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地铁9号线一期工程(海西村~前金社区)初步设计文件组成与内容(试行版).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105759 上传时间:2024-03-15 格式:DOCX 页数:147 大小:170.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市地铁9号线一期工程(海西村~前金社区)初步设计文件组成与内容(试行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7页
青岛市地铁9号线一期工程(海西村~前金社区)初步设计文件组成与内容(试行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7页
青岛市地铁9号线一期工程(海西村~前金社区)初步设计文件组成与内容(试行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7页
青岛市地铁9号线一期工程(海西村~前金社区)初步设计文件组成与内容(试行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7页
青岛市地铁9号线一期工程(海西村~前金社区)初步设计文件组成与内容(试行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岛市地铁9号线一期工程(海西村~前金社区)初步设计文件组成与内容(试行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市地铁9号线一期工程(海西村~前金社区)初步设计文件组成与内容(试行版).docx(14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青岛市地铁9号线一期工程(海西村前金社区)初步设计文件组成与内容(试行稿)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二O二一年九月目录第一篇总说明书1第二篇设计基础资料7第一册客流7第二册地质8第三篇行车组织与运营管理10第四篇车辆14第五篇限界16第六篇线路18第七篇轨道20第八篇车站工程22第一册XXX站22第一分册车站建筑22第二分册车站结构与防水30第三分册动力照明35第四分册通风与空调38第五分册给排水及消防41第六分册车站内部管线综合43第七分册消防专篇44第九篇区间工程46第一册XXX站XXX站区间46第十篇供电系统54第一册供电系统54第二册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58第三册降压变电所60第四册

2、接触轨62第五册电力监控系统64第六册杂散电流腐蚀防护及接地系统66第七册供电车间68第八册集中UPS电源系统70第九册外电源71第十一篇区间动力照明系统72第十二篇通信系统74第十三篇信号系统78第十四篇综合监控系统81第十五篇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83第十六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85第十七篇安防系统87第十八篇自动售检票系统90第十九篇通风空调与供暖93第二十篇给排水及水消防系统97第一册区间给排水及水消防系统97第二册气体灭火系统(管网部分)99第二十一篇自动扶梯、电梯101第二十二篇站台门103第二十三篇车辆基地105第一册总说明105第二册工艺设计107第三册站场及线路(含路基、桥涵等)10

3、9第四册房屋建筑Ill第五册房屋结构113第六册通风空调与采暖115第七册给排水及消防117第八册动力照明119第二十四篇环境保护及劳动安全卫生121第二十五篇节能123第二十六篇工程筹划124第二十七篇交通衔接125第二十八篇管线迁改127第二十九篇交通调流128第三十篇房屋拆迁130第三十一篇绿化迁移131第三十二篇运营服务132第三十三篇公共安全136第三十四篇概算138第一篇总说明书第一部分说明第1章概述1.1 序言1.2 设计依据、任务及范围、设计年度1.3 工程特点1.4 设计理念与总体设计思路1.5 设计分工1.6 工程概况1.6.1 城市概况(城市性质、交通、气象条件)1.6.

4、2 沿线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1.6.3 主要线路及站点分布方案1.6.4 土建工程1.6.5 车辆、机电系统设计原则及国产化1.6.6 工程筹划1.6.7 主要工程量及建设规模1.7 可研评审主要意见及执行情况第2章主要技术标准2.1 线路2.2 轨道2.3 行车组织2.4 车辆2.5 车站建筑2.7 供电2.8 通信2.9 信号2.10 10综合监控系统2.11自动售检票及安检系统2.12通风空调与供暖2.13人防工程2.14站台门2.15电扶梯第3章预测客流1.1 全线客流1.2 车站客流第4章行车组织及运营管理1.3 设计运输能力1.4 列车运行交路1.5 车站配线1.6 列车运行计划

5、1.7 列车停站时间1.8 速度目标值1.9 列车牵引计算1.10 返能力计算1.11 营管理1.12 组织机构及定员第5章车辆5. 1车辆选型5.2主要技术条件第6章线路及土建工程6. 1限界6.1 线路6. 2.1主要线路方案7. 2.2线路平面设计8. 2.3线路纵断面设计6.2 轨道6.3 车站建筑6.4 车站结构6.5 区间工程6. 6.1地下区间7. 6.2路基工程6.6 结构防水6.7 人防第7章机电设备7. 1供电1 .1.1供电系统7 .1.2外电源7.1.3牵引供电系统、牵引降压混合变电所及降压变电所7.1.4电力监控系统7.1.5供电车间7.1.6动力照明7.2通信7.4

6、通风空调与供暖7. 4.1隧道通风系统8. 4.2车站通风空调与采暖系统8.5 给排水及消防7. 5.1区间给排水及水消防系统8. 5.2车站给排水及水消防系统9. 5.3气体灭火系统8.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FAS)8.7 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BAS)8.8 综合监控系统8.9 自动售检票系统(AFC)及清分中心7. 10站台门系统7.11自动扶梯、电梯及楼梯升降机7. 12门禁及安防第8章车辆基地8. 1车辆基地8.2 综合维修中心8.3 物资总库8.4 培训中心8.5 出入段线第9章防灾及人防工程9. 1防灾9.2人防工程第10章征地及拆迁10.2 拆迁第11章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卫生11

7、.1 环境保护11.2 劳动安全与卫生第12章节约能源第13章工程筹划13.1工程概况13.2 编制原则13.3 主要工程施工进度指标13.4 设计工期13.5 工期目标13.6 开通标准13.7 工程筹划第14章工程数量及概算14.1 主要工程数量14.2 总概算14.3 投资主要增减原因分析第15章附件说明部分附件(1)国家有关审批、立项文件(2)可研、总体设计有关审查文件(3)有关重要会议纪要(4)初步设计文件(说明书及图册)目录附图部分(1)线路平面缩图(2)车站特征表(3)车辆基地总平面图(4)工程策划时程图第二篇设计基础资料第一册客流第1章工可设计阶段客流预测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1审

8、查意见1.2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第2章客流预测年限及范围2.1预测年限2. 2预测范围1. 3预测依据第3章线路客流预测结果1.1 全线客流主要指标1.2 全线客流时间分布3. 3全线客流运距分布3.4全线断面客流3.5全线客流大区站间OD分析3. 6线路换乘客流2. 7客流敏感性分析第4章车站客流预测结果3. 1车站高峰小时客流4. 2换乘车站客流5. 3车站超高峰小时系数6. 4车站不同接驳方式客流7. 5车站出入口分方向客流第二册地质第一部分说明第1章拟建工程概述1.1 任务依据1.2 工程概况第2章勘察概况及工作方法2.1勘察工作方法2.2 勘探孔的布置第3章完成的工作量第4章勘察场地的

9、地形、地貌、水文、气象概况4.1 勘察场地的地形、地貌4.2 河流水文4.3 气象概况第5章勘察场地的地质构造第6章场地地层岩性特征第7章各地层的物理力学系数第8章水文地质特征8.1 地下水的储存与补给8.2 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侵蚀性评价8.3 3土体的腐蚀性评价8. 4地下水位8.5 渗透系数的计算及选用8.6 预测基坑及区间的涌水量8.7 车站和区间的抗浮问题第9章不良地质现象第10章特殊岩土及特殊地质问题第11章地震动参数与建筑场地类别第12章环境工程地质问题1.1 1环境对工程的影响1.2 工程对环境的影响第13章工程地质条件评价及工程措施建议13.1 工程地质条件13.2 工程措施建议

10、13.3 存在的问题和对下步工作的建议第14章其它第二部分图纸(1)勘探点平面图布置图(2)工程地质纵断面图第三篇行车组织与运营管理第一部分说明第1章概述1. 1工程概述1.2 设计年限1.3 设计依据1.4 主要设计原则及技术标准1.5 可研、总体设计评审意见及执行情况第2章系统设计规模2.1 客流预测成果及特征分析2.1.1 客流预测总体指标2.1.2 客流分析2. 1.3客流断面表2.2 系统制式及列车编组2. 2.1系统制式分析3. 2.2车辆选型4. 2.3列车编组方案研究2.3 速度目标值分析2.4 系统运输能力及拥挤度评价1.4. 1系统输送能力2. 4.2拥挤度评价第3章列车运

11、行组织2.1. 列车运行交路2.1.1 运营交路确定原则3. 1.2运营交路方案3.1.3推荐交路方案3.1.4备用交路方案3.2运营计划3.2.1营业时间3.2.2全日行车计划3.2.3列车停站时间3.3配线3.3.1配线设置原则3.3.2配线功能分类3.3.3配线设计方案3.3.4进路设置3.4列车牵引计算3.4.1计算原则3.4.2基础数据3.4.3列车运行方式分析3.4.4计算结果数据统计分析3. 5系统配线能力3. 5.1系统能力检算方法4. 5.2系统能力的计算内容5. 5.3基础技术条件6. 5.4系统能力计算6.6 列车运行图3. 6.1列车运行图编制原则和依据4. 6.2列车

12、编号和车次编号5. 6.3列车运行图6. 6.4运行参数统计6.7 非正常运营组织措施6.8 运用车数与车辆配置第四章运营管理4.1 调度管理模式4.1.1 全自动运行系统的主要运营模式4.1.2 1.2全自动运行系统的管理模式4.1.3 全自动运行系统的维护管理4.1.4 全自动运行系统和常规驾驶系统的主要区别4.1.5 全自动运行系统运营体系建议4.2 车站管理4. 2.1车站管理模式5. 2.2车站人员岗位及基本职责6. 2.3车站人员管理7. 2.4车站设备管理8. 2.5车站运营管理用房需求4.3票务管理4. 3.1票制方案5. 3.2票务管理模式第五章运营组织架构及定员5.1组织机

13、构设置5.1.1 设置原则5. 1.2组织机构5.1. 3组织机构划分和职责6. 1.49号线运营管理方案研究5.2组织机构定员5. 2.1人员配备原则5 .2.2机构定员6 .2.3人员来源及培训第6章附件(1)全日列车运行计划表(2)列车运行时刻表第二部分图纸附图1:青岛地铁9号线上行列车运行速度曲线图;附图2:青岛地铁9号线下行列车运行速度曲线图;附图3:青岛地铁9号线初期全日列车运行图;附图4:青岛地铁9号线近期全日列车运行图;附图5:青岛地铁9号线远期全日列车运行图。第四篇车辆第一部分说明第1章概述1.1 工程概况1.2 设计依据1.3 车辆选型原则1.4 可研、总体设计、初步设计评

14、审意见及执行情况第2章车辆使用条件2.1环境条件2.2线路条件2.3供电条件第3章车辆主要技术要求3.1 车辆型式及列车编组3.2 载客量及列车重量3.3 牵引和制动性能3.4 4列车振动、冲击3.5 5列车故障运行及救援能力3.6 列车照明3.7 7列车噪声3.8 防火3.9 9防潮3.10 10电磁兼容性3.11 安全措施第4章车辆主要技术参数第5章车辆主要部件与子系统要求5.1车体及其装置5.2 转向架5.3 牵引系统5.4 制动系统5.5 辅助电源系统5.6 通风与空调5. 7列车控制技术及故障诊断系统5.8列车信息系统第6章车辆国产化第7章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第二部分图纸(1)图纸目录

15、(2)车辆轮廓及车辆限界图(3)列车编组示意图第五篇限界第一部分说明第1章概述第2章设计范围第3章设计依据、原则及标准3.1 设计依据3.2 设计原则及标准第4章上一阶段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第5章设计方案5.1 限界设计内容5.2 制定限界的主要参数5.3 最小线间距的确定标准5.4 区间直线段隧道建筑限界5.5 区间纵向疏散空间要求5. 6车站建筑限界5.7 车辆段建筑限界5.8 区间曲线段隧道建筑限界5.9 道岔区建筑限界5.10 其他建筑限界第6章区间管线设备分配原则第7章需要说明的情况第8章存在问题及下阶段注意事项第9章附件9.1 有关协议、纪要及文件9.2 图纸目录第二部分图纸(单独成

16、册)(1)隧道内车辆轮廓线、车辆限界、设备限界图(2)区间曲线地段设备限界图(3)区间直线地段矩形隧道限界图(4)区间直线地段圆形隧道限界图(5)区间直线地段单线马蹄形隧道限界图(6)区间曲线地段矩形隧道限界图(7)区间曲线地段圆形隧道限界图(8)区间曲线地段单线马蹄形隧道限界图(9)直线段岛式车站建筑限界图(10)区间直线地段双线矩形隧道限界图(三)直线段敞开段建筑限界图(12)直线段人防门建筑限界图(13)曲线段人防门建筑限界图(14)联络通道建筑限界图(15)车辆段车场线建筑限界图(16)隧道曲线段限界处理方法示意图(17) 9号曲尖单开道岔建筑限界加宽量图(18) 9号曲尖单开道岔建筑

17、限界加宽量平面示意图及转辙机安装示意图第六篇线路第1章设计概况1.l设计依据、范围及年度1.2基础资料3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专家评估主要意见及执行情况1.4工程概况第2章沿线自然特征2. 1地形地貌2. 2地质概况1. 3地震基本烈度2. 4区域气候特征第3章线路主要技术标准3. 1设计最高运行速度及车型3. 2线路平面2. 3线路纵断面3. 4钢轨与道岔类型第4章线路平面与纵断面设计4. 1沿线概况4. 2线路方案比选4. 3线路平面设计4. 4线路纵断面设计3. 5辅助线设计4.6线路远期延伸条件研究第5章车站设置5. 1车站分布4. 2车站特征第6章与外部及周边环境的关系5. 1与轨道交通

18、线网的关系及预留设计6. 2与道路红线的关系7. 3与沿线建筑物(含规划)的关系8. 4与地下管线的关系9. 5对沿线文物的保护10. 6换乘车站三站两区间研究第7章存在问题及下阶段注意事项第8章附件第七篇轨道(全一册)第1章概述1.1 工程概况1.2 设计依据及设计范围1.3 主要设计原则及技术标准1.4 前阶段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第2章轨道结构选型及结构设计2.1钢轨2.2 扣件2.3 轨枕2.4 道床设计2.5 道岔及其道床2.6 无缝线路2.7 轨道减振降噪2.8 杂散电流防护2.9 轨道附属设备第3章工务维修机构、机具、用房及定员第4章铺轨基地及轨道施工方法第5章存在问题及下阶段设计注

19、意问题第6章主要工程数量附图1 .主要扣件构造图2 .主要道床结构图3 .道岔总布置图4 .减振轨道结构布置图5 .车挡图6 .其它图纸第八篇车站工程第一册XXX站第一分册车站建筑第一部分说明第1章概述1.l设计依据1.2设计范围及设计标准2.1设计范围1.2.2设计使用年限、设防烈度1.2.3建筑耐火等级3主要设计原则及技术标准1.4主要设计参数主要设计参数汇总表序号名称标准1车站主体结构覆土(不含浅埋)2公共区装修后净高3地坪装修面至中板地板净高(一般情况)1岛式站台宽度5公共区地面装修厚度6站台装修面到轨道面高7轨面到结构底板面(一般情况)8线路中心线到站台边缘9线路中心线至侧墙面净距1

20、0有效站台长1.5可研、总体设计、初步设计评审意见及执行情况第2章工程概况2. 1车站站位2. 2站址环境(站址周边建筑及地下管线现状、地面道路及公交状况、地面规划要求等)2. 3车站结构及站台形式1. 4其它影响车站形式的因素第3章车站规模2. 1车站客流及客流资料预测客流及超高峰系数表(人/小时)表3.1-1站名预测客流上行下行超高峰系数上车下车上车下车车站设计客流:预测客流X超高峰系数预测换乘客流量(人/小时)(适用于换乘车站)表3.1-2站名换乘客流R3线换X号线X号线换R3线超高峰系数2.2 站台宽度计算、楼扶梯及其布置1. 2.1站台宽度计算3. 2.2电梯4. 2.3楼扶梯宽度计

21、算2.3 出入口通道的计算3. 3.1出入口通道宽度4. 3.2出入口通道扶梯宽度5. 3.3出入口通道楼梯宽度2.4 事故疏散事故疏散时间计算3.4.1紧急疏散总人数3.4.2楼扶梯通过能力3. 4.3紧急疏散时间计算3. 5车站外包尺寸4. 6车站埋深5. 7车站建筑组成及面积6. 8车站规模统计规模及车站设备数量统计表统计项目统计值统计项目统计值站中心里程站台宽度车站宽度车站长度车站层数车站结构高度覆土厚度主体建筑面积附属建筑层数附属建筑面积出入口数量风亭数量冷却塔数量占地面积站厅公共区总建筑面积自动扶梯数量扶梯总高度电梯数量电梯总高度主体结构围护附属建筑维护道岔区面积物业开发面积第4章

22、车站建筑设计4. 1车站总平面5. 1.1站位选址比较1)站址环境2)站位选择4. 1.2换乘形式分析(适用于换乘车站)4.1. 3外部条件及协调情况4. 1.4与地面交通衔接情况4. 2车站建筑布置车站(地下站)各层建筑布置及功能分区4. 2.1站厅层5. 2.2站台层6. 2.3出入口通道7. 2.4风亭风道和冷却塔8. 2.5换乘方式与预留条件比选(仅换乘站)9. 2.6折返线、车辆停放线或联络线等相关配线布置(仅配线站)10. 2.7无障碍设计11. 2.8其他(仅各站根据具体情况补充未尽事宜)车站(地面及高架站)各层建筑布置及功能分区12. 2.1站厅层及附属建筑13. 2.2站台层

23、及附属建筑14. 2.3建筑立面及造型设计15. 2.4相邻区间配线设置(仅配线站概述)16. .5换乘方式与预留条件(仅换乘站)17. 2.6车站无障碍设计18. 2.7其他(仅各站根据具体情况补充未尽事宜)4.3车站设备的数量及布置4.3.1自动扶梯4.3.2电梯类型位置提升高度数量备注自动扶梯电梯4.3.3自动售票机4.3.4自动检票机4.3.5屏蔽门/安全门第5章防灾设计5.1防火及防烟分区5.2紧急疏散(根据地铁设计规范8.3.10条公式进行事故疏散时间验算。)5.3防洪(涝)设计5.3.1防洪(涝)措施(含防淹门设置)5.3.2人防设施第6章换乘方案(针对换乘车站)第7章装修设计7

24、.1装修设计依据及设计范围7.2装修设计标准及原则7.3装修设计构思(含广告灯箱)7.4照明灯具的选择原则、类型及布置7. 5导向设计原则第8章节能设计第9章车站比较方案说明(可根据情况增加方案优劣比较表)第10章环境保护措施第11章存在问题及建议第12章附件(1)工程数量表(2)车站主要特征及设备表(见下表,仅供参考,各工点请按实际情况填写)车站主要特征及设备表内容单位数量车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km有效站台中心线轨面高程(绝对值)m线间距/站台形式、宽度m车站主体建筑面积m2车站总建筑面积m2车站外包总长m车站外包总高/车站层数m/层车站总宽/标准段宽度m/m车站顶板覆土厚度m车站最小/最大覆

25、土厚度m/m车站底板埋深m出入口、通道数量/建筑面积个nf人行通道规模(总长)m风道(亭)数量/建筑面积个/肝风道(亭)规模(截面面积/长度)m2m自动售票机台数台出闸机台数台进闸机台数台出入口自动扶梯数量/提升高度台mm公共区自动扶梯数量/提升高度台mm公共区电梯数量/提升高度台mm出入口电梯(楼梯升降机数量)/提升高度台mm注:出入口原则上应采用有盖出入口,如设计中采用敞口出入口或敞口风亭需在上表中予以注明。(3)车站设备与管理用房统计表车站管理用房表房间名称规模(m1)位置备注注:车站管理用房总面积为:XXm车站设备用房表房间名称规模(肝)位置备注房间名称规模(肝)位置备注注:车站设备用

26、房总面积为:XXm1o(4)车站设备与管理用房装修做法表(5)有关协议、纪要及文件第二部分图纸(1)车站总平面布置图(含比较方案)比例1:500(2)客流吸引范围分析图(仅推荐方案)(3)站厅层平面图(含比较方案)比例1:200(4)站台层平面图(含比较方案)比例1:200(5)其余各层平面图(含比较方案)比例1:200(6)车站各层客流组织图(7)车站纵断面图(含比较方案)比例1:200(8)车站代表性横剖面图(含比较方案)比例1:100(9)地面(高架)车站立面图(10)通道平、剖面图(含地面出入口部设计)比例1:100(11)风道平、剖面图(含风亭)比例1:100(12)车站效果图(含站

27、厅、站台室内透视、重要站地下剖切透视、地面和高架站外立面结合环境透视效果图等)备注:(1)图纸顺序先列推荐方案图纸,后列比较方案图纸。(2)均采用A3图幅装订,未规定比例图纸可根据各站具体情况做适当调整。各层平面分段图要求:分段图纸需以大比例全境概况图(含防火分区划分内容)为首,其后各图各段轴线编号首尾相接,并在该图左下角以1:2000的示意图示出该段的位置(如不分段需补充防火分区划分示意图),图名注明该段首尾轴线编号。(3)效果图:车站站厅站台各一张,个别重要站补充地下剖切透视,地面和高架站补充外立面结合环境透视效果图,置于封面后扉页前。(4)所有图中相对标高均以站台板装修面为0.000,相

28、对标高标注在括号外,绝对标高标注在括号内,在车站有效站台中心线、两端分界里程、主体与通道接口处均应标注绝对标高及对应里程。第二分册车站结构与防水第一部分说明第1章概述1.1 工程概况及设计范围1.2 设计依据1. 3主要设计原则及标准1. 3.1主要设计原则2. 3.2设计技术标准2.4 可研评审意见及执行情况2.5 风险评估意见及执行情况第2章工程与水文地质概况2.1 主要环境与地形地貌3. 2沿线地层特征3.4 地质构造及地震烈度3.5 工程水文地质条件2. 5地层物理力学指标2. 6特殊岩土2.7工程地质条件评价第3章施工方法比选及论证(含主体及附属)(盖挖法,需补充盖挖逆做与盖挖顺做的

29、比选)3. 1施工方法介绍3. 2施工工法的确定第4章车站主体及附属基坑围护结构设计4.1基坑围护结构型式的比选(含地下水处理)4. 2围护结构参数拟定(含主体及附属结构)4. 3荷载与组合4. 4计算模型与计算简图(含主体及附属结构)4. 5计算结果及分析(基坑稳定性验算、附内力与位移图等)4. 5.1主体围护结构的计算结果及分析5. 5.2附属围护结构典型计算单元的计算结果及分析第5章主体结构设计5. 1荷载与组合5.2 计算模型与计算简图5.3 计算结果及分析(附内力图)5.4 主要构件尺寸的确定5. 5结构抗浮验算5. 6附属结构设计5.7 近、远期车站的接口设计及远期车站的实施方案(

30、换乘站增加)5.8 变形缝设置第6章工程材料及结构耐久性设计6.1 工程环境类别6. 2结构耐久性设计1)主要工程材料2)胶凝材料3)混凝土配合比4)耐久性(碎最低强度等级、氯离子含量、碱含量、电通量、抗裂性、保护层厚度、氯离子扩散系数、抗碱-骨料反应等)5)施工要求第7章邻近建、构筑物的保护设计(以表格形式对施工影响范围内的建筑物、地下管线等进行汇总,并提出处理方案、控制标准。对重要的风险点进行有限元数值分析。)临近建、构筑物关系表序J建、构筑物名称结构型式、层数及年代基础型式及埋深与结构外皮距离备注12注:对于古建筑、文保建筑在“备注”中注明其保护等级;对于一般建筑物,在“备注”中注明其使

31、用情况;对于古树名木,注明其树龄,在“备注”中注明其位置。需含风险识别、风险等级确定、风险管控措施。第8章施工技术要求8. 1环境保护措施(含地面沉降、桩顶水平及竖向位移、爆破振速等控制要求)9. 2爆破施工安全措施(对行人、支撑、周围建筑物的安全影响分析及控制措施)8. 3对施工监控量测技术要求第9章结构防水9. 1设计原则和防水等级标准9. 2防水设计依据9. 3一般技术要求9. 4结构自防水9. 5附加防水层10. 6特殊部位的防水措施第10章工程筹划11. 1施工部署12. 2施工场地围挡13. 3施工期间交通组织10.4市政管线的处理措施10.5施工主要进度指标及工期安排10.6附表

32、第11章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如采用应补充本节内容)第12章存在的问题与下阶段的注意事项第13章主要工程量汇总表第二部分图纸(1)图纸目录(2)车站结构施工总平面图(含地形、施工方法及分期实施情况标注、邻近建、构筑物标注、地质钻孔标注)1:500(3)车站结构地质纵剖面,竖向比例1:200,纵向比例1:500(4)车站围护结构平面布置图,1:200(5)车站围护结构横剖面图(含地质柱状图)1:200(或1:100)(6)车站各层结构平面布置图1:200(或1:100)(7)车站结构纵剖面图1:200(8)车站主体结构横剖面图1:100(9)车站典型断面配筋图(10)车站典型出入口、风道

33、结构的平面、纵剖面及横断面图(明挖者含围护图、暗挖者含初期支护设计图及开挖步序图)1:100(11)车站施工步序图(12)邻近建、构筑物保护设计(对说明中列表汇总的所有建、构筑物进行保护设计,含结构关系、地质剖面、保护加强措施)(13)监控量测图(基坑测点平剖面布置、监测项目、监测频率,包含周围建筑物、管线监测内容、各类测点数量等)(14)标准横剖面防水图(15)防水节点图(16)施工缝防水图(17)变形缝防水图(18)其他细部构造(19)施工围挡及交通疏解图(20)施工期间管线改移图第三分册动力照明第一部分说明第1章工程概况1. 1工程概况1.2可研、总体设计、初步设计评审意见及执行情况第2

34、章设计依据第3章设计规范、标准第4章设计范围及接口4.1设计范围4.2设计接口第5章主要设计原则第6章负荷分级及供电方式第7章动力设计7. 1车站动力配电系统与配电方式8. 2保护及测量9. 3启动、控制和信号10. 4维修电源11. 5设备布置和房屋要求第8章照明设计12. 1车站照明13. 2照度标准14. 3照明配电15. 4保护和测量16. 5照明控制8.6设备布置和房屋要求第9章主要设备材料选型9. 1通风空调电控柜17. 2EPS17.3 电箱17.4 明灯具17.5 线、电缆17.6 缆桥架、托架及保护管第1()章防雷、接地、等电位连接及安全18. 1防雷10 .2接地11 .3

35、等电位联结及安全第11章节能第12章车站级智能运维第13章附件(1)用电负荷统计表(2)主要设备表(3)主要材料表第二部分图纸(1)图纸目录(2)车站动力配电干线系统图(3)车站照明配电干线系统图(4)综合接地系统概念示意图(5) EPS系统图(6)集中电源集中控制型疏散照明系统示意图(7)智能照明系统示意图(8)智能运维系统示意图(9)消防电源监控系统示意图(10)通风空调电控柜排列图(三)通风空调电控室电气设备平面布置图(12)车站配电干线平面图第四分册通风与空调第一部分说明第1章概述1. 1工程概况1.2设计范围1.3设计依据1.4主要设计原则1.5主要技术标准1.6可研、总体设计、初步

36、设计评审意见及执行情况第2章主要设计参数及标准2. 1室外计算参数2. 2车站公共区空调设计参数2. 3车站设备管理用房空调设计参数2. 4隧道内设计参数2. 5新风量标准2. 6地铁内空气质量标准2. 7流速设计标准2. 8噪声标准2. 9防排烟设计标准2. 10设备选型附加系数K2. 11其它第3章系统构成3.1车站公共区通风空调(防排烟)系统3. 2区间隧道通风系统3. 3车站设备管理用房通风空调、防排烟及供暖系统3. 4空调水系统第4章通风空调系统计算结果4. 1公共区通风空调系统计算结果4. 2车站设备管理用房通风空调计算结果第5章系统运行模式5. 1区间隧道通风系统运行模式5. 2

37、车站公共区通风空调及防排烟系统运行模式5. 3车站设备管理用房通风空调、防排烟及供暖系统运行模式第6章车站公共区气流组织第7章防、排烟系统设计第8章系统控制8.1中央控制8.2车站控制8.3就地控制第9章消声、减振设计第10章节能、环保设计第11章防腐、防火设计第12章与相关专业设计接口说明第13章存在问题及下阶段注意事项第14章主要设备材料表第二部分图纸(1)图纸目录(2)图例(3)车站通风空调总平面(1:500):表示风亭、风井、风道位置,冷却塔位置。(4)区间隧道通风系统原理图。(5)车站公共区通风空调系统原理图(6)车站设备管理用房通风空调系统原理图(7)车站公共区空调水系统原理图。(

38、8)车站公共区及区间隧道通风空调平面图(1:200)要风管及水管走向,风口、风阀位置等。(9)设备管理用房区通风、空调采暖平面图(1:100):要风管及水管走向,风口、风阀位置等。(10)超过60m长出入口通道通风空调平面图(1:200):表示主要设备位置,主表示主要设备位置,主(若有)(11)剖面图(1:50或L100)o第五分册给排水及消防第一部分说明第1章概述1. 1工程概况2. 2站址处城市市政给排水管网状况第2章设计范围和依据2.1 设计范围3. 2设计依据2.3可研、总体设计、初步设计评审意见及执行情况第3章主要设计原则和技术标准3. 1主要设计原则4. 2主要技术标准第4章给水系

39、统4. 1给水系统组成与给水方式4. 2用水量计算表5. 3系统构成及功能第5章排水系统5. 1排水系统组成与排水方式5. 2车站排水量计算表5. 3污水系统5. 4废水系统6. 5雨水系统(排雨水量计算)第6章灭火器配置第7章给排水设备控制要求、方式和显示7.1给水及消防灭火设备7.2排水设备7.3电保温系统的控制要求第8章管道材料及其防杂散电流措施8.1给水及消防管道8.2排水管道8.3防杂散电流措施第9章与相关专业设计接口说明第1()章存在问题及下阶段注意事项第11章附件(1)主要设备表(2)主要材料表(3)有关协议、纪要及公文第二部分图纸(1)图纸目录(2)图例(3)车站室外给排水及消

40、防总平面图(图纸出图比例与建筑一致)(4)站厅层给排水及消防平面图(图纸出图比例与建筑一致)(5)设备层给排水及消防平面图(若有)(图纸出图比例与建筑一致)(6)站台层给排水及消防平面图(图纸出图比例与建筑一致)(7)出入口给排水及消防平面图(图纸出图比例与建筑一致)(8)生产生活及消防给水原理图(9)消防泵房平面及系统图(1:50)(10)各类排水泵房平面及系统图(L50)第六分册车站内部管线综合第一部分说明第1章概述1. 1工程概况1.2 设计范围1.3 设计依据1.4 主要设计原则1.5 主要技术标准1.6 可研、总体设计、初步设计评审意见及执行情况第2章各层管线综合设计情况说明第3章存

41、在问题及下一阶段应注意事项第二部分图纸(1)管线图例及专业代码(2)站厅层平面图(LloO)(3)站台层平面图(1:100)(4)站台板下平面图(L100)(5)剖面图(1:50)第七分册消防专篇按照消防局要求从建筑、通风、给排水、动力照明、通信、防灾报警及机电设备监控等系统图纸中抽取形成专篇。专篇包含以下内容:第一部分说明说明抽取建筑、通风空调、给排水、动力照明、通信、防灾报警及机电设备监控等专业说明中与消防相关内容组成按序组成。第二部分图纸图纸同样从建筑、通风空调、给排水、动力照明、通信、防灾报警及机电设备监控等专业图纸中挑取,按照建筑、通风空调、给排水、动力照明、通信、防灾报警及机电设备

42、监控的专业次序编成。通风空调专业图中抽取以下内容:(1)图例(2)车站公共区及区间隧道通风空调平面图(1:200或1:100):表示主要设备位置,主要风管及水管走向,风口、风阀位置等。一般标准车站应包括站厅层、站台层和站台板下通风空调平面图。(3)设备管理用房区通风、空调采暖平面图(1:100):表示主要设备位置,主要风管及水管走向,风口、风阀位置等。(4)车站通风空调剖面图(1:100或1:50)0(5)车站公共区及区间隧道通风空调系统原理图:包括空调水系统原理图和通风空调系统图。给排水专业图中抽取以下内容:(1)图例(2)车站室外给排水及消防总平面图(图纸出图比例与建筑一致)(3)站厅层给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