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厦门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报告.docx

上传人:夺命阿水 文档编号:1126359 上传时间:2024-03-22 格式:DOCX 页数:97 大小:141.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丽厦门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7页
美丽厦门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7页
美丽厦门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7页
美丽厦门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7页
美丽厦门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美丽厦门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丽厦门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报告.docx(97页珍藏版)》请在课桌文档上搜索。

1、美丽厦门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2014-2030年)文本2015年6月目录前言1第一章基础条件与形势分析3一、良好基础3二、重大机遇7三、严峻挑战8第二章规划总则11一、指导思想11二、基本原则11三、规划依据13四、规划范围14五、规划期限14六、规划目标15七、指标体系16第三章建设优化、集约的国土空间23一、落实主体功能区划23二、构建生态安全体系29三、建设绿色城镇化格局34第四章建设持续、节约的资源保障38一、推动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38二、加强水资源开发与节约利用42三、深入推进节能降耗44第五章建设绿色、高效的生态经济49一、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49二、积极推进产业绿色转型与循

2、环发展51三、加强优化产业布局54第六章建设安全、优美的生态环境56一、全面提升水环境质量56二、综合治理大气污染60三、加强土壤污染治理63四、保障固体废弃物处置64五、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66六、完善环境风险防范体系68第七章建设美丽、舒适的生态人居71一、完善环境基础性服务71二、突出基本民生性服务72三、加强环境安全性服务74四、拓展环境信息性服务75五、促进环境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76第八章建设文明、先进的生态文化77一、倡导文明、绿色的行为方式77二、培育厦门地域特色生态文化79三、实现生态文明共建共享81第九章建设创新、有效的生态文明制度83一、建立生态文明绩效考核体系83二、推动制

3、定九龙江取水排污交易制度85第十章保障措施87一、强化组织领导87二、加强规划衔接87三、实施重点工程88四、严格目标考核88五、推进制度建设90附表:美丽厦门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重点工程项目一览表92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性、基础性地位。建设生态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是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重要成果,是人类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必将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

4、深远影响。2014年3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福建省实施生态省战略的充分肯定和创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殷切希望。厦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福建省的有关政策和要求,在全省率先颁布实施厦门经济特区生态文明建设条例,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适时提出建设“美丽厦门”的宏伟愿景。在此基础之上,市委、市政府组织编制和实施美丽厦门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20M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以此统筹规划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规划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深刻把握厦门市生态文明建设现实状况与面

5、临形势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重点任务,是指导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基础性和纲领性文件。第一章基础条件与形势分析厦门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科教人才资源丰富,区位交通条件优越,人民生活水平较高,具有山海格局美、发展品质美、多元人文美、地域特色美、社会和谐美等五大特质,但是也面临着腹地有限、土地资源匮缺、水污染突出等问题。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厦门市既具有良好的基础,又迎来重大的机遇,同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良好基础进入新世纪以来,厦门市树立起“生态立市,文明兴市,保护优先,科学发展,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落实生态为基的方针,有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

6、明显成效,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1 .优越的区位条件厦门市位于福建省东南部沿海,闽南金三角地区中心,九龙江入海处,东临台湾海峡,与澎湖列岛、台湾岛隔海相望。厦门与台湾地缘相近、血缘相连、语言相通、习俗相同,在对台关系上有其特殊地位与作用,是海峡两岸开展多领域交流的前沿基地,是推进祖国统一的前沿平台。厦门海港是我国沿海重要的出海口和国际枢纽港,现正在打造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厦门航空港是国家枢纽港,机场吞吐量居全国第11位。厦门是国家沿海高速公路、铁路主通道的节点城市,南北联系顺畅。独特的区位条件给厦门广泛深入地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加强同亚太经济圈和世界其他国家的联系、更充分地利用国际

7、资本、技术和先进管理模式带来更多的机会和空间,同时也有利于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的发展目标。2 .优美的自然环境厦门市具有四季宜人、山海交融、生态优美、环境优良的自然环境。厦门市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适中,年均温度21左右,适宜居住。厦门市城市景观丰富多彩,相互交错,具有山地丘陵、河口、港湾、海岛、滨海湿地等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厦门市自然景观优美,森林覆盖率较高,曾获“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际花园城而,“中国人居环境奖”、“联合国人居奖”等荣誉。厦门市环境质量优良,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5%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质稳定达标,区域噪

8、声和交通干线噪声总体保持稳定。以海岛为核心,以海湾为背景的城市空间结构,宜居的优良自然生态环境,是厦门市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的战略性资源,也是厦门发挥核心竞争力的载体。3 .丰富的海洋资源厦门海洋资源主要包括港口资源、滨海景观资源和海洋生物资源。厦门是中国东南沿海著名的深水良港,港阔水深,不冻少淤。港口外面守护着一连串的沿岸岛屿,形成了天然的防波堤,构成了理想的船舶避风港。厦门海域面积390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226公里,其中深水岸线31.7公里。己成为全国集装箱主枢纽港、国际基本港。厦门拥有着多彩多姿的自然滨海景观和独特的亚热带海岛景观,也具有现代化国际花园城市的景观特色,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9、。厦门宽阔的海域、广布的滩涂、曲折的港湾提供了十分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拥有国家级海洋珍稀物种自然保护区,保护物种有中华白海豚、文昌鱼和白鹭;拥有五缘湾湿地公园,正在建设下潭尾红树林湿地公园和国家级海洋公园。这些资源是厦门海湾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建设的重要基础。4 .良好的经济基础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的建设必须以一定物质条件为基础,需要经济力量的有力支撑。2013年,厦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3018.16亿元,全年财政总收入825.10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490.6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3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008元。特区经济建设的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实后盾。2013

10、年,厦门市三次产业结构为0.9:47.5:51.6,三次产业的结构已经得到较好优化。经过三十年的建设,厦门特区已经成为福建吸收外资最多,技术层次最高,改革步子迈得最大,对外联系和交往活跃的地区,基本形成了外向型经济格局和行业门类齐全的工业生产体系,这都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5 .全面发展的社会事业从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上讲,厦门市社会事业的发展是健康而有活力的。厦门市具有较高的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法制健全,社会治安状况良好,居民参政意识较高;政府很重视环境保护,厦门市地方环保标准和规章的水平较高,环保工作卓有成效。厦门市具有较强的政策优势,是经济特区、计划单列市,享有省一级的经济管

11、理权限;厦门市具有制定地方法规和规章的权限;厦门市是海峡西岸重要中心城市,享有对台优惠政策。厦门市具有良好的文化教育基础,集中了众多学校和科研院所,是闽南文化科技中心。同时,闽台文化兼容并蓄的特性以及在复杂市场竞争中树立的“求生存、求发展”观念,均极大地诱发了厦门经济与科技辐射功能,成为厦门市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驱动力。6 .突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厦门市是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是东南沿海维护陆域和海岸带生态环境功能的重点区域,在环境质量、对外开放程度、城市化水平和经济规模具有较大优势。厦门市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2013年常住人口为373万人,城镇化率为88.7%。厦门市在我国35个重点城市

12、(包括省会城市、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排名中位居第一,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厦门市作为海西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子系统,积极发挥综合效能,为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良好的条件。7 .踏实的生态文明建设基础2008年厦门市规划并开展生态区、生态镇和生态村创建,海域综合整治与修复,保护区管理建设,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林业建设与城市绿化等工作。2014年厦门市发布了厦门经济特区生态文明建设条例,力促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化、法定化,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城市新发展。厦门市委、市政府坚持“生态立市”,于2014年提出美丽厦门的战略规划,推进科学发展、跨岛发

13、展,实现城市发展的转型升级,达到让发展惠及群众、让生态促进经济、让服务覆盖城乡、让参与铸造和谐的目标。2014年,厦门市提出城乡统筹与生态文明体制深化改革方案,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开展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实施绿色低碳发展,建立环境治理体系并且不断提高治理能力,建设美丽的乡村,打造宜居的城乡环境。以上工作均为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二、重大机遇1.绿色发展成为世界潮流在应对气候变化、生态失衡、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全球性问题的背景下,绿色转型、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新趋势。这必将对厦门市实现经济绿色转型产生深刻影响,也为厦门市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和更高标准

14、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利的基础条件。2 .生态文明纳入总体布局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党的执政理念和国家建设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战略性地位和基础性作用日益凸显。随着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贯彻落实,全社会对生态文明的认识将更加统一,行动将更加自觉,生态文明相关制度将更加健全,必将为厦门市生态文明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3 .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福建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于2010年5月27日通过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国务院也于2014年提出了关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

15、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大中央财政对福建省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这些都为厦门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指导性和建设性的意见。三、严峻挑战1 .资源能源约束凸显随着厦门市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资源的大量开发利用,厦门市自然资源的稀缺性日益凸显。土地资源相对贫乏,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建成区的扩张,土地资源利用冲突将会更加突出。淡水资源极其短缺,厦门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345.4立方米,是全省人均量的10.9%,城市供水水源80%取自市域外的九龙江。能源对外依赖强,能源自给率不到1%,城市生产生活能源以煤、石油和天然气为主,主要依靠外运,是典型的能源消费型城市。

16、深水岸线有限,开发潜力小。航道水深不够理想,厦门港服务的港口腹地辐射范围小,岸线资源的利用存在着冲突。未来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源要求进一步提高,资源和能源供给能力成为城市发展的制约条件。2 .生态环境质量退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高速推进,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厦门面临环境容量和经济快速发展的矛盾,尤其以地表水和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超标问题较为严重,溪流生态有所恶化,近岸浅海湿地不断减少。大气环境质量也不容忽视,2013年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实施后,厦门市环境空气质量六项主要大气污染物中NO2和PM2.5两项指标年均值超标。饮用水源地之外的其它水体水质达标率出现了下降,海水水质好于

17、二类的海域面积比例低于50%,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无机氮与活性磷酸盐。全市中水回用率低,老城区雨污合流,岛外污水管网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厦门市如何把握机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一大挑战。3 .公共资源分布不均行政、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高等级的服务功能和市场投资项目大多集中在厦门岛。岛外虽然工业、交通发展迅速,但公共服务未能及时跟进,城市核心服务功能培育滞后,目前还没有形成与厦门岛抗衡的新中心区。2013年,厦门市机动车突破百万辆,近70%的车辆运行于岛内,交通拥堵由“点线向面扩散,跨岛交通和厦门岛交通不堪重负。岛外教育、医疗、商业、娱乐、环境、公

18、共交通发展落后于厦门岛,对建设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具有高度生态文明的社会形成挑战。4 .生态理念亟待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社会参与和全方位的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体现在人们对其所处的社会的总体感受和满意程度,因此,要真正在全社会树立起生态文明的理念,需全社会共同努力。应该加快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向绿色生活,绿色消费方面转化。而生态文明的建设不仅需要理念的提高,还需要制度的保障,所以厦门市要想加快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就必须把资源损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探索建立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研究制定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职能任务、考核办法和

19、奖惩制度,建成较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发挥美丽厦门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示范作用。第二章规划总则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遵循人、生态环境、社会和谐发展客观规律,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布局。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理念,坚持生态为基、环保优先的方针,以培育生态意识、发展生态经济、保障生态安全、建设生态社会、完善生态制度为主要任务,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建设生态文明,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生态文化建设为支撑,以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为途径,加快构建生态安全体系、生态产业体系、生态

20、环境体系、生态宜居体系、生态文化体系和生态制度体系,率先将厦门市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把厦门打造成为生态空间合理、产业绿色低碳、资源高效利用、生态环境优良、群众满意认可的美丽中国典范城市。二、基本原则1 .生态优先、协调发展原则正确处理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关系,毫不动摇地坚持生态优先的基本方针,坚定不移地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将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贯穿和深刻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2 .以人为本、民生为先原则把以人为本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

21、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努力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打造美丽、宜居、幸福家园,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热切期盼,让人民群众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3 .改革驱动,创新发展原则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是一种崭新的社会文明形态,其方法和内容还处于摸索和探讨阶段。要深化改革,从体制机制上为生态文明建设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战略基点,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大力推进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积极构建完善的创新体系和现代产业体系。4 .标本兼治、科学施策原则把转变发展方式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不断提升全民生态文明意识,从源头上解决生态文明建设深层次矛盾和问

22、题。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技术等手段,着力破解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突出矛盾与紧迫问题,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整体推进。5 .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原则把生态文明建设提上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发挥组织领导、规划引领、资金引导的作用。坚持走群策群力、群防群控的群众路线。着力强化企业生态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加强环境保护,减少污染排放。倡导公众积极参与,引导全民共建共享,形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三、规划依据(1)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2年11月8日(2)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

23、全体会议公报,2013年11月12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4月24日(4)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工作的意见,环发(2013)号,2013年10月20日(5)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区指标(试行),环发(2013)58号,2013年5月23日(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发(2015)12号,2015年4月25日(7)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3)37号,2013年9月10日(8)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2015年4月2日(9)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环境监管执法的通知,国办发(

24、2014)56号,2014年11月27日(10)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2号,2014年4月9日(11)厦门经济特区生态文明建设条例,厦门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14年11月6日(12)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厦门市人民政府,2014年3月(13)厦门生态市建设规划实施纲要(修编),厦门市人民政府,2013年5月(14)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厦门市人民政府,2011年2月(15)厦门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厦门市人民政府,2010年12月(16)厦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25、),厦门市人民政府,2010年8月(17)厦门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厦门市人民政府,2011年9月四、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厦门市行政区范围,包括陆域总面积1699平方公里、海域总面积390平方公里。五、规划期限规划基准年为2013年,规划近期为2015年,规划中期为2020年,规划远期为2030年。六、规划目标1.总体目标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意识显著提高;符合厦门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要求的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生态社会建设卓有成效,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机制较为完善。实现生态市建设的主要指标,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领先,生态经济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示范区。2

26、.阶段目标厦门市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分为两个阶段。创建验收阶段:2014年2020年,完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验收工作。一产业转型取得积极进展:第三产业占比达到60%以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降至0.3吨标煤/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低于12立方米/万元。生态环境和生态生活质量持续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好于尚清洁以上占比达100%,林草覆盖率达到40%,城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平方米/人,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5%,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公众对环境质量的满意度达到99%以上,有感地震预警信息公开率达80%。生态制度建设不断完善,生态文化建设全面展开:生态环保投资占财政

27、支出比例达到12%,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占党政实绩考核的比例达25%。巩固提升阶段:2021年2030年,争取达到国际先进城市水平。绿色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第三产业占比达到70%以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降至低于0.3吨标煤/万元,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低于10.6立方米/万元。生态环境和生态生活质量全面改善:林草覆盖率达到40%,城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平方米/人,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10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公众对环境质量的满意度达99.5%以上,有感地震预警信息公开率达90%以上。制度建设基本完善,生态文化建设基本成形: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占党政实绩考核的比例达到28

28、%以上,生态环保投资占财政支出比例达到14%,生态文明教育课时比例达到15%以上。七、指标体系1 .依据与指标美丽厦门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的指标体系以环保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区指标(试行)(环发201358号)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指标(征求意见稿)(环办函(2014)1437号)为依据,包括生态空间与生态经济、生态环境与生态生活、生态制度与生态文化三大类共23项指标(表1)。针对“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指标,由于厦门市属于丘陵地区,该指标限制选择依据丘陵地区,即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22针对“单位工业用地工业增加值”指标,根据福建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厦门中心城区确定为

29、优化开发区域,岛外四区确定为重点开发区域。鉴于2013年厦门市单位工业用地工业增加值为81万元/亩,其中,中心城区(思明区、湖里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31%,其余为岛外四区贡献,综合考虑“美丽厦门”共同缔造之工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12%左右,故“单位工业用地工业增加值”指标主要遵循H类地区(重点开发区)的要求,即单位工业用地工业增加值N65万元/亩。表1美丽厦门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指标体系系统指标指标限值现状值规划值标型指类201320202030生态空间与生态经济1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2236.557.757.7约束性2第三产

30、业占比()4551.66070约束性3产业结构相似度0.35/0.350.35参考性4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置利用率()9594.1896.596.5约束性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吨标煤/万元)0.60.490.30.30约束性6单位工业增加值新鲜水耗(立方米/万元)0.60.580.600.64约束性7单位工业用地工业增加值(万元/亩)65818795约束性生态环境与生态生活8地表水水质好于In类的比例()7016.37075约束性海水水质好于二类的海域面积比例()70247075约束性9空气环境质量好于二级标准的天数比例(%)7093.4295.796约束性10土壤环境质量好于尚清洁以

31、上占比()100100100100约束性11本地物种受保护程度(%)100/100100约束性12林草覆盖率()*4042.84040约束性13城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人)1511.471517约束性14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100100100参考性15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9090.795100约束性16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5100100100约束性17公众对环境质量的满意度(%)8098.649999.5参号性系统指标指标限值现状值规划值指标类型20132020203018有感地震预警信息公开率80/8090参考性生态制度与生态文化19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占

32、党政实绩考核的比例()20222528约束性20生态环保投资占财政支出比例()126.81214约束性21环境影响评价率及环保竣工验收通过率()100100100100约束性22环境信息公开率()100100100100约束性23生态文明教育课时比例(%)10101215参号性注:*除高寒区和草原区外的其他地区,林草覆盖率即为森林覆盖率,不包括草地面积。2 .差距分析根据表1,厦门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23项指标中,15项指标达标,5项指标未达标,3项指标无现状值,达标率为65%o未达标的指标包括: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置利用率、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地表水水质好于m类的比例和海水水质好于二类的海

33、域面积比例、城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生态环保投资占财政支出比例。3 .可达性分析对未达标的5项指标进行分析,认为有3项指标(地表水水质好于In类的比例和海水水质好于二类的海域面积比例、城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生态环保投资占财政支出比例)的现状值与指标限值差距较大,达标有一定难度;有2项指标(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置利用率、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的现状值与指标限值差距较小,达标较容易。在各章规划与重点工程等相关章节中,特别针对这5项指标设置了详尽的规划措施与重点工程项目。第8项指标分项指标“地表水水质好于HI类的比例”可通过全面开展岛内水体污染综合整治及岛外九条溪流(东西溪、龙东溪、官话溪、域头溪、九溪

34、、深青溪、过芸溪、后溪、瑶山溪)流域综合整治工程,全面推动主要河沟治理,做到“一村一案、一沟一案、一(排污)口一案、一(污染)源一案”的四个“一案”,细化治理方案和实施办法。通过加强流域生活垃圾管理及生活污水治理,结合禽畜养殖污染治理工程,引导畜禽养殖生态型治理和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等措施,严控流域工业、农业面源污染,从而进一步提升全市水功能区达标率,到2020年确保全市地表水水质好于m类的比例达到70%以上。第8项指标分项指标“海水水质好于二类的海域面积比例”主要基于加强陆源和海域污染控制,强化各入海河流污染源的排污监控和监测,严格控制港口、船舶倾泻排污和水产养殖污染,统筹九龙江一厦门

35、湾沿岸各流域环境容量资源,做到海陆统筹、河海兼顾,协同推进厦门湾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和陆域、流域环境综合整治等措施,结合划定海域生态红线、海域生态功能恢复、东、西海域、杏林大桥两侧海域、环东海域和大崂海域清淤整治工程、马銮湾海域环境综合整治与开发工程、东坑湾综合整治工程、下潭尾综合整治工程、建设滨海湿地公园、海漂垃圾污染整治工程、海洋生物生境保护等重点工程,切实加大海域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力度,到2020年争取全市海水水质好于二类的海域面积比例达到70%以上。第13项指标“城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主要以岛内绿色福利空间建设工程与岛外新城绿色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为重点支撑项目,结合优化生态功能的用地结构,到

36、2020年争取“城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尽快达到15平方米/人的指标要求。第20项指标“生态环保投资占财政支出比例”指用于环境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投资、环境保护部门人员工资收入等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例,三年内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投资占财政支出比重不降低或持续提高。按照创建国家级生态市统计口径,2013年全市财政用于环保投入350886万元,根据2014年厦门经济特区年鉴,2013年全市财政支出5167402万元,因此生态环保投资占财政支出比例为6.8%。到2020年,可通过逐年增加财政投入,用于环境污染防治、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财政投入、环境保护相关工作人员工资等方面的投入,争取“

37、生态环保投资占财政支出比例“尽快达到12%的指标要求。第4项指标“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置利用率”可通过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经济模式,重点规划和建立固体废物回收体系,加快固体废弃物处置基础设施和能力的建设予以实现,并设置了厦门绿洲环保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工业废液回收利用生产线建设项目、绿洲厦门市东部固废中心工业固废集中处置厂工程及省固废公司厦门工业危险废物集中处置分项等工业固废项目作为改善该项指标的支撑重点,从而到2020年争取“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置利用率”尽快达到96.5%的指标要求。对于第6项指标分项指标“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则主要通过水利枢纽工程及流域综合整治中的水利工程等逐渐改

38、善,从而增加净灌溉用水量,到2020年争取全市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以上。第三章建设优化、集约的国土空间国土空间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是城市生存发展的根基所在。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功能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不断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在生态市建设和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的基础上,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结合山海协作,建设美丽厦门。一、落实主体功能区划1 .主体功能区划实施主体功能区划,是对国土空间进行科学的功能分区和发展方向定位,合理引导经济布局、人口分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推动形成科学合理的主体功能区。国土空间

39、按开发方式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四类,依据福建省主体功能区划,厦门市主体功能区包括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1)优化开发区优化开发区指优化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城市化地区。福建省优化开发区域是指综合实力较强,能体现省域综合竞争力,带动全省经济发展;内在经济联系紧密,区域一体化基础较好;科技创新实力较强,引领全省自主创新和结构升级的城市化地区。经综合评价,福建优化开发区域中厦门市优化开发区域为思明区与湖里区。(2)重点开发区重点开发区域是指具备以下条件的城市化地区:具备较好的经济基础,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具有一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城镇体系

40、初步形成,具备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中心城市有一定的辐射带动能力,有可能发展成为新的大城市群或区域性城市群;能够带动周边地区发展,且对促进全国、全省区域协调发展意义重大。经综合评价,福建重点开发区域中厦门市重点开发区域为集美区、海沧区、翔安区、同安区。(3)禁止开发区禁止开发区指禁止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福建省禁止开发区域是指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地、有特殊价值的自然遗迹所在地和文化遗址等,需要在国土空间开发中禁止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零散分布的重点生态功能区。根据法律法规和有关方面的规定,福建省禁止开发区域包括县级及以上各级各类自然文化资源保护区

41、域及省政府根据需要确定的禁止开发区域,厦门市禁止开发的范围涵盖厦门珍稀海洋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鼓浪屿一万石山风景名胜区、北辰山风景名胜区、香山风景名胜区、莲花国家森林公园、汀溪森林公园、坂头森林公园、天竺山森林公园、石兜-坂头水库水源保护区、莲花水库水源地、汀溪水库水源地、竹坝备用水源地、古宅建制镇集中式地表水源地等区域。其中,由于厦门珍稀海洋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北辰山风景名胜区、香山风景名胜区等区域采取非封闭式管理方式且与人类活动联系较为紧密,因此这些区域暂不列入禁止开发区范围。2 .生态功能区划按照城市开发程度的强弱和生产力布局的不同,遵循综合整体、地域分异、

42、景观异质、环境容载等原则,在全面分析陆域生态敏感性、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及海域生态适宜性基础上,综合城市总体规划、行政区划、海洋规划及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合理的生态功能区划。将厦门划分生态城市建设型生态功能区、城乡协调建设与工业环境生态功能区、低山丘陵水源涵养与生态林保护生态功能区和海洋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生态功能区4个生态功能区,在功能区内进一步细分为24个生态功能单元(表2)。其目的是为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表2厦门市生态功能单元伤由类别名称生态保护饮用水源保护区石兜一坂头水库饮用水源重点保育生态功能单元汀溪水库饮用水源重点保育生态功能单元莲花水库饮用

43、水源重点保育生态功能单元竹坝水库应急备用水源保护单元古宅水库建制镇集中式饮用水地表水源保护单元湖边水库应急备用水源保护单元海洋生态保护区同安湾口港口环境与海洋珍稀生物保护生态功能单元九龙江河口区港口环境生态功能单元大磴滨海旅游环境与海洋珍稀生物生态功能单元同安湾内湾滨海景观与旅游环境生态功能单元马銮湾湿地与旅游环境生态功能单元厦门岛东南海域旅游景观生态功能单元海洋珍稀生物自然保护区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单元文昌鱼自然保护单元鸟类自然保护区白鹭自然保护单元五缘湾栗喉蜂虎鸟类自然保护单元山地丘陵生态保护区蔡尖尾山生态风景林生态功能单元西北部低山丘陵水土保持与生态林生态功能单元西部低山丘陵水土保持与生态

44、林生态功能单元东北部低山丘陵水土保持与生态林生态功能单元引导开发城乡生活生产区海沧南部港口与工业环境生态功能单元环马銮湾、杏林湾城市与工业环境生态功能单元厦门东部城市与工业环境生态功能单元同安城市与生态农业协调建设型生态功能单元大崂岛商贸旅游生态功能单元优化提升中心城市生活生产区本岛城区生态城市建设生态功能单元鼓浪屿一万石山风景旅游生态功能单元(1)生态城市建设型生态功能区生态城市建设型生态功能区主要集中在厦门本岛,以及岛外四区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此类生态功能区的城市化水平高,工业区聚集,人口集中,第三产业发达。其主要功能为行政、商务、居住和工业发展。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开发强度

45、偏大,功能布局不尽合理,未形成合理的生态空间,城市生态保护基础设施未发挥合理的效应,部分区域生态破坏较为严重等。(2)城乡协调建设与工业环境生态功能区城乡协调建设与工业环境生态功能区主要集中在岛外四区的半城市化地区。此类生态功能区中村镇建设用地与农业用地较多,区域平均开发强度比较低。其主要功能为居住、农业生产和工业发展。(3)低山丘陵水源涵养与生态林保护生态功能区低山丘陵水源涵养与生态林保护生态功能区主要集中在厦门市北部的低山、丘陵地带。此类生态功能区的森林覆盖率很高,水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好,人类活动少。其土地利用现状主要为景观林地、生态林地等,主要功能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持和生

46、态林保护。(4)海洋生态保护与旅游景观生态功能区海洋生态功能区包括厦门所有的海域,其岸线曲折、类型多样,是沿海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3 .环境功能分区依据各区域现状条件、资源禀赋及生态环境承载力,充分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等相关规划和区划相衔接,结合未来环境质量要求,选取决定环境功能区的主导因素,依次识别各类环境功能类型区。厦门市陆域综合环境功能分区分为自然生态保育区(自然生态保障区和自然生态脆弱区)、生态功能维护区(饮用水源保障区和水土保持区)、农业环境安全保障区(基本农田保障区、都市农业集中区)、重要产业聚集区、宜居环境功能区(表3)o表3厦门市陆域环境功能区划方案环境功能区环境功能亚区划分依据说明自然生态保育区自然生态保育区具有一定的自然文化资源价值区域,以及尚未受到大规模人类活动影响且仍保留着其自然特点的较大连片区域,即依法设立的各类保护区域,包括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等区域。生态功能维护区饮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在线阅读 > 生活休闲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1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6号