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的茶故事.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104319 上传时间:2024-03-1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庭坚的茶故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黄庭坚的茶故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黄庭坚的茶故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黄庭坚的茶故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黄庭坚的茶故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庭坚的茶故事.docx(4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生于洪州义宁(今江西修水)双井村。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早年好茶嗜酒,中年因病止酒遂以茶代酒,“煮茗当酒倾”。山谷精于茶道,钻研茶艺,现存于世的百余首茶诗中,不但对碾茶、煎茶、品茶皆有心得,还将生活的情意寄予驻茶两三碗中。黄庭坚爱茶之人,出生于茶乡一一双井村,双井茶是宋代名茶,也是皇室贡茶。宋史食货志上说:“茶产于东南者,隆兴之黄隆、双井,皆绝品也。”宋代文学大家欧阳修归田录中记载:“自景祐(1034-1037)以后,洪州双井白茶渐盛,近岁制作尤精,囊以红纱,不过一、二两,以常茶数十斤养之,用避暑湿之气,

2、其品远在日注上,遂为草茶第一”黄庭坚更是对家乡茶推崇备至,甚为喜爱。常以双井茶作为礼品赠与师友品尝。他在赠茶与恩师苏轼时,附诗双井茶送子瞻,诗中有曰:“人间风日不到处,天上玉堂森宝书。想见东坡旧居士,挥毫百斛泻明珠。我家江南摘云腴,落磴霖霖雪不如。为君唤起黄州梦,独载扁舟向五湖。”其中第三联云腴即指茶叶,腴是肥美的意思,茶树栽植高处吸收天地精华,生长的叶子特别丰茂,磴,亦作“碳”小石磨。宋人喝茶的习惯,是先将茶叶磨碎,再放到水里煮沸,这两句原意为从我家乡摘下的上好茶叶,放在茶磨里精心碾磨,细洁的叶片纷纷落下的样子连雪花都比不上它。家乡的茶如此美好,诗人的心意如此真切,喝了我家乡的茶,也许会唤起

3、你黄州时的旧梦,独自驾着一叶扁舟,浮游于太湖之上。诗人用茶轻轻点出对恩师前程的担忧,语气婉转,显得意味深长。苏轼收到茶,即和诗赞赏:黄鲁直以诗馈双井茶,次韵为谢“江夏无双种奇茗,汝阴六一夸新书。磨成不敢付僮仆,自看汤雪生矶珠。列仙之儒瘠不腴,只有病渴同相如。明年我欲东南去,画舫何妨宿太湖。”苏轼称双井茶为奇茗,连煮茶都不放心童仆,自己亲自为之,可见爱惜之情溢于言表。山谷对于双井茶的推介不遗余力,曾有诗句赞美曰:“山谷家乡双井茶,一啜犹须三日夸。暖水春晖润畦雨,新条旧河竟抽芽。”又曰:“龙焙东风鱼眼汤,个中即是白云乡。更煎双井苍鹰爪,始耐落花春日长。”双井茶因山谷而重,遂名扬天下。品茶之人,茶在

4、心中,情在茶外。黄庭坚品令咏茶将品茶过程中观、闻、品的愉悦感受描写的是淋漓尽致:“凤舞团团饼。恨分破,教孤令。金渠体静,只轮慢碾,玉尘光莹。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凤舞团团饼是龙凤团茶中的凤饼茶,亦是宋代名茶。诗中观茶之:玉尘光莹,闻茶之:汤响松风,品茶之:味浓香永。从碾茶、煮茶、品茶笔墨形象生动,让人身临其境。下阙主要表达了作者品茶之后展开的联想,茶品的舒畅,打开心扉成佳境,诗人营造了有朋至远方来,共剪西窗烛的温馨画面,心中满足感油然而生,喜不自禁。黄庭坚咏茶诗歌的题材广泛,对品茗所需的场景,器具皆有喜好如:

5、“井寒茶鼎甘,竹密午荫好”;“挽蔬夜雨畦,煮茗寒泉井”竹林、田园、泉井等写出了“心远地自偏,悠然见南山”的心境,无意中透露出诗人内心深处乘椁浮海的隐逸情怀。又然这一句“风炉小鼎不须催,鱼眼长随蟹眼来。深注寒泉收第一,亦防楞腹爆干雷。”是用风炉小鼎煎茶的描写。再有这两句”要及新茶碾一杯,不应传宝到云来。碎身粉骨方余味,莫厌声喧万壑雷。”诗中写的是碾茶的作用和诀窍。与茶相关的点滴观察之细微,见微知著可见诗人煎茶必定要使用甘甜的泉水配上洁净的茶具,加上宜人的野外环境和知己共享的人文环境,方能达到“真物有真赏”的品茗佳境。黄庭坚是茶道高手,“分宁茶客”的雅号广为流传,殊不知他还是一位品香鉴味的行家,因

6、为爱香成痴,自诩为有“香癖”贾天赐慧宝熏乞诗予以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十字作诗报之诗说为证:“贾侯怀六韬家有十二戟天资喜文事如我有香癖。”品茗论道,书画会友,无香何以为聚?香已成为文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也是精神追求的方式。黄庭坚的香词中有一首朗朗上口的佳作有闻帐中香以为熬蝎者,戏用前韵二首:“海上有人逐臭,天生鼻孔司南。但印香严本寂,不必丛林遍参。我读蔚宗香传,文章不减二班。误以甲为浅俗,却知麝要防闲。”这首诗为黄庭坚酬答别人赠送香品而写,文中引用了楞严经里香严童子闻沉香悟道的典故。“但印香严本寂,不必丛林遍参。”这句提及了焚香对禅修悟道的意义,通过品香使人明心见性达到圆通之境。苏轼作诗以和和黄鲁

7、直烧香二首“四句烧香偈子,随香遍满东南。不是闻思所及,且令鼻观先参。”这一首是苏轼夸赞黄庭坚四句诗偈写的精妙,其中的智慧高深非闻思所能企及,鼻观通常有鼻观常闻三界香,鼻观深参透等与禅意相连。这里苏轼趣味性的暗示楞严经用鼻观禅意,从而参悟。第二首:“万卷明窗小字,眼花只有斓斑,一炷烟消火冷,半生身老心闲”这首说的是苏轼自己的心态,人虽已老但心里闲适。黄庭坚、苏轼两人对香的感悟可谓是情投意合,犹如伯牙与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黄庭坚和苏轼仕途境遇相仿,晚景凄凉。宋崇宁二年(1103年),黄庭坚58岁,因为“幸灾谤国”的罪名第二次被贬,这次是贬到遥远荒蛮的广西宜州。宜州新豫章先生祠堂记文中记载,黄庭坚羁

8、管宜州后,先寄居城西一居民家,太守认为按罪不能安置这么好。寄居寺庙僧舍,太守又不同意。黄庭坚无奈,被迫搬到城南戍楼,太守这才应允。戍楼是城墙上用于军事的瞭望楼,破败不堪,风雨飘摇,冬天太冷,热天太热,比囚牢好不到哪去。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黄庭坚依然读书作文,自得其乐。他曾为友人李资深的书写跋,跋云:“崇宁二年十一月,余谪处宜州半岁矣。官司谓余不当居关城中,乃以是月甲戌日,抱被入宿子城南。予所僦舍喧寂斋。虽上雨傍风,无有盖障,市声喧愦,人以为不堪其忧,余以为家本农耕,使不从进士,则田中庐舍如是,又可不堪其忧耶?既设卧榻,焚香而坐,与西邻屠牛之机相直。为资深书此卷,实用三钱买鸡毛笔书。”(黄庭坚题自书卷后)黄庭坚所住戍楼地处集市,声音嘈杂且与屠牛的肉铺相邻污秽不已。身在闹市心已静,诗人为自己的处所取名“喧寂斋”。斯是陋室,上雨傍风,无有盖障。然仍焚香读书作文,试问何陋之有?诗人用香构建起恬静淡泊的精神乐土,乐土是不受外界干扰而心有所住,焚香象征着享受美好,同时也是保护心灵不受污染和侵害的护城河。黄庭坚一生仕途坎坷,经历一贬再贬后仍能淡然处之,保持豁达开朗的胸襟,实属不易。诗人终其一生喜爱焚香品茗,参悟禅意,茶一啜一饮之间,甘露润心,香一呼一吸之间,心驰神往。香、禅、茶三者结合,与道同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