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草船借箭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115752 上传时间:2024-03-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草船借箭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5草船借箭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5草船借箭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5草船借箭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5草船借箭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草船借箭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草船借箭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5草船借箭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本文是根据元末明初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的相关内容改写的。东汉年,曹操统一北方后率军南下,在长江北岸集结兵力,准备统一全国。孙权手下大将周瑜驻守在长江南岸,刘备派诸葛亮前去联吴抗曹。“草船借箭”的故事就发生在此时。2、全文结构清晰,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展开叙述。课文写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短时间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而诸葛亮巧施妙计向曹操“借箭”,让周瑜的算盘落了空,周瑜自叹不如。故事情节紧凑,充满悬念,扣人心弦。【学情分析】1课文写了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是周瑜不

2、得不为之叹服,称诸葛亮“神机妙算、教学时,教师就引导学生围绕“神机妙算”这个词展开教学。教学中以读为主,采用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的形式使学生形成能力。旨在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创新意识的语文综合素质2.小学生阅读能力尚在形成阶段,要不断地让学生总结课堂上所学到的阅读方法,并指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以一篇带多篇”阅读,使之形成能力。【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走进古典名著,感受中国古典名著的魅力,认同中华文化,提升文化自信。语言运用:学习抓住人物的细致描写,感受人物形象。思维能力:初步了解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抓住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故事主要内容,感受主要

3、人物的特点。审美创造:走进中国古典名著,产生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兴趣了解故事内容,感受原著和现代文的语言特点,从改写到原著。【教学目标】1 .会认“瑜、忌、督”等10个生字,会写“妒、忌、曹”等13个字,正确读写“妒忌、委托”等13个词语。2 .默读课文,学习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3 .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4 .感受语言的特点,激发学生阅读中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兴趣。【教学重点】1.感受人物形象,特别是诸葛亮、周瑜的形象。5 .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教学难点】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教学过程】第一

4、课时【教学目标】1 .认识“瑜,忌”等10个生字,会写“妒、忌、曹”等13个字,正确读写“妒忌、委托”等13个词语。2 .默读课文,能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 .教师导入新课:你读过三国演义吗?哪些故事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2 .引导学生自由交流:预设:三国演义中的著名故事,如“三顾茅庐”“过五关斩六将“桃园三结义”等。3 .教师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一一草船借箭。(板书:草船借箭)【设计意图】五年级的学生大多对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和人物有一些了解。教学时从学生的已知出发,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文本阅读的兴趣。二、

5、了解作者,知道背景1.罗贯中(约1300-约1400),山西太原人,汉族,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文学家,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2 .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是怎样发生的呢?请同学们看到课件的背景介绍,指生读。3 .围绕示意图再次分享背景与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4 .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一段视频,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一会儿大家来说说视频中有哪些人物,从视频中你对这些人物有什么了解呢?5 .你对三国演义中的这些人物有什么了解?说一说。组织交流:视频中出现了哪些人物?说说你对他的了解。过渡:看,他们就是我们今天课文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让我们走进课文再去了解了解吧!人物介绍:曹操(155年一220年3月

6、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曹操在世时,担任东汉丞相,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瑾在书断中

7、评其为“妙品”。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东汉末年军事家、政治家、谋略家、东吴名将。庐江舒县人。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周瑜身材高大,容貌俊美、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208年),周瑜率江东孙氏集团军队与刘备军队联合,赤壁之战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病逝于巴丘(今湖南岳阳),年仅36岁。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范成大誉

8、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宋徽宗时追尊其为平虏伯。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诸葛亮的事迹有:躬耕陇亩、隆中对策、初出茅庐、赤壁斗智、定鼎荆益、先主托孤、北伐中原、病重而逝。诸葛亮(181年一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琅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诸葛亮幼年丧父,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南阳躬耕,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为了刘备奠定了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基础。联合东吴孙权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

9、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蜀汉开国后,被封为丞相、武乡侯,对内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对外联吴抗魏,为实现光复大汉的政治理想。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五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

10、,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初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1)请同学们带着心中的疑问,按阅读要求自由读课文。(2)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2.学习字词(1)出示词语:周瑜妒忌都督帷幔翎毛水寨擂鼓呐喊弓弩丞相教师指名读词语,同学间注意纠正字音。(2)读准句中的会认的生字“瑜”“忌”“督”“幔”“擂”“呐”“弩”中的生字,发现它们的特点,都是形声字,指导识记。【设计意图】本课生字大多为形声字,可以利用形声字的识字规律识记。(3) “丞”可与熟字“蒸”比较识记;“寨”可与“赛”“塞”比较识记。(4)学生明确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读准字音,提示学生注意上下结构的字,各部分的不同比例

11、。知道“遮”不要写得太大,尤其是四点底不要写得太宽,既要被广字头盖住,也要被走之托住。“插”字的笔顺。【设计意图】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是五年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能力。这一环节,是对学生课前预习情况的反馈,以及对识字方法的掌握。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出示要求: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根据提示了解主要内容。预设:周瑜让诸葛亮去借箭。2 .交流质疑:对于这篇课文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呢?预设:为什么要草船借箭?预设:怎样实施草船借箭?预设:草船借箭的结果是什么?教师提出学习要求:请你们带着这些问题默读课文,并试着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吧!3 .梳理故事的

12、起因、经过、结果,交流故事主要内容。(1)按借箭的原因、经过、结果把课文分成三部分。学生交流,指生回答。(2)概括故事主要内容。预设:周瑜妒忌诸葛亮,设计让诸葛亮三天造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将计就计,巧妙计划,周密安排,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诸葛亮借箭成功,周瑜心服口服,自叹不如诸葛亮。【设计意图】在学生汇报交流的同时,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结构。五、细读课文,解读对话1 .大家都知道借箭起因是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后来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呢?默读课文,请把描写诸葛亮和周瑜言行的语句找出来,体会人物特点。2 .课件出示课文第二段:教师指生分角色朗读对话。(1)教师提出

13、疑问: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后,周瑜为什么很高兴?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说说自己的理解。(2)预设: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预设:周瑜表面上是和诸葛亮共商军事,实际上却是设下陷阱意图害人。当周瑜看到诸葛亮立下军令状时,以为自己得逞了,所以显得很高兴。(3)教师课件出示故事发生的背景,作简要介绍,让学生读懂课文。3 .在周瑜的算计下,诸葛亮明知是陷阱却还是答应了造箭,而且还提出三天造好十万支箭,甚至立下了军令状,造不好甘受惩罚。他为什么会这样做呢?请再次默读第2自然段,用横线画出诸葛亮说的话。(先指名学生读,再课件出示诸葛亮说的话)(1)三天造好十万支箭这么难的事情,诸葛亮为什么主动要求去做?还立下军令状呢

14、?(2)理解“军令状”预设:诸葛亮立下了军令状,古代立下军令状如果完成不了,就是死罪。(3)学生交流汇报:预设:诸葛亮在立军令状前就已经想好了应对之策。预设:诸葛亮看穿了周瑜对自己的妒忌,所以将计就计,不仅不戳穿周瑜的阴谋,还顺着他的意思立下军令状,过人的智慧可见一斑4 .了解了人物的心理后,我们来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吧!(1)分角色朗读课文。(2)你觉得他们分别是怎样的人?预设:诸葛亮是一个气定神闲、应对自如的人。预设:周瑜是一个心怀妒忌的人。5 .教师小结:故事一开始,周瑜和诸葛亮之间就展开了一场智斗,一个设下陷阱,步步紧逼;一个胸有成竹,从容应对。同桌之间一个当周瑜,一个当诸葛亮来分角色读

15、读他们的对话吧!【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通过分角色朗读对话,进入情境,揣摩内心,加深理解。周瑜心胸狭窄与诸葛亮顾全大局的性格特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诸葛亮的英雄形象更加丰满。6 .文中还有哪些描写诸葛亮和周瑜言行的语句?请同学们找出来,体会人物特点并在小组之间交流交流。(1)自由读课文,找出相关语句。(2)小组合作交流。(3)全班交流汇报,体会人物特点。7 .读完课文,你对诸葛亮有了哪些进一步的了解?预设: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足智多谋周密谋划具有非凡才T8 .你对周瑜有了哪些进一步的了解?预设:周瑜陷害诸葛亮,不是简单的妒忌,而是担心诸葛亮的才能会让蜀国更加强大,将来对东吴不利,所以打算除掉诸葛亮

16、。小结:同学们,我们通过课文中诸葛亮和周瑜的语言描写,让我们认识了解了他们的人物特点,那么课文中的其他人物又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采用读、思、议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人物形象,理解故事情节。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通过关键词句初步了解故事中人物的特点。2 .能大致读懂“阅读链接”中的名著片段,并能找到课文中的对应段落,初步感受原著中语言表达的特点。【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重温故事1.教师导入:上节课,我们知道本文是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来写的。试着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说一说故事的主要内容。3 .这是一个充满智慧的历史故事,其中的人物形象也非

17、常鲜明,我们认识了怎样的诸葛亮?怎样的周瑜?指学生回答。.这节课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看看其他人物有什么特点吧!二、深入研读,感受形象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能体现曹操、鲁肃等人物特点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人物特点。4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拨。(1)课件出示:曹操得知江上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拨水军弓弩朝他们射箭便是。”为什么曹操不派兵出来,只是向江中放箭?预设:曹操疑心重,大雾天怕有埋伏,不敢出兵,结果还是上了诸葛亮的当。你觉得曹操是一个怎样的人?预设:谨慎多疑资料介绍:曹操你对曹操有了哪些进一步的了解?预设:曹操疑心非常重,所以才会谨慎小心,担心自己中计。(2)课件出示:鲁肃答应了。他

18、不知道等诸葛亮调度。从“果然”一词中你体会到鲁肃是一个怎样的人?预设:老实守信、忠厚资料介绍:鲁肃你对鲁肃有了哪些进一步的了解?预设:鲁肃作为东吴的忠臣,是“孙刘联合抗曹的忠实拥戴者,所以他才尽心帮助诸葛亮。5 .教师小结:虽然只有简单的几句描写,从中我们也能看出曹操和鲁肃的特点。【设计意图】分析诸葛亮、周瑜、曹操、鲁肃的性格特点,全面感受人物形象。把原著与课文进行对比阅读,激发起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三、围绕题目,学习思考1.思考:文章题目为什么要用草船“借”箭,不用“骗”“取”或“偷”呢?48)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拨。预设:(1)文章最后,军士齐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所以用骗不好。”预设

19、:(2)联系火烧赤壁,诸葛亮把箭又还给曹军了,所以用借最好。四、拓展阅读,激发兴趣1.读读“阅读链接”,找出课文对应段落,说一说与课文相比,语言有什么特点?2 .学生交流片段中难理解词语的意思。教师提示学生找出课文中与之对应的内容。(D交流难理解词语意思:“孔明”“曹寨”“擂鼓呐喊”“切不可轻动”(2)理解完词语后,你知道这个片段的主要内容了吗?预设:对应文课的第8-9自然段。预设:曹操派人向江面射箭,诸葛亮借箭成功。(3)学生找出课文中与之对应的内容,教师相机出示。53)预设:操传令日一一曹操下令说重雾迷江,彼军忽至一一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追之不及一一要追也来不及了教师提问:同学们,原著

20、与课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不同呢?你发现了什么?预设:原著:语言凝练课文:浅显通俗、富有表现力教师指导阅读策略并予以鼓励:三国演义是古典白话文,相对应现代文,原著的语言有一定的文言色彩,但与文言文相比又不是那么难理解,就是没有注释我们也能大致读明白。当时人们的语言和现在的语言习惯有一些不同,虽然我们读不太明白个别词语,但是并不会影响我们阅读原文,因为我们还可以联系上下文进行猜测,可以读懂大意。3 .你还想了解三国演义中的哪些故事?学生交流:预设: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空城计教师指导阅读并予以鼓励:同学们,快去把三国演义中你喜欢的故事读读吧!【设计意图】从学生自主阅读、提出问题,到教师解答鼓励,搭建了

21、从现代文到原著的桥梁,为后面几篇名著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五、主题概括,拓展延伸1 .主题概括本文写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要诸葛亮在短时间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为难他;而诸葛亮巧施妙计向曹操“借箭”,让周瑜的算盘落了空,周瑜自叹不如。2 .拓展延伸(1)积累有关“草船借箭”的歇后语诸葛亮草船借箭一一神机妙算诸葛亮立军令状一一面不改色心不跳(2)观看空城计视频片段,激发阅读兴趣3.课堂演练【课后小结】草船借箭作为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是落实“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和“学习写读后感”这两个语文要素的基础。在本课的教学中,本着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的精神,我主要做到:从整体出发,激发阅读兴趣【板

22、书设计】【课后作业】1、听写课后词语。2、预习景阳冈3、收集和阅读有关水浒传的资料【教学反思】1、亮点:这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第一次接触古典文学名著,对于他们来说在理解方面还有一定困难,特别是三国演义中情节较为复杂,超出了学生现阶段的认知,所以初读体会弥足珍贵,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本课教学从整体出发,让学生了解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熟悉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在此基础上分析主要人物性格,使得学生有继续阅读的愿望。2、不足:诸葛亮这个形象深入人心,许多学生对这个形象较为熟悉,虽然没有读过三国演义,也会对诸葛亮有一个机智过人的初步印象。在听课时,会有的学生因为自己知道这个故事,就产生懈怠之意。3.课堂教学建议:针对学生可能读不懂的情况,在运用阅读链接与课文进行比对时,我引导学生读大意,并把这段话放进课文中,让学生分析,它对于我们读完整的草船借箭一文,有多少影响。从而让学生理解,对于读不懂的地方可以读大意,不追究细枝末节,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降低了阅读古典名著的难度,为学生课外阅读打下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