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15篇.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659177 上传时间:2023-10-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1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1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15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15篇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15篇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1用比例解决问题是在学生学习正比例、反比例关系的基础上来解决归一、归总应用题。通过解答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也为中学数学、物理、化学学科应用比例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做较好的准备。同时.,由于解答时是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来列等式,也可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成功之处:1、抓住用比例解决问题的关键,体味用比例解决问题的优势。在教学中着重让学生找出题目中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这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在例5中根据8吨水的水费是12、8元,可以得出每吨水的单价一定,所

2、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这两种量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吨数的比值相等。因此可以写成y/某=y某的形式。而在例6中根据每包20本和18包,可以得出总本数一定,所以包数和每包的本数成反比例。也就是说,每包的本数和包数的乘积相等,因此可以写成某y=某y的形式。2、理清思路,归纳概括解题步骤。在教学完两个例题之后,让学生思量怎样用比例来解决问题,步骤是怎样的。通过学生的归纳总结得出:一是解设未知数某。二是找到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它们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三是列出比例式子形如:y/某=y某(成正比例)某y=某y(成反比例)。四是解比例检验。不足之处:1、学生对于算术法掌握的较牢,有的学生不愿意

3、接受用比例来解决问题,没有体味到用比例解决问题的优势,主要受定势思维的影响。2、个别学生没有掌握住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用y/某二y/某的形式,用反比例解决问题用某y=某y的形式,导致不会列式子。再教设计:从学生浮现的问题出发,避免浮现类似的错误,从根本上去解决学生的易错易混淆的问题。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2“用比例解决问题”是本单元最后一部份知识,也是学习了正比例和反比例后的实践应用。本节课中我力求通过知识的迁移,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t学生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再列出相应的比例式解决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我把握本节课的重点,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将课堂的主动权放手交给学生,让学生在独立探

4、索、独立尝试、同桌交流、质疑辨析、对照归纳、概括小结、拓展延伸中轻松、高效地掌握本课知识。引导学生按步骤、按思路用比例来解决问题,在进行变式练习时学生顺理成章地理解了题意,学会了用比例解决问题。但是,学生普通都不喜欢用比例方法解答,而喜欢用算术方法解答,我想这与我没有很好地想办法让学生体味用比例解决问题”的优势有关吧,下一阶段必须要注意这一问题的学习了。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3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运用的过程。这部份内容主要是正、反比例的实际问题,学习用比例知识来解答。通过解答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

5、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同时,由于解答时是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来列等式,也可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用比例知识解答正、反比例的问题的关键是,使学生能够正确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它们成哪种比例,然后根据正比例或者反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因此,教学之前先复习:(1)找出哪一个量是一定的,(2)如何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我在教学前先给出一些数量关系,让学生判断成什么比例,是依据什么判断的。在新课的教学中,环绕比例的知识提问:哪两种量是变化的?哪种量是不变的?使学生弄清这两种变量的比值一定还是乘积一定,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然后根据比例关系写出等式。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自主探索获得新知

6、,然后进行练习,让学生自始至终参预体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教学例6,学习用反比例的意义解决问题。课本编排思路与例5相似,我就参照例5的教学进行。我注意启示学生根据反比例的意义来列等式,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两种量成反比例的特点和解决含反比例关系的问题的方法。通过例题的教学,结合“做一做”,可以总结出应用比例解答问题的步骤:1、分析题意,找到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它们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2、根据正比例或者反比例意义列出方程。3、解方程(求解后检验),写答。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1)题目中没有直接告诉哪个量是一定的,需要学生从已知的两个量中发现定量,因此学生有时找不许什么量一定,

7、这样对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就会浮现问题,该列正比例的列成反比例,该列反比例的又列成为了正比例。(2)在教学过程中,总是对学生不放心。比如:在教学用反比例解决问题时,我彻底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但又耽心学生不会做,最后还是教师包办代替讲了,这样既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又耽误了教学时间,那些会做的学生也觉得太哆嗦。(3)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难度降低,正确率比较高,学生普通都喜欢用。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4用比例解决问题这局部内容是在学过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教材首先说明应用正、反比例的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1教学应用正

8、比例的意义来解的基本应用题。为了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先让同学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然后教学用比例的知识解答。通过方框中的说明突出了怎样进行考虑的过程,特别强调了要判断题目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以和列出比例式所需的相等关系,即“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关系,所以总价和数量的比是相等的”然后再设未知数,列出等式解答,并在解答的基础上引导同学“想一想”,假如改变例1题目里的条件和问题该怎样解答。成比例的量,在生活实际中应用很广,这里使同学学习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再让同学用其他方法解答同一题目,概括出普通规律。通过解答使同学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比例的量,从而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

9、解。有利于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也为中学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中应用比例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做较好的准备。同时,由于解答时是根据比例意义来列等式,又可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所以,在教学上要十分重视从旧知识引伸出新知识,在这过程中,蕴涵了笼统概括的方法,运用这个概括对新的实际问题进行判断,这是数学学习所特有的能力。课堂小结起着整理归纳、画龙点睛的作用,但不恰当的课堂小结也许适得其反。我带领同学把用比例解应用题的方法整理、归纳得天衣无缝,这样的小结对同学的当前解题确有协助,兴许在提示用比例方法解应用题时是不会出错的。但新课程强调的是面向同学的未来,试想想,这样的小结会给同学的将来带来什么?

10、由于把用比例解应用题归结为这样的四步,同学在解题时依照这样的四步也许是不会错的,但实际上用比例解应用题时,有的也不必一定要依照这样的四步,尽可能简单的列出算式,可以用多种方法列出比例式的题就出不来好效果了。同学的思维训练做不到灵便开放了。更不用说通过练习提高同学思维的灵便性品质了。通过对这节课的总结,我意识到教师的教要以同学的发展为基准,把同学的学放到主要地位上来,真正的做到以同学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5在教学用比例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针对课本上浮现的两种问题,一类是已知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另一类是已知比例尺和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方法也有不同,同学很

11、容易混杂第一个容易混杂的地方是,针对两种不同类型的问题,用方程解答,在解设未知数的时候,教材上浮现的方法是在设未知数的时候,单位上就浮现了不同,以至于同学不知道如何区分,什么时候该怎么设第二个就是方法的选择上,还可以利用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倍比关系,直接计算也是一种很好的解法但是如何让同学懂得这种方法的原理很重要,从同学的课堂和课后情况来观,不少同学其实并没有从根本上懂得这种解法的原理,只是在依样画葫芦罢了根据同学的这一情况,课后我又对照例尺的内容重新整理了一遍,其实关键还是在于同学没有真正的懂得比例尺的概念例如:比例尺1:这是在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统一的时候的比,所以在用列方程入行解答的

12、时候,如何进行解设只要抓住一个要点:对应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是相同的才干列出方程这样就不用去顾和怎么设,只要抓住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相同就可以了,怎么设都是可以解答的对于第二个问题,倍比关系的懂得,实际还是对于比例尺的懂得不够深例如:比例尺1:表示的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倍,图上的1厘米实际是2千米,这就是线段比例尺,在有些问题中利用线段比例尺还会给计算带来方便在同学浮现问题之后,针对同学的情况,和时地给同学适当的入行归纳整理,会加强同学的懂得,协助同学更好的掌握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6用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和反比例的意义的基

13、础上进行教学的,考虑到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了学生熟悉的包装书本的情景后,直接提出要求:列方程解决问题,以避免发散思维造成时间分散,使得教学重点部份留给学生的数学活动时间不足。教学中先让学生独立思量,尝试解决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认真分析3个小问题:情境中有哪三个量?哪个量不变?包数和每包本数成什么比例?找出等量关系进而列出方程,从而使学生掌握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本节课教学的收获是给学生充分思量的时间,在学生原有的认识的基础上,建立反比例意义与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间的联系,掌握用比例解决问题的普通步骤。回顾本次教学,还有几方面有待改进和提高。1 .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鼓励学生用不同

14、的方法解决问题,对学生的正确想法要及时肯定,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验成功的欢跃。2.增加正比例和反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对照,加深理解。对这节课整体感觉还不错,但仍有少数学生作业中浮现问题。学生不习惯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有混淆正、反比例的现象,说明对题中的数量关系分析的不透彻,数量关系不会表达,需进一步反思。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7用比例解决问题这部份内容是在学过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教材首先说明应用正、反比例的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1教学应用正比例的意义来解的基本应用题。为了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先让学生用以前学过

15、的方法解答,然后教学用比例的知识解答。通过方框中的说明突出了怎样进行思量的过程,特别强调了要判断题目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以及列出比例式所需的相等关系,即“总价和数量成正比例关系,所以总价和数量的比是相等的然后再设未知数,列出等式/解答,并在解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一想”,如果改变例1题目里的条件和问题该怎样解答。成比例的量,在生活实际中应用很广,这里使学生学习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用其他方法解答同一题目,概括出普通规律。通过解答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比例的量,从而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有利于沟通知识间的联系,也为中学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中应用比例

16、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做较好的准备。同时,由于解答时是根据比例意义来列等式,又可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所以,在教学上要十分重视从旧知识引伸出新知识,在这过程中,蕴涵了抽象概括的方法,运用这个概括对新的实际问题进行判断,这是数学学习所特有的能力。课堂小结起着整理归纳、画龙点睛的作用,但不恰当的课堂小结也许适得其反。我带领学生把用比例解应用题的方法整理、归纳得天衣无缝,这样的小结对学生的当前解题确有匡助,兴许在提示用比例方法解应用题时是不会出错的。但新课程强调的是面向学生的未来,试想想,这样的小结会给学生的将来带来什么?由于把用比例解应用题归结为这样的四步,学生在解题时按照这样的四步也许是

17、不会错的,但实际上用比例解应用题时.,有的也不必一定要按照这样的四步,尽可能简单的列出算式,可以用多种方法列出比例式的题就出不来好效果了。学生的思维训练做不到灵便开放了。更不用说通过练习提高学生思维的灵便性品质了。通过对这节课的总结,我意识到教师的教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基准,把学生的学放到主要地位上来,真正的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8用比例解决问题是在学生学习正比例、反比例关系的基础上来解决归一、归总应用题。通过解答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也为中学数学、物理、化学学科应用比例知识解决一些问题做较好的准备。同时,由于解答时是根据正

18、、反比例的意义来列等式,也可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成功之处:K抓住用比例解决问题的关键,体味用比例解决问题的优势。在教学中着重让学生找出题目中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这两种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在例5中根据8吨水的水费是12。8元,可以得出每吨水的单价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这两种量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吨数的比值相等。因此可以写成y/某=y某的形式。而在例6中根据每包20本和18包,可以得出总本数一定,所以包数和每包的本数成反比例。也就是说,每包的本数和包数的乘积相等,因此可以写成某户某y的形式。2。理清思路,归纳概括解题步骤。在教学完两个例题之后,让学生思量怎

19、样用比例来解决问题,步骤是怎样的。通过学生的归纳总结得出:一是解设未知数某。二是找到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它们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三是列出比例式子形如:y/某=y某(成正比例)某y=某y(成反比例)。四是解比例检验。不足之处:Io学生对于算术法掌握的较牢,有的学生不愿意接受用比例来解决问题,没有体味到用比例解决问题的优势,主要受定势思维的影响。2o个别学生没有掌握住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用y/某=y某的形式,用反比例解决问题用某y二某y的形式,导致不会列式子。再教设计:从学生浮现的问题出发,避免浮现类似的错误,从根本上去解决学生的易错易混淆的问题。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9本节课是在学习了正反比例之

20、后的一个内容,这个内容的特点主要是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首先复习导入,一是找出哪一个量一定,二是如何判断此外两个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从而找出等量关系。在新课的教学中,围绕比例的知识特征提问:哪两种量是变化的?哪种量是固定不变的?使学生清楚这两种变量的比值一定还是乘积一定,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然后根据比例关系写出等式。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自主探索获得新知,然后通过“练”达到巩固和提高,自始至终让学生参预体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1)从学生回答问题看,题目中没有直接告诉哪个量一定,需要学生自己从已知的两个量中发现定量,因此学生有时找不许什么量一定,这样对

21、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浮现问题。(2)在教学过程中,总是对学生不放心,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比如:在教学用反比例解决问题时,我彻底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但我总是耽心怕学生不会做,还是自已包办代替讲了这样既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又耽误了教学时间,那些会做的学生也觉得太哆嗦。(3)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难度降低,正确率比较高,但是如果难度稍有提高,正确率就难说了。学生普通都不喜欢用比例方法,而喜欢用算术方法解答。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10纵观这节课的教学,本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感受:1、信息窗4是用正比例的意义来解决基本的应用题。为了加强知识间的联系,我先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算术

22、法和用方程解)解答,然后过渡到用正比例的意义来解决问题的教学。通过问答式匡助学生梳理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的思量过程。2、通过进行比较,加深方程和比例概念的理解和正确使用。3、通过对照分析用方程解和用比例解的思量过程,引导学生独立思量概括出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提高学生运用正比例解决问题的有效性,也培养了学生参预知识结构的建构意识,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4、备课时,没有充分考虑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元认知,过高预测学生的预习能力,造成课堂的懈怠。5、时间分配把握不许,复习阶段占用时间过多,造成教学重点不突出。6、由于过度关注课堂的生成和对知识结构的重视,忽略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造

23、成没有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没有时间进行即时练习对新知识的巩固,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11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比例的意义性质、正反比例的判断的基础上学习的。例5是有关正比例关系的实际应用,我采取引导、谈话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对照、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自觉参预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1、熟悉情景,旧知迁移。简单的练习唤起学生对正比例的认识,创设贴近生活的情景,以问题方式引导学生建立实际问题与正比例知识点间的联系,培养用数学的意识。独立思考,用比例知识解答问题。2、积极思量,解决问题。用问题串的方式,一步步引导学生积极思量,从正比例角度理解数量关系,从

24、而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新方法。3、精心练习,学以致用。在题型练习上,我精心设计,有变式练习、巩固练习、拓展练习,“王大爷家上个月用了多少吨水”的变式练习和速度一定的行程问题,最后行程问题中未知发生变化,成为稍复杂的问题等,让学生在解决一个个生活问题的同时不断体味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样的练习,既巩固了新知、形成为了技能,又增强了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感受到了数学本身的价值,深刻体验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回顾整个教学过程,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有不少:1、教学内容较有难度,为了让尽可能多的学生掌握理解本节课内容,关注后进生过多,巩固练习没能全部完成。2、当学生回答出两家的水费与用水的吨数的

25、比值相等时,如果板书李奶奶家的水费/用水的吨数=王大妈家的水费/用水吨数,对后进生的学习会更有帮助。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12用比例解决问题是本单元最后一部份知识是学习了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后的实践应用。本节课,在教学中教师力求通过知识的迁移,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借助函数关系间变量的对应规律,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依存关系,根据它们的正、反比例关系,列出相应的比例式,解决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我把握本节课的重点,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将课堂的主动权放手学生,让学生在自己探索、独立尝试、同桌交流、质疑辨析、对照归纳、概括小结、拓展延伸中轻松,高效地完成为了教学任务,反思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26、我有以下三点感悟:一、课堂永远是无法彻底预设的本节课,课前的复习按照预期的设计顺利完成。当我出示例5后,学生默读题目,独立分析后,我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独立尝试解决问题,不到1分钟,同学们的小手就此起彼伏地浮现在桌面上,个个跃跃欲试,当2名学生将自己的思索展现在黑板上时,我不禁一惊,这两位学生居然用了不同的解题方法,除了以前学过的归一、归总法,又浮现了今天的新课方法,按我预先设计的方案,学生用以前的方法解决后,我将会出示一个自学提示,引导学生按步骤,按思路来用比例解决,学生会顺理成章地理解题意,学会用比例解决。没想到学生自己就能列出正确的比例,我顺势请板演的同学到黑板前讲一讲自己的思量,真没想到

27、,这个孩子讲得头头是道,把我的“活儿抢了。同学们听了她的讲解,顿时茅塞大开,把我连续出示的两个基本练习做得漂漂亮亮。课后我反思这个环节,异常感慨,本来以为丝丝相扣的自学提示,会让学生在老师无形的指挥下,理解正比例应用题的思量方法,没想到一个不到1分钟的独立尝试,就让学生破解了我的预设,而后我的顺势相邀请学生讲解,却让课程呈现了更为灿烂的一幕。课堂永远是无法预设的,当浮现与预设不相符的状况时,教师一定要会调控,得当的调节能让课堂更加精彩。二、错误点就是生成点在进行变式练习时,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上讲台展示,马彪同学浮现的错误给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成,我们习惯应用“总价:数量=单价”,当单价一定时,可以列

28、成正比例式,而马彪同学却将等式的左边写成“数量总价”,班内同学议论纷纷,我借势引导学生,抓住正比例关系的对应量对等的要点,使一个比例式拓展成为了两个,让学生明白了,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规律和依存关系。课堂中无意的错误点,生成为了新的知识点,让学广开世面,更深层次地理解最简单的函数知识。三、真正的课堂,回生阻道我喜欢真正的课堂,这节公开课,课前我一点儿都没有提示前面的知识。课堂上,当提问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时.,不少学生都有些生疏,对量与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有些目生,经过老师提示后,学生们才回想起前面的概念,这部份所用的时间比预先多用了1分钟摆布,虽然是大约1分钟的时间,却给我敲响了警钟,知识一定要常温

29、常故,尽量避免学生的回生,更要防止知识的断层。反思这节课,给我带来了不少启示,一位好的数学老师必须具备全面、科学调控课堂的能力,及时抓住课堂的生成点,适时点拨,拓展延伸。与此同时,教师还不能忽视知识的先后联系,不能让知识搁浅,做好做实日常工作,让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知识扎根学生心中。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13用比例解决问题这节课教学设计主要抓住比例解答应用题的特征进行的。回顾本节课教学,有以下几点感受颇深:首先进行复习,一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二是如何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怎样找出等量关系。为新课教学作好铺垫。新知的教学采用了以旧知引路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进行,

30、注意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机会与思量的空间。整节课的设计主要体现在“问”与“练”字上,怎样问,练什么,怎么练,我都做了认真的思量,深入研究,特殊是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把学生放在首位,考虑学生已经会什么,他们现在最需要什么。学生通过什么途径来解决,是独立思量还是合作交流等等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因此,一节课自始至终让学生参预体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学生根据老师的巧妙设问和富有启示性的引导,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很快就掌握了新课的内容。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堂课的教学也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对学生基础估计太高,从学生回答问题看,复习时学生对判断哪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掌握不错,但到了比例应用

31、题里,我环绕比例应用题的特征设问:题目中有三种量?哪种量是固定不变的?哪两种量是变化的?变化的规律怎样?它们成什么比例?你能写出等式吗?一部份学生不会确定哪种量一定,怎样找出等量关系掌握不好,语言表达不是很准确、完整。这点我备课时没作为重点。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如果课堂上学生基本知识没过关,课堂也就失去了色采。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有对学生不放心的心态。比如:在教学例6时,学生有了正比例应用题的基础,对于反比例应用题我彻底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但我总是耽心怕学生不会做,出一些思量题让学生交流讨论,然后再做题。这样既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又耽误了教学时间。此外,练习题的设计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不算

32、很密切,以后尽量设计一些能引起学生兴趣,对学生有吸引力的题目,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练习的积极性,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新课的认识。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14用比例解决问题这部份内容在认识正、反比例意义的基础上学习的,这部份知识知识在一定的程度上含有辨证的思想,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我设计了课件,直播时故意放慢步骤,让学生的学习循序渐进,目的也是想照应思维水平中等的孩子。先从复习正反比例入手,使学生分清正反比例关系,使巩固了旧知,又为本节新授做了充足准备。在教学新课时,我引导学生分析出题中啤酒的总瓶数和箱子个数的这两种量,从而提出疑问:“运用前面我们掌握的比例知识,同学们会解答吗?

33、”学生列出自己的算术方法,老师给以肯定。“你还会用哪方面的知识解答?”通过生活中的已有知识经验,学生很容易知道啤酒总瓶数箱数=每箱啤酒的瓶数,每箱啤酒的瓶数是一定的,所以啤酒总瓶数和箱数成正比例,也就是说,啤酒总瓶数和箱数的比值是相等的,引导学生用比例解答。一节课自始至终让学生参预体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学生根据教师的巧妙设问,和富有启示性的引导,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很快就掌握了新课的内容。这节课既重视用比例解应用题的解题方法的教学,又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从中发展学生的个性。我通过引导学生认真分析题中信息,讨论题中量与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判断是什么比例,固定不变的是哪一个,找出等量关系列

34、出方程,整个过程比较顺利,学生传过来的问题回答比较积极,学生的学习互动交流也比较好。不足之处:因线上教学关系没有充分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弄清题目的真正题意,不回答问题的部份学生可能对于基本思路还是含糊的,其义还是不明,不能达到教学目标。在以后的线上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在调动学生参预积极性方面继续努力。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反思15今春,我校开展了“三生”课堂教学竞赛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和六一班的吕梅老师进行了同课异构,执教了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用正比例解决问题一课。本节课主要是教学利用比例的意义及基本性质,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等基本知识来解决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依据“三生”课堂的特点,结

35、合学生实际和教材内容,我制订学习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目标:会用正比例知识解答含有正比例关系的问题;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熟练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从而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学习重难点是利用正比例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学过程应当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本节课的精彩,我认为就源于生成。一、教材的整合奠定生成在课本中比例的应用这部份内容是按照比例尺、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用比例解决问题的顺序安排的。但是根据我班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我选择了把用比例解决问题放在比例的应用最前面学习。事实证明,教材的整合是正

36、确的,它奠定了本节课生成的精彩。当我用课件出示例5后,学生一下子就议论开了:8吨水是数量,水费12.8元是总价,单价一定,水费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水费和数量成正比例。这和我当初的预设是不一样的,我的预设是学生会说出用算术方法解决。学生一下子就能说出用比例知识可以解决,我想就是源于刚学习过正反比例的意义。此时,我很庆幸对教材进行了整合,这样的生成是有益的。二、知识的迁移塑造生成知识的迁移就是原有的知识结构对新的学习的影响。就是因为这种影响就会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塑造出多种生成。当我让学生汇报例5的解法时,肖俊飞同学的回答是某:8=19.2:12.8o我即将惊讶于学生的聪明,这是根据前几节课学习的

37、比例的基本性质摹仿着列的,这个比例也是对的,虽然没有按照这节课的正比例关系式来列,没有按照老师的预设来进行,但是我很高兴有了这样的生成,那末环绕这个生成,后面的学习就轻松多了。教学完本节课后,我认为教学中也有不足:因为每吨水的价钱一定,所以水费和用水的吨数成正比例,也就是说,两家的水费和用水吨数的比值相等。这个比值相等应该是学生最应该详谈的地方,我认为在课堂上体现不很明显。其次,最后的巩固练习,有点过于简单,层次不清晰,形式单一。就我个人的备课情况来说,过多的考虑了教师如何教,较少的分析学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预设简单,有种想牵着学生走的思想,课堂教学不够开放。假如让我重教这节课,我打算这样改进

38、:首先复习铺垫的时候增添一些求每份是多少的和求几份是多少的一步计算的解决问题的题目,这样做后,我相信当我问学生:怎样求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学生会很轻松的用算术方法解决。再者,再次教学时,我会放手更多一些,让学生环绕这几个问题进行思量和讨论:问题中有哪两种量?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根据这样的比例关系,你能列出等式吗?把本节课的重难点分散到这些问题中,学生在讨论汇报中学习新知。最后的练习,我也想增加一道题目中数据单位不同的用比例解决的问题。提醒学生认真审题,还想增加一道“比例连连看”的游戏题,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不管怎样设计教学过程,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学生,学生是有生命的个体,课堂上随时都有可能浮现各种动态变化,即生成,所以,作为教师惟独积极创造一种宽容氛围,用心呵护生成,才干把课堂教学引向深入,变得精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