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师之“退”成就学之“进”——浅谈“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一课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师之“退”成就学之“进”——浅谈“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一课 论文.docx(3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以师之“退”成就学之“进”浅谈“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一课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教师是否在反思:如何以“退成就学生之“进”,从而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的小主人。笔者通过“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转化一课进行展开,体现了教师运用“以退为进”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在无形中把转化的数学思想,渗透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成就感,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关键词:以退成就进,学习主体,转化思想,深度学习一节课中任何正面的教育环节都是有价值的,但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必然要进行取舍。犹如陶行知先生所说:“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而在于教学生学。以学为中心的课堂,学生才是主角!教师要适时的退后
2、、退后、再退后,相信学生会绽放不一样的烟火!那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教师有效地“退”,学生真实地“进”呢?笔者以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转化为例,进行了一次以师之“退”成就学之“进”的教学实践尝试,本课体现了“思想大于方法”的教育理念。一、以导变学,成就师之退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论语课伊始笔者不急于教授新知,而是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为基础,在纵览学科整体走向、追溯历史发展脉络中,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两个领域里筛选出“长效核心知识”:小数除法(把未知转化成已知);测量树叶的长度(化曲为直);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图形面积公式推导等内容设计了导学材
3、料。通过导学材料唤醒学生的已有经验,建立学生经验与知识之间的联系。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内容特点激发学生思考,把原有的一些转化经验和方法内化成转化策略。从而提高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发展了学生的转化思想。二、以探为学,成就生之进古人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此环节笔者精心设计研究单让学生深度参与,通过方法迁移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有助于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达到厚积薄发的效果,让转化的思想深入学生心里。带着导学材料给学生的启示,让学生有法可循地先独立完成研究单,再小组交流分享,在思维碰撞中擦出火花,最后小组汇报,借小组之力答疑解惑,使得全班学生由知其然走向知其所以然。有效的实现教师从容地
4、“退和学生精彩地进。例如,笔者精心设计“求不规则图形周长”一题,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探究,让他们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比较等多种数学活动,获取知识与技能,感悟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康德说:“想像力是一种创造性认识功能。”笔者在教授“比较不规则图形面积”时,摒弃了以往剪、拼的操作过程,充分给予学生时间和空间,给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通过画一画、移一移表示出转化的过程,从而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在知识构建过程中,学生的数学表达是鲜活的、动态的、开放的三、以无变”有,促进深度学习所谓深度学习,就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
5、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通过对本节课教材深度解读、课前前测、学情分析,笔者确定三个核心问题,即什么是转化怎么转化为什么要转化。课伊始笔者并没有直接提出这三个核心问题,因为对学生来说它是抽象的、脱离实例难以用具体语言描述的。但在笔者的教学中却处处都围绕着这三个核心问题展开。导入环节笔者通过设计导学材料,如小数除法的计算是转化,化曲为直是转化等,从而使教学达到一种可以言传也可意会的境界。在教学中处理第个核心问题“怎么转化”时,教师紧扣转化的本质,围绕需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在转化前后,什么变了?什么不变?通过对比关于图形转化的问题,一个是周长不变,另一个是面积不变。让学生体会变与不变的
6、思想,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在活动中一步步深入,策略在体验中一步步形成。学生在转化策略的运用过程中感悟到到它的实际价值,也就是为什么要转化。就这样学生结合具体的例子,螺旋式的围绕着核心问题什么是转化怎么转化为什么要转化,一次次的体验,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思想和能力升华。古人云:活动老,学到老。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但我们一定要吸收最精华的部分。犹如转化的思想掌握了,方法就不成问题了。注重思想方法是未来教改的趋势。以师之”退成就学之进的课堂教学模式旨在优化课堂教学,拓展学习内容的深度、广度。在教学中教师适时“退”,学生勇于“进”,从而深层次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最终绽放最美的生长姿态。参考文献马云鹏.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教育科学出版社.北京,2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