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之声:从动物诗看默温的生态伦理结和诗学伦理结之解-TheSoundofSilenceHowW.S.MerwinUntiesHisEcologicalandPoeticEthical.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121823 上传时间:2024-03-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2.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沉默之声:从动物诗看默温的生态伦理结和诗学伦理结之解-TheSoundofSilenceHowW.S.MerwinUntiesHisEcologicalandPoeticEthical.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沉默之声:从动物诗看默温的生态伦理结和诗学伦理结之解-TheSoundofSilenceHowW.S.MerwinUntiesHisEcologicalandPoeticEthical.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沉默之声:从动物诗看默温的生态伦理结和诗学伦理结之解-TheSoundofSilenceHowW.S.MerwinUntiesHisEcologicalandPoeticEthical.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沉默之声:从动物诗看默温的生态伦理结和诗学伦理结之解-TheSoundofSilenceHowW.S.MerwinUntiesHisEcologicalandPoeticEthical.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沉默之声:从动物诗看默温的生态伦理结和诗学伦理结之解-TheSoundofSilenceHowW.S.MerwinUntiesHisEcologicalandPoeticEthical.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沉默之声:从动物诗看默温的生态伦理结和诗学伦理结之解-TheSoundofSilenceHowW.S.MerwinUntiesHisEcologicalandPoeticEthical.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沉默之声:从动物诗看默温的生态伦理结和诗学伦理结之解-TheSoundofSilenceHowW.S.MerwinUntiesHisEcologicalandPoeticEthical.docx(1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沉默之声:从动物诗看默温的生态伦理结和诗学伦理结之解TheSoundofSilenceiHowW.S.MerwinUntiesHisEcologicalandPoeticEthicalKnotsinHisAnimalPoems作者:朱新福/林大江作者简介:朱新福,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美国文学和生态文学;林大江,华东政法大学外语学院讲师,苏州大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美国诗歌、法律与文学。原文出处:外国文学研究(武汉)2017年第20174期第26-35页内容提要:哈罗德布鲁姆曾经批评默温的早期诗作徒有末日之忧而不具超验之明。本文聚焦默温的动物诗,通过梳理贯穿默温创作生

2、涯的生态和诗学两条伦理主线及相应的生态和诗学两个伦理结先后形成、消解和统一的完整历程,指出默温在生态伦理上所持的生态整体立场与布鲁姆“有益于人类”的伦理出发点不同。在诗学伦理上,默温坚持诗歌是见证的艺术,诗歌形式是对一种听见当下生命经历的方式的见证。而默温一以贯之的诗艺探索和实践恰也见证了默温一生对人类破坏力的深刻反思、对自然世界绝对存在的笃信不疑、对诗歌艺术召唤沉默之声的毕生追求、以及诗内诗外知行合一的伦理操守。HaroldBroomcriticizedearlyMerwinforfeelingimpelledtoprophesyyethavingnoTranscendentalvision

3、.Inresponse,thispaperreviewsMerwin,sanimalpoems-howMerwinties,untiesandintegrateshisecologicalandpoeticethicalknots-andarguesthatMerwin,sbeliefintheinherentworthoflivingbeingsregardlessoftheirinstrumentalutilitytohumanneedsiswhatdifferentiateshimfromBroomwhocallsforethicalbehaviors”ofbenefittomankin

4、d.Merwinholdsthatpoetryistheartofwitnessingandpoeticformistestimonyofawayofhearinghowlifehappensintime.Inthesameway,Merwin,slife-longpoeticpracticeservesastestimonyofalifedevotedtotherevelationofhumandestructiveness,therevivaloftheworldofsilence,andtheintegrityofexistenceasawhole.期刊名称:外国文学研究复印期号:201

5、7年12期关键词:默温/动物诗/生态/诗学/伦理结Mcrwin/animalPoeInS/ecological/poetic/ethicalknots标题注释: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美国自然诗歌的主题姐变及其生态诗学思想的构建”项目批号:15YJA752024和江苏省社科项目“生态批评视域中的美国自然诗流变研究”项目批号:13WwBOO3的阶段性成果。引言:动物的沉默如果哈罗德布鲁姆(HaroldBloom)是1971年普利策诗歌奖评委,默温(WSMerwin)的诗集扛梯子的人(TheCarrierofLadders,1970)JSt难以获奖。布鲁姆批评默温在移动的靶子(TheMovi

6、ngTarget,1963)、虱子(TheLice,1967)和扛梯子的人这三部诗集中的诗作不仅在措辞和构思上优雅但空洞,在实质性内容上也同样空虚无物”.布鲁姆以虱子中的每当我去那里(WheneverIG。There)一诗为例我朝着撕破的地址走去吃着动物的沉默;将雪奉给黑暗今天属于寥寥几人而明天不属于任何人一指出默温的困境在于他不具备超验之明,却为预言的愿望驱使,结果,默温的祈愿语气看起来只关心自己作为诗人预言家的客观身份,却没能带给读者”一种光和力量必将注入的信念(Bloom14-16)0面对默温的末世之忧,布鲁姆态度明确:没有哪一个诗人可以理直气壮地预言自己这一代将是人类的终结。当下一代新

7、人面对同样的困局、同样鼓吹末日即将来临时,默温当下露骨的连祷就会显得异常古怪”(Bloom14)0布鲁姆的批评犀利且部分中肯。六十年代是默温诗歌风格的成型和成熟期,其诗作仍带着早期作品象征性十足的修辞风格,因此容易造成“优雅但空洞的阅读体验。而且,当时的默温愤怒、失望甚至绝望,从其诗作中很难读出人类必能自救的“信念.最重要的是,时至今日,人类末日并未来临,群声鼎沸的诗坛中不乏持末世论调的新人,就连90岁高龄的默温也还在重复书写着祈愿祷告、警世醒人的文字一这正合了布鲁姆的预言。但布鲁姆忽略了默温式的“空洞、缺乏“信念、末世之忧”与他诗句中动物的沉默”之间的本质关联。这一“沉默”不仅出现在每当我去

8、那里这一首诗中,而且贯穿了默温的全部诗作。从首部诗集两面神的面具(AMaskforJanus,1952)中长诗宣告:为一场大洪水的假面剧(Dictum:FOraMasqueofDelUge)里的死去的岁月保持/一个沉默的圈子(Merwin,Migration6)到I新近诗集黎明前的月亮(TheMoonBeforeMorning,2014)卷尾作方舟船头(TheProWOftheArk)里的动物们Y接一个走出方舟/步入沉默的圆晕之中(Merwin.Migration119),默温笔下的“沉默神秘而恒久,它力透纸背发出的“沉默之声将读者带入无人的史前、有限的回忆和未来的无垠之中。与这一沉默形成鲜明

9、对比的是此人震惊的言语(Merwin,Migration6)和他和家人带着语言、工具和第一批足迹/踏上大地(Merwin,TheMoonBeforeMomingI19)的场景。随着人类“语言和工具的日益发达,动物的沉默在诗外也愈演愈烈。19世纪以前,人为造成的动物灭绝速度大约为每年一种,仅两百年过后,由于热带雨林和珊瑚礁等自然生态的大量破坏,每年至少有两万七千种动物在地球上消失(Garrard176)o对这一事实,任何人都不能视而不见。可以肯定地说,从动物的沉默”这一角度重审布鲁姆的批评,将更有利于我们把握默温诗学的思想内核及其演变历程。与布鲁姆的批判性论断不同,本文认为默温诗作的主题和内容皆

10、来源于现实生活,早期作品因表现手法的象征倾向而显得缥缈抽象,但也朝E空虚无物。经历了六十年代的愤怒和绝望,默温在生态伦理和诗学伦理两个层面的探索中均日趋成熟,其诗作带给读者的正是为布鲁姆诟病为不具备的对光和力量的信念。默温式的预言随着时间的推移并未沫然成空,人类对地球家园的建设和破坏尚在同步进行,令默温一路的创作在现在看来非但不显得“异常古怪,反而愈加发人深省,显示出超验”的洞见。下文对默温动物诗的梳理和讨论将成为上述论点的强力佐证。生态伦理结之解:沉默世界”的绝对存在伦理结是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核心概念,它是文学作品结构中矛盾与冲突的集中体现。伦理结构成伦理困境,揭示文学文本的基本伦理困境问题(

11、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258)文学作品中存在一个或多个伦理结,它们由纵向的伦理线串联起来,形成文本错综复杂的整体伦理结构(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265)0纵览默温六十余年的诗歌创作,其近三十部诗集构成的整体伦理结构不可谓不复杂,但化繁为简观之,一条围绕动物主题展开的伦理主线稳定而清晰地呈现出来。沿着这条主线,读者可以回到历史的伦理现场”(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基本理论与术语14),体验默温在生态和诗学两大方面同步探索、矛盾挣扎、笃信坚守、身体力行一两个伦理结的先后形成、消解和统的完整历程。默温前四部诗集中的动物诗见证了其生态伦理结的生成。在两首最早的诗作中,默温借圣经和神话故事之维表

12、达了他在生态问题上最初的立场。与六十年代强烈的末世之忧不同,此时的默温一方面己表现出他那今生不移的对自然世界的无比敬畏和认同感,一方面流露出他对人类“新生抱有的希望。宣告:为一场大洪水的假面剧作为处女集中默温本人最为看重的长诗,描述了诺亚方舟经历暴风雨和洪水考验最终登陆重生的场景:陆地从水中涌出,全体动物开始离开方舟,诺亚也抖擞精神起身,”在复活的奇异中移动/孤独,耗竭,三(Merwin,Migration7)。默温以诺亚作为叙事的主角,他的上岸预示的显然不是世界的末日,而是令人期待的“新的文明(Stepanchev110)o另一首利维坦(Leviathan”)来自第三部诗集因野兽而发绿(Gr

13、eenWithBeasts,1956),它将描写的中心从人转移到了那头黑色的海兽:他叫利维坦,/在所有生物中,是他第一个被造出来”;他的身形庞大而且神秘,令最顽强的水手/胆寒;但也有些日子,他如天使一样/安躺着,虽然是个迷失的天使。在这首诗中,利维坦这一神秘的自然物形象不仅具备人的五官特征,而且被赋予了憧憬未来的精神力量,与人类一样,他等待着世界的开始(Merwin,Migration29-30)o但这一在神话世界中继承的与自然世界的高度认同,注定要遭遇现实世界冷峻事实和伦理两难的冲击。在因野兽而发绿的另一首诗猫的火化(BurningtheCat)中,我在野外生火,试图火化一只死去的猫,费尽心

14、力后宣告失败,最终选择土葬,诗人在结尾处感叹自己先前的失算:处理一个小小的/亡灵,怎会如此艰难(Merwin,Migration40)自认为已足够敬畏,自然存在的力量却还是远超人的预期。面对如此强悍的野兽,人类难道只能发绿/妒忌(green)?第四部诗集炉中醉汉(TheDrunkintheFurnace,1960)中的为一头被捕获的猎物求情(PeafOraC叩tive)将个人面临生态选择时的困境写到了极致。这首诗的听众是一位试图驯化笼中野狐的女士,诗长二十一行,一句辩辞一气呵成:不论你付出多少爱,用多少只肥鸭喂养这只狐狸,它的本性绝不会因此而改变,因此,要么立刻将它杀死,要么放生(Merwin

15、,Migration60)默温在诗中抛给这位“女士的两难选择,事实也抛给了诗外包括他本人在内的人类集体。在人类中心、者那里,无论是认识论还是价值论都是统一的,统一于人”(王诺280)z因此,当活的狐狸不能归附于人的意志、为人所用时,一种极端的处置即杀之以获取对人最大化的利益。而生态整体主义相反倡导人类超越自身利益、自身价值和自我实现,并将传统的利他思想上升到利生态整体的高度(王诺281),这一理想诉诸野狐,即放生之,从此放弃捕猎,甚而放弃一切危害生态环境的人类发展行为。杀和放各为两难之端,是杀是放?这或许是人类在生态问题上迄今面对的最为艰巨的伦理结。这些见证了默温生态伦理结形成的早期动物诗同时

16、也见证了默温在诗歌创作上的蜕变。从最初通过神的教谕找寻意义和伦理价值,转向人类的真实生活和现实世界的艰巨事实(qtd.inFreeman241),默温明确了那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声音。生态从此成为默温诗歌的标志性主题,而默温在生态伦理结上的立场也很快明朗。一旦默温将目光聚焦到人类面对生态伦理结时的普遍选择,他所感到的失望要远远大过于早期诗作中流露出的希望。他毫不犹豫地站到了人类中心主义的对立面,站到了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一边。因此当布鲁姆援引爱默生笔下的超验天才一他具备最狂野的冲动,深入不宜人居的思想和生活的沙漠,孤身一人开辟一条有益于人类的要道一并据此批评默温诗作中缺少类似的英雄时(Blo

17、om15),他并没能真正理解默温身上反英雄、反人类中心的整体生态伦理立场。而恰恰是在饱受布鲁姆批评的三部诗集中,默温将这一立场表露无遗。一方面,面对日益加剧的动物的沉默,默温将批评的矛头指向人类自身。在为即将来临的一次绝种而作(ForaComingExtinction)中,步海牛、大海雀、大猩猩的后尘,灰鲸也正因人类活动而濒临灭绝,因此诗人对正欲去见上帝的灰鲸说:继他们的话之后再加上你的/告诉他/我们才是最重要的(Merwin,Migration138)o如果说这首诗的措辞还带着强烈的反讽,那么赞美诗之二(SecOndPsaImJheSignaIs)对人类灭绝行为的批判就相当直白:当牛角号在沉

18、默中响起,我在这个世界上/身边没有你/我孤单一人那份悲伤环绕在/长期为我们的生活便利而付出的事物周围,而我的声音即人类的声音/所有乐器中最悲伤的声音,如此,人类注定孤单/如同我将孤单(Merwin,Migration178)另一方面,将动物视为老师的默温高度认同动物独立于人的价值。在很多实质性问题上,动物实实在在就是我们的老师”(qtd.inElliott14)在诺亚的乌鸦(NoahsRaVen)中,默温借创世纪中诺亚放飞的乌鸦之口为动物代言:我从未许下承诺,我与人类的认知不相符合,我为何应该飞回方舟?”(Merwin,Migration84)在那些动物(oTheAnimals)中,诗人对“我

19、从未见过的动物发出预言性的召唤:我们会重逢(Merwin,Migration113)o扛梯子的人诗集中,云雀、小马、奶牛、狗、山羊、老鼠、蝴蝶更是得到了最高礼遇的祝福(Merwin,Migration160)o对动物独立价值的认同事实上是默温整体生态观的一个缩影。在事实具有两个面相(FactHasTwoFaCeS)访谈中,默温直言存在”不仅仅指涉人类的存在,而是整体的存在(existenceasawhole),因此它有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相对的,即人类的存在相对于非人类的存在,另一个层面是绝对的,即那个沉默世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不着一笔人类的语言,却是人类不死的老师。而人类的傲慢和

20、试图将这个自在世界占为己有的尝试,彻底抹杀了存在的整体维度。默温进一步指出,这种傲慢植根于西方文化的历史深处在全部西方历史上,动物一直处在一个“低等级甚至是被剥夺的道德地位”(Beauchamp10)远有希腊神话中的动物聆听俄狄浦斯唱歌、法厄同执意驾驭太阳马车,近有印第安人和野牛遭屠杀、动植物灭绝速度加剧、各大洲大陆遭受的工业文明污染日益严重(qtd.inFolsomandNelson40-43)o因此,继默温在第四部诗集炉中醉汉确定了那个将从此贯穿自己所有作品的声音后,他在之后的三部诗集中明确了这个声音的立场:即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和对整体生态伦理观的诗性表达。而这一鲜明的立场所引发的默温本

21、人的愤怒和绝望也成为他面临诗学伦理抉择的根本原因。诗学伦理结之解:在沉默中发声伦理价值是文学最基本的价值,它反映文学所有价值的本质特征(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论文学的基本功能与核心价值13)o在现实世界中,诗能何所为?这个问题在默温创作的初期虽未得到真正的回答,但诗欲有所为的伦理追求已跃然纸面。跳舞的熊中的论诗歌的主题(OntheSubjectofPoetryw)表达了作者希望通过写作探索世界的目的:上帝,当我说话时,我必须/提到的是这个世界,因为正是这个世界,/上帝,是我不能理解的(Merwin,Migration26)o进入第三、四部诗集,当一条生态伦理主线日渐明确,默温在诗学伦理上的探

22、索也随之开朗。学习一门死去的语言(LearningaDead1.angUage)几乎可以被看作默温的诗歌宣誓:你记忆的东西拯救你。记忆/不是预演,而是听见从未/陷入沉默的东西。所以你的学习是,/向死者学习,秩序,你自己有什么感觉/可以被记得,当你没什么可说的时候/有什么激情可能被听见(Merwin,Migration41-42)对默温而言,诗人的首要任务是倾听死者的声音,即非人类世界的沉默的声音,这个世界是一个绝对的存在,学习它沉默的语言是自己毕生的追求。与此同时,诗未令一事发生的困惑也随着默温生态伦理倾向的明确越来越强烈。诗歌的创作和阅读能给这个傲睨万物的人类世界带来改变吗?早在第三部诗集的

23、开篇致迪多(T。Did。)中,默温就对诗歌能够胜任交流的改善表示了疑问(HiX13)到第五部诗集的诗(ThePoem,诗人更是多次听见关锁的声音/云雀带走钥匙;把它们挂在天堂里(Merwin,Migration93)。身边没有打开非人类世界门锁的钥匙,诗人如何与人类同胞更有效地沟通保护那个世界的方法?交流失效的恶果终于在虱子诗集中爆发。最后一个(TheLastOne)叙述了一个颇具科幻色彩的人类厄运故事。默温用第二人称他们”来指称疯狂的砍伐者,当他们把“最后一个”砍倒,它的影子却留了下来,挥之不去,不断长大,转而吞噬他们的影子和他们本人直到他们消失(Merwin,Migration117)o默

24、温承认在虱子诗集的创作过程中,他以为自己会彻底放弃写作,因为实在看不到写作的意义何在,人类的行为让他不仅感到“绝望,而且体会到一种哑口无言的幻觉”(qtd.inFolsomandNelson46)o整部虱子弥漫着一种绝望的矛盾,一方面是不吐不快,一方面又感觉诗歌和文字的力量极其有限。现在回头分析布鲁姆批评默温的原因,可能他既无法接受默温在生态伦理的选择中站到了人类的对立面,也没有洞察到当时的默温确实处在一个诗学伦理选择的十字路口:是否继续一是绝望的沉默还是愤怒的抗议,诗人在诗里和诗外如何知行合一?如何继续一诗歌的内容和形式如何更完美的统一,如何通过某种统一令某事发生”?从诗歌内容上看,继移动的

25、靶子率先为默温”定位了末世的直觉(Hix59)后,虱子将生态视角下的末世忧愤充分地传达给了六十年代的美国社会,紧接着,扛梯子的人又将生态忧患拓宽到对美国社会进行整体的价值评估和批评。从形式上看,从移动的靶子诗集的后半部分开始,默温放弃了标点符号的使用,但保留了每句诗行开头的大写,这一变化经过了整本虱子,到扛梯子的人开篇起,他几乎舍弃了诗句行进中的首字母大写,正式宣告了默温体的诞生。这些诗内的变化并非是此时的默温在诗学伦理上面临的全部抉择。1971年6月3日,在确认扛梯子的人获普利策诗歌奖后,默温在纽约书评(TheNewYorkReviewofBOOkS)发表公开信,称自己对美国在东南亚地区的行

26、径感到耻辱”,并提出把奖金平分给反征兵组织和画家艾伦布兰直德,后者因在屋顶上观察“美国事务”而被加州警方的武器打瞎了眼睛。这可算是默温把自己的诗学伦理结夕M七于实践的典型举动。回顾六十年代的创作,默温坦言自己再也写不出、也不会去写?解的诗,但那个时期的作品作为一个完整创作生涯的组成部分,恰恰又是一个突破口,把我带到了一个完全真实的地方,我不得不把它们写出来(qtd.inElliott10-11),确实,随着七十年代后默温将生态和诗学两个伦理结梳解,他的诗歌创作真正进入了成熟的黄金期。解铃还需系铃人。默温的生态和诗学伦理结皆因动物的沉默”而生,其解也从“倾听沉默的声音”而起。1969年,默温在论

27、开放的形式(OnOpenForm)一文中阐释道:诗歌是见证的艺术,诗歌形式是”对一种听见当下生命经历的方式的见证(Merwin,RegionsofMemory300)这个对诗歌形式的定义中蕴含了默温最核心的诗学伦理选择:第一,诗歌的伦理价值是倾听、发现生命之声并藉此感染读者;第二,诗歌是开放的,不论是对人的声音还是动物及其生态环境的沉默之声,都应侧耳倾听,若只以是否对人类有用为标准选择倾听的对象,那就关上了与自然生命交流的大门;第三,诗歌的形式与内容不可分割,两者都是诗人书写当下生命经历的必然结果。默温七十年代的动物诗典型地反映了这一初步成熟的诗学伦理观。写给一个未完成的伴奏(Writings

28、toanUnfinishedAccompaniment,1973)中的马(Horses)、一支跳蚤携带者词语(AFleasCarryingWords)、狗(Dogs)、苍蝇(Flies)不再拘泥于表现人类对动物的灭绝或祝福,而更加侧重描写动物独立于人类而存在的生命价值:一支携带疾病的跳蚤声明它不是这些疾病的制造者,它自有其存在的意义,有些事物需要我/一切事物需要我/我需要我自己(Merwin,Migration204)。1976年默温定居夏威夷毛伊岛后出版的第一本诗集罗盘花(TheCompassFlower,1977)中的清晨扎营(AnEncampmentatMorning)和迁移(Migra

29、tion)在细腻刻画动物生命历程的同时,将个人对动物的爱和认同融入诗句:前者观察一个流动的蜘蛛族群正吐丝搭建像雪花的形状一样无形地升起的帐篷”(Merwin,Migration221),后者倾听一群稍作停留的候鸟在夜间重新启程,带着在一只耳边/急速流过的血的声音(Merwin,Migration222)对于诗歌的目的和功能,默温显然已经从“诗未令一事发生”的纠结中走了出来,他相信即使诗歌本身不能直接带来现实世界的变革,诗歌可以通过发现和揭示生命的真相影响人类的伦理价值取向,他也相信虽然诗歌本身不能生成具体的事物,诗歌能给人类世界提供持久的精神启迪、灵魂指引和爱的给养。比较这个时期的生态主题诗集

30、林中之雨(TheRainintheTrees,1988)和之前的虱子诗集,不难发现默温的变化。默温并未减少对人类生态破坏行为和破坏力的描述,但是他的语调不再绝望、极端,而是趋于客观、平静。他在对人类自我毁灭行为的宣告中找到诗歌的目的、指出希望的开端。他不再把自己置于人类的对立面,而把自己置于其中。欲劝同类,必以身作则。他由最早的神话题材和象征手法,经由六七十年代对历史事实和社会价值的评估,到此时形成了以个人生活实践为创作源泉的诗艺特征。林中之雨中的动物诗一方面继续深入描写动物灭绝和语言灭绝这两个同步发生的生态现实,另一方面进一步明确了诗人阐释动物及自然世界语言、并将这一使命付诸实践的职责和决心

31、。前者有致昆虫(TotheInsects)、共鸣(Chord)、失去一门语言(Losinga1.anguage);后者包括表达(Utterance)、鸭子(TheDuckw)、见证(Witness)、玫瑰金龟子(TheRoseBeetlew)等诗作,其中仿字母表(AftertheAIphabets)一诗尤为自信和确定:我正在尝试解码昆虫的语言/他们是未来的舌头/他们的表达完全清晰/他们从来不重要他们是一切(Merwin,Migration282)0七十年代后的默温在诗歌形式上亦同步探索,以期与日益升华的主题内容达成统一。首先是无标点、免大写的书写方式在扛梯子的人诗集之后成为常态,成为风格鲜明的

32、默温体。在默温眼中,标点和大写是散文体裁的标志性符号,但它们将一首诗钉牢在纸面上”,只有拿掉这些符号,诗歌才会获得某种之前不具备的完善和解放,并成为一个口头传统最新的回响(qtd.inFolsomandNelson62)。随后,默温针对诗节和诗行先后在亚洲形象(AsianFigures,1973)中对三行体、在张开手(OpeningtheHand,1983)中对断背行(thebrokenbackline)进行了充分的实验。三行体试图实践完整性”这一诗歌理念:三行是一个极小的形式单位,默温试图让意义在短短三行中获得一种完整性,同时又让它与世间万物保持某种联结(qtd.inFolsomandNel

33、son44)断背行则是对英语诗歌起源的回归。默温认为,抑扬五步格虽是英语诗歌的经典形式,但它是ffi来品,不是英语诗歌的真正源头。真正本土的英语诗行是中世纪英语诗作如农夫皮尔斯(PiersPI。Wman)中所采用的断背行,即一行中有停顿、有前后两部分呼应。比如致遇菠萝地驻足的游客的问题(QuestionstoTouristsStoppedbyaPineappleFieId)一诗的主题直指在毛伊岛地区大搞经济作物如甘蔗、菠萝对本地生态造成的危害(qtd.inDavis22),默温用断背行勾起读者对远古的回忆,一个穿越时空的声音正向当代游客和读者发问:你们注意到的最后一只鸟是什么是在哪里你们记得它

34、是哪一种鸟吗你知道这里之前有过鸟吗(MerWin,Migration248)这一诗歌形式无疑拓展了诗作的时空维度,让意义得到了升华。默温的形式实验在雌狐(TheVixen,1996)中延续。诗集里所有的诗作都不分诗节,而采用长诗行、偶数行缩进(theindentingline)的形式。有学者称之为萦回体:它们独立成诗,又可以组合成长诗,而且这种嵌套回环的形式具有无穷尽的转化能力,它所创造的音律会随着诗歌的演化而演化(桑翠林90)。也有学者称它好比诗人的漫步(theSaUnter):在乡野的闲庭信步间,默温与他所观察甚至“眼神交会的动物达成认同,而厚重的长诗行又能让读者在当代诗中重新听到英诗传统

35、中那种更深沉更古老的声音(Moe105-06)o不论读者从哪一种角度分析默温的形式探索,有一个共识可以达成:此时的默温已经将生态伦理和诗学伦理这两条主线融而为一,正如他在主题诗雌狐(Vixen)的结尾所写的那样:让我再次看到你越过围墙在这座花园消亡这些树林成为屏幕上忽明忽暗的形象让我的词语在追随动物身后的沉默中找到属于它们自己的位置(MerWin,Migration394)默温不再为是杀死还是放生、是沉默还是抗议”而纠结,他的选择与当代深层生态学家们的价值观不谋而合,后者相信,环境保护领域的任何一种有意义的变革,都取决于把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一种经济关系改造成一种伦理关系(纳什245),而默温对自

36、己在生态、诗学上的双重使命也了然于胸:在生活中身体力行地实践自己早已明确的生态伦理观,在诗歌中倾听、学习、记录、传播生态世界的“沉默之声。生态和诗学伦理的统一:”和我在一起”在世纪之交和进入21世纪之后,默温的生态伦理观和诗学伦理观两者达到高度的统一。在毛伊岛19英亩土地上,默温种植了800多种品种不同的棕桐树和大量其它种类的因夏威夷开发而遭威胁和破坏的植被(qtd.inRampell35)同时,默温分别凭借迁徙:新诗加精选(Migration:NewandSelectedPoems,2005)和天狼星的影子(TheShadowofSirius,2009)获得2005年国家图书奖和2009年普

37、利策奖,并于2010年被任命为美国桂冠诗人。对于桂冠诗人的荣誉,虽然默温坦言这一职位与自己的个性不符,但他欣然从命。他希望通过举办诗歌朗诵活动把诗歌带给更多人,因为诗歌的本质是身体性的(PhySiCa1)”,通过现场的朗诵可以传达纸面文字不可言之物,让诗歌回归其最古老的语言艺术的本源(qtd.inRampell36)见证默温全部诗学历程的动物诗在继雌狐之后的每本诗集中依然占有重要的比重。河流的声音(TheRiverSound,1999)和瞳孔(ThePupil,2001)两部诗集里的中国山狐(TheChineseMountainFOx)、绵羊经过(SheepPassing)、鹅鹘(TheWre

38、n)、黄莺(“Orioles)、滨鸟(wShoreBirdsw),未名鸟(UnknownBird)、翅膀(Wings)一如既往地践行着默温在沉默中发声”的生态、诗学伦理观。天狼星的影子诗集分三个部分,除第一、三部分各有诗作与动物相关外,默温明确表示第二部分的11首诗是为纪念他的三只家犬而作(MerWin,TheShadowofSirius41)o天狼星从人类起源开始就和犬科动物联系在一起,默温借助天狼星的影子这一隐喻,不仅为死去的家犬唱响哀歌,更是在召唤历史和记忆深处的沉默之声:相同的音调持续召唤穿越时空在此刻在古老的夜晚/被听见它在那里早已广为所知被所召唤的沉默/认出的一片沉默(Merwin

39、,TheShadowofSirius44)。在2014年出版的诗集黎明前的月亮中,默温用12首动物诗完整打造了诗集最后的第四部分,也给自己一生的生态和诗学伦理探索添上了圆满的一笔。第一首身份(Identity)即是默温对自己诗学伦理的高度概括:透过画中的刺猬,观画者仿佛能看到画家汉斯霍夫曼本人,也就是说,艺术家通过全情关注其表现对象,可以达到在艺术作品中物我一体的境界,同样,诗人通过诗作来传递沉默之声”的伦理追求也并非空想,诗歌完全可以作为现实世界伦理补偿的出发点,成为真实生活中人类改善与自然交往模式的平台(Malamud19)。而在诗集最后一首诗方舟船头中,诗人又重回他六十多年前宣告:为一场

40、大洪水的假面剧诗中的诺亚方舟故事,当诺亚一家和所有的动物全部离开方舟船头:分辨给他取的名字是否是他真实的名字他是否曾经真实存在过很快就变得不再可能虽然我们听见过船头的刮擦声(MerWin,TheMoonBeforeMorning119)默温选择了在他诗艺生涯接近尾声的时候,给世界留下人和动物共同发出的生命的刮擦之音。他希望读者记得,带着语言”跨出方舟的诺亚一家和从此步入“沉默的圆晕之中”的动物从创世纪始就有着共生同存的命运。若这一切被忘记”,若人类中心主义的伦理选择不得到足够的反思,若人类现行的毁灭性行为不得到终止,那人类的生存也将难以为继。头尾之间的10首诗则是默温诗学、生态伦理融而为一的绝

41、佳实践。那只红麻雀、那些驴和马、那只杜鹃、一只黑色的鹑子、远古的狐火、那只黑色的比利时牧羊犬、孤儿大象陶普西(TOPSy)、死于首登陆南极点的阿蒙森团队之手的那些雪橇狗、白居易放旅雁诗中的“那只雁、那些引导着我的狗轮番登场,这些历史和现实中的动物在默温的注视、聆听、和回忆下一穿越时空,真实可感地来到了读者面前,虽然他们曾经或正在遭遇死亡或灭绝的命运,虽然我从未知道/他离开我之后会去向何方(Merwin,TheMoonBeforeMorning117),但在此刻:“我一直想让你知道/那只大雁一切安好他和我在一起(MerwinfTheMoonBeforeMorning116)这不仅是默温带给白居易

42、的消息,也是他用一生的伦理探索和实践带给世界的一个积极的消息,里面包含了默温对人类破坏力的深刻反思、对自然世界绝对存在的笃信不疑、对诗歌艺术召唤沉默之声的毕生追求、以及诗内诗外知行合一的伦理操守。该句为奥登在纪念叶芝中的一句诗,详见:W.H.Auden,InMemoryofW.B.Yeats,CollectedPoems,ed.EdwardMendelson(NewYorkrRandomHouse,1976)197oSeeW.S.Merwin,OnBeingAwardedthePulitzerPrize,.原文参考文献: 1Beauchamp,TomL.Introduction.TheOxfo

43、rdHandbookofAnimalEthics.Ed.TomL.BeauchampandR.G.Frey.NewYorkiOxfordUP,2011.3-31. 2Bloom,Harold.Introduction.zzW.S.Merwin.Ed.HaroldBloom.PhiladelphiarChelseaHouse,2004.10-16. 3Davis,Jordan.zzTalkingWithW.S.Merwin,zzTheNation20(2011):20-24. 4Elliott,DavidL.AnInterviewwithW.S.Merwin.”ContemporaryLiter

44、ature1(1988):125. 5Folsom,EdandCaryNelson.zzFactHasTwoFacesrAnInterviewwithW.S.Merwin.,zTheIowaReview1(1982):30-66. 6Freeman,John.zzW.S.Merwin,theEternalApprentice.VirginiaQuarterlyReview4(2013):239-44. 7Garrard,Greg.Ecocriticisin.London:Routledge,2012. 8Hix,H.L.UnderstandingW.S.Merwin.ColumbiaiUniv

45、ersityofSouthCarolina,1997. 9Malamud,Randy.PoeticAnimalsandAnimalSouls.NewYork:PalgraveMacmiIlan,2003. 10Merwin,W.S.MigrationzNewandSelectedPoems.WashingtonrCopperCanyonPress,2005. 一.TheMoonBeforeMorning.WashingtonrCopperCanyonPress,2014. 一.RegionsofMemory:UncollectedProse,1949-82.Ed.FolsomandCaryNe

46、lson.UrbanarUniversityofIllinoisPress,1987. 一.TheShadowofSirius.WashingtonrCopperCanyonPress,2009. 11Moe,AaronM.ZoopoeticsiAnimalsandtheMakingofPoetry.Lanham:LexingtonBooks,2014. 12纳什:大自然的权利:环境伦理学史,杨通进译。青岛:青岛出版社,1999年. Nash,RoderickFrazier.TheRightsofNaturerAHistoryofEnvironmentalEthics.Tran.YangTon

47、gjin.QingdaorQingdaoPublishingHouse,1999. 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基本理论与术语,外国文学研究1(2010):1222. NieZhenzhao.zzEthicalLiteraryCriticism:ItsFundamentsandTerms.zzForeignLiteratureStudies4(2010):12-22. :文学伦理学批评:论文学的基本功能与核心价值,外国文学研究4(2014):813. .yzEthicalLiteraryCriticismiOnFundamentalFunctionandCoreValueofLiterature.ForeignLiteratureStudies4(2014):8-13.一一:文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