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docx(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浅谈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创新创业教育为实现文科专业改造升级提供了一种路径选择,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的交叉融合,能够深化旅游管理类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实现课程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互动融合效果,推进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人才的特色化培养模式优化,助推旅游管理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升。旅游管理类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也逐渐被学者所关注,创新创业教育与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基于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专业课程与实践教学体系等都是研究的热点内容。乐山师范学院旅游学院以“依托产业、对接行业、定准职业、服务就业”为原则,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以普通
2、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引领,基于旅游管理类专业,选择合适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打造适应社会服务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同时,针对三分之二的普通本科生、三分之一对口职教生生源,对对口职教生的培养,既注重与普通本科应用型人才的总体一致,同时也突出中职职教师资的特殊要求,明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产业、行业(含企业、学校)耦合联动机制,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论新内涵。一、旅游管理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重大意义旅游管理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应立足旅游管理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申报各级各类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实施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参加各级各类专业学科竞赛、变革专业课程教学计
3、划与考核方案,将培养提升旅游管理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融入日常的专业基础性课程的教学计划中,探索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交叉融合,开发旅游管理学科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探索形成由“教学改革+创新创业+学科竞赛”构成的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助推旅游管理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升。乐山师范学院旅游学院旅游管理类专业学生在学术论文发表、创新创业项目立项、专业学科竞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学生发表学术论文的数量、教育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数量、全国性旅游专业学科竞赛获奖数量等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学院的整体创新创业氛围进一步加强,乐山师范学院
4、旅游学院新文科专业建设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效果逐渐显现。在传统的旅游管理类专业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色彩,可以丰富专业课程的建设内涵,促进课程理论知识内容与创新创业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为旅游管理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旅游管理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也将进一步加强学生课外第二课堂的专业学习,推动旅游管理类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体系的更新,推动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旅游管理类专业作为应用型本科专业,探索旅游管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交叉融合,开发旅游管理学科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优化新文科建设下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能力素质,为旅游管理新文科专业建设提供了一
5、种路径选择。系统的专业课程学习,培养学生基本的专业知识与思辨能力;科学研究、学科竞赛的训练,将促进学生创新创业思维意识的培养与提升;旅游管理与创新创业教育的交叉融合,也将助力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为旅游管理类学生的后继发展提供持续动能。二、旅游管理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一)学生职业技术能力较差,理论应用实践能力较弱旅游管理类专业是应用型本科专业,学生除系统学习旅游管理类专业理论知识外,更注重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考核以及理论应用于实践能力的培养。目前旅游管理类多数学生存在行业操作技能不过关、理论知识分析行业实际能力不强的问题,且目前的旅游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于学生的专业见习仍停留在传统
6、旅游企业(酒店、旅行社、景区等)的基层操作层面,学生缺乏系统的管理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实践锻炼机会,与应用型、专业型、管理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相距甚远。此外,旅游院校安排的实习单位选择范围较窄,很多旅游新型业态企业能够接纳实习生的岗位数量有限,在加上社会普遍存在对传统旅游行业的认知偏见,学生对专业实习存在抵抗情绪,使得专业实习的效果大打折扣。(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对行业发展前沿关注不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不强,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仅仅局限于课堂与教材上,缺乏课外自主专业学习的能力,也没有主动拓展知识面的专业意识;另外,学生对旅游行业发展动态的了解与关注不够,不能及时把握行业的发展动态,学习
7、陈旧的知识内容较多,对旅游新业态的认知存在不足。且学生对任课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缺乏独立思考,对开放性、创新性的学习任务存在畏难情绪,依赖于参考作业和任务模板,缺乏自己对于学习任务的创新性思考。目前“旅游+”“+旅游”的行业发展趋势,旅游行业与其他行业融合交叉发展,进一步拓展旅游管理类专业的应用服务范围,为旅游管理类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土壤,同时也对旅游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强,科研创新能力水平不高首先,多数旅游管理类专业学生知识的获取更多的依靠课堂和教材,认知思维较为固化,缺乏发散式创新性思维,但旅游行业又时刻在发生变化,传统的基础的专
8、业课程教学与处于变革中的旅游行业发展有较大差距。其次,学生对创新创业项目和科研项目的认知水平较弱,大多数学生无参与创新创业及科学研究的项目经历,目前的旅游管理类专业课程也未涉及创新创业方面的训练内容。第三,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缺乏,创新创业项目及科学研窕训练存在不足,整体的创新创业及科学研究的能力较弱。在完成本科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学生查阅、整理、阅读文献的能力不够,对学术研究的范式基本不懂,也缺乏发现研究问题、解决研究问题的能力,提交完成的本科毕业论文的创新性、学术性较差。三、新文科背景下旅游管理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路径(一)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
9、中,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旅游管理类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注重专业教学内容与创新创业项目的交叉融合,培养学生启发式、发散式思维,对传统专业课程的考核方式进行变革。通过设计有启发性的实验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对专业课程知识内容进行拓展,引导学生以课程的内容模块积极申报各类各级科研课题,发表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树立科研成果产出的目标导向,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实现从被动接受教师内容讲授到学生带着疑问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转变。如在智慧旅游管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微信小程序、VR虚拟旅游等是课程开展的必修基础项目,学生可以这些课程实验项目为基础,在互联网+、旅游+等发展背景下,积极申报教育部
10、和文化和旅游部等各级创新创业项目,实现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结合。在饭店服务质量管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对于课程中常用的饭店服务质量管理方法的模块讲授中,以酒店的顾客在线点评数据为基础,引导学生以课程内容的专业知识,将课程中所讲的ABC分析法、PDCA管理法等方法应用于实际的酒店服务管理案例中,并形成酒店服务质量管理研究报告,并将优秀学生的作业成果形成学术论文予以发表。(二)学科竞赛引导课程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理论应用能力旅游管理类专业行业应用实践性较强,课程内容与行业接触紧密,需要注重培养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应用解决行业实践问题的能力,因此需要在理论知识的讲授外增加实践锻炼的学时和学分。虽然,
11、在旅游管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较多旅游专业院校均设置了6T2个月的专业实习,但实习的岗位和实习内容均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相距甚远,机械式重复性的岗位工作内容没办法对学生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起到有效的实践锻炼效果;此外,相关理论性较强的专业课程,院校也缺乏相应的实践平台。如在酒店运营管理酒店收益管理等课程的讲授工作中,学生缺乏酒店经营管理实践实训的机会,组织指导学生参与酒店管理模拟全国大赛等赛事,及时的将课程所学知识应用于行业经营管理决策中,全国性行业竞赛的细则也为课程实验实训项目的设计提供了较好的借鉴。此外,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是一门技能性特别强的课程,注重学生对于前厅接待及客房服务管理等方面
12、技能性操作性能力的培养,在课程的实验实训环节中,按照全国旅游院校饭店服务技能大赛的竞赛细则,组织开展实验实训项目,并以实验实训项目成绩作为选拔学生参赛的依据,实现了课程教学与学科竞赛的有机融合。(三)指导学生申请创新创业项目,提高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在旅游管理类专业学生中进行创新创业宣传教育,鼓励和指导学生积极参加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赛事,积极申报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积极参加通过创新创业项目申报书的写作、中期检查、项目实施、项目验收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创新创意、创业实践等能力。另外,对于旅游管理类专业
13、的多数学生来讲,科研项目的参与几乎为零,学生对于科研项目的申报和学术论文的写作没有认知,科研学术能力水平低下。因此,专业教师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从文献整理、数据搜集、论文撰写等方面给予学术指导,形成学生对于科学研窕的初步认知,进而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如在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旅游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专业累计14名学生以该课题为基础,完成了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并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篇。此外,旅游学院的两个省级科研平台定期选聘优秀本科生作为研究员助理,参与科研平台专职研究人员的科研项目,为旅游管理类专业学生的科研成长提供了平台与经费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