心的目标,不断优化中心城区商圈、城东商圈、东海商圈三大核心商圈布局,扎实推进浦西万达广场、中骏世界城、南益生活广场、东海湾生活广场、东海泰禾广场、城东万达广场等商业综合体的建设与招商,着力引入一批大型城市综合体、购物广场等新兴商业业态。加快商业模式创新。大力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推进各商贸集聚区、大型商场、连锁超市和专业市场等
5、创新商业经营模式,利用互联网工具整合线下资源,将“互联网+”植入实体网点、货源、配送体系等,发展线上线下协同联动、网店一体的电子商务营销模式,以新型业态促进线下销售,实现传统零售业与网络零售业的深度融合。2 .商贸经济繁荣活跃。大力营造消费新环境。认真落实省、市两级出台的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政策措施,出台关于促进商贸业发展的若干措施,进一步提振消费信心,改善消费预期,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消费环境,切实规范维护流通市场秩序,让广大消费者敢消费、愿消费、能消费。积极搭建消费平台。连续举办8届区购物节,发挥时尚、婴童、婚庆、运动健康、创新创业五大产业联盟优势,进一步提振商圈消费,激活商圈夜经济,推
6、动商贸零售业繁荣发展。2016年-2020期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0.7%o拉动消费见成效。疫情期间,区政府联合区商贸零售企业、银行等在全区发行千万消费券,加快商贸零售企业经营复苏,带动区商贸零售销售超亿元,同时还对区低保、特困、孤儿等贫困群体定向发放消费券。3 .外贸规模稳中有进且结构优化。外贸主体不断壮大。制定出台促进外贸发展若干措施,支持企业扩大外贸进出口、鼓励企业投保信用保险、扶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等,指导企业用足用好省、市、区三级扶持政策,培育和鼓励有条件有意愿的企业开展自营进出口业务。2016-2020年7月期间新增开展自营进出口业务企业300多家,总量达到600多家。
7、2016-2020期间,全区外贸出口分别完成78.46亿元、81.56亿元、81.26亿元、100.17亿元和102.94亿元,年均增速6.8%o国际市场开拓成效明显。全力配合做好品牌“境外行”“海丝行”等展销活动,组织匹克鞋业、海日星等近200家外贸企业参加华交会、广交会、香港礼品赠品展等境内外优质展会1000多场次,充分调动辖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积极性,在巩固欧美传统市场的同时,深度拓展东盟、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跨境电商发展迅速。建设东海跨境电商生态圈,打造国内跨境电商产业运营领先品牌,己形成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物流、支付、供应链等为一体的跨境电商集群。截止2020年12月,生态圈2.8平
8、方公里区域范围内已快速集聚近800家跨境电商企业,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年交易规模超50亿元,从业人数超5000人,年物流发货量超2000万件,年销售额上亿的企业超10家。4 .招商引资成效斐然。积极开展“外资攻坚年”活动,精心组织参加2016-2020年中国(厦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简称“投洽会”或“厦洽会”),拟利用外资分别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02.9%、IoL5%、101%、103%、109.37%,合同外资分别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04.4%、102.9%、102%、106%.112.5%o组织招商小分队赴香港等地开展招商推介活动,充分发挥区作为国家双创示范区的投资兴业效应,紧盯金融科技
9、服务、智能化管理系统开发应用、高端物流、文创旅游、社会民生等风口行业、热点领域进行招商,一批重大外资项目顺利落地。2016-2020年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完成10840万美元、76349万元、21524万元、22631万元和22869万元,完成市下达我区年度目标任务的108.4%、142.8%、IOL5%、100.1%和IOL2%。5 .电子商务产业快速发展。电商政策更加完善。根据电商发展新形势和区区情,五年来出台了四份电商产业、电商人才、跨境电商等相关政策,出台区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措施(泉丰政综2020)64号)新政策,包含三十条措施,着力培育电子商务新业态,创新商业新模式,发力特色产业带直
10、播,促进电商稳定增长。电商园区多元化发展。华大电商园成功引入100余家电商企业,提供近1000个工作岗位。元件厂电商园与市华侨大学,信息学院联合成立实训基地,每年举行电商培训,为毕业生提供免费岗前培训,为园区企业输送电商专业服务型人才。网商(虚拟)产业园自主开发的泉智汇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十二大项、108小项的工商、法律税务等后续服务为延伸的服务体系,为近两万家企业个体工商户解决了服务需求。市东海跨境电子商务生态圈汇集了500家跨境电商企业,并与国内及全球TOP的物流、支付、培训、技术等优秀服务商建立战略合作,引进深圳华强北集团G90国际创客孵化项目、雨果网商学院30天孵化优质课程,建设电商人才
11、孵化基地,目前已举办近20期培训,参加人员达3000人次。电商平台应用进一步深化。新时颖开发的全球知名的性感与时尚服饰的批发平台dear-lover,累计了来自全球超过3万家的中小批发商与零售商,产品销往150多个国家与地区,每天大约出货1.5万件服饰。根据PAYPAL提供的数据,交易量排名中国时尚类跨境网站前十。苏宁云商自主开发的“苏宁易购020”电子商务交易平台项目,为消费者提供一站式的020全品类、全覆盖、全流程的商品零售与服务。6 .商贸领域营商环境改革深入推进。深化行政审批改革。区商务局所有行政许可及公共服务事项全部进驻区行政服务中心并在省网上办事大厅运行,杜绝体外循环。加强标准化管
12、理,精简材料、优化流程、压缩审批时限,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对鼓励允许类事项原则上授权窗口办理,对限制类或涉及复杂或投资体量较大的事项,授权分管领导审批。所有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全部实现“一趟不用跑”。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制度。鼓励外商投资新开放领域,深入推进高水平开放,完善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进一步推动区形成全面开放格局。(二)发展环境“十四五”时期,我国处在“三期叠加”的特殊时期,疫情蔓延带来的全球经济衰退必然对国内产业和市场造成冲击,这种影响与中美贸易摩擦、与国内本已存在的经济放缓趋势叠加,也将对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区经济已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
13、换档,产业结构进入服务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增长动力正在向创新驱动转换过程中。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区商务发展面临大有可为的机遇期,但也存在不容忽视的发展短板和风险挑战。1 .发展机遇数字技术推动国际贸易深刻变革的历史机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数字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和智能制造等新技术多点突破和整合互动,催生了包括数字消费、数字销售、数字旅游、数字教育、数字医疗、数字金融在内的数字技术赋能传统服务贸易的新业态,将推动供应链、消费者营销、企业信息化和组织架构等商业生态系统进行重塑。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历史机遇。RCEP以全面、现代、高质量和普惠的自贸协定为目
14、标,对标国际高水平自贸规则,形成了区域内更加开放、自由、透明的经贸规则,涵盖海关程序和贸易便利化、知识产权保护、贸易救济、电子商务、竞争、政府采购、中小企业和经济技术合作等广泛领域。在RCEP框架下,我国将进一步深化改革以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进一步修订完善相关贸易和投资规则以适应高水平开放的需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发展机遇。“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目的就是要拉动国内消费,消费规模将持续壮大。区地处核心市区,市时尚都市圈和现代商贸的标杆区域,是全国首进品牌和品牌对外展示的重要商贸窗口。“双循环”将推动消费新旧动能加速转换,尽管疫情导致了部分消费需求永
15、久性减少,但数字化生存、非接触式交易、短路径供应链等成为新消费的适用合约,社区微商、云购物、直播电商、在线教育、体验消费、视频会议、零工经济等消费新场景纷纷涌现,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将更加注重以新供给引领新消费,以新零售激发商业转型升级新动能,促进跨界融合发展,支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放大创新引领效应和示范带动作用。深化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的战略机遇。自贸试验区将进一步加大改革探索,深入对标国际经贸规则,在投资、贸易、金融、运输、人员往来等领域实施自由化便利化改革,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区将利用自贸区扩大改革综合效应的契机,综合利用“八方物流、海空快运”的国际物流新通道
16、,积极发展离岸贸易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高端要素集聚。2 .面临挑战我国经济发展风险加剧。当前,我国处在“三期叠加”的特殊时期,疫情蔓延带来的全球经济衰退必然对国内产业和市场造成冲击,这种影响与中美贸易摩擦、与国内本已存在的经济放缓趋势叠加,也将对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因此,在继续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要切实做好“六保”“六稳”各项工作,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需要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迎接挑战、化危为机。区传统竞争优势有待提升。仍存在消费增长停滞不前、要素成本攀升、商业模式创新滞后等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消费发展动能有待增强,低端无效供给过剩和中高端有效供
17、给不足、消费需求不足和消费外溢严重“两个并存”现象日益凸显,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亟待提升;企业营商成本高居不下,受土地、租金、劳动力、原材料等要素成本上升和供应趋紧的双重压力,商务企业营商成本进入全面上升期,成为引进外资大项目、商业稳步发展、外贸持续增长的重要制约因素;行业龙头企业严重偏少,大型综合电商平台缺乏,总部经济集聚效应偏低,商业模式创新能力建设落后,削弱了城市商业影响力和辐射力。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固树立“制度引领、创新
18、发展、融合发展、扩大开放、共享发展”的发展理念,把握国家“一带一路”重大战略机遇,紧紧围绕“科技创新先行区、都市产业集聚区、时尚休闲引领区、区域交往中心区、宜居宜业样板区”的建设目标,积极对接东海中央活力区建设,以“量质并举、推动转型”为总要求,创新实施商贸“美丽蝶变”计划,推进商贸服务业提档升级,建设现代城市商贸核心区,建设形成品牌消费、品质经营、体验丰富的城市零售商业体系和立足当地、辐射周边、服务生产的大宗商品流通体系以及文化特色突出、地域特色鲜明的休闲商业服务体系。(二)以六大发展理念统领商务发展坚持制度引领,深化商务供给侧结构改革。发扬以民营经济为市场主体、市场在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的
19、混合所有制经济制度优势,持续推动制度先行先试,进一步提高营商环境的法治化、便利化水平,提升商务领域的制度性话语权,以制度引领带动商务领域全面创新改革。坚持创新发展,发挥商务引领带动作用。突出先行先试,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将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密切融合,将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紧密结合大力培育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塑造更多创新优势和先发优势,发挥区作为市商贸中心的引领带动作用。坚持质量为本,实现商务可持续发展。打造“质量”新优势,落实“大商务”要求,进一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持续推动消费升级,引进高质量项目,扩大优质外商投资规模,推进开放大通道、大平台、
20、大通关建设,培育以质量、技术、品牌、服务为核心的综合竞争新优势,全面提升商务发展质量。坚持融合发展,提升商务稳定经济增长作用。强化商务经济与其他产业的跨界融合,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最新科技成果,以商品服务相融合、内贸外贸相融合、线上线下相融合、商旅文体相融合为重点,拓展发展平台,在中高端消费、对外贸易、生活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商务经济市场深度融合的新局面。坚持扩大开放,提升全球价值链整合能力。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主动谋划融入国家加快对外开放、以及国际产能合作发展战略,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经贸合作,加快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全球布局,持续扩大国
21、际产能合作,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加快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坚持共享发展,提高商务服务民生水平。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充分发挥商务发展为市民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提升生活水平等方面促进作用,坚持为“顾客”创造价值导向,努力营造便捷、舒适、安全的生活消费环境,让本区居民和来消费者与投资者公平共享商贸发展成果。(三)发展目标聚焦消费、贸易、投资、招商等重点领域,充分利用创新、产业、时尚、区位优势,持续激发商务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活力,着力推动引领商贸发展的、有较强辐射力、较高竞争力、较大美誉度的“商贸强区”。预计到2025年,实现以下主要目标:商业
22、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更加突出,增强现代城市商圈对外影响力和辐射力,电子商务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成为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主要动力,力争到2025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6.5%o对外贸易规模保持适度平稳增长,货物进出口规模保持适度平稳增长,进一步提升“一带一路”沿线等新兴市场在外贸中的比重,形成通关监管规范、高效、便利的跨境电子商务区域中心,力争到2025年外贸出口年均增长2. 5%以上。对外开放质量和效益显著提升,以优质项目提升优质载体层次,推动载体空间支撑体系全面升级,跨国投资经营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产品、技术、标准和服务输出附加值持续提升,力争到2025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达到
23、7.5亿元。三、主要任务工一)提升消费创新引领能级,打造综合性品质消费核心区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繁荣商业业态,提升服务能级,增强商业集聚力和辐射力,建设布局协调、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配套完善、经营有序、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商业网络体系。1 .高水平打造十大城市核心商圈坚持改造提升和新建培育并举,对浦西万达商圈、商城商圈、东海大街商圈、城东商圈、领SHOW天地商圈等5个成熟商圈,通过调整结构、完善功能、提升档次、优化形态,进一步找准功能定位,做到优势互补,形成差别化经营特色;对东海总部区商圈、华大商圈、浦西时尚街区商圈、云山商圈、动车站商圈等5个新兴商圈,通过提高规划水平,发展
24、新型商业模式,做好业态规划和品牌组合,壮大消费新市场,打造区域商圈新地标。浦西万达商圈:增强核心商圈吸引力,形成融高品质、多元化与现代化商业业态与经营模式的综合型商业主中心,规划打造以时尚都市为基调、创新创业为动力的小型现代服务业总部聚集区,成为活力、时尚、品味、特色兼具的城市会客厅。商城商圈:引导南益广场、广场、新华都店三大商城形成错位竞争,顺应新消费需求,持续推进业态调整升级,丰富个性化、品质化、体验化消费供给,满足居民高品质消费需求。东海大街商圈:加大对全球精品百货店、国际品牌体验店、旗舰店、高端特色主题商场、连锁品牌专卖店、体育器材店和美食品牌验等多元业态的商业招商力度,形成业态集中、
25、功能集聚、环境优美的现代城市商业中心。城东商圈:重点引导城市综合体、购物中心、百货店、综合超市、专业店/专卖店等业态聚集,将商务、办公、居住、购物、文化娱乐、休憩和社交等各类功能复合,建成集高档购物、休闲娱乐、商务为一体体的综合商业中心。领SHOW天地商圈:围绕文创主题,开发文化体验、文化产品、文化设计等文化衍生产品,全面布局文化休闲业态,鼓励引入轻食软饮、音乐餐吧、时尚餐饮、生活配套、潮玩运动等体验类业态,增加设计师品牌旗舰店、买手店等时尚业态。东海总部区商圈:建设高品质商务写字楼,引入供应链管理服务、金融、咨询、法律、跨境电商、星级酒店、国际性会议展览等业态,增强城市生产服务功能,打造总部
26、及会展商务服务区。华大商圈:以师生和居民的需求为基点,以人群活动路径为脉络,打造文教鲜明的城市空间,鼓励发展、精品百货店、连锁品牌专卖店、特色餐饮美食及艺术培训、复合书店等文化休闲业态,形成集研学、民俗、休闲、购物的以文化为特征的体验式、沉浸式消费片区。浦西时尚街区商圈:挖掘传统手工艺和文化产品资源,引入茶艺表演、古乐器表演、民俗表演、VR/AR体验等新一代沉浸式体验型文化消费内容,形成一批特色美食夜市、特色小商品夜市、特色街头文化夜市等夜市地标。动车站商圈:大力发展TOD+商务服务,服务来往客群,满足商务人士的购物、餐饮、休闲娱乐等中高端消费需求及大众市民消费需求的活力新高地;依托城的旧记忆
27、,充分挖掘社区商业潜力,塑造工业遗址文化体验空间。云山商圈:围绕小商品市场、家具市场、婚庆市场等专业市场,集聚研发设计、打样定制、时尚智造、展示贸易、网红直播、新销售展示、贸易服务、办公生活等功能业态,打造科工贸一体的“未来市场”。区10大城市核心商圈序号商圈主要商业网点所属街道备注1浦西力达商圈浦西万达广场、星光不夜城泉秀街道办事处5大成熟商圈2商城商圈南益广场、广场东湖街道办事处3东海大街商圈东海泰禾广场、东海湾生活广场、东海湾11广场、东海湾亲子广场、3.8公里东海大街、东海后浦片区东海街道办事处4城东商圈中骏世界城、城东万达广场、海峡体育中心、城东建材家居商业片区(美仙山建材城东街道办
28、事处基地、喜盈门建材家具广场、百姓家具、区城东家装建材北区)5领SHOW天地商圈领Show天地、中闽白汇海西国家广告产业园区管委会6东海总部商圈万科城城市之光、海城尊域奥特莱斯,匹克、荣誉、平安、银行等写字楼,四朵花瓣广场等东海街道办事处5大培育商圈7华大商圈华大泰禾广场、伯勒小镇、润柏香港城、华大学生街、华大南浦片区华大街道办事处8浦西时尚街区商圈浦西央街、梦想硅谷泉秀街道办事处9动车站商圈力标城市综合体、山水秋鸣商业街区、万科里文创街区、北峰西华洋片区北峰街道办事处10云山商圈中骏广场、千亿小商品市场、云鹿路商业片区(现代美居广场、仟禧汇、环球城、麦德龙、永辉)东海街道办事处2 .前瞻布局
29、新零售、新经济等模式业态充分发挥“云逛商圈”的区域特色品牌,持续推动商贸流通企业开展线上服务、线下体验、现代物流融合业务,围绕生鲜、餐饮、日用品等领域,建设网上超市、菜场,发展无人超市、智能售货机等零售终端,建立新零售供应链体系,培育新零售供应链平台企业。完善产品流动和可溯源性信息平台,推进新零售服务和农产品标准化建设。支持大型商贸零售企业布局建设智能化、场景化、体验式门店,创新新零售业态发展。创新办展模式,支持企业线上办展和参展,举办“云展览”,开展“云展示”“云对接”“云洽谈”“云签约”,实现线上推介、现场直播、线下送货。鼓励发展直播电商、社交电商、社群电商、特色市集等营销模式,支持网络平
30、台、电商企业与新媒体合作,开设实体体验店,开展快闪店促销。3.5主动挖掘夜间经济新动能,加快夜间经济街区复商复市,充分发挥夜间进行消费活动“黄金时段”的优势,打造浦西时尚商业街区、领SHOW天地、东海泰禾广场新天地、中骏世界城乐活里、城东万达广场金街5大网红夜经济示范点,繁荣市民“夜生活”。鼓励商业企业开发多元化夜游、夜市项目,支持各大商场、商家延长营业时间,营造夜间消费氛围。培育打造小店经济,以历史街区、特色商业空间为重点,培育一批蕴含文化、展现圈主偶传统工业风采、承载城市记忆的特色小店,丰富商业文化内涵。4.7对标国内一流商业名街,将国际视野、中国元素、闽南文化融入商街建设,培育浦西万达广
31、场金街、浦西时尚街区、领SHOW天地、中骏世界城乐活里、东海泰禾广场新天地、城东万达广场金街、伯勒小镇文创街区7条示范步行街区。优化街区环境,围绕交通路网、立面地面、设施设备、绿化亮化等要素,加强街区环境改造整治,优化周边路网和交通设施,提升道路慢行系统,确保路面交通顺畅高效。提升商业品质,紧抓现代消费者个性、时尚、潮流购物心理,积极引进集合店、买手店、综合店,鼓励零售企业跨界转型,扩大沉浸式情景商业业态比例。打造智慧街区,加强5G应用,推进通信基站和传输等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率先应用5G网络新技术,积极整合5G以及IoT(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优化全区公共资源,打造5G应用示范场景。增强文化底蕴,
32、坚持以商承文、以文促旅、以旅兴商,推进文商旅联动,大力聚集特色食品、特色文化、特色品牌IP(知识产权)资源,将步行街示范街打造成为展示多彩文化特色的重要窗口和交易特色产品的重要平台。规范管理运营,创新街区管理模式,组建街区商户自律组织,加大优质项目的引进和扶持,围绕机构、安全、诚信等方面,加强组织保障和规范管理。以持续打响“购物节”品牌继续打造“购物节”品牌优势,将“购物节”打造成为区“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挖掘消费潜力、弘扬历史文化底蕴、展示独特商贸风情、整合商业资源、推动与外界的交流的城市商业名片。抓住大数据、数字化趋势,着力打造线上线下“购物节”品牌,联合多方资源策划线上消费券、本地生活商
33、城、城市联盟商家卡等消费闭环,深化商圈购物狂欢、婚博会、汽车文化节、伯勒时尚周、美食嘉年华、跨年狂欢等品牌活动,带动区核心商圈线上线下消费,促进消费升级和商贸繁华。与市级部门联动推广“购物节”品牌,升级打造“购物节”品牌,构建市吃喝玩乐购的线上商城,让更多特色品牌入驻。带动外地乃至周边县市的消费者到中心市区消费,开展消费助农,提振乡村经济,并且与周边县市联动,形成以中心市区为主,周边县市如安溪、永春、德化等相联动的区域大循环。6.调整优化社区商业业态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和未来社区试点工作,进一步调整优化社区商业业态,开展社区商业提档升级,完善便民商业设施和服务功能,在各街道优选邻里街区、邻里中心和
34、邻里社区,建设业态齐全、设施完善的夜间经济15分钟商贸便民服务圈。持续办好市家政服务节,进一步加快推进区家政服务行业信用体系的建设。推进“互联网+家政”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师傅邦网络科技公司建设居家便民服务平台,融合线上线下渠道,为居民提供家政、民生商品配送等便捷服务。工二)推进商务数字化转型发展,打造电商生态聚集区积极融入“智慧”建设,聚焦商务发展数字化、互联网化、智能化新趋势,推动商务跨界融合、线上线下融合,加快促进数字化新场景在商务领域的深度应用,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1 .打造多样化的电商聚集区领秀天地电子商务基地:立足国家级广告产业园、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35、以影像文化产业作为电商产业发展的突破口,聚焦“广告电商”及“影视文化”型知名企业的招商引进,打造园区规模产业集聚效应,汇聚产业链条,提高广告、电商、文化企业的数量,同时集聚一批电商平台公司、网红孵化公司、网红经纪公司、商品供应链公司和网红达人,建设园区直播选品中心,整合园区供应链公司,吸引外部供应链公司入驻中心,不断提升更新中心货品品类,为园区直播企业提供直接高效直播货品的服务,将园区打造成著名的短视频+直播示范基地。华大电子商务产业园:充分发挥毗邻华侨大学的区位优势,专注于发挥和展示区的省级电商核心示范区、“之心”的综合优势,同时抓住南浦山片区改造的契机,重点发展本土电商产业带、跨境电商、县
36、域电商、电商分销云数据、及电商综合配套服务等。元件厂电商园:利用市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示范点、省众创空间、区重点企业、区“人才之家”、省援疆产业基地等发展契机,打造互联网创业氛围浓厚、互联网产业优势突出、互联网人才聚集的电商园区,并逐步转型为集电商直播人才培训、短视频内容创作为主的电商园区,计划培训20000名直播电商人才,孵化1000名网红达人,形成电商企业-文化企业-人才互促发展的良好生态圈。跨境电商生态圈:依托东海跨境电商生态圈销售商产业集聚区,充分发挥跨境电商协会引领带动作用,对接引进物流、供应链、支付、培训等优质跨境电商企业入驻,促进市场采购和跨境电商等新业态优势互补、融合发展,利用已
37、建成跨境电商服务大厅,完善一条龙企业开办运营服务能力;培育基于实体市场的跨境电商供销一体化生态圈,促进传统专业市场集群转型升级,打造中心市区跨境电商供销数字化、一体化新业态,实现生态圈高速发展,谋划生态圈提质扩容,在全区范围内通过新建改造增加运营面积,扩大企业容纳空间,建设跨境电商运营服务中心、培训创孵服务中心、产品供应链服务中心、金融服务中心、物流仓储服务中心、大数据信息中心“六大中心”,成为国内跨境电商产业运营领先品牌。网商虚拟产业园:市网商虚拟产业园是省首家虚拟产业园,目前入驻企业已经超过10万家。随着集群注册业务的不断发展,未来要对已入园企业进行系统摸底调研,从企业经营状态、在经营过程
38、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详细摸底调查,盘活园区存量客户,挖掘有效优质客户,清退无法联系或歇业的僵尸户,主动为有效、优质客户定制需求服务,满足入园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的要求,让其在创业发展的道路上无后顾之忧,与产业园产生足够粘性,提升产业园入园企业整体发展质量,推动集群注册再上一个新的台阶。2 .构建直播电商生态产业链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将线上经济的影响范围和模式推向了新阶段。市场发展现状表明,直播电商代表着数字经济的最新发展主流形态,会成为行业标配,对未来消费模式和产业结构都有明显的影响。建设一批网红直播基地。充分发挥万达金街、东海泰禾广场、中骏世界城等成熟地标性商圈的优势,结合对现有内容制
39、造、视频技术、直播场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利用我区领秀天地、中骏广场、泰禾伯勒小镇等这一具有文创元素的场地,吸引和集聚国内优质直播电商平台、直播机构、MCN机构、直播电商经纪公司、直播电商服务机构入驻,形成行业集群效应,打造为直播网红打卡圣地。引进一批直播经济主体。依托资源优势,引进一批直播平台企业、MCN机构、直播企业总部集聚发展。对零售渠道而言,网红经济或直播电商提供了新消费场景。推动直播电商赋能传统街区门店转型工作,培育一批网红品牌店。积极为直播电商企业和商贸城融合发展搭建交流平台,对接我区主要直播电商流量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商贸的全面繁荣。培养一批网红直播达人。依托专业直播电商培训机构、主
40、播孵化机构,重点组织对新人主播进行个性化包装设计,学习自媒体、短视频、电子商务等业务知识,培训粉丝互动技巧,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吸粉能力,通过直播带货实操,培育与产品匹配的主播与团队,帮助商家和商贸企业培育输送专业对口的主播与直播团队,争取在五年内培训100OO名主播,并孵化出1000名带货达人,将打造成直播电商之都。3 .培育一批电商龙头企业发展电商平台企业。着力引进一批带动能力强、发展潜力大、品牌知名度高的国内外电子商务企业入驻,包括垂直交易平台、综合交易平台、综合服务平台等。支持平台企业在设立企业总部、区域总部、运营中心、创新中心、研发中心和培训中心,营造电子商务良好发展环境,引领带动本
41、地电子商务企业发展。支持本地优势企业结合和的产业特色,加快建立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支持电子商务平台企业加强模式创新和服务创新,带动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支持本地优势企业结合和的产业特色,扶持如环球鞋网平台提升鞋产业互联网平台的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鞋产业撮合交易创新图片识别应用与供需信息推介相结合,继续探索鞋材、无纺布等类目的挖掘与市场化运作,支持平台企业加强模式创新和服务创新,带动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发展电子商务经营企业。鼓励各行业传统企业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开设官方旗舰店、特色馆和专卖店,借助知名搜索平台、社交平台加强营销推广,提升电子商务经营能力。着力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品牌效应突出、
42、规模显著的电子商务经营企业,力争2025年电商店铺数突破5万家。发展电商服务业。夯实电子商务相关配套服务体系,重点培育讯网、师傅邦、速腾等电商服务企业,扶持网商(虚拟)产业园泉智汇服务平台。鼓励师傅邦家居安装与维修服务平台与大型电商平台、政务便民服务平台对接,启动更多直接面向家庭和最终用户的C端维修服务。鼓励泉智汇平台根据市场变化和电商经营者需求,对平台不断升级换代,吸引更多的服务商、创业者入驻,解决更多的创业者服务需求。同时,利用智慧物流园区东距沈海高速5分钟车程,西距高铁站15分钟车程,北临环城高速10分钟车程,背靠火车东站,对外交通便利的优势,重点引进仓储、快运、快递、配送商贸物流企业和
43、物流园区运营商,提供城市民生商品配送或电商仓储服务。4 .电商人才队伍支撑工程营造良好氛围。出台相关人才政策,鼓励人才引进+委托第三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特别是电商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依托市跨境电商协会、电子商务协会,成立区级电子商务协会,开展各种电商创业大赛、电商技能大赛,举办公益性的讲座、培训、论坛等活动,为区引进和培养电商人才共同营造出良好氛围。开展校企合作。充分发挥区辖内的华侨大学、师范大学、黎明大学以及信息学院等高校资源,引导高校与企业对接、加强实操性教学,在共建“新媒体创新创业协同孵化中心”、共同开发“新媒体运营”校企合作课程、探讨“TBES”教学模式等方面加强合作交流。开展人才实训
44、。利用区电商园区各自的优势,结合目前电商行业急需的人才特点,如东海跨境电商生态圈依托黎明大学已经开设跨境电商专业的优势,重点培养,既懂电子商务、产品知识,又懂英语和外贸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领秀天地利用国家级广告创意产业示范园区的优势,培育新媒体、内容创作等目前电商行业的紧缺人才。鼓励电商企业加大人才的开发和培养力度,建立健全职业规划、传帮带、集中培训、外训、在线教育等多层次培养体系,同时要纳入对员工和领导的绩效考核范围,确保人才成长与企业成长双赢局面。(三)提升对外开放合作水平,打造对外开放新格局上持续提升对外开放合作水平落实外商投资法,对标国际一流,加快建立完善、高效、透明的市场体系,落实外商
45、投资“负面清单”制度,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给予内外资企业同等待遇,打造有利于多元市场主体依法平等进入的市场环境。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部署,积极推动与“海丝”沿线国家地区经贸交流合作。围绕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和产业提升计划,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培育发展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2 .提升对外贸易合作水平借助“丝路明珠培育”“丝路投资辅导”“助抗疫、稳发展”等专向行动,深度拓展国际市场,鼓励和引导企业在主要贸易国建立自主营销平台,推广自主品牌产品。利用区加工生产技术成熟的优势,支持和引导企业到与出口市场有贸易特惠的国家设立专业市场或投资建厂,带动外贸出口和发展境外
46、加工贸易。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优势,组织企业抱团境外资源开发,为区合理进口国外资源开辟新通道。抱团拓展境外营销网点。引导支持匹克、安通等优势企业构建国际营销服务体系,到境外设立营销网点,减少中间销售环节,寻求更大利润空间,特别是借助籍地产、船舶、印刷、商业等商圈实业家影响力,设立境外营销中心,扩大商品境外销售渠道。鼓励企业参加境外展会,加快拓展“一带一路”新兴市场。3 .完善境外投资服务促进体系配合省、市上级主管部门加强境外安全预警、防范、巡查、应急处置和境外安全生产监管工作。鼓励专业机构建设“走出去”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境外投资合作指南、国别行业发展信息和海外投资风险预警等支撑服务,帮助企业
47、了解投资东道国的法律环境、政治制度、所投资的行业监管体系等,规避境外投资风险。(四)精准招商,提高高端资源配置功能积极应对疫情影响,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完善高端资源配置功能,全力以赴打造对外开放合作新前沿。1 .增强外商投资信心借力“云招商”、“送政策稳信心,促增资扩产能”专项活动,加强与境内外投资促进专业机构的密切合作,积极宣传区重点产业、投资要素、招商载体及优惠政策,全面落实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等法规政策,进一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提升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增强外商投资信心。依托政府网站等官方平台,加大宣传推介外资政策力度,通过微信群
48、等方式,及时发布省市出台的政策措施,推动企业用足用好各项政策。2 .引导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围绕我区产业转型升级路线图,对标产业发展方向,通过嫁接外资,引导纺织服装、机械制造、包袋、工艺品、印刷等传统优势产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促进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做好新开放领域精准招商,借助国家对外商投资新领域开放的有利时机,加大对现代物流业和金融服务业的精准招商。在现代物流业招商方面,力争在海、陆运输、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自动化高架立体仓储、物流配送、快递物流、商贸物流、跨境电商、对外贸易等取得突破。在金融服务业招商方面,力争在引进国际知名银行、国际知名保险公司、金融服务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等取得突破。在文旅产业招商方面,利用西华洋、南埔山、后埔片区改造,突出文旅、互联网平台、商业步行街项目的策划推介。3 .鼓励现有外资企业增资扩营定期对全区重点外资企业进行摸底,对发展态势良好、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企业股东有较大可分配利润的外资企业,鼓励引导其增资扩营和利润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