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全新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新课程改革)知识点复习讲义.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085370 上传时间:2024-03-15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71.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2】全新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新课程改革)知识点复习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12】全新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新课程改革)知识点复习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12】全新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新课程改革)知识点复习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12】全新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新课程改革)知识点复习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12】全新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新课程改革)知识点复习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全新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新课程改革)知识点复习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全新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新课程改革)知识点复习讲义.docx(4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最新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新课程改革)知识点复习讲义【知识点】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知识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

2、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知识点】这次课程改革努力在几方面取得重要进展?(1)明确区分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建立合理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2)突出学生的发展,科学制定课程标准。(3)加强新时期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4)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5)建立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的评价体系。(6)制定国

4、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提高课程适应性,满足不同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需要。【知识点】如何加强新时期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1)加强德育课程建设。(2)各门课程渗透德育。(3)设置综合课程为必修课。【知识点】对新课程改革要坚持哪几项推进策略?(1)从调查研究入手,做好理论准备。(2)贯彻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的工作方针。(3)建立课程改革的支持系统。(4)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工作。(5)坚持民主参与和科学决策的课程运行机制。【知识点】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知识点】如何

5、理解这次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1)实现了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建立一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知识点】基础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怎样的、教育观念?(1)学生观。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学生具有补决定的一面;要保护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具有未完成性,具有丰富的潜能。(2)发展观。各科课程都必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厘定应该达到的目标。(3)知识观。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

6、,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致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4)课程观。课程必须与生活世界匹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让学生感受生活、感受学习过程,把学习当做生活的一种需要。【知识点】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

7、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积极倡导各地选择综合课程。学校应努力创造条件开设选修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艺术、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为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课程标准应有不同水平的要求,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3)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

8、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4)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同时,可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深化“农科教相结合”和“三教统筹”等项改革,试行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的做法。城市普通中学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知识点】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体现在哪里?这是区别于以前的课程结构的三条基本特征。(1)均衡性。均衡性是指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和课程内容能够保持一种适当、合理的比重。(2)综合性。综

9、合性是针对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而提出来的。体现在三个方面:加强学科的综合性;设置综合课程;增设综合实践活动。(3)选择性。选择性是针对地方、学校与学生的差异而提出来的,它是学校课程要以充分的灵活性适应于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以显著的特色性适应于学校的办学宗旨和方向,以选择性适应于学生的个性发展。【知识点】新课程改革是怎样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制的义务教育课程的?“整体”是指将种类课程按横向关系组织起来,通过课程的横向组织,使各门课程在差异得心尊重的前提下互相整合起来,消除以往学科本位所造成的学科之间彼此孤立甚至壁垒森严的对立局面,使各门课程、各个学科产生合力,使学习者的学习产

10、生整体效应,从而促进学生人格发展。“一贯”是指将各类课程按纵向的发展序列组织起来,就一门课程而言,要强调连续性,使课程内容在循环中加深、拓展,并不断得到强化、巩固;就各门课程关系而言,要强调顺序性,使不同课程有序地开设,前后相互连贯,同时使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渐增加,从而使学习者的学习产生累积效应,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知识点】新课程中的分科课程的特点?(1)在课程目标上,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摒弃了以往分科课程片面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倾向,从而使分科课程的目标也实现了由知识本位向学生发展本位的转向,这是课程发展教育价值观的重大转变。(2)在课程内容的选

11、择和组织上,注重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和综合性。各学科都力求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最基础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作为课程主干内容,各学科在保留传统课程中仍有价值的基础知识的同时,特别强调从当代科学的最新成果中吸收新的基础知识,增加新的具有时代性的内容,体现时代特色,剔除陈旧的知识,各学科都注重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努力向生活实际并服务于生活实际,从而使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实践形成互动的关系;各学科都力求与相关学科相互融合,使课程内容跨越学科之间的鸿沟,最大限度地体现知识的整体面貌。【知识点】新课程设置了哪些综合课?(1)品德与生活(1-2W)O(2)品德与社会(36例)O(3)科学(3-6W)O(4)历

12、史与社会(7T年级(5)科学(7-9W)O(6)艺术(1-9W)O(7)体育与健康(79年级)。【知识点】实施综合课要注意的问题?(1)知识的琐碎化问题。在综合课程中,教师必须根据活动或任务的需要,选择许多学科领域中的知识并加以整合。(2)教师的知识和经验问题。教师要从理论到实践两方面认识和解决综合课程的诸多问题,提高教师对综合课程的理解和信任。(3)管理问题。要在工作量计算、教学质量评估和学生学业考试上充分考虑综合课程的特点,营造有利于实施综合课程的外部环境。【知识点】综合实践活动必修课程的内容?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

13、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知识点】综合实践课程的特点?(I)整体性。(2)实践性。(3)开放性。(4)生成性。(5)自主性。【知识点】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信息技术教育。(2)研究性学习。(3)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4)劳动与技术教育。【知识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须遵循哪些原则?(1)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

14、的关系。(2)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3)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4)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5)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6)把信息技术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地整合起来。【知识点】研究性学习(1)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导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2)作为一种课程形态,研究性学习课程昌为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充分展开所提供的相对独立的、有计划的学习机会。具体地

15、说,是在课程计划中规定一定的课时数,以更有利于学习从事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知识点】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出教室,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它与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教育以及信息技术教育共同构成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知识点】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是通过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进而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帮助教师和学生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和学习效果。第一,加强中小学

16、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第二,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迅速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第三,加快信息技术一其他课程的整合。【知识点】国家课程标准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知识点】新课程标准有哪些主要特点?(1)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2)突破学科中心。(3)改善学习方式。(4)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评价建议有更强的操作性。(5)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知

17、识点】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1)要改变旧的教育观念,真正树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2)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3)要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知识点】树立科学的教学观(1)教学过程的本质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2)教学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3)教学要关注人,以人为本。【知识点】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1)学生是个完整的人。(2)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3)学生是一个发展中的人。(4)学生是有发展潜力的人。【知识点】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包括建立新型的师生伦理关系和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1)建立新型的师生伦理关系D树立教育民主思

18、想。2)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3)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2)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1)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2)关心爱护学生。3)展示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4)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知识点】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哪些转变?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知识点】新课程中教师教学行为发生哪些变化?(1)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2)对待教学关

19、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知识点】为什么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1)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被动性的学习状态,把学习过程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2)转变学习方式就是改变学生直接接受书本知识、被动地接受、记忆知识的状态,把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3)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要构建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方式及其对应的教学方式。【知识点】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1)学习方式的主动

20、性。(2)学习方式的独立性。(3)学习方式的独特性。(4)学习方式的体验性。(5)学习方式的问题性。【知识点】如何建立课程评价体系?(1)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2)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3)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

21、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知识点】如何进行学生评价?(1)评价目标全面化。(2)评价主体多元化。(3)评价方式多样化。(4)评价结果个性化。【知识点】如何进行教师评价?摒弃传统的教师评模式,用新课程理念评价教师。评价与考核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观其在课改实验中的态度、实践、创新、成效,尤其是把教师新课程理念的体现放在首位。评价时,即要坚持德才兼备,又要注意个性差异;既要加强教师自评,又要发挥其他教师、学校领导、学生、乃至学生家长的评价作用,努力做到评价的“公开、公平、公正”,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知识点】如何进行课程评价?在新课

22、程的实验过程中,要积极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在深入实践的基础上,对新课程的内容、结构、实施方式、操作途径等提出泛的意见和建议。平时做到课课反思,周周回顾,月月小结,期末做好总结。鼓励广大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向权威挑战,在新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善于表达自己的学习体会。教导处、教科室及时收集处理教师、学生的反馈信息,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知识点】新课程与教师1 .确定课程意识,由课程的执行者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开发者.2 .具有反思意识,由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创新思维的培育者.3 .树立资源意

23、识,由“个体劳动者“转变为“大教育”的合作者,有效开发利用资源.4 .由课程计划的执行者转变成课程的建构者.5 .由教学的管理者变为学生发展的指导者,合作者.6 .由裁判学生成绩的“法官”,变成学生成长的促进者.7 .从师生关系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学生人生的引路人).8 .从教研关系看,教师是教育的研究者.9 .从教学与课程关系看,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10 .从学教与社区关系看,教师是社区教育的合作者,共建者.11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学生.12 .在对待教学上,强调帮助,引导学生.13 .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教学前,中,后三个阶段)1

24、4 .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关系上,强调合作.(同事及家长等)15 .文化的传播者,潜能的开发者,学习的促进者,发展的伴随者,教育的探究者.16 .更新教育观念,转变角色;重建教学方式,重构课堂教学;改善知识结构,转变工作方式;掌握新技能,学习新技术;积极参与课程开发,通过研发提高自己。【知识点】新课程与学生学生是发展的人(发展中的人,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身心发展有规律);学生是独特的人(完整的人,有独特性,与成人有巨大差异);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独立的人,学习的主体,责权的主体).【知识点】新课程下的课程1 .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义务教育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分科课程综合课程相结

25、合,高中分科课程为主。2 .强调课程综合,设置许多综合学科。如艺术,综合实践等。主要是强调学科整合,三维目标整合。3 .强调课程特别是农村中学课程要服务地方经济。4 .强调思想道德教育。5 .均衡科目结构。6 .特别强调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棵。7 .加强学科的综合性,设置综合课程,增设综合实践活动。8 .开放活动课程:观念开放(体验课程观,平等师生观,三维目标观,生成教学观,发现的学习观)教材开放,主体开放,教学过程开放,评价开放。9 .学校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民主科学的教管制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1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它是一门综合课程,经验课程。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

26、实践性课程。特点:整体性,实际性,开放性,自主性,生成性。主要内容: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区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知识点】新课程与评价1 .重视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多元化;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多样化;强调参与,互动,自评,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中心的转移。2 .发展性课程评价的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促使课程不段改进提高,面向多元。(对话,开放,反思)3 .(1)对学生评价:强调全面发展,质性评价,考试与其他评价相结合;(2)对教师评价:以学生的全面发展状况

27、评价教师,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强调”自评“促反思,建立的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评价模式;(3)对课程实施评价:建立促进课程不段发展的评价体系;以学校评价为基础,促进新课程实施发展;(4)考试改革:考试内容重视考察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方式灵活多样,结合分析指导,科学上考虑综合素质。4 .新评价观的主要内容:(1)对学生评价: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承认学生间有差异,消除“差生”定位,进行个性化评价,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反对否定性评价。(2)对教师评价:是否有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观,学生观,是否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应变能力,调控能力,创造能力,科研能力,教科研集一身,是否积极主动参加地方课程,

28、学校课程的开发建设,具有良好的合作,参与,创新意识,实现从“教师匠”向“教育家”的跨越。(3)对课堂者学的评价:必须考虑学生的所获是什么,怎样得来的,是否充分调动学习热情,积极性等,是否解放了学生的大脑,双手,眼睛,嘴巴,耳朵,时间,空间,师生,生生的交流合作,各学科的联系,研究综合性学习等。【知识点】新课程与课堂教学1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1)创设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环境;(2)合理引导,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3)改革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2 .灵活开放与生成发展的课堂:六大特征: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整合度,练习度,延展度。(1)提前进入情境的“预演”机制;(2)呈现材料,融入经验

29、的“体验”机制;(3)平等交往的“对话”机制;(4)见机而作的临场应变机制;(5) “场外交流”的信息沟通机制;(6)课后反思的“回授”机制。3 .提高课堂效率的手法。(1)用心琢磨和恰当运用教学语言;(2)努力创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气氛;(3)用心促成教学高潮;(4)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5)注意课堂批评艺术。4 .创新型课堂教学:(1)营造人人参与的氛围,激发学生的灵气;(2)注重人人参与的过程,张扬学生的个性;(3)给予人人参与的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六)新课程与学习方式1 .现代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的基本特征:(1)主动学习(2)独立学习(3)无认知监控学习发展性学习:问

30、题性,过程性,开放性。2 .新课程指导的学习方式:(1)自主学习: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10(2)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3)探究学习:从学科领域或生活中选择确定研究主题,通过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等从而获得发展。3 .探究教学观念:(1)潜能开发观(2)问题探究观(3)学习主体观(4)行为实践观(5)个性差异观(6)师生合作观(7)生命发展观4 .转变学习方式的原因:(1)传统学习方式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销蚀,要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就必须倡导自主学习。(2)接受学

31、习,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发现学习,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强调接受,忽视发现,探究,要让学生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就必须强调发现,探究,研究学习.(3)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必须转变学习方式。【知识点】新课程与教师专业成长1 .校本教研:(1)以校为本,是新世纪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全新的教育理念;(2)要充分发挥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和教学专业人员的作用;(3)要有专业人员的参与,支持,指导;(4)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是学校教研的身体力行者;(5)要有宽松的学术研究氛围,要尊重保护教师教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他们的职业自信心。2 .校本培训促进教

32、师专业化:(1)转变陈旧的观念,树立新的培训观。转变校长的观念,学校是师生共同发展的场所,校长是培训的设计着和负责人。转变教师观念,教师要主动发展自己的专业能力,要批判地反思;(2)在训培过程中,要注重“查,实,活,新”;(3)开展教师行动研究。经验加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最有效的途径。让教师沿着计划一一行动一观察一一反思这一互联互动的螺旋式的渐进过程,以求得问题的解决,从而提高专业化水平。【知识点】新课程本身1 .核心理念:(1)“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2)开发型的课程观是建构现代化课程体系的必然选择;(3)民主化是建构新型师生关系和课程管理体系的牢固基石;(4)强

33、调“三维目标”的整合(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5)树立终身学习观;(6)树立评价促发展的发展观;(7)批判与创新是本次基础教育改革的灵魂;(8)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归属。2 .新课程的“新”:(1)新课程目标追求多元性,时代性,可操作性;(2)重建新的课程结构;11(3)课程标准取代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4)强调学习方式多样化,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研究学习;(5)改革课堂教学;(6)倡导面向未来,以发展为目标的评价观;(7)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国家,地方,学校);(8)重视教师的理解与参与;(9)提出“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的工作方针。【知识点】课程结构的科学性进步性我

34、国基础教育的课程结构存在严重的问题:学科课程占绝对主导地位,各具体科目比重失衡,课程由内容繁难偏旧。这次课程改革努力实现基础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均衡性和选择性。具体如下:(1)构建多样化的课程教育类型结构,以综合性分科型两种方式呈现,如综合课程有艺术,品德与生活,综合实践活动;(2)构建均衡的科目结构;(3)完善优化课程内容,首先删除艰深,晦涩,陈旧的东西,其次增加学生和生活相关的成分,再次实现课程内容标准的层次化。总之,课程结构的调整与变革是项极其重要艰巨的任务。【知识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本质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35、劳动与技术教育。它是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具有如下的特性:(1)整体性。立足与人的个性的整体,立足与每个学生的健全发展;(2)实践性。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开放性。面向每个学生个性发展,尊重每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4)生成性。每个活动都是一个有机整体,随着活动开展,新的目标,新的主题不断生成。认识经验不段加深,创造性火花不断迸发;(5)自主性。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学习目的,内容,方式,指导教师,自己决定活动的结果呈现形式。【知识点】教学是“沟通”与“合作”的活动“没有沟通就不可能有教学”,失去了沟通的教学不可想象。教学是集体化,高密

36、度,多元结构的沟通活动。教学是多重的网状关系,人类的沟通与合作是以语言为媒体的,所有的学科教学都是语言教学。教学是语言文化与沟通文化的创造过程,也是奠定每个学生学力成长与人格成长基础过程。【知识点】有效教学的理念:“有效”指学生有无进步与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无效益,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知道为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学生易于理解的方式,才是真正的教学。12有效教学理念的内容:(1)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确定“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有“全人”的概念;(2)关注教学效益,教师要有时间与

37、效益观念;(3)更多关注可测性或量化;(4)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教师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有效?”“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5)有效教学也是套策略。(问题解决的行为方式)【知识点】有效教学的策略(1)教学准备策略:教师制定教案时所要做的工作。主要有教学目标的确定叙写,教材的处理准备,主要教学行为选择,教学组织型式的编制,教学方案的形成;(2)教学实施策略:主要教学行为,辅助教学行为,课堂管理行为,设计自己个性化教学,创造独特的教学风格;(3)教学评价策略。评价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分为学生成就的评价和教师教学专业活动的评价。评价=/

38、考试、测验。【知识点】多元智力理论的教学意义为实施个性化的教学创造了条件。(1)了解学生:收集学生如何学习的资料,学校建立学生有效的信息交流库(“档案袋”),有共同的学习方式或有互补学习方式的学生合作学习;(2)从事项目学习或研究:智力展示、专题作业。(学生智力特征,作品质量、交流、师生一同反思),以多元智力理论为指导的全心的个性化的教学理念和最优的教学方式为我国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提供良好的思路。【知识点】理解“教育与生活”(1)教育过程也是师生的生活过程。教育是个体生命历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生活中蕴含有丰富的教育因素;学生的校内外生活是学校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领域;(3)生活是现实的,具

39、体人的生活,教育必须基于学生的生活,关照学生的生活,致力于完整人的发展;(4)教育不同于生活,教育不能脱离也不能还原学生的生活,教育必须高于生活,教育的内容和活动是对生活的提炼和对生活的超越。【知识点】新课程需要的教学观念(1)整合教学与课程。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课程发展,教学过程是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教学与课程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有机融为一体;(2)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关系是平等、双向、理解的人与人关系,是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交往的互动互惠的教学关系;(3)构建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目标体系:结构

40、与过程的统一、认识与情谊的统一;13(4)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5)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创新探究的学习方式)【知识点】教育作为文化一心理过程,关注的是理想个体的生成与发展,有两个基本观点(1)价值引导:教育具有方向和目标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为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展开的);教师对学生的成长负有道义上的责任,教育是投射,蕴含着教育者的主观意趣的引导活动。(2)自主建构:指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是自主地、能动地生成、建构的,而不是外部力量塑造的,通过活动与自主建构,个体的创造力、潜能等得以表征。凝固在活动过程中和活动结果上。通过活动又丰富、发展个体的潜能、素质、素养。总之,这样的教育

41、,学生得到潜能的开发、精神的唤醒、内心的敞亮、独特性的彰显和主体性的弘扬;教师学生是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灵魂的感召。【知识点】为什么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1)从教育作为文化-心理过程来看,教育要关注理想个体的生成与发展;(2)基于对学生的尊重,尊重学生,意味着尊重学生的需要。学生的需要有探究的,获得新的体验,获得认可与欣赏,承担责任的需要。这些需要为教育中提倡探究学习提供了依据;(3)还在于:收获不仅包括认知方面的,还包括态度、价值观的改变,丰富与提升。有效教学,这必定是不可缺少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知识点】如何在课堂落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1)要明确教师的职责,帮助学生

42、检测反思自我,寻找、搜集和利用资源,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发现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等; (2)要开发和提供充分的课程资源; (3)确定新的教学观。A.帮助学生确定能够达成的目标C.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E.及时反馈,建构沟通的桥梁G.帮助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 L经常提示本课程与其他课程关系 K.教师要勇于承认自己的缺失或错误。B.教学方式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 D.激励学生完成富有挑战性的任务 F.不要限制学生思考的方向 H.强调理解而非死记结论J.引导学生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 (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知识点】列举“在何种情况下学生学得最好?”(1)当学生有兴趣时;(2)当学生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

43、时;(3)当教学内容能够用多种形式来呈时;(5)当学生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时;(7)当学生被鼓舞和信任能做重要的事情时;(4)当学生遭遇到理智的挑战时;(6)当学生能自有参与探究与创新时;(8)当学生有更多的自我期待时;(9)当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时;(10)当学生对教师充满信任和热爱时。他们学得最好。14【知识点】教师的关注(1)考试科目成绩与考试外的学习(3)知识技能与态度情感(5)学生的需要(7)学生学习的自主性(2)知识与技能(4)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6)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8)学生的尊严【知识点】发展性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1)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过程,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

44、环节;(2)评价提供的是强有力的信息、洞察力和指道,旨在促进发展;(3)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建构个体的发展,具体的理念为:评价主体互动化(自评互评)、评价内容多元化(不仅关注成绩,而且关注创新实践能力等)、评价过程动态化(关注结果,尤其是过程,成长记录袋)【知识点】现代学习方式现代学习方式从本质上讲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以促进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为目的,由许多具体方式构成的多维度、具有不同层次结构的开放系统。创造性地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1、主动性一一首要特征表现为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

45、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责任。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就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学生意识到学习的责任,就会把学习跟自己的生活、生命、成长、发展有机联系起来。当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时,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的有意义的。2、独立性核心特征表现为我能学,每个学生,除了特殊的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潜在的和显在的独立学习能力,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和欲望。对待学生的独立学习和独立性,还要有一种动态发展的观点,即教学过程应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从依赖到独立的过程。新课程要求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并创

46、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从而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3、独特性一一重要特征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即每个学生都有着独特的个性,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新课程强调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一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独特性同时也意味着差异性,学生的学习客观上存在着个体差异。新课程强调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努力实现学生学习的个体化和教师指导的针对性。154、体验性一一突出特征体验是指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表现为:第一,强调身体性参与。即用自己的身体去

47、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这不仅是理解知识的需要,更是激发学生生命的活力,促进学生生命成长的需要。第二,重视直接经验。从教学角度讲,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的过程。从学习角度讲,就是要把直接经验的改造、发展作为学习的重要目的,间接经验要整合、转化为学生的直接经验。5、问题性一一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1)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方面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做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2)特别强调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培养。问题意识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从而注意力高度集中,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还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学习、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