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通知、省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以及全国、全省职业教育大会精神,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高职业院校综合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面向产业、促进就业,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切实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为城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二)主要目标。到2025年,职业教育类
2、型特色更加鲜明,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本建成,技能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进;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参与的办学格局更加优化;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全面达标;力争创成5所(个)及以上全国优质中职学校(专业),技师学院力争创成优质技工院校;职业技术学院成功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分布式办学模式成为全国典范;政校行企协同共建的一县一产业学院成为全国特色;中高职一体化创新模式成为全国样板;高品质锻造3000名双师型教师;高标准完成10万名在校生、30万人次社会人员培养培训任务。二、优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一麻立职教高考制度。启动春季职教高考,采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中职学生)、文化素质+职业综合测试(普
3、通高中学生)等考试招生办法,职业技能和职业综合测试分值不低于总分值的50%o统筹区域内中、高职联合培养,规范五年制办学。提升或新建一批科研、实训平台,对职业学校新创成的省级、国家级平台,相关业务主管部门依政策予以奖补。探索高职双高学校与应用型本科、职业本科学校开展四年制联合培养。中职升高职比例不低于毕业生总数的80%o到2025年,新(迁、扩)建10个以上职业学校项目;全城所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全部达标升级。(二)强化职业教育纵向贯通。统筹推进中高本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筑牢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地位,总体保持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招生规模大体相当。支持职业技术学院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院校,高水平专业群
4、建设并补齐升本短板,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在注重培养一技之长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全面发展,逐步从就业教育转向职业生涯教育,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中等及以上职业教育。整合资源、创造条件,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支持有条件的高等职业学校试办本科专业,支持符合条件的高等职业学校升格为职业本科学校。支持普通高校加大职业教育专业硕士、专业博士培养力度。一体化设计中高本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各层次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培养方案衔接贯通。到2025年,力争创成国家级优质中职学校5所及以上,建成中高职一体化教育共同体20个以上,全城高职院校本地招生比例均达40%以上。(三)推进普职教育横向融
5、通。推动各学段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渗透融通,在普通中小学实施职业启蒙教育,开展职业体验活动;在中小学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加强职技融通,探索中职学校和技工院校开展双证融通改革,支持符合条件的中职学校开展职业技能评价工作。支持职业学校参与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和技能培训I,-般职业学校年培训人次不低于在校生规模,技工学校、中职双优学校、高职双高学校年培训人次实现在校生规模的倍增。到2025年,建成中小学职业教育体验基地30个以上;每年组织中小学开展职业启蒙教育300场以上;可开展职业技能评价的中职学校达75%以上。三、完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机制(一)协同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统筹职业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规
6、模、结构和层次,将产教融合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发展改革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有关行业组织积极参与的产教融合推进机制。针对产教融合型企业,强化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金融机构在贷款利率优惠和信贷规模配置等方面予以优先支持;力争给予兴办职业教育的投资符合规定的,可按投资额的30%比例,抵免该企业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政策支持;对企业投资或与政府合作建设职业学校的建设用地,符合有关要求的,按照科教用地管理;政府部门在例行检查、专项抽查中可适当减少检查频次。完善补助政策,对通过市级、省级、国家级认定的产教融合型企业,当地财政分别给予一次性5万元、20万元、50万元补助。
7、支持企业牵头组建独立法人的实体化职教集团。到2025年,建设3个产教融合试点城市,鼓励职业学校特色发展,实施一校一特,每所中等职业学校建好5个特色专业,每所高等职业学校围绕产业链建好特色专业群。(二)支持多元兴办职业教育。出台社会力量参与举办职业教育管理办法,构建多元办学格局。支持企业独资举办职业学校,稳步推进国有企业力学体制机制改革。鼓励学校、行业、企业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并获得合理报酬,鼓励职业学校间开展合作或探索合并办学,支持其做强做大。(三)创新政校行企合作模式。推进政校行企四位一体、中高职一体的一县一产业学院建设。支持学校和行业企业订单式培养人才,创新培养模式。支持高职院校和行业企业共
8、建一批协同创新中心或重点实验室。支持科技职业学院拓展办学空间,探索3年学校学习+2年园区实践的农业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到2025年,一县一产业学院成为全国特色,完成200个以上订单班,新建10个以上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四.着力增强职业教育服务能力(一)优化职业学校专业结构。健全学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大老旧重复专业裁撤力度,扶持新兴专业建设,探索建立专业师资转岗、培训、再分配县域统筹机制,畅通流动转岗渠道。增强高职院校辐射能力,办好职业技术等特色学院,支持探索新建特色学院。到2025年,70%以上的职业学校在产业和人口聚集区办学;职业技术学院办学模式成为全省典范。(二)加强职业教育社会培训。
9、出台公办中等职业学校社会服务激励机制实施办法,在确保国有净资产不减少的前提下,对公办中职学校、技工院校以市场委托方式取得的社会培训和企业服务收入,原则上按不高于收入总数35%的比例核定社会服务性激励绩效总额,允许视情适度提升该比例,不受单位绩效工资总量限制。学校人均可提升幅度不超过绩效工资基准的50%,个人年最高发放额度不超过绩效工资标准的1.5倍。国企举办的职业学校可参照执行。支持职业学校参评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到2025年,力争社会人员学历提升30万人,社会培训总数达80万人次以上。(三)强化应用技术推广。支持职业学校创新科研平台绩效评价模式。鼓励以科技成果作价入股等方式参与收益分配,对完成
10、、转化职务科技成果做出重要贡献人员的奖励比例应高于成果转化收益总额的80%,给予奖励和报酬的支出计入当年本单位绩效工资总额,但不受当年核定的本单位绩效工资总额限制,不纳入工资总额基数,不作为核定单位下一年度绩效工资总额的基数,不作为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到2025年,职业学校科研合同实际到款额不低于1亿元。五、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一)探索专业教师评聘制度改革。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升教师素养。根据职业学校办学规模及特点,探索职业学校机构编制管理的新方法和新举措,多渠道解决教师资源不足问题。鼓励招引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对紧缺专业型人才可采取专业技能测试等考核方式,省级及以上人才计划入选者薪酬
11、在单位绩效工资总量中单列,不纳入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对尚未取得教师资格证的高技能人才,可将师德师风、教学技能和成效、技术技能等级等作为其聘任晋级和评优评先的依据。完善我省高校教师资格获取条件,允许职业学校兼职教师、外聘教师参加教师资格考试并取得相应证书。支持和鼓励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鼓励有条件的高校举办职业技术师范类专业,培养职业学校急需的专业教师;在国家级中职双优、高职双高学校建立职教师资培训基地。探索建立兼职教师差异化薪酬体系,探索校企流动人员工作成果互认机制。到2025年,职业学校兼职教师占比达25%以上。(二)提升专业教师技能水平。鼓励学校参照医师多点执业做法,探索设立差异化的
12、薪酬制度。支持扩面提质、迭代升级教师技能大赛。实施教师技能提升千企万岗计划,并纳入职称评审前置条件。允许专业教师经学校同意从事兼职工作,可按约定取得兼职报酬,不受单位绩效工资总量限制;在企业带教工作量可计入教学工作量。成立职业教育专项发展基金,培养和奖励优秀校长、教师。立项建设一批市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遴选团队骨干教师分批次、成建制研修访学。到2025年,入企实践的专业教师达5000人次以上,双师型教师占比达90%以上,到国外研修访学的教师达IOo名以上。(三)改进教学内容与教材。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按照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设计开发课程,积极开展各级各类实训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
13、质。将证书培训内容及要求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及典型案例纳入教学内容;强化教材建设和管理,鼓励按规定建设符合职业教育教学规律,体现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及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传统技术的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融媒体式教材。(四)完善质量保证体系。建立健全教师、课程、教材、教学、实习实训、信息化、安全等省级职业教育标准。建立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公开制度及质量年报制度。加强对各级履行职业教育职责督导,开展职业教育专业综合评价和专业认证,做好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能力评估和高等职业学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强化评价结果运用,将其作为核定招生计划、
14、安排重大项目等的重要参考。六,深化职业教育开放办学(一)引育市外优质民办职教品牌项目。加大市夕M尤质民办职教品牌项目引进力度,对投资新建职教品牌项目,在其办学条件达标且获得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及以上荣誉称号后,按项目实际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给予学校4%、最高不超过500万元补助;可通过挂职、支教等形式,派遣公办学校在编教师予以支持。在规划允许的情况下,将公办新建或闲置校舍交由优质职教品牌办学的,可给予低租金优惠。(二)实施职业教育走出去战略。扩大职业教育领域对外开放,办好一批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加强与国际高水平职业教育机构和组织的交流合作,引进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促进国际经验的本土化、再创新。服务国
15、际产能合作,推动职业教育跟随企业走出去。积极培育打造一批高水平国际化职业学校,推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标准、课程及教学资源。七.组织实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全面加强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并落实到办学治校、立德树人全过程。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联席会议机制;要选优配强职业学校主要负责人,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发挥牵头抓总作用,依职责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加强宣传引导,部门协同开展职业教育活动月,及时总结宣传改革发展成果。(二)加大经费保障。优化支出结构,确保新增财政性教育经费向职业教育倾斜。按照两个只增不减要求,公办高职院校生均拨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保障公办中职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拨款到位,个别暂
16、未达到平均水平的县(市、区)到2025年按时序进度逐步达到全省平均水平,新增经费优先保障和奖补进入省级及以上双高计划和中职双优计划建设单位,用于专业(群)等内涵建设。积极推动完善公办高职院校成本分担机制。探索建立基于专业大类的职业教育差异化生均拨款制度。鼓励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兴办高职教育,对高职院校利用社会捐赠资金资本性支出,当地财政可予以配套支持。(三)强化督导评价。加大对各县(市、区)职业教育发展绩效考核,将职业学校建设、经费投入、教师招聘、职普比达标等纳入年度目标绩效考核;优化完善高职院校目标绩效考核。成立政校行企联合评估督导小组,建立通报、约谈制度强化过程督导,定期对县(市、区)、市级相关部门落实主体责任和职业教育发展等开展督导评价。(四)营造良好氛围。各地将符合条件的高水平技术技能人才纳入高层次人才计划,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社会地位。在国土空间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中统筹考虑职业教育用地,扩大职业教育用地供给,优先保障供应。加大职业教育项目规划建设审批支持力度,提高审批效率,优化服务。加强职业教育研究。加强职业教育正面宣传,挖掘宣传基层和一线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典型事迹,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引导全社会确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创新的观念,促进形成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